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5:28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為什麼呢?


[老師]金沸草散與其餘諸方一樣,體現了疏風散寒、宣肅肺氣的治法,而其特異性在於金沸草(現代多用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藥的關鍵性作用。


古今闡釋旋覆花者,大多以為其只有消痰降氣之功,是囿於「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之諺。


不可否認,旋覆花肅肺降氣、豁痰蠲飲之功是頗宏的(病人服後往往有胸膈滯氣下降之感)。


但其不可埋沒的功效還有:其味辛,辛者能散能橫行,而能宣散肺氣達於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復肺主制節之權;


其味鹹,鹹者入腎,而能納氣下行以歸根,使胃中的痰涎或水飲息息下行而從濁道出,不復上逆犯肺,便可恢復肺的清虛功能態。


可見旋覆花一味藥之功,竟可使肺胃腎三臟戴澤,上中下三焦通利。


而白芍配甘草為「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能滋養肺津,舒緩肺氣。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


故用本方時,諸藥均可損益,惟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為不可挪移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5:49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丙


老師是怎樣悟出此中奧妙的呢?


[老師]這全是江爾遜老中醫傳授的。


江老早年體弱,經常咳嗽,每用止嗽散、杏蘇散、六安煎等取效。


但有一次咳嗽,遍用曆驗諸方,毫無寸效。


咳嗽頻頻,咽喉發癢,癢心咳嗽,遷延旬餘。


他查閱方書,見陳修園《醫學從眾錄》中說,「輕則六安煎,重則金沸草散」。


便試服1劑,咳嗽、喉癢即止。


他感到驚異,便用於別人,亦收捷效。


幾十年來,江老治療咳嗽,無論新久,亦無論表裏寒熱虛實,都喜用本方化裁。


有的病人咳嗽纏綿2-3個月,幾乎遍用中西藥物乏效,服本方數劑而安。


以致病人間輾轉傳抄本方,竟亦屢有霍然而愈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6:30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丁


但古醫書上有兩個金沸草散。


一見於《南陽活人書》,由金沸草、前胡、荊芥、細辛、茯苓、生薑、大棗、甘草組成;


一見於《和劑局方》,方中無茯苓、細辛,而添麻黃、白芍。


此外《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旋覆花湯,又在《和劑局方》金沸草散的基礎上添加杏仁、茯苓、五味子。


不知江老臨床用的是哪一個金沸草散?


[老師]江老使用金沸草散,並不拘守某一方,而是綜合取捨三方,以及隨證合用六安煎(二陳湯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湯(桔梗、甘草)。


而學問之道,貴與年俱進。


江老使用本方幾十年,積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加減方法,有的加減方法還方中寓方,大大地拓寬了本方的適用範圍。


如乍寒乍熱,加柴胡、黃芩(小柴胡湯意);


高熱氣喘,加麻黃、生石膏(麻杏石甘湯意);


發熱咽痛,加銀花、連翹、射干(銀翹散意);


痰多稠黏,加浙貝母、瓜蔞仁(貝母瓜蔞散意);


哮喘痰鳴,加蘇子、葶藶子(葶藶大棗瀉肺湯意);


發熱惡風、自汗,加桂枝、厚朴(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意);


久咳不止,加紫菀、百部、枇杷葉(止嗽散意);


體虛易感冒,加黃耆、白朮、防風(五屏風散意);


脾虛食少或便溏,加黨參、白朮、(六君子湯意);


痰涎清稀,頭眩,心下滿,加桂枝、白朮(苓桂朮甘湯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6:43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金沸草散的化裁方法這樣多,表裏寒熱虛實都有,初涉臨床者很難全面掌握使用,能否化繁為簡,使之簡捷實用呢?


[老師]其實江老的化裁方法還不止這些,有的是為失治或誤治而設,也有照顧體質的;


且均從臨床實踐中來,又能有效地重復使用。


所以我認為,與其削足適履地「化繁為簡」、,倒不如扎扎實實地把好風寒咳嗽這一關。


大家知道,咳嗽一證,外感居多;


外感咳嗽,風寒居多。


而治療風寒咳嗽,倘能恰當地遣選疏散風寒、宣肅肺氣的方藥,多能迅速獲效。


今人有謂「截斷」者,亦是此意。


果真如此,金沸草散的那麼多化裁方法還有多少用武之地呢?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江老曾秉筆直書道:有一見發熱(或體溫升高)便斷為摲縟葦或撎等葦,而直用桑菊或銀翹輩,或徑用清熱化痰藥及抗生素;


有因喉癢或痰少難咯便認作「風燥」或「陰傷」而恣用潤燥或養陰方藥;


有因久咳不止便認作虛咳,而屢進補益藥物者。


凡此皆因失於及時疏散、宣肅,而致咳嗽遷延纏綿,甚則轉成勞嗽。


張景岳亦曾憤激而言,「俗云傷風不愈變成勞,夫傷風豈能成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6:58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金沸草散化裁治療外感咳嗽,其治癒率大約有多少?


[老師]80%以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7:12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治不好的改用什麼方藥呢?


[老師]據我臨床觀察,服本方療效欠佳者,約有三種情形:一是旋覆花的藥味苦澀難咽,有的病人服後易嘔逆,因懼嘔而不能竟劑;


二是有的病人愈後幾天又復咳(症狀較輕);


三是有的病人總是遺留一個咳嗽「尾巴」偶爾咳嗽幾聲,如本例便屬之。


諺曰,「甘瓜苦蒂,物無全美」,世上豈有「十全」之方藥?


我的處理方法是:服之易嘔逆者,可囑其少量頻服;


若仍嘔而懼服者,則改用陳士鐸的舒肺湯(桂枝 蘇葉 桔梗 甘草 茯苓天花粉)合六安煎。


若愈後幾天復咳者,可繼服柴胡桂枝湯加炙紫菀、蟬衣、木蝴蝶。


若遺留咳嗽「尾巴」者,則繼服「止咳十—味」(本案三診方),此方流傳在民間,原治肺結核咳嗽。


20餘年前我偶然移治1例外感咳嗽,外症已解,咳減而旬餘不止者,1劑咳止。


爾後治驗漸多,便作為外感咳嗽的撋ㄎ蔔綌來使用。


本方藥味十分平淡,但組合離奇,很難強為之詮解。


還須說明的是,極少數外感咳嗽病人,初服金沸草散化裁,咳嗽雖減,但繼服「止咳十一味」後,卻不能掃尾,漸漸乾咳無痰,夜間加重,舌淨無苔。


此時可試用我擬的「頑咳方」:玄參15g,麥冬15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桔梗10g,仙鶴草30g,炙紫菀30g,桃仁10g,紅花6g,藕根30g,生牡蠣30g。


若個別病人服本方2劑後,乾咳減輕而不止者,可與清燥救肺湯交替服用,以收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7:28 | 只看該作者

平臥則安,起則眩暈


浙江紹興市中醫院主任 董漢良 趙X X,男74歲,退休幹部,1992年4月就診。


患者長期臥床已有年餘,前醫按中風後遺症、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壓等中西醫論治,收效甚微;


經人介紹來我處求診。


心電圖檢查提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腦電圖檢查提示:腦供血不足。


B超肝、膽、腎無異常。


血壓不穩定,時高時低。


平臥則安,坐起則頭暈目眩,噁心,甚者嘔吐;


故用雙輪平板車平臥送來求醫,又因不能起坐,家屬要求車邊應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7:42 | 只看該作者

症見


患者仰臥,面色皓白,神志清楚,對答滿意,納差懈怠,四肢無力,口淡無味,大便不暢行,小便能自控,四肢能隨意活動,無半身不遂之象,未見明顯消瘦,令家屬扶持起坐,片刻,即頭暈目眩,移時泛泛欲吐,隨即予以平臥,臥後諸症漸消。


脈遲緩,舌淡苔白、膩。


血壓11.6∕6.6kPa,心律齊,心跳60次∕分,偶有早搏,腹平軟,肝脾未及,無腫塊觸及。


下肢按壓不凹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7:58 | 只看該作者

證屬


「眩暈」無疑。


雖西醫診為諸多老年病,然從脈證所見為高年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痰瘀內結,清陽不升之侯。


宜養肝益腎,補氣升陽治其本;


治痰化瘀,疏導經絡治其標。


用東垣補中益氣湯合景岳貞元飲加減出入。


處方:葛根30g,黃耆30g,白朮10g,升麻10g,水蛭10g,熟地30g,當歸15g,川芎10g,荷葉30g,炙甘草5g。


1日1劑,連服5劑,以觀療效。


5劑後,由其子代訴傳方,據云藥後精神好轉,納食漸香,大便暢行,扶持坐起,眩暈不立即發生。


藥中肯繁,效不更方。


前方加仙靈脾30g,仙茅10g,繼進5劑。


10天後,「起則眩暈」症狀明顯減輕,但因有恐懼「眩暈」的心理,不敢久坐,能起坐5~10分鐘即平臥。


即以前方增刪調治20劑,若大便秘結3~5天加大黃5g,蓯蓉10g;


納食不香加炒生山楂(各)30g,生穀芽30g;


腹脹加大腹皮10g;


苔根膩加澤瀉15g胸悶不暢加全瓜蔞10g,薤白10g等。


1日後,「起則眩暈」基本控制,但不能下床行動,只能半臥或端坐。


配以灸百會,用麥粒大小艾柱,直接灸7壯,經內外合治後,效果顯著,頭暈目眩已平,且能下床柱杖行走,患者及家屬甚為驚喜,藥治亦因之停止,囑其飲食調養,蓮子湯、百合湯常服,飲食清淡,少進脂肪、糖類。


現已康復如常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8:15 | 只看該作者

學生甲


請問老師,本證「眩暈」無疑,何以方中不用天麻、鉤藤之屬,願聞其故。


[老師]天麻、鉤藤本是祛風止暈之良藥,如天麻鉤藤飲,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為治眩暈之要方。


眩暈一證,多責之於肝,《內經》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說;


天麻、鉤藤平肝潛陽,為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眩暈之佳品,故常用之;


但臨床並非皆然,歷代醫家對眩暈的論說也頗多,如朱丹溪提出「無痰不作眩」,張景岳認為「無虛不能作眩」,徐春甫以虛實分論,陳修園按風、火、痰、虛論治,虞搏補充「瘀血致眩」。


故眩暈一證,按虛實分,風、火、痰、瘀致眩暈者為實;


氣血陰陽虧虛致暈者為虛。


而臨證所見,無純虛純實之侯,多為虛中挾實,或本虛標實之證。


本案患者高年肝腎虧虛,作強無能,故長期臥床,懈怠無力;


氣血不足,則面色皓白,納鈍口淡;


脾虛氣弱,清陽不升,痰瘀阻絡,氣血不能上榮故平臥則安,起則眩暈。


所見為本虛標實之象,治當補氣升陽取用東垣補中益氣湯之意(黃耆、白朮、當歸、升麻、炙甘草);


益氣養血,滋補肝腎選用景岳貞之飲(熟地、當歸、炙甘草)。


並加葛根、川芎、水蛭活血化瘀,直趨頭項;


荷葉升清降濁,降脂杜痰,合而祛絡中痰瘀,使標本同治,絡道暢行,氣血上榮,則不用天麻、鉤藤而眩暈自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8:36 | 只看該作者

學生乙


請問方中所加之品(葛根、水蛭、川芎、荷葉),老師有何應用心得,望能賜教。


[老師]方中所加的葛根、水蛭、川芎、荷葉4味藥,對此病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為治標之品,然與補虛固本之劑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葛根據傳統治療「頭項強痛」(張仲景)的經驗,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葛根具有擴張血管,解除血管痙攣,降低血壓,祛除瘀滯,調暢血行的作用。


故有人將葛根移作活血藥應用於臨床療效卓然。


所以凡頭、項血運不暢的腦部、頸項、頸椎的病變皆可用之。


有人報導葛根30g加入辨證施治方中治療腦血流圖異常,有明顯作用。


對於腦血栓形成、偏頭痛、頸椎骨質增生症等皆有治療作用。


本案中就取用葛根的這種特殊性,而葛根又有升陽上達的功效,能升提中氣,有助於補氣養血之品上榮腦部。


水蛭為筆者常用之品,該品雖歷代中藥專著中認作有毒,但據臨床實踐證明,不但無毒,且有「血肉有情」之功;


其活血破瘀之力甚著,能在多種疾病中配伍應用,張錫純認為「破瘀血而不傷新血」,「純係水之精華生成,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筆者甚為讚賞;


本品除祛瘀外,尚有利水化瘀之功,因此是痰瘀同治之佳品,為高血脂、肺心病、老慢性支氣管炎、腦血管病均可配伍應用,絲毫無毒,放膽用之!


荷葉升清降濁,古有清震湯,能降脂杜痰,對老年性代謝障礙之心腦血管病可隨症加用,此晶最宜用鮮品,有清香悅脾,芳香醒腦之功。


川芎,古有「頭痛用川芎」之說,能直趨靈虛,王清任之通瘀活血湯也用川芎之趨腦之性,最大劑量可用15~30g,但因此藥辛渴偏燥,故量大時需配滋潤之品,如製首烏、杞子之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8:51 | 只看該作者

學生丙


患者經治月餘,已見效驗,何以老師還要灸百會,請釋其義。


[老師]「病久入絡」,「久病致虛」,對於慢性病,必須時時認識這兩方面的變化。


灸百會通過經絡的作用達到升提元氣的目的。


據報導,灸百會可治各種虛性眩暈。


筆者經驗,在70年代曾治70歲老婦貧血性眩暈,用單純灸百會而痊。


當時山區缺醫少藥,經濟貧困,對於因氣血不足所致眩暈,用補氣養血之劑,條件不許可,因此用灸百會收到同樣效果。


故由鑒於此,配合灸百會以增強療效,調節自身抗病能力。


同時於慢性、久治不愈的痼疾,筆者重視中醫的綜合性治療,開拓臨床思路,如內病外治,針藥配合,食養食療,氣功療法,心理治療等,灸百會也是出於此種治療思路。


百會穴除治療眩暈外,還可治療小兒脫肛,婦女子宮脫垂,痔瘡出血等人體下部病變,即所謂「下病上治」之意;


百會有補虛強壯的作用,上述諸症皆因氣血不足所致病證;


灸百會最有效是用艾絨直接灸,次數越多越有效,但以能忍耐為度。


若不耐疼痛,可用穴位藥貼方法,取斑蝥1只研細,調敷穴上,同樣能發泡刺激穴位。


這些方法都是臨床用之確鑿的療法,且藥簡效宏,值得提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9:10 | 只看該作者

泄瀉腹痛反復發作10餘年


湖南中醫學院教授 熊繼柏 患者,女,50歲。


1986年5月就診。


患者自訴:1970年間,其家庭生活條件艱苦,飲食生冷饑飽無節,遂患泄瀉兼腹痛的病證,持續發作達半年之久,經多方治療始愈。


但不久後或遇天氣驟變,或飲食過飽,或食辛辣之物,或進生冷及油膩之品,則必觸發,發則大便泄瀉,腹中脹痛。


延醫用藥,多為黃連素、氯黴素之類,服後痛泄即可控止。


然僅過旬日又發,如此數年,其發作愈加頻繁,每月約發3~4次,春夏秋冬幾乎無有間斷,不得不經常自備黃連素、香連丸等隨身攜帶服用。


並先後5次住院治療,其間也曾多次請中醫治療,亦未獲顯效。


今年入夏以來,症狀明顯加重,大便泄瀉,每日輕則3~4次,重則7~8次,自覺大腹脹滿,隱隱作痛,每於食後脹痛明顯,欲其轉矢氣而脹痛才得以松緩,並且瀉而不爽,所下稀便稠黏,每便之後都要刷洗廁池,其糞始去。


曾去醫院做過數次大便檢驗,均未發現痢疾桿菌。


患者飲食日見減少,精神日見衰弱,口中時苦時膩,脘腹時覺痞滿,噯氣、矢氣常作。


視患者,其大腹較為脹滿,按之覺痛,形體頗瘦,舌紅苔垢膩而黃滑,脈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9:30 | 只看該作者

據脈症分析


病屬濕熱挾積滯的泄瀉腹痛證,治必清其濕熱,去其積滯,方可止其瀉,除其痛,乃擬木香導滯丸加厚朴,做湯劑服之。


處方:廣木香6g,檳榔10g,大黃6g,枳實(麩炒)15g,神麯15g,茯苓10g,白朮(炒)10g,澤瀉6g,黃連5g,黃芩6g,厚朴10g。


囑服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09:46 | 只看該作者

次診


患者自訴服藥後便瀉爽快,次數減少,每日2?


次,腹中脹痛明顯減輕。


察其舌膩苔亦已減退,其脈仍滑。


藥已對證,施以原法原方,再進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10:01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泄瀉基本控制,大便時溏,腹中已不覺脹痛,飲食增進,舌苔轉為薄膩,脈滑。


取效明顯,可望根治,乃擬原方做丸劑,緩緩服之。


處方:廣木香30g,檳榔60g,枳實60g,大黃30g,茯苓60g,澤瀉30g,厚朴60g,白朮60g,黃芩40g,黃連30g,神麯60g。


合碾細末,和蜜為丸如黃豆大,每服20?


0丸,早晚用開水送服。


約服月餘,其泄瀉腹痛基本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10:18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時過半年,病人復來求診,謂泄瀉腹痛之病並未復發,但逢飲食稍多之後,便覺腹中微微脹悶不舒,大便或時而溏瀉1?


次。


視其舌紅苔薄膩,脈緩。


此乃脾氣尚虛,滯猶未盡之徵,改擬嶽氏加減資生丸,仍製丸劑服之。


處方:黨參50g,炒白朮50g,茯苓50g,甘草20g,砂仁30g,陳皮30g,桔梗30g,扁豆50g,懷山藥50g,蓮子肉30g,薏苡仁50g,芡實50g,炒麥芽50g,神麯50g,炒山楂50g,雞內金50g,白豆蔻30g,藿香30g,黃連20go 又過半年,患者約見,謝曰,「病已痊癒,未見復發」。


數年後餘復追訪,言其病確未再發。


其人精神飽滿,飲食正常,大便正常。


10餘年的痼疾得以根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10:33 | 只看該作者

醫生甲


此病屬久瀉,老師為何不考慮它是虛證,卻斷定它是實證?


[老師]「暴瀉多實,久瀉多虛」,這是指一般情況而言。


若患者素體不足,雖非久瀉,亦可為虛證;


或暴瀉過度,造成津脫陽衰,更為虛證。


又若久瀉患者,雖則體質已虛,但卻感受邪氣,傷於飲食,邪留不去,則為實證;


或雖久瀉,而腹中宿有積滯未去,亦為實證。


因此泄瀉不論新久,皆有虛實之辨,絕不可一概而論。


泄瀉而兼腹痛,其病位顯然在腸胃,《內經》指出「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


以腸胃言,則主司食物的傳導乃致糟粕的傳泄。


如果傳導失職,不通則病,故凡腸胃間病,諸如嘔吐、泄瀉、腹痛等疾,即使病程頗久,亦不可忽視實證。


奉患者泄瀉已達10餘年,無疑正氣虧虛,故爾形瘦體倦。


然其症見腹中脹痛,按之不舒,反欲矢氣得緩,且大便泄而不爽,挾帶黏液,這些都是實象。


尤其是舌苔垢膩而黃滑,更表明腹中定有濕熱、積滯。


《醫門棒喝》所謂「凡苔垢黃滑者,濕熱也」。


又泄瀉脈滑,亦屬實象,朱丹溪曾謂,「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安」。


由於患者表現了這些實證特點,所以儘管他是久瀉,也要斷定為實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10:49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久瀉病證,每多纏綿反復而不易治癒,請老師談談其辨證要點。


[老師]辨治久瀉,最要緊的有兩點: 第一,要審察虛實。


一般而言,虛證中常見的有脾虛證、腎虛證及肝鬱脾虛證。


脾虛證表現大便溏瀉,遷延反復,所下食物不化,伴食少體倦,食後脘腹滿悶不舒,稍食油膩或稍事勞累則泄瀉加重,面黃,舌淡,脈細。


治當健脾益氣,可用參苓白朮散之類(處方略)。


腎虛證表現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而泄瀉多在黎明前後,舌淡苔白,脈沉細,治宜溫腎固澀,用四神丸之類(處方略)。


肝鬱脾虛證表現泄瀉而脘脅或脅腹部脹痛,曖氣矢氣,其泄每隨情志鬱怒而加重,苔薄,脈弦。


治宜抑肝扶脾,用痛瀉要方之類(處方略)。


久瀉中的實證,常見的有濕邪停滯證和宿積不化證。


濕邪停滯證又有濕熱、寒濕之分:濕熱證表現泄下物稠黏如醬、或挾黏液,腹中痞滿,小便黃,舌苔黃膩,治以王氏連朴飲之類(處方略)。


寒濕證表現泄下物清稀,腹部冷痛,小便清,舌苔白滑厚膩,治以胃苓湯之類。


宿積不化證具有泄瀉反復遷延,每與飲食相關,腹中脹痛不休,瀉下物多腐臭之氣,舌苔垢膩,脈滑有力等特點,治宜消積導滯,可用枳實導滯湯合保和丸之類(處方略)。


第二,要注意兼挾證。


臨床所見,凡久瀉不愈者,多為兼挾證。


如脾虛挾濕證,脾虛挾滯證,脾虛氣陷證,脾腎兩虛證,濕熱兼積滯證等,而此類證侯較之單純的虛證、實證則尤為多見。


脾虛挾濕證:表現大便溏瀉,反復不愈,腹脹,食不化,四肢倦怠,舌苔白膩等特點,治宜健脾祛濕,可用四君子湯合平胃散加淮山藥、苡米之類(處方略)。


脾虛挾滯證:表現便瀉時發時止,極易為飲食不節所觸發,脘腹脹悶不舒,四肢倦怠,食欲不佳,泄瀉時挾有不消化食物,常覺曖腐吞酸以及舌苔膩等特點,治宜健脾化積,可用嶽美中加減資生丸之類(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苡米、蓮子、芡實、陳皮、甘草、炒麥芽、神麯、山楂、白蔻、藿香、砂仁、桔梗、扁豆、黃連)。


脾虛氣陷證:表現大便溏瀉,遇勞則甚,食欲不振,一身酸困乏力,甚則肛門墜脹,舌淡,脈虛緩等特點,治宜升陽健脾,可用升陽益胃湯加減(黨參、黃耆、白朮、陳皮、法夏、茯苓、甘草、黃連、澤瀉、防風、葛根、柴胡、薄荷)。


脾腎兩虛證:久瀉不止,反復發作,常見完穀不化,每於五更時臍腹作痛,腸鳴泄瀉,伴食少體倦,腹中冷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特點,治宜溫補脾腎,可用理中湯合四神丸之類(處方略)。


濕熱兼積滯證:表現泄瀉兼腹痛腹脹,腹部按之不舒,瀉而不爽,並挾黏液,舌苔黃厚膩,脈滑等特點,治宜清濕熱、導積滯,可用木香導滯丸之類(本病例即屬此類)。


總之,治療久瀉,必須注意其兼證特點,辨別虛實,分清主次。


《謙齋醫學講稿》中說過一段話,「腹瀉的原因不一,從本質分析不外二類:虛證屬於內傷,淺者在脾,深者及腎;


實證屬於病邪,以濕為主,結合寒邪和熱邪以及食滯等。


根據病因病機,分別使用化濕、分利、疏散、泄熱、消導、調氣等多係瀉法;


健脾、溫腎、益氣、升提、固澀等多係補法。


瀉法中可以兼用補法,補法中也能兼用瀉法,同時與其他治法互相結合,均須分清主次」。


此話很有道理。


此外,久瀉之病,還須注意飲食宜忌。


若飲食不節,生冷無忌,即使方藥對證,亦難奏良效。


《難經》所謂「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這一原則,對於久瀉尤為重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8:11:02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丙


木香導滯丸屬緩下之劑,臨床用治泄瀉,應掌握什麼原則?


[老師]木香導滯丸功在消導積滯,清利濕熱。


《松崖醫經》謂,「木香導滯丸,……用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消化,痞滿悶亂不安者」。


《醫方集解》又謂,「木香導滯丸,……此足太陰陽明藥也。


飲食傷滯,作痛作積,非有以推蕩之,積滯不盡,病終不除。


故以大黃、枳實攻下之,而痛瀉反止,經所謂通因通用也。


傷由濕熱,黃芩黃連佐之以清熱;


茯苓澤瀉佐之以利濕。


積由酒食,神麯蒸窨之物,化食解酒,因其同類,溫而消之。


芩連大黃,苦寒太甚,恐其傷胃,故又以白朮之甘溫,補土而固中也」。


由是可見,木香導滯丸用治泄瀉,法在通利去邪,因勢利導,故其泄瀉不論久暫,一定具有濕熱、積滯的證侯特點,一定屬於實證。


要知濕熱挾滯膠著腸道,並非一次性攻下就可以使邪氣盡去,故諸承氣湯皆非所宜。


當以緩緩蕩滌之法,持續服藥,以俟邪去而正安,方可圖其根治。


《金匱翼》云,「久瀉不止,百藥不效,或暫止而復來,此必有陳積在腸胃之間。


積一日不去,則瀉一日不愈,必先逐去陳積而復補之,庶幾獲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4:45 , Processed in 0.20314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