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70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26:35 | 只看該作者

(四)麻疹

 

例一


熱已三日,有汗,咳嗆痰多,鼻流清涕,大便溏泄,舌白潤,脈浮數,痧子將布,恐其下陷。


川桂枝3克,粉葛根6克,水炙升麻3克,白杏仁9克,象貝母9克,桔梗4.5克,蟬衣3克、茯苓9克,天將殼5只(徐仲才整理:徐小圃兒科經驗簡介,《上海中醫藥雜誌》4:5,196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2:0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楊××,半歲。


1958年春出麻疹,已灰;


忽轉「肺炎」,發熱喘咳,喉間痰鳴,鼻翼扇動,面轉青象,指紋青紫出二關,大便瀉綠水,小便短赤。


此係疹後元陽內虛,寒痰壅閉,肺腎之氣不接,清肅失降而致。


即以小青龍加附子主之。


附片30克(先煎2~3小時)乾薑12克,法夏5克,細辛3克,麻黃3克,五味子1.5克、桂尖10克,杭芍6克,甘草6克,服後旋即嘔吐涎痰盞許,次日複診,喘咳稍減,發熱已退其半,再以四逆、二陳湯加肉桂,少佐麻絨、細辛主之。


附片50克(先煎2~3小時)乾薑12克,半夏5克,陳皮6克,茯苓13克,肉桂30克(研未,泡水兌入)甘草10克,炙麻絨3克,細辛2.5克,服後,又吐不少涎痰,喘咳已去十之八九,鼻扇痰鳴已止,大便轉黃而溏,小便淡黃,略進稀粥,顏面、指紋已轉紅潤。


上方去麻、辛、陳皮,連服2劑而愈。


(《吳佩衡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2:13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楊××,半歲。


1958年春出麻疹,已灰;


忽轉「肺炎」,發熱喘咳,喉間痰鳴,鼻翼扇動,面轉青象,指紋青紫出二關,大便瀉綠水,小便短赤。


此係疹後元陽內虛,寒痰壅閉,肺腎之氣不接,清肅失降而致。


即以小青龍加附子主之。


附片30克(先煎2~3小時)乾薑12克,法夏5克,細辛3克,麻黃3克,五味子1.5克、桂尖10克,杭芍6克,甘草6克,服後旋即嘔吐涎痰盞許,次日複診,喘咳稍減,發熱已退其半,再以四逆、二陳湯加肉桂,少佐麻絨、細辛主之。


附片50克(先煎2~3小時)乾薑12克,半夏5克,陳皮6克,茯苓13克,肉桂30克(研未,泡水兌入)甘草10克,炙麻絨3克,細辛2.5克,服後,又吐不少涎痰,喘咳已去十之八九,鼻扇痰鳴已止,大便轉黃而溏,小便淡黃,略進稀粥,顏面、指紋已轉紅潤。


上方去麻、辛、陳皮,連服2劑而愈。


(《吳佩衡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2:34 | 只看該作者

複診(1月12日)


投以紅爐潑水之法,汗暢疹達,色殷甚密,熱退煩定,便泄亦止,氣喘大為減輕。


可見氣有餘便是熱,熱有餘便是火。


火能熄,熱能退,則氣漸平而身漸安矣。


鮮沙參12克,鮮生地15克,丹皮4.5克,銀花4.5克,川貝4.5克,甜白杏仁9克,冬瓜子9克,鮮葦根30克,赤芍4.5克(奚詠裳治驗,奚伯初整理:奚氏兒科經驗簡介,《上海中醫藥雜誌》6:5,196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2:47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鄭某某之侄,年甫髫齡。


孩體乳痰上壅:以致疹不出表,溫邪薰蒸,咽喉腫痛。


患兒疹隱而未透,咳嗽氣急,痰多,喉關有聲,咽喉紅碎。


指紋隱隱,此即張廉《麻疹闡注》所謂「痰閉」之症。


辨證:麻疹痰閉,痧火不得外泄,上延爛喉。


治法:宣痹通血,化痰透達(「通血」為孫復初《麻疹要訣》所載,近賢梁達樵亦時用之)。


方藥:廣鬱金9克(生打)泡射干2.1克,光杏仁9克,牛蒡子9克(杵)丹參6克,鮮薄荷12克,象貝母9克,赤芍6克,元參9克,制僵蠶9克,鮮枇杷葉五片(去毛)鮮茅根30克(去心)紫菀9克,另用西月石0.9克,月雄精0.6克,猴棗0.3克,研細末,茅根湯送下。


效果:一劑而痰降氣平,2劑而麻疹透足,繼用清肅而瘳。


(《重印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周小農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3:01 | 只看該作者

例五


王××,男,3歲。


其母代述:「小兒發燒已4~5天,麻疹上半身已出齊,忽然面色發青,氣急鼻扇,已出疹子,全部收沒」。


檢查:體溫40.5℃,脈搏洪數,指紋紫色達辰關,唇焦齒枯,疹子陷沒處,留紫斑痕。


診斷:麻疹早收,合併肺炎。


方用「解熱救肺回疹湯」,一劑後,喘急鼻扇減輕,再劑後周身疹子全透,惟續發走馬牙府,潰穿極快,右口角開胡桃大一孔,牙齒脫落二個,即用加味清胃飲:生地黃6克,全當歸6克,粉丹皮6克,生石膏18克,黑梔皮4.5克,川黃連3克,金石斛6克,水煎服,連用3劑,病勢頓挫。


外用馬鳴散:人中白3克,蠶蛻紙3克,文蛤3克,硼砂1.2克,枯礬1.5克,共為細未,吹患處。


續用多日,逐漸癒合。


1957年5月經隨訪,僅於牙府穿破處遺留一點疤痕。


附方:清熱救肺口疹湯:炙麻黃9克,光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生甘草3克,禹銀花6克,開連翹6克,牛蒡子6克,乾蘆根12克,天花粉9克,淨蟬衣2.4克,化橘紅3克,生黃耆4.5克(裴慎:疹麻的辨證與治療,《江西中醫藥》3:29,1959)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3:25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麻疹為兒科四大證之一。


其發病初如外感風寒,臨床以發熱、微惡寒,目淚出,鼻流清涕,咳嗽、噴嚏,皮膚疹出為主症。


其中又以出疹為辯證中的關鍵,《幼幼集成》所謂「其形若疥,其色若丹,隨出隨沒,乍隱乍現」。


古書多認為屬於「胎毒」為病,而《麻疹拾遺》指出:「麻疹之發,多為天行癘氣傳染」。


其治療大法,初宜辛涼(或辛溫)透表,疹出宜清熱解毒,佐以透疹;


如有嚴重合併症,當區別不同症情予以辨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3:43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麻疹已三日,疹形將布,由於患兒大便溏泄,慮其疹毒下陷。


徐氏認為在麻疹病程中,不乏肺家風寒之症,故不可概用辛涼(麻疹初熱期。


《醫宗金鑒》有宣毒發表湯,功能祛風清熱,後世用之多效,屬麻疹辛涼法的常用方),此案方宗升麻葛根湯(《閻氏小兒方論》方),屬辛溫透達法。


其加減法為:有汗加桂枝,無汗加麻黃;


煩渴加石膏;


面青肢冷,陽虛者,宜早用附子。


徐氏另有一透發麻疹的外用方,藥用生麻黃、西河柳、紫背浮萍各15克,鮮芫荽12克(如無鮮品,可用芫荽乾9克,)。


上藥加黃酒半斤,和水煮沸,令水蒸氣滿布病室,時時用熱毛巾敷頭面,可助麻疹透達。


例二雖屬麻疹合併肺炎,但係虛寒重症,因其寒痰壅閉,初治以小青龍加附子湯,後治以四逆、二陳加味方,著重於抉陽溫化,治療大法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3:57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迥異。


例三邪已入營,陰津虧損,有化燥劫津之慮,故急用養陰救津,涼營透表,奚氏喻為「紅爐潑水之法」,是為麻疹變證權變之治,例四為麻疹痰閉,兼有溫邪薰蒸,咽喉腫痛。


案中用宣痹通血、化痰透達法,開痰閉以透悶疹;


另用月石,猴棗同雄精並用,功能豁痰解毒,故其效甚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4:11 | 只看該作者

例五


為麻疹合併牙疳,其內服、外治方均頗可取,時賢葉橘泉氏治療此證主張用犀角地黃湯或黃連解毒湯加減,亦有良效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4:29 | 只看該作者

(五)小兒風溫


王幼,發熱八日,汗泄不暢,咳嗽痰多,煩躁懊農,泛泛嘔惡,且抽搐有如驚風之狀。


腑行溏薄,四末微冷,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不揚,前醫作慢驚治。


用參、朮、苓、半、貝、齒、竺黃、鉤鉤等。


煩躁泛惡益甚,此乃風溫伏邪,蘊襲肺胃,蓄於經絡,不能泄越於外,勢有內陷之象。


肺邪不解,反移大腸則便溏;


陽明之邪不達,陽不通行則肢冷,不得與慢驚同日而語也。


況慢驚屬虛,豈有煩躁懊農之理,即日有之,當見少陰之脈證。


今種種病機恐有痧疹內憂也,亟擬疏透,以冀戈獲。


荊芥穗4.5克,粉葛根6克,蟬衣2.4克,薄荷2.4克,苦桔梗2.4克,淡豆豉9克,銀花炭9克,連翹4.5克,赤苓9克,枳實炭4.5克,炒竹茹4.5克,霍香梗4.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4:42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服疏透之劑得汗甚多,煩躁泛惡悉減,面額項頸之間,有紅點隱隱,即痧疹之見象。


咳嗽痰多,身熱不退,舌質紅,苔薄膩而黃,脈滑數。


伏溫之邪有外達之機,肺胃之氣窒塞不宣。


仍從辛涼清解,宣肺化痰,冀痧透熱退則吉。


原方去豆豉加紫背浮萍。


(《丁甘仁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5:11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此案曾被誤診為慢驚,實為風溫伏邪蘊襲脾胃,勢有內陷之象。


丁氏慮患兒有痧疹而不能透出,遂以疏透為大法,此案始終以辛涼清解、宣肺化痰為治則,方用銀翹散加減,配伍精當,主治明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5:24 | 只看該作者

(六)小兒濕溫

 

例一


張××之子,3歲。


初診:濕溫十二日,診脈兩手弦數,舌苔黃燥,口渴常飲,鼻衄,壯熱如燔,頭搖目矚,手足牽掣無定,神煩不安,咳嗽不暢,白痦隱約不彰:此證始則邪襲肺胃,繼則傳入少陰,厥陰兩經,刻下肝陽猖厥,恙屬重險,論治在兩難之間,表則助火痙厥,涼則熱遏蒙閉。


擬平肝熄風,辛涼宣竅透達,以冀熱退邪解乃吉。


紫雪丹0.6克(燈心湯送下)川象貝各6克,薄荷葉2.4克(後入)石決明15克(先煎)天竺黃2.4克,朱連翹9克,雙鉤尖9克(後入)光杏仁9克,朱茯神9克,淨蟬衣2.4克,枯蔞皮9克,金銀花9克,廣鬱金4.5克,茅根肉叩克,鮮荷葉一方金器一具煎湯代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5:37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前進平肝熄風、辛涼宣竅透達等法,白痦已透通暢,勢屬佳兆,惟啼泣不出聲,涕淚全無,時欲懊農,咳嗽無痰,頭搖目矚,手足牽掣不定,肝陽仍然猖撅,係肺、胃、心、肝諸經熱熾所致。


仍宗原議,更進一籌。


石決明24克(先煎)九節菖蒲2.4克,白通草2.4克,朱茯神9克,連翹心9克,象貝母9克,紫雪丹9克,天竺黃2.4克,廣鬱金4.5克,益元散15克(包)雙鉤尖9克(後入)淡黃芩4.5克,金銀花9克,括蔞皮9克,京川貝6克(去心)。


光杏仁9克,茅根肉60克,羚羊片0.9克,金器一具同煎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5:55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昨投靈異宣竅、清金肅肺等法,諸症悉減,宗前方出入(方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6:15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時再予甘緩和胃,佐以清金。


川石斛6克,廣橘絡24克,白茯苓4.5克,佩蘭葉4.5克,益元散9克,扁豆衣6克,象貝母6克,生苡仁9克,炒穀芽9克,雙鉤尖9克(後入)炒麥芽9克,鮮荷梗2尺(去刺)白通草2.4克(張贊臣整理:張伯熙醫案,《上海中醫藥雜誌》3:31,196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6:3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濕溫半月,身熱有汗起伏,白痦層出不窮,神倦且躁,四肢清冷,泛惡,便溏,渴不多飲,舌苔薄,脈軟細;


氣陽不足,餘邪留戀。


銀柴胡9.5克,青蒿9克,黃厚附片9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川桂枝2.4克,杭白芍4.5克,朱茯神9克,仙半夏9克,橘皮4.5克(徐仲才整理:徐小圃氏兒科經驗簡介,《上海中醫藥雜誌》4:5,196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6:49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陳孩,濕溫十有七日,白痦層出不窮,有汗不解,痰鳴氣急,齦腐口臭,神昏目斜,肢作震顫,小便清長,舌黃膩,脈滑數,邪已內陷,恐難救挽。


蜜炙麻黃2.4克,生石膏12克(先煎)黃附塊4.5克(先煎)小川連3克,白杏仁12克,天竺黃片9克,活磁石30克(先煎)生龍齒30克(先煎)橘皮4.5克,茯神12克,明天麻6克,蠍尾2支乾菖蒲9克(鄧嘉成整理:徐小圃兒科醫案,《中醫雜誌)4:26,1965)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0:57:02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小兒濕溫最易傷津劫液,較之成人尤易產生變證。


故治療當及時而確當,例一為濕溫化燥,燔灼陽明,劫陰動血,衄而發痙,本屬逆證。


其治須使溫邪有出路,患兒方有生機,故初診即從肺、胃、心、肝諸經著眼,主以平肝熄風,辛涼宣竅透達之劑,宣洩其熱。


其要點在於服藥後必須達到邪熱透而清竅開。


張氏擅長溫病,其方治能抓住病理中的主要矛盾,理法方藥周全,配伍及方劑用法頗具深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4:45 , Processed in 0.24999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