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34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5:16 | 只看該作者

肩背痛

 

經云。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

 

肺病者。

 

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肺盛有餘。 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 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邪在腎。則肩背痛。是腎氣上逆也。

 

東垣云。肩背痛不可回顧。

 

此手太陽氣鬱不行也。

 

以風藥散之。

 

通氣防風湯。若面白脫色。 短氣者勿服。宜逍遙散加人參。火鬱熱盛。東垣升陽散火湯。形氣虛甚。十全大補湯。肩背痛。 脊強。腰似折。項似拔。

 

此足太陽經氣不行也。

 

羌活勝濕湯。風寒汗出中風。肩背痛。小便數而欠者。

 

風熱乘其肺而肺氣鬱甚也。

 

當瀉風熱。消風散去僵蠶、蟬蛻加枳、桔。寒熱少氣不足以息而肩痛。小便遺失者。

 

補中益氣加門冬、五味。濕熱相搏。肩背沉重而痛。當歸拈痛湯。 當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痛。古方用神保丸愈者。

 

此有寒積也。

 

有因寒飲伏結者。

 

近效白朮附子湯。

 

亦有因痰氣留伏者。

 

指迷茯苓丸。素有痰飲流注。肩背作痛。導痰湯。有腎氣不循故道。 氣逆挾脊而上。致肩背痛。沉香、肉桂、茯苓、牛膝、茴香、川椒、青鹽。

 

或觀書對奕久坐而至脊背痛者。

 

補中益氣加羌、防。肥人喜捶而痛快者屬痰。宜除濕化痰。兼補脾胃。六君子加木香。瘦人多是血少氣虛。宜養血清火。聖愈湯。背痛須加羌、防引經。肥人少佐附子。瘦人須佐芩、連、丹皮。有素虛人及病後房勞後。婦人產後。經行後。心膈間痛。

 

或牽引乳脅。

 

或走注肩背痛。並宜十全大補隨證加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5:30 | 只看該作者

肩背痛

 

〔診〕寸口脈促上擊者。

 

肩背痛。洪大為熱。浮大為風。沉而滑者背膂痛。必有寒飲伏結也。

 

丹溪治一人。忽患肩胛縫有一線疼起。上循肩至胸前側脅而止。晝夜不息。其脈弦而數。重按豁大。左大於右。夫胛小腸經也。

 

胸脅膽經也。

 

此因謀事不遂。思慮煩心。心不病而小腸之火乘膽所致。

 

以人參四錢、木通二錢煎湯。下龍薈丸。數服而愈。 李士材治俞元濟。背心一點痛。久而漸大。服行氣和血藥不效。其脈濡滑。遇天陰痛輒甚。 其為濕痰無疑。

 

以胃苓東加半夏三錢。數劑而痛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5:44 | 只看該作者

臂痛

 

(手痛、手氣) 東垣云。臂痛者。

 

有六道經絡。各加引經藥乃驗。

 

以兩手伸直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而定之。

 

臂 之前廉痛者屬陽明。升麻、白芷、干葛為引經。後廉屬太陽。 本、羌活。外廉屬少陽。 柴胡、連翹。內廉屬厥陰。柴胡、當歸。內前廉屬太陰。升麻、白芷、蔥白。內後廉屬少陰。細辛、當歸。 臂痛為風寒濕所搏。

 

或因飲液流入。

 

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腫者。

 

有不腫者。

 

除飲證外。其余諸痛。並宜五積散、蠲痹湯選用。虛人必加人參以助藥力。若坐臥為風濕所搏。

 

或睡後手出被外。為寒所襲而痛者。

 

五積散。審知是濕痹經絡。血凝氣滯作痛。蠲痹湯。挈重傷筋。

 

以致臂痛。宜和氣調血。十全大補湯。痰飲流入四肢。肩背酸疼。兩臂軟痹。導痰加木香、片子薑黃、薑製白朮。若作風治誤矣。

 

中脘留伏痰飲。臂痛難舉。手足不能轉移。指迷茯苓丸。丹溪治臂痛。

 

以二陳東加酒炒黃芩、蒼朮、羌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5:55 | 只看該作者

手痛

 

經云。手屈不伸者其病在筋。薏苡仁湯。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近效白朮附子湯、十味銼散選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6:13 | 只看該作者

手氣

 

手腫痛曰手氣。

 

或指掌連臂膊痛。悉屬風熱挾痰。蠲痹湯。薄桂味辛淡。能橫行手臂。 引調氣血。藥至痛處。片子薑黃。能引至手臂。惟濕痛最妙。

 

又有腫痛時常脫骱者。

 

此屬濕痰。 倍用蒼朮乃效。 石頑治禮科薑如農次媳。春初患發熱頭疼腹痛。咳逆無痰。十指皆紫黑而痛。

 

或用發表順氣不效。延余診之。

 

脈來弦細而數。右大於左。曰。

 

此懷抱不舒。肝火鬱於脾土而發熱。熱蒸於肺故咳。因肺本燥。故無痰。脾受木克。故腹痛。陽氣不得發越。故頭疼。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行。氣凝血滯。故十指疼紫。其脈弦者。

 

肝也。

 

數者。

 

火也。

 

細者。

 

火鬱於血分也。

 

遂以加味逍遙散加桂枝。於土中達木。三劑而諸證霍然。十指亦不疼紫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6:26 | 只看該作者

腿痛

 

(大股痛) 腿痛亦屬六經。前廉為陽明。白芷、升麻、干葛為引經。後廉太陽。羌活、防風。外廉少陽。 柴胡、羌活。內廉厥陰。青皮、吳茱萸。內前廉太陰。蒼朮、白芍。內後廉少陰。獨活、澤瀉。 痛有血虛血寒。寒濕風濕。濕熱流注。陰虛陽虛。腎虛風襲之殊。 血虛者。

 

足不任地。行則振掉。脈細弱。六味丸加巴戟、續斷、杜仲、鹿茸。血寒者。

 

經急。脈沉。喜湯火。嚴冬尤甚。舒筋三聖散。濕者兩腿隱隱痛。

 

或麻瞀作腫身沉重。肢節疼痛。惡風不欲去衣。脈浮澀。

 

或浮細。除風濕羌活湯。脈沉。白朮附子湯。肥人。導痰東加減。濕熱者。

 

痛自腰胯以至足脛。

 

或上或下。

 

或紅或腫。小便赤澀。脈濡大而數。當歸拈痛湯。流注者。

 

郁痰留於腰脅有塊。互換作痛。惡心頭眩。脈沉滑或弦。二陳東加羌活、白朮。陰虛者。

 

肌體羸瘦。足心及脛熱痛。左尺細數。

 

或兩尺數盛。虎潛丸去橘皮加肉桂。陽虛者。

 

兩足浮腫無力。大便瀉。 小便短少。痛不能動。左尺虛大。

 

或兩尺浮遲。脾與命門俱虛。先用補中益氣加桂、附。後用八味丸。腎虛風襲。則下體痿弱。骨節疼痛。喘咳失精。腰腹腿脛俱痛。尺中浮大而數。安腎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7:00 | 只看該作者

大股痛

 

痛而喜按者。

 

肝腎虛寒而濕氣痹著也。

 

四斤丸二方選用。痛不可按者。

 

敗血也。

 

川芎肉桂湯。

 

或舒筋三聖散。酒調服。婦人產後多有此證。宜加穿山甲、桃仁。虛人。十全大補湯加附子、穿山甲。有濕熱者。

 

痛虛心腫。

 

而沉重不能轉側。二妙散加羌、防、升、柴、朮、草之類。

 

或除濕湯、滲濕湯選用。寒熱而膽痛者。

 

須防發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7:19 | 只看該作者

膝痛

 

(足跟痛、足心痛) 經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

 

故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

 

虛則風寒濕氣襲之。

 

又曰。身半以以下者。

 

濕中之也。

 

故治膝脛之病。

 

又須以去濕為主。大抵痛在筋者。

 

多挾風熱。則屈不伸而腫。二妙散加羌、防、升、柴。兼陰虛者則熱而不腫。虎潛丸。

 

或二妙加牛膝、肉桂。因臥濕地。流入腳膝。痹弱疼重。千金獨活寄生湯。夏月濕熱沉重而痛。當歸拈痛湯。痛在骨者多兼寒飲。重而屈伸不利。常若拭不干狀。附子丸、川芎肉桂湯、活絡丹、鐵彈丸選用。虛寒挾風濕而痛。虎骨四斤丸。

 

如肝腎虛熱。筋骨痿弱。顫掉而痛。鹿茸四斤丸。若痛在衝陽及肉者。

 

屬足陽明經。痛在委中 腸者。

 

屬足太陽經。

 

在外廉者。

 

屬少陽。

 

在內廉者。

 

屬三陰。隨其經而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7:28 | 只看該作者

足跟痛

 

腎臟陰虛者。

 

則足脛時熱而足跟痛。六味丸加龜板、肉桂。陽虛者。

 

則不能久立而足跟痛。八味丸。挾濕者。

 

必重著而腫。換骨丹、史國公藥酒。肥人濕痰流注。導痰東加木瓜、萆、防己。虛人。用補中益氣、十全大補湯。並少加附子為引。

 

凡下部痛。多用藥酒。殊不知病甚於冬者。

 

為寒濕。故宜用酒。若春夏甚而秋冬減者。

 

此屬濕熱。若用藥酒。是反助其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7:43 | 只看該作者

足心痛

 

足心及踝骨熱疼者。

 

為腎虛濕著。命門火不歸經。腎著湯。下八味丸。肥人多濕痰流注。足心作痛。但久坐臥。起則痛甚。行動則緩。宜腎著湯合二妙散。慎不可用補骨藥及血藥助陰。愈增其劇。 戴人治一人。兩膝臏屈伸有聲剝剝然。

 

此筋濕也。

 

濕則筋急。有獨緩者不鳴。急者鳴也。

 

乃一涌一泄。上下去其水。水去則自然無聲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8:01 | 只看該作者

身體痛

 

體痛為一身盡痛。傷寒霍亂。中暑陰毒。濕痹痛痹。皆有體痛。但看兼證。及問因診脈而別之。

 

治法分見各門。其流連難已者。

 

於此求之。

 

寒而身痛。痛處常冷。

 

或如濕狀。甘草附子湯。 內傷勞倦。兼風濕相搏。一身盡痛。補中益氣加羌、防、 本、蒼朮。濕熱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熱。胸膈不利。遍身上下沉重疼痛。當歸拈痛湯。風濕相搏。一身盡痛。陰濕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乏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泄。 而躁熱常微汗出。

 

而熱不解。麻黃復煎湯。身體拘急。皆屬虛寒。與寒濕風濕。小續命隨證加減。 發寒熱而周身作痛。胸脅痞悶不舒。肝血虛而鬱火用事也。

 

逍遙散加羌活、桂技。小便不利。加山梔、丹皮。天暑衣濃。則腠理開汗出。邪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六和東加羌活。遍身皆痛如勞證者。

 

十全大補去白朮、熟地。加羌活、附子。下體痛。宜分利小便。五苓、二妙為主。 下體腫痛。脈浮自汗。惡風者。

 

防己黃 湯。溫覆微汗之。

 

痛而大便不通者。

 

厚朴七物湯。微利之。

 

丹溪曰。因濕痰濁血流注為痛。若在下焦。道路深遠。非烏、附不能下達。少加引經用之。

 

若以為主治。非徒無益。

 

而反害之也。

 

善治者。

 

必行氣流濕。疏風導滯。滋養新血。升降陰陽。 治有先後。須分腫與不腫可也。

 

肢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蓋為風寒所郁。

 

而發動於經絡之中。 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

 

先宜微汗以散之。

 

故羌活、桂枝為肢節痛之要藥。身體疼痛及重者。

 

濕也。

 

五苓散汗之。

 

如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防、升、柴、 本、蒼朮。風能勝濕故也。

 

痛家不可食濃味與肉。大能助火。若食肉濃味痛愈盛者。

 

並魚腥面醬酒醋。皆斷去之。

 

丹溪曰。環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癰。掘地成坑。

 

以火 赤。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上。

 

以被圍繞下體。 便熱蒸腠理開。血氣暢則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8:12 | 只看該作者

身體痛

 

〔診〕傷寒六脈俱緊。為太陽表證。身如被杖。脈沉緊。為陰毒。發汗後脈弦遲。身體痛。為氣血不和。一身關節盡痛。

 

而脈沉弦。為中濕。肢體重痛。微腫。汗出惡風。關節不利。不可轉側。

 

而脈緩。為風濕。遍身疼痛。脈弦小。

 

或豁大。為氣血虛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8:28 | 只看該作者

卷六

 

痿痹門

 

 

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以冬遇此者為骨痹。

 

以春遇此者為筋痹。

 

以夏遇此者為脈痹。

 

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

 

以秋遇此者為皮痹。 行痹者。

 

病處行而不定。走注歷節疼痛之類。當散風為主。御寒利氣。仍不可廢。更須參以補血之劑。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痛痹者。

 

寒氣凝結。陽氣不行。故痛有定處。俗名痛風是也。

 

治當散寒為主。疏風燥濕。仍不可缺。更須參以補火之劑。非大辛大溫。不能釋其凝寒之害也。

 

著痹者。

 

肢體重著不移。疼痛麻木是也。

 

蓋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治當利濕為主。祛風解寒。

 

亦不可缺。更須參以理脾補氣之劑。蓋土強自能勝濕。

 

而氣旺自無頑麻也。

 

骨痹者。

 

即寒痹痛痹也。

 

其證痛苦攻心。四肢攣急。關節浮腫。筋痹者。

 

即風痹行痹也。

 

其證游行不定。與血氣相搏。聚於關節。筋脈弛縱。

 

或赤或腫。脈痹者。

 

即熱痹也。

 

臟腑移熱。復遇外邪客搏經絡。 留而不行。其證肌肉熱極。皮膚如鼠走。唇口反裂。皮膚色變。肌痹者。

 

即著痹濕痹也。

 

留而不移。汗出四肢痿弱。皮膚麻木不仁。精神昏塞。皮痹者。

 

即寒痹也。

 

邪在皮毛。癮疹風瘡。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蟲行狀。

 

以上諸證。

 

又以所遇之時而命名。 非行痹痛痹著痹外。

 

又有皮脈筋肌骨之痹也。

 

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痹不已。復感於邪。 內舍於心。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痹者。

 

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肺痹者。

 

煩滿喘而嘔。心痹者。

 

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8:43 | 只看該作者

 

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肝痹者。

 

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腎痹者。

 

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脾痹者。

 

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 肺痹則肺氣不清。胃熱上逆。故煩喘而嘔。心痹則脈道不通。心火內衰。濕氣凌心。故恐。 肝痹則血液阻滯。水飲客之。

 

故上為引急。

 

如有所懷也。

 

腎痹則胃之關門不利。故善脹。濁陰濕邪傷其陽氣。所以腳攣不能伸。身僂不能直也。

 

脾痹則陽氣不運。故四肢懈惰。上焦痞塞也。

 

腸痹者。

 

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腸者。

 

兼大小腸而言。腸間病痹。則下焦之氣不化。故雖數飲。

 

而小便不得出。則本末受病。 故與中氣喘爭。蓋其清濁不分。故時發飧泄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8:57 | 只看該作者

 

胞痹者。

 

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胞者膀胱之脬也。

 

膀胱氣閉。則水道不行。故按之內痛。若以熱湯沃之。

 

小便得外熱之助。 方得稍通。

 

而猶滯澀不利。則治宜溫助氣化。可知膀胱之脈。從巔入絡腦。故上為清涕。

 

以太陽經氣不固而精氣上脫。

 

又須溫補無疑。蓋緣精泄之後。寒氣乘虛入於膀胱之內。

 

而致小便淋瀝不通。莖中痛引穀道。甚則臍腹脹痛此。屬津液枯竭之故。 誤與利水藥。必致喘逆脹急而死。老人陰虛泉竭。多有此證。曾見膀胱脹破。淋瀝無度。時雖暫寬。不久即斃。諸痹不已。

 

亦益內也。

 

其風氣勝者。

 

其人易已也。

 

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凡痹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寒從中生者。

 

是人多痹氣也。

 

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濃衣不能溫。然不能凍栗。是人素腎氣勝。

 

以水為事。太陽氣衰。 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

 

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

 

所以不能凍栗者。

 

肝。一陽也。

 

心。二陽也。

 

腎。孤臟也。

 

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骨痹。是人當攣節也。

 

素腎氣勝。言稟氣本充也。

 

以水為事。言嗜欲無節。傷其真陽。無陽則陰無以生。故腎脂枯不長。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寒甚至骨也。

 

病在陽者。

 

命曰風。病在陰者。

 

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 陽受風氣。故在陽者命曰風。陰受濕氣。故入陰則命曰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9:12 | 只看該作者

風痹淫濼

 

病不可已者。

 

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 。(悶同。)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也。

 

寒痹之為病也。

 

留而不去。時痛而皮膚不仁。剌布衣者。

 

以火淬之。

 

刺大人者。

 

以藥熨之。

 

以醇洒二十斤。蜀椒一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

 

凡四種。皆 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布四丈。並納酒中。置酒馬矢 中。蓋封塗。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綿絮曝乾之。

 

干復漬。

 

以盡其汁。每漬必 其日。乃出干。干並用滓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

 

生桑炭炙巾。

 

以熨寒痹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

 

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

 

亦三十遍止。起步內中。無見風。每刺必熨。

 

如此病已矣。

 

此所謂內熱也。

 

內。納同。謂溫其經。使熱氣內入。血脈流通也。

 

布衣血氣澀濁。故當以火淬之。

 

即近世針挑艾熨之類。周痹者。

 

在於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風寒濕氣客於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

 

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

 

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發則如是。

 

此內不在藏。

 

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命曰周痹。 金匱云。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

 

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

 

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今脈和。緊去則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9:30 | 只看該作者

血痹

 

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

 

如風痹狀。黃 桂枝五物湯主之。

 

血痹者。

 

寒濕之邪。痹著於血分也。

 

辛苦勞 之人。皮腠致密。筋骨堅強。雖有風寒濕邪。 莫之能客。惟尊榮奉養之人。肌肉豐滿。筋骨柔脆。素常不勝疲勞。行臥動搖。

 

或遇微風。則能痹著為患。不必風寒濕之氣雜至而為病也。

 

上條言脈自微澀。

 

而關寸小緊。為濕痹血分。所以陽氣不能外行。故宜針引陽氣以和陰血。下條言陰陽俱微。

 

而尺中小緊。為營衛俱虛。所以身體不仁。故宜藥通營衛。行散其痹。則緊去人安而愈矣。

 

夫血痹者。

 

即內經所謂在脈則血凝不流。仲景直發其所以不流之故。言血既痹。脈自微澀。然或寸或關或尺。其脈見小急之處。即風入之處也。

 

故其針藥所施。皆引風外出之法也。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

 

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薑苓朮湯主之。

 

此證乃濕邪中腎之外廓。與腎臟無預也。

 

雖腰中冷如坐水中。實非腎臟之真氣冷也。

 

今邪著下焦。飲食如故。不渴。小便自利。且與腸胃之府無預。況腎臟乎。

 

此不過身勞汗出。衣裡冷濕。 久久得之。

 

但用甘草、乾薑、茯苓、白朮。甘溫淡滲行濕足矣。

 

又何取暖腎壯陽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59:53 | 只看該作者

諸肢節疼痛

 

身體 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此即總治三焦痹之法。頭眩短氣。上焦痹也。

 

溫溫欲吐。中焦痹也。

 

腳腫如脫。下焦痹也。

 

肢節疼痛。身體 羸。筋骨痹也。

 

由是觀之。

 

當是風寒濕痹其營衛筋骨三焦之病。然濕多則腫。 寒多則痛。風多則動。用桂枝治風。麻黃治寒。白朮治濕。防風佐桂枝。附子佐麻黃、白朮。其芍藥、生薑、甘草。

 

亦如桂枝湯之和其營衛也。

 

知母治腳腫。引諸藥下行。附子以行藥勢。開痹之大劑也。

 

戴人云。痹病以濕熱為源。風寒為兼。三氣合而為痹。其脈沉澀。奈何治此者。

 

不問經絡。 不分臟腑。不分表裡。便作寒濕香港腳。烏之附之。

 

乳之沒之。

 

種種燥熱攻之。

 

中脘灸之。

 

臍下燒之。

 

三裡火之。

 

蒸之熨之。

 

湯之炕之。

 

以致便溺澀滯。前後俱閉。虛躁轉甚。肌膚日削。飲食不下。雖遇扁華。

 

亦難措手。若此者何哉。

 

胸膈間有寒痰故也。

 

痹病本不死。死於醫之誤也。

 

景岳全書云。觀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而壽夭剛柔論又曰。

 

在陽者命曰風。 在陰者命曰痹。何也。

 

蓋三氣之合。乃專言痹證之所因也。

 

曰在陽為風。

 

在陰為痹。

 

又分言表裡之有殊也。

 

如風之與痹。本皆由感邪所致。但外有表證之見。

 

而見發熱頭疼等證。

 

或得汗即解者。

 

是皆有形之謂。

 

此以陽邪在陽分。是即傷寒中風之屬也。

 

故病在陽者命曰風。若既受寒邪。

 

而初無發熱頭疼。

 

又無變證。

 

或有汗。

 

或無汗。

 

而筋骨之痛如故。及延綿久不能愈。

 

而外無表證之見者。

 

是皆無形之謂。

 

此以陰邪直走陰分。即諸痹之屬也。

 

故病在陰者命曰痹。其或既有表證。

 

而疼痛又不能愈。

 

此即半表半裡。陰陽俱病之證。故陰陽俱病者命曰風痹。

 

此所以風病在陽而痹病在陰也。

 

然則諸痹者。

 

皆在陰分。

 

亦總由真陰衰弱。精血虧損。故三氣得以乘之。

 

而為此諸證。 經曰。邪入於陰則痹。正謂此也。

 

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補真陰。使血氣流行。則寒邪隨去。若過用風濕痰滯等藥。

 

而再傷陰氣。必反增其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00:12 | 只看該作者

行痹者

 

走注無定。風之用也。

 

經言病在陽者。

 

命曰風。

 

在陰者。

 

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越婢加朮附湯。輕則羌、防、歸、艽、葛、桂、赤茯、甘草、威靈仙、蒼朮、黃柏。若病久大虛。非大補氣血不可。

 

如日從事乎散風清火。則脾肺必敗。終致不起。痛痹者。

 

痛有定處。 乃濕氣傷腎。腎不生肝。肝風挾濕。流走四肢。肩 疼痛。拘急浮腫。金匱烏頭東加羌活、官桂。 服後啜熱稀粥助其作汗乃解。身體痛如欲折。肉如錐刺刀割。千金附子湯。著痹者。

 

痹著不仁。 經曰。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靈樞云。衛氣不行。則為麻木。 東垣治麻痹。必補衛氣而行之。

 

渾身麻木不仁。

 

或左或右。半身麻木。

 

或面或頭。

 

或手臂或腳腿。 麻木不仁。並宜神效黃 湯。皮膚間麻木。

 

此肺氣不行也。

 

本方去蔓荊倍黃 加防風。

 

如肌肉麻。 營氣不行也。

 

去蔓荊加桂枝、羌防。手足麻痹。臂痛不能舉。多眠昏冒者。

 

支飲也。

 

氣口脈滑。指迷茯苓丸。脈浮者。

 

二陳東加桂枝、枳、桔。若手麻乃是氣虛。十指麻乃是濕痰死血。 手指麻木是氣不行。有頑痰死血也。

 

導痰東加烏藥、蒼朮。風吹手足酸疼而腫。是寒濕。桂枝附子湯。因於風者。

 

百節走痛。烏藥順氣散加羌活、南星、蒼朮。因於濕者。

 

天陰即發。身體沉重酸疼。除濕蠲痛湯。

 

在上痛者。

 

加桂枝、桔梗。

 

在下痛者。

 

加防己、木通。多汗。加黃 、防風。 自汗身重。防己黃 湯。寒濕不可屈伸者。

 

烏頭湯、活絡丹選用。並外用摩風膏。因火者。

 

五苓散加酒芩、黃柏、竹瀝、薑汁。因濕熱者。

 

肢節疼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注足脛痛腫。當歸拈痛湯。熱毒流入肢節疼痛。患處必熱。千金犀角散。血瘀者。

 

芎、歸、桃仁、紅花、威靈仙。 煎成入麝少許。血痹者。

 

邪入於陰也。

 

經云。人臥則血歸於肝。汗出而風吹之。

 

血凝於膚者為痹是也。

 

黃 桂枝五物湯。晝輕夜重。加當歸。痹而身寒如從水中出者。

 

屬寒濕。附子丸。血氣凝滯。手足拘攣疼重。風寒濕三氣雜至者。

 

改定三痹湯。周痹者。

 

真氣不能周於身。故周身痹痛。 用蠲痹湯。行痹上半身甚。用烏藥順氣散。下半身甚。用虎骨散。痛痹。用烏頭湯。著痹。用除濕蠲痛湯。不應。用補中益氣加熟附子、羌活、蒼朮、黃柏。有痹遍身走痛無定。二陳東加羌活、風化硝。薑汁糊丸服。痹在骨。安腎丸。痹在筋。羚羊角散。痹在脈。人參丸。痹在肌肉。神效黃湯。痹在皮。越婢東加羌活、細辛、白蒺藜。痹在腸。吳茱萸散。痹在胞。腎瀝湯。虛寒。 茯苓丸。虛寒甚者。

 

巴戟丸。熱痹。千金犀角散。冷痹。巴戟天湯。寒痹。宜以蜀椒、乾薑、桂心各四兩。醇酒五斤。絮四兩。布五尺。馬矢火煨一伏時。將絮布曝乾收盡。炙熱熨之。

 

著痹不移。 肉破。身熱脈澀者。

 

不治。 凡治痹證。不明其理。

 

以風門諸通套藥施之者。

 

醫之過也。

 

夫痹證非不有風。然風入在陰分與寒濕互結。擾亂其血脈。致身中之陽不通於陰。故致痹也。

 

古方多有用麻黃、白芷者。

 

以麻黃能通陽氣。白芷能行營衛。然已入在四物、四君子等藥之內。非顓發表明矣。

 

至於攻裡之法。則從無有用之者。

 

以攻裡之藥皆屬苦寒。用之則陽愈不通。其痹轉入諸府而成死證多矣。

 

可無明辨而深戒歟。 〔診〕脈大而澀為痹。脈急亦為痹。肺脈微為肺痹。心脈微為心痹。右寸沉而遲澀為皮痹。左寸結而不流利為血痹。右關脈舉按皆無力而澀為肉痹。左關弦緊而浮沉有力為筋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00:30 | 只看該作者

痛風

 

(歷節) 靈樞云。賊風邪氣之傷人也。

 

令人病焉。

 

今有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

 

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

 

曰。

 

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 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其毋所遇邪氣。

 

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

 

其故何也。

 

惟有因鬼神之事乎。

 

曰。

 

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 聽而不聞。故似鬼神。金匱云。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 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並治香港腳疼痛不可屈伸。 烏頭湯治歷節不可屈伸疼痛。復治香港腳疼痛不可屈伸。二者之病。皆是風寒傷於筋。麻黃開汗孔。 通腠理。散寒邪。解風痹。芍藥以理血痹。甘草通經脈以和藥。黃 益衛氣。氣壯則邪退。烏頭善走。入肝逐風寒。故筋脈之急者。

 

必以烏頭治之。

 

然以蜜煎。取緩其性。使之留連筋骨。

 

以利其屈伸。且蜜之潤又可益血養筋。兼制烏頭燥熱之毒。丹溪云。痛風者。

 

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

 

或立濕地。

 

或扇取涼。

 

或臥當風。寒外搏熱。血得風寒。汗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

 

治法。

 

以辛熱之劑疏散寒濕。開發腠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然有數種。治法稍異。痛風而痛有常處。其痛上赤腫灼熱。

 

或渾身壯熱。

 

此欲成風毒。宜敗毒散。

 

如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濕亦宜用之。

 

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痰飲流注。宜導痰湯。 瘦人股節痛。是血枯。宜四物加羌、防。老人性急作勞。患兩腿痛。動則痛甚。

 

或血痢用澀藥。 惡血流入經絡隧道而變痛風。並宜四物加桃仁、陳皮、牛膝、生甘草。煎入生薑。研潛行散。有瘀積者。

 

加酒熱服。並刺委中出血。然非二三十帖不效。壯年人性躁。兼嗜濃味。患痛風攣縮。 此挾痰與氣證。導痰東加牛膝、枳殼、通草、桃仁。煎入生薑。研潛行散熱服。

 

亦須多服乃效。 按濕熱痰火死血鬱於經絡。四肢麻痹。

 

或痛或癢。輕而新者。

 

可以緩治。久而重者。

 

必加烏、附驅逐痰濕壯氣行經。大便阻滯。必用大黃。昧者畏其峻攻。多致狐疑。不知邪毒流滿經絡。非烏、附豈能散結。燥熱結滯腸胃。非硝、黃豈能潤燥。要在合宜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1:59 , Processed in 0.3125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