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病】
素稟濕熱,又挾陰虛之病也。
濕者何?
地之氣也。
熱者何?
天之氣也。
天地鬱蒸,濕熱生焉。
濕熱稟於先天者,與元氣混為一家,較之內傷外感之濕熱,屬在後天者,豈可用日語哉。
設使薄滋味,遠房幃,不過生瘍出血而已。
乃從事膏粱,更多嗜欲,斯濕熱外增,陰精內耗,臟腑營衛,但有春夏之發,而無秋冬之藏,無怪乎風火相煽,而耳為之苦鳴也。
當斯時也,靜以養之,猶可相安無事,何又喜功生事,火上添油,致陡然頭暈面赤,其一派炎炎之勢,蓋無非肝經之火,督脈之陽,上冒而為患。
近聞用引火歸原之法,以為甘溫能除大熱,嗟乎!
未聞道也。
夫甘溫除大熱者,良以下極陰寒,真陽上越,引其火,歸其原,則坎離交媾,太極自安;
若陰虛濕熱蒸動於上者,投以清滋,尚難對待,況敢以火濟火,明犯一誤再誤之戒乎!
逮後,清已有法,滋亦頻投,飲食能增,身體能胖,而坐立獨不能久者,明是外盛中空,下虛上實,用藥殊難。
嘗見東垣之清燥湯,丹溪之虎潛丸,潤燥兼施,剛柔並進,張氏每贊此兩方,謂必互用,始克有濟,何故而不宗此耶。
然猶有進於此者,治病必資藥力,而所以載行藥力者,胃氣也。
胃中濕熱薰蒸,致吐血痰嗽,鼻塞噫氣,二便失調,所謂九竅不和,都屬胃病也。
然則欲安內臟,先清外腑,又為第一要著矣。
至秋末冬初病甚者,十月坤卦純陰,天已靜矣;
而濕熱反動,腎欲藏矣,而濕熱仍露,能勿令病之加劇乎,附方謹復。
青鹽四兩 甘草八兩 荸薺一斤 海蛇二斤 萆薢一兩 飴糖八兩 刺蝟皮一兩五錢 霞天曲一兩五錢 十大功勞葉一斤 橘葉五兩 共為末,竹瀝和水泛丸。
每朝四錢,服完後,合虎潛丸全料,同合常服。
柳按:
方中海(蟲宅),荸薺、飴糖,不能作丸,此必有誤。
愚意用東垣清燥湯方,合青鹽以下數味為末,而用荸薺、海(蟲宅)煮汁,和飴糖,竹瀝泛丸乃合。
原注:
起手提清濕熱之病,陰虛之體,發明先天素稟濕熱之故。
第二段一折,折出嗜欲膏粱,因此更加陰虛。
第三段再折,折出動火傷陰。
第四段直辟用熱之謬,下乃歸到治病先治胃。
通篇說理既精,筆力道老,僥有古文筆意。
詒按:
推論病原,指陳治法,言言切實,絕無模糊影響之談。
最後推出先清胃腑一層,尤為洞中窾要,深合機宜。
凡治陰虛濕熱者,於此可悟出法門矣。
鄧評:
分明先後天濕熱,自屬高見。
將甘溫除大熱之旨,解得了然明白。
世醫動輒用引火歸源者,當以此三復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