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2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3:24 | 只看該作者

大腸癰門(三則)


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足屈而不伸,人以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誰知是大腸生癰耳。


大凡腹痛而足不能伸者,俱是腸內生癰耳。


惟大腸生癰,亦實有其故,無不成於火,火盛而不散,則郁結而成癰矣。


然而火之有餘,實本於水之不足,水衰則火旺,火旺而無制,乃養成其毒而不可解。


然則治之法,又何必治火哉,壯水以治火,則毒瓦斯自消。


方用清腸飲:金銀花(三兩) 當歸(二兩) 地榆(一兩) 麥冬(一兩) 元參(一兩) 生甘草(三錢) 薏仁(五錢) 黃芩(二錢) 水煎服。


一劑而痛少止,二劑而足可伸,再二劑而毒盡消矣。


此方純陰之物,而又是活血解毒之品,雖瀉火實滋陰也。


所以相濟而相成,取效故神耳。


倘不益陰以潤腸,而惟攻毒以降火,則大腸先損,又何勝火毒之凌爍哉。


毋怪愈治而愈不能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3:38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大腸生癰


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膿血,肛門如刀割,此腸癰已經潰爛也。


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


雖然,不能食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熾而然者,又不可因其不能食而棄之也。


大凡生此各種癰瘡,俱以有胃氣為佳,無胃氣,毋論陰毒陽毒多不可救。


故治陰疽之病,斷以扶胃氣為第一法,而少加之敗膿祛毒之藥,則正氣無傷而火毒又散。


今大腸癰破,而致飲食不思,則胃氣已盡絕,大危之症也。


不急補胃,惟治癰,必死之道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3:50 | 只看該作者

開胃救亡湯


人參(一兩) 金銀花(二兩) 山藥(一兩) 生甘草(三錢) 薏仁(一兩) 元參(一兩) 白朮(一兩) 山羊血(研末,一錢)水煎調服。


一劑胃開,二劑膿少,三劑痛止,四劑全愈。


此方全去救胃,而敗膿祛毒已在其中。


妙在金銀花雖治毒而仍滋陰之藥,為瘡家奪命之物,軍乃至仁至勇之師,又得參、朮以補助其力,即散毒尤神。


山羊血止血消渴且善通氣,引諸藥入癰中解散之,乃鄉導之智者也。


合而治之,則調合有人,撫綏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


自然胃氣大開,化精微而輔輸於大腸也。


倘胃氣未傷,服之尤奏功如向,萬勿疑畏不用此方,枉人性命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4:03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大腸生癰


小腹痛甚,淋漓不已,精神衰少,飲食無味,面色痿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不能臥,人以為火盛生癰也,誰知水衰不能潤腸耳。


夫大腸之能傳導者,全藉腎水之灌注。


今因醉飽房勞,過傷精力,大泄其精,遂至火動而水涸,又加生冷並進,以致氣血乖違,濕動痰生,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而成癰也。


然則生癰之先,本是腎水不足,癰潰之後,又復流其水,是因虛而益虛矣。


若作久毒治之,鮮不變為死症,必須大補其腎水,而並補其脾胃之氣,則脾胃化精,生水更易,枯涸之腸一旦得滂沱之潤自然淹足,不必治癰而癰已化,氣血足而肌肉生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4:14 | 只看該作者

六味地黃東


加味治之。


熟地(二兩) 山藥(八錢) 牡丹皮(六錢) 山茱萸(八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一錢) 人參(一兩) 黃 (五錢) 麥冬(一兩) 水煎。


連服數劑,腹痛止而精神健,前症頓愈。


此方六味以補腎水,加人參、麥冬、黃 以補脾胃之土,土旺而肺氣自旺。


肺與大腸為表裡,且又為腎之母,自然子母相需,表裡相顧,故奏功如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4:27 | 只看該作者

小腸癰門(三則)


人有腹痛口渴,左足屈而不伸,伸則痛甚,手按其痛處更不可忍,人以為腸中生癰也,然而腸中生癰不同,有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大腸生癰,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


今屈而不伸者即在左足,是癰生於小腸而非生於大腸矣。


惟是大腸之癰易治,小腸之癰難醫,以大腸可瀉而小腸難瀉也。


雖然,得其法又何不可瀉哉。


蓋大腸可瀉其火從糟粕而出,小腸可瀉其火從溲溺而泄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4:42 | 只看該作者

泄毒至神湯


金銀花(三兩) 茯苓(一兩) 薏仁(一兩) 生甘草(三錢) 車前子(三錢) 劉寄奴(三錢) 澤瀉(三錢) 肉桂(一分) 水煎服。


一劑而水如注,二劑而痛頓減,三劑而症如失,不必四劑也。


此方俱利水之藥,止一味金銀花消毒之味,何以建功之神如此?


蓋小腸之毒必須內消,而內消之藥,舍金銀花實無他藥可代,以他藥消毒皆能損傷正氣,而小腸斷不可損傷,故必須以金銀花為君。


但金銀花不能入小腸之中,今同茯苓、薏仁、澤瀉、車前子之類引入小腸,又加肉桂一分,得其氣味引入膀胱,從溲溺而化。


又恐火毒太盛,諸藥不能迅逐,更加劉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緩調,剛柔遲速並行,既無留滯之虞,而復無峻烈之害,自然火毒殆盡膀胱小腸而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4:56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腹痛呼號不已


其痛卻在左腹,按之痛不可忍,不許人按,醫以為食積在大腸也,誰知是小腸之生癰耳。


凡腸癰必屈其足,而今不屈足,似非腸癰之病。


然腸癰生於腸內者必屈其足。


在大腸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腸屈左足而不伸也。


若癰生於腸外者,皆不屈足。


痛在左則小腸生癰,痛在右則大腸生癰也。


至食積燥屎之痛,時而痛,時而不痛。


故痛在左,明是小腸之外生癰也。


大小腸生癰於腸內尚可破潰,而大小腸生癰於腸外斷不可使之破潰者,以腸外無可出之路,皆必死之症也,而小腸更甚,必須急早治之。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5:47 | 只看該作者

內化丹


金銀花(四兩) 當歸(二兩) 車前子(五錢) 生甘草(三錢) 茯苓(一兩) 薏仁(一兩) 水煎服。


一劑而痛大減,二劑而痛又減,三劑而痛全止,四劑全愈。


此方即前方之變方也。


但前方以利水之中而行其敗毒之法,此方於利水之中補血以敗毒之法也。


蓋癰破利水則毒隨水出,易於祛除;


癰未破,不補血以利水,則水泄而血虛,難於消化,同中之異,不可不知也。


然此方亦須急早治之則有益,否則癰雖愈而瘀血流於腸外,必有終身腹痛之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5:59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腹痛驟甚


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人以為小腸生癰也,誰知是小腸之火太盛耳。


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左足不伸,明是生癰之證,而予獨謂是火盛者何故?


不知生癰必有其徵,未有一旦驟生而即流血者也。


癰日久而膿生,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不爛而先出血者。


然左足之屈則又何也?


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而細者難以容邪,此必然之理。


小腸受火煎熬,則腸中逼迫,腸不能舒,而左足應之,故暫屈而不伸耳。


但不可因足之不伸即信是癰,而妄用解毒之藥。


然從何處辨之?


因其初病之時,辨其小便之有血無血耳。


初起痛而足屈,若小便無血,乃是生癰;


初起痛而足屈,小便有血,乃是火痛,斷不可瘥也。


治之法瀉其火邪,不必化毒而痛止足伸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6:10 | 只看該作者

小柴胡東


加味治之。


柴胡(一錢) 黃芩(三錢) 甘草(一錢) 茯苓(五錢) 人參(二錢) 半夏(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足伸,二劑而血止,腸亦不痛矣。


小柴胡湯非治小腸之藥也,何以用之而效驗之捷如此。


因小腸之火盛者,起於肝膽之郁也,木鬱則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腸耳。


夫火性炎上,今不上炎,反致下熾,拂其火性矣,此小腸所以受之而作疼痛也。


至於流血於小便中者,又是何故?


蓋是小腸之血為火所逼,惟恐為火之爍干,故越出於小腸之外,直走膀胱,反使火道不行而流血也。


小柴胡湯既舒其肝膽之氣,則火氣上炎,其生既順而不逆。


又得茯苓以清消其水氣,水流而血自歸經,此方之所以奇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6:22 | 只看該作者

無名腫毒門(二則)


人有頭面無端忽生小瘡,癢甚,第二日即頭重如山,第三日面目青紫。


世人多不識此症,此乃至危至急之病,苟不速救,數日之內必一身發青黑而死。


若青不至心胸者,尚可救療。


因其人素服房中熱藥,熱極便為毒也。


凡人入房而久戰不泄者,雖氣主之,而實火主之也。


氣旺而非火濟之,則不足以鼓動其興趣,而博久戰之歡。


補氣之藥,斷不能舍參、 而求異味。


世人貪歡者多,吝惜者亦復不少,用熱藥以助火,非多加人參不足以駕馭其猛烈之威,無如人參價高,力難多備,方士不得已遷就世人,乃少減人參,則功力自薄,及多加熱藥以壯其火,於是金石火 之藥紛然雜用,謂不如此,不足以助其命門之火也。


夫命門之火,腎火也,非真陰之水不養,不同於脾胃之火可以外水解之也。


且腎火既旺,則外勢剛強,必多御女,一取快樂,偶爾縱欲,亦復何傷。


無奈淫心無盡,愈戰愈酣,火熾則水干,火沸則水涸,即不頻泄其精水,亦不足以制火,而熱毒有結於腸胃者矣。


況戰久則興必深,未有不盡興而大泄者,精泄過多,則火更旺,未免陽易舉而再戰。


或歸於前藥之太少,更多服以助其勢,孰知藥益多而火益烈,戰益頻而水益竭乎。


久之水涸火炎,陽雖易舉而不能久戰,未免有忍精 綣之時,勉強而斗,精不化而變為毒,結於陰之部位而成癰,結於陽之部位而成毒。


頭上者,正陽之部位也,較生於陰之部位者更為可畏。


非多用化毒之藥,又安能起死為生哉。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6:35 | 只看該作者

回生至聖丹


生甘草(五錢) 金銀花(半斤) 玄參(三兩) 蒲公英(三兩) 天花粉(三錢) 川芎(一兩) 水煎服。


一劑而頭輕,青紫之色淡矣。


再服二劑,青紫之色盡消而瘡亦盡愈,不必三劑也。


此方化毒而不耗其氣,敗毒而不損其精,所以建功甚奇也。


此毒原系水虧之極,而瀉毒諸藥無不有損於陰陽,惟金銀花攻補兼妙,故必須此品為君。


但少用則味單而力薄,多用則味重而力濃。


又加玄參以去火,甘草以瀉毒,蒲公英之清熱,天花粉之消毒,川芎之散結,自然相助而奏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6:48 | 只看該作者

一無名腫毒


生於思慮不到之處,而其勢凶惡,有生死之關,皆可以無名腫毒名之,不必分上中下也。


前條止言頭上,而在身之左右前後與手足四肢尚未言也。


不知得其治法,無不可以通治。


失其治法,則在上者不可以治中,在中者不可治下,在下者不可以治上中也。


得其治法者若何,大約上中下之生無名腫毒者,多起於淫欲無度之人。


又加之氣惱憂郁,火乘其有隙之處,蘊藏結毒,故一發而不可救,所以無名腫毒盡是陰症,而絕無陽症也。


然則治之法宜用解陰毒之藥矣,惟是解陰毒之藥多半消鑠真陰,因虛而結毒,復解毒而虧陰,安有濟乎。


故無名腫毒往往不救,乃是故也。


余得異人之傳,仍於補陰之中以行其散郁之法,可佐之解毒之品,微助行經之味,是以多收其效。


余不敢湮秘傳之書而負萬世之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7:00 | 只看該作者

方用


玄參(一斤) 柴胡(三錢) 生甘草(一兩) 三味煎湯十碗,為主。


倘生於頭面,加川芎二兩、附子二錢,再煎汁取三碗,分作二日服完。


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生肌而自愈,不必二劑也。


倘生於身中前後左右,加當歸二兩、甘菊花一兩、附子三分,亦如前煎服。


倘生於手足四肢,加白朮二兩、附子五分、茯苓一兩,亦如前煎服,無不收功。


此方名收黑虎湯,言即至惡之人見黑虎亦未有不寒心者,是惡毒得之盡散也。


玄參最善退浮游之火,得甘草之助,能解其迅速之威,得柴胡之輔,能舒其抑郁之氣。


且又有各引經之味,引至結毒之處,大為祛除。


妙在用至一斤,則力量更大。


又妙是補中去散,則解陰毒而不傷陰氣,所以奏功更神。


人勿驚其藥料之重而不敢輕試,深負(鐸)一片 救世之懷也。


若些小輕症與非陰症瘡毒,俱不必用此重劑,又不可不知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7:12 | 只看該作者

對口癰門(一則)


人有對口之後,忽生小瘡,先癢後痛,隨至潰爛,人以為至凶之癰也,然而癰生於對口者猶輕,而生於偏旁不勝對口者尤重。


蓋頸項之上,乃腎督之部位也。


其地屬陰,所生癰疽多是陰疽而非陽癰也。


陽疽必高突數寸,其色紅腫發光,疼痛呼號;


若陰癰則不然,色必黑黯,痛亦不甚,身體沉重,困倦欲臥,呻吟無力,其瘡口必不突起,或現無數小瘡口,以眩世人,不知從何處覓頭。


然而陰陽二毒,皆可內消,何可令其皮破腫潰而後治之乎。


至於內消之法,正不須分辯陰陽,惟既破潰膿,陰陽不審而漫投藥餌,則禍生頃刻。


而內消之法,大約止消三味,名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7:24 | 只看該作者

三星湯


金銀花(二兩) 蒲公英(一兩) 生甘草(三錢) 水煎服。


二劑即便全消。


陽症已破者,仍以此方治之,不三服必膿盡肉生。


若陰症大潰者,此方不可復投,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7:38 | 只看該作者

七聖湯


人參(一兩) 生黃 (一兩) 當歸(一兩) 金銀花(二兩) 白朮(一兩) 生甘草(三錢) 肉桂(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血止,二劑而肉生,三劑而口小,四劑而皮合,再服二劑全愈。


此方治各處癰毒凡低陷而不能收口者,無不神效,不止治對口之陰毒善收功也。


誠以陽症可以涼瀉,而陰症必須溫補故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7:54 | 只看該作者

腦疽門(一則)


世有生癰疽於頭頂者,始名腦疽,若對口偏口,俱非真正腦疽也。


此疽九死一生,然治之得法,俱可救也。


大約生此疽者,皆腎火之沸騰也。


蓋腦為髓海,原通於腎,腎無火則髓不能化精,腎多火則髓亦不能化精。


豈特不能化精,隨火之升降,且化為毒以生癰疽矣。


蓋腎之化精,必得腦中之氣以相化,若腦中無非腎火,勢必氣化為火,火性炎上,不及下降,即於腦中髓海自發其毒,較之腦氣下流為毒者,其毒更甚。


故往往有更變形容,改換聲音,瘡形紫黑,煩躁口乾,隨飲隨渴,甚至腦骨俱腐,片片脫下,其野狼狽之狀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又將何以救之耶?


此症須問其飲食如何,倘飲食知味,即可用藥。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08:14 | 只看該作者

五聖湯


治之。


金銀花(半斤) 玄參(三兩) 黃 (四兩) 麥冬(三兩) 人參(二兩) 水煎服。


連服四劑,其癰疽漸愈。


改用十全大補湯重四兩,與之服四劑。


又改為八味地黃湯恣其酣飲,可獲全愈矣。


是此等治療,亦九死一生之法。


然舍吾法,實無有第二法矣。


人生此疽,得於房術者俱多。


興陽澀精,都是丹石燥烈之品,或洗或嚼,或噙於口,或藏於臍,霸阻精道,久戰不已,日積月累,真陰枯爍,髓竭火發,遂潰頂門,多致不救。


人何苦博婦女之歡,喪千金之命,長號於夜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6 , Processed in 0.12499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