【臨證特色】
2濕熱蘊結:飲食不節,煙酒過度或偏嗜甘肥厚味,起居失常,受濕熱所侵,則濕熱下注於膀胱,清濁不分,淋濁之病乃生。
多見於泌尿、生殖道感染,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
炎症分泌物可影響精液品質而導致不育。
其症狀可不明顯,或有尿頻、尿澀痛,尿黃、濁,陰囊脹墜,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宜清利濕熱。
可用八正散加減。
如遷延日久,或治療不當,氣陰已傷,舌邊紅絳而苔少,脈弦細,則應在清利之中,佐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羅氏曾擬「二參湯」,以苦參、川萆薢、滑石、甘草清利濕熱,太子參、淮山藥、茯苓健脾益氣,生地養陰清熱,桃仁活血化瘀,使邪去而不致苦寒傷陰;
如面色晦暗或虛浮,舌黯而淡胖,苔白膩者,為濕濁內困,脾陽不振,氣分已傷,更不宜苦寒峻利,以免損傷正氣,宜健脾益氣滲濕,可用四君子湯加澤瀉、川萆薢、淮山藥、車前子之類;
如脾腎兩虛,酌加巴戟、菟絲子、肉蓯蓉之類平補陰陽,補而不燥的補腎藥,以固其本。
對這些患者,要細察面色、舌脈,辨證準確。
若不辨證候,但見炎症便大肆清利,過用苦寒滲利之劑,往往濕未去而氣陰已傷;
若因其不育則妄行峻補,不審邪氣之有無,過於溫燥壯陽,也可致相火內動,邪熱內困,灼傷陰精。
羅氏強調臨證之時既要辨病,更要辨證,標本兼顧,祛邪而不傷正,固本而不留邪。
羅氏認為,不孕症並無定方,重在辨證論治。
正如《景岳全書?婦人規》所說:「種子之方,本無定軌,因人而藥,各有所宜。
故寒者宜溫,熱者宜涼,滑者宜澀,虛者宜補,去其所偏,則陰陽和而生化著矣。
絕經前後諸症與精神因素關係密切。
性格內向,精神脆弱,或受到精神創傷、嚴重生活挫折者,往往易於出現症狀。
故除了藥物治療,情志的疏導也是重要的一環。
應使其解除顧慮,心情舒暢,精神有所寄託,並適當參與體育活動和社會活動。
從心理、藥物和飲食三個方面進行調理,平衡陰陽,調攝臟腑,則有事半功倍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