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仲理)傷寒類證〕】
十卷 未見自序曰。醫家之學。有自來矣。軒岐以降。仲景傑興。而醫道始大備矣。可為法於後世者。
惟仲景傷寒之書而已。叔和王公復為編次。以利後人。功亦大矣。自晉而下。代不乏人。殿丞孫兆。翰林謝復古。處士郭雍。無己成公。凡百余家。皆祖述其說。莫不傳注。啟發良多。然而有失仲景之本意。亦不少矣。至於穿鑿附會。雖有潤色文采之美。缺疑既多。傳注何補。愈使後人學之難也。
可勝嘆哉。仆自幼迄老。著意斯術。涵濡仲景之書。幾二十余年。乃敢折衷。條析類證。分門為卷。以其脈法精純。有證有論有方者。
為內篇。以其精粗相駁者。為外篇。以其有論無方無證者。
為雜篇。復以平昔所聞。師友討論之言。或能發明仲景之微奧。或得古人不言之妙。悉采取之。
立為傷寒辨惑入式。附於類證之上。以論見證。則首尾相貫。以號見條。則言不重復。使學人開卷不待披檢。而門類方論脈證。已粲然矣。嗟夫。吾嘗見人議仲景書。猶儒家之六經也。
可謂格言矣。及夫臨病施治。則執以家傳秘方。或得或失。詰其所以。則莫知適從。而仲景之書。已罔然矣。斯亦舉世之大謬也。
何則。醫豈易言哉。非神聖工巧。不足以參天地。契陰陽。施品劑。起死回骸。而造仲景之旨焉。
愚謂業醫而不由仲景之門。猶儒家之不宗孔子。而好尚諸子百家者也。
類證之編。深負僭咎。非敢貽諸能士。特為初學人之助云耳。
時洪武癸酉菊節日。薌溪馬鞍山黃仲理序。按〔陸氏(彥功)傷寒論類證便覽〕國史經籍志十一卷 存凡例曰。仲景張先生所述傷寒論一書。舊本多失其真。未免魯魚亥豕之謬。今遵善本校正。或有闕疑。則亦博參諸家之書。附會其說。一傷寒論。叔和王先生雖為撰次。猶未便檢閱。今遵黃仲理先生。類證分門。以便後學。仲理之說。於傷寒論各有發明者。
錄於各條舊注之下。以圈別之。
一傷寒論。無己成先生已有注釋。今遵舊本細書之。
而以其所著明理論。大書於各類之首。庶幾後學因無己之言。而馴入仲景之室耳。
一傷寒賦。悉遵蒙齋吳先生之所撰。一傷寒論舊方。凡一百一十三。今增至三百三十四。悉采朱奉議活人書。和劑局方。及陳良輔胎產藥方。曾世榮小兒傷寒藥方。李東垣此事難知藥方。非敢妄為之說。題詞曰。傷寒類證。仲理黃先生所編也。
然其方法。悉遵仲景。其分門析類。學人已便於檢閱也。
吾先君嘗欲梓行未果。仆自早歲。沉潛是書。已有年矣。但病其中少有闕疑。於是附會眾說。及補遺經驗藥方。亦不敢妄加己意。故名曰傷寒類證便覽。壽梓刊行。嘉樂四方同志共之。
後之高明者。
幸恕僭。弘治己未歲菊月之望。曉山後裔陸彥功識。唐高仁序曰。古今擅名醫業。亡慮數百家。而傷寒一證。漢張仲景獨得其要。嘗著金匱玉函經。首論傷寒。後建安初。以宗族多死於是疾。復著傷寒論二十二篇。為法三百九十有七。為方百一十有三。醫往往熟復其辭。而究極其理。治傷寒輒效。書雖王叔和為之撰次。成無己為之注釋。黃仲理為之類證。錯綜訛舛。遑□有之。
鮮克厘正。同邑陸氏世以醫鳴。至彥功甫。益工所業。諸科雜證。罔不究心。至傷寒。闖仲景之室而盡其奧。人之有疾而造焉者。
絡澤不絕。其門如市。彥功未嘗幸其劇而規之利。養其成而多之勞。宣通虛實。輕重澀滑燥濕。各以其證。用是全活甚眾。遐邇德之。
暇日出其手正仲理類證張氏書。授乃子濃載。暨甥張政鴻吳以順輩。俾三復校讎。厘為十一卷。目之曰傷寒類證便覽。間示予求序。且曰。是先世之志也。
因取視之。
門分類析。臚列條貫。且以無己之論。冠置各類之首。仲理之說。圈別舊注之外。又布運氣諸圖於前,以效用乎今。備經效諸方乎後。以增多乎昔。學醫者。
得是編而閱之。
因門尋證。而證不眩於尋。因注繹理。而理不棼於繹。因法治病。而病不難於治。因方制藥。而藥不忒於制。其所謂升高而睇遠。宅中而觀隅。誠有便於覽者。
元翰學復初有言。李明之傷寒會要。見證得藥。見藥識證。以類相從。指掌具見。倉猝之際。粗工用之。
如載司南以適四方。無問津之惑。是編之輒。不啻過之。
嗚呼。
亦仁矣。雖然。五方異習。五氣異感。五行異稟。則五性易便。蓋有同疾而殊治者。
醫惟不離其類。而亦不遺其類。不?其法。而亦不泥其法。不失其方。而亦不執其方。斯可矣。膠柱調瑟。而不能以言消息。而曰醫師之良也。
吾惑焉。
弘治己未秋九月菊節日。同邑新庵唐高仁序。程敏政題歙陸氏先祠記後曰。陸君彥功世以醫鳴徽歙間。而又篤於祖烈。觀此記可見矣。古稱醫為仁術。仁之施必由親始。若彥功者。
豈非難哉。今彥功被召至京師。醫名日著。蓋有淮用之漸矣。力以母服辭。仁不遺親益難。予因托人為錄此記而掃之。
彥功服闋北上。將供養尚方。大著醫國之功。使仁術所施者益廣。則所以發先世之幽光者。
不益遠乎,彥功六世祖夢發。文丞相同榜進士。官至大府丞。有曉窗集。予未之見也。
方虛穀先生亟稱之。
彥功當寫一本見寄。予輯新安文獻志。仁賢之言。豈不少哉。(文集)徐春甫曰。陸彥功。新安古歙人。世以醫鳴。至彥功益著。遐邇求療。日益效眾。朝廷聞而征官大醫院。辭歸。編述傷寒類證便覽十卷。今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