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雍)傷寒補亡論〕】
二十卷 未見宋史本傳曰。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陽人。父忠孝。官至太中大夫。師事程頤。著易說。號兼山先生。雍傳其父學。通世務。隱居峽州。游浪長楊山谷間。號白云先生。乾道中。以峽守任清臣湖北帥張孝祥荐於朝。旌召不起。賜號沖晦處士。孝宗稔知其賢。每對輔臣稱道之。
命所在列郡。歲時致禮存問。更封頤正先生。令部使者。
遣官就問。雍所欲言。備錄繳進。於是雍年八十有三矣。淳熙初。學人裒集程顥程頤張載游酢楊時及忠孝雍凡七家。為大易粹言行世。淳熙十四年卒。朱子郭沖晦醫書跋曰。紹熙甲寅夏。予赴長沙。道過新喻。謁見故煥章閣學士謝公昌國於其家。公為留飲。語及長陽沖晦郭公先生言行甚悉。因出醫書歷書數帙曰。此先生所著也。
予於二家之學。皆所未習。不能有以測其說之淺深。則請以歸。將以暇日熟讀而精求之。
而公私倥傯。水陸奔馳。終歲不得休。復未暇也。
明年夏大病幾死。適會故人子王漢伯紀。自金華來訪。而親友方士繇伯謨亦自藉溪來。同視予疾,數日間乃若粗有生意。間及謝公所授長陽醫書。二君亟請觀焉。
乃出以視。則皆驚喜曰。此奇書也。蓋其說雖若一出古經。而無所益損。然古經之深淺浩博難尋。而此書分別部居易見也。
安得廣其流布。使世之舉為方者。
家藏而人誦之。
以知古昔聖賢醫道之源委。而不病其難耶。予念蔡忠惠公之守長樂。疾巫覡主病。蠱毒殺人之奸。既禁絕之。
而又擇民之聰明者。
教以醫藥,使治疾病。此仁人之心也。
今閩帥詹卿元善實補蔡公之處。而政以慈惠為先。試以語之。
儻有意耶。亟以扣之。
而元善報曰敬諾。乃屬二君。讎正刊補。而書其本末如此以寄之。
抑予謂古人之於脈。其察之固非一道。然今世通行。唯寸關尺之法為最要。且其說具於難經之首編。則亦非下俚俗說也。
故郭公此書。備載其語。而並用丁德用密排三指之法釋之。
夫難經則至矣。至於德用之法。則予竊急診者之指有肥瘠。病者之臂有長短。以是相求。或未得為定論也。
蓋嘗細考經之所以分寸尺者。
皆自關而前隙。以距乎魚際尺澤。是則所謂關者。
必有一定之處。亦若魚際尺澤之可以外見而先識也。
然今諸書無的然之論。唯千金以為寸口之處。其骨自高。而關尺皆由是而卻取焉。
則其言之先後。位之進退。若與經文不合。獨俗間所傳脈訣。五七言韻語者。
詞最鄙淺。非叔和本書明甚。乃能直指高骨為關。而分其前後。以為寸尺陰陽之位。似獨難經本指。然世之高醫。以其贗也。
遂委棄而羞言之。
予非精於道者。不能有以正也。
姑附見其說於此。以俟明者而折中焉。
慶元元年乙卯歲五月丙午。鴻慶外史新安朱熹書。(文集)趙?曰?河南處士郭公子和。嘗於其修己治經之余。取張氏書。精意研覃。補其闕略。子朱子為敘。以表章之。
沙隨程公可久亦有論著。今傳者罕矣。(新安文獻志趙秉山醫說)汪琥曰。傷寒補亡論。河南郭雍撰次。書凡二十卷。其第一卷。設為問答。以傷寒名列居前。附以敘論治法。及刺熱等法。其第二第三卷。乃辨脈平脈法。第四卷。自敘六經統論。繼之以太陽六經證治。至五六七卷。皆系仲景原論。其間有論而無方者。
既補以龐安時常器之兩家之說。郭氏後為之校補於後。第八卷至十二卷。則敘汗吐下溫灸刺。及用水用火之法。第十三至十五卷。則敘兩感陰陽易。及病後勞復等二十余。其第十六卷。系闕文。第十七十八卷。則敘痙濕 等九證。及似傷寒諸證。其第十九二十卷。則敘婦人小兒傷寒。並痘疹諸證。是皆郭氏采素難千金外台活人等方論。以補仲景之闕略。治傷寒者。
不可以不知也。
琥按郭雍字白云。不知何代人。考古今醫統書目。元人徐止善曾作是書。今其書不傳。想郭氏必後於徐。而重為撰次者也。
按汪琥以郭子和。為元以後人。失考其書所載常器之考醫壘元戎。引王朝奉論。又記其語。蓋朝奉即宣和中名醫。貺字子亨。撰指迷方者。外科精要。載史源癰疽灸法論序曰。甲戌年。自太學歸省。國醫常穎士器之適在府下。求為母子一診云。源者孝宗時右相浩弟。所謂甲戌。當是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也。
據此。常器之生於北宋。而南渡之後。猶健在焉。
郭有得其指授。仍多用其說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