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401#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3:15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西醫的肝膿腫,又稱肝膿瘍,相似於中醫的「肝癰」。


本例到底是不是肝癰呢?


《簡明中醫辭典》解釋肝癰:摱?


由肝鬱化火,氣滯血瘀,聚而成癰;


或由積濕生痰蘊蒸而成。


初起期門穴處隱痛,漸右脅脹痛,拒按,不能右側臥,常惡寒發熱,脈象弦數;


繼則局部脹痛增劇,脅肋脹滿,身熱不退;


如遷延失治,則膿腫破潰,可咳吐或下利膿血……」觀奉例除了高熱寒戰之外,其他症徵均與肝癰大相徑庭,所以襲用清熱解毒、瀉肝通絡、豁痰利水等治療肝癰的套方套藥了無寸功。


老師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並經常告誡「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千萬不要對號入座」,這又是很典型的1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2#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3:49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丙


本例既不像中醫的肝癰,也不像西醫的肝膿腫,西醫的診斷是否有誤?


[老師]無誤。


西醫診斷是依據B超來的,而B超對肝膿腫相當敏感。


大家知道,肝膿腫發病率較低,而誤診率較高(特別是初期)。


在B超未投入臨床使用時,誤診率更高。


過去有的病例是在死亡之後,經屍體解剖才發現為肝膿腫的。


據臨床所見,肝膿腫的病變部位一般是在肝的右葉,其臨床症徵與中醫的肝癰很相似。


而本例肝膿腫卻發生在肝的左葉,其具體病位是在劍突之下,即中醫所稱的「心下」。


所以患者心下痞滿悶脹、拒按。


如果單就這一症狀講,倒頗相似於《傷寒論》的小結胸,「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4:08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為什麼不試投小陷胸湯呢?


[老師]局部症徵頗相似於小陷胸湯證,即痰熱結胸證,從整體上看卻不是,而是陽虛濕溫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4:23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溫病學教材上沒有「陽虛濕溫證」,古代文獻上是否有記載?


[老師]病名似未見到,但有類似此證的醫案記錄。


而當今臨床上,此證並不罕見。


如本例,高熱寒戰遷延1個月,汗之不解,仍淅淅惡寒,潮熱多汗,口有腐穢味,大便稀,小便黃少,苔灰黃厚腐膩,脈濡數,顯然是濕溫證。


但屢用宣通、芳化、淡滲等法乏效,必有隱藏於深層的病機。


其面色蒼白晦暗,舌質黯淡有瘀斑,絡脈瘀阻可知;


而曾用大辛大熱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紅參,不僅未加重病情,體溫反而有所下降,則提示其暗寓有陽.虛這一體質病因。


所以我大膽使用大方複治法,以重劑乾薑附子湯合平胃散溫陽導滯為主,配合三仁湯宣暢三焦,清熱利濕,再加穿山甲、三七、王不留行祛瘀通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5#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4:39 | 只看該作者

學員甲


我理解撗糶槭聰,陽虛指體質,濕溫指病邪。


這樣,陽虛濕溫證這一病名是否有悖於中醫傳統理論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6#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4:55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我也有同感。


中醫外感熱病學揭示了病邪「從化」的客觀規律,即從陰化寒,從陽化熱。


如《醫宗金鑒》說,「六經為病盡傷寒,氣同病異豈期然。


推其形藏原非一,因從類化故多端。


明諸水火相勝義,化寒變熱理何難」。


說明陽虛體質感受外邪,只能從陰而化為陽虛寒濕證,而不會化為陽虛濕溫證。


老師以為然否?


[老師]病邪從陰化寒,從陽化熱的一般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然則疾病千端,證型萬變,很難拘於—一格。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般只能大致地包括個別,而不能窮盡一切個別。


由於個體的差異,臨床上不僅可見陽虛濕溫證,亦可見陰虛寒濕證,甚至還可以見到更為復雜的證侯——看似互不相關甚至互相矛盾的病機同時並存於一個病人的身上。


若照常規思路治之,很難做到理法方藥絲絲入扣,其療效可想而知。


此時就應當衝破樊籬,另闢蹊徑,大膽起用大方復治法。


已故當代名醫裘沛然先生對此體會尤深。


他曾?


台過數例痢疾危症,在各種治療無效的情況下,為處黨參、熟地、當歸、白朮、黃連、車前子、澤瀉、黃芩、乾薑、附子、芒硝、大黃、黃耆、防風、羌活、烏梅、訶子等一張大方復治之方,只服2天,其病即愈。


而他治療慢性腎炎中的頑證,有時竟然7種方法結合運用:清熱解毒、溫補腎陽、培益脾氣、滋陰補血、祛濕利尿、辛溫解表、收澀下焦,常常是補血又祛瘀,補氣又散結,培補又攻下,溫陽又清熱,收澀又通利,集眾法於一方。


裘老深有所感而言曰,「我自己也深知藥昧之龐雜,治法之淩亂,然而危疾大症,卻往往收到桴鼓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5:08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丙


我附帶提一個問題:關於內臟之癰,張仲景《金匱要略》記載了肺癰和腸癰的證治,據說詳而完備,按法治之多驗。


世稱仲景之書,原為扶危救顛而設,觀肝癰的危重程度,絕不亞於膈癰和腸癰,為什麼仲景之書竟不記載呢?


[老師]仲景書中無肝癰,歷代醫書提到肝癰的也不多,清代《馬培之外科醫案》倡用舒肝滌痰湯治療肝癰,迄今未見單獨使用之而治癒的報導。


我想,古代文獻記載肝癰殊少,是否與醫家們缺乏行之有效的經驗有關呢?


至於現代及當代醫家中,則不乏單獨使用中藥治療肝癰而終告失敗,不得已轉西醫治療,甚至轉外科手術者。


本例乃肝膿腫之炎變期,尚未腐敗成膿,我亦不敢貿然獨用中藥,而是中西葤物配合治之。


因此,擺在當代中醫面前的臨床課題是,如何大幅度地提高中醫藥治療肝癰的療效,以期有朝—日可以單獨使用中藥來治療肝癰危重症,而本例以高熱寒戰為主症的治驗,則提醒我們臨證時高度注意不典型的肝癰或肝癰的變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8#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5:28 | 只看該作者

胸脘悶滿10餘載


長春中醫學院教授 云正華 莊 嚴 肖永林 患者,男,63歲,退休工人。


1993年5月12日由3位家屬攙扶來診,來後即躺在診查床上。


家屬代述其胃脘部連及胸部悶滿堵塞不適,長期食欲不振,食不消化,大便不凋,乏力倦怠,疲勞至極,時常噫氣,夜間睡眠不安10餘年,曾去多處經多人診治,服用中西藥如胃舒平、胃樂新、樂胃片、胃康優、胃鉍治、嗎叮啉、三九胃泰、脾胃舒、香砂養胃丸、健脾丸、大山楂丸等成藥及湯藥無數,均效果不顯,近年來日漸加重,精神鬱悶,情緒很差,自覺胃裏長東西,身患不治之症,即將不久離開人世。


本月初曾做胸透、胃鋇透、胃鏡等多項檢查,均未見異常改變。


但因本人自覺症狀猶在,根本不相信,認為家屬有意隱瞞其病情,精神、體質狀況日下。


經人介紹,延餘診治。


視其面色灰黃晦暗,形體略瘦,痛苦面容,疲憊不堪,浯聲低微,呻吟不已;


舌體胖大,舌質淡紅隱青,苔白厚膩,中部微發黃,脈沉弦無力。


按之腹部平坦、柔軟,肝脾不大,胃脘部無壓痛,腹部叩診略呈鼓音,心肺聽診無異常。


經四診合參,周密分析,考慮此證屬仲景先師所論之「心下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遂診為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痞證。


擬消痞除滿,調補脾胃,協調寒熱之法治之。


為其疏方:枳實20g,厚朴15g,黃連10g,乾薑7.5g,麥芽20g,半夏15g,人參15g,白朮15g,茯苓15g,瓜蔞20g,薤白15g,桂枝重10g,甘草10g,6劑,水煎服。


每劑煎3次,每日服2次,早、晚分服。


6劑盡,由老伴倍同來診,面露笑容,主動敍述病情,胸部滿悶症狀明顯減輕,胃脘部稍舒,但仍有噫氣,舌脈基本同前。


餘感診斷正確,藥證相符,效不更方,仍用上方減去瓜蔞、薤白、桂枝,枳實、厚朴分別改為15g及10g,加旋覆花工5g(包煎)、代赭石30g(先煎)、香附15g,6劑,水煎服。


服罷,該患自己來診,精神狀態明顯轉佳,病情又見好轉,堵悶感、噫氣基本消失,飲食略增,夜臥較安,大便調和,舌苔薄白膩。


繼用上方減去旋覆花、代赭石,枳實、厚朴均用10g,加佛手15g,砂仁15g(後下)、藿香10g(後下),6劑,水煎服。


四診時見其氣色明顯好轉,精神愉快,語聲宏亮,步履穩健,以往症狀皆消,飲食、睡眠均可。


因考慮其罹患多年,應予以徹底根治。


為鞏固療效,又用上方加山楂15g、神麯15g,6劑,水煎服。


囑其每日服藥1次,以善其後。


待半月後再見此患時,形神俱佳,身體略胖,與初診時判若兩人。


此患共服藥24劑,10餘載宿疾月餘而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9#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5:42 | 只看該作者

醫生甲


請老師談—下對此病的辨證思路。


[老師]此患多年胸脘堵悶不適,加之食欲振,食不消化,大便不調,乏力倦怠等,當係脾胃病。


一般脾胃病的形成不外乎飲食不節、勞役過度、精神刺激等幾方面的因素所致。


李呆認為「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胃病則脾無所稟受,故亦從而病焉」,「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喜怒憂思,損耗元氣,資助心火,火勝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患者患病多年,究竟因上述何種原因而得,已不重要,亦不必細究,但脾胃受傷是肯定的。


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又是健康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百病由生。


從現症來看,其胃脘部連及胸部滿悶堵塞不適,但不痛,按之柔軟,又行胸透、胃鋇透、胃鏡等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當屬祖國醫學所論之痞證——「心下痞」。


主要症狀是自感滿悶堵塞而不痛,按之柔軟,乃由脾胃素虛,升降失司,無形之寒熱互結於心下,氣壅濕聚,久而痰食交阻,氣機阻塞於胸腹之間而成。


脾胃居於中焦,是升降運動的樞紐,升則—卜輸於心肺,降則下歸於肝腎。


只有脾胃健運,才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正常升降運動。


若脾胃氣虛,升降失常,則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九竅,都會發生種種病證。


因而該患又有周身乏力倦怠,飲食不佳,大便不調,睡眠不安等症狀。


又該患病程較長,但無器質性病變,歷經多方多法用藥治之,恐有寒溫不適、攻補失當之嫌,終致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痞,依四診所見,其以胸脘部滿悶堵塞為主,應屬實多虛少;


舌苔厚膩,中部發黃,當熱重於寒。


宜用消痞除滿散結,調補脾胃,協調寒熱之法治之。


臨床上此類患者並不少見,且多係病程較長,自以為是慢性胃病而屢用胃藥而療效不顯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5:57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老師所用方劑似是仲景之枳朮湯與半夏瀉心湯加減而成,請老師談一下治療此證選方用藥之思路。


[老師]說得對。


此方確係仲景之半夏瀉心湯與枳朮湯加減化載而成,實為東垣之枳實消痞丸,用此方治本證最為恰當。


是方載於《蘭室秘藏?卷上?心腹痞門》「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


由於薑5g,炙甘草、麥芽曲、白茯苓、白朮各10g,半夏、人參各15g,厚朴20g,枳實、黃連各25g組成。


方中藥物雖僅10味,但卻集仲景先師之經方枳朮湯、半夏瀉心湯、理中丸與後世著名的四君子湯4首方劑於1方。


以方藥測證,該方恰治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痞,症必見心下痞滿而不痛,不欲飲食,食少不化,體弱乏力倦怠,大便不調等。


方中枳實、厚朴同用,且量偏大,重在行氣消痞除滿;


黃連清熱燥濕除痞,半夏辛溫散結和胃,乾薑溫中祛寒,三者合用,辛開苦降之力尤佳,助枳、朴行氣開痞,且協調寒熱;


因脾胃虛弱,故用參、苓、朮、草補氣健脾祛濕;


麥芽消食和胃;


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合而用之,有消有補,有寒有熱,共奏消痞除滿,健脾和胃,調和寒熱之效。


一診用方實則是枳實消痞丸與仲景之枳實薤白桂枝湯合方,方中用瓜蔞、薤白、桂枝旨在增強通陽散結除滿之功,針對其胸脘皆滿悶堵塞而設。


二診胸滿基本消失,仍噫氣,遂用枳實消痞丸加旋覆花、代赭石,實又寓仲景之旋覆代赭湯之意,加香附開鬱結之氣,增加降逆止噫之效。


後則用枳實消痞九加芳香化濁、開胃消食之品,全面調理脾胃,以增強脾胃的受納、消導、運化、升清降濁之力,終收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1#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6:09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丙


老師,此患見胸脘部滿悶堵塞,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等症,為何不考慮足肝鬱氣滯,橫犯脾胃呢?


[老師]問得好。


但應注意痞證的特點是心下(胃脘部)堵悶不舒而不痛,以手按之柔軟無物,說明內無有形之邪,只是由某種原因導致脾胃之氣機壅滯。


氣機痞塞而成,故按之柔軟而不硬不痛。


若肝氣鬱結,氣滯血滯,或血不養肝,必使肝脈阻滯而脅痛,疼痛的特點是脹痛不舒或流竄作痛,不得轉側,病位當是胸脅部:當然肝氣鬱結,橫犯脾胃,可導致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又會出現噁心、嘔吐,或大便泄瀉等症,倘歷經數歲,肝鬱日久,氣滯血瘀,可導致症症瘕積聚等,那麼除疼痛及脾胃不和之症狀外,切診時也就不是「按之濡」了。


故「但滿而不痛」、「按之濡」是此證的辨證要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2#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6:24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丁


老師,痞證與痞滿或脹滿是否是同證而異名呢?


西醫學中的哪些疾病屬於本證的範疇呢?


[老師]痞證即為痞滿,均指心下(即胃脘部)堵塞不通,胸膈滿悶不舒,外無脹急之形,觸之柔軟,按之不痛的證候。


此證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中,稱為「否」、「滿」、「否塞」、「否臟」;


《傷寒雜病論》中則明確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是《傷寒論》太陽病變證中的—個獨立證;


後世醫家所論頗多,且有不同的分類。


目前臨床上多以虛痞、實痞分類,且有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證。


痞,亦可作為一個症狀,出現在其他一些疾病中。


臨床上只要以胃脘部痞塞不舒為主者,均可稱為痞證,係脾胃疾病中常見病證之一,西醫學中的胃腸神經官能症、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症、胃下垂、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胃炎等疾病均屬此範疇。


此外,在其他疾病過程中,如出現痞滿症狀者,亦可參照本病辨證施治。


脹滿則與此證不同。


脹滿是指腹內脹急,外見腹部膨隆,甚則腹滿拒按,按之則痛的病證。


正如《丹溪之法?痞》中所言「脹滿內脹而外也有形,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也」,言簡而意賅,一語道破了鑒別兩者的要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6:39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 江 偉 病例1 李X X,女31歲,幹部,以雙下肢水腫2周前來就診。


患者平素易患感冒,納差,大便溏,日3次,乏力,小便少,1979年曾因雙下肢水腫在外院診斷為急性腎炎。


經用中西藥治療(藥名不詳),水腫消退。


近2周來因勞累而雙下肢水腫復發,入院時體檢發現雙下肢凹陷性水腫。


舌質紅,舌體胖大,舌苔薄白膩,脈細緩。


化驗:內生肌酐清除(CCr)試驗:80ral/分鐘,尿常規蛋白(+++),血壓14.6/9.3kPa。


辨證:脾氣虛弱,水濕氾濫。


治法:補氣健脾,利水消腫。


方藥:黨參15g,茯苓15g,白朮12g,淮山藥15g,扁豆15g,大腹皮10g,陳皮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經過:服藥6劑後,自覺乏力,納差症減輕,15劑後雙下肢水腫漸退,上方加減治療1個月後,複查尿常規蛋白轉陰,追訪2年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7:06 | 只看該作者

病例2


趙X X,男,33歲,工人,以顏面、雙下肢水腫1個月來院就診。


患者入院時顏面、雙下肢水腫,曾在外院診斷為腎炎(普通型)。


查尿常規蛋白(++),高倍視野紅細胞2?


個,白細胞2?


個。


目的咽乾,腰酸痛,小便短黃,大便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膩,脈細數。


辨證:腎陰虧虛,氣不化水,治法:滋陰補腎,利水消腫。


方藥:生地15g,山萸肉15尾,淮山藥2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知母10g,黃柏10g,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經過:服藥10劑後,咽乾,腰酸痛明顯減輕,上方續服及加減治療2個月,顏面、雙下肢水腫消失,複查尿常規正常,病癒出院後正常上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7:23 | 只看該作者

病例3


王X X,女,30歲,農民,以下肢浮腫並腹水1年,加重2個月入院。


患者2個月前因感冒而下肢浮腫及腹水加重。


入院診斷為慢性腎炎(普通型)。


症見口乾不欲飲,口苦,尿少黃,大便乾燥。


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數。


尿常規檢查蛋白(++)。


辨證:濕熱雍盛,蘊於肌膚。


治法:清熱利濕,利水消腫。


方藥:杏仁9g,薏苡仁15g,白蔻仁g,通草4g,滑石15g,茯苓15g,川朴10g,大腹皮10g,甘草6g。


治療經過:服藥3劑後,下肢浮腫略為減輕,續服10劑,腹水減輕,服藥月餘,腹水及下肢浮腫消失,複查尿常規蛋白(+),繼續用此方加減治療半月,尿蛋白轉陰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6#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7:46 | 只看該作者

學生甲


以上所舉3例均為水腫病人,為什麼治法不同?


[老師]問得很好,之所以治法不同,就是因為同一種病,因各地自然環境、生活條件不同,其表現各異,治法也就不同,這就是《內經》中「異法方宜」的含義。


中醫治病的精髓在於辨證施治,通過辨證而瞭解其病因,通過臨床症狀的辨證分析而達到「同病異治」的目的。


水腫病在《內經》中稱之為「風水」、「皮水」、「石水」,《內經》中《素問?水熱穴論》「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


肺者,太陽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


從而指出風水之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病本在腎,但因肺失宣暢,不能通調水道,又可影響及腎,以致小便減少,水腫形成。


臨床上凡見到水腫病,不可不加分析地去利水消腫,而要辨證求因,注重調理肺腎及各臟腑的機能,才能達到腫消病癒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7#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8:03 | 只看該作者

學生乙


請老師結合3個病例,談一下「水腫」病的辨證施治。


[老師]病例1為脾虛型水腫,此型特點以脾虛證表現為主,如:面色萎黃,納差,乏力,腹脹,痞滿,大便溏,脈象緩弱。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散精於肺,以輸布全身,如勞倦過度,飲食失時,脾氣虧虛,水液不能蒸化,停聚不行,氾濫橫溢,遂成水腫,故治以補氣健脾,利水消腫。


方中黨參補氣健脾;


茯苓、扁豆健脾利濕;


白朮健脾燥濕,配大腹皮、陳皮行氣利水消腫;


淮山藥健脾胃、益肺腎,有氣陰雙補之功。


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利水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8:20 | 只看該作者

病例2


為腎虛型水腫。


此型特點以腎虛證表現為主。


腎陰虛表現,如:腰膝酸軟,疼痛,五心煩熱,咽乾口燥,小便黃少,遺精,舌質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腎陽虛表現,如: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數,舌質胖嫩,脈細弱。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水液通過胃的受納、脾的傳輸、肺的敷布,通過三焦,清者運行於臟腑,濁者化為汗與尿排出體外,使體內水液代謝維持著相對的平衡。


在這個代謝過程中,腎的氣化是貫徹始終的。


如果生育不節,房勞過度,致腎的氣化失常,關門開合不利,就會引起水液代謝的障礙而發生水腫。


所以內經《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


《素問?水熱穴論》又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腑腫,腑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腎陰虛治法以滋補腎陰為主,方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加減。


本例病例用方即是六味地黃丸加味而成,方中生地滋補腎陰,涼血清熱;


山萸肉滋陰補腎;


淮山藥脾腎雙補;


茯苓健脾利濕;


澤瀉清熱利濕,配丹皮利水消腫;


知母、黃柏清腎中虛熱。


諸藥合用,共達補腎養陰,利水消腫之功。


腎陽虛水腫,治法以溫補腎陽,利水消腫為主,方如濟生腎氣丸、右歸丸之類加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8:41 | 只看該作者

病例3


為濕熱型水腫,此型特點以濕熱證表現為主。


如胸脘痞悶,口苦,口黏,口乾不欲飲,納呆,大便溏泄不爽,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該病多因居處潮濕,或冒水涉水,水濕之氣內侵,濕鬱化熱,濕熱交蒸,膀胱輸化無權,均可導致水腫。


方中杏仁辛開苦降,開肺氣,啟上閘;


蔻仁芳香化濁與厚朴同用,燥濕化濁之力頗強,薏仁、滑石、通草、茯苓皆甘淡滲濕之品,使濕邪從下而去;


滑石清熱。


數藥合用,則辛開肺氣於上,甘淡滲濕於下,芳香燥濕於中,配大腹皮行氣利水消腫,則濕熱水腫自然消退。


在治療方法上,如《素問?湯液醪醴論篇》說「平治於權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淨府」。


意為:調和臟腑陰陽二脈,去瘀血,消積水,使汗液暢達,小便通利。


又有《金匱要略?水氣病)篇中指出,撝鈑興擼韻輪祝崩」悖謊隕現祝?


當發汗乃愈」。


上述治療原則,迄今仍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


現在治療水腫,主要有發汗、利尿、逐水以及健脾益氣,溫腎降濁等法,而這些方法的具體運用或一法獨進,或數法合施,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須視疾病的輕重緩急而選擇應用。


綜合以上3例,臨床表現都有水腫的症狀,但具體的臨床特點不同,治法各異,均能達到腫消病癒的目的,所以在治療疾病時,需要瞭解病情,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同病異法,異病同治,才能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內經》中的「異法方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0#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59:16 | 只看該作者

喉癢嗆咳2個月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 余國俊 女患,35歲,1991年11月23日初診。


宿患慢性咽炎,久治不愈。


平時咽喉乾澀,微咳。


2個月前因重感冒引發劇烈咳嗽,住院7天,中西藥配合治療,全身症狀基本消失,而咳嗽不減輕。


乃自動出院服中藥,先服金沸草散數劑,咳嗽反而加重;


繼服止嗽散、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湯等10餘劑,亦似效非效。


現症:咽喉乾澀,不時發癢,癢則嗆咳,愈咳愈烈,氣促面紅,涕泣俱出,連咳數—蔔聲不止;


痰少而呈顆粒狀,極難咯出;


晝重夜輕,入睡很少被咳醒,但次晨起床後又劇烈嗆咳不已。


納尚可,舌質偏淡欠潤,脈象無明顯異常。


考慮為風燥傷津液,咽喉失濡養之「喉源性咳嗽」。


病程雖曆2個月,脈亦無浮象,但因治不得法,尚有虛浮之邪。


其治療方法,宜祛風潤燥。


試投喉科六味湯加味:荊芥、防風、桔梗、生甘草、薄荷葉、僵蠶、白馬勃、射干、蟬衣各6g,木蝴蝶15g,鮮梨皮50g,3劑。


煎服法:冷水浸泡1小時,煮沸10分鐘,連煮2次,約得藥液100ml,混勻代茶頻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6:05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