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之路】

 關閉 [複製鏈接]
281#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2:55:29 | 只看該作者

1.針對現代醫學有關血液迴圈供血少的部位骨折不易生長的理論


根據祖國醫學關於筋骨依靠肝腎精氣和氣血充養的指導思想,提出掌握時機及早補肝腎,養氣血,以促使斷端生長接續的治療原則。


經過臨床對股骨頸囊內、腕舟骨、足舟骨、脛啡骨下1/3等供血不足部位骨折的內治,儘早地採用補法,收到了縮短癒合期的療效,並曾總結發表了《股骨頸囊內骨折的中醫療法》一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2#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2:56:21 | 只看該作者

2.有關石膏固定拆除後患肢腫脹的問題


經研究,主要是由於石膏長期固定未用活血化瘀藥治,加之石膏性寒,以致寒濕夾瘀,凝結不散,而為腫脹。


每用散寒活血法進行藥治,均收到腫脹加快消退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3#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2:56:55 | 只看該作者

3.關於損傷關節面骨折每多後遺損傷性關節炎的問題


我們在《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傷痛久不愈者,風損也」的啟示下,主張治療損傷關節面的骨折,除力求關節面復位平整外,初期必須活血化瘀,使瘀能盡化,後期應補肝腎,養氣血,使正氣充足,邪不得入,從而避免損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臨床治療不少此類病例,因及時化瘀、補正,取得顯效。


而且,實踐證明,即使關節面復位不盡平整,如能按期藥治,亦能避免後遺症。


粉碎「四人幫」以後,我被任為我院副院長兼中醫門診部主任,並被推選為上海市中醫學會傷科學會主任委員。


業務上,我著重就腦震傷後遺症和腰腿軟組織損傷等課題作了探討。


腦震傷後遺症,在現代醫學看來,認為除予對症治療外,沒有什麼特效辦法。


我針對此症的頭暈、頭痛、泛惡、噯氣等主要見證,查閾歷代文獻有關記載,根據瘀血內結、敗血歸肝、木失條達,克土犯胃、胃失和降、內風上擾等病理機轉,採用平肝熄風、理氣和胃內服、活血化瘀外治為主的治法,初步治癒了有些罹患多年的重病例,現正繼續探索中。


腰腿軟組織損傷也是現代醫學認為比較棘手的常見慢性病之一。


在祖國醫學中,屬於腰痛或腰腿痛的範疇。


為了摸索出中醫治療率病的規律,我查閱了歷代醫書、方書中有關腰痛,腰腿痛的記載。


因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所載「卒腰痛候」、「久腰痛侯」和「腰腳疼痛候」的立論精闢,頗多啟示。


歸納巢氏論點,不外本病起於勞傷,導致腎氣虛損,應屬正虛之證,而腎氣既虛,風寒得以乘虛侵襲,可轉為正虛邪實之證。


據此,我試將本病分為急性發作型(正虛邪實)和緩解型(正虛)兩類。


前者辨風寒孰甚,風甚者祛風,寒甚者散寒;


後者分胡虛,陽虛,陰虛者育陰,陽虛者溫腎。


兩年來已治療數十年來,療效滿意,在進行隨訪總結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4#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18:39 | 只看該作者

結語


回顧個人學醫數十年的歷程,深切體會到:學醫和學其他專業一樣,一要持之以恆,終其生不稍懈,二要經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作為奮發學習的動力。


我雖年老多病,但在党的中醫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仍堅持上述兩條,願以有生之年,不斷鑽研,在繼承和發展中醫學術的道路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5#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18:57 | 只看該作者

醫途回首五十年記


黑龍江省祖國醫學研究所高式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6#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19:13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


高式國(1902~),河北省寧河縣入。


一九二。


年中學畢業後曾任塾師,同時自學中醫。


先後師事予呂秦交、蔣鶴青、吳道善等人。


畢生窮治醫經,對針灸學說亦有較深入的研究,著有《內經補正》、《針灸穴名解》等。


我於一九二。


年畢業於依蘭道立中學校,因無力升學,居家閒散二年。


一九二二年,鄰右父老湊集五個兒童,強余教授,非所願也。


時當亂世(軍閥混戰),人喜言兵,余亦竊讀六韜孫吳等書,並重溫史地,思以追隨時勢。


轉思學此下技,何以致用,即便小成,亦只聽人指使助紂殃民而已,遂即中止。


次年生徒加多,內有中醫之子,其父商余教以醫書,余遂先買《本草從新》備課。


此為余乎生閱讀醫書之始,亦即望見醫途之始。


此後常虛心向藥店老醫請教。


藥店老醫不善講授,且猜余有意刁難之也。


獨有老中醫呂泰交(宇際安,山東昌邑人,清末附生,年六十餘歲)視余可教,熱心傳授。


有時攜卷來塾,指示要點,惟恐余之中輟也。


余喜極,師事之。


呂與余互約,午課余就彼,晚課呂就余,以此為常,此為余在中醫路上初學邁步也。


但未敢依此為業。


師弟相處,意氣投洽,研醫之外,兼習經史。


呂師最喜《周易》及《左氏春秋》。


快意時則暢談時勢及古今英雄成敗,常夜深忘倦。


呂不喜談文,常日:文章詩賦,乃小儒事也。


又日:《詩經》民情也;


《書經》政治也,《春秋》司法也(《禮記》)教育也《易經》科學也。


有時談及《內經》。


餘日:文字太深,使人難懂,呂日:凡關理論之書,著重在悟。


只要把《內經》的「內」字悟透,則全部經文如同白話。


余問:古人有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何也?


師曰。


比如修道,多讀書而能明道者漸法也;


不讀書,而能明道者,頓法也。


即朱子所謂「用力之久,豁然貫通」者也。


此後,余常懷念《內經》之「內」字。


又常默然自問:內之,內之,不知內到何處為止。


師曰:「內到無可內為止。


聞言之下,更為茫然。


不知所淡者,為醫學耶,為道學耶?


師弟相親,倏忽數載,競忘年有所加,學有所進也。


此無他,學不厭,教不倦也。


在此數載期間,計所講授為《傷寒論》、《金匱要略》、「瘟疫明辨》、《壽世保元》、《嵩崖尊生》,於《內經》、《難經》則擇其大要,他如《醫宗金鑒》、《中西匯通》、《千金》、(《外台》,陳修園、張景岳以及《沈氏尊生》、《世補齋》等等,涉獵而已。


同時又有老醫吳道善(字得之,山東蓬萊人,年亦六十餘)亦常薊塾賜教。


其人善用經方、簡方。


常以少藥治重病,猶兵家之以少勝眾者(如以燈芯炭止血,蝟皮炭治寒淋)。


常曰:藥必真實、足量,乃能勝病。


不然,徒茹苦耳。


其人生性正直,多為病家設想。


依人簷下,無以行其志也。


又有蔣鶴青先生,曾從事稅務,晚年皈依佛教,後半生以施醫舍藥結大緣法。


當其未出家時,余亦得其訓誨。


其人喜談氣運。


蔣、呂相遇則暢淡不倦。


三人言行,皆我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7#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19:49 | 只看該作者

一九二八年


鄰伯方君,宦遊歸來,見余教書,以為不可。


彼云,教私館,乃老年儡者之事。


青年人日與孔孟相處,將來何以應付社會?


甚至「應對進退」都不合時宜。


必須出外作事,練達人情皆學問。


此古人所以尚遊學也。


時呂師在座,深以為然,余亦久蟄思動。


竊愧無力資斧耳。


呂曰:人有薄技在身,勝過腰纏十萬,況汝學醫數載乎?



余聞言膽壯。


同年七月,余持方伯信,到依蘭高等審判分廳投差。


薦為司書錄士之職。


暫寓父執郭芾卿家。


此余在中醫路上遇歧途也。


當時官場,人浮於事,未能即妥,延久l延久使人不耐。


郭伯殷殷勸慰,且露有留余行醫之意。


郭業醫,設有藥鋪,鋪中老醫王漢臣,宿儒也。


喜余知醫,要郭強余在該鋪應診。


余亦歎仕途多坎。


且喜依蘭多同學故友。


尤願與王醫相處,便於學問,遂留止焉。


一九二八年中秋節日起,余從事醫療事矣。


此為余走中醫道路開步起始。


王醫,山東萊陽人,年將七十,余師事之,而稱之以伯。


相處甚得,沾益良多。


王曾指其床右書垛曰,將來以此物累汝。


余不敢諾,而竊自幸也。


王死不久,逢「九?一八」之亂。


依蘭被炸,藥鋪遭焚,同人逃散,余亦流亡虎林、饒河一帶,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鄉。


以醫為業,乞食頗不為難。


同行四人,親如一體(內有一初不相識者)。


仰余三指,幸得全活。


當時山村無醫無藥,患喉症較多,余以針治之,問用土法。


一時生活較為安定。


痛定溯思,計遇匪者二次,均賴行醫免禍(匪徒慣習,不劫醫者)。


絕糧者一次,余教以采玉竹根充饑,亦賴知醫而得救也。


疾病相扶持者二次,一為同行一人傷足踝腫,余告用土和尿敷之,痛減能行。


當時同患難人,苦樂與共。


孫子所云「風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果然哉,當此之時,存家難奔,有國難投者多矣,個中滋味,余則備嘗之矣。


又憶師云「有薄技在身,勝腰纏十萬」之言,今乃驗也。


此時囊中無錢,不足憂懼,囊中無書,殊感束手。


臨行倉卒攜帶者,只《溫病條辨》,《針灸易學》兩書耳。


此余走中醫道路之厄運也。


諺云「有書真富貴」,「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然後知不足,用然後知困」,乃先我經驗之談也。


回憶舊書遭損,實為痛惜,每一念及,必牽想到《內經》之「內」字,不知古人如何解釋?


擬日後詳細考參之。


兩年後出山,同行只有兩人,探訊前進,日行數裏,不敢冒進,必先有投靠人家,以備盤詰也。


一日信宿潘姓農家,黎明未起,忽然思路大開,認為宇宙萬類。


凡有生滅機能者,俱由幼壯衰老直至死亡消滅,頃刻不停,受陰陽五行、五運六氣、司天在泉以及五穀六畜,影響損益消躍,而作生長收藏的變化。


此種變化力量,含蓄在各個體之中。


而《內經》書中所載者,為陰陽五行四時八節。


在天則氣運寒暑,風雨陰晴,星辰日月。


在地則高下旱潦,五穀六畜以及蟲魚菌騷。


在人則臟腑筋骨皮肉營衛血氣情志,莫不包括。


雖一毫一發之微,亦有相當生機在內也。


即便一毫一發脫落死亡,其枯毫枯發亦有其逐漸消滅之變化在其內也。


此種變化力量,約而言之,即「性命之道」也。


以其無可名象,故強名之目「內」。


或即呂師所告;


「內到無可內」之意歟?


於是喜而不寐,以為猜破古人之謎矣。


忽又疑念頓生,不敢自信,竊慮先聖哲言,豈能如此輕易。


思潮起伏,倏忽屢變。


迨出山後,偶閱張景岳《類經》,見其名義自注,文中有言:「內者性命之道,經者載道之書。


乃自信所悟者與古人有略同也。


因自恨學識短淺,若能早讀此書,何致焦思如此之久。


因又思古人有言:「思之思之,鬼神告之。


信不誣也。


因又反復思之,所謂鬼神者,即吾心本有靈明,自然發動者也。



究竟何者為鬼,何者為神?


則在自家念頭之邪正耳。


倘賢師友早期告我,省卻多少思慮。


然不思不慮,則易得易失。


今經此一悟,乃出於自誠之明也。


其殆師友玉成於我,行不告之教歟?


余經此一悟,如在中醫路上夜行,忽得明燈也。


此後十數年來,醫林浪跡,遇有學不通處,則商之契友,並加以思維,常收由點及片之效。


從前遊走山村,太感乏書之困。


出山後,每副書店必不空回,凡遇愛好之書,寧可買而不讀,不肯見而不買。


如張壽甫陸淵雷、惲鐵樵,時逸人、秦伯未、承澹庵諸前輩大作,讀之如見海天之闊,其維新衍義之處,多由經典化出,其中意味深且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8#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0:25 | 只看該作者

光復後,國基大定


中醫受到政府關懷,我得參加醫衛工作。


此余在中醫道路如登坦蕩之公路矣。


當時正值百家爭鳴,有擬將中藥革新,單煎分貯,。


然後按方配劑,商余可否?


余譬以漬茶,乘熱飲之,其味清香,功可透汗,涼而飲之,香味減,功則利尿,隔宿飲之,其色紫,其妹苦,功則湧揭矣。


一茶之微,尚且如此,安知多數藥味,煎後寒熱新陳之變,功能或有不同乎?


可進一步研究,務要鞏固其功能再行酌用。


不可徒革表面之新也。


此後余改任針灸科主任,又值朝鮮人金鳳漢研究經絡得出實質,各地都作討論,余又發異議之言。


認為經是經過,絡是連絡,無法提出有形物質。


譬如兩山夾成一穀,兩岸夾成一川,在人身由兩條經筋,央成一條經絡,在解剖上只能提出經筋,此經筋一被提出,則經絡同時消失矣。


又如房屋牆壁有裂縫,外可入風,內可通氣,作用顯然。


試將此房拆毀,則磚石若干,土木若干,歷歷可數。


而在未拆房以前,有目共睹之牆縫,則提之不出。


愛我者急止我曰;


別在新生事物上潑冷水。


我曰:我的牆縫子也是新生事物,你也別阻攔我的發展。


相與哄笑。


有此辯論,猶余中醫路上蹌步趨行也。


此後余改任整理古典醫籍工作。


我首先著手《內經》,摘其差誤而補正之(於一九六四年印成《內經摘誤補正》小冊。


作內部交流。


後又加以補改,擬名《內經補正》)。


例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被服章」三字於上下文義不屬。


余意此三字,可移於「適嗜欲……」之前。


讀為「被服章,適嗜欲……」蓋謂聖人以教化治世,遵服章之制,在朝不矜冠紳,在野不妝異服,混世合俗,便於教化也。


如孔子為魯司寇,老子為周柱下史,莊子為宋漆園吏,均不辭小官,志在行道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惡氣不發」,「發」字或是「戴」字之誤。


若果惡氣不發,則為鬱結之痞,何賊風暴雨之有。


今既賊風數至,暴雨數起,皆是惡氣發洩之象也。


前文言天道以藏德為務,「天明則日月不明」,是天失其藏德之職,而泄其自然之明,則日月之光為其所奪,有明不顯(譬如白晝點燈,光焰不顯其亮)。


今既天遭失職,則邪氣(不正常之氣)侵害空竅,空竅受侵,則邪氣無所歸藏,邪氣不藏,則不得緩其衝進之勢。


猶如四時失律,則春不生夏何以長,秋不晦則冬無可藏也。


節節相因,總不外陰陽氣化進行其生長收藏之道耳。


今既生者不生,藏者不藏,故賊風因之數至,暴雨因之數起,俱因惡氣不藏之所致也。


原文下文自作解曰,此。


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俱失」也。


故余疑「發」字為。


藏」字之誤。


或「不」字為「大」字之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9#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0:42 | 只看該作者

《素問?生氣通天論》


「因於寒,欲如運摳,起居如驚,神氣乃浮」段內:「欲如運樞」,煩也,「起居如驚」,噪也;


「神氣乃浮」,不安也。


猶云病者內煩外躁,坐立不寧,神氣困之浮越而不安也。


如此症狀,略合《至真要大論》「諸躁狂越,皆屬於火」之義。


可於「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三句之上加「因數火」三字。


寒靜而火動也。


原文「因於寒」三字,可在「體若燔炭,汗出而散」之上。


正合傷寒初起之麻黃湯證。


本篇零亂失序者尚多,有待專文候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0:58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金匱真言論》


「故冬不按麝」節內「春不病頸項」,以四季月份揆之,應作「仲春不病頸項」。


飧泄而汗出也」一句,新校正云,上文疑剩。


余意「飧泄」乃夏秋間常見之病,應在「長夏不病洞泄寒中」之下。


兩句聯合,斷句為「長夏不病洞泄寒中飧泄,而汗出也(凡長夏有汗者,多不病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1#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1:19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陰陽別論篇》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盛極曰弦,鼓陽盛至而絕曰石。


張志聰謂「鉤」應作「弦」,「弦」應作「鉤」。


蓋謂肝(弦)心(鉤) 肺(毛)腎(石)四經之脈以應春夏秋冬四時也。


按一陽為陽之初生,其脈端直以長,長應春陽之象,故鼓一陽應曰「弦」。


迨陽盛至極,其脈當有洶濤回卷之勢,故鼓陽盛至極,應曰「鉤』。


宜從張氏改正之。


但「鼓陽盛至而絕曰石」句中之「陽」字當是「陰」字之誤。


按全文大意,鼓一陽者,春脈也,故曰「弦」。


鼓陽盛至極者,夏脈也,故曰「鈞」。


鼓一陰者,秋脈也,故曰「毛」。


故冬脈之至,應作「鼓陰至而絕曰石」也。


若果鼓陽至而絕,則成浮數而散之象,何得目「石」?


張氏徒見「弦刪鉤。


之誤,未審鼓陽至而絕之「陽」字為亦誤,亦掛萬漏一也。


「陰陽結斜」,「斜」應作「邪」。


或古「斜,邪」通用歟?


「三陽結謂之隔」,「隔」應作「水」。


「三陰結謂之水」,「水」應作「隔」。


所以然者,三陽為太陽,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小腸週邊為水,膀胱內容為水,兩太陽結邪,乃為水病。


故三陽結,應作「水」。


三陰為太陰,手太陰肺,足太陰脾。


肺結邪,則氣失運而不利脾結邪,則胃失助而不消。


氣不利,食不消,非隔而何?


故三陰結應作「隔」。


本篇末句「不過十日死」句下,新校正云:「詳此闕一陽搏。


玩昧本節全文大意:「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


「三陽俱搏……三日死。


三陰三陽俱搏……五日死。


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


由此觀之,陰脈俱搏死期緩,陽脈俱搏死期速。


新校正云闕一陽搏。


余意「不過十日死」句上,正可補「一陽俱搏」一句。


按一陽為少陽,少陽居半表半裏,處於陰陽之間,若一陽懼搏,剛死期亦應在陰陽俱死期之間,即五日十日之間也。


二數折合,得七日半。


正符「不過十日死」之數。


又旬中「不過」二字,非含糊詞,乃肯定語。


蓋謂不得過十日而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2#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1:45 | 只看該作者

《靈柩?九針十二原》


「寫日,必持內之」,「寫日」之下應補「迎之,迎之意」五字。


乃與下節「補日隨之,隨之意」相應。


「審視血脈者」,「者」字衍,宜刪之。


「必在懸陽」,應作「心在懸陽」。


「及與兩衛」之「衛」字,《甲乙經》作「衡」,未洽。


古說「眉目之間日衡」(蔡邕《釋誨》有「揚衡含笑」之句)。


余意本節文意,重在審視血脈。


考面部之榮於血著無過於顴。


而兩眉兩目之間,於血關係不大。


若以「衡」字作印堂解,又不應有「兩」。


因疑原文「衛」字,或是「額、順、頌」等字之誤。


提出淺見,以供參考。


「血脈者在腧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十五字,似應在前文「剌之無殆」之下。


「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句中「有六府」三字衍,可刪之。


讀為「五藏六府有十二原」,乃易講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2:14 | 只看該作者

《靈樞?經脈第十》


「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


以下全文,應是《經別第十一》文字。


應將下篇篇目「經別第十一」五字,移於「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之前。


否則,張冠李戴矣。


余於《靈》、《素》兩書擇出疑誤之點,約一千餘項。


有待繕清敬煩同道指正。


余在主任針灸科室期間,曾解釋經穴命名意義。


以任督二脈為人身陰陽經絡兩大綱領。


比之乾坤兩卦,其他太、少、明、厥,陰陽各六,則猶震、巽、坎、離、艮、兌六子也。


即《奇經考》所云「督脈為陽脈之總綱」之意也。


故余擬以督脈為十四經之首。


又以「長強」穴為督脈各穴之首,亦即十四經所有諸穴之首。


推究經穴起源,當由養生靜坐,體會經絡動靜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察其流、注、斂、散,而識其性能。


兩者之義,俱由自覺而得。


或喻之以物象,或證之事功,取兩三文字之義,標示體用性能,而定其名稱。


若云必表而出之,雖聖人有所不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2:29 | 只看該作者

釋「長強」


迴圈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


不然行程萬里,終有盡時,力扛千鈞,終有倦時。


總歸有限,何長、強之有?


關尹子云:「營、衛之行,無頃刻止。


即指周身血氣行動,統而言之也。


吾人經常處此長、強之中,又經常行此長、強之事,須臾不離,人盡可知,而不暇自覺。


惟養生家從而加以體會,得出無邊妙用,而創成經穴學說。


問何以證其然也?


曰其功用能促進迴圈,資助健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5#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2:52 | 只看該作者

釋「腰俞」


「俞」為「腧」之筒。


「腧」為「輸」之變。


以字義推之,「俞」即「輸」也。


名「腰俞」者,以其為全腰之樞也。


中醫病理,崾有病多求之腎,俗呼內腎為腰子。


故本穴又名「腰戶」。


剮其應證可想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3:07 | 只看該作者

釋「陽關」


督脈為陽,衛旁傍足太陽之脈,本穴橫平足太陽經之「大腸俞」。


為督脈與足太陽經交通之隘道,故名「陽關」。


灸本穴覺火氣直入腹中,分佈內臟,可證本穴有如關隘之用也。


又如大腸有燥糞,則熱及於腦,而現諸躁狂越之證,病名臟噪。


此乃大腸鬱熱之氣,由「大腸俞」傳之「陽關」。


又復循督上腦也。


不然,大腸為貯糞之器,於腦何關?


在治療上取此穴以治此症,是明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3:31 | 只看該作者

釋「任脈」


滑伯仁曰:「任之為言妊也。


行腹部中行,為婦人生養之本。


又言「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於以見陰陽之不雜。


合之於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也。


(見《十四經發揮》)余補充此意:任者,任重而道遠之意也。


人在爬行時,任脈在下,擔負全身,故名之曰「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8#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3:52 | 只看該作者

釋「會陰」


任脈屬陰,與衝脈懼起胞中,而任脈居於腹部之中。


任脈兩旁為足少陰經。


衝脈循足少陰經上行。


任衝腎俱屬陰脈。


故曰任脈總攝全身之陰,而名其首穴為「會陰」,猶云諸陰經之總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4:11 | 只看該作者

釋「關元」


唐容川謂本穴為「元陰、元陽交關之所,即先天之氣海」也。


為養生吐納吸氣凝神之處,即老予所漏「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


古「玄、元」通用,顛倒讀之,即為「玄關」,古人多於此等名詞守秘。


故,故意顛倒其詞,隱「玄關」而稱「關元」。


後之學者體會「元」字之義,想其為用當在「乾元、坤元」也。


研討本穴,可與「命門、氣海,白環」等穴匯參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0#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23:24:32 | 只看該作者

釋「紫宮」


洛書;


「離為九紫」。


在人身屬心,紫為陽極之色,物極則反,而現勝已者之化。


故紫較赤為黯,黯近於黑,黑屬水,水克火,故曰勝己。


宮為尊長之居(心為君主之官),故曰「紫宮」,穴在「華蓋」穴之下。


《黃庭經》華蓋注;


「華蓋之下多清涼……引動腎氣,上布『紫宮』。


蓋以其兩旁為腎水之經也。


看來人身陰陽,天生相濟,十四經穴,同此一義。


針灸推捏,亦即助使相濟耳。


余白愧才乏,此志不逮。


謹將穴名,草創初解,提出數個,請同道哂瞥,權作談心笑具耳。


其中師心白是不治實際之處,諸希高明刪正之。


余又常竊默,我年八旬尚能走中醫道路,不禁自笑,喜頑軀尚健,未知老之已至矣。


又常有所憂,慮老不知途,恐累友朋提拽也。


只好盡我寸心,竭我綿力。


偶憶兩事,附記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9:43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