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3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8:5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中風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等症,自清王清任立氣虛血瘀之說,創補陽還五湯,推崇者眾,臨證投之取效稱著,然而亦有進展緩慢或不瘥者,究其原因,中風後遺症除氣虛血瘀外,尚有肝腎不足,精血頹敗;


虛邪賊風,痰濁留連等,非益氣活血所能囊括。


故高氏立新補陽還五湯,於補陽還五湯中加杞子、阿膠佐當歸滋陰養血、補腎填精,懷牛膝強筋骨、益肝腎,佐川芎、赤芍行血活瘀,膽南星、僵蠶助地龍清熱化痰熄風,桂枝以溫陽通絡、調和營衛,以羌防祛風除濕。


本例患者初投補陽還五湯30劑不應,以其人氣血俱虛、肝腎素虧、水不涵木、痰血瘀滯、經絡痹阻、虛風妄動之故,再投以新加補陽還五湯以益氣血、補肝腎、化痰濁、通經絡、熄虛風,頗為妥當,故收效益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慢性腎炎蛋白尿案劉某,男,30歲,1990年2月8日初診。


一月前因感冒後顏面浮腫、尿少、腰酸、尿蛋白+++,在某醫院診為「急性腎炎」而住院予抗炎等對症治療後,浮腫基本消退,然其蛋白尿始終在++~+++之間,遂來求治中醫,自覺畏風寒,無汗,時咳,痰不多,色白,咽部不適,小便不暢,量中等,大便尚調,脈小弦滑,苔薄白膩。


中醫辨證:衛氣不固,風邪犯肺,肺失宣肅,治節失權,水濕溢於肌膚,治宜宣肺利水,上下分消。


處方:苦桔梗15克、苦杏仁15克、薄荷12克、桑葉皮各15克、茯苓皮12克、蟬衣9克、玉米須30克、車前子草各12克、白茅根30克、瓜蔞皮15克、地龍15克。


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0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小便暢,尿量增加,仍咳,查尿蛋白+,脈濡,舌淡苔薄白微膩,仍宗上法,略加扶正之品。


處方:生黃耆10克、白朮12克、苦桔梗20克、北連翹12克、炙杷葉15克、乾茅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苡仁30克、茯苓皮15克、蟬衣6克、車前子草各15克、防風10克、僵蠶12克。


10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1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服上藥後,自覺體力增加,小便暢和,咳嗽減輕,然兩天前因天氣突變,加之冒雨感寒,咳甚痰多而稠,納差腹脹,脈滑數,舌淡胖周有齒痕,苔薄黃膩。


此原有濕毒未盡,又感冒風寒,且有化熱之象,治宜宣肺清熱,健脾利濕三路分消,宣化上焦則水道能調,治節有衡;


斡旋中州則水濕運化有序;


清利下焦則濕有去路。


處方:苦杏仁15克、苦桔梗15克、北連翹12克、茯苓皮30克、大腹皮30克、生苡仁30克、藿佩各12克、白通絲10克、薄荷12克、蟬衣10克、煨草果3克、淡黃芩6克、乾蘆根30克、雞內金10克。


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2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診:邪去而正安,咳嗽見止,尿量正常,尿蛋白+,纏綿難去。


刻診所見:畏風寒,時自汗出,體倦易乏,脈浮,舌淡苔白有津。


仍一派衛氣不固之象,治宜仿玉屏風散意酌加清利之品。


處方:生黃耆18克、白朮12克、防風10克、僵蠶12克、苡米30克、苦桔梗12克、炙杷葉12克、茯苓10克、乾蘆根30克、玉米須30克、蟬衣6克。


14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3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診:查尿蛋白(-),小便暢,體力有加,囑其常服玉屏風散以調治,慎起居,隨訪2年未出現蛋白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4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蛋白尿為腎臟疾患常見,為現代醫學概念,中醫古典醫著無明確記載。


高氏認為蛋白是人體的精微物質,由脾所化生,腎為之封藏,故治療多從脾腎論治,或益氣健脾,或滋腎陰溫腎陽,但往往纏綿難愈。


高氏獨闢蹊徑,結合其發病大多有風濕等外邪犯肺,先有表證,後有身浮尿少,尿中出現蛋白等規律,創宣肺利濕,上下分消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


基本方為:苦桔梗10~30克、苦杏仁10~30克、連翹10~15克、炙杷葉6~12克、薄荷6~12克、蟬衣6~10克、乾蘆根30克、玉米須30克、車前子草各10~20克、生苡仁30克、地龍10~15克。


其中桔梗、杏仁一升一降以宣肅肺氣,薄荷、蟬衣、連翹以疏風清熱,炙杷葉、乾蘆根理肺化痰,生苡仁、車前子草、玉米須淡滲利濕,俾邪有出路,地龍既可利水又能增加機體免疫能力。


本例患者因肺氣不固,外邪內侵,肺失宣肅,不能為之通調水道,水濕不循常道而溢於肌膚,發為水腫,且金水相生,腎不得肺之肅降而封藏失司,則出現小便不利而見尿有蛋白,治當宣肺固表利濕上下分消,以基本方加固表之劑或加健脾之品,尤在三診中加用煨草果與黃芩,取其性相反相激,醒脾燥濕,斡旋中州,以利除濕。


若邪去而正未安,則重用耆術之類固表營衛,使正復而安,精微得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8:59:5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案潘某某,女,61歲,退休工人。


因心悸、胸悶、心跳緩慢、反復出現暈厥及四肢抽搐而於1979年11月21日就診。


就診前曾在某某醫院診治,檢查示心動過緩(心率33~38次/分),心律不齊;


心電圖提示竇房Ⅱ度傳導阻滯,竇性停搏5~8次/分,具典型阿-斯綜合徵表現;


阿托品試驗觀察,竇性心律最快在90次/分以內,臨床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經用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治療,心率未見增加,因患者拒絕安裝人工起搏器,而前來投中醫治療。


診見患者虛弱、不能坐起、頭昏、視物不清、胸悶、左胸鈍痛、四肢顫動、麻木、下肢浮腫、脈沉細遲伴結代促、脈率33次/分、舌胖淡紅、多津。


證屬心陽衰微、心氣不足之候。


予附子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制附子30克(先煎2~3小時)、桂枝15克、炙甘草30克、紅棗15枚、枸杞子12克、太子參30克、炙黃耆30克、丹參30克、沉香(後下)5克。


5劑。


每天1劑,照前法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藥後自覺頭昏、胸悶、心悸明顯減輕,暈厥未作,全身情況明顯改善,生活可自理。


心電圖複查提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3次/分),竇性停搏2次/分,竇房Ⅰ度傳導阻滯。


繼服上方30劑後,頭昏、胸悶、心悸消失,肢麻、顫抖、浮腫均消退,可做一些家務勞動,出外散步500米不覺疲勞,脈率65次/分,脈弦緩,舌紅苔薄。


心電圖複查為竇性心律,心率64次/分鐘,無停搏,竇房Ⅰ度傳導阻滯,阿托品試驗8分鐘,心率達94次/分。


囑原方隔日1劑煎服,連服3個月後,病情穩定停藥。


追訪2年多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1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病態竇房結綜合徵以胸悶、心悸、暈眩、脈來遲緩無力,甚至出現昏迷、抽搐等為主要症狀,類似祖國醫學胸陽不振之心悸、氣血不足之暈厥、髓海空虛之眩暈、脈絡失養之動風等。


其病機在於精氣被奪,陰陽俱衰所致。


本著祖國醫學中治療虛損證候「勞者溫之……損者益之」(《素問?至真要大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原則,宗大補陰陽、填精固氣的法則,選用附子炙甘草湯加減。


方中重用附子、太子參,其中附子量用至12~60克,乃秉回陽為先、固氣為主的宗旨。


附子性燥烈,使用中未見有其他不良反應;


太子參甘溫益氣,杞子填精固氣,桂枝溫通心陽,炙甘草、紅棗滋養心神,調和營衛,丹參、沉香行氣活血。


諸藥協同可收陽復氣盛、營衛調和、氣機暢達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1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慢性前列腺炎伴發男性不育症案胡某某,男,35歲,工人。


患者1965年因急性尿路感染伴發急性前列腺炎,因治療延誤而成慢性,反復急性發作多次,症狀為:尿道口及尿道灼痛、小便淋漓,尿及大便前尿道口有白濁流出,後期情緒緊張或用力時白濁即出,且頭昏乏力、精神萎靡、失眠多夢、健忘。


指觸前列腺肥大、質硬,前列腺液檢查報告:量少稀薄、膿球(++)、白細胞(+++)、紅細胞(++)。


曾長期接受抗生素、呋喃類、磺胺類及中藥治療,收效不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3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69年結婚,發現有陽痿、性交時不能射精等情況。


婚後1年愛人未受孕。


婦科檢查愛人健康無病。


遂於1970年7月28日對患者精液作精子形態、計數、活動力檢查,結果為:計數32 00,活力情況差,死精子占60%,確診為慢性前列腺炎伴繼發男性不育症。


繼續使用抗感染及維生素E治療,療效欠佳;


又改用中醫滋陰補腎之劑,症狀加重。


1971年4月23日精子計數降至「0」而轉來我門診治療。


根據病史,結合中醫論治,屬正虛邪戀,宗治病必求於本,先以清熱解毒,利濕之法,於1976年4月26日開始服用三黃湯、銀翹散加減方:川黃柏12克、黃連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邊蓮30克、銀花18克、連翹12克、蒲公英15克、地丁12克、青皮12克、天臺烏藥15克、刺蒺藜18克、一枝黃花30克。


每日或隔1~2日1劑;


囑戒房事,忌酒及辛辣之品。


並囑停服其他藥物。


服藥102劑後,自覺症狀明顯好轉,1979年10月11日精液檢查:量約6毫升,精子計數42 00,運動一般。


繼用控制症狀中藥,並加用大劑溫補腎陽,填補腎精之品,使用五子衍宗丸為主方:菟絲子30克、杞子15克、金櫻子15克、半邊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青皮12克、一枝黃花30克、川黃柏12克。


每日1劑,共服藥21劑。


1979年12月2日精液檢查:精液量6ml,計數103 00,無形態異常,死精少(不超過10%)、活動力良好。


其妻於1979年12月受孕,1980年9月生一女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4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淋漓者,總由膀胱氣化不利所致,究其原因,或因腎虧,或由氣虛,或由濕熱下注,或由氣滯而瘀血內停等等。


有單因致病,亦有虛實夾雜兼而有之。


本病蓋因年輕患病,多有欲心暗動,精離本宮,腐敗凝阻溺竅,復用不潔引致外邪入侵而患病,且拖延8年,精血暗耗內傷已著,故而出現陽痿等症。


究其本源則是外邪入侵久戀不去,所以屬於正虛邪戀之證,治療應大膽決斷,不能左顧右盼,念及病人胃氣尚可,所以用黃連、黃柏、一枝黃花為主直達病所,清熱解毒祛濕,輔以半邊蓮、白花蛇舌草、銀花、連翹加強祛邪之效,佐以青皮、烏藥調理氣機,疏通水道,公英、地丁祛除陳積膿腐,使以蒺藜引諸藥達經。


眾藥合力,則氣機條達,水道無阻,濕、膿腐得以順利清除,因此,腐去新生,宿疾可愈矣。


復在此基礎上施以大劑溫補腎陽,填補腎精之品,豈有不瘥之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中風後遺症的治療———補陽還五湯加減析先賢王清任於《醫林改錯?癱瘓論》中立補陽還五湯,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後人推崇,效法者頗多,收效每多稱著。


現代臨床多用於卒中後遺症,溫病後遺症等疾患,即現代醫學腦血管疾病後遺症、腦炎、腦膿腫、腦腫瘤等疾患引起的一側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等疾病。


吾從醫三十餘載,初始每遇卒中後半身不遂者,即投補陽還五湯,或有效但進展緩慢,或不瘥他投。


苦思良久,無所適從。


故再行拜讀《醫林改錯》並參閱古代經典,啟迪甚深,略有心得,呈敘如下:補陽還五湯秉王清任認為中風一症為氣虛及瘀血為祟的學說,選黃耆峻補其氣,赤芍、桃紅、川芎、紅花活血祛瘀,當歸尾、地龍通經活絡。


方中著重補氣活血,然復習中風一證病因病機及轉歸發現患者卒中之後,機體陰陽之虛甚重,五臟之損俱深,絕非淡淡數藥可復原耳。


縱觀中風起因及至半身不遂發生後的全身狀況可有五大轉歸:1.《素問?厥論》曰:「氣之與血,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


又稱:煎厥,大厥,薄厥。


人之氣血暴張於上,臨床出現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醒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


非一般昏厥即醒,醒後如常之厥證可比。


如是者,正氣大傷,氣血俱損,實臨床之重症,峻補氣血在所必行,故《醫林改錯》重用黃耆,並說可加用黨參等益血之劑,除當歸外,方中似乎略少,此一不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0:5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唐、宋以前即有「內虛邪中」之說,《靈樞?刺節真邪篇》云「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指出正氣的虛衰,正不勝邪,人體機能失常,至邪氣留連,阻塞脈絡而偏枯發生。


推敲留連之邪,究為何由?


此中劉河間所主之火,朱丹溪所主之痰,王清任所主瘀血為其主要。


然補陽還五湯除赤芍、地龍可一般地清熱化痰外,尚無清熱化痰之重劑。


此二不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1:0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發病學方面,劉河間早已認識到「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


李東垣認為「凡人年逾四旬,氣衰之際……多有此症」。


《景岳全書?非風》指出「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


《臨證指南醫案?中風?華岫云按》進一步闡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的肝腎虧損因素,發病前斯是,病發半身不遂後,肝腎虧損足可見矣。


然補陽還五湯中滋補肝腎藥餌缺如,精血衰敗,身形有慮,補氣活血安附?


此三不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1:1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4.中風之後,一身之氣俱虛,痰血阻絡,脈絡失養,護外衛氣必自虛,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外來風寒濕邪必然冒犯肢體,氣虛痰阻,又兼外邪侵淫,故半身不遂者十之有九體痛明顯,且與天氣變化有關。


補陽還五湯雖無祛風濕之品,然方解中首提「加防風一錢」,即承認先有內風使然,後有風寒之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1:2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卒中一證,風火痰為祟,其證暴甚,陽閉尤然。


然閉開證解之後,火甚之象實為大減,然病體陰虛,精血難復,或痰火尚盛,故不遂之體,每多虛風枉動,如是者:肢體抖動,肌膚不紅,筋攣肉跳。


補陽還五湯中,除地龍一味為佐,通經活絡外,熄風藥亦少,此四不足。


復習先賢論述,剖析補陽還五湯,自覺方意可執,藥餌需增,氣陰當養,肝腎當滋,虛風應熄,風寒濕當慮。


守其方意,將補陽還五湯改為:炙黃耆、阿膠、桂枝、杞子、懷牛膝、赤芍、當歸、川芎、南星、僵蠶、防風、羌活、丹參。


其中選《醫宗金鑒》秦艽升麻湯中桂枝溫陽通絡,和其營衛。


羌活愈風湯中防風、羌活祛風除濕。


杞子、阿膠,佐當歸滋陰養血,補腎填精。


懷牛膝強筋骨、益肝腎,佐川芎、赤芍行血活瘀。


取清熱化痰湯中南星清化痰熱。


加僵蠶,佐地龍清熱熄風。


並以丹參易桃仁、紅花增強其行血活瘀之功。


臨床累用是方,凡症情穩定,不屬危候,收效均較之補陽還五湯為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1:4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秋收冬藏」話進補我國民間歷來有著數九寒冬吃補藥的傳統習慣。


祖國醫學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萬物生長的規律。


人體在春夏季節裡,活動較多,消耗明顯,易於出汗,營養不易吸收與儲藏。


秋冬之際,人體像萬物一樣處於秋收冬藏的情況下,機體活動及出汗明顯減少,營養物質易於吸收和儲藏。


在這個季節服補藥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在與疾病、衰老鬥爭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然而,補藥的種類較多,其性味歸經功效各不相同,使用補藥也應該對「證」下藥,否則,就適得其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01:5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首先,應根據自身的體質類型適當選用補藥。


人群大約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體質,一種稱為水毒型體質,即中醫學稱為陽虛濕盛型者,表現為多肥胖,面色蒼白,面目四肢浮腫,食量小,四肢乏力,怕冷多汗,喜靜怕動,精神委頓等特點,實質上是機體組織機能呈低下或抑制狀態,宜選用紅參、鹿茸、牛鞭、全鹿丸、桂附八味等溫性藥物以鼓舞機體陽氣;


另一種為筋骨型,即中醫學稱為陰虛火旺者,此類人多消瘦,表現為面色發黃或兩顴潮紅,四肢瘦削,咽乾口燥,喜動少靜,易於激動或發怒,其實質是機體物質基礎不足而功能相對亢進的狀態,宜選用銀耳、阿膠、蜂蜜、龜板膠、西洋參、知柏地黃丸等涼性補藥以滋養陰液。


如違反體質規則,則出現不良後果。


如陰虛火旺者誤服紅參、鹿茸等溫補之品,則出現牙齦腫痛,口舌破潰,牙齦和鼻子出血,如果原有高血壓、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痔瘡等就會復發。


而陽虛濕盛者誤服阿膠、龜板膠等涼性補品,則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大便溏瀉、口流清涎、畏寒加重、神疲乏力等,甚至會引起某些慢性病復發。


以上違反了中醫「熱因熱用,寒因寒用」的治療原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5 03:19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