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23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1: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對比較含混的病名多不採用。


如既往對急、慢性前列腺炎多認為屬於中醫「淋病」範疇,而淋病又有熱淋、勞淋、氣淋、淋濁的不同,其病名又易與現代性傳染病的「淋病」相混,故目前中醫男科文獻報導已直接引用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前列腺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1: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對古代未作記載的病名,直接吸收,如「精索靜脈曲張」、「精索炎」等。


像「愛滋病」這樣新的疾病,儘管有人熱心於在古代文獻中找出處,對號入座,但多數學者仍尊重客觀事實。


鑒於許多男性疾病僅僅依靠傳統的「望、聞、問、切」已難作出診斷(如「無精症」切脈是切不出來的),故必須善於吸收現代新的診察手段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而且有些中醫已作診斷的也須重新判斷,如「陽痿」,僅憑主訴並不能確定,究竟勃起與否,勃起程度如何要做「陰莖測試環試驗」,有條件者進行「硬度計」的檢測,才能客觀反映勃起及膨脹程度,而「血管性陽痿」、「內分泌性陽痿」更需一系列檢測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如「靜脈瘺」引起陽痿,患者不採用結紮術而用藥物治療往往是事倍功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1:2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辨證模式方面:辨證模式已不僅是一病幾型,有的用臟腑辨證分類、病因分類、寒熱虛實屬性分類或上述兼顧分類等,但不少情況下,已按疾病自身特點進行靈活變化。


①單純辨病,如「陰莖硬結症」、「陰莖短小症」、「尖銳濕疣」等,一般不作分類;


②按病變發展分期,如「龜頭包皮炎」分一期(紅斑期),二期(滲出期),三期(潰爛期),分別論治;


③按病理變化分期,如陰莖癌,根據癌體大小程度,有無浸潤、轉移等確定;


④按特異體質診斷,如對精液過敏症等。


總之,有「辨證」的、辨病的、辨病+辨證的等等,呈現了多樣性,豐富了辨證思路。


事物本身是多角度的、多層次的,人們反映事物的手段也應該是多角度、多層次的,如果僅以單一的思維去展現其面貌,往往陷入片面。


面對男科臨床的實際,採用多種思維結構,必然更全面地反映疾病復雜狀態,產生新的知識系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1: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治則與治法1整體調節因人制宜:中醫藥治療男性病症,呈整體性。


中藥對人體性腺軸的作用是雙向調節的,作用於各個部分的,對維護該軸的正負反饋功能有很大的幫助。


以臨床上男性乳房發育的治療為例,中醫思路是疏肝理氣,調節整體分泌功能,而非單純激素療法。


在調護上,中醫男科的節欲、食療、氣功、導引等方法,均從人的整體入手。


作為祖國醫學的一部分,中醫男科學已具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特點,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具有比較先進的醫學思想作指導。


中醫男科學繼承了因人制宜的優點,根據人的體質不同、性格差異、環境因素變化等,進行相對應的治療。


同時,中醫男科的治療方法寓心理治療於針藥之中,考慮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等因素,取得了單純藥物不能達到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1: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針對性或特異性治療:方有專用、藥有專司的專方專藥與辨證論治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在男性疾病中,亦能充分體現這一點。


如免疫性不育,中藥脫敏湯亦就是脫敏治療。


前列腺增生出現的尿路阻塞主要解決小便不通問題,尖銳濕疣主要是針對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消疣體,抗病毒,如以穿山甲、山慈菇、板藍根等組成治疣湯治療或用五妙水仙膏外用,均反映這一思想。


土茯苓作為淋病專藥,多年來被廣泛運用於臨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1: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治療觀念變化,層次多樣:如前所說,中醫男科在許多疾病中以補法占統治地位,而現在隨著對病機認識的深化,治療思想演變為由補變通或通補兼施,而通法的運用發展成為通關利尿、通利精竅、通利小便、通里攻下、清利濕熱、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等等。


對某一類病的治法也逐步完善,如有人對治精法歸納為九個方面:益氣生精法、補血生精法、補腎填精法、益腎澀精法、解毒增精法、活血通精法、止血益精法、降氣歸精法、抑陽助陰法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0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中醫男科治療手段多種多樣:有中藥、針灸、按摩、氣功、藥浴、外治等等,近年還出現了電針、電針加灸、挑治、雀啄灸、中藥注射、中藥噴灑、栓劑等一些新方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1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中西醫結合治療:①發揮各自優勢,互相補充。


如前列腺增生出現尿閉,採用導尿後保持導尿管加用中藥利尿劑或電針刺激,有效率顯著提高。


②藥物互補,如精液不液化用滋陰降火中藥外,並用顛茄合劑效果更為滿意。


用補中益氣湯加氯酚胺治少精症比單用其中任何一種藥物效果好。


③先後治療,如隱睾症的中西藥用藥無效應及時手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2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中醫腹診學的重建中醫腹診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數百年來在我國中醫臨證幾乎免去了腹診診病,而在日本漢方醫學界,自16世紀提倡腹診以來就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其重視程度勝於脈診,以至日本與我國學術界爭腹診發明權。


面對這一實際,王氏主持衛生部課題「中醫腹診檢測方法的研究及腹診儀研製臨床驗證」,在文獻整理、科研設計、診斷規範化客觀化、腹診儀研製及檢測驗證、腹診電腦應用系統、腹診電視教學片、幻燈片及實用臨床腹診掛圖、陽性體徵及湯藥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彌補了國內長期以來腹診研究的空白,推動了腹診的臨床應用。


全國中醫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季紹良教授在王氏主編的《中國腹診》序中指出,這一研究使腹診發展為一門系統的中醫腹診學,不僅豐富了中醫診法,而且必將有力地推動中醫學術的全面發展和臨床水準提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3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腹診與腹證腹診是醫者運用望、聞、問、切等診察手段來診察患者胸腹部的脹、痛、滿、悸、痞、硬、急、結等病變徵象,以判斷內在臟腑、經脈、氣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變化,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的一種體現中醫特色的診斷方法,和舌診、脈診、耳診、面診等中醫診法一樣,也是一種通過局部診察整體的局部診病法,是生物全息論在中醫臨床上的應用。


腹證是應用腹診方法所診得的胸腹部病變徵象,即通過觀腹形、視腹色、測腹溫、聞腹音、問感覺、按腹力、診壓痛、探症塊、查經絡、捫虛裡、觸膻中、摸神闕等方法所獲得的主客觀體徵,諸如臟腑、經脈、氣血津液病變反映於胸腹部的胸脅苦滿、心下痞、心下痞硬或心下痞堅、心下急或心下支結、心下濡、心下痛、心下悸、臍下悸、腹脹滿、腹痛、少腹急結、少腹拘急或少腹弦急、少腹硬滿或小腹硬滿、小腹不仁、腸管蠕動亢進、腹皮拘急、臍旁壓痛點等表現。


腹證既有病者的自我感覺,更有醫者檢查所得的客觀體徵,是腹診指導臨床辨證、立法論治及處方用藥的主要依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腹診基本原理腹診以中醫學基本理論體系為指導,其中臟象、經絡、氣血、津液理論不僅說明了胸腹與人體功能相聯繫的原理,而且是通過腹診判斷病變部位、病種性質的生理學依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4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腹診與臟象理論(1)腹診與臟腑位置關係:臟腑以其位置不同,則外應胸腹部位有別。


《靈樞?臟論》曰:「臟腑之在胸脅腹裡之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


因此,根據病變證象在胸腹的表現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斷病變所在臟腑。


由於臟腑與胸腹體表有對應關係,臟腑病變常在其對應部位見其證象。


然而,臨證所見亦有不一致者,如脾與胃以膜相連,脾當外應左脅,然脾病證象常不在脅部。


腎位於脊膂十四椎旁,以正面觀當外應上腹兩側,但腎病常不以此為然。


凡此皆當從胸腹與臟腑功能特點之關係中得到說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2: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腹診與臟腑功能關係:前言居胸腹的臟腑,與一定的胸腹體表部位構成對應關係,體現於腹診上必以臟腑的功能活動為條件,即形態位置的相應,功能活動相關時方有腹診意義。


此言腹診與臟腑功能的關係乃指不因於臟腑位置的特殊對應關係。


例如,脾居胃之左,外當左脅,然而脅證象多屬肝病,而脾病證象卻見於大腹。


究其機理,雖與脾經入腹無關係,然以功能相關為其關鍵。


大小腸居大腹內,主受盛水穀,變化傳導,而脾胃為倉廩之官,主腐熟水穀,運化精微。


臟象理論以五臟為中心的特點,決定了大小腸分清別濁、傳導糟粕的功能失常統責於脾胃,故言脾(胃)主大腹。


又腎位於腰兩側,然小腹區域的病變每責之於腎,此唯從特殊功能聯繫中方可得其奧旨。


此外,腹診與臟腑功能的關係,還體現在五行生克制化方面。


例如,腎水淩心及腎陰虧虛之心悸,病本於下焦,而心悸之證見於心胸部位,當從水邪上泛,或水不制火的病機中求得治法。


他如肝病而見腹滿、腹痛,脾濕阻遏氣機而脅痛,則須從肝木乘土或土壅木鬱的關係中得到答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0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腹診經絡理論(1)腹診與經脈循行:經脈有規律地沿一定路線循行,分佈於特定的區域,通過經脈與不同臟腑的絡屬關係,使不同臟腑與一定區域構成特異性生理聯繫。


臟腑有病,相應區域每見異常變化。


絡脈、經筋、皮部在構成胸腹與經脈聯繫中所發揮的作用,從屬於十二經脈的分佈區域。


另一方面,十二經脈除了絡屬本經相應臟腑外,常與其他臟腑相聯絡,而且某些經脈在胸腹部有相近的循行路線,這是臟腑病變常相互影響而外部證象常可錯綜出現的原因之一。


例如,十二經脈中除足太陽膀胱經外,其餘皆貫膈,而且多數經脈過心下部位,所以心下部位證象常見,內屬多個臟腑病變。


奇經八脈不直屬臟腑,但以蓄溢調節十二經氣血的運行,而參與臟腑間的生理調節。


由於奇經常與正經相交或伴行於胸腹部,故其循行部位的證象,多從正經所屬臟腑論治。


衝任二脈與周身氣血的運行尤有密切關係,而且衝脈與足少陰經相並,挾臍上行,別有支脈與足少陰之大絡同起於腎。


因此,診衝任脈以候動氣之強弱遲數,可知元氣之盛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1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腹診與特定經穴:某一臟腑患病,常在對應的募穴出現壓痛或過敏,按壓特定的穴位,以判斷相應臟腑的病變,為腹診的穴位診法。


根據特定穴位與臟腑的關係,可針刺特定穴位以治療相應臟腑病變。


《傷寒論》中治療肝乘脾、肝乘肺及熱入血室,影響肝膽經脈,致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者,皆取刺期門之法。


值得提出的是,十二募穴的位置與相應臟腑所居部位甚為接近,或正當其體表投影區,如心募巨闕、膽募日月、肝募期門、胃募中脘等。


但十二募穴中少數在相應臟腑所絡經脈上,如肺募中府、肝募期門、膽募日月,其他如大腸募(天樞)屬胃經,脾募(章門)屬肝經,腎募(京門)屬膽經,另有六個募穴則同屬於任脈。


這就體現了腹部募穴與十二臟腑關係的相對獨立性。


另一方面,肝、膽、脾等相應募穴的雙側性,又不得單從臟腑位置得到解釋,而當與經脈有關。


臨床上可見某一特定臟腑患病時,反映相應病變的穴位通常在身體的某一側較明顯。


例如,心絞痛的內臟體表反射出現於左側,而肝病患者則以右季脅部多見或較嚴重。


但也有某一臟腑患病,其反射見於對側或雙側,這種病變反應的多樣性,與臟腑、經脈、募穴之間聯繫的復雜性是一致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2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腹診與氣血津液理論:氣血津液的盈虧直接影響著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關係到人體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這也是藉腹診以判斷人體整體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胸腹體表潤澤,腹壁柔韌有力,反映了氣血充盈,津液和調。


若氣血津液不足,則腹軟無力,肌膚失潤,據此可辨病證之虛實。


而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或停滯氾濫所致的病證,又可藉腹診以辨別病邪性質,對於判斷病因病機具有重要意義。


日本漢方醫對於病因學的認識,從「一氣留滯說」到「氣血水說」,體現了對氣、血、水病理變化的重視。


以氣、血、水病因說作為漢方醫病因學的支柱,在臨床上,將辨別氣、血、水毒視為診斷之關鍵,而祛除氣、血、水毒又為治療之目的。


這種認識和漢方醫重視腹診密切相關,因為氣、血、水病理變化常可明顯表現出相應的腹證,諸如氣滯之痞滿、水飲之動悸、瘀血之少腹急結硬痛等在仲景原著中皆有較多論述,而氣、血、水病理變化乃根源於氣血津液生理功能的失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腹診臨床運用運用腹診有助於辨別體質強弱,正氣盛衰,鑒別不同疾病,確定不同證候,審察病機之所屬,病因之氣滯、血瘀、水飲,指導立法論治,選方遣藥,並可據此以觀察療效,判斷預後轉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3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查腹形腹力,辨別體質強弱:先天稟賦、性別男女、年齡長幼及後天調養因素構成不同個體的體質類型,表現於腹部外形及腹力上也有不同。


因此,通過觀察腹部外形及診察腹力可以辨別體質之強弱。


一般而言,不論男女老少,腹部皮膚均應緻密細膩,潤澤而無甲錯,寒溫適宜而勻稱。


男子胃經兩行微有高起,臍周按之有力,任脈微凹,小腹充實。


婦人腹形多寬而平,兩行不起,臍旁軟弱,小腹微隆。


小兒腹部飽滿而微隆,腹軟而勻稱。


凡此皆為常。


若腹部膨隆,腹滿鬆軟,體肥氣弱者,此非氣血充實之象,多見於陽虛痰濕之體。


若腹形偏瘦,而按之和緩有力者,不屬病態,但若消瘦而按之腹無力者,則為虛象,或腹部動氣,此多見於陰虛體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4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診腹力,判斷正氣盛衰、病證虛實:診察脈象,強調脈貴有神,有神者,有力也。


診察腹象,也須重視腹力的有無,這是判斷正氣盛衰、病證虛實的重要方法。


腹部切診柔韌而有彈性和緩有力者,正氣多盛,實證居多;


反之,腹部綿軟無力者,正氣多虧,虛證為多。


例如:腹脹一證,氣滯、血瘀、水飲、宿食、燥尿皆可為患,病證或虛或實,混淆夾雜,借助腹診常可獲得較明確的診斷。


如脾虛氣滯腹脹的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腹診情況為自覺腹脹滿,望診腹無異常,或稍有膨滿,切診指下雖飽滿,但重按腹力較弱,多無疼痛,或偶有隱痛。


根據以上情況,更可辨證為因虛致實,脾虛氣滯證,故可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以健脾補虛,行氣消脹。


若腹脹之屬實證者,則腹力較強,甚則脹滿硬痛,可隨不同病情,分別選用厚朴三物湯、厚朴大黃湯或諸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16:23:5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參腹證表現部位,辨病因病性:注重腹證表現部位,是腹診的一個重要特點,以其不僅可藉以確定邪結部位,明確病變之臟腑經絡,而且對於確立法則,選方用藥也有指導意義。


胸腹分為上中下三焦,由於三焦所包括的臟腑不同,其生理特性各有其所別,病理上亦有相應規律可循,治則相應隨之而異。


例如,胸部窒悶,病關心肺,多宜宣通;


心下脘腹痞滿,每緣肝膽,脾胃氣機不利,故辛開苦降,疏利氣機為常用治法;


而少腹硬滿、急結、冬季痛者,因於瘀血、糟粕結滯者恆多,其治可佐以祛瘀、通下之品。


此就病變大體而論,臨證尚需根據具體腹證,參合全身情況,謹慎求之。


再者,由於人身部位不同,生理特性各別,即便腹證特徵相類,病因相同,病機相似者,仍鬚根據不同部位,同中求異,因勢利導。


如宿食為患,病及部位不同,治則有別。


故《醫宗金鑒》云:「胃有三脘,宿食在上脘者,隔間痛而吐,可吐不可下也;


在中脘者,心中痛而吐,或痛不吐,可吐可下也;


在下脘者,臍上痛而不吐,不可吐可下也。


4據腹證,運用經方:這是本著腹證指導辨證論治的特異性,主要根據《傷寒》、《金匱》所載有關湯方的適應症,而運用經方。


病有主證,方有主治,方證相對即是仲景學說之一大特點。


考《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近300方,皆條列其相應主治證候,而其中腹證往往具有特殊的辨證意義。


如傷寒誤下,「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又如「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因此,分析證候之主次,把握作為主證的腹證,有是證,用是方,常可取得滿意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0:29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