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0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09:59:41 | 只看該作者

(3)下法


邪實於裡,病機向下者,宜用下法,即中滿者瀉之於內,血實者宜決之,十劑泄可去閉之法。


下法是以通里攻下為主要目的,有寒下、溫下、攻逐之不同。


寒下,如承氣湯證;


攻逐指痰熱水飲結於胸脅,應用攻下與逐水並行之峻劑,如大結胸證,與大陷胸湯以攻逐水飲,瀉熱破結。


懸飲證予十棗湯專逐水飲。


血實者宜決之,如蓄血證之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丸,以活血化瘀,或破血逐瘀,此寒下與活血逐瘀並行之劑;


溫下之法應用於寒邪與痰水互結,凝滯不通,如寒濕結胸,治以溫下溫通、滌痰開結的三物白散,《金匱》之三物備急丸、大黃附子湯,均為溫下之法。


另有潤導通便之法,如蜜煎導、豬膽汁導。


如中虛而熱結便秘,亦可補而瀉之,如桂枝加大黃湯。


後世根據上述下法發展充實了下法的內容,治療方法已更為完備。


袁氏認為,在使用下法時必須辨清寒熱虛實及其相兼和夾雜情況,才能正確進行辨證論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09:59:50 | 只看該作者

(4)和法


邪在少陽,不可發汗、吐下和利小便,治療宜用和解之法,小柴胡湯為和法之主方,和其裡而解其外。


少陽兼證,偏表者的柴胡桂枝湯,偏裡的柴胡加芒硝湯、大柴胡湯,均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減,亦屬和解。


四逆散是疏肝解鬱、調和肝脾,使樞機運轉,表裡得和,也是和法。


推而廣之,諸瀉心湯、黃連湯、乾薑芩連湯都是寒溫並有,清補兼施,辛開苦降之劑,亦為和法。


故和法並不局限於少陽病,其他經也有其和法,如桂枝湯就稱為調和營衛之劑,烏梅丸也是和解寒熱錯雜之劑,和法在《傷寒論》中應用是較廣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0:00 | 只看該作者

(5)溫法


根據「寒者熱之」、「熱可制寒」的原則,病屬寒者,宜用溫法。


但有表寒、裡寒之別,表寒宜辛溫發汗,裡寒主要指陽虛,邪從寒化,或陽虛,寒從內生之裡虛寒證,則宜甘溫辛熱以扶陽、溫中,或溫經散寒,是為溫法之主要內容。


裡寒亦當判別病位,為何臟之虛損,有溫脾、溫腎、溫肝等不同治法,溫法多與他法配合,與補法配合最多,故有溫補之說。


如理中湯(丸)、四逆湯類、真武湯、附子湯、吳茱萸湯等均為溫法。


此外,亦有寒實之邪,又宜溫通、溫下,如三物白散就為溫下寒實之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0:11 | 只看該作者

(6)清法


根據「熱者清之」、「寒以勝熱」的原則,病之屬熱者,宜用清法。


六經雖均有熱證而宜清,但運用清法各有不同,以陽明經熱為清法之正。


清法可單獨運用,但兼用者較多。


白虎湯為清法之代表方劑,治裡熱熾盛之陽明經熱證。


六經使用清法者或兼用清法者很多,如大青龍湯證、麻杏石甘湯證、桂二越一湯、陽明三清法、濕熱發黃諸方、黃芩湯、黃連阿膠湯、白頭翁湯等等均屬清法。


清法臨證應用甚廣,尤其是溫病學說,在《傷寒論》清法的啟發下有了更大的發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0:20 | 只看該作者

(7)消法


病邪結滯於中,宜用消導和散結之法,非純用汗、吐、下與補法能以解除者,能使氣血寒熱痰濕食滯等結聚之邪得以消散,故有「化而非攻,和而非補」之說。


如諸瀉心湯之治心下痞,即是和寒熱,調虛實以消除心下痞滿,小陷胸湯之清熱化痰開結,治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的梔子厚朴湯,治心下痞塞的枳實梔子豉湯,均是清熱除煩,行氣寬中而消痞滿之劑。


又如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之消補兼施,寬中除滿,茯苓甘草湯以治水停心下,厥而心下悸,均為消法。


袁氏認為消法多寒溫並用,清補兼施,以消除寒熱痰濕積滯之痞結,藥用辛開苦降,行氣寬中之品,因寒熱錯雜之邪,非此則不能消散其結滯。


消法亦多與它法合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0:32 | 只看該作者

(8)補法


根據「補可扶弱」、「虛則補之」的原則而立,凡正氣不足,氣血陰陽已虛,皆宜用補法。


《傷寒論》之治法總的不外祛邪與扶正,它始終貫穿著「扶陽氣」和「存津液」的基本精神,所以各種治法都包含著邪去正安,扶正祛邪的內容,不是單純的滋陰補陽,益氣補血。


如桂枝加附子湯,即解表中扶陽,麻黃附子細辛湯即於發汗中補陽,桂枝新加湯即於調和營衛中以補益氣陰,白虎加參湯、竹葉石膏湯即於清熱中益氣,這些攻補、清補兼施的治法都含有扶正祛邪,寓補於攻的補法在內,可以說是補法的靈活運用。


三陰以虛證為主,陽虛者宜溫補,常溫陽與補氣合用,如理中、四逆輩、厥陰之吳茱萸湯等,陰虛熱化,則宜育陰清熱。


《傷寒論》中補法亦用之很廣。


以上是袁氏對《傷寒論》治療八法的認識,十分深刻,運用靈活,很好地指導了《傷寒論》治法的研究,更便於清楚地掌握立法、選方、用藥的一般規律。


八法的相兼為用,證變法隨,根據這些原則,八法又有了更大的發展,如後世《醫方集解》就分為二十二類。


故古人有「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八法之中,百法備焉」之說,理解和掌握八法的基礎規律,是非常重要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0:47 | 只看該作者

7通常與達變


袁氏認為,所謂「常」是指普遍的一般規律而言,「變」則指不循規律的特殊變化;


「通常」是指掌握普遍規律,「達變」是指瞭解特殊變化情況,「通常達變」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統一。


《傷寒論》不論在辨證,還是論治中都體現了這一原則。


如太陽篇14條曰:「太陽病,項背強,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所曰「反汗出」,其意是指太陽病見到項背強時,據31條,常見於傷寒表實之證,按一般規律,當為無汗惡風,但本條未循此常,既見項背強,又見汗出惡風,故曰「反」,不是表實兼項背強,而是表虛兼項背強,所以不與葛根湯發汗解表,升津舒經,而與桂枝加葛根湯解肌祛風,升津舒經,辨證上具通常達變之意義。


又如38條之大青龍湯證,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為其常,緊接著39條就言其大青龍湯之變,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


臨證不知此變,據脈浮緩,有投桂枝湯之虞。


脈證上寓通常達變之意。


又如陽明腑實證以腹脹滿、小便得、大便硬為常,而242條之大承氣湯證言「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則為變;


237條陽明蓄血證之「屎雖硬,大便反易」,因瘀血性濡之故,亦為其變。


可以說《傷寒論》六經辨證的論述中對普遍規律和特殊變化進行逐層的闡述,論常言變,變中寓常,常變結合,闡明了各經病證的辨證內容。


治療上,通常達變更具其臨床指導意義。


如陽明病以清熱瀉實、保存陰液為其要,發汗利不便皆為其忌,此陽明之大法、定法,但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此陽明兼表證之汗法,為陽明之變,不可不知;


又如少陽病以和解表裡為大法,汗、吐、下均為禁,此言常,但當病兼太陽之柴胡桂枝湯證,是和而兼汗;


病兼陽明的大柴胡湯證、柴胡加芒硝湯證,則又是和而兼下,均為常法中之變法。


太陰病,溫中散寒為其治,汗下均為其禁,此言常,而276條之「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為太陰之汗法,桂枝加大黃湯之兼下,均言其變。


少陰之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三急下證,其兼汗、兼下,均非少陰之常,乃少陰之變法。


論中治法上的通常達變例證很多。


袁氏對《傷寒論》通常達變法則在辨證及治法中應用之體會尤深,故而在運用傷寒方時,能於千變萬化的病證中做到辨證論治主次分明,定法活法運用自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1:06 | 只看該作者

8製方與用藥


仲景《傷寒論》承《內經》、《神農》之旨,創六經辨證,據證立法,以法製方,遣方用藥,微妙精奧,素有「醫方鼻祖」之稱。


袁氏精專細讀六十載,對經方之研究頗下苦功,對仲景立法製方,可謂心領神會,認為仲景製方用藥之精妙,全在於「知機識證,活方活法」,千餘年來用之不衰,能應萬變之疾,其妙諦之所在亦在於此。


所謂「知機識證」是指熟察病情,詳審病機,分析其寒熱虛實、陰陽表裡、病損何經、邪正消長等情況,明確病機,依證定法,以法定方。


其關鍵在於辨證。


如痞滿燥實之陽明腑實證,立攻下燥濕為法,以大承氣湯治之;


腹滿吐利之太陰虛寒證,溫中健脾,散寒除濕為法,以理中湯治之。


《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無一不是依證立法,以法定方。


仲景製方,惟求辨證,有是證便用是藥,不論病在何經,但求據證而用。


如吳茱萸湯之立法在於溫裡散寒,補中泄濁,降逆止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1:16 | 只看該作者

陽明中寒之食穀欲嘔


少陰濁陰上逆之吐利煩躁欲死,厥陰肝寒挾濁陰上逆之乾嘔頭痛吐涎沫,三者分別為病在陽明、少陰、厥陰,但陰寒內盛,濁陰上逆之機,嘔逆之證則同,故不論病在何經,證候病機相符,用方則一。


又如桂枝湯用於太陽中風證,但在太陰病脈浮者,亦可運用;


承氣湯用於陽明腑實證,亦用於少陰三急下證;


豬苓湯用於少陰陰虛,水熱互結證,但在陽明熱盛津傷,水熱互結時亦用之,若干例證均說明仲景製方用藥是謹察病機,據證論治的,故不獨外感用之,雜病亦用之。


所謂「活方活法」,是指定法製方,依證候的變化而隨證增損,即證變、法變、方亦變。


如桂枝湯證,若兼見喘證,則於解肌祛風中兼降氣平喘,與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大青龍湯證,兼見內熱煩躁證,則解表而兼清裡,於麻黃湯中加麻黃、石膏治之。


論中製方的變通視病人體質,邪之多寡,證之變化,臨證權衡,全在於隨機應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1:26 | 只看該作者

仲景製方


藥味不多,精而不雜,熟諳藥物之氣味,陰陽剛柔,升降浮沉,厚薄輕重,依法製方,配伍相宜,湯、丸、散、栓,各施其用,適治其所。


用藥主要重視以下四個方面:其一,首別表裡寒熱,針對病性用藥:「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者補之」、「留者攻之」等等治療用藥法則,《傷寒論》中均有運用與發展。


如病在太陽之表,則主以麻、桂等辛溫解表之品,陽明裡實,則以硝黃枳朴之攻瀉,少陰陽衰與薑附大辛大熱以回陽救急。


當病情有兼挾時,還施以相應治療的藥物。


藥物之寒熱溫涼,皆以對證、典型者,用之則易,難在疑似之證,其鑒別辨證尤為重要,如身痛一症,表實證、大青龍湯證、桂枝新加湯證、少陰陽衰之附子湯證均可出現,隨其病機不同,用藥迥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1:35 | 只看該作者

其二,重視體質差異及邪之多寡


《傷寒論》中雖未明言體質之說,但辨證、用藥重視稟賦及陰陽偏盛偏衰之理自寓其中。


因人之體質有差異,感邪不同,從化各異,同患一病,治法雖同,則用藥有別,如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是言濕熱內蘊,或陰虛內熱之體,縱患太陽中風證,不可與桂枝湯之辛甘溫以助其濕熱,用藥不可偏辛溫,應於辛涼苦泄中求之,如葛根、黃連、黃芩之屬,以辛涼徹其熱,辛苦以消其滿;


又如麻黃湯禁例之亡血家、衄家、淋家……用藥均考慮了體質因素。


又如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其用藥據體質及邪氣盛衰而不同,後者明示強人可加大附子、乾薑之量,以速速破陰回陽,又如太陰病,脈弱,胃氣弱,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說明脾虛、胃氣弱、易腹瀉之人,凡苦寒攻伐之品均當減量或慎用。


這些都說明仲景在用藥時十分重視體質及感邪情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1:44 | 只看該作者

其三,視病情而權衡輕重緩急


病有緩急輕重之不同,用藥亦當相應。


如61條之乾薑附子湯證,為外寒驟中,陽氣暴虛之急證、重證,病情發展迅速,常為虛脫之兆,故急以附子、乾薑,大辛大熱之單捷小劑,力專迅猛,且煎後去滓,一次頓服,使藥力集中,速速回陽為當務之急,方中不取炙甘草之緩。


又如396條之「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的理中丸證,因病勢不重,故不用湯之急速,而取丸劑緩緩徐圖。


又如麻黃湯、大青龍湯,後者則重用麻黃、石膏,大承氣湯較調胃承氣、小承氣之量重,小建中湯之倍芍藥等等,均示仲景方藥權衡病之輕重緩急、用量多寡、製方大小、不同劑型等,遂致達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1:55 | 只看該作者

其四,配伍精當,藥盡其能


袁氏認為,仲景製方,善於配伍,充分發揮藥物不同之功效。


如桂枝、芍藥配伍,發揮瞭解肌祛風,斂陰和營之效,於發散中又寓斂陰之意,故能治太陽中風之證。


若增加桂枝湯中桂枝之量,則又具平衝降逆治奔豚氣之用。


桂枝配炙草,取桂枝辛溫通陽,炙甘草補中益氣,又能扶其心陽;


桂枝配麻黃,則辛溫發汗之力著;


桂枝配附子,能溫經扶陽而逐寒濕;


桂枝配茯苓又能化氣行水,蠲除內飲;


桂枝配細辛,又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


黃連湯中桂枝、黃連、參、棗、草配伍,又具和胃安中,宜通上下之陽氣而止腹中痛。


說明仲景製方,熟知藥性,精於配伍,充分發揮了藥物不同之功效。


又如大黃黃連瀉心湯的取麻沸湯漬之須臾,絞汁而服,取其氣之輕揚,不用味之重濁,發揮其瀉心下無形邪熱之作用而消除熱痞。


大承氣湯則是先煎枳朴,後下大黃,衝化芒硝,且大黃量大,古方為四兩,後下,取其瀉熱蕩實之力峻,由此可見煎法不同,功能則異。


諸如十棗湯中大棗煎湯送服之扶正,緩甘遂逐水之峻猛;


真武、附子湯中芍藥之用陰和陽;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中人尿、豬膽汁之反佐,種種配伍,均發揮了藥物良好的治療作用。


袁氏深究仲景製方用藥之法,於臨證中製方精煉平正,配伍得法,隨機增損,總能切中病機而奏效。


總之,袁氏從醫60個春秋,於仲景心法的研究,頗下功夫,融古參今,既遵仲景之訓,又采諸家之說,臨證使用經方治病,講原則,遵法度,圓機禦變,靈活進退,當機立斷,療效甚捷,可謂達出神入化之境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2:07 | 只看該作者

二、闡發經義細讀深思多臨證


(一)反復深研舉一反三袁氏認為一部《傷寒論》,辨證論治,斯為典範,理、法、方、藥開古今之醫門,其意精奧,非反復閱讀,前後互參,疑似之處,微甚之間,結合臨床,細心領悟,才能得其旨,施其用。


仲景設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對病證之變化掌握其規律,杜絕其演化,設法以禦變,如29條之甘草乾薑湯及芍藥甘草湯例,就是表證兼陰陽俱虛時誤用桂枝湯攻其表,致陰陽兩虛,先與甘草乾薑湯扶其陽,後與芍藥甘草湯扶其陰,後連設二「若……」分別說明邪入陽明或燒針迫汗致陽衰的變證,則與調胃承氣湯和其胃,或與四逆湯回陽救逆,此為仲景設法禦變,示人發汗後可能出現的變化和證變方隨的原則。


但當看到,發汗過多,或燒針迫劫,亦可損傷心陽,或發為奔豚,與桂枝甘草湯或桂枝加桂湯治療;


亦可成為欲作奔豚的桂甘龍牡湯證;


或致風火相煽,熱毒熾盛,氣血怫鬱,失其常度,或發黃;


或火氣上攻,迫血妄行而見鼻衄;


火毒傷陰則小便難;


或火氣攻心,發為譫語;


諸多變證,當於仲景設法禦變中舉一反三,才能適應臨證多變之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2:19 | 只看該作者

袁氏六十載研經探旨


深知仲景用方之妙,惟在用法,此乃古人「方有成局」、「法勝於方」之謂。


仲景《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足見方不及法,研究仲景心法,若不細心領會,則難察其中之堂奧。


如治心下痞一證,有大黃黃連瀉心湯,瀉其心下之邪熱,暢達氣機以消痞;


若熱痞兼表陽虛者,主瀉熱消痞兼以扶陽之法,制附子瀉心湯治之;


如脾胃不和,寒熱錯雜,升降失司致痞,又立辛開苦降,和中降逆之法以消痞,與半夏瀉心湯主治;


兼水飲食滯者,於和胃降逆中又兼宣散水氣法,與生薑瀉心湯主治;


若兼脾胃虛弱,穀物不化者,則立和胃補中,消痞止利為法,與甘草瀉心湯主治,此治痞證之五瀉心湯法。


但細讀經文,治痞何止五法,156條之水氣致痞,宜化氣行水,五苓散治之,水氣得行則痞證愈,此又為消痞一法;


又如161條脾虛弱,痰阻中焦,氣機不暢所致心下痞硬,以旋覆代赭湯補益脾胃,化痰和胃則痞消,此又為治痞另一法;


165條少陽兼陽明裡實之心中痞硬,擬和解兼通的大柴胡湯治療,此亦治痞之法也。


然164條之心下痞兼表不解,「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大黃黃連瀉心湯的煎服法;


附子瀉心湯的煎服法等均示人消痞之法,如此是謂法中之法。


推而廣之,桂枝湯、麻黃湯等等均是一方之中,非為一法也。


袁氏精研探微,縱橫跌宕,對仲景心法,微奧之處,心領神會,故臨證中不拘一方,但求良法,舉一反三,用之傷寒,治之雜病,皆能奏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2:34 | 只看該作者

(二)廣覽注述擇善


而從袁氏認為仲景撰《傷寒雜病論》一書,自晉代王叔和編次《傷寒論》以來,至今已1700多年,國內外學者注釋者不下六、七百家,從不同角度去探討仲景之法,他主張廣泛涉獵諸家之述,以廣見識,開闊思路,加深對仲景至精至微之理的認識。


但畢竟學派眾多,難於統一,當以能指導臨床為其判斷標準。


袁氏十分推崇清代柯韻伯《傷寒來蘇集》,對書中重視理法研究,又密切聯繫臨床,是為《傷寒論》研究之佳本。


對柯氏以方類證的立論、六經辨證方法及諸方的分析,反對方有執的「三綱鼎立」說,主張「以方名證,證從經分」的學術觀點,認為《傷寒論》非單為傷寒而設,是為百病立法等觀點,倍加讚賞。


亦崇尚清代尤在涇的《傷寒貫珠集》,認為尤氏提出的「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是著眼於各經病變的本證、變證、壞證、兼證、邪正虛實、病因異同的基礎上製定的。


臨床抓主證,為其辨識疾病的要點,疑似證的分析,為其鑒別診斷的眼目,認為這種主次分明的辨證方法於臨床辨證論治極有價值。


此外對宋代許叔微的《傷寒九十論》以驗案闡發仲景辨證立法的精神,變通運用仲景之法,十分讚賞許氏尊古而不泥古的治學精神。


對金代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傷寒明理論》亦很推崇,成氏分析各條之病機,對症狀的分析、類似證的鑒別,對方藥君、臣、佐、使,功能性味的闡發都極為精細,示人觸類旁通,辨證有途。


袁氏對諸家著述、醫案,今之醫學資料廣為閱讀,以對臨證治病有實效為宗旨,擇其善者以從之。


他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善於學習,博採眾長,臨床運用,隨機應變,故療效稱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2:45 | 只看該作者

(三)去偽存真揚其精華袁氏治學嚴謹


講求科學求實之作風。


認為中醫是朴素唯物論,其理論是在臨床實踐中產生的,故而,任何學說、製方用藥,均須以臨床檢驗為其標準。


對《傷寒論》來說,由於成書久遠,時代所限,其中某些內容不能為實踐所證明,當予揚棄或存疑待考,如六經欲解時,「病發於陽,七日愈;


發於陰,六日愈」;


梔子豉湯的「得吐者,止後服」;


燒散等,驗之臨床不應,袁氏則主刪節或存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3:10 | 只看該作者

(四)融古參今運用經方袁氏研經探旨


尤重於臨床運用,他廣覽古今名著驗案與今之西學匯通,采古之良方良法,治今病加減化裁,療效稱著。


數十年臨床探究,認為要用好經方,其要有五:1緊抓主證,明確病機:袁氏認為,有諸內,必形其諸外,主證與病機有著直接的聯繫,臨證他善抓主證以明病機。


經方治病,不以經分,以證為據,故主證為其辨證關鍵。


主證,可為一症,亦可為一組症狀,它往往反映了病的本質和主要病機所在,故抓主證,則明病機,方可立法遣方用藥。


如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為陽明熱證之主證,故立辛寒清熱的白虎湯治之。


脈結代、心動悸是心陰心陽兩虛之主證,與養心復脈的炙甘草湯治之。


一般說來,主證與病機都有著本質的聯繫。


但亦有同病異治者,不可不曉,即同一主證的出現,其病機不同,施治亦異。


如下利為主證,有表邪內迫陽明致下利者,以葛根湯逆流挽舟;


有脾虛寒濕下注者,以理中湯溫中散寒除濕為治;


亦有熱利之黃芩湯者;


四逆湯之扶陽抑陰者,諸多病證,均可有下利之主證,又當以主證之特點,四診合參,詳為鑒別更有寒熱真假,辨證就更為重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3:19 | 只看該作者

2分辨兼證,靈活加減


袁氏說,世間病證,變化萬千,如出所病者有之,變化者更其多也,仲景之法,論中已明示據證加減,今人之體質、病狀、兼夾之證、藥後反應,均當詳審,據證損益如法,劑量加減適度,方可施治中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0:03:36 | 只看該作者

3權衡邪正,虛實分明


袁氏指出仲景立方,或是扶正,或是驅邪,或邪正兼顧,於邪正虛實,盛衰之中,斡旋而用,促使陰陽平衡,病情向愈。


一般而言三陽證以攻邪為主,扶正為輔,三陰證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但臨證每多虛實互見,表裡兼夾,寒熱錯雜,故扶正與驅邪往往同時並用,對邪正多寡,又當審明分寸,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當為明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21:52 , Processed in 0.1250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