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69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8:25 | 只看該作者

三、尤重「運脾轉樞」的臨床運用


周氏認為凡治內傷雜病,首當固護脾胃。


脾胃未傷,諸證無妨,胃氣一敗,有病難施。


「運脾轉樞」是從脾胃職司運化,貴在流通之意的療法,其證之多,牽涉之廣,不可勝計,僅就虛實兩類,爰舉數病辨治如下:(一)虛則從太陰論治1虛喘:周氏對虛喘每從脾運為主治療:外感之喘屬肺,內傷之喘屬腎,但無有不起於脾氣虛衰,運化無力,而停水積飲,聚濕生痰,即所謂「脾為生痰之源」,痰濁壅阻氣道,逆而為喘,短氣喘促,出多入少不可平臥。


多以理脾益氣,溫運中州為主,兼顧肺腎,以壯生痰之源,痰淨喘平精氣自復,而又存乎培土生金之義。


例如李某,男,74歲,患久咳痰盛成喘,以慢支並感染、肺氣腫、肺心病、主動脈關閉不全、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住院月餘效果不明而邀診。


證見:痰多咳甚喘息,胸憋嘔惡,通身水腫按呈凹陷,小便日少夜多5~6次,納呆便溏,眩暈難以起坐,舌淡胖苔黏膩,脈細至數不清,因氣息短促整天吸氧。


周氏以肺心腎俱衰,而關鍵在於中土衰敗,脾失健運,上不能輸布精微化為痰飲,下不能輸注於腎變為水濁。


此刻「補腎不如補脾」,當理脾益氣運轉中樞為主,兼顧心腎以養肺金。


遂與三臟養肺湯(周氏驗方),即六君子湯加五味、麥冬、當歸、熟地所組成。


具有理脾化痰,益氣養心,補腎納氣,培土生金之功。


服後痰減喘平,水腫隨之消退;


複診數次,或加棗皮、補骨脂強腎;


或加遠志、款冬化稠痰;


或合耆苡合劑(周氏驗方)即北耆、苡仁、桑皮、澤瀉,益氣運脾利尿滲濕,但三臟養肺湯始終未變,共服60餘劑,療效步步鞏固,動作並無喘象,體力恢復而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8:36 | 只看該作者

2腫證


周氏治療水腫,首分陰水陽水,次按表、熱、實、裡、寒、虛,次第辨證,則急慢亦在其中。


但水腫的形成,主要是肺、脾、腎失調,三焦膀胱氣化不利,相互影響的結果,而脾腎陽虛,命門火衰,脾不制水,又是腫證的基本因素。


景岳說:「凡水腫病,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周氏嘗謂:水液雖歸腎,而受制於脾土,欲水不氾濫,必溫運脾陽,宣暢中州氣化,氣行則水行,腫無有不消者。


例如周某,男,58歲,門診。


患慢性腎炎8年,曾以腎功能不全住院數次,其水腫始終未消清。


近月腫勢加劇,小腿腫尤甚,按陷不起,小便短少,脘腹脹滿,唯食欲尚健,故能帶病延年。


飯後較脹,便溏日數次,面浮黃晦滯,神思遲鈍,舌粗淡膩,脈濡細。


尿蛋白+++~++++。


而按中陽衰微、樞機不振、脾腎俱虛、裡虛寒陰水之證論治,投實脾飲加味:茯苓、白朮、附子、炮乾薑、草豆蔻、大腹皮、木瓜、厚朴、木香、豬苓、澤瀉、薑、棗,溫運脾陽,行氣利水,4劑即顯效。


複診仍守原方,20餘劑腫全消,食增,腹不脹;


尿蛋白減為+~++。


繼用耆苡合劑:黃耆30克、苡仁30克、桑皮14克、澤瀉15克合五味異功散,腫無反復,尿蛋白穩定在一個+以內,體力漸復。


周氏昔治一腎病綜合徵:艾某,男,25歲,起病半年,高度水腫不消,腹高如鼓,皮薄欲裂,臥床須人翻身,呼吸短促,尿短少清澈,脈細舌淡胖,尿蛋白++++,一派脾腎陽虛不得氣化之證,故用濟生腎氣湯加參、朮、耆,溫腎理脾以利水,數劑尿少如故,證無進退;


複診原方加厚朴10克、木香8克,行氣醒脾運轉中樞,果氣行則水行,服後小便立增,腹水迅速消退,守方服20餘劑,全身水腫完全消清,蛋白尿隨之減而消失,體漸復,次年結婚,從未復發。


此案為何初服無效,蓋脾運為水邪所困,樞機不及運轉,三焦氣化障礙,複診加厚朴、木香,醒脾行氣,推動中焦氣機,起到畫龍點睛之妙,發揮了溫腎利水藥之功效。


從治水腫之證體會:凡腎病腎炎水腫,陽水錶水易消,陰水裡水較難退,而清除蛋白尿尤難也。


不少腫消患者,尿蛋白持續存在,尤其用過激素者更感棘手。


要知消除蛋白尿是根治腎炎,防止腎衰,恢復體力重要措施。


西醫憑激素控制而副作用多且易反復,終至腎功能衰竭。


祖國醫學認為脾為生化之源,以升清降濁;


腎為封藏之本,開竅於二陰。


蛋白質生於脾,藏於腎,脾虛失運則清濁混淆;


腎虛則封藏失職,啟閉無權。


「腎主蟄藏」,腎氣足則精氣內守,腎氣虛則收攝無權,而精氣外泄;


「腎合精,重於脾」。


如脾虛不健運,則腎精亦必不固而外泄。


根據這些理論,結合實踐體會,蛋白尿有虛實之分,虛有偏脾虛和偏腎虛;


實則有濕熱下注和氣滯瘀阻。


濕熱所迫者,則小便急脹、短黃,灼熱,便結,腰際脹痛,苔膩,脈數,多見於腎炎初起,或慢性急發。


當從標治邪,可用小分清飲加梔子、木通、前仁、枳殼之類清熱利濕為主;


或用茅根、蘆根、蛇舌草、冬葵子、花粉、桑皮等味清滌肺腎水毒,以運脾化濕;


或加益母草、夏枯草、萆、苡仁、赤苓醒脾滲濕、分清別濁,脾濕清則腎氣自固,精微得攝。


如偏脾虛不攝者,必胸腹滿悶,食少便溏,尿混濁,體倦,面萎黃,舌淡脈濡,當從本治虛,益氣運脾,固腎滲濕,方如異功、四苓、參苓白朮散,配合黃耆、菟絲、枸杞、鹿角霜;


或加益母草、腹皮、五加皮、桔梗、杏仁、木通、蔥白等升開通陽、運脾化氣之品。


補中有行,運轉中樞,每收良效。


偏腎虛不固者,則面色浮,晦滯,眩暈耳鳴,腰腿酸軟,手足不溫,溲多,脈沉細數,或虛大,亦從本扶陽或填陰補益肝腎,每用大補元煎加黃耆、首烏、五味、益母草,另吞金匱腎氣丸,頗有效果。


對久年腎炎陰虛勞損,大量尿蛋白持久不減者,曾用加味河車丸(紫河車、熟地、棗皮、山藥、天冬、龜板、枸杞、玉竹、補骨脂、菟絲、金櫻子)壯水斂陰,填補精血。


雖非旦夕所能顯效,但可隨著體力恢復而消失。


例如周某,男,15歲,腎炎10年,腫雖消而長期尿蛋白存在,發育障礙,體形矮小,消瘦背駝,步態蹣跚,屢治蛋白尿++~++++。


周氏以此方蜜丸數料,連服半年餘,低熱清,食量增,體力逐步改善,蛋白尿基本消失。


至於瘀阻致蛋白尿者,無非久病氣虛血瘀,瘀阻積熱,血流不暢而脾氣壅滯,導致泌別失常;


如若經年累月蛋白尿持續不斷,未有不使腎衰者。


周氏每用黃耆、丹參、赤芍、當歸、蘆根、茅根、益母草等補氣活血化瘀滲利之品,量重守服;


脾虛加參朮,腎虛加金櫻子、菟絲。


對面色晦滯,唇舌紫紺,瘀斑或齒衄,便結溲黃蛋白不清,用其他藥無效者,往往以此方獲效。


實踐證明,消除蛋白尿,改善腎功能,並無專門方藥,須從整體出發,療效方得鞏固,病則庶幾可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8:45 | 只看該作者

3眩暈


有輕重之分,重者,屋宇旋轉,床鋪顛倒,耳鳴,噁心,嘔吐,汗出,其病大致本以肝脾腎不足為主;


標有風火痰食之兼。


但中土衰餒不能鎮守中州,升降之機失衡為關鍵;


當升不升則清氣下陷,當降不降則濁氣上逆,是本病發展的基本機制,故虛者居多。


景岳說:「無虛不作眩,當以治虛為主。


而以脾虛失調樞機壅滯,夾痰濁上敝清陽之暈者最多,故每用歸芍六君湯,或加膽南星無不收效。


如患者王某,男,37歲,汽車司機,體形肥胖,血壓正常,惟頭稍轉動即眩暈欲倒,數月不能開車,脈弦緊,舌苔膩滑。


前醫連用平肝熄風及滋養肝腎藥無效,周氏運用上方數劑即愈。


脾虛陽微,不能化氣生血以營心腦之眩暈者,以歸脾湯為主多能痊癒。


如劉姓住院患者,女,32歲,眩暈住院兩旬效鮮而邀診。


據訴兩年前難產流血過多,一直面色萎黃,經常頭暈心慌,寢少夢多,體倦納少,間或暈甚仆倒,閉目怕光,唇舌蒼白,脈細弱。


按失血過多,脾不健運,氣血未復,無以供養心腦,而用上方主之,發作性眩暈即除,精神面色改善,可室外活動,僅食欲尚差,手足少溫,脈細。


繼用六君湯加附子、歸、地,益氣理脾,平補陰陽而愈。


若由中州欠運,衝和之氣失布,精微不及輸注,肝腎不足,虛風上旋,眩暈耳鳴者,則用守中湯鎮守中州甚為合拍。


如住院患者羅某,男,63歲,素患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以眩暈住院數月無效。


腦電圖提示:腦血管彈力減退。


邀診:見暈甚不能動作,移步即欲倒,曾跌跤多次,但臥床便舒適;


近來胸悶心慌悸甚,脈大弦緊而數,舌紅淨,飲食尚健,與守中湯加味:黨參、白朮、茯神、淮山、生地、麥冬、枸杞、菊花、沙參、半夏、夜交藤,益氣理脾,滋腎養肝,4劑即效。


又守服12劑眩暈基本消失,心慌悸亦除,每天外出散步。


僅睡眠不足,繼以加減歸脾湯而愈。


對於陽衰陰竭,中陽不振之眩暈、嘔吐、汗出肢冷、陰陽欲脫者,每投六味回陽飲,常收立竿見影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8:5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如患者陳某,男,58歲,胃手術半年來,納少眩暈,泛吐涎痰,近因情緒不佳,又復操勞,眩暈加重,臥床不起。


今頻頻嘔吐突然暈厥,車送門診,見嘔惡頭傾,家屬扶抬,手足清冷唇白,舌淡膩滑,脈微細。


究其久病之體,又經手術創傷,脾氣無有不損,陰陽自必敗壞,致使中陽失守,升降之機自廢,有欲脫之勢,治當陰中求陽,而用黨參、熟地各30克,當歸15克,附子、茯神各10克,半夏9克,炮乾薑、炙甘草各6克,陳皮5克,回陽救陰配合醒脾降逆。


1劑厥回嘔止,再服4劑眩暈痊癒,繼以歸脾湯加減恢復體力。


若因脾陰不足風陽上擾之眩暈者,則用養脾定眩湯(周氏驗方),此方屢用屢效。


如患者熊某,女,57歲,素作眩暈,血壓不時升高,胸悶舌乾唇裂而不欲飲。


近眩暈加重,行站飄浮不穩,頭顳隱隱抽痛,脈弦細,舌紅苔滑,血壓24.7/13.3kPa,而用上方和脾柔肝,養胃調中,10餘劑即愈,繼用歸芍六君加首烏鞏固療效。


按養脾定眩湯主脾陰不足,後天未資先天,導致腎虛肝旺生風之眩暈證驗方。


方中北沙參滋胃陰以養五臟之陰;


芍藥為太陰經藥,善補脾陰;


首烏、山藥稟中和之性和調中州而柔肝木;


配僵蠶、白蒺藜入胃平抑上擾之風;


杜仲、寄生、淮牛膝,壯腎平肝以熄內風之源,或加珍珠母增強鎮肝降血壓之力,故為脾陰虛肝陽亢,升多降少眩暈者之良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9:0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實則陽明論治1腸結(腸梗阻):腸結之證病位在腸,而病因不一,證候多型,治法各異,統屬陽明腑實之候,但與燥熱結實於裡迥異,治之之法唯「通」為主。


腑病宜走不宜守,以通為順,故有「腑病以通為補」之說,因而治腸結無非通法。


但通之義,非任意攻瀉,而是包括「理氣運脾寬腸解結」、「益氣轉樞潤下」、「舒肝運中順腸」等治法。


故高士宗說:「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血以和氣,調氣以和血,屬通也,上者使之下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若必以瀉下為通則妄矣。


周氏認為凡有助於升降樞機運轉,恢復傳導功能者,皆屬通法。


考腸結之證,有器質性與功能性之分,部位有高低之殊,均以腹痛、脹滿、嘔吐、便閉不排氣為特徵。


其因,暴病者以氣逆、食阻、蟲積、熱閉居多;


漸成者由寒凝、濕壅、血瘀與陰傷液涸較多見。


而發病不論暴漸急慢,無不與氣機壅滯有關。


故其病機變化,皆源於樞機遏滯升降逆亂,致腸府扭結上下格拒不通,受盛傳導功能自廢。


周氏經治此病,無論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大致按以下4法處理,或一法到底,或諸法參用,隨證變通,每收速效。


①理氣運脾寬腸法:主治胃腸氣機壅滯,高位性(小腸)腸結,脹滿,上腹高,陣痛嘔吐,便閉不排氣,症情急重,多由蟲食交阻,或氣食交滯。


梗阻扭結不通,往往起於腸功能差的老人或兒童,情緒不佳時蠻食全蛋之類,或蟲團堵結者較多。


方用變通排氣飲為主:厚朴6~10克,青皮、木香、枳實、大黃各8~10克,白芍、蠶砂各10~15克,台烏10克,香附、澤瀉各8克。


此方以行氣消積寬腸通便為主;


嘔吐加藿香;


蛔症加檳榔;


宿食加山楂、蘿蔔子;


瘀阻加當歸、桃仁。


②攻瀉轉樞解結法:主陽明胃實,氣機失降,低位性(結腸)之腸結,症情更急重,臍腹脹高,繃硬如鼓,絞痛拒按,噁心,甚者反吐黃水如糞便,大便不通無矢氣,脈大弦滑,多屬絞窄、嵌頓、套疊之類,腸易破裂,最急重,邪正俱實以攻瀉為主,方用大承氣加味:厚朴、大黃、蠶砂各12克,當歸、蘿蔔子各15克,芒硝、桃仁、赤芍各15克,木香8克。


此方為運脾破積,通降胃腸,潤燥軟堅峻瀉之劑。


若挾濕濁壅遏,宿食困結,上下格拒不通,水聚腹臌,脈弦大而數實,苔黃濁膩滑,則更險惡,須在手術準備下用赭遂攻結湯加味:生赭石30克,芒硝、厚朴、蘿蔔子各15克,大黃12克,乾薑6克,甘遂3~5克(研末衝入),溫運逐水降逆通便,服後如得矢氣,危象即解,減量再服一劑,大便必通,通後隨證調理。


③潤降運中解結法:主脾陰劫傷,無以散津輸注胃腸,或手術失血陰竭腸損,格阻不通,多屬低位「腸結」。


舌紅無苔,低熱汗多,口乾燥,下腹鼓,腸脹痛陣作,便閉不排氣,脈弦沉實。


多由腹腔手術之後,或老年陰虛腸燥,脾不升運,多成不完全性梗阻。


嘗用生地、玄參、麥冬、天冬、升麻、牛膝、當歸、白芍、桃仁、酒大黃。


食積加山楂;


氣虛加黨參;


腎虛加肉蓯蓉。


如劉某,男,51歲,住外科,腸破裂手術後遺腸黏連。


第6周突然腸梗阻,小腹脹滿,腸轉陣痛,按及腸形,口乾舌紅無苔,脈細數,以功能性腸梗阻而邀治,遂擬二冬、生地、歸芍、桃仁、枳實、肉蓯蓉、升麻、牛膝、神麯、山楂、花粉、蠶砂,3劑後大便5次,醬色,脹除痛止漸進食,原方出入調理而愈。


④疏肝和脾順腸法:主老年體弱運化力不足,善愁多虛情鬱,以致肝脾不和,氣結食滯,或久痛瘀積,或經腹手術,如腸黏連、不完全性梗阻之類。


以脹滿腹痛為主,忽急忽緩,喜溫欲按,嘔惡不大便,鼓現腸形,或發熱,脈弦苔滑,本虛標實之候。


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實、甘草、木香、檳榔、蠶砂、酒大黃。


如按及包塊,則加五靈脂、玄胡、沒藥行瘀活血;


或加山甲珠、花粉攻堅破積。


經治多例盡收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9: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臌脹(肝硬化腹水):其病有虛實標本之分,標實本虛以腹臌為主之證候。


腹水消與不消,關係到整個病勢順逆進退和預後良否。


因而消水除脹,乃治臌之主題,須掌握標本虛實,權衡補瀉緩急。


在實脹中有寒實與熱實之別,即陽水與陰水不同消水法。


①寒實陰水:黃某,女,38歲,經閉10個月,右脅墜痛,痞滿食減;


繼則尿少腹漸膨大,內婦科以肝硬化腹水、閉經,注汞劑及用雙氫克尿噻、速尿等藥,腹水消而復長,乃求治。


見腹高臍突,心窩平滿,尿少便結,但腹壁軟如水囊,息短肢瘦,面萎黃,舌邊尖暗紅,脈濡數。


周氏按肝鬱脾陽不振、三焦水濕停聚,而用加味八正四苓散:蓄、瞿麥、滑石、梔子、木通、白朮、大黃、香附、大腹皮各9克,豬苓、澤瀉、茯苓、車前草各15克,甘草6克,丹參、白芍各12克,黑白醜15克(研末吞),運脾利水,養血柔肝。


服後二便通利,晝夜小便10多次,腹水迅速消退,飲食隨之恢復,複診數次原方未變,直至腹水消清共服26劑,繼以八珍湯合香砂六君湯,調補脾胃氣血,4個月後月經恢復,體健如常。


②熱實陽水:周某,男,31歲,漆工,肝硬化腹水住院3次,此次復發出現黃疸,目及肌膚金黃色,黃疸指數20單位,尿極短深黃色,大便燥結,腹高板硬右脅疼痛,舌紅口乾,不進五穀而善食水果,日進橘子數斤,目陷神靡,自以為絕望;


脈沉伏,陽症而見陰脈。


此久病濕熱傷陰,肝瘀脾困,樞機壅滯,濕聚成臌,陽水之證,而擬龍膽瀉肝湯加減:茵陳、龍膽草、生地、梔子、青蒿、赤苓、黃柏、赤芍、玄胡、鬱金,配合紅參益氣救陰、鼓舞脾氣。


5劑精神好轉,脈回弦滑,脈證相符,脅痛漸止,黃疸消退;


繼用茵陳、膽草、梔、苓、歸、地、芍、青蒿、鱉甲、鬱金、香附、青皮、砂仁等38劑,尿量日增,腹水相應消退。


後以滋水清肝飲加減恢復體力,治療3個月,肝功能、蛋白電泳基本正常,停藥休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9:2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按臌脹一病,乃多種疾病惡化轉歸,無有不涉及脾的運化。


故凡屬臌脹者不外肝脾腎受累而起,氣、血、水互結為患。


如何通利二便,消水除脹,是治臌主題,除此無從下手。


上述治例即屬本虛標實,一從健脾化濕攻瀉水邪,一以滋陰養脾滲利毒邪,攻水不傷正,扶正不滯邪,故療效步步鞏固,水去無有反復。


上舉治法皆偏利水,著重治標。


如若久病偏於氣衰血瘀,中州不運,氣血水相互阻滯,雖水盛腹高,亦當補氣益脾固本為主,配合行瘀活血,利水通淋,腹水方可消退,最忌見水單獨攻水。


曾治多例氣虛血滯肝硬化腹水患者,運用黃耆為主,每劑30~60克,並無補滯現象,而且腹水迅速消退。


例如饒某,男,35歲,工人,肝病數年,半年來出現黃疸腹水,腹高繃急,青筋暴露,肝區疼痛,目及小便深黃,脈大虛數,選用黃耆、當歸、丹參、赤白芍、柴胡、青蒿、鬱金、丹皮、梔子、桃仁、香附、澤蘭葉、澤瀉、木香、大腹皮之類,加減出入40餘劑,黃退腹水消失,臨床症狀消失,恢復上班。


故認為臌雖內科四大證之一,但只要辨證準確,若非癌性腹水,便有治癒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39:5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周氏治學嚴謹,學博識邃,學有成就;


一貫重視實踐,注重實效,不尚空談。


嘗說中醫是個經驗醫學,學習必須理論聯繫實際,多實踐,多見症,則經驗就在其中;


不能讀死書,要活用,臨證尤其不能「按圖索驥」,強調一個「活」字。


如經治某男,26歲,患病毒性腦炎,初見風痰肝火上擾內閉腑實胃逆之證,脈弦大滑數,舌紅粗苔膩黃,頭痛劇烈,嘔吐便閉腹膨,項強肢冷,左手足癱軟不利,初用瀉青丸方加全蠍、半夏、竹茹,便通吐止,頭痛若失;


倏忽之間轉為眩暈難起,脈變虛大重按無根。


此實火已下,風從虛生,變成虛風上旋之證,前後虛實截然不同。


此刻治當固本,乃改弦易轍,故用益氣守中,育陰潛陽之參、苓、歸、芍、菊花、枸杞、肉蓯蓉、半夏、鱉甲、牡蠣等,數劑暈除神清,手足癱軟亦活動自如,可起坐下床。


數日後又轉為形寒肢厥,暈甚噁心,脈搏濡細,舌變淡胖。


病延兩月陰虛及陽,大有虛脫之勢,立投參、附、炮薑、當歸、熟地、炙草,溫陽填陰始收全效。


此例標邪退後即露本虛,故治程中隨機應變,而用藥也前後迥異,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周氏臨證,每見一法多用(活法),一方多用(活方),發揮了古方的功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善於一方多用地黃飲子(《宣明論》方):生地、巴戟、肉蓯蓉、石斛、附子、茯苓、石菖蒲、遠志、肉桂、麥冬、五味、薄荷葉等共13味組成,為補腎益精、寧心開竅之劑,能益命門之火,又滋腎家之水,既可壯水之主,又能益火之源,乃平調陰陽之要方,故適應症廣泛,療效卓著。


不僅專治中風失語,亦治多種雜病,爰舉數例以說明其功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神經衰弱:屬內傷鬱證,多由用腦過度,髓海不足,或由善愁多虛,情志怫鬱,原因很多,症情復雜,地黃飲子是用於陰精不足,元陽衰微久患不已者,小量多劑可緩緩取效。


如劉某,男35歲,搞文牘工作,頭腦暈痛年餘,特別怕冷,手足不溫,納少便結,而小便頻數余瀝,夜醒難再寐,脈細弦虛,舌紅苔少,曾中西藥連治效不顯。


周氏用地黃飲子加首烏,守服20餘劑,諸症漸愈,繼以加減歸脾湯,鞏固療效恢復體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呃逆:初病多由胃火肝逆,或食積氣滯;


若久病腎虛肝逆,形成下虛上盛,胃失和降而呃逆,較為頑固,用其他藥無效者,則用地黃飲子必效。


如劉某,男,50歲,久病元陽虛微腎不攝納,呃逆半月,呃甚床鋪為之震動,但呃聲不揚,脈細,舌淡胖,故用地黃飲子加柿蒂、赭石、公丁香,一劑即效,共服5劑不再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有肝腎陰虛與脾腎陽虛兩類證候;


地黃飲子主肝腎陰虛與腎陰陽兩虛者。


患者劉某,男,25歲,尿道狹窄,腎盂積水,手術失敗,嘔吐不食20天,腹壁凹陷如舟,大量鼻衄頻流,大便不通,小便短數,刀口裂痛,日夜不寐,暈眩神靡,脈虛大,舌淡胖潤,非蛋白氮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


前醫用寒涼苦瀉,鼻衄反增多,故放膽用地黃飲子加黨參、半夏、赭石,每煎少量頻服,溫降止嘔除衄,服後嘔吐鼻衄均漸止,知饑索食不復吐,共服6劑,精神好轉,大便通調,惟小便不暢,腰脹痛,繼用濟生腎氣湯加黃耆,排尿改善,尿道口狹窄再由外科手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3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面癱:屬風中經絡,證有新久虛實之分,而虛又有偏血虛與偏肝腎虛的不同證候。


地黃飲子是主久患不愈肝腎虛衰者。


如患者胡某,男,40歲,面癱口眼向左歪斜半年,且面肌抽動,乃來就診。


因見脈細,舌淡胖,偏於少陰腎虛之證,而用地黃飲子加草決明30克,4劑見效。


又服多劑,神色改善,口歪糾正,繼用桂附地黃丸,未留後遺證。


又一男,68歲,面癱3年,血壓偏高,神倦消瘦,脈細舌紅,按陰虛陽浮風痰竄絡而用地黃飲子加草決明30克,守服20劑,血壓正常,口歪基本糾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4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虛性高血壓:由腎精枯竭,水不涵木,肝陽乘風痰而浮升,多現眩暈胸悶,心悸,腰酸指麻,脈細,舌淡胖潤者,即可用地黃飲子。


例如喻某,男,60歲,體形高胖,素患高血壓、高血脂,有時出現糖尿;


頭暈耳鳴胸悶,夜起小便6次,腰酸腿軟,舌淡胖,脈微細,故用地黃飲子,附子用6克,肉桂3克,熟地30克,加淮牛膝10克,30餘劑未變方,諸症好轉,血壓無波動,糖尿亦少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6.乙腦後遺失語:乙腦後遺症失語者不少,聽力存在始有治療價值。


例如彭姓女孩,5歲,一年前患重型乙腦,後遺失語和震顫邀治,見能聽不說話,食如常,舌胖大,手足抖動,考慮此與陰精灼損,精氣不能上承痰阻廉泉有關,試擬地黃飲子加細辛5克,初服4劑有語意,再服數劑發音說話,繼用大定風珠加味,震顫亦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0:5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7.脊髓勞損:患者肖某,男,45歲,起病將一年,慢性發展,加重兩月,初疼痛腰彎不能伸,後低熱多汗肢體漸瘦,以至腰軟不能起坐,下肢麻木不仁,類似截癱。


正值「文革」期間,義務出診多次,均以元陽虧損陰精不足致成勞損,按「勞者溫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而用地黃飲子為主,或加龜板、首烏、當歸,或加杜仲、續斷、懷牛膝,日漸好轉,經治兩月,竟然體復健步行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1:0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8.萎縮性鼻炎:其證鼻息不利、乾燥,易招外感,噴嚏多,頭額昏痛,多起於髓海不足,腎虛陽微,諸藥無效者,每用地黃飲子收效,藥量不宜重,取「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義,可守服至痊癒。


如體偏陰虛火旺鼻衄者不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1:1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9.寒冷透骨證:龍某,女,48歲,怯寒怕冷兩月,邀診時正值夏秋盛暑炎熱之際,而患者自覺寒冷透骨,身著棉衣仍不能禦寒,骨節冷痛,食少便難,汗出肌膚冰冷,舌淡胖,脈遲沉細。


陰證陰脈,故用地黃飲子加黨參,3劑即效。


再服4劑寒冷消失,外出散步,惟納少噁心,暫改六君子加味,食欲好轉,再用地黃飲子加減,補益下元,療效鞏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1: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善於調補陰陽根據陰陽互根,氣血同源的生理關係,故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周氏基此陰陽相濟,生化無窮之妙,而在臨床中,凡治陽虛者,溫陽必兼固陰;


陰虛者,補陰之中往往佐入益火之味,以取無陽則陰無以生之義。


氣屬陽,血屬陰,補陽常以參、附、薑、桂、耆、朮、茯神為主;


補陰則用歸、地、芍、首烏、黃精、麥冬、鱉甲、龜板之類。


臨證多采陰陽兼顧,氣血互補,每見病情越重,療效益著,略舉數例以說明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3:41:3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陽虛頭痛:不論久暫,不分部位,均按陰陽兼顧而用溫陽定痛湯(周氏驗方)。


此方即以參、附、地、芍調補陰陽為主,配川芎、蔓荊子、全蠍、沙參、薄荷祛風定痛。


例1.何女,13歲,巔頂痛3年,發則劇痛不休,喜溫欲按,手足清冷,面,舌淡膩、脈細。


巔頂之上惟風可至,遂與溫陽祛風而補陰血:紅參、附子、熟地、白芍、川芎、全蠍、薄荷。


1劑痛減,4劑其痛若失。


例2.住院患者劉某,女,14歲,左半邊頭痛兩月餘,轉我院用西藥8天痛不減,伴腹痛嘔吐,暈不可起,面肢冷,舌淡胖,脈兩關細弦。


呈陽虛寒凝,胃失和降,厥陰風擾之證,而擬黨參、附子、熟地、白芍、乾薑、全蠍、五味、麥冬、甘草。


方中重用熟地補血養陰,既緩薑附之辛燥,又具陰生陽長之義,數劑諸症即愈。


例3.孫某,女,25歲,眉棱骨痛不可忍,作止數月,曾以額竇炎連用西藥痛不減,反眩暈肢厥,故用參、附、熟地、川芎、全蠍、甘草、薄荷,4劑肢溫,頭之暈痛頓除,再服數劑,未再發作。


例4.楊某,男,51歲,陽虛後腦痛,起於酒後房事暈倒,醒後即枕骨部痛,痛喜敲打重壓,歷兩月坐臥不寧,顴紅耳赤,脈遲細、左關獨弦勁,為精脫腦空、虛陽上越、寒盛風擾之候,方用黨參、北耆、附子、熟地、全蠍、藁本、羌活,溫陽益氣補血,祛風散寒,4劑痛大減,尚頸項牽強,加葛根、蔓荊、當歸,連進8劑漸愈。


「暫病者當重邪氣,久病者則重元氣」;


內傷頭痛,遷延反復,虛多實少,虛以陽虛居多,實以風邪為首,故不論虛實無不挾風者,上舉數例治之方法,均以溫陽益陰,平肝祛風,標本兼顧之溫陽定痛湯而奏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3 15:10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