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樞識】

 關閉 [複製鏈接]
26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3:59:02 | 只看該作者

無過焉

 
張云。逆從弗失。何至氣逆。補瀉得宜。何以病益甚。凡若此者。


乃醫之所敗所失。非陰陽表裡形氣之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1:54 | 只看該作者

上膈篇第六十八


諸本無篇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2:10 | 只看該作者

氣為上膈者

 
甲乙。上膈下更有上膈二字。馬云。此言膈證。有上下之分。而尤詳下膈之義也。


膈者。膈膜也。


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也。


然有為膈上之病者。


乃氣使然。食飲一入。即時還出。有為膈下之證者。


乃蟲使然。食飲周時。始復外出。但帝明於上膈向昧於下膈。張云。


時、周時也。


愚按、上膈下膈。即隔食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2:25 | 只看該作者

喜怒不適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2:39 | 只看該作者

邪氣居之

 
甲乙二流字俱作留。張云。凡傷胃氣。則陽虛而寒。汁流於腸中。蟲寒不行。


則聚於下管。而腸胃充滿也。


衛氣、脾氣也。


脾氣不能營運。故邪得聚而居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2:55 | 只看該作者

人食則蟲上食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3:11 | 只看該作者

癰上皮熱

 
甲乙。即而、作沉而。其癰在外。作其癰在脘外者。


並是。張云。癰、壅同。如論疾診尺篇曰。目窠微癰者。


義亦猶此。蟲寒聞食。則喜而上求之。


上則邪氣居之。


而乘虛留聚。以致癰於下脘。要約不行。故食入 時復出也。


管之內外。即言下脘也。


邪伏於中。故熱見於皮肉之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3:25 | 只看該作者

微按其癰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3:45 | 只看該作者

穀乃下矣

 
甲乙。伍、作互。咸、作酸。乃下下有鬲字。張云。察其氣所必由以刺之也。


先淺刺其旁氣所及之處。稍納其針而漸深之。


以泄其流行之邪。然後還刺其所病之正穴。以拔其積聚之本。但宜至再三而止。不可過也。


邪沉者深刺之。


邪浮者淺刺之。


刺後必熨以火。而日使之熱。則氣溫於內。而邪自潰散也。


三相參為參。五相伍為伍。凡食息起居。必參伍宜否。守其禁以除內之。


再傷。又必恬?無為。以養其氣。則正氣乃行。而邪氣庶乎可散。蓋膈證最為難愈。故當切戒如此。咸從水化。可以潤下軟堅。苦從火化。


可以溫胃。故皆能下穀也。


簡案、甲乙以本篇為邪氣聚於下脘。發內癰。次篇以胃脘癰之診。志注。亦以癰如字釋之。


今據其有癰上皮熱。及大癰乃潰等語而推之。


則似因內癰而膈食者。


蓋上文所謂上膈者。


巢源諸書所論五膈之屬。(病源五膈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外台集驗五膈憂膈氣膈食膈寒膈飲膈)所謂下膈食。?時乃出。


(邪氣臟腑病形篇云脾脈急甚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今膈證不必如此蓋古該翻胃而謂之膈故虞摶云膈亦曰反胃豈本此歟再案食已而吐者龔氏回春謂之回食病即本經所謂膈中上膈也)因蟲與癰者。


五膈等外。別是一種之膈證也。


馬張癰讀為壅。雖義稍通。其旨趣終未明晰。且張記治驗一則。乃尋常膈證。非本篇所載下膈證自別。志以癰為內癰。然注文亦糊塗。故不可從也。


醫說引雞峰方云。噎膈病乃神意間氣也。


勸令淨觀內外。將一切用心力事。委之他人。服藥方見效。即本節恬?無為之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6:46 | 只看該作者

憂恚無言篇第六十九


諸本無篇字。馬云。人有憂與怒以無言。蓋有其由。故名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7:02 | 只看該作者

何氣出行

 
甲乙。出、作不。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7:17 | 只看該作者

咽喉

 
喉嚨。?張云。人有二喉。一軟一硬。軟者居後。是謂咽喉。乃水穀之道。通於六腑者也。


硬者居前。是謂喉嚨。為宗氣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於五臟者也。


其在太陰陽明論。則單以軟者為咽。硬者為喉。故曰喉主天氣。咽主地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7:32 | 只看該作者

會厭

 
張云。會厭者。


喉間之薄膜也。


周遭會合。上連懸雍。咽喉食息之道。得以不亂者。


賴其遮厭。故謂之會厭。能開能闔。聲由以出。故謂之戶。汪云。氣喉之蔽。以掩飲食。使不錯入氣喉。


音聲之扇也。


?志云。如戶扉之開合。故曰扇。簡案、說文。扇、扉也。


音聲之機也。


?馬云。猶弩之有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7:47 | 只看該作者

懸壅垂


張云。懸而下垂。俗謂之小舌。當氣道之沖。為喉間要會。故謂之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8:03 | 只看該作者

頏顙

 
張云。頏、頸也。


頏顙、即頸中之喉顙。當咽喉之上。懸雍之後。張口可見者也。


顙前有竅。


息通於鼻。故為分氣之所泄。志云。頏顙者。


?之上竅。口鼻之氣及涕唾。從此相通。故為分氣之所泄。謂氣之從此而分出於口鼻者也。


簡案、根結篇。張玉師注云。頏顙者。


鼻之內竅。通於喉嚨。故頏顙不開。則洞涕不收。蓋頏顙諸注未詳。唯志所釋為明備。但考字書無其義。疑是吭嗓。吭嗓即咽喉之謂。活人書釋頏顙者。


懸壅兩旁肉也。


未知何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8:18 | 只看該作者

橫骨

 
張云。即喉上之軟骨也。


下連心肺。故為神氣所使。上連舌本。故主舉發舌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8:33 | 只看該作者

鼻洞

 
張云。涕液流泄於鼻也。


頏顙之竅不開。則清氣不行。清氣不行。則濁液聚而下出。由於分氣之失職也。


簡案、鼻洞、即鼻淵。千金方引氣厥論。鼻淵、作鼻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8:50 | 只看該作者

頏顙不開

 
甲乙。開、作閉。張云。頏顙之竅不開。則清氣不行。清氣不行。則濁液聚而下出。由於分氣之失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9:04 | 只看該作者

疾薄

 
甲乙無疾字。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4:09:20 | 只看該作者

重言也

 
甲乙也下有所謂吃者。


其言逆故重之十字。張云。重言。言語蹇澀之謂。志云。口吃而期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04:03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