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二、擅調神氣,創意守感傳法楊氏對《內經》「氣至而有效」的觀點極為推崇,認為針刺「得氣」與否,是決定療效優劣的關鍵。
而「得氣」之最佳境界,即所謂「氣至病所」。
他受《內經》「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問?寶命全形論》)、「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靈樞?本神》)、「用針之要,無忘其神」(《靈樞?官能》)的啟迪,率先在臨床上應用「意守感傳」的方法。
楊氏認為「治神」有兩方面含義:一指醫者聚精會神,慎守針下之氣而勿失,《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是也;
二指囑意病人靜心而意守病所,即《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所謂「神在秋毫,屬意病者」之深意。
此二者在針刺治療進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楊氏深識「治神」之玄微,全在於「神行則氣行」這一關係,古人已經觀察到而被後人所忽視,於是他提出了「意守感傳」的方法。
意守感傳法,即針刺或艾灸時,囑咐病人靜心將注意力由針刺部位移向病所,在醫生的誘導下,配合適當針刺手法,病人即有針感傳導直達病所的現象。
其施術要點是:醫、患密切合作,真正做到聚精會神。
初次施術於患者,臨床應有一個準備過程。
囑患者全身放鬆,摒棄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病所,想像有經氣在病所流通。
針刺操作應仔細,選穴要準確,並用押手反復切循捫按,進針後徐徐撚轉到一定深度,使之得氣;
患者一旦出現感傳現象,應牢牢抓住,令其勿失。
一方面囑其將感傳引向病所,並頻頻低聲誘導;
另一方面手法操作切忌猛烈提插撚轉,或驟然中止。
對某些不大敏感或經氣未抵病所的病人,可用「接氣通經」法,即在同一經脈上,距病所近端選取2~3個穴位,依次針灸。
楊氏數十年來常用此法治療多種疾病療效顯著,尤其對某些慢性病或神經系統疾病其效更佳。
如曾治31例陽痿病人,均取三陰交針刺治療,每次針刺時囑患者盡力吸氣提肛,意守龜頭,然後撚針催氣,使患者自覺感傳直至龜頭,少數病人即時陰莖勃起,除3例因病程長達數年無效外,余皆治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