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腎精肝血同源】
腎藏精、肝藏血,精血關係是乙癸同源的物質基礎。
《類經?藏象類》言:「天癸者……人之既生,則此氣化於吾身,是為後天之元氣,第氣之初生,真陰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旺,故男必二八,女必二七,而後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則月事以下,在男子則精氣溢瀉,蓋必陰氣足,而後精血化耳。
提出天癸為男精女血,其源實出一處。
《張氏醫通》謂:「氣不耗,歸精於腎而為精。
精不泄,歸精於肝而化清血。
認為腎司五臟之精,精在肝的作用下,化生為精血。
《病機沙篆》謂:「血之源頭在乎腎。
而封藏於腎的精氣也依賴肝血的濡養和補充。
腎精肝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盛衰與共。
臨床上肝腎兩虧之證頗為多見,故失精與亡血亦互為因果。
.腎肝各為先天: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故陽痿、遺精、早洩、閉經、不孕等症皆責之於腎。
女子以肝為先天,婦女以血為本,經水乳汁為血所化,胎產孕育賴血妊養。
而肝為藏血之臟,司血海,主疏泄,肝職無失,氣行血暢,血海充盈,月事按時以下,胎孕安然無恙,故肝在女性方面又有著特殊意義,所以先哲視肝為女子之先天。
《靈樞?五音五味篇》云:「任脈衝脈,皆起於胞中。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補充指出:「督脈起於腎下胞中。
三經出於一源,而胞中在男子為精室,在女子為胞宮,均為肝腎所在。
故葉天士說:「八脈麗於下,隸屬於肝腎,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都循行於身體內側,並在三陰交等俞穴處交會。
肝腎內傷,則真陰衰,五液涸,亦必累及足經及奇經而致病。
4.肝腎同司相火:相火為肝腎兩臟共同專司。
朱丹溪說:相火「具於人者,寄於肝腎兩部」。
肝有此火,則血不寒,足以司氣機之升,盡疏泄之職,任將軍之官。
腎有此火,輸布一身之火,使水火俱濟,以奉生身之本。
相火宜「潛」,腎精肝血充沛,則相火得以制約,靜而守位。
若水不制火,則亢而為害。
朱丹溪稱妄動之相火為「邪火」、「元氣之賊」。
張景岳說:「夫相火者……熾而無制,則為龍雷之火,而涸澤燎原,無所不至。
古代醫家認為龍火起於腎,雷火起於肝。
龍雷之火,其名雖異,實為一氣。
若腎之龍火得潛,則雷火不至於妄動,肝之雷火得伏,則龍火亦不會升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