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96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7: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酌古參今,病證結合,研製新方朱氏處方用藥一貫主張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這一學術思想指導下,不斷研製出新方,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7:2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如以黃耆配莪朮為主治慢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胃為五臟六腑之海,氣血生化之源,胃病既久,化源匱乏,氣衰無力,血必因之瘀阻,因此常呈胃氣虛衰,瘀阻作痛之候,朱氏認為此病證應選益氣活血,化瘀生新之品,方能奏養正消瘀止痛之功。


朱氏自創「胃安散」,處方:生黃耆90~120克,莪朮30克,黨參、懷山藥各90克,雞內金、炙刺蝟皮、生蒲黃、五靈脂、徐長卿各60克,炮山甲、玉蝴蝶、鳳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共研細末,每服3克,一日三次,食前半小時開水沖服。


方中黃耆、莪朮為主藥,朱氏指出:「黃耆能補五臟之虛,莪朮善於行氣、破瘀、消積。


莪朮與黃耆同用,可奏益氣化瘀之功,病變往往可以消弭於無形。


因為黃耆得莪朮流通之性,補氣不壅中;


莪朮得黃耆之氣旺,攻破而不傷正。


兩藥相伍,行中有補,補中有行,相得益彰」。


方中黨參、山藥助黃耆益氣養胃,健脾助運。


雞內金、刺蝟皮、炮山甲、蒲黃、五靈脂助莪朮活血行瘀,軟堅散結,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改變,胃黏膜腺體萎縮、黏膜變薄,甚至腸上皮增生或黏膜非典型增生等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能改善微循環,調節代謝失調,調節神經血管營養,促使增生性病變的轉化和吸收。


雞內金還有健脾開胃,消化食積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口服雞內金後,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三者均見增高。


徐長卿善於行氣消脹,緩急止痛。


鳳凰衣、玉蝴蝶二藥素有養陰清肺之功,除善治久咳、咽痛、音啞外,還有補虛寬中、保護胃黏膜及促進食欲之功。


全方益氣消瘀,和胃止痛,此為基本方,偏陰虛者加北沙參、麥冬各60克、生白芍90克;


偏陽虛者加高良薑、炒白朮各60克、蓽拔3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7:3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隨證制宜,臨床使用屢屢獲效,胃痛多趨緩解、消失,食欲顯著增加,病理變化隨之改善或恢復正常。


《本經》首言生黃耆善醫癰疽久敗,能排膿止痛;


次言大風癩疾,五痔鼠瘺,皆可用之。


性雖溫補,而能疏調血脈,通行經絡,驅風運毒,生肌長肉,以其伍蓬莪朮,恆收祛瘀生新之功。


故臨床運用可使器質性病變之病理性變化獲得逆轉。


如朱氏還用之治消化性潰瘍、肝脾腫大,肝或胰癌腫,頗能改善病灶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以使某些潰瘍、炎性病灶消失,肝脾縮小,甚至使癌症患者病情好轉,延長存活期。


具體運用此兩味藥時,往往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靈活掌握其劑量、配伍,如以益氣為主,黃耆可用30~60克,再佐以潞黨參或太子參;


如以化瘀為主,莪朮可用至15克,亦可加入當歸、桃仁、紅花、地鱉蟲等;


解毒消症常伍參三七、虎杖、蛇舌草、蜈蚣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7: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又如水蛭一藥,《本經》謂其「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症積聚,無子,利水道。


是一味活血化瘀,消症破積的佳藥。


朱氏用之治療腫瘤、腹部癥瘕積聚,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外孕等,還用於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瘀血徵象明顯而正氣不太虧虛者,以及門靜脈高壓脾切除術後血小板增多症、頸淋巴結核等,屢獲佳效。


朱氏結合現代醫學、藥理藥化,近年來用本品治療高血黏、高脂血症,獲效較速。


水蛭新鮮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作用於纖維蛋白元,阻止血液凝固。


水蛭分泌的一種組織胺樣物質,能擴張毛細血管,緩解小動脈痙攣,減輕血液黏著力。


他創訂的雙降湯[水蛭(研末吞服)、廣地龍、黃耆、丹參、當歸、赤芍、川芎、澤瀉、生山楂、豨薟草、甘草],治療高血黏、高血脂或伴高血壓者尤宜。


此類病人多表現為氣虛夾痰瘀之證候。


氣虛血運無力,血流不暢久而成瘀;


氣虛運化無能,膏粱厚味變生痰濁、氣虛痰瘀互為因果,絡道被阻致諸證蜂起。


方中用水蛭、地龍破血逐瘀為主藥,合丹參、當歸、赤芍、川芎活血通脈;


山楂、澤瀉、豨薟草降脂泄濁,且能降壓;


重用黃耆補氣,取其氣生則血生,使血循暢達,且可免破瘀傷正之弊。


臨床研究證明本方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


服後既可降脂通脈,降黏降壓,防止心腦栓塞、梗阻,又能減肥輕身。


如治陳某某,女,54歲,教師,形體肥胖2年,近3月來頭昏漸加重,在某醫院查血黏度高黏(++++),總膽固醇87mmol/L,微循環重度障礙。


患者頭昏而重,四肢乏力,口乾,舌紅苔薄、根微膩,脈細澀。


證屬氣陰不足,瘀濁內阻之候,治予補益氣陰,化瘀泄濁。


用雙降湯方加川石斛、全瓜蔞。


服10劑後,患者覺全身舒適,頭昏重漸釋,惟尚有口乾,予上方去全瓜蔞,加生地、杞子,又服10劑,藥後覺頭清目爽,諸症消失,自覺腹圍較前減小,續服雙降湯方30劑後,停藥半月,複查血黏度正常,總膽固醇36mmol/L,微循環基本正常,腹圍減少45cm。


囑患者隔日服1劑,鞏固治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7:5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急性熱病的治療經驗急性熱病其來勢兇猛,傳變也速,要防微杜漸有預見性地採取果斷的、有力的、相應的措施,必須「先發制病」,只要不是「表寒」、「表虛」之症或年老體衰之軀,均可早用「通利療法」,這是清熱祛邪的一個重要途徑,能起到控制傳變,保存陰津的作用,從而達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的目的,並發揮中醫中藥治療急性熱病的應有作用。


溫熱病中使用通利療法,起始於《內經》,奠基於仲景,發展於明清,朱氏思其心,用其法,在臨床中不斷探微索隱,靈活化栽,有所發揮。


溫熱病應用下法其主要目的是逐邪熱,而下燥屎,除積滯還在其次,因為溫邪在氣分不從外解,必致裡結陽明,「血液為熱所搏,變證迭起,是猶養虎為患。


邪熱蘊蒸,又最易化燥傷陰,所以及早應用下法,最為合拍,通下豈止奪實,更重在存陰保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8: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朱氏使用「通利療法」(下法),主要在於迅速排泄邪熱毒素,促使機體早日康復,可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是清熱祛邪的一個重要途徑。


無論邪之在氣、在營、或表裡之間,只要體氣壯實,或無脾虛溏泄之象,或有可下之症,或熱極生風,躁狂痙厥,均可通下逐穢,泄熱解毒,選用承氣、升降散之類,或於辨證論治中加用硝黃,這就不是揚湯止沸,而是釜底抽薪,既能泄無形之邪熱,又能除有形之穢滯,一舉數得,誠治本之道。


此法的運用,要既得其時,又得其法。


有宜疏風攻下者(如升降散),有宜解毒攻下者(如小承氣湯加草柴),有宜逐瘀攻下者(如桃核承氣湯),有宜滌痰攻下者(如小承氣、小陷胸湯合方),有宜養陰攻下者(增液承氣湯),當隨證參用。


對純屬衛分表證,惡寒較著而熱勢不甚,或年老體弱、孕婦或婦女經期,則宜慎用。


總之,當下不下,謂之失下,不當下而下,謂之誤下,要妥為辨證。


以下試舉幾例,介紹朱氏歷年在溫病治療中運用通利療法的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8: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時感高熱急性熱病初起常證兼表裡,恆多衛氣同病,若能打破先表後裡之成規,及時採用解毒清理之劑,內外並調,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朱氏曩年曾選用聶云台氏創制的「表裡和解丹」治療多種熱病初起而見有表裡證者,或病起已三、五日而尚有表證存在者,服後常一泄而脈靜身涼,或顯見頓挫,續服數次可瘥。


處方:僵蠶45克,蟬衣、甘草各30克,大黃135克,皂角、廣薑黃、烏梅炭各15克,滑石180克,研極細末,以鮮藿香汁、鮮薄荷汁各30克,鮮蘿蔔汁240克,泛丸綠豆大。


成人每服4~6克,婦女、體弱者酌減,小兒10歲左右服2克,6至8歲服1~15克,2~5歲服05~1克,每日服1~2次,連服1~3日,熱退即勿再服。


此方係從《寒溫條辨》之升降散加味而成,蓋其功能疏表泄熱,清腸解毒,促使邪毒從表裡兩解。


多年實踐證明,不論成人、小兒,除正氣虧虛或脾虛便溏,或發熱極輕而惡寒較甚者外,均可服之。


朱氏曾治一男性工人,42歲,違和四日,惡寒發熱,頭痛肢楚,服退熱片得汗而熱不挫,入暮尤甚,體溫39℃,口微渴而黏膩不爽,大便三日未通,苔白黃而膩,脈浮數,辨證屬風熱外襲,濕滯內蘊,治宜兩顧,予表裡和解丹9克,分兩次服,藥後得暢便,即熱退身涼,續服一次以靖餘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8: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乙腦乙腦與暑溫、暑痙、暑厥類似,起病急驟,傳變迅速,衛分症狀,殊難覺察,就診時多見氣營相兼,或氣血兩燔之候。


朱氏認為,只要沒有明顯的表證,而溫邪已漸入裡,出現高熱神昏,躁狂風動,或有腹滿便結者,均宜採用通利法,「急下存陰」,使邪有出路,穢滯既去,邪熱可以迅速挫降。


這是直接關係到預後好壞的關鍵問題。


朱氏在治療乙腦過程中,屢以通利療法而獲效。


例如在腦水腫未形成前,早期即可見到球結膜輕度水腫,舌有時脹長,立即服用「降利湯」,就可防止其出現。


這種先發制病,防微杜漸的措施,可以縮短療程,防止腦水腫、腦疝的形成。


朱氏曾為鹽城地區醫院會診一男孩,8歲,患乙腦入院已旬日,高熱昏迷,項強痙厥,譫妄抽搐,加重四日,腑垢一周未行,腹硬滿,蒸蒸但頭汗出,苔微黃而厚膩,脈沉實而數,辨證為暑邪夾濕與食滯互結,蘊蒸陽明胃腑,熏灼心包,神昏竅閉,亟當通泄邪熱積滯,佐以化濕辟穢,平肝熄風,以冀腑通滯泄,勢挫竅開。


處方:生大黃9克(後下),芒硝6克(沖服),炙全蠍末15克,鉤藤(後下)、青蒿各15克,葛根、僵蠶、佩蘭、石菖蒲各9克,甘草3克。


兩帖,一日服完(鼻飼)。


翌晨腑通,排臭穢、焦黃宿垢四次,神識漸清,諸證悉減,原方減硝黃續進,以靖余氛,三日漸復。


此為通利排毒,使邪有出路,而獲此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8: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正副傷寒本病隸於濕溫範疇,由於感受濕熱病邪所引起,往往病程較長而難速愈。


朱氏認為,如能突破常規,在早期及時予以疏通積滯,清泄解毒,既能解除濕熱、食滯的搏結,縮短療程,又能防止邪熱下逼腸絡引起腸出血。


他指出,下法是直達邪熱巢穴,追逐邪熱外泄的積極療法,而且要「及早涼下」,不要等待舌苔轉黃方敢議下,且傷寒之用下法,要「輕法頻下」(章虛穀語),不可過於猛峻。


湯劑用大黃一般在6~15克之間,芒硝在6~12克之間。


用涼膈散在30~45克之間,一般連用3天,以後視體質強弱,邪熱盛衰,連日或間日應用下法。


朱氏一般採用聶氏以楊栗山《寒溫條辨》之「升降散」(生大黃、薑蠶、蟬衣、薑黃)為主而製定的「表裡和解丹」和「葛苦三黃丹」治療傷寒、流感等溫熱病,收效較佳。


療程多在3~10天之間,劑量小,所用「表裡和解丹」前面已介紹,「葛苦三黃丹」是通利泄邪與清熱解毒、燥濕化濁並用之劑。


處方:飛滑石、生大黃、蟬衣、苦參、葛根、黃芩、天花粉、茵陳、青蒿、黃連、甘草、白蔻仁、薑黃、川鬱金、蒼朮、鮮荷葉、鮮藿香、鮮蘇葉、鮮茅根、生蘿蔔子、鮮蘿蔔汁。


朱氏曾治一女性「傷寒」病人,惡寒已解,熱勢稽留,朝輕暮重(體溫38~398℃之間),口苦而膩,午夜有時煩躁不寧,間見譫語,頸胸白疒立口遍佈,大便溏黏如醬,臭穢異常,苔黃糙膩,脈濡數,即予葛苦三黃丹,每日兩粒,開水化服,服後7小時許,大便溏泄二行,入暮煩熱略平,次日續服,熱度下降至375~38℃左右,連服4日,熱漸趨平,改予湯劑善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8:4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菌痢中醫之「赤白痢」,類似於「急性菌痢」、「疫毒痢」。


「疫毒痢」似屬「暴發性痢疾」。


凡痢疾初起,因宿有積滯,裡熱較甚,前人早有「痢無止法」、「痢疾當頭瀉」之說,通利療法對痢疾初起最為適用。


朱氏過去常用以生熟大黃為主的「痢瀉散」治療痢疾及泄瀉,服用方便,價格低廉,奏效較顯,可以推廣應用。


痢瀉散(《鏡花緣》驗方):生熟大黃各30克、蒼朮(米泔水浸)90克、杏仁(去皮尖與油)、炒羌活各60克、川烏(去皮、麵包煨透)、炒甘草各45克。


上藥共研細末,瓶貯備用。


成人赤白痢疾每服3~4克。


但赤痢宜用燈草、生薑煎湯調服。


泄瀉每服2克,以米湯調服。


小兒減半,4歲以下者用1/4,幼兒再減,一日2次。


本方有瀉熱通滯、健脾燥濕、溫裡散寒、止痛安中之功。


對菌痢及急、慢性泄瀉均有顯效,惟久痢下稀淡血水者忌用。


此方中大黃生用苦寒,專於下行,能深入血分,瀉熱通腑,蕩滌積垢;


熟則性緩,能導濕熱從前陰而出,並有收斂止澀的作用。


川烏辛溫,溫養臟腑,破除積滯,散寒止痛,與大黃配合,一溫一寒,相須相使,不但可治實熱之證,並可用於寒實之證,是本方中的主藥,此為本方配伍之巧妙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8: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朱氏還在肺炎的治療上運用下法,主要是在辨證論治的方藥中加用大黃,古人有「病在臟,治其腑也」之說,腸腑疏通,上焦壅遏之邪熱、痰濁自有出路,且大黃本身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在流行性出血熱的治療中,朱氏認為「通利療法」顯得尤為必要。


因為不急下即不能存陰;


不急下即無以疏通氣機;


不急下其鬱熱難獲出路,所以通利療法對流行性出血熱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措施,尤其在少尿期要果斷地使用通利療法,因為瘀熱阻滯下焦,而致小便不利,欲利小便,必下瘀熱,欲下瘀熱,必先通利。


可借鑒《溫病條辨》中導赤承氣湯(生地、赤芍、大黃、芒硝、黃連、黃柏)。


以上僅是舉例。


由於各種熱病具有各自的特點,即其傳變規律並非都是先衛分,後氣分,然後入營入血,因此對朱氏提出的「先發制病」就不能僅簡單地理解為早用通下,在衛治氣,或及早清營涼血之類,而是具有相當深廣的內涵的。


所謂「先發制病」就是從急性熱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見微知著,發於機先,及時採用汗、下、清諸法,給邪以出路,從而控制病情發展達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的目的。


這對急性熱病的治療確有指導意義。


朱氏的這一觀點,與已故名醫薑春華教授治熱病注重「截斷、扭轉」的主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0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慢性久病的治療經驗中醫所稱的慢性久病包括多種病程較長、體氣偏虛的病患。


這些疾病在辨證論治上雖涉及的臟腑較多,但在久治不愈,纏綿難復的情況下,有不少患者每多出現腎陽虛衰的證象,經採用「培補腎陽」法後,往往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


通過長期臨床觀察,進一步證實了此法在慢性久病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1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腎中真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腎中真陽」就是先天真火,亦即命門之火,它是人身生化之源,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


根據「陽生陰長」的規律,命門真火盛衰,對機體發病、療愈及生殖、發育、老衰等過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密切的關係。


「命門學說」在中醫理論體系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基因於此。


命門之名,始見《內經》:「命門者,目也。


與後世所說之命門,不是同一個概念。


其學說始於《難經》,而完善於明代。


《難經?三十六難》謂:「命門者,謂精水之所舍,原氣之所係也;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係胞」。


基本上指出命門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迨至明代,名醫輩出,對命門學說大加闡發,如趙養葵認為是「人身真宰」;


張景岳以斯「為元陽、元陰所自出」;


孫一奎指為「造化之樞紐」,都以命門作為十二經之經主,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清陳士鐸《石室秘錄》更具體指出:「命門者,先天之火也,心得命門而神有主,始可應物;


肝得命門而謀慮;


膽得命門而決斷;


胃得命門而能受納;


脾得命門而能轉輸;


肺得命門而治節;


大腸得命門而傳導;


小腸得命門而布化;


腎得命門而作強;


三焦得命門而決瀆;


膀胱得命門而收藏;


無不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


由此可以看出命門的真陽,是人體一切機能活動的動力,五臟六腑的功能得以正常運轉,都有賴於命門真陽的溫養煦綰;


倘若一旦命門火衰,真陽不振,不僅將出現一系列陽虛證象,而且還會影響整體病變。


因此,「腎中真陽」是人身生化之源,機體生命的根本動力,對生命和健康的維護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研究初步表明:它與現代醫學的腎上腺、性腺、腎臟和其他一些內分泌器官等的功能有關。


對於腎陽虛的病人,採用培補腎陽的藥物,不僅有調整腎上腺皮質代謝的作用,同時也有調整能量代謝的作用,從而說明它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的,不是抽象的假設,中西醫學理論是有其內在聯繫的。


特別是近幾年來用分子生物學來研究中醫的陰陽,又有了進一步的闡明。


通過大量實驗證明:陽虛者cGMP多顯著的升高,而陰虛者則cAMP普遍升高,腎陰虛、腎陽虛就更有了客觀指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但同時應該強調,人之所以生,生命之所以能持續,健康之所以得維護,實基源於水火之相濟,陰陽之合和。


倘若真陽沒有真陰,就失去了物質基礎,真陰沒有真陽,就消亡了一切動力。


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互根」乃是生命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臟腑百骸的生化之源,正是由於腎臟中的真陰(水)、真陽(火)矛盾運動而產生的。


這兩種力量,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既對立又統一的保持著相對的平衡狀態,健康才能維護;


倘若某一方面出現了偏盛、偏衰的現象,疾病就會立即發生;


甚至某一方面遭到完全破壞,生命也就隨之終結。


因此在重視「腎中真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腎中真陰」的另一方面,這是辯證的統一,也才符合於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原則精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培養腎陽」在慢性久病治療上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它是調節各個臟器功能的中心,平衡維繫機體矛盾統一的主宰;


而腎中真陽,更是生命活動的生化之源,它能溫養臟腑,煦綰百骸,腎陽振,腎氣足,則精神充沛,百病不生;


倘腎陽衰,腎氣虛,那就必然神氣衰憊,倦怠無力,百病叢生。


同時慢性久病,體氣虧虛,傳變及腎,也必然耗損腎之陰陽,所謂「窮必及腎」、「久必及腎」。


因此,許多慢性久病在治療上,都與腎陰陽的虧損有關;


而培補腎之陰陽,往往起到比較顯著的作用,這是事實。


但後人片面的理解了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學說,以致顧陰者多,補陽者少。


其實,丹溪所說的「陽常有餘」,是妄動之相火,實際上是病理的火,即邪火,並不是指的人體的陽氣。


張景岳在《景岳全書?傳忠錄?陽不足再辯》已言之甚明。


他還更進一步強調說:「夫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而關則在腎,關之為義,操北門鎖鑰之柄,凡一身之氣消長約束攸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3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故許知可云:『補脾不如補腎,謂救本之義莫先乎此也』,誠萬古不易之良法。


(《類經》)綜上所述,結合臨床體會,在許多慢性久病處理上,如果「從腎論治」,特別是腎陽不振,使用「培補腎陽」這一法則,往往可以收到滿意的效果,就是這個道理。


在臨床上我們遇到不少勞倦內傷之症,從辨證上來說有陰虛的一面,如專事滋陰補腎,則恢復甚慢;


倘以培補腎陽為主,佐以滋腎,則陽生陰長,奏效殊速。


所以「培補腎陽」法在某些病的治療上,是有其比較顯著的作用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4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腎陽不振」的辨證論治腎中真陽,命門之火,是機體一切功能活動的動力。


火能生土,脾土賴火以溫燠而運化轉輸,命門火衰,則食少腹脹,甚則大便溏泄,完穀不化;


腎主納氣,腎陽虛則不能納氣歸原,而發為喘逆氣促;


腎主水,腎陽虛則水氣氾濫而為腫為脹,水邪上泛,水氣淩心則心悸怔忡,水氣淩肺則喘咳;


腎司二便,腎陽虛則小便頻數、清長、遺溺、失禁、大便溏泄;


腎陽虛,腎氣失於固攝而為滑精、早洩,甚則精清、陽痿;


或為帶下綿注,或為經行量多,淋漓不淨,或為滑胎不孕;


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陽衰,精氣不充,故腰背酸冷而痛,兩腿痿軟無力;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陽虛,則思考力、活動力即顯著減退,稍勞即疲不能興;


同時性欲減退,性情淡漠;


命火衰微,則真陽不能溫煦周身,因之怯寒肢冷,其畏冷倍於常人,冬季尤感不支;


腎主骨,骨生髓,腦為髓海,腎陽虛,腦海虧損,則頭眩欲僕,耳鳴耳聾;


命火衰微,臟寒之極,則發展為寒證,進一步則轉為厥逆。


從以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腎陽不振,命火式微,它表現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當然是以「腎陽不振」的本臟病變為主;


但也可以脾腎陽虛或肺腎陽虛的證型出現。


此外,還由於腎是水火之臟,既包腎陽,又涵真陰,而陰陽互根,陽損往往及陰,所以腎陽虛的患者不少是兼見腎陰虛及肝腎俱虛的綜合證象的,因此在「腎陽不振」辨證的同時,也相應的要照顧到肝腎陰虧的方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39:5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腎陰虛與腎陽虛的症狀,張景岳在《景岳新方》,林曦桐在《類證治裁》裡都敍述得比較明晰。


茲結合臨床見症,列表對照如後:從上表可以清楚地區別二者在見症上的不同,但有時患者症狀不是完全悉具,或兼見肺脾陽虛者,有時又大多是腎陰陽俱虛,或以陽虛為主,或以陰虛為主,在此等情況下,就必須辨晰清楚,才能作出確當的處理,獲得滿意的效果。


在具體辨證上,朱氏認為脈象、舌苔、冷熱感和精神情緒等幾點最是辨證上的關鍵。


關於論治問題,由於人是一個矛盾統一的有機總和,各個器官,各個組織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而構成一個整體,特別是「陰陽互根」,陽損可以及陰,陰損亦可及陽的相互關係,所以在治療上必須綰照陰陽,水火並濟,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張景岳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生化無窮;


善補陰者,當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源泉不竭」。


他還說:「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


講得十分精闢。


朱氏很同意他的左歸、右歸二方之設,正如王旭高評注此二方時所說,「左歸是育陰以涵陽,不是壯水以制火;


右歸是扶陽以配陰,不是益火以消水;


與古方知柏八味、附桂八味,蓋有間矣。


雖壯水益火所用相同,而綰照陰陽,尤為熨貼」。


(《王旭高醫書六種》)因此,朱氏擬訂了一張基本處方,定名為「培補腎陽湯」,藥用:仙靈脾10克、仙茅10克、懷山藥15克、甘杞子10克、紫河車6克、甘草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0:0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隨證加味:(1)腎陰不足較嚴重者,加生熟地黃各15克、女貞子10克、川百合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0:1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肝腎陰虛者,加生白芍、生熟地各12克,女貞子、潼沙苑各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11:29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