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生導引秘籍】

 關閉 [複製鏈接]
7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0:43 | 只看該作者

 

性為心所本同途


性不可見,由心明之。


心不自彰,因性方起。


既為心所起,故曰同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0:55 | 只看該作者

認取元陽制動樞


元陽者,元和之氣。


能制躁動,故為樞也。


此全明心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1:05 | 只看該作者

依附凝軀方建立


人依屋宇,始免風霜;


性托形軀,方能建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1:15 | 只看該作者

自心卻返到虛無


心契妙軌,以法行持,云歸虛無之妙。


故云自心卻返而歸元也。


動即為心,乃之動而非動,其動則應見隨機變通無滯。


群品於始終之理,知他心起滅之端,妙不可量,功不可測,化無所化,稱莫以稱。


在凡即云妄想紛紜,在聖即曰真元作用者也。


其靜則為性,是知靜則非靜。


泯滅變化之道,消亡應現之機,不涅不緇、無塵無垢。


熙熙上聖之真風,蕩蕩極迷途之化本,巍巍事既實而言莫詮,道以崇而理難諭,前際後際有空,煥乎浩浩之元,宛乎融融之德,妙中之妙,玄之又玄。


此蓋歸乎化源而窮理盡性,變化莫測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1:26 | 只看該作者

 

法本無言理自如


不拘動靜,理自如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1:36 | 只看該作者

猶知自是眾經樞


聖人所設萬論千經,說不可及法,乃無樞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1:47 | 只看該作者

人有穎悟玄玄趣


若得悟玄中深趣,即真道之諦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1:58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法者,心源之妙符,起生死之大要。


非輕取輕傲求,非躁撓所能知,非訛所能學,非念誦而至,非步歷而至。


明昧雖殊,古今不異。


《真言訣》云:去其死,先去其生。


去留之理,體而用之。


故高真教主、太上虛宗,或明於三心九心,或顯於一法萬法。


至於皇人丹訣、青童玉書,理有實歸本元,是非執滯,調不訛而經眾妙,直露希夷。


其余化體飛形,育嬰固命,乃至五行假借,動靜得常,三身互道往不廢,亦干枝葉,殊未屆其根株。


蓋受道於深淺之師,致理有見聞之執。


深宜濟度,勿憚參承。


養生膚語 天地以氣生人,故人一日一時未嘗能離乎氣。


魚之在水,兩腮翕動,無有停時。


人在宇宙間,兩鼻翕張,亦無有停時。


所以統轄造化之氣,人賴之以生也。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


動其機,萬化安。


為此也。


人生奔馳勞頓,氣因之驟矣。


驟則出多入少,外者不入,內者愈虛。


所以死期將至。


惟至人觀天道,執天行,抱神以靜,氣氣歸臍。


壽天地矣。


故知人生天地間,雖可見者,形;


所以能長久者,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2:10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衛生之術,云:但有四句偈,須是在處受持。


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


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


郭信用其言,知自護愛,康健倍常,年幾百歲。


皆由善攝元氣所致。


天氣常清,天色常明。


更無一物撓亂,所以長久。


今人所見云氣倏忽變現起滅者,皆近地之界。


百裡而上,無有也。


譬如人身有七情六欲之干,有三毒六害之擾,豈能長久?


誠能至清至明如天地,豈得不如天地之不毀乎?


青天歌云:青天忽起浮云障,云起縱橫遮萬象。


養生者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2:21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觸事而感生,善應而勞生,此皆致老之理也。


莊子稱: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同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


余以為此即養生之理也。


人之生也,以有上棟下宇之求,飢食渴飲之資,故不得不與民角利。


日夜憂勞其心,無有頃暇,故老及之也。


今岩居水飲,則於世無求;


不與民同利,則於物無競。


無求無競,雖欲不壽,得乎?


古人謂之卻老。


卻之者去其可老之道也。


人有喜談道者,余止之曰:道不易談也。


不能絕色,不必談道。


不能絕世,不必談道。


何也?


道所以全吾真也,而不絕色,則為滲漏之軀,真何能全?


道所以完吾性也,而不絕世,則為合塵之徒,性何能全?


或者引休妻不是道及引大隱在市廛為證,此則禪家最上一乘之妙。


若以此為解,徒使退墮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2:32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衛生歌云:木還去火不成灰,人能去火方延命。


諒哉斯言。


夫人之忿怒,羨艷悲壯、激切、鼓動、奔馳、跳躍、翔舞、謳歌、叫嘯之類,凡激於人我而發者,夫熟非火之所以為哉?


木與木相鑽而火生,人與人相形而欲生。


其理一也。


人能勘破此理,每事抑損,懲其忿而窒其欲,則五氣自平,六脈自和,延生必矣。


魂魄合而成形。


賢愚在德,肥瘦在母,壽夭在父。


血盛則肌肥,精足則神壯,神和則德全。


此聞之汪弄丸,云以此見天之賦命,生由父之精而死亦由父之精也。


但養和全德,此則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2:43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權德輿文云:舟有溺,騎有墜,寢有魘,飲有醉,食有 ,行有饜。


其甚則皆可以致斃,無非危機。


嗚呼,豈獨在於高官尊爵已哉?


正在飲食、衽席、輿馬、燕寢之間。


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於危耳。


學道之士,須識吾之一身從太虛中而來。


既從太虛中而來,則此身初亦無有,豈應執著之以為己物?


故此身之靈明,主人必使不著於有,不著於無,一如太虛之無物以擾之。


然後本體之心方得清靜合虛,靈覺常圓。


而一切繁華,一切系累不能奪矣。


繁華、系累不能奪,則俗心日退,真心日進。


退得一分俗心,自能進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欲者是也。


心自太虛,則身還太虛。


所謂仙,所謂佛,何俟多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2:54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周萊峰以養生術請錢午江,曰:不過履和適順而已。


履和,則不傷和;


適順,則不違順。


夫天地之氣,至和大順。


盡之人身,小天地也,豈不可仿天地之長年乎?


萊峰刻石臨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終其身。


先輩之重箴言如此!


陰陽本不相對,待造化之生物也。


陽入於陰,陰留陽而不得飛,則生;


陽出於陰,陽罔顧陰而不能留,則死。


是死生俱系於陽,固與陰不相關也。


仙家謂:一分陽氣,不盡不死;


一分陰氣,不盡不仙。


然則陰陽豈可對待言哉?


雖然,陽之所在,不獨生死系之,即諸物之靈蠢亦系之。


人,陽氣在上,故耳目聰明,於物最靈。


鳥獸,陽氣與陰氣混淆,故蠢。


草木,陽氣在根,故尤蠢。


以此為言,則人之陽氣安可不寶?


耳聾目 ,陽將散矣。


是以君子先時竟竟,惟陽是守。


有以也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3:05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人生食用,最宜加謹,以吾身中之氣由之而升降聚散耳。


何者?


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多肉食、穀食則氣滯,多辛食則氣散,多咸食則氣墜,多甘食則氣積,多酸食則氣結,多苦食則氣抑。


修真之士,所以調燮五臟,流通精神,全賴酌量五味,約省酒食,使不過則可也。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體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愛者,謂其神之去也。


然則人之所愛,在神不在形矣。


而今人所養,顧在形不在神。


何耶?


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聲神去,好色神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3:14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凡動靜運用紛紜,神無不去,人莫之惜顧,神絕乃獨悲之深焉,是何見之晚也。


人之致思發慮,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


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


及其絕而悲之深焉。


是何見之晚也。


古仙云:元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並暮暮,自然翁嫗返童孩。


噫,其誠通天地之生機也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3:25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高南州云:陰陽交合,造化之妙,無可倫比。


因述一術士言,八月十五日夜半子時,俟月色正中,以方諸取月華水盈缸。


俟來年五月五日午時,以陽燧置缸上。


須臾,日照水中,缸中水奔騰翻涌而起。


頃之,水盡涸矣。


觀其藥候,以為服食。


此丹家煉神水法也。


服食雖未易卒得,然因此可以窺造化交合之妙。


卻病之術,有行功一法。


虛病宜存想收斂,固秘心志,內守之工夫以補之。


實病宜按摩導引,吸努掐攝,外發之工夫以散之。


凡熱病宜吐故納新,口出鼻入以涼之;


冷病宜存氣閉息、用意生火以溫之。


此四法可為治病捷徑,勝服草木金石之藥遠矣。


此得之老方士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3:38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道書云:有妻子者,則為妻子所累;


有富貴者,則為富貴所累。


道不可行也。


審如是,必棄妻孥、捐富貴而後可乎?


夫妻孥不病道,病在於累妻孥;


富貴不絕道,絕在於累富貴。


蓋妻孥、富貴,在境而累,不累在心。


舜嘗二女裸矣,亦嘗受堯禪矣。


不為許由之逃務光之辭,而竟無傷於道。


此其道之微旨可想已。


王宏宇論修真有難易曰:吾輩破漏之軀,與童真修煉自別緣。


童貞原是乾體,不破不漏,非破乾而成離者。


比欲修純乾,止用得一段純陽工夫耳。


若吾輩,必補離成乾,然後更著工夫,所以難也。


此論甚合元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3:48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續仙傳》有賣藥翁嘗呼曰:有錢不買藥吃,盡作土饅頭去。


此言最警悟,人之不為土饅頭寡矣。


人日非而己不悟,何與?


但藥有數種,苦不能辨。


有靈藥可以益壽延年,有至藥可以起死回生,有神藥可以回陽換骨。


若夫金石草木,但可以治病,雖然遲速,末後一著土饅頭如故。


許道人云:人心貴澄靜。


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則性命入吾囊橐;


若夜夜不倒身,則性命在我掌握,長生可冀矣。


何者?


魂強魄弱故也。


又問:何如用工。


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4:00 | 只看該作者

二語盡矣


陸元鶴談養生之旨曰:不過藏神於淵,令不外游。


久之,自然神化。


毋多談,予唯其語。


夫神之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


恆留於身,其中炯然。


則精氣歸真,神化自現。


古仙云: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


若能神氣住,便是得仙人。


所謂神氣住者,非神也耶?


世率稱仙真為神仙,以其所煉在神也。


鄭龍門見召,指座右二沃丹花曰:此四本同發,惜止移其二入堂中,今十余日矣。


其二則未暇為日色所曝,遂萎謝。


且曰:此可以悟養生若如此花,天豈有所限量邪?


余因惕然有警。


誠悟此理,則自不置其身於傷生之境。


嵇中散一溉後枯之說可信。


壯年嗜欲,一時不見,久之漸至怯薄;


譬如富家妄費,一時不見,久之漸至貧窮。


自然之理。


人聽見在旦暮,故不悟耳。


推此以觀,凡讀書史、作文字養生作家,取效亦復如是。


弗謂無功,久之自然見效。


偶遇方僧,談終南山苦行道流,多有至二三百歲者。


日常掘食黃精、蒼白朮諸藥草以充食,又有服餌茯苓者。


其法:山中大松樹多合抱者,搜其根土深數尺,斷樹命根,以大瓮盛蜜與新茯苓放樹根下。


春則蜜氣升於樹顛,冬則蜜復降入瓮。


如此三年,方取出地。


每日啖如拳大一塊,飲水一甌,不復火食。


茯苓既是長年之植,又不火食,其享有異壽,固宜也。


若今世人,志行如常而欲企異常之壽,不亦難乎哉?


俗謂人之雄健者,曰有氣力。


以見力與氣元自相通,力從氣而出也。


凡叫喊、跳躍、歌嘯、狂舞、奔逸、趨走之類,凡以力從事者,皆能損氣。


古之善養生者,呼不出聲,行不揚塵。


不恆舞而熊經鳥伸,不長嘯而呼吸元神。


殆皆息力以生氣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9:04:13 | 只看該作者

秘向心頭作妙符


凡風寒暑濕,在外則為氣,中於人身則為毒,或有發為癰疽、發為瘧痢者,中伏傷生之道,不可不謹。


故人之起居室之棲止,須秘密堅固,高朗干燥。


斯無患矣。


井不汲不溢,精不用不盈。


何以?


以水由地中,汲則益之;


精充身中,損則充之。


本非有溢而盈也。


世人不解斯理,謂汲井不見其損,不知汲頻則地元竭;


用精不見其耗,不知用頻則真元疲。


是以明於汲井之理者,井養而不窮;


明於用精之道者,神用而不竭。


有人好養真而未嘗輕事遠游,曰:昔也,某曾泛舟游於江,遇風幾覆沒,以是不數游也。


余笑曰:閉爾戶,坐爾室,寧獨無江乎哉。


夫江之險猶憑舟也,若戶與室之險,在衽與席,在飲與食,寧復有舟可憑哉,奚獨江也?


焦若火,凝若冰,利若戈矛,何時而不有,奚獨江也與哉?


客曰:吾聞命矣,吾將事遠游。


發本緇也,而何為素?


齒本縝也,而何為疏?


眸本 也,而何為 ?


耳本聰也,而何為 ?


手本攫也,而何為疲?


足本趨也,而何為痿?


肩能負,何為老而痹?


身能任,何為病而弱?


顏能丹,何為衰而枯?


此意可省其殆生之所以死者耶?


殆死之所以形見其征者耶?


知生之所以死者,則知死之所以生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15:03 , Processed in 0.15624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