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1:17 | 只看該作者

②血虛寒凝致厥


如351條,此素體血虛,復因寒邪凝滯,以致氣血運行不暢,四末失於溫養,故手足厥冷,脈細欲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1:26 | 只看該作者

③寒厥


基本上與少陰病陽衰的虛寒厥逆相同,如353、354、370、345條均屬於陽衰陰盛的寒厥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1:36 | 只看該作者

④熱厥


此證多屬熱邪深入,陽氣內鬱,不能透達於外所致。


如335條:「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


335條:「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此二條均為熱厥。


對後世溫病所稱的熱入心包的神昏痙厥的證治,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1:47 | 只看該作者

⑤臟厥


如338條所述,乃臟器虛寒已極,真陽之氣欲脫所致,較寒厥尤重,急宜大劑急救回陽,以挽危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1:56 | 只看該作者

⑥水厥


356條之茯苓甘草湯證。


此為水飲停於心下,故心下悸而不安。


陽氣被水飲鬱遏於裡,不能達於四末,則致厥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2:06 | 只看該作者

⑦痰厥


356條之宜瓜蒂散證,此為痰涎實邪,停蓄胸膈,阻遏胸陽不能布達於四肢,而致手足厥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2:17 | 只看該作者

⑧氣厥


318條之四逆散證,是肝氣鬱滯,氣機不暢,致陰陽氣不相順接而厥逆。


由於厥陰病寒熱錯雜,陰陽勝復,寒熱無常,厥逆雖為重證,但亦有輕重淺深之不同,臨床當注意辨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2:29 | 只看該作者

(4)下利吐噦證


下利與吐噦在厥陰篇中出現較多,尤其是厥利的病理關係更為重要,故此篇比較集中地加以論述。


由於正氣有強弱,病邪有輕重,陰陽有勝復,病至厥陰,寒熱虛實變化比較復雜,故下利吐噦也有不同情況,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2:38 | 只看該作者

①厥陰熱利


371、373條之白頭翁湯證,為厥陰肝熱下迫,所致之熱利;


334、341、363條是厥陰病厥熱勝復的病理變化中,厥退而熱不已,陽復,病從熱化,邪熱交阻,下迫腸道,可出現發熱、口渴、腹痛、裡急後重、下利便膿血的厥陰熱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2:48 | 只看該作者

②實熱下利


此即厥陰陽復熱化的證候,以下利譫語為主證。


如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此實熱下利是厥陰陽復而熱結胃腑,由虛轉實,形成下利譫語可下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3:10 | 只看該作者

③虛寒下利


厥陰病以陽復為佳兆,故下利屬熱者,為陰證轉陽,易於治癒。


若陽復不及,或陰盛陽衰,則厥逆下利並見,屬虛寒下利者,多屬重證。


如354條之「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370條:「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又如367條:「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均說明了虛寒下利與厥逆的關係。


虛寒下利為陽氣虛衰,陰寒內盛,以下利清穀為主證,多與陰寒厥逆並見。


若厥不回,利不止,則屬危重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3:26 | 只看該作者

④嘔吐噦


厥陰篇中關於嘔吐噦約有三種情況:其一為肝寒犯胃,濁陰上逆之嘔吐。


如378條:為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厥陰寒證。


其二為陰證轉陽,臟邪還腑之發熱嘔吐。


如379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為厥陰轉出少陽之嘔而發熱,此陰證轉陽,臟邪出表,為欲愈之徵;


其三為虛實不同之噦逆如380條,為一再誤治,中氣中陽大傷,胃氣虛冷,胃敗致噦,屬於危重證。


381條為厥陰噦的辨證。


上述厥陰病的基本內容,證候的變化比較復雜,既有寒熱錯雜證,亦有熱證,寒證,陰陽勝復,邪勢進退,虛實夾雜,病機變化很大,然而瞭解這些變化,具體進行辨證,並不是毫無線索可尋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3:38 | 只看該作者

3關於厥陰病的治療


原則厥陰病的治療原則貫穿著辨證論治的精神。


由於厥陰是六經傳變的最後一經,古人謂「兩陰交盡名曰厥陰」,邪正鬥爭已達最後階段,既是六經之末,三陰之盡,又是陰盡陽生之臟,陽復則生,不復則危。


其證候性質既有寒熱錯雜,陰陽勝復,又有寒證、熱證之不同,變化較為復雜,治療應隨證變法。


總的治療原則為寒者宜溫,熱者宜清,寒熱錯雜、虛實互呈者,則宜寒溫並用,虛實兼顧。


治療應隨宜而施,既注意扶陽,也要注意救陰。


如治療寒證,屬陽衰陰盛之寒厥,則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以溫補扶陽而勝陰寒之邪;


肝胃虛寒,濁陰上逆,吐涎沫而頭巔痛者,吳茱萸湯以暖肝降濁;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的血虛寒凝的四肢厥冷,用當歸四逆湯以養血通脈、溫經散寒,並可用溫灸法以溫陽回厥;


厥陰熱證多屬陰盡陽生,熱化有餘的證候,熱深厥深,脈滑而厥者用白虎湯以清瀉裡熱,肝熱下迫,熱利下重之便膿血,用白頭翁湯以清熱止利;


嘔而發熱,厥陰轉出少陽,用小柴胡湯以和解……寒熱錯雜,上熱下寒則屬於厥陰的正證,蛔厥以寒溫並用的烏梅丸安蛔止痛;


屬寒熱格拒,食入口即吐者,投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以清上溫下,辛開苦降、益胃而止吐。


至於厥熱勝復,則應觀察陰陽消長的變化,分析其病機進退,辨其寒熱多少,隨證施治。


厥陰病對厥逆的辨證論治應特別注意,由於致厥原因不同,治法迥異。


如330條,指出虛寒厥逆不可清下,宜溫補扶陽,而355條,熱厥宜用下法,而忌用發汗及溫補等法。


所謂下法,包括清下宣通等法在內。


又如330條、374條,兩條進一步闡明熱厥之熱實者,治宜承氣湯;


熱而未實者,治宜白虎湯。


尤在涇說:「先辨厥熱進退,所以明生死之機;


次論生死微甚,所以明陰陽之故也。


而厥陰有熱,慮其傷陰,必以法清之;


厥陰有寒,慮其傷陽,必以法溫之,一如少陰之例也。


厥逆尤應具體辨證,既要注意回陽,也要注意保存陰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3:49 | 只看該作者

關於厥陰病的治療禁忌


要據證候的變化情況來決定,如寒證及寒熱錯雜證,汗、吐、清、下等法均屬禁忌。


熱證則禁用發汗溫補等法。


厥陰病雖然復雜,變化較多,但只要掌握上述原則,具體辨證,靈活加以運用,是可掌握其規律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4:00 | 只看該作者

(四)關於厥逆辨證


袁氏認為,厥逆一證是厥陰篇的主要內容之一,厥逆的辨證在厥陰篇中占著重要地位。


厥陰篇所及厥逆證較多,如蛔厥、血虛寒凝致厥、熱厥、寒厥、臟厥、痰厥、水厥、氣厥等,將這些厥逆集中起來論述,其目的在於類比鑒別。


其中有屬於厥陰病的,亦有不屬於厥陰病的。


屬厥陰範疇的,如蛔厥之烏梅丸證、血虛寒凝的當歸四逆湯證,寒厥、熱厥、氣鬱致厥,其他如臟厥、痰厥、水厥則屬於對不同原因所致的厥逆集中起來加以分析,臨證對厥逆的辨證是有説明的。


如338條之蛔厥係由於臟寒膈熱,寒熱錯雜,蛔蟲擾動而致厥,並提出臟厥作為鑒別。


臟厥乃內臟真陽極虛,而致膚冷,脈微欲絕,躁無暫安時為其特點的陽氣欲脫之危重證。


蛔厥以寒溫並用、清補兼施的烏梅丸治療,而臟厥則應以大劑回陽救逆之劑治療。


又如當歸四逆湯證,為血虛寒凝所致,以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為其辨證要點,此與寒厥之脈微欲絕不同,一般脈細主陰血虛,脈微主陽氣微。


各種厥逆,雖都出現陰陽氣不相順接的手足逆冷證,但由於致厥原因不同,其病機不同,臨床特點亦不同,臨證必須仔細辨證。


少陰篇318條氣鬱致厥的問題,從原條文的排列上看,上一條317條就是脈微欲厥,四肢厥逆的通脈四逆湯證,318條列入少陰篇,是為同寒厥鑒別辨證而設,若從厥逆辨證出發,將318條列入厥陰篇,與厥逆證一道進行辨證亦無不可,況且此條為肝鬱氣滯,陽鬱四逆之病機。


厥陰篇對於寒厥、熱厥的辨證、治法有嚴格的區別,如前述330條、335條均有明確闡述。


有人認為厥陰只有寒厥、蛔厥、血虛寒凝致厥,而忽視厥陰有熱厥和熱證,是不全面的。


「厥陰有熱,慮其傷陰,必以法清之。


是非常重要的。


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僅就厥陰熱深厥深之義推之,與後世溫病的熱入心包,肝風妄動的神昏痙厥、譫妄、手足厥逆是基本相似的,且心包亦稱膻中,即手厥陰,也是厥陰病。


不過辨證用藥《傷寒論》過於簡略,僅運用白虎及小承氣二法,溫病則辨證較為細緻深入,用藥亦深入一層,且較為豐富,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均為後世成藥,東漢末年沒有,這是可以推尋出來的。


厥逆辨證的條文較多,學習時既要分看,又要合看,前後互參,才能進一步瞭解其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4:13 | 只看該作者

(五)立足辨證論治


剖析厥陰條文厥陰病所列條文共55條,袁氏主張應從辨證論治角度進行綜合的分析,才能得其要領。


否則僅孤立地就某條認為是厥陰病,某條不是,則很不全面。


厥陰病的證候性質雖基本屬於寒熱錯雜,陰陽勝復,但其變化比較復雜,既有從陰化寒的寒證,也有從陽化熱的熱證,有反映邪正鬥爭陰陽勝復的厥熱勝復證,還有類似證等等。


故其條文或引彼以例此,或借賓以定主,目的在於辨證論治,並非所有條文和所列的證治皆屬於厥陰病。


又由於漢文簡煉、敘證不全,容易誤解。


但前後互參,細為綜合推尋,亦可理解厥陰病的基本內容及其變化。


這些條文,從辨證的角度去看,它們是有關係的,從論治去看,有其法則,是具有深刻意義的。


茲舉數例以說明之:如338條蛔厥的烏梅丸證,既是和326條厥陰病提綱聯繫緊密,也突出了寒熱錯雜的證候性質,同時與純陰無陽的臟厥進行辨證。


烏梅丸乃寒溫並用,清補兼施之劑,不僅治蛔厥有效,治寒熱錯雜之久利亦有效。


但若用以治療肝熱下迫之濕熱下利(白頭翁湯證),則不僅無效,反而有害,若用以治療太陰脾虛寒濕之下利、少陰虛寒之下利、少陰虛寒之下利清穀均屬不可,從辨證論治來看顯然是錯誤的。


又如330條、335條,都是闡述厥逆的治法,但兩條對勘,則明確寒厥、熱厥的不同治療原則與禁忌。


再如350條、374條,兩條對比,則知熱而未實者,以白虎湯清之;


熱而結實者,以承氣湯攻之。


雖均為裡熱實證,其治法亦有清、下之不同。


350條之白虎湯證,有的認為列於厥陰篇為錯簡,但從厥逆證來看,此條是針對熱厥的證治,從用白虎湯的治法看,屬於陽明經熱的裡熱實證,熱盛於裡,陽鬱致厥,但陽明病似乎不應出現四肢厥逆,故列入厥陰篇較為適當,因厥陰篇討論厥逆是其重點,在此可以同厥逆進行辨證,不當作錯簡來處理。


至於354條之痰厥、356條之水厥,二者均有四肢厥冷,故連類而及。


又如351條的當歸四逆湯證,其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與350條脈滑而厥的熱厥不同,與353、354條之脈微欲厥乃陽衰陰盛的虛寒厥逆亦不同,這些條文前後比較,則辨證更為明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4:23 | 只看該作者

關於下利吐噦的一些條文


亦有不屬厥陰病者,是引彼例此,以供辨證之用。


因厥陰病的厥利為重證,吐噦亦有寒熱之不同,故集中加以鑒別。


如345條:「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為陰寒至極,厥利不止的死證,屬純陰無陽。


373條之白頭翁湯證,為厥陰肝熱下迫,下利膿血證,374條之下利譫語有燥屎的小承氣湯證,此下利為熱結旁流。


對比之,則知下利的病機不同,故治法隨之不同。


又如378條的吳茱萸湯證,為肝寒夾濁陰上逆之乾嘔,吐涎沫、頭痛;


緊接著379條的嘔而發熱的小柴胡湯證加以鑒別,此為厥陰轉出少陽,自陰出陽的欲愈候。


二者雖同為嘔吐,其病機、寒熱屬性均不同。


上述這些例證說明對待厥陰病的條文,應立足於辨證論治去綜合分析,前後對比,縱橫分析,瞭解其內在聯繫,融會貫通,方可領會仲景之旨,這對臨床是極有幫助的。


如果孤立地對待條文,不僅得不到全面的理解,反可致片面而不正確的認識。


如有認為厥陰篇冠「厥陰病」的僅前四條,其餘都不是厥陰病;


有人認為厥陰病是雜湊成篇,陰證只有太陰、少陰,而無所謂厥陰。


這些既非持平全面的見解,也與臨床不能相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4:39 | 只看該作者

二、傷寒溫病一脈相承傷寒學派與溫病學派之爭


已經歷明清以來數百年的歷史過程,至今也還沒有取得完全一致的認識。


袁氏認為這種學術上的不同論爭,可以促進醫學的發展,完全是必要的有益的。


但是,如果認為二者是不相聯繫的,絕對地把它們割裂開來,甚至互相攻訐,水火不容,是不必要的,有害的,甚至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割斷了祖國醫學發展的歷史。


傷寒與溫病的名稱和理論都來源於《內經》及古代醫籍,如《素問?熱論》說:「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


故從古以來傷寒二字就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是指一切外感發熱的疾病,當然包括溫病在內。


狹義就是指傷寒有五中的傷寒,即傷寒論第三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的傷寒。


古人認為傷寒是會流行的。


《千金方》引《小品》說:「傷寒,雅士之稱;


云天行、瘟疫,是田舍間號耳」。


《肘後方》說:「貴勝雅言總呼傷寒,世俗因號為時行。


《外台秘要》許仁則論天行病說:「此病方家呼為傷寒,而所以為外感之總稱者。


這就非常明顯,晉唐以前,追溯到春秋戰國,所稱的「傷寒」同所稱的「天行」、「時行」、「外感」的含義相同。


所謂「天行」「時行」「外感」相當於現代所稱的傳染病。


張仲景的宗族在10年內死亡2/3,傷寒十居其七,足見仲景所指的傷寒,是熱病之類,也是屬於傳染性疾病是沒有什麼疑義的。


至於《內經》談到溫病的地方就更多,其較為顯著者如《生氣通天論》:「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金匱真言論》:「……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熱論篇》:「夫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


《論疾診尺篇》:「尺膚熱甚,脈甚躁者病溫也。


《傷寒論》第六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為風溫。


《難經?五十八難》傷寒有五中的「濕溫、熱病、溫病」更無疑義。


概括起來就是《傷寒論》和溫病學說都是對多種外感熱病進行辨證論治的專書,不過時間有先後,敍述各有重點,辨證綱領和治法有區別,發展有不同而已,就溫病名著《溫病條辨》、《溫熱經緯》來看,是繼承了《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論治理論和經驗,加以補充和發展的,並不割斷歷史看問題。


如《葉香岩外感溫熱篇》一開始就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


又說:「蓋傷寒之邪留戀在表,然後化熱入裡,溫病則熱最速」,「傷寒多有變證,溫熱雖久在一經不移,以此為辨。


在辨證論治方面更繼承《傷寒論》的理法而加以發展,如「再論氣病有傳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彼則和解表裡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


如近時杏朴茯等類。


或如溫膽湯之走泄。


就是明顯的例子。


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和王孟英的《溫熱經緯》開始就列出《內經》、《傷寒論》有關溫病的條文。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的凡例中的第二條就說:「是書雖為溫病而設,實可羽翼傷寒。


若真能識得傷寒,斷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


若真能識得溫病,斷不致以辛溫傷寒之法治溫病,傷寒自以仲景為祖,參考諸家注述可也。


溫病當於是書中之辨似處究心焉。


並不否認溫病學是在《傷寒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二書中引用《傷寒論》的理論、治法、方藥亦屬不少並有很大的發展,補充了《傷寒論》中關於溫病辨證論治之不足,這是符合發展規律的。


又如清吳坤安的《傷寒指掌》則根據《證治準繩》以傷寒病之正證、類證、古法、今法結合辨證論治。


清俞根初所著《通俗傷寒論》亦認為「傷寒,外感百病之總名也」,「以六經鈐百病,為確定之總訣;


以三焦賅疫證,為變通之捷訣。


以六經辨證把傷寒和溫病結合起來進行辨證論治,二者都應用六經辨證來對溫病進行辨證論治。


至於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均與八綱辨證和臟腑辨證相聯繫,其治法更有許多共同之處。


如六經辨證太陽屬表,運用汗法,太陽中風用桂枝湯以解肌祛風。


太陽傷寒麻黃湯以開腠發汗。


衛氣營血辨證所稱的在衛汗之可也。


三焦辨證的上焦肺衛,均屬表證,用辛涼解表的銀翹散。


又如陽明經證用清法,「到氣才可清氣」的氣分證亦用清法,中焦分證用清涼透泄,也是清法,其代表方劑多為白虎湯一類方藥。


溫證論所說的苦寒直清裡熱的黃芩湯,即來自《傷寒論》。


溫病滋陰救液的一甲、二甲、三甲復脈湯,即是《傷寒論》炙甘草湯去參、薑、桂、棗加白芍演化而成。


治濕溫之中焦證,亦多仿《傷寒論》中的瀉心湯諸方進行加減。


化斑湯源於白虎湯;


新加承氣湯、宣白承氣湯、導赤承氣湯、牛黃承氣湯、增液承氣湯等五個承氣湯源於《傷寒論》中大、小、調胃等三個承氣湯。


這就說明,從辨證論治的觀點去認識傷寒與溫病,用繼承與發揚的觀點去分析二者的聯繫,回顧從傷寒到溫病的發展過程,就不難看出傷寒與溫病不是互相對立的,而是一脈相承的關係。


溫病學說是在《傷寒論》的基礎上,通過1000多年的醞釀和爭論,逐步形成的,溫病學說繼承了《傷寒論》的理論和醫療經驗,補充了《傷寒論》的不足,對外感熱病的辨證論治更趨於豐富和完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4:52 | 只看該作者

三、為醫十要袁氏在治學上強調「專一精思」


常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學醫貴在刻苦精研,臨證善思,要多臨床,於成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得到提高」。


為此,他提出了「為醫十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5:01 | 只看該作者

(一)深究醫經


力倡繼承發揚袁氏常說:「西醫傳入我國僅百餘年時間,而在祖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醫中藥對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巨大作用,要取得良好之療效,必須知其源流,自古名醫,沒有不通曉醫經者。


又說:診病兩大法門,一為外感,一為內傷,外感時病以傷寒、溫病立論。


內傷雜病以《金匱要略》立論。


對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吳又可的《瘟疫論》、王孟英的《溫熱經緯》更是倍加推崇,反復研讀,主張精讀、熟讀,旁及它經,深刻領會,聯繫臨床,取其精華,心得甚多。


對古典醫籍中的闕疑之外,主張從實踐中去考證,去解決爭議問題,持以嚴格的科學態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6:58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