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14:41 | 只看該作者

二、中風(腦血栓)案姚某


女,64歲,1973年4月18日求診。


家屬代訴,一天前下午,因家務勞累,感左上肢及左下肢發麻,肢體沉重,進行性加重,數小時後,左側身體活動不便,左手足無力,神志尚清,入夜思睡,神志朦朧,喉間痰鳴,時有鼾聲,呼之能應,語言不清,左半身不遂,大便未行,小便黃少,顏面潮紅,右側鼻唇溝變淺,脈弦滑而數,伸舌不利,舌質紅,苔黃厚。


治宜潛陽鎮逆,熄風化痰,擬方:生石決30克、生牡蠣30克、代赭石24克(三藥均打碎先煎)、懷牛膝30克、生白芍18克、鉤藤15克、法半夏10克、川貝9克、膽南星9克、石菖蒲6克、決明子30克、黃芩9克、竹瀝60毫升(加生薑汁數滴,頻頻喂服)。


3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14:50 | 只看該作者

二診(4月21日)


藥後神志稍清,語言略好,余症如前,大便數日未行,於上方加入生大黃7克,2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14:59 | 只看該作者

三診(4月24日)


服上方後大便得下,病情未再增重,上方去大黃,繼以竹瀝加生薑汁服用,續服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39:36 | 只看該作者

四診(4月30日)


6劑盡後,神志語言清楚,舌質紅漸次減輕,黃苔化薄,但左側肢體仍不能活動、麻木,感覺欠佳,有時覺痛,內風漸平,舌質偏紅,苔較前減薄,尚屬黃厚而膩,脈弦而滑,於潛陽熄風中增入滋陰清熱,化痰通絡之品。


生石決30克、牡蠣30克(二藥打碎,先煎)、生白芍20克、鉤藤15克、懷牛膝18克、生地15克、川貝10克、法夏10克、枸杞子10克、石菖蒲6克、雞血藤18克、桑枝21克、延胡索10克、夏枯草10克、竹瀝60毫升(分沖)。


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1:51 | 只看該作者

五診(5月10日)


6劑藥盡後,病情穩定,神志語言清楚,心煩眠差,口乾不欲飲,訴左側上下肢疼痛,麻木,舌質紅,苔退,脈細弦,已不數,以滋陰清熱,化痰通絡法治之,杞菊地黃湯加減:枸杞10克、菊花10克、生地18克、赤白芍各9克、皮丹10克、桑寄生15克、懷牛膝15克、川貝10克、法夏10克、牡蠣24克(先煎)、丹參15克、棗仁15克、山梔炭10克、地龍10克、雞血藤18克、延胡索10克。


6劑。


此後,在上方基礎上據證加減,並囑功能鍛煉,左側肢體逐步活動,經治半年痊癒,思維行動如常,至今19年從未復發,現80高齡,仍健康無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2:01 | 只看該作者

評析


患者為陰虛痰熱之體,年老,氣血失調,陰虧於下,陽亢於上,又因長期吸煙,痰熱內蘊,因其勞累,引動肝風,風火交煽,致氣血逆亂,氣血痰火拼於上,神明被蒙,風痰痹阻經脈,故而發生神志不清,半身不遂。


中風初起,以潛鎮攝納,平肝熄風為主治,生石決、生牡蠣、代赭石重鎮潛陽,平肝熄風,鉤藤、決明子熄風散熱,痰因火動,故以黃芩苦寒降火,懷牛膝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風陽,生白芍入肝,斂肝之液,收肝之氣,柔肝熄風,使氣不妄行,法夏、川貝、南星、菖蒲、竹瀝通竅除痰,使氣下行,合而有鎮肝熄風,降火除痰之功。


藥後風勢漸平,增入生大黃,導熱下行,風火潛藏,故神志語言清晰。


服藥11劑後,風火之勢已退,陰虛痰熱顯露,故減少潛陽熄風之品,增入滋陰清熱,化痰通絡藥物以復肝腎之陰,清熱平肝,化痰通絡,本標兼顧。


風火平熄後,改用滋補肝腎,清熱寧神,化痰通絡法殿後,病情逐漸好轉,調治半年而愈,思維敏捷,左側上下肢活動復常。


本證陰虛痰熱,故初中時滋陰膩滯之品不宜,以免壅塞氣機,反使痰火戀滯,難於降泄,待肝風平熄後,才轉滋陰清熱,化痰通絡法,杞菊地黃湯加減,增化痰活瘀通絡之品以標本同治,治法有序,方藥中的,半年後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2:14 | 只看該作者

三、痿案患者


趙某某,女,46歲,初診:1987年10月3日。


患者驅車由人背扶來診,自訴雙下肢無力顫抖,不能行走已半年,平素急躁,遇事多思善怒,一年前因工作不利,致心情鬱悶不安,口乾而苦,呃逆頻頻,呃聲響亮,尿意頻數,漸感雙下肢發抖,逐步加重,不能自控,半年前終至不能站立行走,飲食偏少,腹痛氣脹,大便不爽,進油肉食品,易於腹瀉,一日二、三次,似排之不盡。


精神緊張,無明顯消瘦,扶之站立則雙下肢顫抖劇烈,肌肉鬆弛。


經西醫多種檢查,均示正常。


苔薄白,舌紅潤,脈細弦。


擬疏肝和胃,調暢氣機之法,以四逆散加味進治。


柴胡10克、生白芍15克、打枳實10克、佛手9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廣木香9克、青陳皮各10克、山藥10克、山梔炭7克、棗仁15克、丹參15克、炙甘草10克。


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2:24 | 只看該作者

二診(10月12日)


藥後呃逆減少,腹痛腹脹大為減輕,余症均有好轉,但身楚,痛處不定,腿足不利,顫抖似有所減,心情急躁時,腿顫如前。


月經不調,脈弦細,續以疏鬱和氣血為治。


上方去青陳皮、山梔炭、棗仁,加製香附10克、牛膝15克、桑枝20克、太子參15克,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2:35 | 只看該作者

三診(10月28日)


前方服12劑後,感兩腿較前有力,可站立扶牆行走,雙下肢顫抖減輕,飲食睡眠好轉,有時耳鳴,頭內翁翁作響,頭痛,雙眼有時充血,眼脹不適,舌平,脈弦細滑。


擬柔肝疏鬱,佐以涼肝熄風,潛鎮之法。


柴胡10克、生白芍15克、打枳實10克、太子參15克、鉤藤10克、丹皮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牛膝15克、佛手10克、桑枝21克、牡蠣30克(打,先煎)、丹參18克、炙草6克。


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2:45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1987年11月5日。


藥後諸症繼續好轉,逐漸已能自己行走,雙腿有力,已不顫抖,惟在情志激憤時顫抖發硬,但程度較前大為減輕,腿腳不利仍有發生,肝鬱諸症大為好轉,有時呃逆,消化欠佳,食油膩食品,間或有腹瀉。


上方續調,再進6劑。


此後,總以四逆散或逍遙散據證略為加減,歷時半年而愈,患者能操持家務與工作。


但情緒波動時,呃逆、眼紅、尿頻、腿顫尚有發生,囑其遇事泰然,情志舒暢,以免鬱而百病由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42:57 | 只看該作者

評析


痿一證,指肢體筋脈弛緩,手足痿軟無力,不能行動而言,危害極大。


其致病原因大抵可因外感邪氣所致,或是風寒,或是濕熱之邪,侵犯筋脈、肌肉,致弛緩無力;


亦或是外感溫熱邪毒,侵犯筋脈肌肉,亦可致痿;


溫病耗傷肺胃之陰,致不能輸布津液,濡養筋脈而發病。


因內傷所致者,多見於久病體虛,肝腎虧虛,精血不足,肌肉、筋脈失於濡養而致。


多以清熱生津,養肺益胃,或滋養肝腎,或清熱化濕為治。


而本例,袁氏認為乃因鬱證所致。


蓋鬱證表現復雜,此雖下肢顫抖,痿軟無力,但綜觀全證及發病過程,而是情思不暢,肝氣鬱結所致,鬱怒傷肝,諸症亦起,正如《魚孚溪醫論選》引沈明生曰:「凡木鬱之病,風之屬也。


其臟應肝膽,其經在脅肋,其主在筋爪,其傷在脾胃,在血分,其性喜調暢,故在表者當疏其經,在裡者當疏其臟,但使氣得通行」,又曰:「血鬱者,四肢無力」。


肝藏血、主筋,故肝氣鬱結,則血於鬱滯,氣血鬱滯,則筋脈失榮,故見下肢顫抖,痿軟不用,久鬱不解,則肝胃氣血不調之證,腹痛腹脹,呃逆食少,腹瀉乏力,脈弦而細,諸症迭起,故先以四逆散疏肝理氣,暢達木鬱,繼之進退於逍遙散,疏肝健脾,調氣養血,佐以通行血脈之品,痿告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59: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厥陰識義袁氏研究《傷寒論》,造詣頗深,非常重視辨證論治與理法方藥的運用,對於厥陰篇的研究尤具心得。


厥陰篇是《傷寒論》研究中爭論較大的章節,歷代注家聚訟紛紜,懸而未決,袁氏精研細讀,深究其旨,參前賢注釋,融今之臨床體驗,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撰成「對《傷寒論》厥陰病的認識」一文,精闢地闡明了厥陰病的實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59:46 | 只看該作者

(一)厥陰病存在


毋容質疑《傷寒論》的厥陰病存在與否?


是一個歷史爭論較多的問題。


袁氏認為從臨床辨證論治出發,厥陰病的存在是應當肯定的。


厥陰病證候復雜,變化較多,或有錯簡在所難免,臨證實際確有厥陰病又是一回事,不能隨意就否定厥陰病的存在。


陸淵雷在《傷寒論今釋》的敘例中說:「論中厥陰篇最難審,首條提綱,上熱下寒,即烏梅丸證,舊注即是矣。


下文寒熱勝復諸條,截然與首條不類,且臨證書,胥無徵驗。


篇末下利吐噦諸條,既非上熱下寒,亦非寒熱勝復,其為雜湊,顯然可見。


又說:「余以為陰證除太陰、少陰而外,更無所謂厥陰。


這種說法是不能同意的。


如此厥陰篇整個不要是否符合事實?


我們應歷史地看這個問題。


仲景的《傷寒論》是總結了前人與疾病作鬥爭的醫學理論和治療經驗,並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而撰著的,是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一部理論聯繫實際的醫學巨著,雖幾經戰亂遷徙,散失不全,存在錯簡是屬可能,但其流傳本均有六經辨證,明確有厥陰篇。


從《傷寒論》的著書年代迄今已是1700年,而西晉王叔和整理時,距東漢末年僅約80多年,距孫思邈400來年,六經辨證的基本面目是非常清楚和有根據的。


此外,厥陰病提綱主要是說明厥陰病上熱下寒、寒熱錯雜的證候性質,猶如太陰病提綱之例,是用具體證候闡明其證候性質,與蛔厥的烏梅丸證肯定有聯繫,因為證候性質同為寒熱錯雜。


是否可以據此以否定厥陰病的存在呢?


顯然不能。


厥熱勝復是厥陰病寒熱錯雜病機的表現,臨證觀察厥熱時間的長短與比例,可以判斷疾病的轉歸和預後,陸氏不理解是借日數來作時間的比擬,拘於厥五日熱五日之文,隨便斷言「且臨證書,胥無徵驗」,既不結合臨證實際,對日數的理解亦錯,既否定厥熱勝復,又進一步否定厥陰病,顯然不符合《傷寒論》厥陰病的實際。


至於下利吐噦,認為「既非寒熱錯雜,亦非厥熱勝復,其為雜湊,顯然可見。


殊不知厥利在厥陰病中占重要地位,厥熱勝復與厥利關係密切,有微甚生死之辨。


吐噦如前面所述,均與厥陰有密切關係,豈能隨便謂之為雜湊而否定厥陰病之存在?


其說不可從也。


陸氏又認為「余以為陰證除了太陰、少陰而外,更無所謂厥陰。


我們說厥陰、少陰雖同屬三陰證,均有寒化、熱化二證,厥陰之寒厥與少陰相同,但其他厥逆、厥熱勝復、寒熱錯雜等則與少陰不同。


再則厥陰篇所述病證,如烏梅丸證、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證、當歸四逆湯證、白頭翁湯證等等,臨床是常常可以見到的。


這些名方,臨床行之有效。


所以只承認太陰、少陰,而不承認厥陰病的存在,與中醫的傳統理論和臨床實際均不符。


如果認為厥陰篇證候復雜,條文可能有錯簡則可,認為「厥陰病名存實亡」則不可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59:58 | 只看該作者

(二)如何看待厥陰病提綱


袁氏認為326條歷來大多數注家認為是厥陰病的提綱,因為它是用具體的證候來說明厥陰病的證候性質屬於寒熱錯雜,虛實互見。


從《傷寒論》六經提綱來看,所謂提綱,是概括主要的證候、病機和證候性質的。


提綱不可能無所不包地把本經所有的症狀均排列出來。


如太陽病的提綱是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是以表證表脈來明確其證候性質。


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則僅僅從病機、證候性質加以提示,陽明之為病是裡熱實證,既不寫症狀,也不寫脈象,也不提燥熱便秘,在後面才陸續分條加以敍述和說明。


其簡略概括則較厥陰病提綱更甚,不能否認180條為陽明病的提綱,更不能否定陽明病的存在。


少陽病的提綱更為簡略,只提出口苦、咽乾、目眩,說明膽火上炎而已,但也說明既非表證,亦非裡證,屬於半表半裡的證候。


因此從《傷寒論》的六經辨證編寫體例看,尤其是從辨證角度看326條,以具體的證候作為厥陰病的提綱是可以成立的,說明了厥陰病寒熱錯雜的證候及其性質。


然蛔厥為寒熱錯雜之證,當然與提綱有聯繫,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提綱就是蛔厥的證治,提綱僅是高度地概括了寒熱錯雜的證候表現而言,這與其他經的提綱完全類同。


此外,厥逆是厥陰病常見的證候,厥逆及其辨證在厥陰篇亦占重要地位,337條,統一切厥證而言,指出厥逆的證候是手足逆冷,其病機為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故將此條作為厥陰病的提綱之一看待,說明厥陰病厥逆的病機和證候,以補326條之不足,亦可供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0:10 | 只看該作者

(三)厥陰篇的基本內容


1厥陰病的證候性質《醫宗金鑒》說:「厥陰者,陰盡陽生之臟,與少陽為表裡者也。


故其為病,陰陽錯雜、寒熱混淆。


邪至其經,從化各異,若其人素偏於熱,則邪從陽化,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蛔厥、口爛、咽痛、喉痹、癰膿、便血等證見矣。


若其人素偏於寒,則邪從陰化,故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膚冷、臟厥、下利、除中等證見矣。


所以少陽不解,傳變厥陰而病危,厥陰病衰,轉屬少陽為欲愈。


陰陽消長,大伏危機。


這一段話基本上概括了厥陰病的病機、證候性質及其變化,說明厥陰病是外感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最後階段,邪正鬥爭,陰陽消長,寒熱從化各異,病情變化較為復雜而危重,並把厥陰病的證候性質概括為「寒熱錯雜、厥熱勝復(陰陽勝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0:21 | 只看該作者

2厥陰病的基本證型


從病機和證候性質來分析,厥陰病可以歸納為四個證候類型,即寒熱錯雜證、厥熱勝復證、厥逆證、下利嘔噦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0:34 | 只看該作者

(1)寒熱錯雜證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一開始就說明厥陰病的證候性質屬於寒熱錯雜。


326條說:「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表明了上熱下寒的寒熱錯雜證,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是上熱;


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是下寒。


它體現了厥陰病寒熱錯雜的證候性質。


具體有388條之蛔厥證和359條之中寒格熱證,387條之麻黃升麻湯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0:44 | 只看該作者

(2)厥熱勝復證


厥熱勝復亦稱陰陽勝復,其證候特點為四肢厥逆與發熱交錯出現,它反映了邪正鬥爭最後階段的盛衰和進退。


厥熱時間的長短是瞭解病勢進退的依據,臨證可從厥或熱出現時間的長短,來觀察其病機的消長變化,分析其轉歸和預後。


所以厥熱勝復也是厥陰病的一個主要內容。


厥逆是陰盛,正不勝邪,表示病進;


發熱是陽復,正能勝邪,表示病退。


從發熱與厥逆時間的長短及其變化情況,可以估計正邪盛衰和陰陽消長的演變趨勢,用於診斷治療和判斷疾病的轉歸和預後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關於條文中所引日數的長短與多少,應該歷史地來看,它是以日數作為時間比較,相對地藉以說明厥熱時間的多少,不能絕對地把它看成固定不變的天數,否則就難於理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0:56 | 只看該作者

(3)厥逆證


厥逆證屬厥陰病主要證候之一。


337條:「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可以說這是厥陰病厥逆的提綱,它概括了厥逆的證候表現及病機。


致厥的原因很多,總不外陰陽之氣失去相對平衡,不能互相貫通所致。


此條說明了厥逆的病理,統一切厥證而言。


從其基本屬性來分,厥逆一證有寒熱兩大類。


若陰氣獨勝,陽氣衰微,不能通達於四肢者,稱為寒厥;


若熱邪深伏,陽氣被阻,反使陽氣鬱結於內,不能充實四肢者,則稱為熱厥。


厥陰篇對厥逆證的分辨特別重視,概括而言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1:01:07 | 只看該作者

①蛔厥


338條之蛔厥,多由胃氣素寒,蛔蟲擾動於中,陽氣不能外達而致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3:1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