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23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據腹證、定病位、選方劑:由於某方劑所主證候的歸屬臟腑病位有相對特異性,而根據腹診區分可判斷其病位、病性,因而可以據腹證,定病位,選方劑。


如《傷寒論》中柴胡劑主治之證,多有胸脅苦滿之類的腹證。


據此,可以胸脅苦滿作為使用柴胡劑的標準之一。


王氏在臨床上根據這一原則,把握樞機不利,膽氣不和的病機,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多種病證,不論外感內傷,總以胸脅苦滿為眼目,療效顯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1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察局部、明臟腑,整體論治:腹診雖屬局部診法,但可反映整體功能狀況及病理變化,因而對局部腹證的治療措施,其作用往往是全身性的。


因為腹證部位與內臟之間既有對應關係,更有重疊關係。


診療某些全身性疾病,亦須注意診察局部腹證。


王氏曾治一女性患者,47歲,腿腫反復發作一年餘,伴面部浮腫,眼睛發脹,無腰痛及大小便異常,曾在多處醫院診治過,均未好轉,腹診發現腹直肌緊張,右脅下出現胸脅苦滿徵,此乃四逆散腹證,試投以四逆散,結果3劑過後,腹證消失,腿腫也奇跡般地消失,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針對特異性腹證,治療全身性疾病:某湯方作用於某個腹證具有特異性,而這一腹證與局部相應臟腑並無必然聯繫,而是由於某些全身性疾病而產生了這一腹證。


如柴胡桂枝湯對於胸脅苦滿伴腹直肌拘攣的腹證具有特異性作用,臨床上常用此方治療某些癲癇,只要具有胸脅苦滿和腹直肌攣急等腹證的存在,即使癲癇停止發作,癲癇波消失也可繼續用藥,直到腹證消除。


由於其治療作用是調整體質和機能狀態,故療效較為理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腹診研究的思路與方法王氏認為腹診研究應採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並舉,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同步的方法進行,可分以下三個階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3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第一階段:進行腹診文獻整理。


系統研究中醫腹診理論,對前人傳統的腹診檢測方法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總結其規律,並結合現代臨床實際,制訂出具有中醫特色的,並具有現代檢測方法內容的腹診科研設計———在此基礎上對腹徵、腹型、腹部寒溫、腹部穴位等方面進行系統臨床觀察,積累第一手資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4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第二階段:利用傳統方法並結合現代多種檢測手段、方法和儀器設備對小腹急結、心下支結、脅下痞硬、胸脅苦滿、心下痞滯、腹脹滿、小腹不仁等各種腹證進行綜合研究考察,提供腹診客觀指標及依據,定量分析。


研究與內在臟腑病理變化相應的胸腹部位元的表現特徵,提供特異診斷資訊,並包括虛裡診、臍診、腹部穴位診等內容。


同時進行腹診儀的研究設計和製作。


腹診儀的檢測範圍包括腹部寒溫檢測系統和腹部脹滿檢測系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5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第三階段:①在獲得大量資料基礎上,進行客觀分析,編制軟體,利用電子電腦進行腹診系統的資訊儲存和臨床應用。


②對研製出的符合臨床實用的腹診儀進行臨床驗證,以便將來能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③編制腹診教學錄影片、幻燈片,為臨床教學提供形象生動的客觀教材,以解決多年模糊不清,難以言明的問題。


④腹診現代研究的最終目標是通過腹診的檢測研究,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手段,使腹診檢測系統化、規範化、客觀化,使腹診成為一個獨立的內容,豐富充實中醫診斷學,成為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4: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藏象學說的確立中醫藏象學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各科辨病辨證的理論基礎,王氏多年來致力於藏象研究,多有創獲,70年代末即與盛增秀氏著有《臟象概說》一書,影響頗巨,並為日本刊物連載,此後他矢志不移又撰寫研究藏象的大量論文,並著手進行《中醫藏象學》的主編工作,歷經六載,以成浩卷,該書對中醫藏象學說作了理論的構建與完善,第一次將其從學說地位確立為學科地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中醫藏象學說與中醫理論體系眾所周知,中醫有其自身的理論體系。


這一理論體系包含甚廣,諸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預防、養生、運氣及藥物、方劑等。


中醫藏象學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不僅涵蓋了中醫解剖、生理、病理等多個基礎醫學方面等內容,還外延於中醫發病、辨證、診斷、治療等多個方面,換言之,它不僅是闡明人體生理活動與病理機制的中心環節,也是臨床治療學的理論依據。


中醫學的基礎理論說到底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藏象實質也就是人體生命的實質,舍此,其他則無所依附,也就無從談起。


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與藏象緊密相聯,而藏象學的每一里程,便是中醫學理論體系新的延伸。


這種延伸又是在不斷承先啟後中得以繼承發展,如李東垣繼承張元素臟腑辨證、脾胃論治的卓越成就,而以《脾胃論》名重醫門,影響後世醫學;


薛立齋之所以脾腎並重,一則私淑東垣於補脾,一則遙承仲陽而補腎;


張景岳又兼收東垣、立齋之長,對命門水火、脾腎元氣又多發揮;


葉天士在繼承李氏脾胃之說的基礎上,又創立了胃陰學說,使脾胃學說更趨完善。


由此看來,中醫理論體系是以藏象學說作為軸心,不斷前進的。


重新認識和確立藏象學在整個中醫學中的地位,對把握我們研究的目標和方向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1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中醫藏象學形成與發展從藏象學形成發展來看,它在認識論、方法論上體現了以下特徵:從整體觀出發,強調人體內在的聯繫與統一,並強調五臟是產生精神活動的物質,強調人與自然的聯繫與統一,突出了臟腑的時間要素,即五臟四時陰陽;


雖以一定的解剖學知識為依據,但主要以五臟為主體,突出五臟功能系統,並以生理與病理相結合;


以陰陽、五行作為說理工具,建立藏象學說的理論框架。


近年對中醫藏象學,有以「臟象」名之,有以「臟腑」名之,將「藏」易「臟」,脫離了藏象本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2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中醫藏象學,「藏」有內臟和藏於內的意思,所謂「如藏匣之器」;


「象」即形象與徵象。


所謂藏象,就是指內在臟腑的生理功能活動及病理變化反映於人體外部徵象,而這種徵象客觀地反映了內在臟腑的機能變化,從而作為推論或判斷臟腑機能變化趨向的依據。


藏象學說是建築在人們生活實踐、醫療實踐和解剖實踐三方面基礎之上的,尤其是在活體上觀察到的人的「生理變化」和「病理徵象」成為藏象學說形成的主要客觀基礎和特色。


但另一面我們也應看到,中醫學在人類認識自體方面曾處於先進行列,2000多年前,就直接進行了人體而不是動物的解剖,《內經》中的有關記述不但其體表解剖比較正確,而且有關內臟大小、性狀、部位、重量、容量、相互關係方面有許多記述同現代解剖學基本相近,這說明重視人體的形質與功能才是中醫理論發展的源頭。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醫藏象學逐步代之以功能研究為主導而對解剖形質的研究被逐步淡化,這不能不說是自身發展的一種退化。


我們在藏象學的研究中,深感藏象學蘊涵豐厚、博大精深,反映了歷代醫家的哲人睿智,它所展現的文化特質、理論模式,對人體功能與疾病機能的發現和理解,是其他醫學所不具備的。


因此,它所提供的理論事實不僅一直有效地指導實踐,而且包含獨特的生命認識方法和系統。


若能深入探索,將有許多驚人發現,另一方面,我們在驚歎前賢深邃思想的同時,也感到自身存在的問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3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從總體上說,由於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主要運用黑箱方法研究人體與疾病,雖然把握了總畫面的一般性質,卻難以看清畫面的各個細節,這不能不使它產生模糊和思辨性,代替事實的現象,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其次在中醫藏象認知體系中,由於概念表述不一,產生了多歧性。


如心與外竅,有主舌、主耳之歧。


對臟腑功能的論述也常常「相互為大」,各有所傾。


講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講命門,是人體生命的根本,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


講膽,「凡十一臟取決於膽……」對臟腑關係後世醫家亦有認識不同。


如明?李《醫學入門》的「臟腑相通」理論,與醫籍所說的心與小腸,肺與大腸等不同,而提出心與膽相通;


脾與小腸相通;


肺與膀胱相通等。


以上可見藏象理論中存在著多元性與不確定性,從而形成了形質與功能矛盾,一事多義的矛盾等,不能不使學術發展受到影響。


今天,客觀評析這些問題,將有助於對該理論體系的規範與提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4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中醫藏象學的確立與地位藏象學2000多年的發展歷程是遲緩而艱難的。


近半個世紀以來對藏象學進行了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它的深入發展將有助於對藏象實質的瞭解並逐步走上實驗道路,應該說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但是也應看到,有的實驗指標缺乏特異性,有些模型的建立與中醫理論似是而非,最終未能觸及藏象本質,應該總結經驗進行深入探討。


該學科的理論思維近百年來幾乎沒有大的進展與突破,中醫藏象學若不提到一個重要位置來,必然影響中醫學的整體發展。


基於上述,我們應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加以整理提高。


首先應對中醫藏象學進行理論完善與構建,將其從學說地位確定至學科地位,學說只是一種學術的主張與見解,而藏象學已具有該學科的理論體系與實驗基礎,從學科特徵來說,藏象學具有獨立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性,亦有自身研究物件和範疇。


藏象學的確立,無疑是中醫理論的推進與發展。


對藏象學的概念及研究範疇亦應加以確定,對藏象的基本特點,除對整體觀的表述外,諸如藏瀉、升降、開闔、動靜當皆有所論,對每一臟腑的論述,包括陰陽、五行屬性、生理特性、功能與體表關係、是動病、所生病、與其他臟腑關係、與自然關係、臟腑病因、病機、發病特點、病證、臟腑辨證、治療大法、治療特點、方劑、藥物、自然療法等內容,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


對藏象學中的重大命題,當予進一步深化或重新梳理或予正本清源,從認識論、方法論和哲學角度使諸如「三焦」等一些未得解決的重大學術問題獲得新的認知,反映前賢的認識和依據,展現當代研究思路與成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5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門學科的理論體系是隨著人們的認識不斷發展的,如既往對肝的辨證中只有肝陰虛和肝血虛,則應補充肝陽虛(肝虛冷)和肝氣虛(肝氣不升)證治,在臟腑生理與病理中,對男子精室等方面亦當補其闕如。


有些理論爭議,從歷史發展源流和在總體考察的基礎上,進行取捨,如心主神明與腦主神明問題,但從藏象理論主流和實踐運用來看,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統歸於心而分屬五臟,故應以尊重自身理論體系為立足點。


陰陽五行能否在藏象理論的敍述中被取代?


歷來爭議較多。


我們從藏象理論體系中看到,臟腑陰陽不是簡單的屬性劃分,而是關係到藏瀉、動靜、升降等生命活動形式及陰陽之氣的多少,並直接涉及到方藥、針刺的運用;


而五行學說亦不是隨便賦予,其中包括五行同位的聯繫、五行生克關係(相生相剋、母子定律與乘侮)、五行互藏和隔二隔三治法等,無此則無以說明臟腑生理病理及治療的復雜關係,在歷代醫家中亦多有五行制化進行論述的,如明周慎齋《慎齋遺書》即運用五行亢害承制的規律,以論證五臟之間復雜關係,《本草述鉤元》謂「慎齋善以五行制化推人臟氣而為劑量准」,如果丟掉了這些,則藏象失去了論說的維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5: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任何一個專業知識的體系都是由無數相關的概念的聚集,在諸多定義、名詞、概念系統的規範方面必須作出努力。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學術進步。


王氏引用《第一推動》叢書總序的一段話:「科學總是尋求發現和瞭解客觀世界的新現象,研究和掌握新規律,總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


科學是認真的、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同時,科學又是創造的。


科學的最基本態度之一就是疑問,科學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他認為這也是研究藏象學的指導思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6:0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五、《傷寒論》的研究王氏認為,欲使仲景之學更好地運用於臨床,必須使傷寒研究歸真返朴,發揚精義。


他根據自己長期擔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傷寒論》教學工作體會和多年運用經方的臨床實踐,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皆發前人所未發,其中「不獨為寒論」、「提綱非綱論」、「六經非經論」、「無分經腑論」,令人耳目一新,將仲景之學推向更高的研究層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6: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傷寒不獨為「寒」論《傷寒論》作為一部外感病的專著,「傷寒」二字實是「外感」的同義語,不可理解為狹義的傷寒,或傷寒種種病。


弄清「傷寒」和「寒傷」,對於全面認識原著及消除寒溫之爭,有著實際意義。


《傷寒論》不僅論及了狹義的傷寒,而且論述了中風、溫病、痙、濕、等病症,實際上包括了六淫疾病。


王叔和《傷寒例》講到了六淫之氣的一般時令病,謂「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冽。


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他還強調「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指出這是「非其時而有其氣」,還直接引用「疫氣」一詞。


從治療角度來看,白虎湯、梔子湯、麻杏石甘湯、白頭翁湯等,均為治療外感熱病具有獨特療效的方劑。


所製方劑,不僅一直廣泛使用於臨床,而且後世醫家許多治療溫病方劑亦從《傷寒論》方化出。


如化斑湯即白虎湯的加味,一甲、二甲復脈湯皆由炙甘草湯衍化等。


即使是四逆湯、桂枝湯等辛溫方劑,在溫熱病的不同情況下也可以應用,所以說傷寒溫病無分涇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6: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提綱非「綱」論所謂「提綱」,自當對某篇或某病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長期以來,許多人將《傷寒論》之第1、108、263、273、281、326(條文號碼按明?趙開美本)等六條條文,稱之為「六經提綱」或「綱領」,但這六條條文實際上並不具有「提綱」之意義。


「六經提綱」始自柯琴,所謂「仲景六經各有提綱一條,猶大將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擇本經至當之脈症而標之」(《傷寒來蘇集?傷寒論翼》)。


之後,《醫宗金鑒》、《傷寒論淺注》等書亦作如此論。


自中醫學院全國統一教材第一版、第二版《傷寒論講義》及1979年版全國中醫學院教材《傷寒論選讀》,均將上述各條標明「××病提綱」。


有關雜誌、書刊為「提綱」申言述義者,更不下數十篇,可見「提綱」之說由來已久,早已根深蒂固。


「六經提綱」,不能反映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不能概括其特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6: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只有太陽中風、傷寒可出現這一脈證,而太陽溫病、濕病、中並不出現,且「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就以「不惡寒」作為與傷寒、中風的鑒別要點。


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胃家實」以裡熱實證為特徵,陽明病還包括胃不實者。


如不能食的「中寒」證(190條);


胃中冷、水穀下利的「痼瘕」證(191條);


胃氣空虛的「穀疸」證(195條)等,第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更不是少陽病所特有,太陽病、陽明病均可見之,臨床僅憑口苦、咽乾、目眩三症實難斷為少陽病。


第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意在揭示太陰病為裡虛寒證,但太陰病有表證(276條,太陰病,脈浮,桂枝湯發汗)、實證(278條脾家實)、濕熱症(278條太陰發黃)。


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可少陰病不盡為虛寒,少陰「三急下」的320、321、322條,則是典型的少陰之裡實證。


第326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只反映上熱下寒、寒熱錯雜的證候,而厥陰病還包括「厥熱勝復」。


王氏認為,上述六條本不是「提綱」,而是強拉到「綱」的地位上的,這樣以「綱」來解釋綱內之各篇或各病,往往文不對題,無法加以引申和聯貫,而且它把人們的注意力引聚在「綱」上,而疏忽了對全篇每一病的動態發展等情況的認識與理解,造成學習上的失漏。


同時,由於提綱本身的不嚴密,引起許多無謂的爭論,導致思想上的混亂,阻礙了對《傷寒論》更深入的研究。


所以,「提綱」之說必須打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6: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六經非「經」論《傷寒論》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三陽病,自宋?朱肱《類證活人書》以「太陽經」、「陽明經」等稱之以後,汪琥回應此說,謂:「仲景書止分六經,不言手足,其實則合手經而皆病。


(《傷寒論辨證廣注》)遂致「六經」之說蔓延開去,沿襲至今,影響甚大。


《傷寒論》諸多謬說曲解者,皆與這一「經」字有關。


仲景只言「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等,從未說過「太陽經病」、「陽明經病」、「太陰經病」。


《傷寒論》全書找不出「六經」二字,「六經」之說,實強加於仲景。


誠如章太炎先生說:「仲景本未用『經』字,不煩改義。


(《章太炎醫論》)有人說《傷寒論》第4條、5條、8條就是講傳經的。


恰恰相反。


這三條卻證明無傳經之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0:41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