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6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20: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按:肩周炎俗稱漏肩風,因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故又有「五十肩」之稱,屬於中醫痹證範疇。


《素問?痹論》指出:「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本例患者以關節酸痛為主,入夜尤重,乃風寒濕邪流注於經絡、關節阻礙氣血運行所致。


故取合谷、手三里、肩以疏通陽明經氣,配肩外俞、天宗以調和筋骨氣血,局部加拔火罐以散寒止痛,諸穴相伍,共奏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楊氏治療本病多採用遠近配穴的方法,常用穴位有肩、肩、肩外俞、肩貞、天宗、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後谿等;


針刺手法喜用調氣法中的瀉法,但針感須達病所,俾經絡疏通,氣血流暢,遂達「通則不痛」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20: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擅調神氣,創意守感傳法楊氏對《內經》「氣至而有效」的觀點極為推崇,認為針刺「得氣」與否,是決定療效優劣的關鍵。


而「得氣」之最佳境界,即所謂「氣至病所」。


他受《內經》「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問?寶命全形論》)、「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靈樞?本神》)、「用針之要,無忘其神」(《靈樞?官能》)的啟迪,率先在臨床上應用「意守感傳」的方法。


楊氏認為「治神」有兩方面含義:一指醫者聚精會神,慎守針下之氣而勿失,《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是也;


二指囑意病人靜心而意守病所,即《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所謂「神在秋毫,屬意病者」之深意。


此二者在針刺治療進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楊氏深識「治神」之玄微,全在於「神行則氣行」這一關係,古人已經觀察到而被後人所忽視,於是他提出了「意守感傳」的方法。


意守感傳法,即針刺或艾灸時,囑咐病人靜心將注意力由針刺部位移向病所,在醫生的誘導下,配合適當針刺手法,病人即有針感傳導直達病所的現象。


其施術要點是:醫、患密切合作,真正做到聚精會神。


初次施術於患者,臨床應有一個準備過程。


囑患者全身放鬆,摒棄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病所,想像有經氣在病所流通。


針刺操作應仔細,選穴要準確,並用押手反復切循捫按,進針後徐徐撚轉到一定深度,使之得氣;


患者一旦出現感傳現象,應牢牢抓住,令其勿失。


一方面囑其將感傳引向病所,並頻頻低聲誘導;


另一方面手法操作切忌猛烈提插撚轉,或驟然中止。


對某些不大敏感或經氣未抵病所的病人,可用「接氣通經」法,即在同一經脈上,距病所近端選取2~3個穴位,依次針灸。


楊氏數十年來常用此法治療多種疾病療效顯著,尤其對某些慢性病或神經系統疾病其效更佳。


如曾治31例陽痿病人,均取三陰交針刺治療,每次針刺時囑患者盡力吸氣提肛,意守龜頭,然後撚針催氣,使患者自覺感傳直至龜頭,少數病人即時陰莖勃起,除3例因病程長達數年無效外,余皆治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20:5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例案:黃某某,女,56歲。


1992年9月28日初診。


胃脘疼痛年餘。


患者自訴於一年前漸起胃脘作痛,飯後加劇,時作時休,反復發作,飯量漸減,曾多處求醫,並在華西醫大某醫院作胃鏡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竇炎。


服過中西藥物,效果不顯,故求楊氏診治。


診見患者面色萎黃,口淡無味,胃脘隱痛,按之覺舒,得熱稍減,大便時溏,舌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緩。


此屬中焦虛寒,脾胃虛弱所致的胃痛,治擬溫中理氣,健脾和胃之法。


處方:足三里、中脘、內關。


上述諸穴,均取雙側,中脘用灸法,內關、足三里用意守感傳法,先囑患者意守針刺部位,然後隨著手法操作,患者意念漸次移向病所。


留針30分鐘。


經治療3次,疼痛減輕。


後以上述穴位為基本方,有時加刺公孫、胃俞等穴,針刺手法均採用意守感傳法,每次均力求使氣至病所。


連續治療30餘次,胃病消失而收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2: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素問?靈蘭秘典論》云:「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虛弱則運化無力,水穀精微無以化生,氣血來源不足,故見面色萎黃、大便溏薄、舌淡脈緩。


胃脘隱痛乃中焦虛寒,脾胃升降功能失職,氣機失暢之故。


方用中脘為胃之募穴,灸之能溫中理氣,內關、足三里針用意守感傳法,使針感傳導至病所,以健脾和胃,補益中氣,俾脾胃功能健旺,水穀精微得化,氣血來源充足,營衛循行流利則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3: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例案:周某某,女,57歲,1992年11月5日初診。


脫肛2年。


患者自訴於2年前患慢性腹瀉後出現脫肛,每逢大便用力時發作,但便後脫出物可自動回縮到肛內。


2年來經多種方法治療,效果不顯,遂求針灸治療。


四診所見,患者面色少華,時感頭暈,神疲乏力,飲食漸少,大便排出困難,舌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此為氣虛下陷,肛門不能收攝所致。


治宜補中益氣、升陽固脫。


處方:百會、長強、上巨虛。


先針上巨虛穴,採用意守感傳法,囑患者先意守針刺部位,然後隨針刺手法漸漸移向病所,並吸氣提肛。


百會、長強針後加艾卷灸,每穴灸治10分鐘。


每日1次,治療7次後症狀明顯改善,15次後症狀完全消失,半年後隨訪,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3:1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按:吳昆《醫方考》記載:「蓋瀉久則傷正,下多則亡陽,是氣血皆虧矣,故令廣腸虛脫。


廣腸即直腸,說明脫肛多由氣血不足,中氣下陷,不能收攝所致。


治療用意守感傳法,並吸氣提肛,可加強肛門括約肌張力,固脫收肛。


方中取上巨虛為大腸經下合穴,「合治內腑」,針之可使直腸回收,肛門還納。


百會為督脈與三陽經交會穴,督脈為陽氣之總督,針後再加艾卷灸可使陽氣旺盛,而有升舉收攝之力。


長強為督脈之別絡,位於肛門附近,針後復灸能加強肛門的約束功能。


諸穴合用,脫肛自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3: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崇尚瀉血,旨在邪去正安瀉血即刺血絡法,古稱「刺絡」。


《靈樞?血絡》論中有明確記載,後世稱為刺絡放血療法。


它是根據「血實宜決之」(《素問?陽陽應象大論》)、「菀陳則除之」(《素問?針解篇》)的治療原則以及病症情況,用三棱針或粗毫針刺破人體特定部位的淺表血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楊氏運用刺血絡法積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認為刺絡放血法具有解表發汗、瀉熱開竅解毒、消瘀祛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養血活血的作用,能直接祛除局部瘀血阻滯,恢復經脈的暢通,所謂「血去則經脈通矣」。


他特別讚賞《針灸大成》所載「人之氣血凝滯而不通,猶水之凝滯而不通也。


水之不通,決之使流於湖海,氣血不通,針之使周於經脈」的觀點,認為針刺放血可以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使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恢復正常。


關於刺絡放血的方法早在《內經》中就有「絡刺」、「贊刺」、「豹文刺」、「大瀉刺」以及「毛刺」等。


《靈樞?官針》篇說:「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贊刺者,直入直出,數發針而淺之出血……」,「豹文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


楊氏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體會,將《內經》刺血法加以改進,使之更為適用。


楊氏臨床常用的刺絡放血法主要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3:3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點刺術:嚴格消毒後用三棱針或粗毫針,對準應刺部位,以穩、准、快的手法刺破皮膚深約半分至一分,擠出血液05~1毫升,病情重者可刺血2~3毫升,如治高熱、中暑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3:4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劃刺術:用三棱針將病灶局部輕輕劃破,使之出血較多,如治帶狀皰疹、丹毒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3: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錐刺術:用三棱針或粗毫針,對準應刺部位直入直出,直達病所,如治瘰癧、腱鞘囊腫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0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散刺術:用三棱針或粗毫針在應刺部位連續點刺5~7針,亦可用梅花針重扣應刺部位使之出血。


此法多用於頑癬癢疾,肌膚麻木,肌肉關節部位固定不移的痼痹疼痛。


楊氏還常把刺血術和拔罐法結合起來,既可由於拔罐產生的負壓增加出血量,又可產生刺血和拔罐雙重治療效應,使許多頑固病症能迅速得以減輕或緩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楊氏運用刺絡放血療法,十分強調辨證用穴。


如中風閉證刺五心穴(百會、勞宮、湧泉),重症配人中、十二井、十宣、合谷、太衝;


若身現紅點,刺曲澤、委中出血以瀉熱邪。


頑癬癢疾,常取曲池、血海、合谷、神門、三陰交、內關刺血。


如發於肘、者加曲澤、委中;


發於掌中者,加刺少府、勞宮,總收祛風止癢、養血潤燥之效。


楊氏指出:在刺絡放血的部位要注意尋找「青脈」、血液充盈之絡脈;


即《靈樞?血絡》論所說血脈「盛堅橫以赤」、「小者如針、大者如筋」等明顯邪聚血瘀徵象者。


如此則瀉之萬全也。


關於刺絡放血的出血量多少,古代醫書記載不一。


有主張「出血如大豆」、「微出血」者,如《素問?刺熱論》;


有主張「出血盈斗盈升」者,如張子和、王孟英等。


楊氏認為刺絡放血量的多少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與放血部位有關:《素問?刺腰痛篇》記載刺委中靜脈放血治療腰痛證時指出:「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黑血流盡而變赤,此乃絡中瘀血散盡。


由此可見靜脈放血稍多,在細小淺表動脈或肢端細絡放血,則出血宜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3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與體質強弱有關:《素問?刺瘧篇》說:「適肥瘦出其血也。


王冰對此加以發揮:「瘦者淺刺少出血,肥者深刺多出血。


這就具體說明了體質強弱不同,刺法及放血量有別,即體形肥胖,體質壯實者放血稍多;


體形瘦薄,體質虛弱者放血宜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4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與病變情況有關:若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病邪輕淺,放血宜少。


如《素問?刺熱論》指出:「肺熱病」表證較重,「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楊上善注云:「出血如豆,言其少也,恐洩氣虛,故不多也。


反之,若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病邪深留,放血稍多。


故《靈樞?壽夭剛柔》有「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之說。


儘管放血多少受眾多因素的影響,但是臨證當以瀉血祛邪而不傷正為根本原則而靈活運用。


由於刺血絡法旨在攻逐邪氣,邪去則正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誠如《素問?離合真邪論》指出:「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


因此,臨證多用於實證熱證。


現將楊氏擅長用刺血絡法治療的幾種疾病介紹於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高熱:楊氏採用的刺血絡法治癒的外感高熱難以勝計。


他認為「瀉血乃發汗之一端也。


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傷寒論》第47條:「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鼻衄者愈。


因汗之與血,異名同類,不從汗解,則從血解,此刺血瀉熱之機理所在。


楊氏常用的刺血發汗穴有大椎、曲池、合谷、十二井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4: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例案:繆某某,女,13歲。


1992年7月21日初診。


高熱3天。


患者於3日前因汗出後吹風扇過久受涼,出現頭昏痛、鼻塞、流清涕、發熱惡風、口乾咽痛,3天來,體溫波動在385~395℃之間。


某醫院診斷為「流感」,經靜脈滴注青黴素、慶大黴素,肌注柴胡注射液,口服多種西藥和中成藥,均乏療效。


檢查:面赤無汗,體溫393℃,咽部充血明顯,苔薄黃,脈浮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5: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診斷:時行感冒(流感),乃溫邪襲表,肺衛不宣所致,治擬疏風解表、發汗瀉熱之法。


處方:大椎、曲池、合谷、少商、商陽。


操作:少商、商陽點刺出血,每處出血3~5滴,大椎穴用三棱針散刺5~7針出血後加拔火罐10分鐘,曲池、合谷用毫針疾刺出血。


針後觀察1小時,患兒頭額部已有微汗,體溫降至385℃,2日後複診,體溫372℃,諸症均減,續針一次,體溫恢復正常。


按:時行感冒,多因患者在流行期間體虛抗病能力減弱,或人體衛外功能不能適應氣候的急劇變化,於是邪氣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衛症狀,因感受時邪疫氣,故病情較重,發熱持續不退。


治療以散風熱、肅肺氣為主。


督脈為陽脈之海,大椎是督脈經穴,又為諸陽之會,取之可疏散陽邪而解熱;


合谷、曲池分別為手陽明經原穴和合穴,手陽明與手太陰相為表裏,二穴並用,具有清肺氣與退熱的功用。


魚際為肺經滎穴,用以瀉肺火利咽喉。


張子和說:「出血之與發汗,名雖異而實同。


故諸穴刺血,共奏疏風解表,肅肺退熱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5: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中暑:中暑是在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停留工作造成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甚至周圍迴圈衰竭的內科急症。


常發生於夏季。


屬祖國醫學「暑濕」、「中」、「痧症」等範疇。


楊氏治療本病,能當機立斷,採用刺絡放血法,每收奇效。


他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摸索出治療中暑的名方:「清熱滌暑方」(①大椎、太陽、商陽、中衝、少澤、委中;


②大杼、攢竹、少商、關衝、十宣、曲澤。


兩組輪換使用),方中取督脈的大椎,足太陽經的大杼,督統諸陽,太陽主表,二穴刺血拔罐有清暑瀉熱之力;


太陽、攢竹有瀉上焦陽熱以利頭目之功;


暑為陽邪,易犯心包,傷人氣陰,取曲澤、委中瀉心包和血中之熱邪;


井穴、十宣係陰陽經脈交會之處,刺之啟閉開竅,以達氣陰兩清之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5:56:0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例案:夏某某,女,24歲,1965年7月15日初診。


壯熱、口渴、心煩、神昏2小時。


患者素體壯實,今日因趕場赴青羊宮,萬里晴空,離照似火,疲勞奔走於烈日之下,加之人多擁擠,於返家途中,卒然倒僕於路旁,急延楊氏診治。


四診所見,急性病容,頭痛如破,心煩意亂,呼吸氣粗,白睛紅絲縷縷,口大渴,汗大出,噁心欲吐,壯熱,體溫41℃,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診斷為中暑,乃熱傷心神所致。


治擬開竅、瀉熱、滌暑之法。


處方:大椎、太陽、商陽、中衝、少澤、委中。


除大椎刺血拔罐外,其餘各穴均用鋒針點刺出血,並用淡鹽開水頻頻溫服,針後兩小時,熱退神清,其病若失,自行回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10:52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