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尿少1個月餘】
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教授 蘇瑞君 蔡鴻彥 患者,殷X,女,62歲,幹部,1994年12月18日就診。
該患自覺腰酸乏力已5年之久,每逢感冒勞累和受寒涼後,腰痛反復發作,並且日益加重。
近1個月來出現嘔吐噁心、不思飲食、腰部酸痛、形寒肢冷、周身乏力、浮腫尿少,尤其是夜間尿頻、尿少,每日尿量僅300ml左右。
伴心悸氣短、頭暈目眩、手足心熱、口乾不欲飲、雙目乾澀、皮膚瘙癢、大便乾結。
遂求中醫診治。
診見形體中等、營養欠佳、眼瞼浮腫、面色觥白虛浮、精神疲憊、肌膚欠潤、唇甲蒼白、下肢浮腫、嘔吐頻作,舌質淡、少苔,雙脈沉細數。
中醫診斷:①關格、脾腎陽虛證,濁邪侵犯中焦;
②虛勞,氣血兩虛證。
擬以健脾益腎、止嘔降濁之法治療。
處方組成:黃耆25g,黨參20g,茯苓20g,砂仁20g,仙茅15g,半夏10g,白芍15g,藿香15g,竹茹10g,澤瀉15g,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劑。
藥進7劑,噁心嘔吐減輕,仍然尿少、大便於結,繼續內服中藥,前方加白茅根20g。
同時給予中藥水煎劑高位保留灌腸。
處方:大黃25g,牡蠣20g,當歸20g,槐花20g,附子10g。
每日1劑,水煎外用灌腸,保留時間越長越好。
以此法治療1周後,症狀明顯好轉,嘔吐消失,浮腫明顯減輕,尿量增加,舌脈無明顯變化。
調整中藥處方:黃耆25g,黨參20g,茯苓20g,砂仁10g,山萸肉20g,白芍20g,當歸15g,佩蘭15g,藿香15g,肉蓯蓉15g,澤瀉15g,甘草15g。
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日l劑。
繼續前方保留灌腸。
以此法堅持治療1個月,諸症基本消除,噁心、嘔吐消失,浮腫消退,精神和體力狀態均有所改善,食欲漸增。
舌質淡紅,舌苔薄白,雙脈沉細。
精神狀態恢復,並能操持家務。
隨訪1年,未再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