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38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8:38 | 只看該作者

癘風

 

又方。用苦參、何首烏、大胡麻、白蒺藜、菖蒲、赤莖 、薄荷、漆葉煎服。外用硫黃、官粉。 雞子清調搽。鵝掌風。用核桃殼、鴿糞。煎湯頻洗效。

 

又方。用生桐油塗指上。

 

以蘄艾燒煙熏之。

 

七日不可下水效。癘瘍砭刺一法。子和謂一汗抵千針。蓋以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

 

然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二者一律。若惡血凝滯肌表經絡者。

 

宜刺宜汗。汗用一味浮萍。曝乾為末。每服三錢。

 

以黑豆淋酒。食遠臨臥調服。溫覆取汗。禁食動風發毒之物。強者。

 

連日服之。

 

元氣稍弱者。

 

須服一日。間二三日。與地黃丸間服。

 

以病退七八為度。癘風初起。麻木不仁。用萬靈丹汗之。

 

以散凝滯風毒。

 

此與豆淋酒下浮萍之意不殊也。

 

惡血蘊結於臟。非蕩滌其內則不能瘥。若毒在外者。

 

非砭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腰尻。兩手足指縫及委中。各出血。其毒必不能散。若表裡俱受毒者。

 

非外砭內泄。其毒決不能退。

 

如有寒熱頭疼等證。當須大補氣血。服輕粉之劑。若腹痛去後。兼有膿穢之物。不可用藥止之。

 

若口舌腫痛。 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

 

此為上焦熱毒。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小柴胡加知母。若口縫出血。 發熱而大便秘結。

 

此為熱毒內淫。黃連解毒東加犀角、連翹。若大便調和。犀角地黃湯。若癘風氣。下焦腳弱。

 

或腠理開汗大泄者。

 

越婢加朮湯。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

 

或發熱大渴而不能飲冷。

 

此為虛熱也。

 

七味白朮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8:54 | 只看該作者

癘風

 

丹方。治癘風赤腫。屬血病者。

 

以鯪鯉甲。隨患先起處。取甲塗生漆於裡面。砂內炙脆為末。 清晨陳酒調服七八分。三服效。七日愈。隨處取甲治之。

 

薛立齋曰。癘風多由勞傷氣血。腠理不密。

 

或醉後房勞沐浴。

 

或登山涉水。外邪所乘衛。氣相搏。濕熱相並。血隨火化而致。眉毛先落者。

 

毒在肺。面發紫泡者。

 

毒在肝。腳底先痛或穿者。

 

毒在腎。遍身如癬者。

 

毒在脾。目先損者。

 

毒在心。

 

此五臟受病之重者也。

 

一曰皮死麻木不仁。 二曰肉死針刺不痛。三曰血死爛潰。四曰筋死指脫。五曰骨死鼻柱壞。

 

此五臟受傷不可治也。

 

大抵風自頭面起者為順。自足心起者為逆。若聲啞目盲。尤為難治。治當辨本證兼證變證類證。陰陽虛實而斟酌焉。

 

若妄投燥熱之劑。膿水淋漓。

 

而肝血愈燥。風熱愈熾。腎水愈枯。相火愈旺。 反為壞證矣。

 

口 目斜。若手足牽搐。

 

或眉棱癢動。

 

或面發紫泡。

 

或成塊。屬肝經血虛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以生肝血。滋腎水。若寒熱往來。

 

或耳聾脅痛。屬肝木熾盛。用柴胡四物湯以清肝火。生肝血。若筋攣骨痛。不能動履。用六味丸、補中益氣以滋化源。身上虛癢。

 

此血不營於腠理。所以癢也。

 

四物加酒芩煎服。調紫背浮萍末。癢甚。加荊芥、蟬蛻。夏秋濕熱行令。若飲食不甘。頭目眩暈。遍體酸軟。

 

而兩腿麻木。口乾自汗。 氣促身熱。小便黃數。大便稀溏。濕熱傷元氣也。

 

清燥湯。身起疙瘩。搔破膿水淋漓。若寒熱往來者。

 

肝經氣血虛而有火也。

 

加味逍遙散。若肌腠搔如帛隔者。

 

氣血不能外營也。

 

人參養胃湯。 若面部搔之麻癢者。

 

氣血不能上營也。

 

補中益氣湯。口舌生瘡。

 

或咽喉作痛。

 

或飲食喜冷。大便秘結者。

 

實熱也。

 

四順清涼飲。肌熱惡熱。煩渴引飲者。

 

血虛也。

 

當歸補血湯。牙齒作痛。

 

或牙齦潰爛。若喜寒惡熱。屬胃火。清胃散為主。舌赤裂。作渴引飲。

 

或小便頻數。不時發熱。

 

或熱無定處。

 

或足心熱起者。

 

乃腎水干枯。心火亢盛。用加減八味丸。若誤用寒涼。必變虛寒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9:25 | 只看該作者

癘風

 

〔診〕脈兩寸浮而緊。浮而洪。陽脈浮弦。陰脈實大。浮緩者易治。洪大而數。

 

或沉實者難愈。 脈沉而病在上。脈浮而病在下。及無汗者。

 

皆為不治之證也。

 

胃風 經云。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 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胃風者。

 

頭面腫起。右關脈弦緩帶浮。多因飲食後乘涼所致。喻嘉言曰。胃風變證有五。一曰風成為寒熱。

 

以風入於胃。必左投肝木而從其類。風氣通於肝也。

 

肝木盛則侮脾土。故生寒熱。 庸醫認為外感者此也。

 

宜小柴胡湯。一曰癉成為消中。癉者熱也。

 

熱積胃中。善食而易飢。火之害也。

 

宜白虎加人參。一曰厥成為巔疾。厥者逆也。

 

謂胃氣逆而上行。成巔頂之疾。

 

如眩暈之類是也。

 

宜芎辛湯。一曰久風為飧泄。言胃中風熾。飧已即泄。不留停也。

 

若風氣入血分。則下鮮血。挾濕熱。則下如豆汁。人參胃風湯。有血。加防風。一曰脈風成為癘。言胃中之風。醞釀既久。則營氣熱 。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肌肉之間。漸至潰爛。輕則肌體麻木。目蠕動。牙關緊。面腫能食。升麻胃風湯。

 

此五者。

 

總為胃風之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3:00 | 只看該作者

破傷風

 

破傷風證。因擊破皮肉。風邪襲入。

 

而發熱腫脹。治法與感冒不異。

 

又諸瘡潰後。風邪乘虛內襲。其候最急。往往視為尋常。致變種種。多有不可救療者。

 

亦有瘡熱鬱結。多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宣通。

 

而熱甚生風者。

 

或有用湯淋洗。濕氣從瘡口中入。其人昏迷沉重者。

 

或有用艾灸火烘。火氣逼入而煩躁發熱者。

 

但須辨瘡口平無汁者。

 

破傷風也。

 

瘡口邊出黃水者。

 

破傷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4:18 | 只看該作者

瘡口

 

腫赤色。破傷火也。

 

其湯火之毒。

 

亦與破傷風無異。其為證也。

 

皆能傳播經絡。燔爍真氣。 是以寒熱間作。甚則口噤目斜。身體強直。

 

如角弓反張之狀。死在旦夕。當同傷寒處治。有在表在裡。半表半裡之不同。河間曰。太陽在表者汗之。

 

陽明在裡者下之。

 

少陽在表裡之半者和解之。

 

但患處復加腫赤。神昏少食。不分經絡者。

 

穿山甲一錢匙。蜈蚣末半錢匙。麝香一字。濃煎蔥白香豉湯服之。

 

患上用蔥涕調炒飛面塗之。

 

其但言三陽而不及三陰者。

 

意謂風邪在三陽之經。便宜按法早治而愈。若待傳入三陰。其證已危。惟天靈蓋 一錢匙。穿山甲半錢匙。麝香一字為散。 濃煎蔥白香豉湯服之。

 

或腹滿自利。

 

或口燥咽乾。舌卷囊縮。額上汗珠不流。身上汗出如油。 眼小目瞪。肢體痛劇而不在傷處者。

 

皆死證也。

 

破傷風邪在表者。

 

九味羌活湯。半表半裡者。

 

小柴胡湯。大汗不止。筋攣搐搦。升麻東加黃 。若服蜈蚣等風藥過多。有自汗者。

 

白朮、黃 、防風、生甘草作湯溫服。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或用熱藥自汗不休。宜速下之。

 

先用芎黃湯二三服。後以大芎黃湯下之。

 

若不愈。反作痙狀。用羌獨活、防風、杏仁、地榆水煎頻服。名蠲痙湯。 大便閉者。

 

用膽導蜜導法。病久衰弱。當養血。

 

以四物加 本、防風、細辛、白芷。瘡瘍破傷風邪。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皮膚搔癢。麻木不仁。頭昏牙緊。

 

以防風、 本、羌活、地骨皮、荊芥穗為末。酒調服。瘡痂壅塞。內熱生風者。

 

九味羌活湯。傷濕而瘡口常有稀膿者。

 

先服除濕湯二三劑。後用一味白朮膏。

 

或浸酒亦可。傷火 腫赤色。時頭病發熱。甚則煩躁者。

 

芎黃東加薄荷、荊、防。不應。加酒黃連四五分。黑山梔二錢。兼小便不利。合導赤散。牙關緊急不開。 用蜈蚣一條。焙乾研細末。擦牙。吐涎立蘇。

 

或服左龍丸亦得。破傷 腫不能透膿。用朱砂、南星、獨活、穿山甲、人指甲。炒研為末。酒調服二三次。外用南星、防風為末。薑汁調敷患處。 石頑曰。破傷一證。金瘡跌撲。與潰瘍迥殊。金瘡跌撲受傷。則寒熱頭痛。面目浮腫。胸膈痞悶。 六脈浮弦。

 

或模糊不清。其傳經與傷寒不異。其勢較傷寒更劇。故可用疏表之法。然亦不可峻用風藥。

 

以其經中之血。先以受傷。所謂奪血者無汗是也。

 

若潰瘍破傷。則患處忽復腫脹。按之不知疼痛。周身肌肉不仁。緩急引痛。胸膈痞滿。神思不清。六脈弦細。

 

或虛大模糊。雖風引毒瓦斯攻注周身。切不可用攻表藥。汗之必肉 筋惕。甚則發痙。所謂瘡家不可發汗。發汗必致痙也。

 

輕者。

 

蔥白香豉東加鯪鯉甲、白芷、蜈蚣之屬。重則蔥白香豉東加黃 、肉桂、遠志、防風、鯪鯉甲、犀角之類。甚則萬靈丹。蔥豉煎湯調服。嘔逆不食者。

 

此風引邪毒攻心也。

 

急與護心散。 外用蔥熨法分解其邪。

 

如大便不通者。

 

切不可用芎黃湯。惟宜蜜煎導之。

 

其勢稍退。便當用保元。仍加遠志、肉桂、犀角、鯪鯉甲等解散余毒。兼使參、 無壅滯之患。其間瀉補。各隨其人所稟之偏以為權衡。貴在臨證之活法耳。 〔診〕脈浮而無力太陽也。

 

脈長有力陽明也。

 

浮而弦者少陽也。

 

洪數者傷火也。

 

沉細者傷濕也。

 

虛細脈澀皆不治。虞恆德治一人。因勸斗毆。眉棱骨被打破。得破傷風。頭面大腫發熱。

 

以九味羌活湯取汗。外用杏仁研爛。入白面少許。新汲水調敷瘡上。腫消熱退而愈。後屢試屢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5:33 | 只看該作者

跌撲

 

經云。人有墮墜。惡血留內。腹中脹滿。不得前後。先飲利藥。金匱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 大黃一兩。另用酒一大盞浸。及桃仁、蒲黃、甘草、發灰。

 

以童子小便煎成。納大黃。去滓。分溫三服。先以敗蒲席煎湯浴之。

 

浴後服藥。

 

以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傷損氣血凝滯則腫。

 

或紫或青。痛不可忍。宜活血行氣。最忌惡血攻心與破傷二證。

 

凡血上逆者。

 

即以逐瘀為急。口噤牙關緊。即是胃風。依破傷治之。

 

傷損著寒。痛不可忍。用蔥杵爛炒熱罨上。其痛立止。冷則溫之。

 

惡血上攻。韭汁和童便飲半杯。即下。從高墮下。腹中瘀血滿痛不得出。短氣。 二便不通。千金桃仁湯。挫閃氣血不順。腰脅疼痛。

 

或發寒熱。香殼散加桃仁、蘇木。脅痛。 加柴胡、川芎。跌撲閃挫。瘀結腹脅。大便不通。調營活絡飲。跌撲損傷。瘀蓄大便不通。紅腫青紫。疼痛昏悶。內壅欲死者。

 

當歸導氣散。跌撲閃挫。腰脅氣滯。牽引掣痛。復元通氣散。從高墜下。惡血流於脅中。痛不可忍。復元活血湯。被打傷破。內有瘀血腹脹。蒲黃生者篩取一升。當歸、肉桂各二兩。酒服方寸匙。日三服。丹方。治折臂斷筋損骨。生地、大黃搗汁。 和酒服一月即接連。仍以滓炒熱貼之。

 

 蟲擂酒服亦可。焙乾為末。每服一錢。入麝少許。溫酒調服。接骨神效。跌折或金刃傷骨。用老鴉眼睛藤。和根葉細搗。封貼傷處。令患者痛飲至醉。 此續骨法也。

 

若筋斷取筋相對。用旋花根(即纏枝牡丹。)杵汁滴傷處。將渣封瘡上。半月筋自續。

 

此續筋法也。

 

又方。治筋絕取生蟹肉及黃。搗塗傷處。筋即續。

 

亦治骨斷。

 

以蟹生搗和酒痛飲。並以滓 。干即再塗。骨連筋續乃止。諸傷損瘀血凝聚。痛不可忍。

 

以大黃一兩切。杏仁三十粒。研細。酒煎服。瘀血即下。若恐氣絕。取藥不及。先以熱小便灌之。

 

外用大黃末。薑汁調塗。一夜青紫即變。瘀積日久。青黑痛極。

 

以附子一枚 咀。豬脂煎數沸。去滓取脂。和醋塗之。

 

墮墜重傷。危在旦夕。用烏雞連毛搗爛。和醋烘熱。隔布熨之。

 

甚則破牛馬腹納入。浸熱血中救之。

 

金傷腸出。

 

以豬脂抹手推入。急用桑皮線縫合。即以熱雞血塗之。

 

次入燒人屎拌塗尤妙。從高墜下。

 

或行車走馬。跌折筋骨。骨傷。自然銅散。筋傷。乳香定痛散。金刃出血不止者。

 

紫金丹敷之。

 

跌撲致衄。

 

或吐血不止。濃煎蘇木湯去滓。煎小烏神湯。下黑神散。促筋脫骱。用槿樹皮搗爛。拌臘糟焙熱塗扎。損傷一證。專從血論。但須分有瘀血停積與亡血過多之證。蓋打撲墮墜。皮不破而內損者。

 

必有瘀血。若金刃傷皮出血。

 

或致亡血過多。二者不可同法而治。有瘀血者。

 

宜攻利之。

 

若亡血者。

 

兼補調之。

 

須察其所傷上下輕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惟宜先逐瘀血。通經絡。和血止痛。然後調氣養血。補益胃氣。無不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6:11 | 只看該作者

跌撲

 

〔診〕金瘡出血太多。其脈虛細小者生。數實而浮大者死。砍瘡血不止。脈來或大或止者死。 細滑者生。從高顛仆。內有血。腹脹滿。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6:30 | 只看該作者

 

(與纘結二論痙例參看) 經云。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肺移熱於腎。傳為柔痙。金匱云。太陽之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

 

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

 

而不惡寒者。

 

名曰柔痙。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

 

名曰痙。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 背反張者。

 

痙病也。

 

若發其汗者。

 

寒濕相搏。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暴腹脹大者。

 

為欲解。脈如故。反復弦者痙。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脈經云。痙家脈伏。直上下行。痙家有灸瘡者難治。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KT KT (音殊。)然。脈反沉遲。

 

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 齒。可與大承氣湯。合上十一條推之。

 

則痙病之屬表者。

 

宜用桂枝、葛根。屬裡者。

 

可用承氣。是為邪實者設也。

 

若首二條之葛根、桂枝。所不待言。第三條無汗。麻黃附子細辛湯。有汗。桂枝附子湯。四條。真武湯。五條。附子湯。六條。芍藥甘。草附子湯。七條。未發汗前。桂枝加附子湯。發其汗已。其脈如蛇。甘草附子湯。 八條。乾薑附子湯。九條是統言痙病之脈。無證可驗。不得擬方。第十條言痙病之不宜用灸。灸則艾火助虐。一切辛烈。概不可施。所以難治。惟腹脹便秘者。

 

庶可行下奪一法。虛者可用炙甘草湯。其脈經云一條與第九條不異。演文無疑。按痙病與金匱開卷第一證治。論證最詳。

 

而方治最略。

 

以其證最危逆。難於造次也。

 

觀其論中。惟出太陽陽明邪實三方。不及三陰虛證之治者。

 

以痙病之脈。皆弦勁伏匿。證多反張厥逆。是難議攻發。易於溫散也。

 

若不通篇體會。烏知先聖立言之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8:18 | 只看該作者

 

陳無擇曰。夫人之筋。各隨經絡結束於身。血氣內虛。外為風寒濕熱之所中則痙。蓋風散氣。 故有汗而不惡寒。曰柔痙。寒泣血。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原其所因。多由亡血。筋無所營。 故邪得以襲之。

 

所以傷寒汗下過多。與夫病瘡人。及產後致斯疾者。

 

概可見矣。

 

診其脈。皆沉伏弦緊。但陽緩陰急。則久久拘攣。陰緩陽急。則反張強直。二證各異。不可不別。 張景岳曰。痙之為病。強直反張病也。

 

其病在筋脈。筋脈拘急。所以反張。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攣。觀仲景曰。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風病下之則成痙。瘡家不可發汗。 汗之亦成痙。只此數言。可見病痙者。

 

多由誤治之壞證。其虛其實可了然矣。

 

自仲景之後。惟陳無擇能知所因。曰多由亡血。筋無所營。因而成痙。則盡之矣。

 

但惜其言之既善。

 

而復未有善者。

 

曰。氣血內虛。外為風寒濕熱所中則痙。斯言不無有誤。若其所云。則仍是風濕為邪。

 

而虛反次之。

 

不知風隨汗散。

 

而既汗之後。何復言風。濕隨下行。

 

而既下之後。何反致濕。蓋誤汗者。

 

必傷血液。誤下者。

 

必傷真陰。陰血受傷。則血燥。血燥則筋失所滋。筋失所滋。則為拘為攣。

 

而反張強直之病。勢所必至。

 

又何待風寒濕熱之相襲而後為痙耶。且仲景所言。言不當汗而汗也。

 

不當下而下也。

 

汗下既誤。即因誤治而成痙矣。

 

豈誤治之外。必再受邪而後成痙。無邪則無痙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8:30 | 只看該作者

 

此陳氏之言。不惟失仲景之意。

 

而反致後人疑惑。用持兩端。故凡今人之治此者。

 

未有不以散風去濕為事。

 

亦焉知血燥陰虛之證。尚能堪此散削否。

 

此千古不明之疑竇。不可不為辨察。故列陳子之論於前。

 

以資後學之印證。痙證甚多。

 

而人多不識者。

 

在不明其故。

 

而鮮有察之者耳。蓋凡以暴病而見反張戴眼。口噤拘急之類。皆痙病也。

 

觀仲景以汗下為言。謂其誤治亡陰。所以然也。

 

予因類推。則常見有不因誤治。 而凡屬陰虛血少之輩。不能營養筋脈。

 

以致搐攣僵仆者。

 

皆是此證。

 

如中風之有此者。

 

必以年力衰殘。陰之敗也。

 

產婦之有此者。

 

必以去血過多。衝任竭也。

 

瘡家之有此者。

 

必以血隨膿出。營氣涸也。

 

小兒之有此者。

 

或以風熱傷陰。遂為急驚。

 

或以汗瀉亡陰。遂為慢驚。

 

凡此之類。總屬陰虛之證。蓋精血不虧。則雖有邪干。

 

亦斷無筋脈拘急之病。

 

而病至堅強。其枯可知。故治此者。

 

必當先以氣血為主。

 

而邪甚者。

 

或兼治邪。若邪微者。

 

通不必治邪。蓋此證之所急者在元氣。無氣復而血脈行。則微邪自不能留。何足慮哉。

 

奈何今人但見此證。必各分門類。

 

而悉從風治。不知外感之風。 客邪證也。

 

治宜解散。內生之風。血燥證也。

 

止宜滋補。矧此數者。

 

總由內證。本無外邪。既以傷精敗血枯燥而成。

 

而再治風痰。難乎免矣。

 

故予詳筆於此。

 

以明痙證之要。仲景云。痙止屬太陽。 而不及他經者何也。

 

蓋痙必反張。其病在背。背之經絡。惟太陽督脈耳。言太陽則督在其中矣。

 

此其義也。

 

然仲景止言其表。

 

而未詳其裡。考內經之經脈篇曰。足少陰之脈。貫脊屬腎。其直者。

 

從腎上貫肝膈。經筋篇曰。足少陰之筋。從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

 

又曰。足太陽之筋病。脊反折。項筋急。足少陰之筋病。主癇螈及痙。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 由此觀之。

 

則痙之為病。乃太陽少陰之病也。

 

蓋腎與膀胱為表裡。膀胱為津液之腑。

 

而腎為藏精之臟。病在二經。水虧可知。故治此者。

 

最常以真陰為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8:51 | 只看該作者

 

薛立齋曰。痙以有汗無汗辨剛柔。

 

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陰陽。仲景雖曰痙皆身熱足寒。然陽證不厥逆。其厥逆者。

 

皆陰也。

 

剛痙無汗惡寒。項背強。腳攣急。手足搐搦。口噤切牙。仰面開眼。 甚則角弓反張。臥不著席。脈來弦長勁急。葛根湯。柔痙自汗惡風。四肢不收。閉眼合面。

 

或時搐搦。脈來遲濡弦細。桂枝東加栝蔞。血虛之人發痙。

 

或反張。

 

或只手足搐搦。

 

或但左手足動搖。十全大補東加鉤藤、蠍尾。風熱痰壅。發痙不省。

 

或只手足搐搦。

 

或只右手足動搖。宜祛風導痰湯。痙病胸滿。口噤切牙。腳攣急。臥不著席。大便硬者。

 

可與大承氣湯。若一邊牽搐。一眼 斜者。

 

屬少陽。及汗後不解。乍靜乍亂。直視口噤。往來寒熱。小柴胡加桂枝、白芍。足三陰痙。俱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項強脈沉。厥陰則頭搖口噤。 附東加當歸、肉桂。太陰則四肢不收。朮附東加甘草、生薑。少陰則閉目合面。參附東加甘草、乾薑。古法。用附子散通治三陰諸痙。多汗。去川芎、獨活。加黃 、當歸。賊風口噤。角弓反張成痙。倉公當歸湯。產後發痙。詳婦人本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9:13 | 只看該作者

 

〔診〕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

 

名曰痙。為難治。痙脈伏。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痙病發其汗已。其脈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39:53 | 只看該作者

 

螈者。

 

筋脈拘急也。

 

 者。

 

筋脈弛縱也。

 

俗謂之搐。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虧損。津液耗散。 故筋急而搐。為慢驚也。

 

俗不知風乃虛象。因名誤實。反投牛黃、抱龍等祛風藥致夭枉者。

 

不知其幾。大抵發汗後失血後產後癰疽潰後。氣血津液過傷。不能養筋而然。與筋惕肉 顫振相類。 分氣血緩急。兼補養為治。庶有生理。若妄加灼艾。

 

或飲以發表之劑。死不旋踵矣。

 

螈之證。多屬心脾肝三經。若自汗少氣。脈急按之則減小者。

 

此心氣之虛也。

 

辰砂妙香散。若氣盛神昏。筋攣。脈滿大。

 

此心火之旺也。

 

導赤散。加芩、連、山梔、茯神、犀角。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

 

脾虛生風也。

 

歸脾東加鉤藤、羌活。若寒熱往來。目上視搖頭。脈弦急者。

 

肝熱生風也。

 

加味逍遙散加桂枝。熱傷元氣。四肢困倦。手指麻木。時時螈 。補中益氣湯去白朮加白芍、五味。暑風搐搦。

 

如小兒驚風狀。緣先傷於暑。毛孔開而風乘之。

 

局方香薷飲加羌、防、 、芍。風虛昏憒。不自知覓。手足螈 。口眼 動。

 

或渴或自汗。續命煮散。癰疽膿水過多。金瘡出血過多。及嘔血衄血下血後。

 

或虛弱人誤汗誤下。氣血津液受虧而致此者。

 

大劑保元東加芎、歸、鉤藤。兼生陰血。則陽火自退。不應。六君子加芎、歸、鉤藤。

 

以補脾土。 故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虧損。

 

亦多患之。

 

乃虛象也。

 

無風可逐。無痰可消。當大補脾土為急。若陽氣脫陷者。

 

補中益氣加薑、桂。陽氣虛敗者。

 

十全大補東加薑、附。

 

亦有得生者。

 

然筋搐顫掉。肢體惡寒。脈微細。人皆知為虛也。

 

是為真象。至於脈大無力。發熱煩渴。是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俱不治。產後陰血去多。多有螈 。詳婦人本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0:09 | 只看該作者

 

〔診〕螈 之脈。虛微緩弱者可治。弦緊急疾者難愈。

 

在暴病得之。

 

為風痰及肝火襲於經脈之象。即久病見之。

 

亦屬痰火乘虛肆虐之兆。

 

凡新病得之。

 

脈滿大數實者。

 

搜滌風痰。最為要著。 久病得之。

 

補中寓搜。

 

在所必需。設久病而脈實滿。暴病而脈虛微。法無可療之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0:32 | 只看該作者

顫振

 

經云。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深師曰。振乃陰氣爭勝。故為戰。 栗則陽氣不復。故為顫。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顫振與螈 相類。螈則手足牽引。

 

而或伸或屈。顫振則但振動而不屈也。

 

亦有頭動而手不動者。

 

蓋木盛則生風生火。 上衝於頭。故頭為顫振。若散於四末。則手足動而頭不動也。

 

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若肝木實熱。瀉青丸。肝木虛熱。六味丸。肝木虛弱。逍遙散加參、朮、鉤藤。挾痰。導痰東加竹瀝。 脾胃虛弱。六君子東加芎、歸、鉤藤。衛虛多汗惡寒。加黃 二錢。附子五分。脾虛。補中益氣加鉤藤。心血虛少而振。平補正心丹。心氣虛熱而振。本方去肉桂、山藥、麥冬、五味。加琥珀、牛黃、黃連。名琥珀養心丹。心虛挾痰而振。本方去龍齒、肉桂、山藥、麥冬、五味。加琥珀、川芎、膽星、麝香、甘草。為秘方補心丹。心虛挾血而振。龍齒清魂散。腎虛而行步振掉者。

 

八味丸、十補丸選用。實熱積滯。可用汗吐下法。戴人治馬叟。手足振掉。若線提傀儡。用涌法。 出痰數升而愈。

 

此必痰證痰脈。

 

而壯盛氣實者。

 

不可不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0:40 | 只看該作者

顫振

 

〔診〕顫振之脈。小弱緩滑者可治。虛大急疾者不治。間有沉伏澀難者。

 

必痰濕結滯於中之象。 凡久病脈虛。宜於溫補。暴病脈實。宜於峻攻。若久病而脈反實大。暴病而脈反虛弱。決無收功之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0:54 | 只看該作者

 

內經言。攣皆屬肝。肝主筋故也。

 

有熱有寒。有虛有實。熱攣者。

 

經所謂肝氣熱則筋膜干。 筋膜干則筋急而攣。六味丸加牛膝、當歸之類。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長。 短為拘。弛長為痿。先搐瓜蒂散。次與羌活勝濕湯。虛邪搏筋。則筋急。五積散。血虛則筋急。增損四物湯。劇勞筋脈拘急。疼痛少眠者。

 

黃丸。更於暖室中近火按摩為佳。虛風襲於經脈。手足拘攣。屈伸短縮。腹痛。爪甲唇俱青。轉筋。不思飲食。甚則舌卷囊縮。木瓜散。拘攣癱瘓。口目 斜。骨節疼酸。行步不正者。

 

舒筋三聖散。痹濕筋攣骨痛者。

 

續斷丸。誤汗漏風。筋攣縮急。

 

或方士用木鱉發汗。見風筋脈拘攣者。

 

並宜桂枝湯倍桂加歸、附。病初起者。

 

分表裡治。

 

如戴人用甘遂末三錢。 豬腎一枚。細批破。 少用鹽椒淹透。摻藥末在內。荷葉包裹煨熟。溫酒細嚼。則上吐下瀉而愈。 石頑曰。攣證人悉知為寒。不知亦有屬血枯而熱者。

 

蓋寒則脛逆而痛。熱則脛熱而枯。至於濕熱下流。

 

又為實證。則疼腫便秘。

 

以此辨之。

 

虛實寒熱。可判然胸臆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1:09 | 只看該作者

 

〔診〕攣者拘攣。浮緩屬風。沉細為濕。洪緩濕熱。澀細寒濕。虛大氣衰。小弱血虛。尺中弦弱。腎虛精竭。若久病而脈反實強。乍病而見虛澀。雖有合劑。難於圖治也。

 

石頑治包山勞俊卿。年高攣廢。山中諸醫用木瓜、獨活、防己、 、威靈仙之類。將半年余。乃致跬步不能動移。

 

或令服八味丸。

 

亦不應。診其脈。尺中微浮而細。時當九夏。自膝至足。 皆寒冷如從水中出。知為腎虛風雨所犯而成是疾。遂授安腎丸方。終劑而能步履連。服二料。終無痿弱之狀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1:24 | 只看該作者

眩暈

 

經曰。因於風。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內經論眩。皆屬於木。屬上虛。仲景論眩。 以痰飲為先。丹溪論眩。兼於補虛治痰降火。 戴復庵云。有頭風證。耳內常鳴頭。上如有鳥雀啾啾之聲。切不可全謂耳鳴為虛。

 

此頭腦挾風所致。有眩暈之甚。抬頭則屋轉。眼常黑花。觀見常如有物飛動。

 

或見物為兩。宜三五七散。 或秘旨正元散加鹿茸。兼進養正丹。不效。一味鹿茸。每服半兩。酒煎去滓。入麝少許。緣鹿茸生於頭。頭暈而主以鹿茸。蓋以類相從也。

 

曾有服頭痛藥不愈。服茸朱丹而效。

 

此為虛寒也。

 

若實者用之。

 

殆矣。

 

故丹溪曰。眩暈不可當者。

 

大黃三次酒炒干為末。茶調下。每服一錢至二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41:35 | 只看該作者

眩暈

 

劉宗濃曰。眩暈乃上實下虛所致。所謂虛者。

 

血與氣也。

 

所謂實者。

 

痰涎風火也。

 

經云。上虛則眩。

 

又云。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則與劉氏所稱。無乃冰炭乎。

 

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

 

亦何冰炭之有。然當以脈法辨之。

 

寸口大而按之即散者為上虛。

 

以鹿茸法治之。

 

寸口滑而按之益堅者為上實。

 

以酒大黃法治之。

 

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皆能眩暈。然無不因痰火而作。諺云。無火不動痰。無痰不作暈。須以清火豁痰為主。

 

而兼治六淫之邪。無不愈者。

 

風寒在腦。

 

或感邪濕。頭眩重痛欲倒。嘔逆不定。三因芎辛湯。冒雨或中濕。眩暈嘔逆。 頭重不食。本方去細辛、芽茶加半夏、茯苓。惡風眩暈。頭旋眼黑惡心。見風即復作者。

 

半夏蒼朮湯。風虛眩暈多痰。導痰東加天麻。腎氣素虛而逆者。

 

沉香降氣下養正丹。不應。八味丸。風熱眩暈眼掉。川芎茶調散。痰厥眩暈。半夏白朮天麻湯。痰火眩暈者。

 

二陳東加白朮、川芎、天麻。有熱。更加山梔、黃芩。七情鬱而生痰。

 

亦令頭眩。但見於郁悒之人。及婦女輩。二陳加木香、丁香、白朮、砂仁。早起眩暈。須臾自定。乃胃中老痰使然。古方用黑錫丹劫之。

 

不若青礞石丸鎮墜。後用理中丸調理。痰結胸中。眩暈惡心。牙皂末和鹽湯探吐。吐定。服導痰湯。勞役過度。眩暈發熱者。

 

補中益氣東加天麻。兼嘔逆。六君子湯。氣虛而喘。加黃 。陰虛火炎痰盛。少加熟附子。 煎成加薑汁、竹瀝。因虛致眩。雖定後。

 

而常欲向火。欲得暖手按者。

 

陽氣不足故也。

 

附子理中湯。淫欲過度。腎與督脈皆虛。不能納氣歸源。使諸逆奔上而眩暈。六味丸加沉香、鹿茸。名香茸八味丸。肥白人眩暈。清火降痰為先。

 

而兼補氣藥。黑瘦人眩暈。滋陰降火為要。

 

而帶抑肝之劑。胸中有死血。作痛而眩。飲韭汁酒良。產後血暈。見婦人本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6:43 , Processed in 0.29686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