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821#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5:50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


老師的意思是,這類慢性咽炎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湯?


[老師]《金匱要略》半夏厚朴湯治療梅核氣之屬痰氣阻滯者,療效確切。


但若不屬於痰氣阻滯,或雖屬之,但伴有陰傷之象者,則不宜使用。


如1984年曾治某女,35歲,大齡未婚愁腸百結,納穀不香,夜夢紛紜,月經先後無定期,近3個月來漸感咽部不適,如有物阻,吐不出吞不下。


經五官科檢查,惟見咽後壁有少許淋巴濾泡增生。


舌質偏紅,苔薄黃,脈弦細。


予半夏厚朴湯加棗仁、桔梗、旋覆花、甘草。


服1劑,即感咽乾鼻燥;


續服1劑,更增胃脘灼熱,心煩不安,咽部異物感益甚。


反思投方之誤,在於未嘗慮及肝鬱日久可能化火傷陰這一潛在病機,亦無顧於舌質偏紅,苔薄黃,脈弦細等,已露化火傷陰之端倪。


於是改用滋水清肝飲合二至丸,服2劑稍安;


隨症加減連服36劑,咽中異物感完全消失。


由此想到,清代名醫吳鞠通說投方取效,全憑認證無差,現代名醫蒲輔周要求做到「一人一方」,注重個體差異,反對襲用成方套藥,皆是閱歷豐厚之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2#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6:10 | 只看該作者

咽痛半年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男患,10歲,1990年4月15日初診。


半年前卒感外邪,致咽喉腫痛,伴高熱、咳嗽、咯吐黃稠痰。


經住院治療1周,諸症均愈,咽喉腫痛顯著減輕,僅遺留微痛而已。


但爾後反復發作,薄受外感,咽痛輒加重,伴咳嗽不爽,聲音漸漸嘶啞。


因疊用西藥抗菌消炎、輸液及六神丸、板藍根沖劑等中成藥無效,改服中藥。


某醫診斷為「上焦餘熱未清」,投以疏風清熱、解毒散結之方,如翹荷湯、銀翹馬勃散、清咽利膈湯等20餘劑,不惟咽痛不減,反增納差便稀。


更醫診斷為「火不歸原」,用知柏地黃湯加肉桂、牛膝引火歸原,服10餘劑,亦乏效。


又更一醫,認為「上焦餘熱未清」之診斷及用藥無誤,惟病屬慢性,宜用散劑。


遂綜合翹荷湯、銀翹馬勃散、清咽利膈湯為一方,微火烘脆,軋細吞服。


連服月餘,咽痛如故。


患兒之母束手無策,特來商治。


現症:咽癢微痛,咳嗽,咯白色黏痰,聲音嘶啞,納差,便稀。


望診:面色少華;


咽部有淡白色之團狀顆粒增生;


右側乳蛾上有兩處黃白相兼之凹陷性膿點如黃豆大;


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弱。


考慮為脾虛肺寒,痰滯咽喉之證,治宜運脾溫肺,化痰利咽。


主用香砂六君子湯合苓桂朮甘湯、甘草千薑湯:黨參12g,白朮10g,茯苓15g,炙甘草5g,法夏12g,陳皮10g,砂仁5g(後下),廣木香10g,乾薑6g,生薑6g,大棗10g,桂枝10g,桔梗10g。


患兒之母略知醫,見方中多為溫性藥物,面有疑慮之色。


余曰,若懼此方之溫,可先貼麝香虎骨膏一試。


乃取1張緊貼患兒頸部。


次日咽痛稍減,才放膽服用上方。


效果:服藥3劑,咽痛止,咽癢大減,咳嗽亦稀,納開,大便成形。


望之,乳蛾上之膿點已消失。


仍用上方,去砂仁、廣木香、生薑、大棗,加浙貝母10g,木蝴蝶15g,僵蠶5g,露蜂房6g,又服6劑,咽癢、咳嗽均止,聲音清爽。


望之,咽部之團狀顆粒增生已消無芥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3#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6:45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俗言「咽喉病皆屬於火」,實火或虛火。


但本例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所引起的咽喉微痛,選用西藥抗菌消炎、輸液無效之後,中醫曾予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以及滋陰降火、引火歸原之劑,亦乏效,遷延半年之久,說明既非實火,亦非虛火。


而老師有鑒前失,毅然改弦易轍,主用香砂六君子湯合苓桂朮甘湯、甘草乾薑湯運脾化痰、溫肺化飲,療效較為滿意,則說明咽喉病確有屬於虛寒者。


雖係例外,亦有借鑒價值。


[老師]我不大贊同「例外」之說。


因為例外就意味著稀少或罕見,但臨床事實並非如此。


從文獻上看,《傷寒論》上就有少陰客寒咽痛之用半夏散及湯(半夏、桂枝、甘草)的記載,而歷代醫家運用溫經散寒、溫中健脾或溫陽補腎等方藥治療虛寒性咽喉病的驗案,更不勝枚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4#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7:06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但「咽喉病皆屬於火」畢竟來源於《內經》「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語,皇皇經文,又當作何解釋呢?


[老師]我認為,「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語,揭示了咽喉病中屬於厥陰風木(一陰)與少陽相火(一陽)交相搏擊,而致咽喉閉塞不通者的主要病機,反映了大多數但絕不是全部的臨床事實,所以不能反推「逆定理」。


其他如「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膈,三陰結謂之水」等,皆宜做如是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5#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7:32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咽喉病何以會出現虛寒之證呢?


[老師]一因體質使然,一因藥誤而變。


所謂體質使然者,是指同一外邪侵襲人體之後,其發病與轉歸主要由體質決定。


不特指咽喉之病如此,百病皆然。


對此,《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曾有論述,「六經為病盡傷寒,氣同病異豈期然。


推其形臟原非一,因從類化故多端。


明諸水火相勝義,化寒變熱理何難」。


此論傷寒傳經從陽化熱、從陰化寒之原委,深曉「體質病因」之真趣,臨證者自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所謂藥誤而變者,是指本屬火熱之咽喉病,但因恣用寒涼藥物,而冰伏其火熱,且克伐生陽之氣,久之則陽虛寒凝,而轉變成虛寒之證。


目前臨床上一見咽喉之病,便有不辨寒熱虛實久暫,而濫用銀花、連翹、射干、山豆根、大青葉、板藍根等苦寒清熱藥物的傾向,值得引起注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8:07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依老師之見,本例咽痛歸屬於虛寒證的依據是:①病程長達半年;


②久用西藥抗菌消炎,中藥清熱及滋陰均無效。


是這樣的嗎?


[老師]還要「觀其脈證」,這是執牛耳之著。


患兒咽癢微痛,但不紅不腫,乃無熱之象;


咽部顆粒增生呈團狀,色淡白,乃脾虛之徵;


乳蛾上雖有黃白相兼之膿點,但呈凹陷狀,乃氣虛之兆。


再參合面色少華,納差便稀,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弱等,更可徹底排除火熱或陰虛為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8:30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丙


咽喉屬肺係,即使證屬虛寒,亦當以治肺為主,老師何以要主用運脾化痰的香砂六君子湯呢?


[老師]「咽喉屬肺係」之說不確切。


古人雖未嚴格區分咽與喉的解剖位置,但也清楚地認識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


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靈樞?憂恚無言篇》)而五版教材《中醫耳鼻喉科學》則明確地指出「喉在前,連於氣道,通於肺臟,為肺之系。


咽在後,接於食道,直貫胃腑,為胃之系」。


既然如此,本例咽痛之主用香砂六君子湯便很好理解了。


本方內寓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加陳皮以利肺金之逆氣,半夏以疏脾土之濕氣,而淡飲可除也;


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滯氣,縮砂以通脾腎之元氣,而臏鬱可開也」。


(《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可見本方實為脾肺同治,「培土生金」之方。


再合苓桂朮甘湯、甘草乾薑湯溫陽化飲,則更加契合脾虛肺寒、痰滯咽喉之病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8#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8:49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丁


早就聽說老師治慢性咽炎喜歡用薑、桂、附等溫熱藥,老師是怎樣悟出來的?


能傳授一點「訣竅」嗎?


[老師]不是「喜歡」用,而是虛寒性咽炎才用。


我早年治慢性咽炎,亦曾恪守「咽喉病皆屬於火」這一以偏概全之見,而使用辛涼散風、苦寒清熱及甘寒滋陰方藥,有效有不效。


其不效者,亦不大敢使用溫熱藥。


後來在成都工作期間,見一老中醫治慢性咽炎,常用桂枝湯加乾薑;


另一老中醫則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雖則病者懼而醫者譏,但兩位老中醫仍然「我行我素」,樂此不疲。


而從病者回饋之資訊看,僨事者固然有之,但效彰者亦不少。


益信治療本病,原不可盡廢溫熱藥物。


而細心揣摩日久,亦漸有會悟,慢性咽炎多因虛火為患,然若常用寒涼藥物,遷延纏綿,亦可漸漸陰損及陽,轉化為虛寒之證。


更有素體陽虛,反復感受風寒而致者。


經反復觀察,虛寒性咽炎,其咽喉部症狀——如顆粒增生、微痛、異物感等,雖與虛火性咽炎無大異,但往往伴見一些虛寒症狀——如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微帶腥味,咽乾而口不乾;


小便清長,大便偏稀,怯寒,易感冒;


舌質淡或淡紫,苔白潤或白膩,或微黃多津,或黑潤,脈緩弱或沉弱等。


此類患者皆疊用抗生素及寒涼藥物,而復用之乏效,甚至加重。


臨床上仔細詢問,注意四診合參,並不難辨識。


其病機為脾虛肺寒、痰滯咽喉,或脾肺腎陽虛,陰寒凝滯咽喉。


前者之治法及方藥,可參考本案。


後者治宜溫陽降逆,祛寒利咽。


我曾綜合幾首古方,命名為「虛寒喉痹湯」:法夏10g,桂枝10g,炙甘草10g,桔梗10g,黨參15g,白朮12g,炮薑6g,熟附片6g,茯苓15g。


此方內寓半夏散及湯、甘草乾薑湯、附子理中湯,頗合溫陽降逆,祛寒利咽之旨。


經治數十例,療效尚滿意。


但初用本方時,曾遇到兩個障礙:一是有的患者虛寒症狀不甚明顯,我舉棋不定,惟恐藥誤;


二是有的患者本屬虛寒無疑,但其人顧慮重重,畏服熱藥。


於是使用試探法:先予半夏散及湯小其制(法夏、桂枝、甘草各3g),冷水浸泡15分鐘,文火煮沸15分鐘,約得藥液100ml囑患者少量含咽,盡可能讓藥液在咽喉部多停留一點時間,半日許服完。


若非虛寒者,服後咽部之不適感稍有加重,這時改弦易轍不遲;


若確係虛寒性咽炎,服後咽部必感舒適,而無任何副作用。


這時投以虛寒喉痹湯,我才放心大膽,病者亦信而不疑。


此等治驗漸多,則感觸益深,慢性咽炎固然纏綿難愈,但更難的是衝破「咽喉病皆屬於火」這一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9#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9:10 | 只看該作者

視物變形半年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男患,44歲,1993年6月23日初診。


患者半年右眼出現視力障礙,視物變形(如將直線視為曲線,圓形視為橢圓形,方形視為棱形等)。


西醫眼科檢查:右眼外觀正常,視力0,5;


眼底鏡示:視網膜黃斑部呈彌漫性水腫,出現圓形滲出斑。


診斷為: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予以地巴唑、復方丹參片、維生素類、10%碘化鉀溶液等內服月餘,病情依然。


乃配服中藥,曾先後用過駐景丸加減方、丹梔逍遙散、三仁湯、歸脾湯等60餘劑,自覺症狀仍無明顯改善。


遂聊以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障眼明等中成藥維持治療,遷延至今,失去治療信心。


刻診:右眼視物模糊、變形,伴神倦、頭昏、納差、大便微溏,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緩弱。


詢知其長期伏案工作,嗜煙酒,喜冷飲。


考慮為脾胃升降失調,陰火夾濕濁上泛之證,治宜補脾升清,和胃降濁,瀉斂陰火。


予李東垣升陽益胃湯:黃耆30g,黨參15g,白朮15g,黃連3g,法夏10g,甘草5g,陳皮10g,茯苓15g,澤瀉30g,防風10g,羌活5g,獨活5g,柴胡5g,白芍10g,大棗10g,生薑10g。


6劑,囑其暫停案牘工作,戒煙酒、冷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0#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9:32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頭昏減輕,納開,大便稍稀,舌上薄膩苔已退;


右眼視物仍然模糊、變形。


上方去大棗、生薑,加泡乾薑6g,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1#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49:50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右眼視覺稍清晰,視物變形已不甚明顯,大便正常,精神轉佳。


上方加葛根20g,蔓荊子10g,囑其多服。


效果:三診方服至18劑,右眼視覺清晰,視物已不變形。


眼科複查:右眼視力1.0,視網膜黃斑部水腫及滲出斑完全消失。


囑其服補中益氣丸合香砂六君子丸1個月以鞏固之。


隨訪3年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2#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0:08 | 只看該作者

學員甲


本例內障眼病,眼睛外觀正常,而以視物模糊、變形為特徵。


西醫根據眼底檢查,診斷為「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可簡稱為「中漿」),疊用中西藥物半年乏效,屬於難治之疾。


老師接診後,根據患者伴有神倦、頭昏、納差、大便微溏,苔薄膩,脈緩弱等症徵,診斷為脾胃升降失調、陰火夾濕濁上泛之證,投以補脾升清、和胃降濁、瀉斂陰火的升陽益胃湯,守方達30劑,終獲痊癒。


這說明:診治局部器質性疾病時一定要具有整體觀念,而且要守法守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3#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0:32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我認為不是有無整體觀念的問題,而是如何具體運用的問題。


如前醫曾從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疏肝扶脾、清熱利濕等方面遣方選藥,並未局限於眼科的套方套藥,不也具有整體觀念嗎?


[老師]前醫確實具有整體觀念,而且每一種治法都可以找到理論依據。


這是由於,中醫學的每一個臟腑都自成系統,而眼與諸臟腑均有密切的關係。


如眼與心:「目者心之使也」。


(《靈樞.大惑論》)眼與肝:摳慰嫌諛繑;


(《素問方鷺顏嫜曰?


摳問苧?


能視」;


(《素向肺逶嗌善?


摳紋ㄓ諛浚魏馱蚰磕鼙嫖逕?


矣」。


(《靈樞仿齠取?


眼與肺:撈顏擼坎幻鰏。


(《靈樞肪銎?


眼與腎:「髓海不足……目無所見」。


(《靈樞泛B邸?


眼與脾:摲蛭?


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


脾者諸陰之首也。


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於目矣」。


(《蘭室秘藏》)而《靈樞?大惑論》則總括之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毋庸諱言,由於歷史條件和科學技術水準的限制,古代的這些論述容易使人產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之感;


若醫者無堅實的臨床功底,是難以把整體觀念落到實處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4#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0:56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老師診治本例撝薪瑪眼病時是怎樣用整體觀念的呢?


[老師]首先是確定病位。


大家知道,我省已故當代中醫眼科名醫陳達夫先生在研究博考古代醫籍,又借助西醫眼科先進設備觀察眼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潛心探索與大量實踐,創立了「眼內組織與六經相屬」學說。


他明確地指出「西醫學視網膜的黃斑區,應屬於中醫學的脾臟精華」。


(《陳達夫中醫科臨床經驗》四川科技出版社的1985年版,下同)。


故黃斑區之病變,皆應從脾論治,這就確定了本例眼病的病位。


其次是確定病性。


陳氏認為,「中漿」患者「常因勞瞻竭視,熬夜、勞倦等而致真陰暗耗,肝腎虧虛,精血不能上榮於目;


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上泛,積滯目絡,而致發病,臨床表現多虛中夾實」。


而本例右眼局部的病變為黃斑區呈彌漫性水腫,出現圓形滲出斑,顯係濕濁上泛;


再參合其全身症徵及舌脈,便不難將其歸屬於脾胃升降失調,陰火挾濕濁上泛的虛中夾實之證。


這樣,微觀檢查與宏觀思辨相結合以確定病位元,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相結合的確定病性,整體觀念就落到實處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5#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1:18 | 只看該作者

學員甲


這就是說,要是沒有陳達夫先生的創見,老師還得在暗中摸索,是這樣的嗎?


[老師]不會在暗中摸索,而是遵循中醫眼科傳統,按內障眼病中的「視譫昏渺」來論治。


大家知道,內障眼病是「外不見證,從內而蔽」的眼底病變,其病機為臟腑經絡失調,精氣不能上榮於目;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眼部外觀正常,卻有視力減退或視覺異常,「視瞻昏渺」即屬之。


這樣的病名診斷確立之後,結合其全身症徵及舌脈,雖然亦可初步判斷其病變中心在脾,但心中總不很踏實。


為什麼不很踏實呢?


因為傳統中醫眼科治療內障眼病,恒注重於肝腎,臨證時很難徹底擺脫這樣的思維定勢,故在遣方選藥時難免不受其影響。


今有陳達夫先生「眼內組織與六經相屬」學說指點迷津,何如暗室一燈!


誰說當代中醫缺乏超越前賢的創見呢?


這就是一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6#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1:42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但陳達夫先生治療撝薪瑪眼病慣用駐景丸加減方取效,本例用之卻乏效,是何道理?


[老師]駐景丸加減方由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木瓜、苡仁、三七粉、雞內金、炒穀芽、炒麥芽、枸杞、山藥等組成,方中滋腎養肝與醒脾利濕之藥幾乎平分秋色,主治「中漿」眼病中屬於肝腎虧損、脾虛夾濕之常證。


若患者未用過此方,我接診後必先用之。


所幸有鑒前失,而詳察其症徵,突破傳統思維定勢,且恪守「黃斑屬脾」之明訓,專理中焦,改投李東垣升陽益胃湯。


方中重用黃耆、黨參、白朮補脾升清,配以法夏、茯苓、陳皮和胃降濁,輔以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陽散風以勝濕,佐以黃連、澤瀉、白芍清瀉、斂陰火。


擬方之後,心中實無多大把握,乃語患者曰,視物模糊、變形一時難愈,請先服6劑,待全身症徵改善後再議。


服後果如斯言。


因思辨證無誤,理應守法守方。


三診時右眼視覺稍清晰,視物變形已不明顯,則進一步增加了守法守方的信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7#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2:00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丙


老師診治眼病強調整體觀念,其握要之圖是綜合參驗患者的全身症徵。


但臨床上有的眼病患者因病情較輕,其全身症徵不明顯,甚至缺如,遇到這種情形時怎麼辦呢?


[老師]僅舉1例,以期一隅三反。


10餘年前我曾治一中年男性,高度近視。


其眼鏡左側鼻托損壞脫落,因離城較遠而未及時更換鏡架,致右側承受壓力過重,半月後感覺右眼眶酸脹。


遂更換鏡架,且熱敷右眼眶數日,酸脹感稍有減輕。


但從此不敢長時間讀寫,一旦讀寫超過半小時,右眼眶酸重感便明顯加重。


經西醫眼科檢查,右眼外觀端好,玻璃體混濁,而眼底除高度近視徵之外,並無異常發現。


因缺乏治療措施,僅予以維生素、穀維素等,囑其減少讀寫,注意休息。


患者只好寄望於中醫藥。


綜合四診資料,僅有右眼眶酸脹這一局部症狀,而無全身症徵及舌脈之異常可供參驗,實難辨症。


但考慮到高度近視這一體質因素,只得從補益肝腎著手。


乃予以《銀海精微》加減駐景丸改湯,服10餘劑乏效。


改服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逍遙丸等月餘,亦無絲毫轉機。


患者又聞言此乃視網膜脫落之先兆,惶惶不安;


我亦心中慚然,怏快不樂。


適逢外出參加學術會議,乃向一同道請教。


同道莞爾一笑曰,「此《證治準繩》益氣聰明湯證也,有何難哉」!


我乃恍然大悟,連聲歎曰撎て鋪廾俅Γ美慈?


不費工夫」!


返回後本欲用此方,但患者苦於常服湯藥,要求服丸藥。


因思益氣聰明湯補脾升清,瀉斂陰火,與李東垣製方大法原是一脈相承,便予以補中益氣丸。


服完1盒(10粒),右眼酸脹感便有所減輕,患者喜,連服10盒,康復如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8#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2:18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


我還是不明白,補中益氣丸的功能是調補脾胃,升陽益氣,何以能治癒眼眶酸脹?


[老師]當時同道——說到益氣聰明湯,我便豁然開朗,眼眶屬脾,因受外力擠壓而傷及氣血,眼眶部之氣血虧損運行不暢,此酸脹感之所由來也。


用補中益氣丸升補脾氣上達於目,脾氣足血亦足,氣行血亦行矣。


《孫子兵法》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而此次運用之妙,實得之於同道之妙言解惑。


回憶我平生遇過不少疑難病證,常於殫精竭慮,一籌莫展之際,卻因求師訪友,不恥下問而茅塞頓開。


益信學問之道,貴乎不恥下問。


鼻塞、嗅覺遲鈍3年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李X X,男,36歲,1985年11月25日初診。


患者3,5年前曾反復感冒2個月,感冒愈後遺留鼻塞,未曾重視,僅用麻黃素、滴鼻淨等滴鼻。


初滴時鼻塞尚可暫通,久滴則漸漸乏效,且嗅覺有所減退。


近2年來曾長期服用鼻炎丸,間斷服用蒼耳子散、溫肺止流丹、通竅活血湯等湯劑。


每更換一方,初服幾劑時,似有小效,但久久服之,卻無顯效,幾乎失去治療信心。


刻診:天暖時鼻塞較輕而呈交替性(左通右塞,或右通左塞;


夜臥則臥側鼻塞),天寒時鼻塞加重而呈持續性;


經常感冒,感冒則鼻流大量白色或淺黃色黏涕;


嗅覺遲鈍,難辨香臭。


納可,大小便正常,舌脈亦無明顯異常。


五官科檢查:鼻黏膜腫脹,雙下鼻甲腫大,鼻腔存留有較多淺黃色黏涕。


西醫診斷:慢性單純性鼻炎;


中醫診斷:鼻窒。


處方:辛夷花54g,微火烘脆,軋為細末,每次用溫開水吞服6g,日3次,連服3日,停用其他藥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9#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2:35 | 只看該作者

二診(12月5日)


服藥2次,鼻腔稍感通暢,服完後已基本通暢,且能辨香臭。


但停藥才3天,鼻腔又感堵塞,難辨香臭矣。


處方:補中益氣湯合玉屏風散、乾金葦莖湯加廣木香、辛夷花。


黃耆30g,黨參15g,白朮12g,炙甘草5g,升麻6g,柴胡6g,陳皮10g,廣木香30g,防風10g,辛夷花10g(烘脆軋細吞服),桃仁10g,冬瓜仁30g,苡仁30g,葦莖30g,大棗12g,生薑6g。


連服20劑,感冒照服不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0#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12:52:51 | 只看該作者

三診(1986年3月12日)


上方服6劑後鼻腔漸漸通暢,服完20劑後則完全通暢,嗅覺較為靈敏。


服藥期間正值隆冬,竟未罹感冒。


近來氣候乍暖還寒,最難將息,偶有輕微鼻塞。


處方:黃耆100g,當歸50g,丹參50g,菟絲子100g,廣巴戟100g,辛夷花50g,麝香5g。


諸藥除麝香外,均以微火烘脆,軋為細末,再入麝香,充分攪勻,貯瓶密閉,每次用溫開水吞服10g,日3次,感冒停藥。


服畢鼻腔通暢,嗅覺靈敏如常人。


經五官科複查,鼻腔內未見異常。


隨訪1年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4:27 , Processed in 0.2812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