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 夫人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皆見形證脈氣,若非診(切),無由識也。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此乃良醫之大法也。
(一)肝之經,肝脈本部在於筋,足厥陰,風,乙木也。
經曰:肝與膽為表裡,足厥陰(少〔陽〕)也。
其經旺於春,乃萬物之始生也。其氣軟而弱,軟則不可汗,弱則不可下。
其脈弦長曰平,反此曰病。
脈實而弦,此為太過,病在外,令人忘忽眩運;
虛而微,則為不及,病在內,令人胸脅脹滿。
凡肝〔實〕則兩脅下引痛,喜怒,虛〔則〕如人將捕之。
其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其脈沉而急,浮之亦然,主脅〔支〕滿,小便難,頭痛眼眩。
脈急〔甚〕主惡言,微急氣在〔胸脅下〕。
緩甚則嘔逆,微緩水痹。
大甚內癰吐血,微大筋痹。
〔小甚多飲〕,微小痹。
滑甚、疝,微滑遺尿。
澀甚流飲,微澀、攣。
肝之積氣在左脅下,久而不去,發為咳逆,或為〔?〕瘧也。
虛夢花草茸茸,實夢山林茂盛。
肝病旦〔慧、晚〕甚、夜靜。
肝病頭痛目眩,脅滿囊縮,小便不通,十日死。
又身〔熱〕惡寒,四肢不舉,其脈當弦而急;反短澀者,乃金克木也,死不治。
又肝中寒,則兩臂不舉,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轉側,其脈左關上遲而澀者是也。
肝中熱,則喘滿多嗔,目痛,腹脹不嗜食,所作不定,夢中驚悸,眼赤,視物不明,〔其〕脈左關陽實者是也。
肝虛冷,則脅下堅痛,目〔盲〕臂痛,發寒〔熱〕如瘧狀,不欲食,婦人則月水不來,氣急,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
此寒熱虛實,生死逆順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腰痛,甚則不可俯仰,丈夫〔?〕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主肝所生病者,胸中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病。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肝欲散者,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補以細辛之辛,瀉以白芍藥之酸。
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
經曰:虛則補其母。
水能生〔木〕,水乃肝之母也。
苦以補腎,熟地黃、黃柏是也。
如無他證,惟不足,錢氏地黃丸補之。
實則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