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98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7:4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診:5月13日。


11日經水按期而轉,頭痛、腹痛均未作,仍感腰酸,頭暈,神疲乏力。


舌質暗紅、苔薄膩,脈細軟。


經後宜清養肝腎。


藥用生地12克、白芍9克、女貞子12克、桑椹子12克、枸杞子12克、川斷12克、狗脊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蒲公英12克、紅藤12克,12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7:5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診:5月27日。


症如前述,尚為月中,仍從原意增損。


前方去蒲公英、紅藤,加潼蒺藜、白蒺藜(各)9克、知母、黃柏(各)9克,再進12劑。


以後如上法調治3個月,6月8日及7月5日二次行經,經量正常,頭痛平息,腹痛亦愈,10餘年之頑疾短時治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0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經行頭痛,證隨月經週期而作,必與衝脈之盈虧有關。


故每當陰血下行衝脈之際,則不能上承榮腦,是故頭痛不已,治療不宜概投平肝。


患者經量偏多,產後又有出血史,陰血虧損已久,陰虛則陽亢,衝任有熱,腎氣不守以致經量過多。


腎陰不足,肝失滋養,故頭痛目眩、耳鳴,治宜清肝益腎,經量減少,子母相和,頭痛告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0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暴崩案徐某某,17歲,學生。


15歲月經初潮,週期提前,量多。


次年4月突然血崩,住在某婦產科醫院治療。


因出血過多而休克,輸血1500毫升,以後服婦康片控制出血,但引起肝功能不良,停藥後又大出血。


後經該院中西醫綜合治療,服婦康片每天二次,劑量不詳,並隔日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出血量雖減少,持續一月方止。


據患者家長訴,該院建議切除子宮,以免大出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1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初診:1970年1月4日。


末次月經上月18日轉,現在服西藥控制大出血,綿延至今未淨。


面熱灼痛,舌苔黃膩、脈細數。


腎氣未盛,衝任虛弱,陰血不足,肝陽橫逆。


恐經量增多,治擬益氣固腎,養血調經。


藥用當歸9克、生熟地(各)9克、白芍6克、川斷9克、桑寄生12克、菟絲子9克、覆盆子12克、黃耆9克、仙鶴草12克、龜板膠9克、芡蓮須(各)6克,4劑,並囑停服西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2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1月9日。


昨起經量增多,並有血塊,腹脹腰酸,夜寐夢擾,納平。


舌苔黃膩,脈濡細。


治擬固腎攝血。


藥用生地12克、鉤藤12克(後下)、茯神12克、黃耆9克、仙鶴草24克、製首烏12克、珍珠母18克、海螵蛸12克、旱蓮草12克、太子參12克、震靈丹9克(包煎)、三七粉45克(分2次吞)。


2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3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1月22日。


經行5天,量漸減少,神疲嗜睡,畏寒頭眩,納呆。


舌苔薄白,脈濡細。


治擬健脾益血。


投以黨參9克、黃耆9克、白朮9克、茯神12克、陳皮6克、砂仁殼24克(後下)、生熟地(各)9克、製首烏12克、仙鶴草12克、芡實9克、蓮須9克、歸脾丸12克(包煎)。


4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3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診:1月28日。


經行6天即淨,出血不多,思食,食後胸悶脘脹,頭眩神疲心惕。


舌苔薄膩,脈細數。


脾虛血少,治擬健脾益血。


藥用黃耆9克、白朮6克、陳皮6克、茯苓神(各)9克、製首烏12克、合歡皮12克、棗仁9克、生地、熟地(各)9克、枸杞子9克、麥冬6克、仙鶴草12克、芡實9克、蓮須9克。


4劑。


囑下次經前複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8:4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診:2月13日。


經期將近,預感頭眩心惕,夜寐不安、煩熱口燥、面頰熱糜蜂起。


肝旺血熱,恐經來妄行,治擬平肝清營。


生地18克、製首烏12克、青蒿9克、麥冬6克、地骨皮12克、朱茯神9克、夜交藤12克、珍珠母12克、鉤藤12克(後下)、固經丸12克(包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9: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六診:2月19日。


經水適轉,尚准。


防狂行,治宗前法。


原方4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9:1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患者肝熱之體,腎陰本不足,崩後陰血更虛,五志之火亢甚,症見頭暈,心悸,失眠,口乾咽疼,煩熱,每於經前兩面頰熱糜蜂起,全身猶如火燃水沸,經行血熱妄行,量多如崩。


按症情先予益氣固腎、平肝清營,以塞其流;


血止後調脾胃,令思食,脾運功能得健,則於經前治以平肝清熱養陰之藥以瀉其陽。


根據以上次第用藥數月,月經週期趨准,量中等,4~5天淨,虛熱平伏,體徵改善。


經隨訪數次,情況良好,發育亦漸趨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9: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六、子腫案黃某某,女,28歲。


初診:1976年11月30日,第一胎孕8月餘、妊娠早期惡阻頗劇,尿酮陽性,無出血史,本月15日起發現足腫,當時血壓正常。


25日起全身浮腫++++,咳嗽,胸脅疼痛,納呆泛惡,便溏,頭痛鼻血,皮膚搔癢。


血壓240/160kPa,尿檢蛋白++,有顆粒管型;


肝功能檢查:GPT88單位;


肺部聽診有濕羅音;


體溫372℃。


脈象弦細帶數,舌質暗,苔黃膩。


唇上及兩頰有色素沉著。


肝旺腎虛,虛陽上逆、脾運失司、水濕氾濫。


治宜清熱平肝降逆,健脾利水消腫。


藥用赤小豆12克、綠豆12克、黑豆12克、銀花9克、生甘草45克、鉤藤15克(後下)、土茯苓20克、澤瀉12克、天仙藤12克、冬葵子9克、桑白皮12克。


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9:3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易發生妊毒症之患者,多肝腎陰虛,脾氣不足。


懷孕後血聚養胎,陰血愈虧,肝失濡養,則陰虛陽亢。


本例係某醫院會診病人。


根據症情、脾腎兩虛,運化失司,體內水濕壅滯,全身腫滿,並出現蛋白尿及顆粒管型。


陰血素虛,肝陽浮越,血壓高達240/160kPa,病情復雜,已呈先兆子癇危候,如肝風內動,則將發生子癇。


就診時患者神志清晰,主訴症狀繁多,該院醫師主張剖腹產,但患者家屬堅持服中藥避免手術,乃採用中西兩法並進。


方擬清熱平肝降逆,健脾利水消腫,三豆飲加減,全方淡滲滑利,疏泄肝氣。


10天後據家屬來信云:服藥後腫消,血壓亦下降,隔數日即順產一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9:4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論「從」、「合」、「守」、「變」吾從事婦科臨床50年,體會到女子疾患多隱微深奧,變化難測。


以運動學縱觀婦女一生是一個動與靜相對平衡的矛盾運動的進程,如經水盈虧滿溢,周而復始;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產褥哺乳,經水暫閉。


動靜平衡體現在婦女每個生理階段和每月、每日的生理變化之中,陰陽乃變化之根據,屬抽象概念,而動靜則是具體表現。


動靜平衡協調則健康,動靜失衡則必致疾病。


治病原則鬚根據《內經》「所勝平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及「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此曰「平」、曰「調」,即審其動靜之偏向而使之恢復平衡之常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9:5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劉完素《傷寒直格?泛論》也謂:「凡治病之道,以調六氣陰陽,使無偏傾,各守其常,平和而已。


糾動靜失衡之大法有:動之疾制之以靜藥,靜之疾通之以動藥,動靜不勻者,通澀並用而調之,更有動之疾復用動藥,靜之疾再用靜藥以療之者。


臨床運用上分「從」、「合」、「守」、「變」四方面掌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30:0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從」者,反治也,寒因寒用,熱因熱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屬此。


如經少、經愆、乳少、經閉,證似靜閉,理應以動藥通之,然審證係精血不足,元氣衰憊者當充養精血,以靜待動,「血枯則潤以養之」,亦即以靜法治靜證;


又如崩漏、帶下,證如動泄,似應以靜藥止之、澀之,然究其因,確屬瘀阻、濕蘊、癥結使然,當化瘀、利濕、消症,且祛邪務盡,所謂「澄其源,則流自潔」,此即以動法治動證也。


如治鐘某經漏,患者經漏年餘,日日不斷,小腹隱痛,先後進服健脾益腎、補氣固攝、清熱涼血、養陰攝衝等方未瘥。


淋漓日久,氣血兩虛,漸現口乾,夜寐不安,瘀下色黑如膠液。


脈微細,舌紅、苔黃膩、少津液。


詳詢病由,13歲初潮,經汛始調。


15歲時臨經游泳,經淋半月方淨,此後每轉量少淋漓。


21歲分配工作為看守倉庫,陰暗不見陽光,下半身發冷,經水綿綿不淨。


審本證由寒濕引起,下焦虛寒,經血凝結不暢,瘀血不去,新血難生,乃擬活血化瘀,以動攻動。


投以丹參12克、丹皮9克、赤芍12克、劉寄奴12克、焦楂炭12克、蒲黃(包)12克、炒五靈脂(包)12克、益母草12克、仙鶴草15克、炮薑6克。


5劑後經量增多,瘀塊驟下,漏下即止。


繼以調補衝任,以復週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30:1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合」者,病有夾雜,動靜失勻,虛實寒熱兼見,制其動則靜益凝,補其虛則實更壅。


清?石芾通《醫原》謂:「病純者藥純,病雜者藥雜。


有病雖雜而出於一源,則立方要有專主;


有病雖純而夾以他病,則立方要有變通」。


故臨證需寒熱兼調,七補三消,通澀並舉,藥應兼用。


吾喜用藥對組方,如仙鶴草配益母草,通澀並用,有調治月經週期不准之功用;


熟軍炭配炮薑炭,寒熱兼調,一走一守,治崩漏經久不止;


莪朮合白朮、消補相伍,治脾虛痰凝經閉積聚;


血竭協三七,化瘀止痛止血,療癥瘕積聚之疼痛及出血之證,用之得當,得心應手。


如治李某痛經一案,患者16歲月經初潮,經事尚調。


19歲下鄉務農,經常臨經涉水,乃至痛經。


婚後年餘痛加劇,經血夾有瘀塊,伴肛門墜脹欲臨圊感。


婦檢:前位子宮,正常大小,活動,質偏硬,後穹窿可觸及一黃豆大小之結節、觸痛,兩側附件陰性。


辨證屬肝鬱氣滯,熱瘀交阻,病程歷久,腎陰虧損。


治擬疏肝解鬱,祛瘀生新。


藥用蒲黃12克、五靈脂12克、楂肉9克、青皮6克、柴玄胡(各)6克、仙鶴草12克、益母草12克、炮薑炭45克、熟軍炭45克、三七粉(吞)15克、血竭粉(吞)15克。


於經前10天左右服至經轉,藥後經行量減,腹痛亦輕,5天即淨。


次月如法照服,3個月後受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30:2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守」者,意即辨證既確,用藥須堅定果斷,乃對病程較長、症情復雜之慢性病而論。


清?喻昌《醫門法律》謂:「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緩調。


明?薛《薛文清公文集》也謂:「用藥勿責近功。


如血海枯竭之虛型閉經,宜以靜治靜,證不變,守法守方,待精血充盈,經遂自通。


如治錢某閉經一案,患者經水16歲初潮,每2~3月一轉,經量甚少。


近數年需用人工週期療法方行,伴頭暈神疲,腰膝酸楚,面色無華,毛髮稀少。


脈微細,舌胖質淡紅、尖有刺、苔薄膩。


現經水半載未行。


辨證為肝腎不足,氣血兩虛。


治擬益腎養肝,充養衝任。


藥用當歸12克、赤白芍(各)9克、熟地12克、川芎45克、黨參9克、莪白朮(各)9克、川斷12克、桂枝6克、雞血藤12克、仙靈脾12克、河車大造丸9克(吞)。


上藥共服14劑,精力漸充,小腹微脹,陰中帶下,腎氣已動,衝任得潤,再因勢利導,宗原方增進,投以當歸15克、丹參15克、赤芍12克、雞血藤15克、川芎6克、莪白朮(各)9克、川牛膝12克、川斷12克、澤蘭12克、益母草15克。


服至第五劑時經轉、量中色紅,略有腰酸腹痛,5天經淨後繼用滋養肝腎,填衝調經,先後調治年餘,經水40~50天一週期,經量中等、精力亦充,頭暈腰酸皆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30:4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變」者,即治法視證情轉變,用藥鬚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靈活應用。


宋?史堪《史載之方》謂:「喜為醫者,臨事制宜,隨機應變,審當輕重。


清?石壽棠《溫病合編》亦曰:「對證施治,因時變通。


如不孕症,證情多復雜,年輕者常伴盆腔炎,輸卵管受損,纏綿不愈。


臨證應先治病為主,然後調經,經調後助孕。


調經之法又分經前、經間、經期、經後之別,分期調治,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又如治實證痰濕阻絡型閉經,首當化痰疏絡,以動解凝,待濕化痰除,地道得通,而經轉量每澀少。


蓋邪既已去,正必受損,氣血虛虧,當轉為調補氣血,以靜待動,而濟其源,則經自調。


如治談某閉經一案,患者14歲初潮後,週期慣常落後、量少,漸至閉經,已8個月未轉。


體胖(體重69千克),神疲嗜睡,頭眩,痰多納呆,腰酸帶下,全身肌肉脹痛,皮膚瘙癢,下肢大腿內側及腋下有紫紋。


脈沉細,苔白膩。


辨其為脾陽不足,體豐濕盛,濕礙脾運,則上泛為痰,下注為帶。


治先解凝制靜,以滌痰湯加減。


藥用製南星6克、薑半夏6克、陳皮6克、菖蒲9克、製香附9克、丹皮9克、赤芍9克、川柏6克。


服藥12劑後精神略振,並有小腹酸脹感,乃因勢利導,改以當歸15克、丹參15克、川芎45克、雞血藤12克、馬鞭草12克、鬼箭羽12克、威靈仙12克、仙靈脾12克、川牛膝12克,養血活血,除濕通絡。


10餘劑後,果使經轉,但量甚少。


如此按月調治約七八個月,痰濕漸化,體重亦減,下肢發脹及皮膚瘙癢消失。


以後經水雖不準時,但能自轉。


惟仍感神疲嗜睡,納呆便溏。


患者體豐濕盛,脾腎陽虛,氣血滋生乏源,所以平時宜溫脾益腎,調補氣血,以靜待動,用參苓白朮湯加肉桂、鹿角片、巴戟、仙靈脾;


行經期間以四物湯合通瘀煎,養血活血通瘀。


以後經量逐漸增多,如此動靜結合,先攻後補,而收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30: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絡道阻塞勿忘補氣朱丹溪曰:「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一係在下,上有兩歧,中分為二,形如合缽,一達於左,一達於右。


「一係」指宮頸,「二歧」指由胞宮分出的兩根輸卵管,左右各一,這是精卵結合的通道,助胞宮以成孕。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約占不孕症的30~35%,治療頗為棘手,現多以活血通絡法治療為主,伴有炎症者,兼以清熱解毒化濕法治之。


朱氏認為,絡道阻塞或不暢,血瘀氣滯者有之,濕熱蘊結者亦有之,氣虛鼓動無力者亦非少見。


前二者需疏通清利,而後者則宜以補氣法治之。


《內經》曰:「氣主煦之,血主濡之。


《難經》曰:「氣者,人之根本也。


氣血充沛,五臟安和,經脈通暢,衝任充盛,經孕如常;


氣血虛衰,則衝任衰少,胎孕難成。


現代醫學證實,輸卵管的正常、有規律的蠕動是精、卵運行結合成孕的必要條件,氣虛則胞絡蠕動乏力,造成不暢,甚則阻塞不通。


此類病人基礎體溫每每爬行上升或波動,症見神疲乏力,腰膝酸軟。


舌淡嫩、苔薄白,脈沉細軟。


朱氏謂,中西醫應取長補短,臨證勿囿西醫病名,絡道阻塞不暢這一局部病變常是整個病機的反映,臨床總以辨證為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2 06:1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