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106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7:59 | 只看該作者

昏沉

 

痘瘡成漿之時。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應。自語呢喃。

 

如邪祟狀。

 

此痘出太過。心臟空虛。神無所依也。

 

人參酸棗湯。氣虛。大劑獨參。

 

或保元加棗仁、茯神。若煩熱氣壯。痰涎涌盛者。

 

改定清心丸。

 

如服藥後不寧。反加悶亂者死。漿清不食者。

 

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8:08 | 只看該作者

汗出

 

痘瘡多汗。則津液外泄。

 

或未漿。

 

或既靨。並宜保元東加養血藥。然又有面赤發渴。汗出不及腰者。

 

皆胃熱腎虛。四君子湯去朮易麥冬。下六味丸。若面赤作渴。手足心熱。大便堅者。

 

腸胃實熱也。

 

瀉黃散。若初起發熱時。自汗不妨。乃濕熱熏蒸而然。切不可便用 、朮之類以實腠理。

 

亦不可妄用升、葛之類以泄肌肉。蓋自汗則痘熱已輕。恐發泄太甚。則津液內耗。陰隨陽散。難以收靨。即靨後自汗。

 

亦宜詳審而治。若血虛自汗。則至夜煩熱作渴。當歸補血湯。氣虛不能自固而汗。則動作喘息。力微身熱。四肢不溫。四君子加歸、 。有痘出平塌。淡白少神。身涼而汗者。

 

保元東加肉桂、當歸。有重幃暖炕。濃衣重衾而多汗者。

 

宜漸減以清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8:18 | 只看該作者

失血

 

痘疹失血。俱為危候。若氣血旺。毒火盛而失血者。

 

乃邪從血解。不可妄投止血之劑。惟宜清血解毒。若治之不止者凶。有氣血虛而毒盛失血者。

 

不治。有悶痘五竅流血者。

 

不治。有痘倒而鼻流血水者。

 

不治。有熱證誤投熱劑而失血者。

 

宜清涼解毒。痘未盡出而用寒涼。毒為涼激傷脾。不能運動其血。致逆於臟府之中。內毒搏滯於胸膈之上。積成穢血。妄行而暴吐衄昏暈。 痘色淡白陷伏者。

 

理中湯、獨參湯並加肉桂。溫補為主。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是也。

 

若痘尖綻紫滯而衄者。

 

乃毒火刑金。犀角地黃東加炒黑山梔。有靨後余毒乘脾。脾氣受傷。不能統血而衄。小劑參苓白朮散加炒黑連、芍。若躁熱悶亂。口乾渴甚而衄。手足並熱者。

 

犀角地黃去丹皮加黃連、山梔、炮薑。

 

亦有中氣虛而不時哄熱。手足時冷時熱而衄。

 

此清陽之氣不能上升。無根之火倏往倏來也。

 

補中益氣加芍藥、肉桂。有毒盛壅熾。肺金受制。流注大腸而便血者。

 

四物湯換生地加芩、連。若下血不止。昏睡不醒者危。

 

凡痘中失血。惟從鼻出者。

 

可治。從口中及口鼻齊出者。

 

多不治。 亦有從痘瘡出者。

 

則為走泄。走泄多則分肉空虛。毒無定位。是皆有犯於裡。為難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8:29 | 只看該作者

身痛

 

經曰。諸寒為痛。

 

又曰。甚熱則痛。

 

又曰。諸痛為實。三說不同。各有其理。當熱作之時。毒始營運。忽遇暴寒折之。

 

毒邪壅於皮膚之間。不能宣發。

 

此因寒而痛也。

 

宜透肌運表。

 

如煩躁渴甚。狂言 語。便秘溺赤。更值春暄夏炎之令。痘見干紅焦紫。就火熱而痛甚。就陰涼而痛衰。 此因熱而痛也。

 

宜清涼化毒。若身不壯熱。口不煩渴。飲食如常。二便清調。痘見尖綻紅澤。至七八日漿極充滿。惟覺根窠脹痛。

 

此諸痛為實。宜平和疏養。若初出而身痛者。

 

為發未盡。升麻湯。冬月加蜜炙麻黃二三分。既出稠密而身痛。為毒盛瘀血也。

 

犀角消毒飲倍連翹加紫草。兼腰背痛者。

 

肝盛血凝也。

 

瀉青丸減大黃加甘草、防風。便秘腹脹。四肢厥冷。腰痛瘡色紫黑者。

 

難治。百祥丸。若遍身如嚙而色紫者。

 

瘀毒壅滯。最危之兆。若二便秘結。喘急煩躁。梔子仁散。 自利不食者。

 

不治。若身後痛屬太陽經。用羌活、防風、甘草。身前痛屬陽明經。用升麻、葛根、紫草。身側痛屬少陽經。用連翹、柴胡、防風。四肢痛屬脾經。用防風、芍藥、甘草急止之。

 

蓋恐叫號傷氣。 忍痛傷血。

 

而致變證也。

 

若食雞魚酒物而致者。

 

清胃散加生犀汁。大凡痘瘡。切不可食毒物。恐作痛致傷元氣。輕者反重。重者難治。然有專取毒物以攻其毒。

 

如豬尾膏、雞冠血、攻毒湯等方之義。不可以此礙彼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8:37 | 只看該作者

頭面

 

朱濟川曰。痘未起發而頭面先腫者。

 

此陽火亢盛。陰血不能歸附。氣血相離之象。若痘瘡起發。頭面以漸而腫者。

 

此毒瓦斯發越。聚於三陽。欲作膿血。故宜腫也。

 

設當起發而頭而不腫者。

 

必痘本磊落。毒勢輕淺。所以不腫。

 

如痘本稠密。起發應腫不腫。

 

此毒伏於內。不能發越。治宜助正為主。

 

如痘稀疏。起發不應腫而腫者。

 

此感疫毒之邪。須兼疫氣而治。

 

如應腫而平塌如餳餅。 或痘肉齊平。

 

或干焦紫滯者。

 

此毒盛氣虛。不治之證也。

 

大凡應腫者。

 

直至漿滿結 。毒化而腫消目開為吉。若漿未充足而腫消目開者。

 

此正氣不足。不能化毒成漿。名為倒 。乃凶兆也。

 

聞人氏云。痘疹屬火。面色赤者為順。赤甚為熱。若肝木克脾。面色青者。

 

是為逆也。

 

急用四君子或附子理中並加升麻。調補脾胃。色正方許可治。有痘毒遇風寒相搏。凝滯於肌肉。遍身皮膚色青。急用奪命丹發之。

 

然多不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8:45 | 只看該作者

正額

 

朱濟川曰。額乃心之部分。若痘出遍處平黯。

 

而正額勻朗。綻凸紅潤。調理無虞。遍處雖勻紅綻。

 

而正額平塌。灰滯無神者。

 

此元氣不足。不能成功於上。凶也。

 

正額雖平塌。

 

而間有數點尖綻者。

 

險也。

 

又須兩顴頰來助。若顴頰不起發。無潤澤。為氣血不足。終不可治也。

 

若眉心密簇如錢。

 

而色灰滯。雖遍身朗綻。八九日漿行俱滿。 眉心必空殼無水。後必癢塌倒 喘脹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8:57 | 只看該作者

手足

 

朱濟川曰。四肢之痘。應出不出。應起不起。應漿而清水。應收 而不痂。應脫靨而黏著不脫者。

 

皆脾胃虛。不能旁達四肢也。

 

治宜調理脾胃為主。然四肢始終貴乎溫暖。若痘出手足冷者。

 

脾弱也。

 

痘出而手足作痛者。

 

乃毒火乘脾。疏解為上。若遍身漿滿。

 

而四肢尚空殼。多有不治者。

 

臨病之際。可不撫按手足之溫冷哉。

 

又有自言手足冷。及按之熱而夜臥不寧者。

 

此脾弱而虛陽發露於外也。

 

當補脾調血為主。痘出而兩足常動搖不休。

 

此熱毒流於陰分。不治。若出七八日足不伸者。

 

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9:06 | 只看該作者

唇舌

 

痘出始終以唇舌紅潤為吉。若唇口腫脹。紫黑干裂。

 

或有痘先黃。

 

或唇色皎白。

 

或有白泡。

 

或腫爛流膿者。

 

皆毒火乘脾。極為危候。當先升解以化其毒。次補益以培其本。庶可無虞。若痘出稠密。唇口瘡相黏干黑者。

 

死證也。

 

若臭爛延及牙齦。腮頰腫破。

 

而成走馬崩砂。牙宣息露狐惑等證。皆不易治。即用化慝丸、馬鳴散。

 

亦難取效。若初見舌白唇紫。即知實熱。急投涼膈散及馬鳴散吹之。

 

庶可急奪其勢。若見痰喘作渴者。

 

不治。若氣虛火盛。津液不能上行而舌乾口燥者。

 

補益為主。若毒火盛而舌乾口燥者。

 

解利為主。若舌上燥黑芒刺者。

 

此熱毒內蘊。急用硝。黃下之。

 

或可十救一二。

 

又舒舌者脾之熱。弄舌者心之熱。有因唇燥而舒舌者。

 

亦脾之熱也。

 

若痘稠密漿清。唇口搖動。昏沉寒顫者。

 

不治。唇口 動。目眶內陷。足常動搖者。

 

不治。若下唇有白屑如芝麻。

 

或翻轉如葵花。

 

或有紫泡出血。及唇燥裂而見面色枯槁。煩渴不止。及腰足痛者。

 

皆不可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9:20 | 只看該作者

眼目

 

痘疹初發熱時。目赤腫者。

 

風熱上攻也。

 

四五日間目赤者。

 

火毒盛而上熏也。

 

痘後目赤腫者。

 

余毒郁於心脾也。

 

 痘疹出多。至灌漿時。自然眼閉。然干靨之後。

 

又當開眼。若仍閉不開者。

 

此毒瓦斯上攻於目。急宜清解余毒。甚則涼膈散加荊芥、牛蒡、蟬蛻。大抵過期不開。即當以舌舔潤。去其眵污自開。 痘瘡害目。不在於初。

 

而在收靨之後。皆由頭面痘密。膿血膠固。

 

或破爛而復腫灌。毒火鬱蒸。內攻於目。

 

又或痘出太盛。成就遲緩。過服辛熱。失於清解。

 

或逼受火氣。 或衣衾過濃。

 

或客冒風寒。

 

或恣食諸卵。皆能害目。治當活血解毒。得血活其毒即解。切不可概用涼劑。恐冰凝血脈。終成痼疾也。

 

亦不可點香竄之藥。穀精散、決明散、密蒙散、神功散、羚羊散等方選用。 初見點時有痘叢生目中。急須移痘丹移之。

 

庶無害眼之患。方雖似誕。

 

而功效特奇。不可因其異而忽諸。若三日後根氣已定。不可移也。

 

輕者以象牙磨水。點入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2:09:32 | 只看該作者

余毒

 

痘瘡平塌倒 破爛之證。用藥得以收靨者。

 

余毒發泄未盡。必循經絡而出。發為癰毒。看何經絡而用藥。俱以托裡解毒為主。

 

如未潰腫硬者。

 

排毒散。隨元氣虛實加減。外用生黃豆嚼爛罨之。

 

或大黃酒煮。入真綠豆粉敷之。

 

或蛇蛻蘸生豆漿貼之。

 

若潰腫而膿未透。解毒內托散加白芷、鯪鯉甲。外用海石細研蜜調敷之。

 

如已潰膿盡者。

 

十宣散加連翹、忍冬。

 

凡痘後余毒發癰。根赤而作癢者。

 

氣虛也。

 

四君子加當歸、芍藥。色赤而腫痛者。

 

血熱也。

 

四物湯換生地加犀角、鯪鯉甲、連翹、忍冬。腫而不潰者。

 

氣血兩虛也。

 

托裡消毒散。潰而不愈者。

 

脾氣虛弱也。

 

六君子加歸、、忍冬。若發於皮膚之外。

 

或大片小片如塗朱。

 

或作核腫痛。不可摸者。

 

此名紫丹瘤。五內毒盛。雖用解毒藥。

 

亦難消散。從上發者。

 

過心即死。從下發者。

 

過腎則死。急以瓷鋒砭去惡血。 毒腫未平。再與砭之。

 

更須內奪其毒。得以開泄也。

 

若皮膚發出隱隱紅斑搔癢。

 

或紅塊者。

 

俗名蓋痘痧。消毒飲加防風。若收靨安好。忽然手足厥冷。

 

此脾氣虛弱。不可認作寒證。參 內托散加桂枝。若手足忽然拘攣。不能屈伸者。

 

此外感風寒濕三氣。勿用發散耗血之藥。十全大補湯。 用桂枝、蒼朮。骨節痛。加羌、防。有痘瘡收靨後。忽然下痢膿血者。

 

此毒瓦斯流入大腸。須二三日間。聽其下盡。然後清熱利小便。再後補脾健胃。不可用止澀之劑。若熱毒蘊蓄於肺。閉塞咽喉。 則口張不食。欲吐不吐。乾嘔聲嘶。

 

此胃中有瘡腐爛。最凶之兆。急用消毒飲加甘、桔、黑參、牛蒡、竹葉。並磨犀角水救之。

 

遲則咽爛而死。若腹痛脹滿。煩躁氣急者。

 

此毒入於脾。當用枳實導滯湯利之。

 

否則喘急厥冷。難治矣。

 

若痘後勝常飲食。日漸羸瘦。

 

此氣血兩虧。胃中虛火也。

 

錢氏異功散、四物湯。並加黃連。相間服之。

 

更節飲食為要。若大便秘結。毒盛血枯也。

 

消毒飲加生地黃、麻仁、杏仁以潤之。

 

因多服熱藥燥結者。

 

消毒飲加麻仁、芍藥、山梔。若口舌生瘡。赤者為心脾蘊熱。宜涼膈散。白者為心肺有熱。宜清肺湯。外以青布蘸水拭淨。用馬鳴散摻之。

 

收靨時。口舌生瘡。及患齒疳者。

 

皆由余毒不解。乘於陽明。

 

而熏逼上焦也。

 

宜清胃化毒。甘露飲加犀角、連翹。咽痛者。

 

亦由余毒留於管龠。肺受火淫而為腫痛也。

 

如聖飲。若收靨之後。目閉不開。

 

或生翳膜。疼痛昏暗者。

 

俱宜涼血解毒清心瀉肝。隨證治之。

 

若收靨未齊。忽發余毒。

 

而身面目睛俱赤者。

 

難治。翁仲仁云。痘瘡既靨之後。

 

或成癰腫。人固知為余毒矣。

 

不知氣高而喘息作聲。 擷背抬肚者。

 

余毒之在肺也。

 

痰涎稠黏。切牙戛齒。泄瀉不止而口臭者。

 

余毒之在脾胃也。

 

盜汗出於胸前。向午則熱而渴者。

 

余毒之在心包也。

 

睡中多驚。身常發熱。余毒之在肝也。

 

耳葉與尻常熱。余毒之在腎也。

 

眼合不開。身腫不消。壯熱不清。郁郁不樂。諸經皆有餘毒也。

 

又須知發於巔頂及胸者。

 

為心經之毒。發於臂肘及背者。

 

肺經之毒。發於脅膝及筋聚處者。

 

肝經之毒。 發於七節之傍及尻上者。

 

腎經之毒。發於正面及咽者。

 

胃經之毒。肝肺及胃之毒多易治。心毒多危。腎毒不必治也。

 

大抵血熱毒盛而發者。

 

其毒必 腫色赤。能食便秘。並宜消毒飲加解毒涼血藥。胃氣實者。

 

排毒散微下之。

 

若氣虛毒盛而發。其毒必漫腫色淡。食少便滑。雖用參、 內托。 多不可治。若用犀角、芩、連、地黃之屬。是速其斃也。

 

如遍身流注清水。延綿不已者。

 

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3:30 | 只看該作者

婦人

 

女人天癸既至。陰常不足。痘瘡以氣為主。血為輔。一有不足。則變易生。

 

如發熱之時。正遇經來。

 

此熱從血解。瘡自發出。最為吉兆。若四五日不止。則熱入血室。血必妄行內動。中虛之證也。

 

小柴胡加芎、歸。若非經行之期。於發熱時而經忽至者。

 

此毒火內熾。逼血妄行。必瘡多毒盛。急以犀角地黃東加紫草、蟬蛻、牛蒡、連翹。使熱清毒解。痘出經止。方無變患。遲則內虛瘡陷矣。

 

又如起發灌漿之時。適遇經行。三四日不止。必難起發灌漿。

 

或平塌。

 

或灰色。

 

或黑陷。急用十全大補東加熟附。使起發灌漿。

 

或出贈痘為吉。若寒顫切牙喘滿者為內脫。不治。

 

又如起發灌漿之時。經水適來。

 

或口喑不能語者。

 

乃血去心虛。不能上榮於舌。先與保元東加歸、地、門冬、茯神、棗仁。待其能言。後以十全大補東加豬心血調服。

 

又經不斷之時。適逢出痘。發熱神昏。言語狂妄。循衣撮空。

 

如祟狀者。

 

此經後血室空虛。邪熱乘虛而犯衝脈也。

 

四物湯合導赤散加麥冬。

 

又如崩漏不止。氣血俱虛之後出痘。

 

此必不能勝任。雖十全大補。多不可救。

 

又如向來經閉不通。血海干涸。適逢出痘。毒瓦斯怫鬱衝任之間。二陽之證並發。攻之則妄行不止。宜歸脾湯調其心脾。使毒得發泄。庶或可救。至如孕婦出痘。最為可慮。不問輕重。悉以安胎為主。胎動不安者。

 

四物東加參、朮、砂仁。有熱證當用黃芩。必須酒炒。胎安痘出稠密。參 內托散加紫草、歸、芍。至如痘瘡正在起發灌漿時。忽遇分娩。氣血俱虛。十全大補倍參、 加熟附子。

 

以補氣血。甚則大劑保元湯。更加膠、艾、薑、附。續續灌之。

 

若小腹急痛。瘀血未盡。須加肉桂。 胎下之後。絕無瘀血。按之急痛者。

 

此必瘀積小腹。加炮黑山楂。

 

以伏龍肝煎湯代水煎藥。臨服再加熬枯黑糖半兩最妙。若切牙寒顫。腹痛作渴。手足冷身熱者。

 

此脾胃內虛。

 

而顯假熱於外也。

 

十全大補東加熟附。服後止者吉。不止者凶。

 

如產後半月十日之間。適遇出痘。

 

此氣血新虛。 必以大補氣血為主。大抵男婦婚嫁之後出痘。其頂必不能高聳。其形多大而扁闊。其色多淡而不黃。不可拘小兒元氣未發泄之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4:08 | 只看該作者

痘形

 

痘瘡從顴骨上起者。

 

曰當顴痘。朗朗不妨。稠密者危。 在口兩角出者。

 

曰監門痘。後必成水泡及瀉。 下頤先出。曰脫須痘。漿雖充灌。終屬危候。 痘出紅活光澤。粗細一勻者。

 

曰石痘。吉。 手足四肢皆有。惟身少者。

 

曰四腕痘。凶吉相半。若身面皆無者不治。 通身皆有。 足心無者。

 

曰無根痘。須看周身多少。少者吉。多者凶。 上身少。下體多者。

 

曰逆痘。凶。 上身多。下體少者。

 

曰順痘。吉。 上下有而中間少。

 

或兩脅多而腹上無。腿上不起者。

 

曰兩節痘。危。

 

此證當從虛治。 胸前獨多。曰瞞心痘。多凶。加渴瀉者不治。 兩腰每邊一個紫大者。

 

或皆紫黑如蚤咬者。

 

及未出先見腰痛者。

 

曰折腰痘。五日死。 初報點五七粒成叢。數十處皆然者。

 

曰梅花痘。起腫必達成一片平塌。若有贈痘光澤如珠者。

 

吉。贈痘亦平塌枯滯者。

 

凶。 報點周時即痂。復又報點。

 

如是數番。名九焦痘。可治。若當額地角顴骨心胸背手耳後。有一二個黑陷者。

 

亦曰九焦。不治。 痘粗肥而嬌紅色艷。不能結實。名晃痘。不可因其好看而妄斷為吉。急宜調補脾氣。否則為溏瀉癢塌之患。 痘出而頂有皺紋者。

 

曰椒皮痘。

 

或紋如茱萸者。

 

皆不治。 痘出紅潤而中心少有黑點者。

 

曰茱萸痘。為血熱。可治。 中黑陷而四圍灰白者。

 

曰陷頂痘。九日死。 初出狀如蚊蚤所嚙。三日後反不見者。

 

曰反關痘。五日死。 痘起黑陷。

 

或紫黑中有血疔者。

 

曰紫疔痘。七日死。 痘瘡中有紫黑疔。生於 上。太陽當心者。

 

曰黑疔痘。三日死。 痘黑而光澤者。

 

曰賊痘。有背部與當顴監門。及拘腮鎖口。俱用銀針挑破。

 

以珍珠散塗之。

 

初起瘡色淡紫成片。曰紫云痘。十日死。 痘未出時先驚搐。曰先驚痘。不必治驚。痘出自愈。 若出而復沒。雖少而不起發者。

 

難治。若已出而發驚者。

 

曰逆驚痘。不治。 痘起稠密無縫。紫黑成片而發搐者。

 

曰驚搐痘。不出六日死。痘出雖有縫。粒密而色昏者。

 

曰數臾痘。不治。 痘出不圓不起。頂紅根白者。

 

曰頂紅痘。不治。 痘空處有云頭紅色者。

 

名夾斑痘。治之而斑退痘起者吉。否則凶。 痘空處細密有頭粒者。

 

曰夾疹痘。痘稀而疹先退者輕。痘密而疹不退者重。 痘出大便秘結。

 

而痘瘡朗朗紅活者。

 

曰關門痘。不妨。 痘瘡不成膿。

 

而內瀉痢者。

 

曰伏陰痘。 治宜溫裡。痘瘡紅潤。

 

而引飲渴不止。及狂言 妄者。

 

曰向陽痘。治當涼解。 痘瘡正出。

 

而胸膈高腫。內不寬者。

 

曰結胸痘。下之生。遲則死。 周身皆收靨脫痂。巔頂一粒紫大不收者。

 

曰鶴頂痘。二十日外。必發驚而死。

 

亦有周身痂脫。正額一粒潰而不斂。至月余作癢。破出臭膿。 聲啞悶亂而死者。

 

有周身痂脫。頭上一粒不斂。至四七日忽癢甚出蛆。聲啞悶亂而死。皆鶴頂之類也。

 

 有收靨脫痂之後。忽身發火熱。舊靨愈處。重出一番。痘竦囊聚。腫痛愈加者。

 

曰 杌痘。

 

此毒蓄營衛。急宜涼血解毒。當慎風寒。節飲食。否則。必毒邪攻迫。腹脹潰爛。陰陽不分而死。 痘皮薄破爛者。

 

曰濕痘。大劑補脾燥濕。間有生者。

 

切禁黃 。

 

以其反助表濕也。

 

 痘一出如豆殼水泡。兼腹瀉不止。曰水患痘。不治。 痘起脹而與肉齊平。雖有黃漿。根血紫滯者。

 

曰板黃痘。

 

亦名延日痘。雖痂盡脫。

 

而日漸枯涸。延至月余多死。 痘四圍平塌闊薄。中間一點色白而點者。

 

曰 窠痘。必死。 痘出數粒面叢。平塌不起者。

 

曰 痘。治之起發分顆者吉。 否則凶。初起發時。瘡頭便帶白漿者。

 

曰疫痘。不治。 痘點見於下頤。

 

或耳下眉心。若白頭如。漸干枯倒陷者。

 

曰白悶痘。三四日死。若報點如丹。漸干焦紫黑者。

 

曰紫悶痘。五六日死。 若喘脹衄血便血者。

 

曰緊悶痘。二三日死。 痘周身皆白。內空殼一聯者。

 

曰蛇殼痘。難治。若變臭者可治。 痘瘡至漿來而潰爛。臭不可聞者。

 

曰臭痘。無妨。臭而裂者。

 

為外剝。不治。 痘稠密不能起發灌漿。六七日間。忽瀉膿血者。

 

曰瀉漿痘。

 

此證多有生者。

 

雖危不妨。 痘初起時光澤。至四五日反不起而伏陷。將發虛寒者。

 

曰伏陷痘。急當扶裡為主。 痘雖起發灌漿。漿未足而忽然干靨者。

 

曰倒 痘。多危。 痘出既紅。忽然變白。更加寒顫切牙者。

 

曰寒顫痘。急當助表養血。

 

亦須防過十二十四朝。方可無事。 若先出紅澤。適遇婦人經事所觸。

 

而變灰白色者。

 

曰血厭痘。急覓月月紅花或莖葉。煎湯調紫草茸末一錢匙。入酒釀服之。

 

緩則難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4:35 | 只看該作者

異痘

 

夫痘有似凶而吉者。

 

似吉而凶者。

 

不可不辨。

 

如諸痘不起。

 

而天庭曉星起灌者吉。諸痘壯起。

 

而天庭曉星不起者凶。諸痘不起。

 

而太陽獨起者吉。諸痘壯起。

 

而太陽不起者凶。 諸痘不起。 而耳邊方圓寸許獨起者。

 

腎經旺也。

 

吉。諸痘壯起。

 

而耳邊方圓寸許不起者。

 

為腎敗也。

 

不治。 遍身俱起灌。惟左耳下外面。有兩三粒不起灌者。

 

肝腎毒盛。定作唇裂齒干。宜急救之。

 

 凡頭面四肢密者為險。若得地角有數粒如珠者。

 

為順。諸痘俱好。地角獨伏陷干枯。

 

或灰白不起者。

 

為逆。 痘遍身俱陷。惟尻骨飽滿如珠。

 

此腎臟有權。補托灌漿即愈。 面部俱稀。

 

而鼻梁左右密如蠶種者。

 

毒聚於胃也。

 

危。面部俱稀。

 

而口角有黑痘一粒獨大。

 

或兩邊有兩粒者。

 

為 門疔。初起可救。五六日不治。 痘出遍身稀疏。惟項下稠密一片至頤者。

 

名鎖項托頤。不治。若喉頸太多者。

 

急用山豆根、牛蒡子、黑參、木通、甘、桔、芎、歸、生地、荊芥輩治之。

 

遲則毒結咽喉。不救矣。

 

 初見標時。胸上臍下俱有。中間一截無者。

 

此脾胃虛。 急用參、 、歸、芷、厚朴、紫草、木通、防風輩救之。

 

七日之外難矣。

 

痘出遍身斑斑成片。

 

如打傷痕者。

 

不治。 痘標既完。手足胸背俱多。

 

而頭面無者。

 

氣血不能上升也。

 

急用升麻、芎、歸、甘、桔、防、芷、蘇葉、前胡。加薑服之。

 

五日後不治。曲池生癰而死。若遍身稀者。

 

不在此例。 初出便如綠豆。兩三日大如棋子。其痘根頂全無血色。比眾獨大。按之虛軟。曰賊痘。四五日出血而死。痘出數十粒成塊。肌肉結硬。中有一大者。

 

曰痘母。

 

此血凝毒盛。急須挑破。內服真人解毒湯。外用綿胭脂煮熱熨之。

 

熨之肉不柔和者不治。 頭面無空。平塌色白。俗名蛇皮。 此干枯不能作漿。至十一二日必危。若得發臭而不剝裂者。

 

可治。 初標紅潤。至四五日忽變伏陷。

 

此為藥患。急扶表裡。 痘雖肥滿。

 

而內實干無血水者死。 痘中有凹。四邊特起。明亮堅硬。漿板不化。形加石臼者。

 

不治。 痘瘡生蟲。皆濕熱所化。毒流皮膚也。

 

雖冬月亦有之。

 

以柳葉鋪下。令兒臥上。則蟲自死無柳葉時。預收干者為末。香油調敷亦效。初出血點。其色紅紫。遍身如點朱者。

 

六日死。 血泡協熱。

 

而漿肥滿。刺泡血紅。急以犀角地黃東加白芍治之。

 

血黑不治。 痘本稀少。四五日起發。六七日收靨。痂干而赤。九日而痂落。

 

此氣血充足毒少。故隨出隨痂。不及作膿也。

 

最佳。 瘡雖起發。四畔又出小痘。攢簇如粟米。不待長養灌漿。必加搔癢而死。 瘡頭有孔。膿水漏出。堆聚干結。

 

或清水自破。水去干黑者不治。痘發漿泡。

 

而人中平滿唇翻。腹脹氣急者不治。 痘發燎漿泡。切忌損破。漿臭後猶或可治。破則不治。 其形如豆殼。灰白全無血色。擦破血出無膿不治。 痘已出齊。紫色不起不漿。

 

如浮萍貼於肉上者不治。 如微微高起。爬出有血。急以涼血解毒之劑救之。

 

 黑痘多屬血熱。本為惡候。然形狀多端。宜隨證解救。紫黑點子隱於皮膚間者。

 

用人牙燒灰、豬尾血。酒釀調五七分。量人大小與之。

 

初出便見黑點。急用紫草茸三錢酒煎服。

 

或形如痣。

 

或如牽牛子。

 

或如煤炭。

 

或青紫成塊。皆為寒閉熱毒。宜化毒涼血。荊、防、蟬蛻、紫草、黑參、木通、連翹輩救之。

 

熱甚加黃連。黑而軟大者。

 

氣弱毒盛也。

 

保元東加紫草。

 

以上諸證。竭力圖成。

 

或可十全一二也。

 

 近看如水蓼花。遠望如胭脂色。清水不能成漿者不治。 先見標一二點於面部。

 

或口唇上下。周身俱無。

 

如常起脹灌漿收靨。

 

此為報痘。不知者以為本痘稀少。

 

以火照之。

 

紅點隱隱藏於肌肉之內。急宜托裡解毒。其痘齊出。否則頤下發癰毒而成不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4:50 | 只看該作者

逆證

 

痘瘡不治之證。總勉強用藥。終無生理。初出時從天庭司空太陽印堂方廣等處發出。

 

或如蠶種。

 

或如魚膘。

 

或發點朱洒墨潑青。成青黑紫斑。

 

或肌肉有成塊處。

 

或有青 。成紫黑干枯。 或遍身有瘙疹。

 

或如玳瑁。

 

或頭面一片如胭脂。

 

或初出紅點帶紫。

 

或夾斑如錦紋者。

 

俱危於四五朝。遲則不過六七朝也。

 

若見青斑者。

 

頃刻危矣。

 

 若遍身不起。俱發紫黑斑點。

 

或初起頂陷。 連肉通紅。

 

或如沸無縫。

 

或薄如竹膜。摸之便破。

 

或如蛇殼如魚皮。頂陷如羊眼。赤亮如湯泡火燒。

 

或腰腹作痛。上下出血。

 

或如 糕。成片連貫。眼合無漿者。

 

俱危於七八朝。遲則不過十朝也。

 

 若四五日間。面目浮腫而瘡不腫。其痘黑陷紫陷。

 

或灰白。

 

或發紫泡水泡癢塌者。

 

危於十一二朝。其泡刺破。出黑血黃水者不治。 若四五日諸痘未灌漿。唇上有瘡先黃。失於針挑者不治。 若五六日內。痘白而腫。光亮如水。根腳不紅。

 

或聲啞氣急。

 

或鼻陷嚙齒。

 

或目閉忽開。 露白無神。不省人事者不治。 若六七日不能灌漿。但空殼干枯。全無血水。搔破無膿血而癢塌者。

 

十二日死。有膿血者不死。 二三日根窠不分。紅腫如瓜。

 

或如冷粥結面。

 

或如胖蠶之形。

 

或如油光黍米。內有紅紫。

 

或頂陷。有眼如針孔。色紫黑者。

 

俱不治。 若兩頰兩頤。多致成片。

 

如塗朱者。

 

此肝乘脾。當十二三朝不食而危。 若七八日間。陷伏焦紫干枯。不能灌漿。

 

或切牙寒顫。 語狂躁煩悶。嗆水錯喉。

 

在七日前見者難治。

 

或目閉。口中臭爛成疳。延及內外者不治。

 

或七八日後。腹脹氣喘。有痰如拽鋸。啼哭不止者。

 

可治。無啼哭者。

 

不治。 或嫩薄易破。抓塌成餅。堆垛如雞屎。泄瀉不止者不治。 或瀉下如豆汁。

 

或便膿血。

 

或乳食不化痘爛。

 

或口臭唇焦。

 

或目閉反開者。

 

不治。 或不時哽氣。

 

如欲大便狀。

 

或胸高突起。神昏悶亂。

 

或舌卷囊縮。咽腫不食。

 

或蜷腳不伸。

 

或憎寒四肢逆冷。

 

或目閉腹脹。厥冷過膝。

 

或先痘後驚。連發搐不止。及痘後慢驚。目無神而色青者。

 

皆不可治。 當靨癢塌無膿。皮如血殼者。

 

必發寒顫切牙口噤而死。 婦人經水不止。

 

或墮胎下血。身大熱不退者。

 

並不可治。

 

凡發熱時。頭溫足冷。昏悶如痴。渴飲不止者。

 

其痘必危。 凡腰下見點。腰上不出者不治。 凡斜視之。

 

臉如橘皮。不分肉地者死。 起脹時色白如飯。平塌不起者死。若此者。

 

乃毒盛血枯。不可認以為虛寒之候。 至如可畏之證。附列於後。

 

如不食。

 

或多渴寒顫困倦。脾虛也。

 

戛齒噤牙。腎經熱甚也。

 

煩躁體熱搖頭。肝熱生風也。

 

 吐逆泄瀉。乳食不化。便膿血者。

 

脾胃虛寒。毒入大腸也。

 

 瘡作黑坑。內無膿血者。

 

腎熱脾虛也。

 

 大小便澀。口渴者。

 

心肺熱也。

 

 喘急痰盛者。

 

肺熱甚也。

 

 以上可畏之證。內犯一二。用藥得效者生。不效者死。若犯三四證。必無生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5:26 | 只看該作者

諸證

 

頭疼可治目閉初起不治八九日無事十三四日凶咳嗽無事。氣急初起無事八九日凶。搖頭初起雖凶可治。八九日後。不治。 聲啞。初起難治。七八日可治。痂落後凶。兼喘急不治。

 

或哭泣聲啞。 色澤者可治。色晦者不治。喉痛。初起可治。痂落後凶。 語。初起重。痂落後凶。 心胸痛不治。腹疼。初起無事。痂落後凶。 腰痛。初起及痘中凶。十四日後無事。項不能舉。天柱折。 雖結痂干靨。二十日外必凶。 十指冷。脾虛者可治。毒盛者不治。手足搖不治。 手足痛。初起凶。八九日無事。 足冷過膝不治。 眼耳出血不治。 鼻衄無事。 吐血。鮮紅可治。紫黑不治。 尿血不治。 大便血可治。 吐黃水。腹不疼無事。腹疼者凶。 吐清水無事。 吐濃痰無事。 吐臭痰不治。 錯喉。初熱凶。灌漿時不妨。 寒顫。初起不治。七八日後亦不可治。 切牙。初起不治。起長時凶。七八日後可治。泄瀉清白。寒也。

 

可治。 泄瀉黑水。臟腑壞也不治。吐蛔。初起吐一二條無事。多則凶。十四五日吐出即死。便出多者亦凶。 燥渴。結痂後凶。 不食。結痂後凶。余毒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6:02 | 只看該作者

看法

 

朱濟川曰。醫以認證為要。

 

凡一入門。必先知其家貧富何如。時月炎冷何如。兒之稟賦何如。形色善惡何如。脈診微盛何如。肌膚老嫩何如。痘出稀密何如。部位順逆何如。氣血虛實何如。 表裡寒熱何如。聲音清濁何如。口舌燥潤何如。睡臥安否何如。舉止動靜何如。飲食多少何如。 二便堅利何如。

 

又有凶中藏吉。吉中藏凶。不可不辨。審此數者。

 

隨宜而治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6:19 | 只看該作者

用藥

 

痘瘡者血蘊也。

 

治宜活血為主。故紫草、紅花不可少。紅甚便滑則忌。山楂散血消積。胃虛不能食則忌。甘草解毒和中。中滿則忌。陳皮健脾行氣。自汗則忌。大腹皮利水治脹。發散則忌。 牛蒡子疏風潤色。滑竅通肌。泄瀉則忌。木通疏利膀胱。溺多則忌。訶子、烏梅止瀉渴斂汗。便實則忌。參、朮扶元益胃。血燥毒盛則忌。升麻、葛根升發開提。痘密汗多。毒盛裡實則忌。羌活、白芷敗毒追膿。氣虛則忌。歸、芎活血補血。血熱黑爛則忌。芍藥、地黃涼血助陰。血寒不發則忌。辰砂定神除熱卻煩。灰白不發則忌。糯米暖胃實脾。氣滯則忌。防風散風解熱。氣喘則忌。木香調氣散寒。止腹痛瀉青。斑黑燥渴則忌。厚朴溫胃治脹。煩渴則忌。細辛發散上行通肺。 燥熱則忌。柴胡發表透熱。氣升則忌。前胡除痰治嗽。便泄則忌。半夏消痰止嗽。燥渴則忌。麻黃、紫蘇散表逐寒。表虛則忌。薑、桂助血溫中。血熱妄行。干紅焦紫則忌。附子回陽補元。治虛寒厥冷。煩亂則忌。大黃蕩滌實熱。胃虛食少則忌。人牙起發腎邪陷伏。血熱毒陷則忌。山梔降火下行。氣虛便溏則忌。犀角涼血止衄。時值行漿則忌。牡丹皮行血歸經。痘前多汗則忌。肉豆蔻健脾止瀉。便實則忌。桔梗開鬱發導。用下則忌。蟬蛻驅風散毒。表虛汗脫則忌。枳殼寬胸下氣。氣虛下陷則忌。胡荽、乳香時焚開竅。血熱毒盛。煩渴衄汗則忌。黃柏、綠豆、生甘草等分煎膏。預先塗目眶。

 

或胭脂塗眼眶耳前。使痘不侵目。出後則忌。一發熱起。便以絲瓜近蒂三寸。連子燒灰存性。加辰砂酒服。可使痘稀。見點則忌。每年端午日服之。

 

服久可使不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6:32 | 只看該作者

禁忌

 

痘瘡自初出至收靨時。臟腑俱虛。外邪易觸。飲食易傷。必須避風寒。調飲食。日用胡荽、紅棗、大黃、乳香焚之。

 

若血熱毒盛。禁燒胡荽、紅棗之屬。恐變煩渴焦癢之患。

 

如煎油炒豆殺牲腥血。硫黃、腦、麝諸香。蔥、蒜糞穢之氣。房事淫氣。異服生人。及鑼鈸金器之聲。俱宜避之。

 

勿令洗面。恐生水損眼故也。

 

眼鼻勿動其痂。則無眼吊鼻 之患。行坐勿令太早。免致腰酸腳痛之虞。能食者。

 

與鯽魚、白鯗之類。切不可與生冷瓜、柿、梨、橘。韭、蒜、醋、醬。 粽、雞、鵝、椒。薑辛辣等物。雞子害目。

 

亦不可食。近世多用鮮筍、鮮魚發痘。若脾胃虛寒者。

 

誤與。每致泄瀉不食。

 

如天大寒。蓋覆常宜溫暖。恐毒瓦斯為寒所滯。則痘不能生發也。

 

如天大熱。勿使客熱與毒相並。致增煩躁潰爛也。

 

其麻疹比之出痘固輕。然調治失宜。風寒不避。禍不旋踵。一切辛辣濃味。助火酸收之物。咸須禁食。

 

如酸醋、胡椒、豬肉、核桃及梅、杏、櫻桃、梨、柿、荸薺等類。若誤犯之。

 

則有伏慝焦紫。喘脹聲喑而難救也。

 

誤食雞則終身肌膚粟起。誤食糖霜。多發疳蝕。必俟兩月後。方無禁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6:48 | 只看該作者

麻疹總論

 

麻疹者。

 

手足太陰陽明二經蘊熱所發。小兒居多。大人亦時有之。

 

是亦時氣傳染之類。其發熱時多咳嗽多嚏多嘔。眼中如淚。面浮腮赤。多瀉多痰。多熱多渴。多煩悶。甚則躁亂咽痛。唇焦神昏。通身紅赤。起而成粒。勻淨而小。斜目視之。

 

隱隱皮膚之下。

 

以手摸之。

 

磊磊肌肉之間。其形若疥。其色若丹。

 

以其陽氣從上。故頭面愈多者為順。法當清涼發散為主。藥用辛散以升發之。

 

涼潤以清解之。

 

切忌酸收。

 

凡動氣燥悍及一切溫補之藥。慎不可犯。誤用禍不旋踵。辛散如荊芥、薄荷、前胡、葛根、麻黃、石膏、鼠黏子。 涼潤如黑參、栝蔞根、葳蕤、麥冬、生甘草、芩、連、貝母、連翹、竹葉。皆應用之藥。

 

又當隨所發月時。量兒大小。及見證輕重而為制劑。若漸出漸收者。

 

其勢雖輕。

 

而熱尚未平。須防喘急。 若連綿三四日者。

 

其勢雖盛。

 

而熱已發泄。必無他變。宜大青湯。

 

或消毒飲加黑參、石膏、麥冬、竹葉。若發熱時遍身汗出。

 

或衄血者。

 

此毒解也。

 

勿遽止之。

 

若汗出太多。血流不止。當以清肺湯去款冬、杏仁加麻黃根以斂汗。犀角地黃湯以止血。遲則氣虛神耗。為難治也。

 

若發熱時。

 

或嘔吐。

 

或自利者。

 

此火邪內逼。毒瓦斯上下行也。

 

俱宜清熱解毒利小便。切勿止澀。大凡疹證發熱時。未有不渴者。

 

但當與綠豆燈心湯。勿與冷凍飲料。致成水蓄。多生變幻也。

 

即葷腥酒面生冷水果。 咸須禁之。

 

麻疹多有熱痰在肺。初發時必咳嗽。宜清熱透表。不得止嗽。麻後咳嗽。切忌辛溫酸澀。但用清咽滋肺湯以清余熱。痰壅自愈。多喘者。

 

熱邪壅肺也。

 

切勿定喘。惟應大劑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貝母、黑參、薄荷。

 

如冬天寒甚。麻毒為寒鬱於內。不得透出而喘。加蜜酒炒麻黃。一劑立止。夏月熱勢甚者。

 

即用白虎東加竹葉。忌用升麻。誤服必喘。然喘為肺氣壅遏。故喘必兼嗽。

 

而張口抬肩者。

 

肺竅不通。不治也。

 

故諺有喘而咳嗽者可療。喘而不嗽者難醫之語。

 

又其證多泄瀉。慎勿止澀。惟宜芩、連、葛根。則瀉自止。疹家不忌瀉。瀉則陽明之邪熱得解。是亦表裡分消之義。

 

又有疹收之後。飲食如常。卒然心腹絞痛。遍身冷汗如冰者。

 

此元氣虛弱而中惡氣也。

 

朝發夕死。勿妄治之。

 

凡麻疹以鮮明似錦為吉。黑晦如煤最凶。頭面不出者重。紅紫黯慘者重。 咽喉腫痛不食者重。黑黯干枯。一出即沒者不治。鼻扇張目無神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牙疳臭爛者不治。疹之牙疳。最為難治。外用無比散吹之。

 

內服加味清胃散更加荊芥、石膏。緩則不救。疹中諸患。不宜依證施治。惟當治本。本者。

 

手太陰足陽明二經之邪熱也。

 

解其邪熱。則諸證自退矣。

 

有夾痘而出者。

 

此毒瓦斯太盛。故一齊涌出。不必治疹。但當托痘為主。然治痘宜溫。治疹宜涼。

 

此又不可不審。大人男婦出疹。當與外感並治。 惟清涼解表。隨天時寒暑施治。

 

凡麻痘並作。臟腑風熱交患也。

 

麻乃風邪外感。痘為胎毒內發。 二者相雜。赤暈發 。多有誤認痘出太密而委之不救。殊不知其為疹夾痘也。

 

當與化斑湯續續頻進。麻毒解而痘自起矣。

 

有種行漿疹子。極似痘。最難看。然痘則必有頂盤。疹雖有漿。

 

而頭粒必不堅。根盤必無紅暈也。

 

疹後痘不結痂。乃元氣虧損。當大補脾胃為主。不可誤認邪熱未盡。 復與清熱退火之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47:07 | 只看該作者

例治(四十則)

 

麻疹俗名痧子。浙人呼為 子。麻病風熱。人或未知。痧之與 。字學不收。皆土音習俗之訛耳。原其證之輕重。今昔懸殊。吾吳水土濡弱之鄉。生氣最易萌動。故麻疹之發。自始至終。 不過二三日即安。從古迄今。靡不皆然。邇來風氣變遷。有似北方氣候。即尋常麻疹。必六七日乃化消。若熱勢未盡。

 

或觸風寒。

 

或犯飲食。變證百出。其危有甚於痘者。

 

因遍考方書。從無麻疹專學。間有一二及此。無非附見痘疹之末。一皆簡略不詳。何怪兒科之莫能舉措。且以痘方混治。曷知麻屬陽。陽從陰化。故外出內沒而不漿。痘屬陰。陰從陽化。當外疏內托以助膿。二者相去天淵。烏不可辨。然皆為嬰孺說也。

 

但今不特嬰孺。少壯每多患此。雖當參詳診切。仍不能舍此繩墨。

 

而臨證之機。活法在乎心手。繩墨又不可拘也。

 

予聞扁鵲入咸陽。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予由是隨時兼愛。曲盡一貫之道。 為麻疹特開生面云。發熱 麻痘之初。必由發熱。但痘熱不過二三日即出。麻熱有六七日。

 

或半月乃出。

 

或乍涼乍熱。

 

或壯熱經日不退。始熱之際。必見面赤眼腫。多涕淚。咳嗽連聲。是其候也。

 

熱甚經日不退曰壯熱。惟正出時為正候。若初發壯熱。至已出而熱不少衰者。

 

其證必重。 清熱透肌湯。出盡而壯熱不退者。

 

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荊芥、黑參。沒後而壯熱不退者危。急需涼解為主。其有熱數日止而復作者。

 

有早熱而暮退者。

 

在初發時為熱邪未透。葛根解肌湯。正出之際而煩熱轉甚。乃邪熱未解而復內攻也。

 

清熱退肌湯。沒後見者。

 

為余邪未盡。四物湯換生地、赤芍加連翹、黑參。

 

亦有麻退身涼。越六七日而復熱者。

 

非余熱未清。即復感風邪。當以意消息。 或因大病之後。中氣虛而然者。

 

治本為要。臨病之機。不可不審也。

 

部位 麻屬府候。發則先動陽分。

 

而後婦陰經。一身之中。陽部宜多。陰部宜少。陽部宜透。陰部即不透。

 

亦可無慮。若陰部多而陽部反少不透者。

 

為險。防有他變。陽部者。

 

頭面背四肢向外者。

 

皆為陽。陰部者。

 

胸腹腰四肢向內者。

 

皆為陰也。

 

凡發自頭至足為齊。頭面多者為順。先從胸腹暖處起。漸發四肢者順。 如從手足起。漸發胸腹背者逆。形色 色貴紅潤。形貴尖聳。若色雖紅潤而不起。二便艱澀者。

 

清熱透肌湯。

 

如色淡不起。二便如常。

 

此屬本虛。當兼培養氣血。

 

亦有色黯不起。大便秘結。唇舌燥赤者。

 

為火邪內郁。白虎東加黑參、荊芥。其有色白不分肉地。惟點粒高聳。 時即沒者。

 

邪熱本輕也。

 

然有表氣本虛而色白者。

 

調護溫暖。越一二日自變紅活也。

 

若正出時為風寒所遏。 而色白如膚。必毛竅竦栗。葛根解肌湯。

 

或麻出成片。一被風寒。便變為白。身不發熱而反內攻。煩躁腹痛。痰喘氣急者危。

 

如毒攻於胃。則嘔吐清水。攻於脾。則腹脹不食。攻於肺。則鼻塞喘促。攻於心包。則唇舌焦燥。不省人事。搖頭掣手。攻於腎肝。則變黑而不救也。

 

若色紫赤而黯。是火毒熾盛。頂粒起者可治。宜涼血飲子。 語煩躁者。

 

黃連解毒湯調益元散。枯燥不起者難治。若頂粒焦者。

 

無論紅淡。皆為熱劇之候。並宜白虎湯。重用石膏。干燥無汗。加麻黃以汗之。

 

大便秘者。

 

涼膈散下之。

 

亦有麻發如云頭大片。其形有二。一者大片 赤。一者大片之上復有小紅點粒。皆火邪熾盛所致。白虎東加黑參、竹葉。若麻出斑爛如錦紋。

 

或出膿血。腥臭不干。心胸煩悶。嘔吐清水。 身溫熱者。

 

白虎東加黃芩、茅朮。若初發時有似斑屑者。

 

乃風寒在表。

 

而成癮疹。只宜疏解。俟麻一透。其疹自退。切勿誤認為斑而與苦寒之劑。致麻內陷而難救也。

 

咳嗽 麻疹乾咳連聲不斷。 是火邪凌爍肺金所致。然咳則毛竅開而麻易出。故未出之先。最喜咳甚。發透其咳自已。若出盡及沒後而咳仍不止者。

 

清咽滋肺湯。咳嗽多痰。去麥冬加橘皮、茯苓。其有感觸風寒。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痛。口舌生瘡者。

 

甘桔東加芩、連。沒後見者。

 

人參白虎湯去知母易麥冬。 以滋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21:06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