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
《云笈七簽》說:「寧先生者,古之神仙。
在黃帝之前,常游四海之外,昆丘之下,有蘭沙之地……臥沙百余年,蹶然而起,形容復故。
又曰:「寧先生者,黃帝時人也,為陶正,能積火自燒而隨煙上下,衣裳不灼。
可見寧先生是古代的養生家之一,被道家列為仙人而傳之。
本篇以簡短語言,闡述了道家導引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這就是:「常心念一,以還丹田」。
常心念一:《老子》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裡的一,便是指道之根,氣之始。
人要長生,當修這一個根本。
所以《管子?白心》說:「內固之一,可以長久。
念一就是守一,亦稱抱一、修一等。
一即是人的生成精氣,即真陰元陽,又稱真氣、元氣、正氣等。
念一就是精神專注,修練真元之氣,簡言之就是精神內守,與元氣相抱,以達到使精、氣、神三者合一,都得到滋養。
這是古代養生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文將「常心念一」作為綱要,要求練功者,要經常心中想一,專心治一。
以還丹田:道家把生成人的先天之精和長養人的後天之精氣,包括空氣中的精氣和飲食中五穀之精,稱之為「丹」或「金丹」,認為丹是生成和長養人的根本。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所以說人「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天仙正理》指出:「金丹是真陽元氣」,「仙道以精氣神三元為正藥,以練三合一喻名煉藥,是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
練功修心養性的目的,就是為了滋養精氣神,使三者合一,還歸於丹田之處,以延年益壽。
所謂「丹田」從根本上理解應是人體藏養生長「內丹的土地」,即真陰元陽出入長養的處所。
對於「丹田」部位,古今認識不一,有臍下一寸、一寸二分、二寸、二寸五分等說,有上、中下三丹田之說,但就其本質,不必拘泥於幾寸幾分,而應以實際的出入場所為準。
多數人的真元之氣出入於臍下少腹之中,意守丹田時,只要一意專注於臍下少腹即可,待練到氣還歸丹田,產生了感傳現象,如氣行、氣散感,發熱、充實感等後,便會自然而知其位。
所以本文最後強調要追求「自然之道」。
當練功達到精氣神三者合一,使人體內「丹」復生,歸還於「丹田」後,便可救人於不衰、不早亡,所以文中說:「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去則衰朽」。
本篇還指出,行氣的作用主要在於補裡,導引的作用主要在於通調肢體。
補裡就是調理在體內的臟腑。
練功貴在精誠勤習,不拘形式,活動言談之間,白天晚間,都可抽出一定時間進行練習。
初學之人,還可根據繪制的導引圖,根據病情,行氣導引。
遺憾的是,本法的導引圖早已佚散,但從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來看,古人傳授導引之術,非常重視繪制動作圖,供學人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