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踐逐步提高】
從前有人說,學習中醫要有「十年讀書,十年臨證」的工夫,讀書是掌握理論知識,臨證是運用理論與實踐。
如不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論作為實踐的根本,比如初學皮毛,輒爾懸壺,以人命為嘗試,難免「學醫人費」之譏;
反之,如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而沒有實踐經驗,紙上談兵,又易誤事,而且理論水準也難於真正提高。
青藤書屋有一副對聯,寫道:「讀不如行,使廢讀將何以行;
蹶方長智,然屢蹶詎云能智。
這說出了讀書和臨床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理論、實踐是一個反復迴圈、不斷提高的過程,要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包括失敗的經驗。
我從前曾寫過一篇《肺病失治記》,總結了自己的失敗經驗。
善於總結失敗的經驗,可以取得教訓,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避免「屢蹶」。
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積累多了,業務水準也就提高了,對理論知識的感受也深刻了。
醫學理論必須時時和臨床相印證,體會才能深刻,自愧數十年來疑難大病治癒不多。
但每當運用理論於臨床,取得預期的療效時,便感到由衷的高興,如我曾治療粒細胞白血病,有二例得到緩解,肝硬化腹水有一例根本治癒,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病治癒較多等等,反過來,對我的理論水準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院曾與首都醫院協作,臨床研究門脈性肝硬化腹水(即臌脹)之治療規律,經過臨床實踐,我深深感到用泄水峻劑,如大戟、蕪花、甘遂之類,雖能水去腹小,但不久叉復膨脖,反復施用,元氣大傷,終至不救。
由此體驗,益信朱丹溪《格致余論》的一段話,為至當不易之論。
丹溪說:「醫不察病起於虛,急於取效,病者苦於脹急,喜行利藥以求一時之快,不知寬得一日半日,其腫益甚。
病邪甚矣,真氣傷矣!
故治此症必須「和肝補脾,殊為切當」。
近年我曾用贊化血餘丹治癒陽痿一例。
患者李某,廣西梧州某廠工人,患陽痿已數年,伴有腰酸腿軟,心悸失眠等症,來信要求處方。
我分析病情,認為係心腎兩虧,擬贊化血餘丹加減,並改為湯劑。
他照方服用月餘,諸症消失,一九八0年四月間來信道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