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28:22 | 只看該作者

斑禿

 

黨××,男,三十五歲。


病後頭部發癢,隨即頭髮成片脫落,已二月餘。


現頭皮發紅光亮,癢如蟲行,自疑是「麻風」,曾用西藥外治未效,來所求治。


症見:面色憔悴,精神不振,舌紫,脈細數。


此症由於血虛生風,營衛不暢,《醫宗金鑒》稱為「油風」,俗名「鬼剃頭」,並指出病因係「由毛孔開張,邪風乘虛襲入,風盛血燥,不能榮養毛髮」而引起。


然以本患者症情觀之,不僅營血虧虛,風盛血燥,且氣血不足,發失濡養,以致頭髮脫落。


治宜補益氣血,養陰潤燥。


處以下方:


生口耆30克當歸15克潞黨參15克旱蓮草9克元肉15克


黑豆9克枸杞15克桑椹子15克黑芝麻15克側柏葉9克


外用生薑揉擦脫髮處。


方中黃耆一味,為腠理開罔之總司,生用可以鼓舞衛氣,通調血脈,開暢經絡,與當歸、元肉並用,更能補血養心。


潞黨參補脾胃益肺氣,配當歸則氣血雙補。


黑豆、枸杞、早蓮草、桑椹子均有養陰益血、滋補肝腎之功,合用則能生髮烏髮,側柏葉養陰涼血而瀉肺。


皆本前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


又用黑芝麻滋養潤燥。


如此組方,則風邪可滅,血燥可潤,何患「油風」之不除,禿髮之不生。


生薑外擦使風邪外散。


服五劑,並用生薑外擦後,頭皮發癢漸止。


連用十五劑,一月後發脫之處已逐漸有毛髮長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28:47 | 只看該作者

 

「斑禿」即「油風」,俗名「鬼剃頭」,謂其頭髮成斑狀脫落也,甚者可全部頭髮脫光。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治此症之法,係以神應養真丹(羌活、木瓜、天麻、菟絲子、白芍、當歸、熟地、川芎)內服以治本,用海艾湯(艾葉、菊花、蔓荊子、萊本、防風、薄荷、荊芥、藿香、甘松)外洗以治標。


若年深月久者,還須針砭其光亮處出紫血,毛髮庶可復生。


這一治法與木例病機相近,特附錄以供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29:25 | 只看該作者

視物不明兼頭痛

 

曹××,女,三十五歲。


患左目紅腫疼痛,羞明畏光,視物不明,牽引左側頭痛。


經某醫院診斷為:


1。急性結膜炎伴發角膜炎。


2。視神經萎縮。經治療二月餘,未見好轉,因而來所就診。


症見:六脈弦澀微緊,舌淡苔白,左目引左側頭部劇痛,視物不明,頭髮脫落,兼見四肢酸困,腰痛。


綜合脈症,殆由外邪入侵,初期失於表散,以致由表入裡,又兼肝腎兩虛,內外相合,故現上述症狀。


病雖二月之久,病邪係由表而入,仍應先從表解。


予解表祛風,散寒除濕、開太陽氣機之劑為第一步。


處以自擬方小白附子湯:


炙小白附子30克明天麻9克藁本9克葳蕤仁9克


法半夏9克茯苓15克川芎6競防風9克獨活6克


吳自芷6克桂枝9克炒杭芍9克燒生薑3片甘草6克大棗3枚


此方即天麻湯加小白附子。


方中葳蕤仁,尚有祛風明目、滋潤等作用。


小自附子係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獨角蓮的塊根,善於祛風痰、通經絡、逐寒濕,最祛頭面風邪,治偏正頭痛及身肢酸痛。


證治既定,囑患者連續服上方至頭痛緩解後再診。


復診。上方服至十餘劑,頭痛大減,目痛亦隨之緩減,四肢酸痛及腰痛已止。


惟目紅痛未全退,視物仍不明。


轉而專治目疾,以養肝祛風為主。


方用《局方》密蒙花散加防風,改為湯劑投之:


密蒙花9克羌活6克防風9克刺蒺藜9克菊花6克


木賊6克石決明15克


此方原治「風氣攻注,兩眼昏暗,眵淚羞明,瞼生風粟,隱澀難開,或癢或痛,漸生翳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頭痛,牽引兩眼,漸覺細小,昏澀隱痛;並暴赤腫痛,並皆治之。」


密蒙花為眼科專藥,養肝祛風,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腫痛,多眵多淚,羞明畏光,目昏生翳等症。


羌活、防風祛風止痛,木賊、菊花疏散風熱而明目,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三藥合用,善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石決明平肝清熱,益陰明目,亦治目疾要藥,與諸明目藥相用其明目之功愈大。


是方本「肝開竅於目」及「肝主風」之旨而用,使肝氣得平,肝風得散,則頭目痛之外症可隨之消散。


三診:服三劑後,左目紅痛及頭痛已基本消除。


為鞏固療效,復用小白附子湯加口耆補氣升陽,達表固衛。


服數劑後諸病悉除,惟視力未全恢復,脫髮未生。


此因患病日久,體內精氣消耗,一營血不足、肝腎兩虧之故。轉用補氣益血、滋養肝腎、明目生髮之劑。


處以下方:


潞黨參15克柏子仁9克山萸肉12右菟絲子15克玄參9克


脾為生化之源,用潞黨參補脾胃,益氣血。


心主血,用柏子仁補心血,安心神。


腎主水而藏精,精氣上注於目,用菟絲子補腎益精,《別錄》稱其「久服明目」。


肝藏血,目得血而能視。


用萸肉滋陰助陽,養血澀精,《別錄》稱其「久服明目強力」,萸肉配黨參又能氣血雙補。


尤妙在佐以玄參入腎滋水,以涵肝木。


如此組合成方,氣血肝腎均有裨益,不患目之不明,發之不能再生矣!


守方服至二十餘劑,視物漸明,頭髮再生,病遂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0:04 | 只看該作者

整理者按

 

「開門法」為戴老醫師治療某些久病和慢性病的主要經驗之一。


凡外邪所致之病多先用此法。


所謂「開門」,是宣暢太陽氣機,亦即「開門逐寇」之意。


病邪侵犯人體,常由太陽而入,若能及時解表則不致留邪為患。


惟病日久表裡混雜,通過「開門」,可使經絡宣暢,外邪得出,病之真面目得以顯現,方能為下一步用藥創造條件。


在用此法時,只要病機屬真寒,則不為假像所惑,概以辛溫宣散投之,然後再據病情轉化靈活施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0:38 | 只看該作者

腎虛雙目白翳

 

張××,女,五十歲。


因受精神刺激後,兩目起白色翳障,視物模糊,伴有頭痛。


病已月餘,由家人扶持來所就診。


症見:脈沉細無力,舌質青,苔白膩,面色暗滯。


細閱所服方藥,多為清肝明目之類。


《內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


若精氣虧乏則視物不明。


清代醫家黃坤載在論述目病因誤用寒涼而加重的情況時,有「陽光散亂,清氣陷遏,濁氣鬱升,雲霧迷漫,乃生翳障」等語。


據此推論,此症雖起子七情內傷,然究其病機乃係裡有寒濕不化,腎氣虛衰,清陽不升所致。


治療之法,先用溫散寒濕之劑,再議補腎升舉。


處方用自擬小白附子湯化裁:


小自附子30克茯苓15克明天麻9克葳蕤仁9克


桂枝9克杭芍9克法夏9克陳皮6克川芎6克


防風9克羌活6克藁本6克白芷6克甘草3克


生薑5片大棗3個


上方服三劑,頭痛全止,苔已化淨。


改用下方:


川附片60克北口耆15克羌活6克潼關蒺藜15克


方中附片溫腎陽,暖腎水,以腎水之升,全賴腎氣之蒸騰。


口耆益氣升清,羌活疏通太陽氣機而除風邪,潼關蒺藜滋補肝腎而明目。


四味合方,溫陽補腎,舉陷升清,祛風明日。


服一劑,即覺視力有所好轉。


連服三劑,白翳競退,視力恢復如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4:22 | 只看該作者

 

此例雖因七情引起,但結合四診所得及以前所服方藥,而診斷為腎陽虛,用補腎升陽而愈。


若不仔細辨證,仍按一般常法,予六味地黃、枸菊地黃湯等或用滋陰降火等陰柔之品,則不易恢復。


因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腎與膀胱相表裡,腎為癸水,主溫升,膀胱為寒水主寒降。


因誤用寒涼,氣機鬱滯,升降失常。


若再誤治,則病將難愈。


這是本症用溫而不用寒之理,也是二方在補腎升陽的同時使用羌活開太陽氣機之妙用所在。


故治眼病,尚不可忽視溫腎升陽一法。


另:此方還用於陽虛型青光眼等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4:55 | 只看該作者

頤腫二例

 

例一:熱毒發頤

 

高××,男,十歲。


患發熱,兩耳垂下腫大,疼痛,西醫診斷為腮腺炎,用西藥治療,已十餘日,請余往診。


症見:張口困難,飲食難下,便秘,舌紫,兩脈弦數。


脈症合參,係感受風溫之毒,熱毒壅結於頤部,病在少陽、陽明兩經。


用銀花甘草湯加昧。


處方:


金銀花9克甘草6克紫草6克黑豆15克綠豆15克


此方乃輕揚之劑,功能清熱解毒、涼血養肝,導引熱毒外散。


二診:上方服二劑,熱減,腫勢大消,疼痛較緩,口已能開。


守原方加紫花地丁9克、夏枯草9克,以增強清熱解毒、清肝散結之力。


服二劑,即痊癒。


此案熱結陽經,宜因勢利導,給予涼散,不可過用苦寒克伐,以防熱毒內陷,致生他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5:2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寒凝發頤

 

陳××,女,二十五歲,歸國華僑。


住某醫院,診斷為腮腺炎,用夏枯草等類藥物及青黴素等,久治無效。


邀余會診。


症見:患者左耳下雖腫,但皮色不紅,觸之欠溫,不思飲。


舌質青滑,脈沉緩。


此因肝寒木鬱,陰寒之邪凝滯少陽經脈,致成此症。


予封髓丹加味。


處方:


焦黃柏9克砂仁6克甘草6克吳萸6克肉桂6克


本方之用,以交通陰陽為目的。


黃柏、甘草苦甘化陰,砂仁、甘草辛甘化陽,合以吳萸、肉桂溫肝、散寒、解凝。


如此,則陰陽得以交通,肝膽之氣機得以升降。


連服二劑,舯勢已減。


原方再服二劑,病即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5:59 | 只看該作者

 

上述兩例頤腫,中醫外科稱為發頤。


病名雖同,但病機各異。


前例有發熱、便秘、舌紫、脈弦數等熱象,斷為陽證,故用清解而愈,後例經用清肝及消炎而久治禾愈,症見腫處不紅、不熱、不思飲,舌質青滑,脈沉緩等寒象,斷為陰證,用交通陰陽,調和氣機升降而愈。


通過證候分析病機,採用同病異治,兩例均達痊癒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6:41 | 只看該作者

繭唇

 

林××之子,二歲,尚未斷乳。


發熱自汗,上下唇腫痛,下唇腫勢特劇,自汗不止,焮腫之狀如蠶繭,食乳困難,日夜啼哭,由楚雄來昆就醫。


先經西醫診斷為口腔炎,服西藥無效,腫勢益甚,始求余診,此時病已遷延二十餘日。


診其脈,濡軟無力,舌潤。


以乳幼小兒罹患此症,體功元氣既已不足,此時如忽於固本,妄投清涼消腫之劑,勢將促其惡化。


考其唇腫之狀,名日「繭唇」。


其發熱者,虛熱也。


而自汗亦屬衛虛不固,津液外泄,陽越之候。


《內經》云:「脾氣通於口,脾之榮在唇」。


《醫學心悟》謂是症:「唇上起小泡,漸腫漸大如繭,此心脾鬱熱所致。」


《壽世保元》治本症大要云:「審本病,察兼證,補脾氣,生脾血,則燥自潤,火自除,風自息,腫自消。若患者忽略,洽者不察,妄用清熱消毒之藥,或用藥線揭去其皮,反為翻花敗症矣。」


惟二書所列施治之方於此症多不可取。


細審此症,初起固屬心脾鬱熱,胃濁不降,只因不能及時施治,或過服清涼消炎之劑,日久元氣損耗,膽胃濁氣上逆,以致病勢轉甚。


當此之際,治療之法,應標本兼顧,既求補虛而化鬱熱,又求消腫以止疼痛。


因法仲景《金匱》治狐惑一症:「其面目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剛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


擬方:


炙甘草6克炒黃芩6克乾薑6克白洋參6克


法半夏9克川黃連2克大棗2枚


此方尤在涇渭為「使中氣運而濕熱化」。


陳元犀謂「補虛而化濕熱」。


徐大椿渭「蝕於喉為惑,即熱淫於上之意」。


病者繭唇,自係熱淫於上,然病勢至此,已呈虛象。


宜補虛化濕熱,舍此莫屬。


方中自洋參補脾肺之虛,並健運中氣而化濕熱。


芩、連泄熱,得乾薑之溫則雖寒而不滯,乾薑雖熱,得參、草之潤而不燥。


奇正相倚,並得法夏之降逆,使芩、連清降之熱得以引而下行。


故上方服一劑後,患兒即安靜不啼,且能入睡。


翌日熱退汗止,唇腫漸消。


二診繼以養胃陰善後。


處方;


金石斛6克瓜蔞根6克沙參9克元參9克麥冬9克粳米15克


連服二劑,唇腫全消,病遂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7:16 | 只看該作者

陰寒舌痛二例

 

例一

 

李××,男,三十歲。


患舌尖疼痛已二月,久治不愈,前醫用黃連解毒湯等方未效。


邀余診治。


察其舌滑潤多津,舌尖不紅,口不渴、心不煩,脈沉無力,顯係陰證。


因舌為心之苗,若屬陽證,當見心煩、舌紅、咽乾、思水、脈數等象。


今所見皆屬不足之症,而用黃連解毒湯,實「以寒治寒」,徒自耗傷胃氣。


因據脈症改用「四逆湯」峻扶元陽而收功。


處方:


附片60克炙甘草6克乾薑6克


服後,舌尖疼痛大減,繼服二劑,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7:52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解××,男,三十餘歲。


患唇口疼痛不能忍。


經前醫用清熱解毒之劑如石膏之類,而疼痛加重,以致一周來因劇疼未能入睡,轉余診治。


症見。


舌質青,苔滑潤多津,脈沉細,無邪火熾盛之象。


蓋口為脾之竅,唇為脾所榮,其病機在於下焦濁陰太盛,陽不潛藏。


陰邪彌漫,寒水侮土,脾土受制,經絡不通而反映於口唇,形成本症。


治法當以迅速抉陽抑陰。


方予四逆白通合方。


川附片30克乾薑6克甘草6克蔥白2莖


服三劑,疼痛大減,裡陽漸回。


二診:舌青漸退,脈轉有力。


仍予四逆湯,改川附片為鹽附子,劑量加大為60克。


處方。


鹽附子60克乾薑6克炙甘草6克


上方服一劑後,下黑水大便甚多。


此係濁陰潰退之佳象,即脾陽漸復之徵。


三診:唇口腫勢已消,為鞏固療效,予封髓丹交通陰陽,引火歸原。


服二劑,病遂平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8:21 | 只看該作者

口糜

 

徐××,女,三十五歲。


患口腔糜爛一年餘,久治未效,延余診之。


症見:吞咽困難,深以為苦。


脈緩,舌苔薄白,不欲飲。


證屬脾濕胃熱。


法當清胃祛濕。


處方。


升麻6克生石膏15克黃柏6克細辛3克楚荷6克


方中升麻升陽散濁邪,為陽明胃經之品,本經稱「治喉痛口瘡」,王好古稱其能治牙根糜爛惡臭。


石膏清肺胃實熟,薄荷清浮上升,能解散上焦風熱。


細辛氣味辛香,性升,能宣利上焦諸竅,並能制石膏之寒,石膏得薄荷之佐,清胃經燥熱之力更強。


黃柏引濕熱下出於膀胱。


又:「芩、連之苦能化燥,黃柏雖苦不易化燥,而能化濕」。


方中升麻、細辛、薄荷性均上升。


患者口腔糜爛,病發於上,諸藥協同,表裡之熱皆清,使藥效發揮在上。


含漱方:薔薇花根15克,開水浸泡,俟冷,頻頻含漱。


外治方:吳萸6克黃連3克,兩昧藥研末醋調,包兩足心湧泉穴。


薔薇花根,苦涪無毒,有除濕熱之功。


泡水漱口,善治口糜。


吳萸、黃連為左金丸,既能舒肝清火,又能和胃。


二昧合用一熱一寒,相互輔翼,上病下取,克奏厥功。


患者內服上方僅一劑,並依法含漱,外包足心湧泉穴,致使年餘之口糜,逐漸平復,而未再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38:59 | 只看該作者

顏面瘡癤

 

熊文×,男,三十歲。


患顏面瘡癤發癢,微痛,有時滲出水液,持續一年多,屢治未愈。


視其瘡癤呈粉紅色,瘡形雖腫,但不高突,局部皮膚有潰破點。


脈弦細,舌紅無苔。


此係氣血不足,肺經熱鬱。


若純用清熱解毒,不僅無濟於事,且徒傷正氣。


蓋瘡癤破潰日久,氣血已虧,營血不足,不能托毒外出。


復加風熱相搏,血行受阻,滯於顏面皮下,發為瘡癤,遂致日久不愈。


目前當予補益氣血、活血祛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劑。


用大歸湯加防風。


處方:


生口耆15克當歸9克川芎6克防風9克銀花15克


連翹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加酒少許為引)


方中口耆、當歸補氣益血,川芎活血行氣,配防風祛風止痛。


耆、歸、芎、防相配,能使氣血旺盛,托毒外出。


銀花味甘性寒,氣味芬芳,既能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熱毒。


連翹性涼昧苦,輕清上浮,可治上焦諸熱,尤能解毒消癰而散結。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生甘草既能解瘡瘍腫毒,又能調和諸藥。


本方加酒暢達氣血,助諸藥托毒外散。


連服五劑,瘡癤漸消,癢痛俱止,潰破之處已結痂。


舌紅轉淡,脈現和緩。為鞏固療效,改予補肺益氣、強心生血之劑,用炮薑甘草湯加味:


炮薑15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9克白蜜(每次調入一匙)


瘡瘍何以用此?


《內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困心主血而合脈,肺主氣而合皮毛,若肺氣虛,則治節失權,宗氣不足則推動血液迴圈之機能減退,導致血行不暢則癤腫將有復發之可能。


故方中用炮薑溫陽而通脈,配甘草苦甘化陰而生血;


五味子補心斂肺益氣,白蜜潤肺補中而解毒。


全方相輔為用,補肺益氣而暢旺血行;


氣血流暢,自可免除瘡癤再發之虞。


故連服五劑後,結痂退盡而愈,迄今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40:01 | 只看該作者
本書上傳完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5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