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啟源】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48:12 | 只看該作者

鐵刷湯

 

治積寒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飲食不下,並宜服之。


半夏、草豆蔻、丁香、乾薑(炮)、〔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


上、咀,水五盞,煎至二盞半,去渣,分三服,相繼不拘時。


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48:34 | 只看該作者

桂附丸

 

治風邪冷氣,入乘心絡,或臟腑暴感風寒,上乘於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則經久不瘥。


川烏頭(三兩炮去皮臍)、附子(三兩)、乾薑(二兩炮)、赤石脂(二兩)、桂(二兩)蜀椒(去目微炒)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覺至痛處即止;


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為度。


若早服無所覺,至午後,再〔服〕二十丸。


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盡一劑,終身不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48:51 | 只看該作者

薑附湯

 

治五臟中寒,或卒然暈悶,手足厥冷。


乾薑、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挾風不仁,加防風半兩;


兼濕腫滿,加白朮半兩;


筋脈攣急,加木瓜半兩;


肢節疼,加桂心半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49:14 | 只看該作者

加減白通湯

 

治形寒飲冷,大便自利,完穀不化,腹臍冷痛,足脛寒逆。


〔《內經》〕云:寒淫於內,治以辛熱;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以苦發之。


以附子大辛熱,助陽退陰,溫經散寒,故以為君。


乾薑、官桂,辛甘大熱,亦除寒濕;


白朮、半夏苦辛,溫胃燥脾濕,故為臣。


草豆蔻、炙甘草、人參,甘辛大溫,溫中益氣;


生薑辛大溫,能除濕之邪;


蔥白辛溫,以通上焦陽氣,故以為佐。


又云: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濃,故大作湯劑投之,不數服而(止)痛減,足脛漸溫,調飲食數〔次〕平〔復〕。


附子(一兩去皮臍)、乾薑(一兩炮)、官桂(五錢)、白朮(五錢)、草豆蔻(煨)、甘草、人參、半夏(炮各五錢)


上?咀,每兩,水二盞半,生薑五片,蔥五莖,煎至一盞二分,去滓,空心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49:28 | 只看該作者

二薑丸

 

治痼冷。


良薑、乾薑(炮各三兩)


上〔二味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49:45 | 只看該作者

朮附湯

 

治沉寒痼冷。


黑附子(炮一兩)、白朮(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水盞半,薑五片,棗二枚,拍破,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0:22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下

 

十二、〔用藥備旨〕

 

(一)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之圖

 

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之圖(缺圖)


〔注云〕:味為陰,味濃為純陰,味薄為陰中之陽;氣為陽,氣濃為純陽,氣薄為陽中之陰。


又曰:味濃則泄,味薄〔則〕通;


氣濃則發熱,氣薄則發泄。


又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咸味通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升降者,天地之氣交〔也〕,茯苓淡,為天之陽,陽也,陽當上行,何謂利水而泄下?


經云:氣之薄者,陽中之陰,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亦不離乎陽之體,故人手太陽也。


麻黃苦,為地之陰,陰也,陰當下行,何謂發汗而升上?


經曰:味之薄者,〔陰〕中之〔陽〕,所〔以〕麻黃發汗而升上,亦不離乎陰之體,故入手太陰也。


附子,氣之濃者,乃陽中之陽,故經云發熱;


大黃,味之濃者,乃陰中之陰,故經〔云〕泄下。


(竹)淡,為陽中之陰,所以利小便也;


茶苦,為陰中之陽,所以清頭目也。


清陽發腠理,清之清者也;


清陽實四肢,清之濁〔者〕也;


濁陰歸六腑,濁之濁者也;


濁陰走五臟,濁之清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0:43 | 只看該作者

(二)藥性要旨

 

苦藥平升,微寒平亦升;


甘辛藥平降,甘寒瀉火,苦寒瀉濕熱,甘苦寒瀉血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1:09 | 只看該作者

(三)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肝膽:味辛補,酸瀉;


氣溫補,涼瀉。


注云:肝膽之經,前後寒熱〔不同〕,逆順〔互〕換,入求〔責〕法。


心小腸:味鹹補,甘瀉;


氣熱補,寒瀉。


〔注云〕:三焦命門補瀉同。


脾胃:味甘補,苦瀉;


氣溫熱補,寒涼瀉。


注云:〔溫涼寒熱〕,各從其宜;


逆順互換,入求〔責〕法。


肺大腸:味酸補,辛瀉;


氣涼補,溫瀉。


腎膀胱:味苦補,咸瀉;


氣寒補,熱瀉。


〔注云〕: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所勝平之,此之謂也。


故云:安穀則昌,絕穀則亡,水去則榮散,穀消則衛亡,〔榮散衛亡〕,神無所居。


又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


穀入於胃,脈道乃行。


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乃行,常有天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1:38 | 只看該作者

(四)〔臟氣法時補瀉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黃芩。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黃柏、知母。


注云:開腠理,致津液,通氣血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補之,細辛。


以酸瀉之,白芍藥。


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芒硝。


以〔咸〕補之,澤瀉。


以甘〔瀉〕之,黃?、甘草、人參。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以甘補之,人參。


以苦瀉之,黃連。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


以酸補之,五味子。


以辛瀉之,桑白皮。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


以苦補之,黃柏。


以〔咸〕瀉之,澤瀉。


注云: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軟、或堅,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2:02 | 只看該作者

(五)治法綱要

 

氣交變〔論云〕:五運太過不及。


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長、化、收、藏之運,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


注云:失常之理,則天地四時之氣,無所營運。


故動必有靜,勝必有復,乃天地陰陽之道也。


以熱治熱法,經曰:病氣熱甚,而與寒藥交爭,〔則〕寒藥難下,故反熱服,順其病勢,熱勢既休,寒性乃發,病熱除愈,則〔如〕承氣湯寒藥,反熱〔服之〕者是也。


病寒亦同法也。


凡治病,必求〔其〕所在,病在上者治上,在下者治下,故中外臟腑經絡皆然。


病氣熱,則除其熱;


病氣寒,則退其寒,六氣同法。


瀉實補虛,除邪養正,平則守常,醫之道也。


大法曰:前人方法,即當時對證之藥也。


後人用之,當體指下脈氣,從而加減,否則不效。


余非鄙乎前人而自用也,蓋五行相制相兼,生化制〔承〕之體,一時之間,變亂無常,驗脈〔處〕方,亦前人之〔法〕也。


厥後通乎理者,〔當〕以余言為〔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2:24 | 只看該作者

(六)用藥用方辨

 

如仲景治表虛,制桂枝湯方,桂枝味辛熱,發散、助陽、體輕,本乎天者親上,故桂枝為君,芍藥、甘草佐之。


〔如〕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制小建中〔湯〕方,芍藥為君,桂枝、甘草佐之。


一則治其表虛,一則治其裡虛,是各言其主用也。


後人之用古方者,觸類而長之,則知其本,而不致差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2:48 | 只看該作者

(七)去〔臟腑〕之火

 

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藥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石膏瀉胃火。


柴胡瀉三焦火,〔須用〕黃芩佐之;


柴胡瀉肝火,須用黃連佐之,膽經亦然。


黃柏瀉膀胱火,又曰龍火,膀胱〔乃〕水之府,〔故曰龍火〕也。


以上諸藥,各瀉各經之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為君臣,處詳其宜而用之,不可執而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3:10 | 只看該作者

(八)各經引用

 

太陽經,羌活;


在下者黃柏,小腸、膀胱也。少陽經,柴胡;


在下者青皮,膽、三焦也。


陽明經,升麻、白芷;


在下者,石膏,胃、大腸也。


太陰經,白芍藥,脾、肺也。


少陰經,知母,心、腎也。


厥陰經,青皮;


在下者,柴胡,肝、包絡也。


以上十二經之的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3:31 | 只看該作者

(九)五味所用

 

苦以〔瀉〕之,甘以緩之〔及〕發之,詳其所〔宜〕用〔之〕,酸以收之,辛以散之,咸以軟之,淡以滲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3:50 | 只看該作者

(十)用藥各定分兩

 

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


藥之〔於證〕,所主停者,〔則〕各等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4:12 | 只看該作者

(十一)藥性生熟〔用〕法

 

黃連、黃芩、知母、黃柏,〔治〕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酒炒之,借酒力上升也。


咽之下,臍之上〔者〕,〔須〕酒洗之;


在下者,生用。


凡熟〔升〕生〔降〕也。


大黃須煨,恐寒傷胃氣;


至於烏頭、附子,〔須〕炮去〔其〕毒也。


用〔上焦〕藥,〔須〕酒洗曝乾。


黃柏、〔知母〕等,寒藥也,久弱之人,須合〔之者〕,酒浸曝乾,恐寒傷胃氣也;


熟地黃酒洗,亦然。


當歸酒浸,助發散之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4:32 | 只看該作者

(十二)藥用根梢法

 

凡根〔之〕在上者,中半以上,氣脈上行,以生苗者為根。


中半以下,氣脈下行,入土者為梢。


當知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


經曰:根升梢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4:54 | 只看該作者

(十三)五臟六腑相生相克為夫妻子母

 

肺〔為〕金,肝〔為〕木,腎〔為〕水,心〔為〕火,脾〔為〕土。


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孫;


克我者為鬼賊,我克者為妻財。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假令木生火,木乃火之父母,火乃木之子孫;


木克土,木乃土之夫,土乃木之妻。


余皆仿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1:55:13 | 只看該作者

(十四)七神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3:4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