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3:1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活用醫理為醫者成功秘訣「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是高氏的口頭禪。


高氏認為,作為醫者本身要在實踐中勤於思考,能夠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用於臨床實踐,能動地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而不能囿於古人窠臼,要勇於創新,有所突破。


當今正處於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我們以嶄新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師古而不泥,知常達變,善於變通,發前人所未發。


如高氏在診治「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時,針對患者胸陽不振,脈來遲緩之胸陽虛怯無以鼓動氣血運行之證,以炙甘草湯加附子以益氣血助胸陽,鼓舞氣血運行,經過多次摸索,得出一套大劑量附子以溫振胸陽的經驗,其最大劑量可達60克以上;


並成功地運用煎煮方法和配伍藥物使辛熱有毒之附子既可發揮其辛熱溫振之功而又免其毒副反應,可謂膽大心細、善於變通之實例。


高氏還認為,作為治病對象的患者是活的因素,故嘗曰:「執死書而欲醫活人,鮮有成功者。


醫者面對的不僅僅是病,而是活生生的人,社會的人。


由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理個性,不同的生長環境、生活習慣、體質類型,在患病時則有不同的患病時令,夾寒夾濕以及正氣強弱不同等等,雖然有可能同患某一相同病證,但卻表現出不同特徵。


對於這些「活」的因素,臨證時都必須加以充分考慮,辨證治療時有針對性地遣方用藥,有的放矢,以爭取最佳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3: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立足中醫現狀,探索中醫教育規律性高氏在審視中醫現狀後指出:當前中醫面臨兩大挑戰,一個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另一個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挑戰。


中醫要保持和發揚優勢,使之在與現代文明結合的過程中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要適應中醫教育規律,培養大批合格的中醫人才。


高氏在探索中醫教育的規律性方面,得出了不少有益的見解,這裡試舉幾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3:3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擺正中西醫二者的辯證關係。


首先,高氏認為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西醫的不同特點,二者各有所長。


因此,高氏要求學生既要掌握中醫傳統理論,又要重視對現代醫學的掌握,要加倍努力,付出雙倍心血去掌握兩種醫學體系,相容並蓄,相得益彰。


其次,高氏認為在教育計畫上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他積極宣導增加實驗課程,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把現代醫學的先進實驗方法和技術嫁接到中醫實驗課程中去,使中醫研究更趨規範化和客觀化;


積極探索兩種醫學體系相結合的突破口,如在近幾年中醫證的研究出現徘徊時,他提出病證結合研究的新思路,指導實驗教學,並指導研究生進行病證結合的課題研究,如心係疾病的陰虛火旺證研究等,可以深化西醫對某一病和中醫對某一證的認識。


這一方法已成為當前「證」的研究的一種新思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3:4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擺正基礎課與臨床課的辯證關係。


針對目前中醫教學中存在著基礎與臨床脫節、臨床與理論背離的現象,高氏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一是基礎課與臨床課相穿插,實行邊理論教學邊臨床實踐的方式,講一病證見一病證,或上午理論課下午進行臨床實踐,或請病員臨堂示教或下病房進行臨床講課。


二是注重臨床課中病因病機講授。


病因病機是臨床課的理論部分,即用中醫理論通過剖析病的原因和發病機制,並可推演出證候類型,為證治打好基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3:4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是講清重點病因及證型以觸類旁通。


臨床病證常以八綱為主,結合致病因素及病邪侵犯部位可推演出數個辨證類型,每個證型又有主症、治則、方藥,內容多難以記憶。


高氏認為只要講清重點病因和證型,余者即可觸類旁通。


如感冒一證,類型可多至十餘種,然只要抓住寒熱二型特點,余者即可在寒熱兩型的基礎上審因辨證,以證求治。


四是注重古醫案及典型病例的閱讀和討論。


這是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一條有效途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3:5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擺正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辯證關係。


高氏認為,中醫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的培養,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


思想道德素質培養。


高氏認為,學生除刻苦鑽研業務外,必須具有助人愛人的精神,為醫公正,努力擔負起對患者、對社會、對整個人類應盡的職業道德義務和責任。


高氏不是停留在言傳上,而是更注重身教,處處體現高氏的一片仁愛之心。


科學智慧素質培養。


高氏認為,中醫高等人才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和較高智力,還應具備運用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的能力。


為此,第一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包括精深的中醫藥專業核心知識,較高程度的現代醫學相關理論,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和細胞生物學等,以及廣博的多學科現代知識。


第二要強調四種能力的提高: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創造性研究能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0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身體素質培養。


高氏認為,中醫高級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


首先要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入手,從哲學高度來認識人生的意義,學會用唯物史觀分析和認識社會尚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從而培養出健康的心理。


同時,要經常而持久地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強健體魄而且磨煉意志,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生理素質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研究中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展望中醫未來,促進中醫教育現代化。


高氏認為,中醫作為傳統的醫療體系,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衝擊下,將會產生一場重要革命。


比如,將會發生中醫學語言革命,用更科學、更通用的語言來闡述中醫學理論,以解決傳統中醫語言體系與當代科學文化難於交融的矛盾。


再比如,將會發生對中醫學進行現代科學文化滲透的革命,等等。


針對將會產生的中醫學革命,高氏對中醫教育的未來進行了展望,並以此來引導自己所從事的教學領導工作。


新型教學模式的建立。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推動醫學不斷進步、高度分化與重新組合並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醫學的相互滲透使醫學模式的傳統觀念受到衝擊。


因此,未來中醫教育必須注重吸收現代科學成果,使中醫學在科學技術現代化過程中更豐富、更完善,以便建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模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教材、教學語言的革命和規範。


中醫理論形成於2000年以前,由於歷史的局限,這個理論體系尚欠嚴密,醫學術語概念含糊,表達欠規範,使其始終未能擺脫古奧晦澀、抽象籠統的局限,嚴重影響了面向現代人的理論教育效果和品質。


高氏認為未來中醫教育必須實行語言革命,逐步實現中醫理論表述的科學化、通用化和現代化,以解決傳統中醫語言體系與當代科學技術難於交融的矛盾。


培養模式的多元化。


目前中醫院校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層次和辦學形式大同小異,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削弱和淡化了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中醫人才多樣性的需求。


高氏認為,未來中醫教育應根據各院校各自辦學條件和學科優勢,因校制宜,設置不同專業,做到優勢互補,造就適合未來社會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推動中醫學的進一步發展。


廣泛開展中醫學與世界醫學教育的交流。


高氏認為,未來中醫教育應不斷開展與世界醫學的廣泛交流,大力發展中醫留學生教育,使中醫為人類健康做出應有貢獻;


同時,積極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學管理經驗,為中醫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疏肝理氣法在辨治下焦疾病中的運用下焦疾病多為氣血水的病變,肝主疏泄、藏血,對疏理全身氣機,推動血液津液的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


且足厥陰肝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靈樞?經脈》)因此,下焦疾病與肝的關係甚為密切,肝的功能異常可導致下焦疾病的發生,反之,下焦病變也可使肝的功能異常。


臨床上以肝鬱氣滯最為常見。


因此,肝氣條達則營血自和,氣血水津液運行自暢。


高氏在下焦疾病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入疏肝理氣之品使方藥直達病所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1:急性細菌性痢疾。


裘某,男,27歲,1980年8月18日初診。


患者腹痛,大便日40餘次,發熱(體溫393°C),頭痛,噁心,不思飲食;


血檢:白細胞187×109/L,中性80%,淋巴20%;


糞便培養見福氏痢疾桿菌生長,診為急性細菌性痢疾。


使用痢特靈2天,效果不顯,遂就診於中醫。


少腹拘急疼痛,下痢赤白,肛門灼熱,裡急後重難忍,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屬熱毒蘊結下焦,熱鬱氣結,治以清熱解毒、疏肝理氣:金銀花15克,黃連9克,連翹、牡丹皮、赤芍、生地、青皮、木香、薄荷各12克,葛根、烏藥各18克,沉香(後下)6克,刺蒺藜30克。


3劑。


上方服1劑後,大便次數減,日6次,余症也緩;


待3劑服完,腹痛、裡急後重消失,大便日3次,體溫378°C;


血檢:白細胞88×109/L,中性60%,淋巴40%;


糞便檢查:紅細胞(+),白細胞少許,膿細胞(+),繼服上方15劑,痊癒。


大便培養3次,福氏痢疾桿菌皆陰性,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2急性膀胱炎。


張某,女,36歲,1974年9月21日初診。


小便頻急、熱痛,淋漓不盡,少腹脹痛,舌尖邊赤,苔黃膩,脈細數。


尿液檢查:紅細胞(++),白細胞(++),膿細胞(+)。


證屬濕熱互結,迫於下焦,且肝鬱氣滯,膀胱氣化失司,治當清熱利濕、疏肝理氣:木通、黃柏、瞿麥、赤芍、白芍、青皮各12克,烏藥18克,車前子、車前草各15克,刺蒺藜30克,沉香(後下)45克。


2劑後自覺症狀盡除,但尿檢無改善,遂更方:一枝黃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邊蓮、大青葉、連翹、豬苓、石韋、青皮、烏藥、赤芍、白芍各12克,刺蒺藜15克,沉香(後下)45克。


服3劑,尿液檢查:紅細胞(+),白細胞少許。


繼服7劑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4:5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3卵巢囊腫。


劉某,80歲,1979年11月27日初診。


少腹墜脹作痛,臍下偏左可觸及一12cm×8cm的腫塊,質軟有彈性,且有觸痛。


超聲波檢查提示:下腹部囊性腫物,有多個液平反射。


腹腔穿刺證實為卵巢囊腫。


因年高體衰恐不勝手術,而轉中醫診治。


其人面色黑,神疲,消瘦乏力,少腹膨隆,腹壁青筋縱橫,腹痛隱隱,溲頻,大便數日一行,納差,口乾,舌暗有瘀斑,脈沉弦且澀。


此屬氣滯血凝,結為腫塊,治以活血化瘀、疏肝破氣:沉香(後下)9克,烏藥、丹參、刺蒺藜各30克,當歸尾、川芎、赤芍、白芍、薑黃、香附、川楝子、玫瑰花、綠萼梅各12克,三七末(分吞)3克。


3劑。


藥後少腹脹減,隱痛漸止,溲頻消失。


再服7劑,精神好轉,食欲大增,臍下包塊明顯縮小(6cm×5cm)。


效不更方,再投10劑。


1980年1月3日複診,諸證皆除,少腹已觸不到包塊,超聲波檢查,囊腫消失。


隨訪4年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5:0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4脫肛。


牛某,男63歲,1981年10月21日初診。


脫肛數十年,常年直腸黏膜脫出3~5cm,便後更甚,且難回復,露出部分破潰,腫痛,色紫暗,有紫黑色血水滲出,曾用8%明礬溶液黏膜下注射、針灸、服補中益氣湯等治療,均未獲效而求治。


其人消瘦,面色萎黃,脘腹脹,食後更甚,少腹墜痛,舌淡,邊有瘀斑,脈沉遲而弱。


此為中氣下陷之候,且伴氣滯血瘀,昔用補中益氣湯之屬,雖具升舉之功,然瘀滯不去,終難奏效。


治以補中益氣合疏肝理氣:黨參、刺蒺藜、枳殼各18克,炙黃耆15克,青皮、陳皮、當歸、川楝子、白朮、柴胡、炙甘草各12克,烏藥24克,沉香(後下)3克,升麻10克。


10劑。


藥後脘腹脹滿、少腹墜痛緩解,便後1小時脫肛盡收。


再服10劑,破潰癒合,瘀紫腫痛消失,平常已不脫出,便後脫出少許,舌質由白轉淡紅,瘀斑縮小。


囑其單服補中益氣湯。


追訪2年餘,除在便秘或腹瀉時尚有輕度脫肛外,未見重度發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5:1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5不孕症。


李某,35歲,1980年3月1日初診。


結婚十載不孕,月經衍期,面色萎黃,手足不溫,經前精神抑鬱,胸脅悶脹不舒,乳房脹痛不可觸,少腹冷而墜痛,牽及股陰,得溫則減,經來量少不暢,色暗,有瘀紫血塊。


婦科檢查:子宮略小,微前頃;


輸卵管造影示:右側輸卵管積水。


長期使用激素治療未效而轉中醫治療。


舌淡胖,尖邊有瘀斑,苔薄白,脈沉遲弱。


此屬胞宮處冷,氣血水瘀滯,治以溫煦胞宮、疏肝理氣:附片、補骨脂、巴戟天、當歸、青皮、白朮各12克,肉桂、桂枝各10克,沉香5克(後下),烏藥18克,刺蒺藜24克,菟絲子30克,鹿角片30克。


20劑為一療程,經前第7天開始服,每日1劑。


治療3個療程,面色轉紅潤,神情歡愉,手足轉溫,舌淡紅,瘀斑漸退,脈尚細弱。


繼服上方至第7療程,停經,脈小滑,妊娠試驗陽性,於1981年6月18日生一男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5:1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神經官能症的中醫辨治經驗神經官能症包括神經衰弱、癔病等。


該病多發於青壯年,病因多與精神創傷,長期過度緊張疲勞致使大腦皮層興奮抑制功能紊亂有關。


《金匱要略》記有「婦人臟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及「奔豚氣從其腹起,上衝咽,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中得之」。


祖國醫學沒有神經官能症的記載,舉凡失寐、驚悸、頭痛、眩暈、遺精、鬱症、虛損等症皆可由本病所致。


《章太炎醫論》指出:「今世所謂精神者,自癲狂以外,則百合病久病之後,氣血虧損波及臟腑功能一時失調也可致病。


病因病機多見於:①七情所鬱,憂鬱失望,思慮過度致七情所傷,陰虛陽亢,陰難內守,陽氣浮越,致心神、肝魂不穩而生多種證候(責之於肝鬱)。


②脾失健運,痰濁內生,化火生風,或擾於腦竅,或阻於絡脈,氣血運行受阻,臟腑經絡失養可引起多種證候(責之於痰)。


③或因勞倦,或因思慮,或因情志,致氣血陰陽虧損,腎精空虛,無以填精充腦,清空不清,也可引起多種證情(責之於腎精)。


④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大傷,營衛失和,也可引致該病。


正如章太炎先生云:「百合之候,傷寒熱病癒後往往見之,久亦自愈。


頗有形體如常,讀書治生亦所不廢,而精神疑阻,心持兩端,多所畏布者,盡於大病先後見也。


又云「暴病血熱,則神疑昏迷,痼病血虛,則神經失用」。


都指出了該病與病後的密切關係。


此外,性格特點、思想水準、醫源性因素也可導致此病,但終不離心肝脾腎之失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5: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神經衰弱的病人主要特點是大腦皮層易於興奮和迅速疲勞,相當於中醫的氣陰兩虛證,輕症病人表現為頭昏暈脹,失寐多夢,健忘,心神不寧(注意力難以集中),同時情緒低沉,精神萎靡,煩躁易怒,男子陽痿、早洩,女子不月。


患者疑慮多端,焦躁不寧。


精神衰弱病人主訴多,而客觀體徵少。


多數病人只有手指和眼瞼顫動,腱反射活躍,腦電圖顯示皮層興奮性增強的雙側對稱低波幅快波。


癔病病人多情感反應強烈而不穩,敏感,好勝,自負,暗示性強,精神症狀常有情緒不穩,易激動,時有暴跳如雷,大吵大鬧,撕衣毀物,嚎啕大哭或胡言亂語,手舞足蹈,狂笑不止等,其精神狀況與實際生活有關,而不脫離現實,且有戲劇性。


少數患者有錯覺及幻覺,如不言、不食、少動、違拗及對周圍反應遲鈍(稱為癔病性木僵)。


在運動方面,可出現運動興奮,運動抑制症狀,前者可表現痙攣發作、震顫等,後者可表現各種形式的癱瘓、緘默等。


在感覺方面的症狀,可表現身體某一部分感覺過敏、感覺異常或感覺消失,其特點為感覺障礙的範圍與神經分佈區不一致,與正常部位常截然分開(如自中線分開的半身感覺障礙),可受暗示影響而不斷變化。


有時病人表現五官方面的症狀,如突然失聽、失明、視野縮小或黑朦等。


植物神經和內臟器官方面症狀,可見咽部阻塞感(癔病球,中醫稱梅核氣)、呃逆、嘔吐、心悸、呼吸困難和血管舒縮機能障礙如皮膚發涼、發紺,以及肢體麻木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5: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對此病的辨證治療常分為六型:①陰虛肝旺型。


症見頭昏耳鳴,眼花乾澀,急躁易怒,少寐多夢,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質紅,脈細數。


治則:滋陰平肝。


方選杞菊地黃湯加減:枸杞子、菊花、生地、萸肉、丹皮、白芍、生牡蠣、酸棗仁等。


②心血虛型。


症見心悸、失眠、健忘、多夢、舌質淡、脈細。


治則:養血安神。


方選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加減:黃連、阿膠、生白芍、生地、炙甘草、茯神木、雞子黃、牡蠣、酸棗仁、柏子仁、丹參、五味子等。


③心脾兩虛型。


症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少、腹脹、便溏、疲倦無力、面色萎黃、舌質胖有齒痕、苔白或膩、脈細弱。


治則:補益心脾。


方選歸脾湯加減:黨參、茯神、白朮、當歸、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炙甘草等。


④心腎不交型(腎水虧耗、心陽偏亢、水火不濟)。


症見心悸、心煩、失眠、遺精、健忘、耳鳴、腰酸腿軟、腳跟痛、口乾、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細數。


治則:滋補腎陰,交通心腎。


方選六味地黃丸合交泰丸加減:川連、生地、丹皮、萸肉、金櫻子、山藥、肉桂、棗仁、遠志等。


⑤肝氣鬱結型。


症見兩脅脹痛或走竄而痛,胸中悶阻,心情不舒或咽喉發堵(梅核氣),口乾而苦,苔少,脈弦。


治則:舒肝解鬱。


方選逍遙散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朮、香附、青皮、川楝子,咽堵加蘇梗、厚朴、烏梅等。


⑥腎陽不足型。


症見遺精、滑精、精冷、陽痿早洩、性欲減退、腰脊疼痛、畏冷肢涼、兩腿無力、面目四肢浮腫、苔白、舌質淡胖、脈沉弱。


治則:補腎助陽。


方選右歸飲加減:熟附子、肉桂、萸肉、山藥、仙靈脾、菟絲子、巴戟天、金櫻子。


由於神經官能症症情復雜,症狀交錯,病程漫長,臨床治療常有難見效者,尚需輾轉試探,逐步摸索。


高氏臨床多用大劑疏肝解鬱,大劑重症安神,調和營衛,行血活瘀等法,臨床效果較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5:4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1朱何氏,女,67歲,家庭婦女,安徽肥東人,1963年11月就診。


主訴:周身關節不可觸,觸則呃逆不止疼痛年餘,多方治療不效。


診者以手按肩背骨骼及髂前上脊,患者果然呃逆不止,時久,則呼喚痛苦難忍,鬆手後呃逆即止。


患者往無它疾,唯常與兒媳糾紛,胸脘悶阻,喜歎息,兩脅時覺疼痛,口乾,舌紅苔少,脈弦無力,似與鬱證有關。


遂投逍遙散加大劑疏肝解鬱藥:柴胡12克、生白芍9克、玫槐花12克、綠萼梅9克、川楝子12克、刺蒺藜18克、天臺烏12克、青皮3克、廣鬱金9克、生香附9克、鱉甲30克、炮甲9克、每日1劑,兩煎。


3劑後症情大減,按諸骨節呃逆轉為輕淺,次數減少,也有不生呃逆。


原方加牡蠣18克再進3劑,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6:26: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2徐秀英,女,48歲,農民,安徽蕪湖人,1978年7月就診。


代訴:月經3個月未至,喜獨處,喜猜疑,多愁易怒,時悲痛欲絕,時噎不止,尋釁不遂反捶胸頓哭,家中碗筷盡皆被摔,嘻笑時又口中念念有詞,其人容顏消瘦,顴泛紅潤,脈來弦澀而遲,舌淡尖邊紅,苔薄黃少津。


患者素性嫺靜,不多言語,今一反常態,又正值更年,似婦人臟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營衛失調,治以甘麥大棗湯加減:炙甘草12克、大麥冬18克、紅棗10枚、淮小麥30克、當歸12克、合歡花12克、太子參12克、陳皮3克。


連服3劑,患者精神寧靜,悲哭嘻笑漸止,尚呆坐神疲,飲食少進。


上方加:半夏6克、薑竹茹12克、生穀芽18克,再進3劑,飲食起居如常人,唯仍消瘦乏力,神疲,再予八珍湯調補氣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5 03:24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