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樞識】

 關閉 [複製鏈接]
2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3:28 | 只看該作者

脾病者

 
張云。此下言臟病所宜之味也。


脾屬土。甘入脾。故宜用此甘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3:47 | 只看該作者

心病者


張云。心屬火。苦入心。故宜用此苦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4:05 | 只看該作者

腎病者

 
甲乙無黃卷二字。張云。大豆黃卷。大豆芽也。


腎屬水。咸入腎。故宜用此咸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4:25 | 只看該作者

肝病者

 
張云。肝屬木。酸入肝。故宜用此酸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4:46 | 只看該作者

肺病者

 
張云。肺屬金。辛入肺。故宜用此辛物。此上五節。與五臟生成論之五合。宣明五氣篇之五入者。


意同。皆用本臟之味。以治本臟之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6:00 | 只看該作者

五禁

 
張云。辛味屬金。能克肝木。此下五節。當與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等義參看。


咸味屬水。能克心火。酸味屬木。能克脾土。甘味屬土。能克腎水。苦味屬火。能克肺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6:19 | 只看該作者

肝色青

 
張云。此下言臟氣所宜之味也。


臟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即此意也。


此下五節。仍與臟氣法時論後文相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6:37 | 只看該作者

心色赤

 
張云。臟氣法時論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6:57 | 只看該作者

脾色黃

 
張云。啟玄子云。究斯宜食。乃調利機關之義也。


腎為胃關。脾與胃合。故假咸桑軟以利其關。關利而胃氣乃行。胃行而脾氣方化。故脾之宜味。與他臟不同。臟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7:18 | 只看該作者

肺色白

 
張云。臟氣法時論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7:35 | 只看該作者

腎色黑

 
張云。臟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9:36 | 只看該作者

水脹篇第五十七


諸本無篇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39:54 | 只看該作者

水始起也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0:38 | 只看該作者

此其候也


馬云。病方起時。目之下為窠。(俗云臥蠶)其微有所腫。如新臥起之狀。大抵人之臥起者。


其目窠上必腫也。


頸脈即人迎穴也。


此脈動於頸。而咳動於內。在陰股則冷。在足脛則腫。在上腹則大。以手按其腹。則隨手而起。如裹水狀。此水病已成。而可驗者也。


(按素問陰陽別論云三陰結謂之水啟玄子云三陰者謂脾肺之脈俱寒結也脾肺寒結則氣化為水又按本經五癃津液篇有云五穀之精氣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 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並於腸胃之中別於回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又按論疾診尺篇言風水膚脹視人之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 而不起則當知隨手而起為有水無風 而不起為有風有水也)張云。陽明之脈。自人迎下循腹裡。而水邪乘之。


故為頸脈動。水之標在肺。故為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腹乃太陰。邪始於陰分也。


?、?同。凡按水囊者。


必隨手而起。


故病水者亦若是。以上皆水腫之候。簡案、平人氣象論曰。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窠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


亦與本節及論疾診尺篇文同。不謂之人迎而謂頸脈者。


非診之而始知其動之疾。以其望而知頸脈之疾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2:37 | 只看該作者

膚脹者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3:02 | 只看該作者

此其候也

 
甲乙。?、作殼殼。張云。?、鼓聲也。


寒氣客於皮膚之間者。


陽氣不行。


病在氣分。故有聲若鼓。氣本無形。故不堅。氣無所不至。故腹大。身盡腫。若因於水。則有水處腫。無水處不腫。此為可辨。然有水則皮澤而薄。無水則皮濃。寒氣在膚腠之間。按散之。


則不能猝聚。故?而不起。腹色不變。即皮濃故也。


愚按、此上兩條云。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者屬水。?而不起者屬氣。此固然也。


然按氣囊者。


亦隨手而起。又水在肌肉之中。按而散之。


猝不能聚。如按糟囊者。


亦?而不起。


故未可以起與不起。為水氣的辨。但當察其皮濃色蒼。或一身盡腫。或自上而下者。


多屬氣。若皮薄色澤。或腫有分界。或自下而上者。


多屬水也。


簡案、論疾診尺篇云。按其手足上。?而不起者。


風水膚脹也。


亦與本節同。又金匱要略云。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跗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又云。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巢源云。燥水謂水氣溢於皮膚。因令腫滿。以指畫肉上。則隱隱成文字者。


名曰燥水。以指畫肉上。隨畫隨散。


不成文字者。


名曰濕水。由此推之。


膚脹、即金匱所謂皮水、風水。巢源所謂燥水也。


然脹不可拘起與不起之說。當為實驗之言也。


殼、玉篇。物皮空也。


?字亦從鼓從空。蓋中空之義。諸注為鼓聲。豈有不堅而有聲之理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5:48 | 只看該作者

腹脹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6:18 | 只看該作者

此其候也

 
馬云。鼓脹與膚脹等。不言按之起與不起。當亦是不起者。


惟其腹筋起者為辨。


又按素問腹中論。黃帝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為何病。岐伯曰。名為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此方果有奇驗云。李云。鼓脹膚脹。大同小異。只以色蒼黃。腹

筋起為別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6:38 | 只看該作者

腸覃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 23:46:58 | 只看該作者

此其候也

 
甲乙。癖、作瘕。?、作息。離臟、作離歲月三字。諸本唯作離歲。獨志改作離臟。張云。覃、延布而深也。


寒氣與衛氣相搏。則?積不行。留於腸外。有所系著。故癖積起?肉生。病日以成矣。


?肉、惡肉也。


離歲、越歲也。


寒邪客於腸外。不在胞中。故無妨於月事。其非血病可知。蓋由汁沫所聚。而生此腸覃之候也。


簡案、覃義未詳。蓋此與蕈同。慈在切。唐韻。菌生木上。又玉篇。

蕈、地菌也。


腸中垢滓。凝聚生?肉。猶濕氣蒸郁。生蕈於土木。故謂腸覃。正字通。方書、鼻疣曰?肉。亦謂之?菌。鼻通息。故從息。?菌乃與腸蕈之義符。但以鼻息釋?者。


誤。說文。?、寄肉也。


即生息一肉之義。甲乙作息肉可證。離歲、歷歲也。


離訓歷。見詩小雅小宛疏。腸覃治方。陳氏三因有烏喙丸。羅氏衛生寶鑒有?露丸。見?丸等。當並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07:59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