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調氣學說及其在內科的應用】
祖國醫學中的「氣」含義甚廣,反映在生理、病理、病因、病機、辨證論治諸方面。
如機體與自然界的關係,臟腑與經絡的運動,肢體功能的動作,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治療法則,藥物性能,針刺、氣功、太極拳的運行等,莫不與氣有關。
故《素問?舉痛論》有「百病皆生於氣」、「百病生於氣也」等記載。
現就章氏在治療內科疾病中常用之調氣大法,闡述如下:(一)調理氣機在內科臨床中的應用在百病皆生於氣的病因思想指導下,疾病的發生發展,無非是氣機失調,或正氣虛,邪氣盛;
或氣虛血瘀,或氣虛血衰。
總之陰陽氣血偏盛偏衰,皆成為致病的主要因素,因而調理氣機是內科中常用的手段。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
這就是調理氣機的臨床基礎。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氣血,各守其鄉,血實則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這就是調理氣機的治療原則。
千百年來,歷代醫家按照這些理論基礎和治療原則,作為臨證的指導思想。
及至今日,調氣仍不失為內科臨床的重要手段。
除針灸、氣功外,臨床主要使用方藥調氣,方藥調氣應根據藥物的性味、主治、歸經、升降浮沉等功用,採用辨證論治的法則調達氣機,以達到氣血和平的目的。
正如《素問?三部九候論》所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
這就是方藥調氣的原則。
調氣法則很多,茲歸納為10種,由博返約,分述如下:.益氣:亦稱補氣,可分為三類:氣不攝血的則益氣以攝血;
腎陽虛而小便不利者,則益氣以利水;
元氣虛脫而大汗亡陽者,則益氣以救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