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36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1:25 | 只看該作者

歷節

 

景岳全書曰。歷節風痛。

 

以其痛無定所。即行痹之屬也。

 

病源云。歷節風痛是氣血本虛。

 

或因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

 

或因勞倦。調護不謹。

 

以致三氣之邪。遍歷關節。與氣血相搏。

 

而疼痛非常。

 

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歷節之名。中藏經曰。歷節疼痛者。

 

因醉犯房而得之。

 

此其概也。

 

大都痛痹之證。多有晝輕而夜重者。

 

正陰邪之在陰分也。

 

其有遇風雨陰晦而甚者。

 

此正陰邪侮陽之證也。

 

或得暖遇熱而甚者。

 

此濕熱傷陰之火證也。

 

有火者宜從清涼。有寒者宜從溫熱。若筋脈拘滯。伸縮不利者。

 

此血虛血燥證也。

 

非養血養氣不可。遍身骨節疼痛。肢節如槌。晝靜夜劇。

 

如虎嚙之狀。乃痛風之甚者也。

 

必飲酒當風。汗出入水。遂成斯疾。寒則倉公當歸湯、千金大棗湯、防己湯選用。熱則千金犀角湯、當歸拈痛東加薑汁炒黃柏。掣者為寒。腫者為濕。汗者為風。三氣雜至。傷於血脈之中。營衛澀滯不行。故痛。 用虎骨、犀角、沉香、青木香、當歸、羌活、桂枝、秦艽、牛膝、骨碎補、桃仁、甘草。水煎入麝少許。歷節風毒攻注。骨節疼痛。發作不定。烏藥順氣散。不應。五積散。四肢歷節疼。其人短氣脈沉。為留飲。導痰東加減。身體腫痛。一味木通。用二兩煎服。身必發出紅丹。汗出至足。 頃時即愈。外治之法。

 

以蘄艾斤許。先以一半焙乾。攤痛處。外鋪燈心草一層。

 

以指甲在痛傍。 不時攢之。

 

冷則更遞焙用。三次少歇。

 

又頃如前再用。自四五度效。不可撫摩。撫摩則七竅閉郁也。

 

又法。好陳醋五大碗。煎沸。入蔥白一斤。將蔥裹痛處熨之。

 

著即麻木也。

 

石頑曰。按痛風一證。靈樞謂之賊風。素問謂之痹。金匱名曰歷節。後世更名白虎歷節。多由風寒濕氣。乘虛襲於經絡。氣血凝滯所致。近世邪說盛行。

 

而名之曰箭風。風毒腫潰。乃謂之曰箭袋。禁絕一切湯藥。恣行艾熨針挑。

 

此雖靈樞刺布衣之法。

 

而藥熨之方。世絕不聞。使既病之肌肉。復受無辜之痛楚。奈何懵懂無知。甘受其惑。良可慨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1:54 | 只看該作者

麻木

 

(與痹證參看) 營衛滯而不行則麻木。

 

如坐久倚著。壓住一處。麻不能舉。理可見矣。

 

麻則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一塊不知痛癢。若木然是也。

 

脈沉滑。體濃人屬痰與濕。二朮、二陳。先少佐羌、獨、桂枝等風藥一二味。 次兼參、 補氣。脈微弱。

 

或弦大無力。病久體羸者。

 

屬氣虛。補中益氣加熟附子一片。夏月對生脈散。

 

或清燥湯。一塊不知痛癢。陰寒益甚。

 

或日輕夜重。脈澀而芤或弦。屬痰挾死血。宜活血行氣。二陳加芎、歸、桃仁泥、紅花、牛膝、韭汁之類。大便見黑而不作瀉者。

 

小劑桃核承氣湯微利之。

 

十指麻木。屬胃中濕痰死血。二陳加二朮、桃仁、紅花。少加附子行經。濕熱下流。 兩腳麻木。

 

或如火燎者。

 

二妙加牛膝作丸。不應。少加肉桂。東垣治閉眼則渾身麻木。開眼則漸退。久而方止。晝減夜甚。為陽氣衰而濕伏陰分也。

 

三痹湯去烏頭。加蒼朮、黃柏。

 

又合眼則麻。 開眼即不麻。近火則頭旋眩暈者。

 

風氣下陷於血分。不得升越而作也。

 

三痹湯去烏頭。加羌活、麻黃。

 

凡婦人素有郁悒者。

 

當舒郁。逍遙散加補氣行濕藥。 薛立齋治劉孟春有痰。兩臂作麻。兩目流淚。服祛風化痰藥。痰愈甚。臂反痛不能伸。手指俱攣。薛曰。麻屬氣虛。因前藥而復傷肝。火盛而筋攣耳。況風自火出。當補脾肺滋水則風自退。 痰自清。遂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三月而愈。 石頑治洋客巴慈明婦。產後眩暈心悸。神魂離散。若失臟腑之狀。開眼則遍體麻木。

 

如在雲霧之中。必緊閉其目。似覺稍可。晝日煩躁。夜則安靜。專事女科者。

 

用四物等血藥。則嘔逆不食。更一醫用薑、附等熱藥。則躁擾不寧。其脈虛大而數。按之則散。舉之應指。

 

此心火浮散之象。因艱產受驚。痰飲乘虛襲入心包絡中。留伏膈上。有入無出。所以綿延不已。蓋目開則諸竅皆開。痰火堵塞心竅。所以神識無主。目閉則諸竅俱閉。痰火潛伏不行。故得稍安。與東垣所言。 合眼則陽氣不行之麻木迥殊。況晝甚夜輕。明是上焦陽位之病。與理痰清火之劑。諸證漸寧。然或因驚恚。

 

或因飲食。不時舉發。

 

此伏匿膈上之痰。無從搜滌也。

 

乘發時。用獨參湯下紫雪開通膈膜。仍與前藥。調補半載而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2:16 | 只看該作者

 

(痿厥) 素問云。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 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 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戴人云。痿之為狀。兩足痿弱不能行。皆由腎水不能勝心火。心火上爍肺金。肺受火制。六葉皆焦。皮毛虛弱。急而薄者。

 

則生痿 。 者。

 

足不能伸而行步 然也。

 

腎乃肺金之子。今腎水衰少。隨火上炎。腎水既衰。則骨髓衰竭。由使內太過所致。直斷曰。痿病無寒。故痿之作也。

 

五六七月。皆其時也。

 

故病痿之人。其脈浮軟。今之行藥者。

 

凡見腳膝痿弱難於行步。

 

或一足不伸。便作寒濕香港腳治之。

 

驟用烏、附、乳、沒、威靈仙之類。燔針艾火。湯蒸袋蒸。痿弱轉加。 如此而死。豈非夭乎。

 

夫治痿與治痹頗異。風寒濕痹。猶可蒸湯灸燔。時或一效。惟痿用之轉甚者。

 

何也。

 

蓋痿以肺熱葉焦而成。

 

以此傳於五臟。豈有寒者歟。若痿作寒治。是殺之也。

 

夫痿病不死。死者皆藥之誤也。

 

石頑曰。痿證臟腑病因。雖曰不一。大都起於陽明濕熱。內蘊不清。則肺受熱乘而日槁。脾受濕淫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濕之候。舉世靡不以腎虛為事。陽明濕熱。從無齒及之者。

 

或云。痿病既屬濕熱。何古方多用附子辛熱而愈者。

 

殊不知濕熱沉滯既久。非借辛熱之力。不能開通經隧。原非為腎臟虛寒而設。若真陽未衰。概行溫補。

 

而不知清熱滲濕。寧無反助濕熱之患耶。 凡人自覺兩足熱如火炙。自足踝下上衝膝腿。且痿弱軟痛。能行而不能久立。脈濡而數。乃陰虛而挾濕熱也。

 

虎潛丸。不應。少加附子。骨痿不能起於床者。

 

金剛丸。經言骨痿者。

 

生於大熱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

 

今水不勝火。 則骨枯而水虛。足不任身。發為骨痿。

 

此濕熱成痿。多發於夏。令人骨乏無力。故治痿獨取陽明。 東垣獨得其秘。

 

而用清燥之劑。主以清暑益氣湯。屬濕痰者。

 

手足軟弱。脈沉滑。兼腰膝麻木。 或腫。二陳東加二朮、羌活、黃柏、竹瀝、薑汁。黑瘦人脈澀弱。

 

或左脈大而無力。行步艱難。 或兼盜汗陰虛等證者。

 

是血虛有火。四物加牛膝、肉桂、黃柏、蒼朮。陰血衰弱。不能養筋。筋緩不能自收持。故痿弱無力。補血榮筋丸。氣虛痿弱無力。四君子加蒼朮、黃柏、肉桂、黃 。 肥白人脈沉緩。

 

或滑。惡心。胸膈不利。屬氣虛有痰。六君子加蒼朮、黃柏、竹瀝、薑汁。兼食積。即氣口弦滑。腹脹惡食。是食積妨礙。脾氣不得運於四肢。導痰東加楂、曲、木瓜、防己。 挾死血者。

 

脈沉澀或弦。

 

而按之則芤。為惡血流於腰膝。

 

或因產後。

 

或跌撲傷損而得者。

 

不可作虛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2:39 | 只看該作者

痿厥

 

足痿弱不收為痿厥。有二。一屬腎與膀胱。經云。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 精時自下。是腎傷精脫也。

 

都氣丸。審系陽虛。用八味丸。

 

又云。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 及為痿厥 。是膀胱在下發病也。

 

五苓散。一屬脾濕傷腎。經云。

 

凡治痿厥發逆。肥貴人膏粱之疾也。

 

腎著東加萆 。

 

又云。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小青龍湯去麻黃加羌浩。腎虛之人。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濕熱相合。痿厥之病大作。脈沉濡而數。小水赤澀。

 

或作腫痛。 腰以下痿軟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清燥湯。伸不能屈。屈不能伸。腰膝腿腳腫痛。行步艱難。安腎丸。目中流火。視物昏花。耳鳴耳聾。困倦乏力。寢汗憎風。行步不正。兩腳欹側。 臥而多驚。腰膝無力。腰以下消瘦。加味虎潛丸。

 

凡老人痿厥。累用虎潛丸不愈。即於本方加附子立愈。蓋附子有反佐之力也。

 

又有腳膝痿弱。下尻臀皆冷。陰汗臊臭。精滑不固。脈沉數有力。 此為膏粱濃味所致。火鬱於內。逼陽向外。即陽盛拒陰。滋腎丸苦寒下之。

 

肥盛蒼黑人。足膝痿。皆屬濕熱。潛行散、二妙散。誤用溫補必殆。 子和云。風痹痿厥四證。本自不同。

 

而近世不能為辨。一概作風冷治之。

 

下虛補之。

 

此所以曠日彌年而不愈者也。

 

夫四末之疾。動而或勁者為風。不仁或痛者為痹。弱而不用者為痿。逆而寒熱者為厥。其狀未嘗同也。

 

故其本源又復大異。風者必風熱相兼。痹者必風寒濕相合。痿者必火乘金。厥者或寒或熱。皆從下起。今治之者。

 

不察其源。見於手足 曳。便謂之風。左傳雖謂風淫末疾。不知風暑燥濕火寒六氣。皆能為四末之疾也。

 

祝仲寧治一人。病腰膝痹痛。皆以為寒。率用烏、附、蛇酒藥。盛暑猶著綿。

 

如是者三載。 祝診之。

 

曰。

 

此濕熱相搏而成。經所謂諸痿生於肺熱也。

 

即令褫其綿。與清燥湯飲之。

 

曰。疾已深。

 

又為熱藥所誤。非百帖不效。服三月余而痊。李士材治兵尊高玄圃。患兩足酸軟。神氣不足。 向服安神壯骨之藥不效。改服滋腎牛膝、薏苡、二妙散之屬。

 

又不效。純用血藥。脾胃不實。診之。

 

脈皆沖和。按之亦不甚虛。惟脾部重取之。

 

澀而無力。

 

此土虛下陷。不能制水。則濕氣墜於下焦。故膝脛為患耳。進補中益氣倍用升、柴。數日即愈。夫脾虛下陷之證。若誤用牛膝等下行之劑。則愈陷。

 

此前藥之所以無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2:56 | 只看該作者

百合

 

金匱云。論曰。百合病者。

 

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

 

或有不欲聞食臭時。

 

如寒無寒。

 

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

 

如有神靈者。

 

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

 

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淅然者。

 

四十日愈。若溺時快然。但頭眩者。

 

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

 

或病四五日而出。

 

或病二十日。

 

或一月微見者。

 

各隨證治之。

 

百合病發汗後者。

 

百合知母湯主之。

 

百合病下之後者。

 

滑石代赭湯主之。

 

百合病吐之後者。

 

百合雞子湯主之。

 

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病渴不瘥者。

 

栝蔞牡蠣散主之。

 

百合病變發熱者。

 

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病見於陰者。

 

以陽法救之。

 

見於陽者。

 

以陰法救之。

 

見陽攻陰。復發其汗。

 

此為逆。見陰攻陽。乃復下之。

 

此亦為逆。 所謂百脈一宗。言周身之血。盡歸於心主也。

 

心主血脈。

 

又主火。若火淫則熱蓄不散。流於血脈。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人身氣陽而血陰。若氣盛則熱。氣衰則寒。今病在血。不干於氣。所以如寒無寒。

 

如熱無熱。欲食不食。欲臥不臥。欲行不行。皆陽火爍陰。無可奈何之狀也。

 

又上熱則為口苦。下熱則為便赤。

 

亦陽火爍陰之患也。

 

藥雖治病。然必藉胃氣以行之。

 

若毒血在脾胃。經脈閉塞。藥雖入而胃弱不能行。故得藥轉劇而吐利也。

 

病不在皮肉筋骨。則身形如和。 惟熱在血。故脈微數也。

 

脈數血熱。則心火上炎。不下交於腎。

 

而膀胱之經亦不得引精於上。上虛則溺時淅然頭眩。甚則為頭痛。

 

以此微甚。可卜其愈日之遠近也。

 

其治法咸用百合為君。

 

以安心補神。能去血中之熱。利大小便。導滌瘀積。然必鮮者。

 

始克有濟。若汗之而失者。

 

佐知母以調其上焦之津液。下之而失者。

 

佐滑石、代赭以理其下焦之痹結。吐之而失者。

 

佐雞子黃以補其中焦之榮血。若不經吐下發汗。但佐生地黃汁以涼血。血涼則熱毒解而蘊積自行。故大便出如黑漆矣。

 

其一月不解。百脈壅塞。津液不化而成渴者。

 

故用百合洗之。

 

則一身之脈皆得通暢。

 

而津液行。 渴自止。勿食鹽豉者。

 

以味鹹而凝血也。

 

若洗後渴不瘥。是中無津液。則以栝蔞、牡蠣主之。

 

若變發熱。乃脈鬱而成熱。佐滑石以通利之。

 

百合病皆持兩端。不表不裡。為其熱行血脈之中。非如傷寒可行汗下等法。所以每多誤治之失。往往有綿延經歲不已者。

 

愈期不復可拘也。

 

至於誤行汗下。變證救治。大略不逾上法。但當隨所稟虛實偏勝而調之。

 

切勿誤認下元虛弱而用溫補之法也。

 

按百合病。即痿證之暴者。

 

傷寒後得此為百合。肺病日久而得者。

 

為痿。 石頑治內翰孟端士尊堂太夫人。因端士職任蘭台。久疏定省。兼聞稍有違和。虛火不時上升。 自汗不止。心神恍惚。飲食不能食。欲臥不能臥。口苦小便難。溺則洒淅頭暈。自去歲迄今。歷更諸醫。每用一藥。輒增一病。用白朮則窒塞脹滿。用橘皮則喘息怔忡。用遠志則煩擾哄熱。用木香則腹熱咽乾。用黃 則迷悶不食。用枳殼則喘咳氣乏。用門冬則小便不禁。用肉桂則顱脹咳逆。 用補骨脂則後重燥結。用知、柏則小腹枯癟。用芩、梔則臍下引急。用香薷則耳鳴目眩。時時欲人扶掖而走。用大黃則臍下築築。少腹愈覺收引。遂致畏藥如蠍。惟日用人參錢許。入粥飲和服。 聊藉支撐。交春虛火倍劇。火氣一升則周身大汗。神氣 欲脫。惟倦極少寐。則汗不出而神思稍寧。 覺後少頃。火氣復升。汗亦隨至。較之盜汗迥殊。直至仲春中浣。邀石頑診之。

 

其脈微數。

 

而左尺與左寸倍於他部。氣口按之。

 

似有似無。診後。款述從前所患。並用藥轉劇之由。曾遍詢吳下諸名醫。無一能識其為何病者。

 

石頑曰。

 

此本平時思慮傷脾。脾陰受困。

 

而厥陽之火。盡歸於心。 擾其百脈致病。病名百合。

 

此證惟仲景金匱要略言之甚詳。本文原云。諸藥不能治。所以每服一藥。輒增一病。惟百合地黃湯為之專藥。奈病久中氣虧乏殆盡。復經藥誤而成壞病。姑先用生脈散加百合、茯神、龍齒以安其神。稍兼萸、連以折其勢。數劑稍安。即令勿藥。

 

以養胃氣。但令日用鮮百合煮湯服之。

 

交秋天氣下降。火氣漸伏。可保無虞。迨後仲秋。端士請假歸省。欣然勿藥而康。後因勞心思慮。其火復有升動之意。

 

或令服佐金丸而安。嗣後稍覺火炎。即服前丸。第苦燥之性。苦先入心兼。之辛臊入肝。久服不無反從火化之虞。平治權衡之要。可不預為顧慮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3:12 | 只看該作者

香港腳

 

千金論云何以得之於腳 問曰。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於腳也。

 

答曰。夫人有五臟。心肺二臟經絡。所起在手十指。肝腎與脾三臟經絡。所起在足十趾。夫風毒之氣。皆起於地。 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

 

所以風毒之中人也。

 

必先中腳。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頭項也。

 

微時不覺。痼滯乃知。經云。次傳間傳是也。

 

論得已便令人覺否 凡香港腳病皆由感風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覺。會因他病一度。乃始發動。

 

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不起。方乃覺之。

 

諸小庸醫。皆不識此疾。漫作余病治之。

 

莫不盡斃。故此病多不令人識也。

 

始起甚微。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黃帝云。緩風濕痹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3:26 | 只看該作者

論風毒相貌

 

夫有腳未覺異。

 

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有諸處皆悉未知。

 

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 又風毒之中人也。

 

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

 

或腹痛下痢。

 

或大小便秘澀不通。

 

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

 

或精神昏憒。

 

或喜迷妄。語言錯亂。

 

或壯熱頭痛。

 

或身體酷冷疼煩。

 

或覺轉筋。

 

或腫不腫。

 

或 腿頑痹。

 

或時緩縱不隨。

 

或復百節攣急。

 

或小腹不仁。

 

此皆香港腳狀貌也。

 

亦云風毒香港腳之候也。

 

其候難知。當須細意察之。

 

不爾必失其機要。一朝病成。難可以理。婦人亦爾。

 

又有婦人產後。春夏取涼。多中此毒。深宜慎之。

 

其熱悶掣 。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

 

又但覺臍下冷痞。 然不快。兼小便淋瀝。不同生平。即是香港腳之候。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4:16 | 只看該作者

論得之所由

 

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濕冷之地。

 

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靴襪。當風取涼。皆令香港腳。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地者。

 

則熱濕之氣蒸入經絡。病發必熱。四肢酸疼煩悶。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地者。

 

即冷濕之氣上入經絡。病發則四體酷冷轉筋。若當風取涼得之者。

 

病發則皮肉頑痹。諸處 動。漸漸向頭。

 

凡常之日。忽然暴熱。人皆不能忍得者。

 

當於此時。必得頓取於寒以快意也。

 

卒有暴寒。復不得受之。

 

皆生病也。

 

世有勤功力學之士。一心注意於事。久坐行立於濕地。不時動轉。冷風來擊入於經絡。不覺成病。故風毒中人。

 

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開。腠理疏通。風如急箭。

 

或先中足心。

 

或先中足趺。

 

或先中膝以下 脛表裡者。

 

若人初覺。 即灸所患處二三十壯即愈。不復發也。

 

黃帝云。當風取涼。醉已入房。能成此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4:44 | 只看該作者

論冷熱不同

 

問曰。何故得者。

 

有冷有熱。答曰。足有三陰三陽。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故有表裡冷熱不同。熱者治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

 

以意消息之。

 

脾受陽毒即熱頑。腎受陰濕即寒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4:55 | 只看該作者

論須療緩急

 

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急治之。

 

勿緩。氣上入腹。

 

或腫或不腫。 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療也。

 

但看心下急。氣喘不停。 或自汗數出。

 

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皆死。 論虛實可服藥不可服藥 凡香港腳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故香港腳之人。 皆不得大補。

 

亦不可大瀉。終不得畏虛。故預止湯不服也。

 

如此者皆死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5:08 | 只看該作者

論脈候法

 

凡香港腳雖殊。診候不異。

 

而三部之脈。要須不違四時者為吉。其逆四時者勿治。 余如脈經所說。

 

此中不復具載。其人本黑瘦者易治。肥大肉濃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白不耐風冷。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受疾至深。難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5:19 | 只看該作者

論腫不腫

 

凡人久患香港腳。不自知別。於後因有他疾發動。治之得瘥。後直患嘔吐而復腳弱。 余為診之。

 

乃告為香港腳。病者曰。某平生不患腳腫。何因名為香港腳。不肯服湯。余醫以為石發。 孤疑之間。不過一旬而死。故香港腳不得一向以腫為候。

 

亦有腫者。

 

有不腫者。

 

其以小腹頑痹不仁者。

 

腳多不腫。小腹頑後。不過三五日。即令人嘔吐者。

 

名香港腳入心。

 

如此者死在旦夕。

 

凡患腳氣到心難治。

 

以其腎水克心火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5:50 | 只看該作者

論須慎不慎

 

凡香港腳之病。極須慎房室。羊肉牛肉。魚蒜蕺菜。菘菜蔓青。瓠子酒面。酥油乳麋。豬雞鵝鴨。有方用鯉魚頭。

 

此等並切禁。不得犯之。

 

並忌大怒。惟得食粳粱粟米。醬豉蔥韭薤。椒薑橘皮。

 

又不得食諸生果子。酸酢之食。犯者皆不可瘥。

 

又大宜生牛乳生栗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6:12 | 只看該作者

論灸法

 

凡香港腳初得腳弱。便速灸之。

 

並服竹瀝湯。灸訖可服八風散。無不瘥者。

 

惟急速治之。

 

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

 

如此者半瘥半死。雖得瘥者。

 

或至一二年復更發動。覺得。便依此須速灸之及服散者。

 

治十十愈。

 

此病輕者。

 

雖不即死。治之不當。根源不除。久久期於殺人。不可不精以為意。初風市穴灸百壯。重者五六百壯。勿令頓灸。三報之。

 

次伏兔穴灸百壯。

 

亦可五十壯。次犢鼻穴灸五十壯至百壯。次膝眼穴灸百壯。次三裡穴灸百壯。次上廉穴灸百壯。次下廉穴灸百壯。次絕骨穴灸百壯。

 

凡此諸穴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

 

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為佳。

 

凡病一腳則灸一腳。病兩腳則灸兩腳。

 

凡腳弱病。皆多兩腳。

 

又一方云。 如覺腳惡。便灸三裡及絕骨各一處。兩腳惡者。

 

合四處灸之。

 

多少隨病輕重。大要雖輕。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以次灸之。

 

論服湯藥色目 風毒之氣。入人體中。脈有三品。內外證候相似。但脈有異耳。若脈浮大而緩。宜服續命湯。兩劑應瘥。若風盛。宜作越婢東加白朮四兩。胡洽云。若惡風者。

 

更加附子一枚。若脈浮大緊轉快。宜作竹瀝湯。若病患脈微而弱。宜服風引湯。

 

此脈多是因虛而得之。

 

若大虛短氣力乏。其間可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

 

若未愈。更服竹瀝湯。若病患脈浮大而緊快。

 

此是三品之中最惡脈也。

 

或沉細而快者。

 

此脈正與浮大而緊者同是惡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病在內。治當消息以意逆之。

 

雖其形尚可。

 

而手腳未至弱極。數日之中。氣上。即便命終。

 

如此之脈。往往有人得之。

 

無一存者。

 

急服竹瀝湯。日服一劑。切要湯勢常令相及。勿令半日之中空無湯也。

 

此湯竹汁多服之。

 

若不極熱。輒停在胸心。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熱。若服竹瀝湯得下者。

 

必佳也。

 

續命湯治風毒病初得。似時行毒病而脈浮緩。 終不變快。

 

此不治。

 

或數日而死。

 

或十日而死。

 

或得便不識人。

 

或發黃。

 

或發斑。

 

或目赤。

 

或下部穿爛者。

 

此最急。得之即先服續命湯一劑。須服葛根、麻黃湯下之。

 

若此不折。更與續命湯兩三劑必瘥。夫香港腳之病。先起嶺南。稍來江東。得之無漸。

 

或微覺疼痹。

 

或兩脛腫滿。

 

或行起澀弱。

 

或上入腹不仁。

 

或時冷熱。小便秘澀。喘息氣衝喉。氣急欲死。食嘔不下。氣上逆者。

 

皆其候也。

 

若覺此證。先與犀角旋覆花湯。宜久服之。

 

以氣下小便利為度。 按東垣云。香港腳實由水濕。然有二焉。

 

南方卑濕。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

 

此是外感。北方常食膻乳。

 

又飲酒太過。脾胃有傷。不能運化。水濕下流。

 

此因內而至外者也。

 

香港腳兩脛腫。是為壅疾。皆當疏下。然太過則損脾。不及則病不去。南方多見兩足粗大。與疾偕老者。

 

初起治宜檳榔湯。

 

或四七湯、香蘇散。並加檳榔、橘皮以宣通其氣。不使其壅。壅既成者。

 

砭去惡血。然後服藥。經云。蓄則腫熱。砭石之也。

 

香港腳之病。初起甚微。飲食如故。人多不覺。惟卒然腳膝屈弱。

 

或腫。

 

或不腫。

 

或頑痹。

 

或緩縱。

 

或攣急。皆是濕邪為患。其腫者為濕香港腳。不腫者為干香港腳。香港腳之發。必身痛發熱大。 類傷寒。不可妄用傷寒等藥。若卒起腳弱。

 

或少腹不仁。

 

或轉筋嘔逆。

 

或腹痛下利。

 

或二便秘澀。 或驚悸妄錯。但兩脛腫赤。便作香港腳治。風勝者。

 

自汗走注。脈浮弦。越婢加朮湯。寒勝者。

 

無汗攣急掣痛。脈遲澀。酒浸牛膝丸。濕勝者。

 

腫痛重著。脈遲細。除濕湯。冷痹惡風者。

 

非朮、附、麻黃並用。必不能開。越婢加朮附湯汗之。

 

或麻黃附子細辛東加桂枝、白朮亦妙。腳痹冷痛。 或時哄熱。不可屈伸者。

 

千金獨活湯。風冷腳痹疼痛。攣弱不可屈伸。千金烏頭湯。暑勝者。

 

煩渴身熱。

 

或成水泡瘡。脈洪。清燥湯。香港腳頭疼身熱。肢節疼痛。

 

或一腳偏患軟弱 曳。狀如偏風者。

 

小續命加木瓜。三陽經受熱。毒瓦斯流腳踝上。 赤腫痛。 寒熱如瘧。自汗惡風。

 

或無汗惡寒。敗毒散加蒼朮。三陰受寒。濕著於腳膝上。枯瘦色淡。少腹不仁。腹急疼痛。上氣喘急。八味丸加沉香。香港腳上入腹。腹急上衝胸。氣欲絕。千金半夏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6:28 | 只看該作者

香港腳衝心

 

疼痛腫滿。大小便秘。沉香導氣湯。香港腳遍身腫痛。喘促煩悶者。

 

木通散。因香港腳而服補劑太過小便不通者。

 

薑汁炒黑山梔、木通、赤芍、赤茯苓、當歸、生甘草梢。不時煎服。腳氣初發。一身盡疼。

 

或肢節腫。便溺阻隔。

 

此屬濕熱。先以羌活導滯湯導之。

 

後以當歸拈痛湯除之。

 

香港腳上入少腹不仁。崔氏八味丸。香港腳入腹。喘急腹脹。蘇子降氣湯。佐以養正丹。下氣甚捷。香港腳迫肺。令人喘嗽。小青龍東加檳榔。香港腳嘔逆。惡心畏食。生料平胃散加木香。大便秘。 加煨大黃。香港腳風毒。生瘡腫痛。心神煩熱。犀角散。香港腳衝心。火氣逆上也。

 

金鈴子散加茴香、酒黃柏。另以附子末。津調敷涌泉穴。香港腳初發。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者。

 

千金蓖麻葉裹法。腳氣注踝成孔。至下半日疼甚者。

 

此香港腳流成漏也。

 

以人中白火炙。敷瘡口良。香港腳衝心。礬石一兩。酸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活人書云。

 

凡香港腳服補藥。及用湯藥渫洗。逼邪入於經絡。皆醫之大禁也。

 

大抵香港腳腫痛。並屬濕熱。

 

或兼風兼暑。當詳春夏病因六淫治之。

 

至於枯瘦而熱者。

 

屬陰虛。瘦弱而寒者。

 

屬陽虛。當作本證治之。

 

〔診〕脈浮弦起於風。濡弱起於濕。洪數起於熱。遲澀起於寒。沉而伏。毒在筋骨也。

 

指下澀澀不調。毒在血分也。

 

夏暑腳膝冷痛。其脈陽濡陰弱。濕溫也。

 

香港腳多從暑濕得之。

 

石頑治文學褚廷嘉精脫氣傷。喘汗蒸熱如淋。六脈浮芤。按之乏力。勢不得不從事溫補。遂猛進黃 建中。易桂心加人參。數帖而安。因有香港腳痼疾。恆服腎氣丸不徹。六七年來。宿患未除。堅懇石頑鏟絕病根。乃匯取術附、桂附、 附、參附等法。兼采八風散中菊花。鱉甲湯中鱉甲、貝齒、羚羊、犀角。風引湯中獨活、防己。竹瀝湯中薑汁、竹瀝為丸。共襄祛風逐濕之功。服後必蒸蒸汗出。不終劑而數年之疾頓愈。 非深達法存千金妙義。烏能及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6:43 | 只看該作者

鶴膝風

 

鶴膝風者。

 

脛細而膝腫是也。

 

經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

 

治宜祛風順氣。活血壯筋。十全大補加杜仲、牛膝、羌活。

 

或五積散加松節。血少虛寒而痛者。

 

四物加荊芥、牛膝。送活絡丹。氣血流動。更服八味丸加鹿茸、牛膝調理。正氣旺而患自除矣。

 

兼風濕者。

 

換骨丹。下利後膝腫痛。風邪乘虛入三陰經也。

 

大防風湯。服藥不能應手者。

 

外用雷火針法。 每日淬之。

 

不必著傷肌肉也。

 

方用蘄艾五錢。丁香五分。麝香三分。合研勻。入紙筒中。痛處襯粗紙三五層。點火淬之。

 

以筋脈活動為度。數日自效。

 

又鶴膝風初起。漫腫不紅。屈伸不便者。

 

乘未潰時。用陳年芥菜子研細。

 

以薑汁、蔥涕和白蜜。調塗一伏時。患處起 。 干脫皮自愈。 上二法。若膿成者。

 

不可用也。

 

婦人鶴膝風證。因胎產經行失調。

 

或鬱怒虧損肝脾。

 

而為外感所傷。

 

或先肢體筋攣。繼而膝漸大。腿漸細。

 

如鶴膝之狀。若腫高赤痛者易治。漫腫不赤痛者難治。 二三月潰而膿稠者易治。半載後潰而膿清者難治。誤用攻伐。復傷元氣。尤為難治也。

 

大要當固元氣為主。若食少體倦者。

 

六君子湯。晡熱內熱。寒熱往來者。

 

逍遙散。發熱惡寒者。

 

十全大補湯。少寐驚悸者。

 

歸脾湯。月經過期者。

 

補中益氣湯。月經先期者。

 

加味逍遙散。腎水虛弱者。

 

六味地黃丸。腎虛風襲者。

 

安腎丸、腎氣丸參用。

 

凡潰後當大補脾胃。若膿出反痛。

 

或寒熱煩渴等證。皆屬氣血虧損。一於培補。庶保終吉。 喻嘉言曰。鶴膝風者。

 

即風寒濕之痹於膝者也。

 

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且未可治其膝。先養血氣使肌肉漸榮。後治其膝可也。

 

此與治偏枯之證。大同小異。急溉其未枯者。

 

使氣血流行而復榮。倘不知此。但用麻黃、防風等散風之藥。鮮有不全枯者。

 

故治鶴膝風而急攻其痹。必並其足痿而不用矣。

 

古方治小兒鶴膝風。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牛膝。不治其風。其義是善。蓋小兒非必為風寒濕所痹。多因先天所稟腎氣衰薄。陰寒凝聚於腰膝。故以六味丸補腎中之水。

 

以鹿茸補腎中之火。

 

以牛膝引至骨節而壯其裹擷之筋。

 

此治本不治標之良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7:15 | 只看該作者

諸風門

 

癘風

 

經云。癘者。

 

營氣熱 。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 而有瘍。衛氣有所礙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病骨節重。須眉落。名曰大風。脈風成為癘。癘風者。

 

數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毋食他食。觀內經之論。 當分營衛為治。古方雖多。但混瀉其風熱於營衛。

 

又無先後之分。至東垣丹溪始分之。

 

活法機要云。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愈再灸。三灸之後。服再造散。祛血分之風熱。戒房室三年病愈。

 

此先治其衛。後治其營也。

 

丹溪云。癘風須分在上在下。看其疙瘩。 先見在上體多者。

 

氣受之也。

 

以醉仙散取臭毒惡血於齒縫中也。

 

先見在下體多者。

 

血受之也。

 

以再造散取惡物蟲積於穀道中出。所以雖有上下道路之異。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若上下同得者。

 

氣血俱受也。

 

用必勝散上下兼取。陽明主胃與大腸。無物不受故也。

 

夫氣為陽為衛。血為陰為營。身半以上陽先受之。

 

身半以下陰先受之。

 

故再造散治其病在陰者。

 

用皂角刺出風毒於營血中。肝主血。惡血留止。其屬肝也。

 

蟲亦生於厥陰風木所化。必用是法治其臟氣。殺蟲為主。

 

以赤檳榔出營分毒邪。白牽牛出衛分毒邪。大黃引入腸胃。利出瘀血惡物。醉仙散治病在陽者。

 

用鼠黏子出風毒遍身惡瘡。亞麻逐風。滋肺潤皮膚。 蒺藜主惡血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為諸風之引導。栝蔞根治瘀血。消熱 腫。枸杞和血。消風熱。散瘡毒。蔓荊子主賊風。苦參治熱毒風。皮膚肌肉煩躁生瘡。赤癩眉脫。八味藥治功固至。 然必銀粉為使。銀粉乃下膈通大腸之要劑。用以驅諸藥入陽明經。開其風熱怫鬱。逐出惡風臭穢之毒。殺所生之蟲。循經上行。至牙齒軟薄之分。

 

而出其臭毒之涎水。服此藥。若有傷於齒。則以黃連末揩之。

 

丹溪取二方。為破敵之先鋒。必勝散。則兼二方之妙用。但須慎口味戒房室。服之必效。治癘風五法。一出汗。用麻黃、荊、防、羌、獨、皂、角、苦參、全蠍之類。熱服覆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7:43 | 只看該作者

癘風

 

二熏浴。先用黃柏、黃連、薄荷為末。水調塗眼四圍。次用荊芥、苦參、風藤、枳殼、蒼耳、羌活、桑槐桃柳枝、連根蔥。煎湯熏浴。浴起。用木通、石菖蒲、大黃為末。加麝少許。擦患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8:06 | 只看該作者

癘風

 

三敷擦。用白礬、川槿皮、五倍子、全蠍為末。加斑螫少許。香油調敷。野狼油尤妙。燥癢用大楓肉、番木鱉、烏柏仁、黑芝麻、黑豆、杏仁、木棉子。共搗一處。入煬成罐內。

 

以鐵盞蓋上。鐵線扎定。鐵釘旋緊。糠火中煨一夜。取其藥油調後藥。預用胡椒、川椒各二兩。枯礬、輕粉各六錢。為細末。入前藥油。調勻擦患處。數日如蛇蛻脫下。再擦二次效。肥人用川烏、草烏、細辛、杏仁、白附子、雄黃、白芥子為末。加麝少許。生薑蘸擦。頑濃者。

 

加斑螫、白砒。不時擦之。

 

擦時須覓空房。用紙糊好。勿見風。七日後。

 

又換別靜房居之。

 

以前房便溺臭穢不堪也。

 

七日後。日擦一次。至病痊為度。

 

如有一處不知痛癢。即是病根。

 

如前但擦其處。日三五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7:28:28 | 只看該作者

癘風

 

四湯液。用涼膈、雙解、消風散之類。五丸散。用九龍丸、漆黃丸、 丸、白花蛇丸、鵝翎散、蜈蚣散選用。癘風諸藥不效。千金耆婆萬病丸。極有神驗。癘風面目蠕動。升麻胃風湯。並用桃柳槐桑枝煎湯熏洗。面腫。服消風、涼膈之類。外用硫黃、雄黃、乳香、沒藥、血竭、輕粉、枯礬、麝香、烏賊骨為散。香油調敷腫處。七日不得洗面。效。癘風腳底穿。用番木鱉酥炙三錢。 苧麻一斤。燒灰存性為散。空心酒下一錢。重者。

 

不過一月效。

 

如過服惡寒作嘔者。

 

胡椒湯服之即止。癘風眉毛脫落。用鹿角銼炒存性六錢。皂角 灰存性一兩。薑蘸擦眉上。日三五次。

 

又方。 用骨碎補去毛炙干。生半夏為末等分。生薑蘸擦。日五七次。內服一味皂角刺。炒脆為末。食後白酒釀或茶清服二錢。白瘢風者。

 

血虛不能濡潤經絡。毒邪傷犯肺經氣分也。

 

聖惠方用桑枝十斤。 茺蔚草穗三斤。煎膏溫酒調服。外用雄黃、硫黃、黃丹、南星、枯礬、密陀僧等分。薑蘸擦之。

 

擦後漸黑。再擦則愈。一方。無黃丹、南星。用白茄子。切去一頭蘸擦。紫云風。氣滯不能統運血脈。毒邪蘊結肝經血分也。

 

服用 葉一斤。漆葉半斤。俱蜜潤九制。丸如彈子大。白湯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4:0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