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97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3:2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診:血壓下降在159/114~153/101kPa之間,怯冷已除,腰酸早洩見復;


惟頭眩脹,視未已,口乾,夜寐不熟,便難溲黃,苔白黃質紅,脈弦。


此腎陽漸振,而陰傷未復,以致陰陽失其平衡;


茲當側重滋水涵木,毓陰潛陽,而培補腎陽之品則不宜續與之也。


大生地15克、生白芍12克、甘杞子9克、鮮首烏15克、女貞子12克、元武板18克、川石斛9克、夏枯草12克、炒決明子12克、粉草3克。


5~10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3:3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按:患者於三診後返鄉休養,在服藥至八、九帖時,諸象均見瘥復,血壓平降,頗感舒適,乃續服之;


由於陽衰已振,而陰損未復,未能及時審證換方,藥隨證變,以致陰虛益甚,水不涵木,故症情一轉而為一派陰虛陽亢之局,呈現頭眩而脹,視,眼燥,口乾不適,夜寐欠實,大便燥結,小溲色黃,舌質轉紅,脈弦有力等象。


審斯必須立即改方,培補腎陽之品,不宜再予,而應側重滋水涵木,育陰潛陽,服此以後,即趨平復,而獲臨床治癒。


從這一病例來看,在臨證之際,必須細心體察,中病即止,過猶不及,均非其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3: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二:王某某,女,36歲,紡織工人。


因腸套疊曾兩度手術,嗣後遺留腹痛便溏,疊治未瘥,曩在上海第一醫學院附院請薑春華教授診治,用溫補脾腎之品而好轉,回廠療養,逐步向愈。


但近年來又見發作,大便溏秘交替,溏多於秘,腹痛神疲,怯冷腰酸,頭眩乏力,長期服用西藥,收效不著。


苔薄白質胖,邊有白涎,脈細軟,右關尺難及,此脾腎陽虛之明證,治宜溫補脾腎,益火生土。


基本方加炒白朮12克、益智仁9克、補骨脂9克、烏梅炭6克、廣木香5克。


5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3:4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診:藥後神疲較振,大便溏泄好轉,腰酸腹痛亦減,效機初見,再益血肉有情之品進治之。


上方加鹿角霜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3:5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診:服上藥諸象均見瘥復,但嗣以服避孕藥片(苦寒劑),又致引發腹痛泄瀉,服抗生素未見好轉,乃續來就診。


苔白質淡胖,脈細軟,尺仍弱,火不足而土為虛,前法仍可中鵠。


上方6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4:0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診:服藥後,腹痛泄瀉即瘥,精神振作,頗感爽適,選附桂八味丸以善其後。


按:此證主要由於兩度大手術,以致體氣虧虛,腎陽不振,命火式微,火不生土,脾不健運,腎不固攝,諸象叢生,特別是大便溏泄,疊服抗生素終不見解,頗以為苦,而經改用「培補脾腎」之品,即獲效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4:1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三:徐某某,女,29歲,幹部。


頭眩而脹,稍勞即疲不能興,夜不成寐,即或交睫,亦多夢紛紜,饑嘈不適,得食稍安;


冬冷夏熱,倍於常人,性情沉鬱,有時又易急躁衝動,腰酸帶下,經行量多。


已起3年,疊治未愈,以致體氣更虛。


苔薄白,舌有朱點,質微胖,脈虛弦而細,尺弱,此腎陰陽俱虛之候,法宜陰陽並補,師景岳之左、右歸意,期育陰以涵陽,扶陽以配陰,得其平則佳。


基本方加生熟地各12克、肥玉竹12克、煅烏賊骨18克、茜草炭6克。


5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4:2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診:藥後能安眠終宵,精神振爽,頭眩脹大減,腰酸帶下亦較好轉,此調補腎陰陽之功也,但停藥一周後,兼之工作辛勞,又致頭眩不眠,但其勢較前為輕,苔脈如前,此乃由於恙延已久,體氣虧虛,原非一蹴而成者。


前方既效,故不予更張,繼進之。


5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4: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診:進服原方,諸恙悉平,宜續服藥,以期鞏固,間日服1帖可也。


5帖。


按:三診以後,由於間日連續服藥,諸恙未見反復;


停藥以後,亦較穩定;


且月經來潮,其量大減,均向愈之象,囑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節,輔以食養,不難日臻康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4:5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病例四:唐某某,女,40歲,某療養院會計。


一年前患肝炎,肝功能一直不正常,肝大35cm,脾15cm,頭眩欲僕,神疲困乏。


情緒沉鬱,脅痛不寐,心悸怔忡。


近數月來體重減輕,納呆腹脹,大便溏泄,日二三行,鏡檢脂肪球甚多。


苔薄白質淡,脈沉細無力,右關尺尤弱,此脾腎陽虛之候,法當溫培脾腎,俾火旺生土,脾能健運,飲食能為肌膚,則恙自復矣。


基本方加炒白朮12克、益智仁9克、太子參12克。


8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5: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診:藥後精神較振,便溏泄已除;


惟仍頭眩,納穀欠香,食後腹脹,有時泛泛欲嘔。


苔白微膩,脈如前,仍係脾腎陽衰未復之咎,進治之。


上方加薑半夏9克、砂仁5克。


6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5: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診:泛嘔已平,複查肝功能亦已正常,惟脅痛尚未已,間或腹脹,夜寐多夢,苔薄白,脈細弱較振,繼進之:上方去半夏,加炒棗仁15克(打)。


6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5:2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診:服溫補脾腎之品以來,精神較前振爽,自覺頗舒,惟停藥旬餘,又覺睡眠不實,偶有脅痛,余象尚平,苔薄白,脈細軟,原方繼服,以期鞏固。


上方續服6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5:3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按:患者因染肝炎,肝功能不正常,頭眩欲僕,腹脹便溏,疲憊不支而全休療養。


但經半載針藥並施,乃未瘥復,頗為焦慮。


嗣經診視為「脾腎陽虛」,乃投予溫補脾腎之品,症情顯著好轉,肝功能亦趨正常,出院恢復工作。


這說明培補腎陽在慢性疾患療愈過程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只要辨證明確,往往效如桴鼓。


命門學說是祖國醫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培補腎陽」在許多慢性久病的治療上,是具有一定意義和作用的。


從朱氏多年來經治的「腎陽不振」的疾患臨床觀察分析,證明不少的慢性疾病,在病情發展到某種階段的時候,往往出現「腎陽不振」的證候,經辨證採用「培補腎陽湯」隨證加味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5: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應當指出:「陰陽互根」、「水火並濟」矛盾統一的互相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因為陰陽的偏盛偏衰,在疾病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是會相互轉化的;


陽損固能及陰,而陰損也可及陽。


是以在臨證之際,必須詳審辨證,藥隨證變,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


從病例一來看,是很突出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倘若誤認為「培補腎陽」既是對慢性雜病具有佳效,就效不更方,固執一方到底,那就違背了辨證論治的根本原則,將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


因為中醫處理疾病的措施,是要根據證候的變化而決定的,證變方亦變,並緊緊掌握「持重」和「應機」的兩種手段。


所謂「持重」,就是辨證既明,用藥宜專;


所謂「應機」就是證情既變,藥亦隨易。


由於溫陽補腎之品,其性多燥,所以特別要注意「毋使過之」的原則,腎陽漸復,即宜將溫腎之藥減少其劑量;


陽既振復,即宜撤去陽藥;


倘有陰傷之徵者,更宜立即增益顧陰之劑。


這樣才能陰陽合和,水火相濟,諸恙悉除,而臻康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5:4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痹證的治療經驗朱氏擅長治療痹證,50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自成體系,尤其對痹證中久治難愈的頑痹的治療獨具匠心,茲就辨證思路和用藥特色約述於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6: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闡發病機,標本兼治痹證包括了現代醫學中多種疾病,如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骨質增生性疾病、痛風性關節炎等,其他如硬皮病、多發性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紅斑、結節性脈管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亦有涉及。


朱氏認為痹證的發生除有風、寒、濕、熱諸邪之外因外,往往有陽氣先虛,衛外功能降低之內因。


衛外失固,病邪方能乘虛而入,襲踞經隧,氣血為邪所阻則腫痛以作。


所以儘管其病邪有風、寒、濕、熱之別,病位有肌表、皮內、經絡之異,而正虛邪入的病機則一。


如失治、誤治,或復感於外邪,則往往病情反復發作,纏綿日久,正虛邪戀,五臟氣血衰少,氣血周流不暢,經脈凝滯不通。


此時病邪除風、寒、濕、熱外,還兼病理產物痰和瘀,如繼續發展,病邪深入骨骱,膠著不去,痰瘀交阻,凝澀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關節腫痛反復發作,以至關節變形,骨節蹉跎,不能活動。


朱氏稱此為「頑痹」(如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等)。


具有久病多虛、久病多瘀、久病及腎之特點。


病變部位在骨,骨又為腎所主,脊柱為督脈循行之徑,能督一身之脈,腎督能統一身之陽,故腎督虧虛為頑痹正虛的一面,風、寒、濕、熱、痰濁、瘀血痹阻經隧、骨骱為邪實的一面。


朱氏把握這一基本病機,宣導「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的治療大法。


此法不僅適用於頑痹的穩定期、恢復期的治療,即使在起病期、發展期也可採用,貴在靈活變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6:1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益腎蠲痹丸」即是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的代表方。


處方:生熟地、當歸、仙靈脾、鹿銜草、肉蓯蓉、雞血藤、徐長卿、老鸛草、尋骨風、炙全蠍、炙烏梢蛇、炙地鱉、炙僵蠶、虎杖、甘草等。


此方以補益肝腎精血、溫壯腎督陽氣與祛邪散寒、除濕通絡、滌痰化瘀、蟲蟻搜剔諸法使用,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冶於一爐。


此藥是朱氏幾十年治痹經驗的結晶。


經科學實驗證明,該藥之所以具有獨特的療效,主要是具有抗炎、消腫、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並能減輕滑膜組織炎症、減少纖維沉著和軟骨細胞增生修復作用。


臨床證明該藥不僅能改善、控制症狀,還可降低血沉、抗「O」,促使類風濕因數轉陰,改善貧血、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堅持服用,恆奏著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6:2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抓住主症,辨證用藥朱氏常告誡後學:「臨證之際,必須詳審辨證,藥隨證變,方能收效」。


由於痹證是風濕類疾病之總稱,它包括了現代醫學中多種疾病,儘管病因不同,但它們的共同特點均以關節疼痛、腫脹、拘攣僵直為主要症狀,其病因病機均以風、寒、濕、熱之邪外襲,氣、血、痰、瘀內阻,導致經脈痹閉,澀滯不通,深入骨髓,留伏關節。


故在治療時,朱氏常從抓主症入手,針對疾病每一階段的主要矛盾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動態地診察疾病,辨證用藥,往往收效甚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1:46:3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疼痛:根據疼痛的臨床表現,將其分為風痛、寒痛、濕痛、熱痛、瘀痛五種。


風痛者,朱氏以祛風通絡治其痛。


輕者常用獨活,用量以20~30克為佳。


本品確有鎮痛、抗炎、鎮靜、催眠之作用,惟陰虛血燥慎用,或伍以養血之品,方可緩其燥性;


或用海風藤30克,以其怯遊走性之疼痛。


重證則宜選用蘄蛇,此藥透骨搜風之力最強,乃「截風要藥」。


一般以散劑效佳,每次2克,一日兩次,如入煎劑,則需用10克。


寒痛,朱氏以溫經散寒而止其痛,常選用川烏、草烏、附子、細辛等辛溫大熱之品。


此類藥善於溫經散寒,宣通痹閉,且常與桂枝同用,而鮮與麻黃相伍。


考烏頭辛而大熱,除寒開痹,力峻效宏;


桂枝辛溫,通陽散寒,和營達衛。


二者合用,既可散在表之風寒,又可除裡伏之痼冷,使氣血溫通,營衛調和。


究麻黃雖可宣痹解凝,但有發越陽氣之弊,需權衡使用。


因川烏、草烏、附子均含烏頭堿,用大量一般多制用,每日15~30克;


生者宜酌減其量,並先煎兩小時,以減其毒。


細辛可用8~15克。


濕痛,治當健脾化濕,參用溫陽之品,濕去絡通,其痛自已。


朱氏常喜用大劑量苡仁、生白朮,合蒼朮、制附子。


若大便調則用生苡仁;


大便溏則用熟苡仁;


若關節腫甚而便溏,又非大劑量不為功者,則生熟苡仁合用,此中亦須掌握分寸。


鑽地風、千年健,善祛風滲濕,疏通經脈,各用30克,亦可止濕勝之疼痛。


熱痛者,若常規用藥收效不著者,可加服羚羊角粉06克,分兩次吞服,亦可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克代之。


如關節紅腫熱痛仍不解者,可服用「犀黃丸」,當獲挫解。


同時可外用「芙黃散」(生大黃、芙蓉葉)以冷茶汁調如糊狀,取紗布塗敷患處,每日一換,可加速消腫止痛。


瘀痛者,多為頑痹久治乏效。


關節腫痛,功能障礙,此為病邪與瘀血凝聚經隧,膠結難解,常規用藥,恆難奏效,必須採取透骨搜絡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經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腫痛。


首選藥物,則以蜈蚣、全蠍、水蛭、僵蠶、天南星、白芥子之屬最為合拍。


朱氏認為就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其基本病變是滑膜炎,在體液免疫異常方面,滑膜組織有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及肥大細胞等集聚;


類風濕因數無論是IgM、IgG、IgA,都大多在關節內部產生,這些病理變化,似與痰瘀深結經隧骨骱之機理相為吻合,亦證實了朱氏選上藥從痰瘀治骨節蹉跎之疼痛的正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03:29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