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3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2: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壽胎丸的 組成:菟絲子、桑寄生、川斷、阿膠。


此方原載「治滑胎」。


張錫純解此方:「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氣化,自無下墜之虞。


且男女生育,皆賴腎臟作強。


菟絲子大能補腎,腎旺自能蔭胎也。


寄生能養血,強筋骨,大能使胎氣強壯,故《神農本草經》載其能安胎。


續斷亦補腎之藥。


阿膠係驢皮所熬,最善伏藏血脈,滋陰補腎,故大氣陷者,加黃耆以升補大氣。


飲食減少者,加白朮以健補脾胃。


涼者加補骨脂以助腎中之陽。


熱者加生地黃以滋腎中之陰。


臨時斟酌適宜,無用無不效者。


又曰:「壽胎丸,重用菟絲子為主藥,而以續斷、寄生、阿膠諸藥以輔之,凡受妊之婦,於兩月之後徐服一料,必無流產之弊。


此乃於最易流產者屢次用之皆效。


從張錫純解此方可知,該方重在補益腎氣,養血止血,固衝任而安胎。


丁氏在治胎漏下血時最推崇此方,只是常將方中阿膠改為阿膠珠,以避早孕反應者難以咽阿膠烊化沖服之腥味。


「壽胎丸」治療胎漏下血的具體運用如下:如胎漏下血色淡暗,腰酸或腰腹腫脹不適,伴頭昏耳鳴,小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弱,屬腎氣不足,胎元不固,用「壽胎丸」加杜仲、黃耆、白朮、益智仁、荊芥炭、艾葉、仙鶴草等補腎益氣,止血安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2: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如胎漏下血色淡紅質稀薄,伴小腹腫脹隱痛,氣短心悸,面色無華,舌胖淡苔白,脈細滑,屬氣血虛弱,用「壽胎丸」選加黨參、山藥、白朮、熟地、枸杞、大棗、陳皮、艾葉、荊芥炭、蘇梗等益氣養血攝血,固腎止血安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2: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如胎漏下血色鮮紅,伴腰腹隱痛作脹,心煩不寧,口乾唇燥,舌紅少苔或舌紅苔黃,脈細滑數或滑數,屬血熱胎動下血,用「壽胎丸」選加生地、白芍、旱蓮草、蓖麻根、地骨皮、山藥、仙鶴草(熱重加山梔、黃芩)以滋陰清熱,涼血止血,固腎安胎或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固腎安胎。


蓖麻根一藥涼血止血又安胎,用於血熱胎漏下血效好。


如因外傷胎漏下血,以補氣和血,固腎安胎為主,用「壽胎丸」加黨參、白朮、白芍、蘇梗、側柏炭、當歸。


如下血量稍多去當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2:5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案例:王某某,28歲,因停經60余天,陰道不規則流血6天,於1993年6月5日初診。


述婚後1年多未孕,月經30余天一次,量中等,色淡紅,帶多無臭。


末次月經1993年4月1日,停經40余天在婦產醫院確診為「早孕」。


有噁心嘔吐,擇食厭油。


6天前始現陰道少量流血,血色淡紅,伴輕度腰腹墜脹,流血第二天到婦產醫院診為「先兆流產」(妊娠試驗陽性),囑其服中藥並臥床休息。


就診時陰道流血量少色淡紅,腰腹仍有墜脹,神軟乏力,噁心嘔吐,嘔吐達每日1~3次,吐清水,可進食不多。


舌淡胖尖紅苔薄白,脈細。


已停經60余天,又作妊娠試驗陽性。


(婦查未作)辨屬脾腎氣虛之胎漏下血,擬補腎益氣,固衝止血,和胃安胎法治療。


用「壽胎丸」加味。


處方:黨參15克、白朮12克、升麻9克、菟絲子12克、蘇梗12克、桑寄生12克、川斷12克、杜仲12克、竹茹12克、法夏9克、砂仁6克、艾葉炭12克、阿膠珠12克。


3付,二日一付,少服頻服,服藥第四天陰道流血止,1993年6月11日複診再服上方5付以鞏固療效。


丁氏指出,妊娠早期胎漏下血並惡阻,宜在方中選加竹茹、砂仁、法夏、陳皮、蘇葉、黃連、生薑等和胃止嘔之品。


他還強調,在胎漏下血的治療上,應掌握好「治病與安胎並舉」的原則,嚴格把握用藥禁忌,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用藥中病即止,免傷胎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3: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產後血證止血產後血證見之最多的是產後惡露不絕。


惡露乃為產後陰道流出的余血濁液,應在三周內乾淨,超過三周不淨診為惡露不絕。


常見的原因有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殘留,宮內感染等。


中醫認為,產生有亡血傷津,瘀血內阻,多虛多瘀的特點。


故惡露不絕的發病以血氣不足,瘀血內阻胞宮為多,此外因產後血室開放,濕熱毒邪乘虛而入胞宮致惡露不絕。


在《諸病源候論》中指出本病可由「虛損」、「內有瘀血」而致,並指出其治療原則「不可斷之,斷之終不止」。


這說明了對惡露不絕的治療必須重視瘀血阻胞的因素,不能為止血而止血,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歸經,惡露不盡。


丁氏常用傅青主的「生化湯」加味治療惡露不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3: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生化湯的 組成:當歸、川芎、桃仁、黑薑、炙甘草。


方中當歸、川芎活血補血,黑薑溫經散寒止血,桃仁活血祛瘀,甘草緩急止痛。


本方具有祛瘀不傷正,補血不膩滯的特點。


正如劉奉五曰:「若欲通之,必先充之。


主張當歸重用,使氣血充沛,脈道充盈。


《產寶新方》曰:「此方行中有補,能生能化」,稱為產後聖藥。


傅青主曰:「雖山楂性緩,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湯係血塊聖藥也。


生化湯治療惡露不絕的具體運用如下:如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多,色淡紅有小血塊,無臭,伴小腹空墜,神軟乏力,舌淡暗,脈細,屬氣虛血瘀之惡露不絕,用「生化湯」加黃耆、黨參、白朮、益母草、仙鶴草等益氣化瘀止血藥。


如惡露過期不止,色紅質稠,伴小腹隱脹痛,口乾心煩,舌暗紅少苔,脈細數,屬陰虛內熱,胞脈瘀阻之惡露不絕,用「生化湯」加旱蓮草、阿膠、茜草、生地、地榆、丹皮等養陰清熱,涼血止血之品。


如惡露過期不止,臭穢,伴小腹脹痛,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膩,脈細滑數,屬濕熱毒邪瘀滯胞脈,用「生化湯」加敗醬草、土茯苓、紅藤、銀花、蒲公英、地榆、赤芍等清熱解毒,除濕化瘀止痛止血之品。


如惡露過期不止,量少色紫黯有塊,小腹痛而拒按,舌暗有瘀點,脈沉澀,屬寒凝或血瘀阻滯胞脈,用「生化湯」加炒蒲黃、延胡、小茴、益母草、山楂、赤芍等溫通活血,化瘀止痛止血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3:3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案例:唐某某,26歲,因產後陰道流血2月餘,於1994年2月1日初診。


述2月前足月平產,陰道流血一直未淨。


血流不多,色淡紅夾小血塊,伴小腹墜脹痛,神疲頭昏,乳汁不多,曾到貴醫就診,考慮「宮縮不良」用過「宮縮劑」、「止血藥」、「抗生素」等,流血未止。


舌淡暗,脈細乏力。


辨屬氣虛血瘀之惡露不絕,擬「生化湯」加味治療。


處方:黃耆20克、當歸12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炮薑9克、炒荊芥12克、地榆12克、益母草15克、山楂15克、白朮12克、枸杞12克、仙鶴草15克、炙甘草6克。


此方服5付血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3: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帶血證止血帶血的發生主要是生殖器官炎症所致,如急性陰道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並感染、急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黏膜下肌瘤並感染等。


其次是非炎症性原因,可見於創傷性與功能性因素,如性交後現帶血,經間期帶中夾血。


炎症性帶血特點是:帶下量多臭穢,質稠混血,常呈深醬色或膿血狀;


非炎症性帶血特點是:帶不多,帶下夾血絲,色鮮紅或暗紅,無臭氣。


帶血證的病因病機,丁氏認為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脾虛生濕,濕遏熱鬱,肝經濕熱下注,熱傷血絡,衝任不固,帶脈失約致帶血。


這類帶血是多而臭穢,帶血混合,呈膿血狀或深醬色,並伴明顯腰腹墜脹痛或陰癢灼熱痛,神軟心煩,胸脅苦滿等症狀。


相當於上面所講炎症性帶下有血。


二是陰虛生熱,熱伏衝任,熱傷血絡而致帶中夾血絲,血色鮮紅或暗紅,伴經行先期或量少或淋漓不盡,五心煩熱,口乾咽乾不多飲等症。


相當上面所講非炎症性帶血症。


一般說來,赤帶多於白帶熱重,白帶多於赤帶熱輕,帶多濕重,帶少濕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3:5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濕熱帶血治療:此類帶血證丁氏常選用傅青主的「易黃湯」加椿根皮、雞冠花、土茯苓、地榆、北柴胡治療。


「易黃湯」 組成:山藥、芡實、黃柏、車前子、白果。


原方是治「夫黃帶乃任脈之濕熱也」。


方中山藥補脾胃之氣;


芡實健脾祛濕,固澀而止帶;


白果固澀止帶;


車前子利水除濕;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如椿根皮清熱燥濕,收斂固澀,止血止帶;


雞冠花收斂止血止帶;


地榆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土茯苓清熱解毒除濕;


北柴胡解肝脾濕熱之鬱滯。


全方健脾益氣疏肝,清熱解毒除濕,固澀止血止帶。


如氣虛明顯加白朮、黨參;


熱重加山梔、龍膽草;


陰癢灼痛加苦參、白蘚皮、地膚子;


腰痛明顯加金櫻子、菟絲子、桑寄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4: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陰虛帶血治療:此類帶血證丁氏常選張錫純的「清帶湯」加味治療。


「清帶湯」 組成:生山藥、生龍骨、生牡蠣、海螵蛸、茜草。


該方原意「治婦女赤白帶下」。


方中山藥益脾腎固精氣;


生龍骨平肝益陰,收澀固澀;


烏賊骨固精止帶,收斂止血;


茜草涼血止血,行血化瘀。


全方補真陰而固元氣,涼血止血,固精止帶。


如虛熱較重,帶血色深紅,口乾咽燥明顯加生地、白芍、青蒿、地榆、阿膠、旱蓮草等養陰清熱,涼血止血之藥;


如氣虛較重加黨參、白朮、蓮子、黃耆;


腰酸痛加川斷、懷牛膝、桑寄生;


帶血下有臭味加白頭翁、地榆、苦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4:1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案例:楊某某,38歲,已婚,因上環5年帶血2年餘,於1993年10年25日初診。


述5年前上環,朮後月經稍多,准月,5天淨,帶下正常。


2年前開始常現帶下夾血絲,血色鮮紅,伴腰腹隱脹不適,心煩口乾,少睡夢多。


到某醫院診為「子宮內膜炎」,用過「慶大」、「滅滴靈」等藥效不顯。


就診時帶下量不多挾暗紅血絲,口乾不多飲,心煩易怒,乳脹不適,舌暗紅苔少,脈細微數。


辨屬陰虛血熱之帶血證,宜養陰清熱,涼血止血止帶。


用「清帶湯」加味。


處方:山藥10克、生地10克、白芍12克、生龍牡各12克、茜草12克、旱蓮草12克、地榆12克、敗醬草12克、貫眾炭12克、川楝9克、烏賊骨12克。


服10付帶血止,再服10付以善後。


以上歸納了婦科常見血證的止血經驗。


丁氏曰:所謂止血,主要是止業已動躍奔突於經脈之中,而尚未外溢之血。


他同意唐容川所曰:「止之使不溢出,則存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的說法,並提出婦科血證止血臨證時應注意三點,一是止血之法,並非見血止血;


一味兜澀,應是審病之因而分別予以止血。


如氣虛則益氣攝血止血;


血熱則養陰清熱,涼血止血;


血瘀則活血化瘀,固衝止血。


乃應治病求本,審因論治。


忌用多用重寒涼之品及藥炭強止其血,因血不歸經,寒涼及藥炭太多,使經脈瘀滯。


他很欣賞三七、茜草、花蕊石等止血不留瘀滯,化瘀而不傷新血的功用。


二是慎用汗藥,因「血汗同源」,血證既傷陰血,又傷水津,血氣兩虛,汗源不足,如再大汗之,必更竭其陰血,傷其正氣。


三是去血既多,陰無有不虛者,血止後,尤重視補益血氣,並注意消瘀消血,調氣寧血,以防血復潮動而下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4: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丁氏婦科常用止血藥歸納:1.活血止血藥:三七、茜草、蒲黃炭、花蕊石。


2.涼血止血藥:茜草、地榆、藕節、白茅根。


3.滋陰止血藥:旱蓮草、阿膠。


4.溫經止血藥:鹿角霜、艾葉、炮薑炭。


5.收斂止血藥:烏賊骨、芡實、蓮子、龍骨、牡蠣、雞冠花、椿根皮、赤石脂、山萸肉、仙鶴草。


6.固澀止血藥:陳棕炭、血餘炭、側柏炭、荊芥炭、貫眾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4: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補益疏通法治療閉經經驗丁氏積多年臨床經驗,臨證治療閉經,多以補益疏通為治療要法,即在疏通之時勿忘培補經源,如此而常獲佳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4: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疏通勿忘培補經源女子生而不潮,或潮而復止,皆謂閉經。


閉經者,月水不通,必以通為治。


然通經之法,丁氏認為決非破氣、破血之屬所能囊括,一味疏通,操之過急,乃治閉經之大忌。


並根據多年臨床指出:閉經一證,古今立論繁多,證型各異,終不能脫「源不足」與「流不通」之藩籬,而「流不通」往往發生在「源不足」之基礎上,常喻:經源充足,就好比湖海滿盈則河川自通,就有滯澀,治之較易。


若體源虛損或枯竭不生,甚則涓滴皆涸,決堤又有何用?


故此而強調:疏通勿忘培補經源。


正如張景岳謂:「欲以通之,無如充之,但使血消則春水自來,血盈則經脈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


然而,經源者,精之所生,血之所聚,氣之所化而成,精、氣、血乃行經之三要素,三者之化生及功能外現,又是臟腑、經絡(衝任)協同作用和相互影響的結果。


以其臟腑而言,腎為根,藏精而化氣生血,精血互生,氣血相依,衝任調暢,血海滿盈,月水有潮;


脾為源,藏營而生血,婦女以血為本,無血則血海空虛,胞脈失養,經閉不行;


肝為制,藏血而主疏泄之功能作用於衝任,以保證月經的如期潮止;


以主血而藏神,心腎通於胞宮胞脈,若心腎不交,心脾失調,均可致營陰耗損,衝任失養,月經稀少漸至閉經。


可見經之行,全賴精氣血的相生相濡,肝、腎、心、脾的協同作用,衝任二脈的暢旺通達;


經之閉,無疑是在肝腎不足,心脾失調,精、氣、血匱乏等經源不足的基礎上發生的。


為此,丁氏指出對於閉經的治療,必以培補經源為其治本之道,臨床可在辨證基礎上,根據臟腑、精氣血虧損的程度不同,酌情在各型中選用當歸補血湯、歸脾湯、柏子仁丸、歸芍地黃湯、五子衍宗丸、左歸丸、右歸丸等方加減而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4: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培補不離脾胃肝腎臨床觀察,丁氏認為閉經患者,無論虛、實,傷及脾胃者居多,以氣血虧虛型最為多見,辨證求因,大多由於脾胃虛弱,化源不足引起。


蓋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氣機升降之樞紐,若脾胃有傷,則臟腑失養,在女子則衝任失調,血海空虛,閉經之證,由是作矣。


故臨床上丁氏不僅對閉經之屬於氣血虧虛患者多從補益脾胃立法,而且對於閉經各型,也往往隨證加入健脾和胃之藥,如山楂、雞內金、黨參、白朮、茯苓、山藥之類,並多以歸芍六君子湯、黑歸脾湯等進行調理,以善其後。


在本病的治療中,丁氏不僅強調善護脾胃,養其生化之源,是為通經之基礎,同時指出,滋養肝腎,調理衝任,更為通經之首務。


因肝腎同居下焦,腎精肝血有相互滋生的作用,故有「精血同源」、「肝腎同源」之說。


又肝藏血為女子之先天,腎藏精為經水化生之源,「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肝腎與衝任二脈有著直接的聯繫。


臨證時,丁氏本著「衝任隸屬於肝腎」的理論,對於閉經的治療,無論虛實,遣方用藥多兼養肝腎,他認為治肝腎亦即調衝任,只有肝腎充足,才能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臨床上不僅對於腎虛精弱者多從肝腎論治,而且常於閉經各型中靈活配用桑寄生、牛膝、續斷、杜仲、淫羊藿、巴戟天、鹿角霜等補益肝腎、調理衝任之藥。


可見通經須培補經源,而培補又不離脾胃肝腎。


此外,他認為: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調暢氣血亦為通經之常法,歷代醫家對於閉經病因病機的論述,都很重視精神因素的影響,如《內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說明情志不遂,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是引起閉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臨證時須調整肝腎功能,使肝氣條達。


常於閉經各型中隨症加入香附、北柴胡、鬱金、佛手片之類以疏肝解鬱,每能提高療效。


至於活血化瘀,則是治療閉經的常用方法之一,一般適用於血瘀氣滯之實證,但丁氏常根據病情的演變,即便是氣血虧虛和衝任不足患者,亦在補益之時酌情加入活血祛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益母草、丹參、澤蘭、虎杖、蘇木、土鼈,甚則用三棱、莪木、水蛭之類活血破瘀,以催促月經下行,常能應手取效。


此即「寓攻於補」之法,但臨床應掌握時機,靈活變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5: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施治分清主次兼夾丁氏潛心研究本病之機理,並有其獨到的見解。


他認為,婦女有經、孕、產、乳的生理特點,故極易造成損精、傷血、耗氣的後果。


加上當代婦女有職業之負擔、家務之勞苦、精神因素的影響,以及近年來引產、流產的增多,口服避孕藥等也成為閉經的常見病因之一。


因此丁氏治療本病,很注意詳審病史及其損傷之因,四診中首重問、望、切診,即重視臟腑功能失調之外在表現,又不忽視現代醫學的檢查與測定,他綜合現代女性閉經患者的臨床特點,指出她們的群體表現是以虛為主,虛實夾雜為其主要病機。


臨證論治,提出「補益」為主或「補益疏通」同用的治療原則。


他認為精、氣、血虛為其本,但臨床上又有以精血虧虛為主者,或以氣血虧虛為主者之別,二者當採用「補益」為主,養正為通之法。


若以精血虧虛為主者,乃因衝任不足(多見於少女閉經)或後天損傷,或藥物(如服避孕藥)等所致,或他病所累,見閉經伴腰酸頭暈,耳鳴脫髮,倦怠,性功能減退,脈細或細沉,舌淡紅,苔薄等,檢查可有子宮發育不良或性激素不正常,基礎體溫無雙相等腎虛精弱之病,治擬益精養血,滋補肝腎,可選用左歸丸、五子衍宗丸、二仙湯等方合方加減而治。


若以氣血虧虛為主者,可因多產失血,或暴崩,或他病損傷脾胃氣血,生化不足而月經稀少,漸致閉經,可見頭昏眼花,心慌氣短,神倦肢軟,或食欲不振,或肌膚不潤,毛髮不澤,面色不華,爪甲不榮,腰酸墜痛,脈細弱,舌淡苔白等症,檢查可見血象和有關營養指標低下等氣血虧虛,心脾失調之症,治擬補益氣血,健脾養心,可選用當歸補血湯或歸脾湯合柏子仁丸加減而治。


臨床上,精、氣、血虛可兼見或同見,則病程及病情隨之而加重,比病之源,治當以補益為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5:1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若閉經之屬於虛中夾實者,又應兼顧夾雜因素論治,採用「補益疏通」同用的治療法則。


閉經之兼夾因素多為氣滯、瘀阻、寒濕、鬱熱等,多在精氣血不足之基礎上發生。


若夾氣滯者,可兼見胸脅、少腹、乳房脹痛,情志抑鬱,心煩易怒,脈弦,舌淡、苔白等症,常選用桃紅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或烏藥正氣散等方加減;


若夾瘀阻者,可兼見腹刺痛,痛有定處,脈弦澀,舌質黯或有瘀點等症,常選用理衝湯、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等方加減;


若兼鬱熱者,可見口乾,烘熱、潮熱或手足心熱,心煩,脈細數,舌質偏紅等症,可選用一貫煎或秦艽鱉甲湯加減,以滋陰清熱。


但滋陰清熱僅是權宜之計,過用難免滯脾,應待熱退之後,即以健脾補腎,投歸脾湯加減乃是治本之法;


若夾寒濕,可兼見少腹冷或冷痛,腰酸肢涼,帶下清白,納少倦怠,脈沉緩,舌淡苔白膩等症,可用金匱溫經湯加減;


若夾痰濕,可兼見痰多,胸悶嘔惡,形體多肥胖,脈弦滑,苔膩,宜豁痰除濕,調氣活血通經,可選用蒼附導痰湯合佛手散加減。


總之,本病施治,須分清有無主次兼夾,無論以虛為主,抑或虛實夾雜,其治療只可先培本源,再以疏通,或通補兼施,在通下之後,應注意健脾養血,滋陰補腎,以取得遠期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5: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治痛經重視審因論治、調暢氣血丁氏治療痛經,特別強調審證求因,辨證施治。


他認為誘發痛經的原因很多,舉凡勞傷風冷,寒客胞中,瘀血內阻,氣滯血瘀,肝腎虛損,氣血不足等均可導致痛經的發生,正如《景岳全書?婦人規》說:「經行腹痛,證有虛實。


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


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


而上述諸多病因,皆可引起經脈瘀滯於胞中,成為痛經之主要病機。


因此,在治療上,依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論,強調著眼於「不通」這一主要矛盾。


而通之之法,應在調暢氣血的同時,結合病因、證候的寒熱虛實,或溫而通之,或清而通之,或補而通之,或行而通之,消除病因,使氣順血和,經行暢通,達到通自不痛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5: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溫而通之:痛經之因於寒者,多由經期冒雨涉水,游泳,感寒飲冷,或坐臥濕地,寒濕傷於下焦,客於胞宮,致使血因寒凝,不得暢行,瘀血阻於衝任,不通則痛。


如《素問?舉痛論》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此類寒凝血瘀氣滯之痛經,屬於實證,臨床最為多見,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絞痛、冷痛,且痛處不移,不喜按揉,得熱則舒,遇寒加劇,經行量少,色暗有塊,且伴有肢冷面白,或兼胃脘冷痛,或伴吐瀉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緊,其治療大法,總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丁氏常投少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湯等方加減。


如兼肝鬱氣滯者,又當疏肝理氣,常又選用上述諸方與桃紅逍遙散合方加減。


對於寒性痛經之屬於脾胃陽虛,寒從內生者,疼痛特點為拘急攣縮,抽引作痛,喜溫喜按,經量少,色淡,或伴見腰膝冷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膩或滑,脈沉遲,常以理中湯化裁溫陽通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9 14:05: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行而通之:痛經之因於氣滯血瘀者,其證屬實,治當行而通之。


「行」包括行氣導滯與活血化瘀兩個方面。


氣滯血瘀痛經臨床多表現為經前經期劇烈腹痛,或脹痛累及胸肋,拒按,經量少或行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伴情緒激動或抑鬱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弦細澀。


一般脹甚於痛,兼見胸乳作脹者多偏於氣滯;


痛甚於脹,小腹拒按,血塊量多者,偏於血瘀。


偏於氣滯者,宜疏肝理氣,化瘀止痛,多用柴胡疏肝散,或桃紅逍遙散加減;


偏於血瘀者,宜行瘀理氣定痛,多用膈下逐瘀湯加減。


氣滯血瘀夾寒,夾熱者,臨床又當兼顧,兼寒者,丁氏常加吳萸、小茴、烏藥等;


兼熱者,加丹皮、赤芍、生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16:45 , Processed in 0.6875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