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5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3:44 | 只看該作者

5要想充分發揮灸效必須保持灸法的基本特 點


目前形形色色的灸法,花樣繁多,但與傳統的灸法已相距甚遠,脫離了繼承與發揚的基本軌 道,周氏在《灸繩》一書中的《灸不離宗賦》,對此特別指出以下四個方面,節錄供參。


「夫灸者火之用也,艾者灸之法也,灸不離艾,熱由艾生,為光為電,難與同論。


灸不離宗,首先就是要以艾為熱源,而不是光電領域內其他發熱物質所能代替的。


古代許多針灸文獻均指明松柏、榆、柘等與金石之火,均不能用來作灸。


由於有了艾,才能使灸效充分發揮,灸法亦得長期流傳。


「夫灸者灼之用也,灼者灸之法也。


灸不離灼,效由灼生,為熏為熨,法用有分。


灸不離宗,就是要保持傳統直接與間接各種灸法的熱灼作用,才能發揮灸療的最佳效果。


而熱熏與熱熨其方法與用途是不能與灸法相提並論的。


「夫灸者穴之用也,穴者灸之法也。


灸不離穴,效由穴生,烘烤成片,盡失本真。


灸不離宗,就是要保持孔穴的地位,目前對身體表面所作的大面積的烘烤,已經失去了灸法 的基本面目。


穴為一點,由點方能出現感傳之線,而烘烤已與用火取暖無所區別。


「夫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


灸必須久,效由久生,從火從久,灸義可徵」。


灸不離宗,就是要保持灸與久的關係,如不能堅持久治,是達不到治療效果的。


久治不移,久而久之,沉屙痼疾,自然得以消除矣。


識艾、灼、穴、久,為灸法之所宗,則傳統灸法的特點,已可概括包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3:54 | 只看該作者

6詳論灸感現象與特性為經絡體系尋求佐證


灸與針的感傳路徑,既認為是由經絡體系所決定的,或者說灸針作用的感傳所及,就是經絡 所在,如果這種前提是被一致所公認的話,則我們就可根據感傳的特性與現象,作為研究經絡實質的參證和說 明。


經絡系統與學說,既是通過感傳路徑而得到承認,這就應該通過感傳的形式而充分肯定,如 果要想否定這些現象和特性與經絡體系的實質關係,那就是從灸針的感傳路徑以外另尋他途,另創新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4:03 | 只看該作者

7中醫基本理論在灸感中得到證明


灸針和藥物是中醫治療學上的兩大主要手段,故中醫理論體系,同是藥物與灸針的指導和依 據。


因此在灸針和藥物方面所出現的治療效果,不僅要求能用中醫理論體系對之作出解說,而且 必須從中醫理論體系中得到證明。


這是區分理論真偽的關鍵,也是中醫理論能不能夠存在的關鍵。


根據灸法的感傳規律,對中醫基本學說的探討,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憑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4:14 | 只看該作者

(1)對五行五味與五臟關係的驗證


①口甜與脾臟的關係:口中發甜(口甘),在 臨床上實為多見,《素問?奇病論》認為是脾氣外溢而稱為「脾癉」,與脾熱有關。


《集成》曰:「脾熱則口甜」。


這種五行、五臟與五味的關係,難免被認為是出自假設和玄虛,周氏多年來對多例口甜患者 進行灸治,從灸感第一相的趨向特性中,證明灸感均是進入脾區,路徑鮮明,作用良好,對五行學說重要內容 之一甜味與脾臟的關係獲得了明顯的憑證。


可見古人對這一疾病的命名及其根源的認識,確實有其真實見地,決非無憑推衍與隨心臆測 可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5:14 | 只看該作者

②口苦與心膽的關係


口苦有兩種情況,即「心熱則口苦,膽熱則口苦嘔苦」(《集成》),心熱則口苦可從發熱 的病人每多口苦咽乾作為解說。


在臨床上,也多可見到心氣不足的患者,舌尖常有發苦的感覺。


而在感傳現象上,尚未有所發現。


膽熱則口苦,在《素問?奇病論》上稱為「膽癉」。


指明膽氣溢則口苦。


以陽陵為特效穴。


根據灸感所見,所取無論為足少陽本經或他經,感傳均是進入右上腹,且多與膽囊點的位置 相當,除針刺陽陵泉確可獲效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5:34 | 只看該作者

③口辛與肺臟的關係


辛不單是指食物中之辛辣味,更是指金屬的特有氣味,特別是用新的金屬器皿烹調食物時更 易嘗出。


因此,辛是金屬物的屬性之一。


在肺結核的早期,病人口中常會有金屬氣味出現,這是為西醫所熟悉的,可見金、辛、肺三 者之間,所存在的一定聯繫。


當肺結核的症狀明顯時,感傳入肺乃是常見的現象。


如果是在早期,肺部體徵尚不明顯而口有金屬之辛味出現時,根據感傳所至,既是肺結核病 早期診斷的依據,而且這種依據又是中醫五行學說的佐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5:43 | 只看該作者

④口酸與肝臟的關係


口酸常與胃中泛酸同時並存,可用肝木犯胃作理解,而感傳所及則是止於上腹,故肝胃之間 常難分清,在肝之本臟病而口中泛酸者臨床上尚未見到,不能強為聯繫。


如能在五味歸經主面進行探討,當可找出新的佐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5:53 | 只看該作者

⑤口鹹與腎臟的關係


口鹹在日常生活中雖不少見,但因口鹹就診,並由此獲得感傳憑證者,則尚未遇到,存疑可 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6:06 | 只看該作者

(2)對心主汗與汗為心液的驗證


《素問?宣明五氣論》與《靈樞?九針》對心主汗,肝主淚,脾主涎,肺主涕,腎主唾,五臟 化液與五液所主,均有明顯記載。


這和五味與五臟的關係一樣,也是根據五行學說進行歸納和概括成的理論體系,而從灸感的 感傳作用中,對於心和汗的關係,同樣也找出了明確的客觀依據。


汗為心液與五液為病,是說明在生理情況下,正常的汗腺分泌是由心臟參與,而在病理情況 下,異常的出汗過多,也要與心臟有關。


如此則在汗症的病例中,則灸感的感傳作用就應抵達心臟,情況正是如此,多年來對汗症的 灸療,在選穴方面以手少陰本經傳統的治汗症的有效穴陰郤,作用最為明顯,感傳均是沿手少陰本經進入心前 區,而與心律不齊及心內膜炎的感傳情況完全一致。


1981年,全國針灸學術貴陽會議期間,均以實例作為示範,曾由大會提供女性成年盜汗 患者一名,進行現場驗證,結果感傳路徑、過程與終點皆如預期。


足以證明古人的見解正確,與灸感的發現真實。


以臨床實踐為基礎,哲學思想為指導,由陰陽五行、玄思理念所構成的中醫理論體系,決不 僅是一般的說理工具,而必須是臨床實踐的指南。


中醫其所以不是草藥醫生,和與草醫的具體醫別,主要就在於這方面。


通過灸感所發現的外在的口中不同的味覺,是內在的不同臟腑機能的反映這一客觀事實,可 見五行屬性與人體機能的聯繫,還會表現在其他更多的方面。


認為中醫的五行學說為唯心與不科學,即以中醫界本身來說,也是大有人在,如能就此開展 一次深入廣泛的探索,獲得更多的實例與可靠的資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奠定五行學說的唯物基礎,將是 醫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6:20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化液與五臟所主的理論


特別是「心主汗」和「汗為心液」這一重要的生理與病理機制已逐步湮沒無聞。


而在汗症病例中,只要感傳能夠出現,均以心臟為其終點。


這就可以為這一學說找出客觀依據。


以上均是用中醫治療方法本身來證明中醫理論的正確性,從而顯示了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完整 和統一的關係。


這比用西醫的方法來證明中醫理論更為可貴,應引起高度重視。


8通過「灸例」,可見其認真嚴肅的治學精神:《灸繩》的下篇為「灸例」,共收集病案 487例,是「灸論」的論據和憑證。


在上篇有許多不能與時行見解相符,和以往未曾被發現到的灸療功效與現象,均有實例可供 參證。


決非互相抄襲與層層相因者可比。


書中特點很多,列舉數項如下:(1)失敗成功,同被重視:周氏認為成功與有效的治法和 治則,固然要推廣和發揚,而失敗與無效的手段和方法,同樣也可給人以借鑒和啟迪。


因此在「灸例」這一篇中,記載有許多失敗和無效的病例,而不是炫己之長,敢於暴露自己 之短,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特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6:29 | 只看該作者

(2)理論實踐,緊密結合


在所列舉的病案中,均是先行抓住病案的要點,提綱挈領地說明其中心內容與意義,然後方 敘其療法與療效。


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又從實踐中說明理論。


使理法方穴,得到有機的結合,這與其他醫案有其不同之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6:37 | 只看該作者

(3)灸針並重,灸不忘針


周氏重視灸法,對於提倡灸法不遺余力。


而對於針法並不偏廢,在所列的驗案中,許多是用針刺獲效的,比如瘭疽是用針直貫患指, 唇癰是挑刺背部反應穴,腮腺腫大用少商與少澤出血,闌尾炎除應用灸法外又常深針闌俞,牙疼深針太白三寸 ,截瘧是一針四穴,自液門深透陽池等等。


尤其是由他所首創的「意念運針」法,更為可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6:47 | 只看該作者

(4)崇古泥古,決不等同


周氏傳統的觀點非常濃厚,深信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的正確,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哲學醫學。


但是他這種崇古思想,決不走上泥古的迷途。


他對古人許多遺留下來的學說見解和治療方法,只要力所能及均要對之進行探索和重新認識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6:56 | 只看該作者

(5)善於隅反,推陳出新


目前時間針灸學十分引人注目,其立論雖然正確,但方法卻存在極大的疏漏。


周氏根據古人理論,舉一反三,總結出一套「法時辨證取穴法」,經應用於臨床,對一些定 時發作的疾病,如定時咳嗽與定時疼痛等,用已多驗。


這在「灸例」中均有說明,決非荒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7:27 | 只看該作者

(6)病案翔實,風格迥異


在灸例全篇之中,均是親手經治的真實記錄,理法詳明,文筆生動,以往尚無類似專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7:4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熱證貴灸以灸治疫(一)熱證貴灸的理論依據熱證可灸與禁灸,自金元以至近代,爭論 已有千餘年,但始終以禁灸占上風。


中醫的學說思想既總是以經典和古人的見解為典範,則熱證是否禁灸也應以經典為依據。


通觀《內經》全書,並無發熱不能用灸的條文與字樣,而且在《素問?骨空論》中還有熱病二 十九灸之說。


當然並不能單單根據這一點就可以認為這是熱病可以用灸的惟一依據,還應從根本上即從中 醫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中找到證明,才能有充分理由與事實根據。


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所列舉的正、反、逆、從的治療原則,早就指出以熱治熱,以寒治 寒,是中醫臨床的大法。


所謂「正治」,是治寒以熱,治熱以寒,乃是正常與常規的治法。


「反治」是以寒治寒,以熱治熱,是相對於正治而說的。


「逆」是針鋒相對之意,故以熱治寒,以寒治熱的正治法,也叫「逆治」。


「從」是順從與隨從之意,故以熱治熱,以寒治寒的反治法,也叫「從治」。


但「反治」與「反佐」必須分清,故在論中又復指出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 ,甚者從之。


意為以熱治寒,以寒治熱,這種正治與逆治,只是指一般情況而言,而在重病來說,就應該 「寒因寒用,熱因熱用」而「反佐以取之。


後世諸家解釋大意均指為「寒之微小者,寒可勝熱,熱亦可以勝寒。


故可逆其氣以折之。


若夫大寒大熱,則為必違性者爭雄,與異氣者相格。


聲不同不相應,氣不同不相合。


反佐之法以同病之氣而取之也。


即以熱治寒,可佐之以寒,以寒治熱,亦可佐之以熱。


目前還有不少人認為「從治」是屬於湯液方面的反佐法,熱證用灸不是屬於「從治」的範圍 。


這是對「反治」與「反佐」的關係未曾認清所形成的片面誤解。


再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五鬱為病的治則,也是熱證用灸的主要準則與依據。


五鬱為病即五臟之氣不得宣通也。


治則是:「木鬱達之」。


如肝氣鬱滯,則宜舒肝而助其條達;


「火鬱發之」,心火鬱遏,則宜助其發散升揚;


「土鬱奪之」,中土壅塞,則宜奪門開關,助其通利;


「金鬱泄之」,肺失清肅,則宜疏泄宣通;


「水鬱折之」,腎水停滯,則宜下通水道。


(《廣韻?訓詁》:「折,下也」。


)這種因勢利導,不失時機,乃是掌握與支配客觀事物的普遍規律,熱證用灸,也是「火鬱 發之」的具體應用。


張景岳在《類經》中對此作注說:「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


如開其窗,如揭其被,皆謂之發。


灸法正是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從而達到「火鬱發之」散熱退熱與祛邪外 出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7:55 | 只看該作者

(二)熱證禁灸的錯誤根源


1是金元學派所造成的影響:金元四大家中,特別是張從正反對熱證用灸最為突出。


在《儒門事親》一書中,對針法則重視出血,古人認為熱病出血謂之紅汗,可收熱隨血出之 效。


這是和其汗法思想分不開的。


而對於灸法,則是深惡痛絕。


如痿證治法曰:「風寒濕痹,猶可蒸湯灸燔,時或一效。


惟痿者用之轉甚……若痿作寒治,是不刃而殺之也。


又傷寒三禁,以當汗之時,火坑,重被,熱粥,燔針為二禁。


目疾頭風治法曰:「世俗云,熱湯沃眼十日明,此言謬之久矣,火亢乘目,更以熱湯沃之, 兩熱相搏,是猶投賊以刃也。


又反復說:「熱證用灸是兩熱相搏,以熱投熱,毋乃太過。


又說:「諸痛癢瘡,皆屬於火,燔針火針,是何義也。


「燔灸中脘、臍下、關元、氣海、背俞、三里等,燔灸千百壯者,全無一效,使病者反受其 殃,豈不痛哉!


張氏反對熱證用灸,可以說是不遺余力。


劉完素認為疾病多因火熱而起,但六氣皆從火化。


治療疾病多用寒涼藥,提出辛涼解表與瀉熱養陰的治療法則,故世稱寒涼派。


對熱證不能灸,自然不言而喻。


朱丹溪認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治病多以滋陰降火為法,世稱養陰派。


這當然也與熱證用灸,不能沆瀣一致。


李東垣認為人以胃氣為本,長於溫補脾胃之法,世稱補土派。


雖未明確反對熱證用灸,但也未曾對熱證用灸。


故自金元以後,灸法乃一蹶不振,這不能說是與金元學派的學說思想無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38:11 | 只看該作者

2是後人對《傷寒論》的火逆、火戒認識不 清


自《傷寒論》問世,直至唐、宋,如《千金》、《外台》、《聖濟》、《資生》等書,並未 因《傷寒論》有火逆、火戒之說而認為熱證不能灸。


時間經歷了1500餘年,熱證仍然是灸法適應證之一。


自金元而後,隨之而起的崇古與泥古者,推波助瀾,又對《傷寒論》作了偏重的理解,把張 仲景抬出來作為熱證禁灸的最高的人物形象,而熱證不能用灸也就風靡一時,金科玉律,莫敢觸犯,致使灸效 長期湮沒,得不到理解與應用。


在《傷寒論》中所列舉的火逆火戒之說,是統指古代各種火療方法在內而言的。


古代的火療是包括、蒸、熏、熨、灸五種作用於全身和局部的用火方法之總稱。


如火即為霧火、無焱之火,後世的煅坑法,掘地為坑,如人長短,燒之全熱,布桃葉、松 柏葉、菊花及其他藥物於內,人臥其中,覆蓋薰蒸取汗,即屬火範疇。


蒸是濕蒸,熏是乾烤,熨是用藥加熱包罨,灸則是用艾點灼。


由於火蒸炎熏,熱力強大,作用於全身,雖然是大汗淋漓,用之得當自然有助,用之不當災 害立至。


而灸僅是作用於身體的某一點,決無大汗亡陽的情況出現。


火雖能包括灸,而灸則不能代表火,如因以火劫汗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統統歸咎於灸,這是 不公平的。


在《傷寒論》全文中,共有28條31處是論及用火治療的方法與不良反應。


並不是單指灸法一項而言。


稱為被火、火熏、火劫者有11處,統稱燒針與溫針者有8處,稱熨者有2處,稱灸者有1 0處。


而被火,火劫,火熏,熱熨,溫針與燒針以及灸等,各種不同名稱和方法,也表現用火作用 的強弱不同,被作用面積的大小不一與形式變化的多樣,因而自有不同的功效,同時也蘊藏著不同的副作用和 不良反應,而在不良反應中,就有23處之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42:15 | 只看該作者

在10條論灸當中


只有4條認為是用灸不當就會有咽燥吐血,焦骨傷筋,腰以下重而痹等幾種不良反應。


至於其餘的驚癇、、煩躁、譫語、發黃、起臥不安、奔豚,以及衄血、便血等19條, 則是其他用火方法的不良反應與壞病,決不能與灸混為一談。


如果把這類情況也歸咎於灸,顯然不是仲景的原意。


如果說,熱證禁灸是來源於《傷寒論》,那麼仲景自己在治療傷寒熱病時,為何也曾用火呢 ?


如在太陽脈證中說:「太陽病三日,已發汗。


若汗,若吐,若下,若溫針而不解者,此為壞病。


又曰:「二陽並病,當解之,熏之。


如認為發熱禁灸是以仲景為楷模,而對仲景自己也曾熱證用火,為何避而不談呢?


不僅如此,統觀《傷寒論》的六經病證中,除陽明的經腑病,是以辛涼和苦寒的方劑為主外 ,其餘各經莫不是以辛溫大熱大劑為治則,在《傷寒論》中的113方中,應用麻黃、桂枝、乾薑、附子、細 辛者就有60余方之多,內治與外治同理,難道說內治法的熱因熱用是尊經重道,而外治法的熱因熱用就是離 經叛道嗎?


這是難以解釋的。


由此可見,熱證禁灸如以仲景之言為圭臬,則是對《傷寒論》的誤解。


由火逆火戒所造成的許多不良反應,是包括多種用火不當在內而言的。


這是應該分清和不能混同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4:42:25 | 只看該作者

(三)以灸治疫的作用和意義


1瘟疫用灸是灸法史上的革命:熱證可以用灸的理論基礎雖然奠定,但還應從臨床實踐中 得出證明,這才不是紙上談兵。


為此目的,周氏根據其多年的臨床經驗,早擬選擇一種典型的發熱性傳染病,作為「熱證貴 灸」的突破口。


中醫的瘟疫,經過對比參證,與今之所謂「流行性出血熱」基本上是兩相一致。


特別是瘟疫中的瘟痧與疫疽的見證,更為與流行性出血熱相符。


而應用灸法治療瘟疫,也將是熱證貴灸的最好說明。


幾經周折,終於在1985年至1987年連續3年,在本省碭山縣出血熱流行區,應用灸 法經治205例診斷明確的出血熱患者,實現這一目標,取得了93.47%的良好成績,徹底打破了熱證不 能用灸的陳腐偏見。


為灸法的適應證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受到衛生部領導的關懷和重視,列為七五科研中標專案 ,1991年10月,該項成果已通過部級鑒定。


《灸法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應用研究》,由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 就是這一成果理論與實踐的總結,全書雖僅有8萬字,但對於熱證用灸的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的經驗;


瘟疫與流行性出血熱的關係;


對流行性出血熱中醫的辨證與分型;


施灸的具體方法與有效穴組,實驗方法與結果;


以及臨床病例等方面,都有扼要而又詳細的記載。


是灸法史上的革命與劃時代的篇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3: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