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經注節解】

 關閉 [複製鏈接]
1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8:53 | 只看該作者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肺合皮,其榮毛。


苦益心,勝於肺。


肺不勝,故皮枯槁而毛拔去也。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肝合筋,其榮爪。


辛益肺,勝於肝。


肝不勝,故筋急而爪干枯也。


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


脾合肉,其榮唇。


酸益肝,勝於脾。


脾不勝,故肉胝而唇皮揭舉也。


按:胝音支,音皺。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腎合骨,其榮發。


甘益脾,勝於腎。


腎不勝,故骨痛而發墮落。


此五味之所傷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按:至真要大論曰:五味入口,各歸所喜。


惟其喜之,是以欲之也。


此五味之所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9:12 | 只看該作者

五臟之氣


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按,茲,滋也,言如草初生之滋潤也。


黃如枳實者死,色青黃也。


黑如者死,謂煤也。


按:音苔。


赤如血者死,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赤黑也。


按:芳杯切。


白如枯骨者死,白而枯槁,如干骨也。


此五色之見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鳥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按,同一色也,前何以死?


後何以生?


得神則生,失神則死也。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


生於肺,如以縞裹紅;


生於肝,如以縞裹紺;


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


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縞,白色。


紺,薄青色。


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按:此特形容人之生色而已,未可泥於字句之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9:23 | 只看該作者

色味當五臟


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


各當其應而為色味也。


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按,當猶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9:41 | 只看該作者

諸脈者皆屬於目


按:心為君主之官,庶司百職皆所統帥,故其應於脈也,周流一身,循環上下,亦若目之為體,合五臟六腑之精以為用,故云皆屬於目也。


諸髓者皆屬於腦,腦為髓海故。


諸筋者皆屬於節,按,節者,骨之接合處也。


筋雖絡骨,而骨無節則不能系聯而屈伸不便也。


諸血者皆屬於心,按:心生血故。


諸氣者皆屬於肺,按:肺生氣故。


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按:四肢猶言四體,蓋兼臟腑經絡而言,非單指手足也。


肉之小會為溪,八溪者猶言出入之道路,言人之五臟為氣血筋骨脈絡出入之道路,循環上下,若朝明夕晦之無間斷也。


故人臥血歸於肝,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


何也?


肝主血海故也。


肝受血而能視,言其用也。


足受血而能步,按:血盛乃能隨氣而動。


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按:人之運動雖屬於氣,而能使之運動而有力者全賴於血。


故握攝氣也,而能握能攝則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0:01 | 只看該作者

臥出而風吹之


血凝於膚者為痹,謂痹也。


按:音頑。


凝於脈者為泣,泣謂血行不利。


按:泣讀作澀。


凝於足者為厥。


謂足逆冷也。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


空者血流之道,大經隧也。


按:三者並根臥出風吹言。


人有大穀十二分,大經所會,謂之大穀。


十二分者,十二經脈之部分。


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小絡所會,謂之小溪。


然以三百六十五小絡言之者,除十二俞外,則當三百五十三。


經言三百五十四,傳寫誤以三為四也。


按:俞,別本、元起,太素並作關。


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按:衛為水穀之悍氣。


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


邪氣中人,必依衛氣為出入。


是大穀小溪,為衛氣留止之所,即為邪氣出入之所也。


客解已見前。


針石緣而去之。


按:緣,因也。


因邪客於何所,而用針石以攻去其病也。


注以為夤緣隨脈而行,似未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0:25 | 只看該作者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


五決謂以五臟之脈決生死之綱紀也。


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建,立也。


母謂應時之王氣也。


先立應時之王氣,而後乃求邪正之氣也。


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五臟脈也。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


……按:頭痛巔疾,是為上實。


然其實也,似乎外感風邪,而豈知由於下虛之所致,故歸原於腎與膀胱,蓋惟下虛,故上實也。


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實。


精氣奪則虛。


是以善治者,不治標而治本也。


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


……按:徇蒙招尤四字義,王注與新校正解俱未確。


余謂當別是一病,或字有脫誤,不得以其下有目冥句而即以目病為解,闕疑可也。


目冥耳聾,上虛病也,雖似乎虛而非虛也,下實故也。


肝膽二經相火寄焉,沖逆而上,故令冥聾。


或曰:經但言下實,而子何以知其為火也?


曰:冥聾之病,若非是火,則為精血虧損之候,是上下俱虛矣。


今經言下實者,蓋謂冥聾之病,不盡是虛,宜於肝膽求之,不可一於補腎也。


然則何以治之?


抑而瀉之是矣。


腹滿脹,支膈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按:滿,飽悶也,脹,則內外急迫矣。


腹中如是,漸令脅之間,支撐膈塞,其氣逆上,令人昏冒者,皆脾胃之病。


虛補實瀉,令中氣條達則善矣。


,腋上。


脅,兩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0:43 | 只看該作者

咳嗽上氣


病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


按:王本厥在胸中,甲乙經厥作病,今改從之。


蓋既云上氣,不必更言厥矣。


咳者有聲無痰,嗽者有聲有痰,咳嗽則氣必上。


肺病必咳嗽者,肺主諸氣故也。


然止治其太陰是矣,而並治其陽明何也?


疏其腑而臟自通也。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按:心主火,心病必煩,火上炎則頭痛。


膈中者心所主治,故云病在膈中也。


治此之法,瀉心不已,更利小腸是矣。


按:診病之法,但取五臟五腑之脈,而不及手少陽三焦、厥陰心包絡者,何也?


五臟之脈,專配五行,其為病也,確有指名。


若夫三焦統括一身,包絡輔佐心君,而總職在乎相火,游行無定,寄附各經。


伯之缺而不言,或者其為是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0:58 | 只看該作者

凡相五色


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


凡色見黃,皆為有胃氣,故不死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無黃色而皆死者,以無胃氣也。


五臟以胃氣為本,故無胃氣皆曰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1:13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


五氣,五臟之病氣也。


宣明者,宣發其義而使之彰明也。


凡一十三則,為醫宗之要旨,證治之津筏,臨病所當體認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1:28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所入


酸入肝,肝合木而味酸也。


辛入肺,肺合金而味辛也。


苦入心,心合火而味苦也。


咸入腎,腎合水而味鹹也。


甘入脾,脾合土而味甘也。


按:新校正云:太素又云淡入胃。


是謂五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1:49 | 只看該作者

五氣所病


心為噫,象火炎上,煙隨焰出,心不受穢,故噫出之。


按:噫者,有氣無聲。


心為火臟,火鬱於內,欲上出而不能,於是閉口內吸,提下郁之氣而出於口也。


噫,於介切。


肺為咳,象金堅勁,扣之有聲,邪擊於肺,故為咳也。


肝為語,象木枝條,而形支別,語宣委曲,故出於肝。


按:語者,所以暢中之郁也。


肝喜暢而惡郁,故為語以宣暢其氣之郁。


脾為吞,象土包容,物歸於內,翕如皆受,故為吞也。


腎為欠、為嚏,按,欠,呵欠也,神氣昏惰之所致。


蓋腎藏精,精虛則神氣昏惰而欠焉。


嚏,噴嚏也,肺氣外達之所致。


腎乃寒水,氣易冰凝,腎為肺子,上達於母,則發而為嚏,不獨外感風寒為嚏也。


胃為氣逆、為噦、為恐,按:氣逆者肺之病也,胃亦何以氣逆?


蓋胃為水穀之海,過飽則上行而為噯腐。


更或停滯不能下行,甚且逆出而為嘔吐。


雖與肺之喘促不同,其為氣上衝逆則一也。


噦,吃忒也。


胃喜熱而惡寒,寒入於胃,則氣滯而為噦,是胃寒則噦也。


其或胃火大熾,口必喜冷,或多食梨柿,或過用苦寒,以致火為寒抑,氣亂而噦,是熱極過寒則噦也。


腎虛則恐,恐非胃病也。


然胃本多氣多血,其火最盛,火盛則爍水,水虛腎弱,腎不敵胃故為恐。


胃病亦恐,不可不知也。


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大腸為傳道之腑,小腸為受盛之腑,受盛之氣既虛,傳道之司不禁,故為泄利也。


下焦為分注之所,氣窒不瀉,則溢而為水。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按:靈樞經曰:足三焦者,太陽之別也,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是也。


膽為怒,按:怒者肝之志,膽其合也。


然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病則偏倚而不能決斷,氣從其合而為怒矣。


是為五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2:14 | 只看該作者

五精所並


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


按:五臟各有精,有精則有氣,注謂火之精氣,偏矣。


經總言虛而相並,是並者兼並吞並之意。


五臟之氣,弱則見並於所不勝,金弱畏火,精氣並於心而心盛矣。


心主喜,心盛則氣偏勝,於是不當喜而喜,喜即是病,病之有餘者。


治此之法,以恐勝之而已。


若余四臟,文雖一例,而義實不同。


如心之志為喜,腎之志為恐,精氣並而入之,則志偏勝,是也。


肺之志為憂,而此云悲,然悲從憂生,憂則必悲,義猶可通。


若夫肝之志本為怒,而此反云憂;


脾之志本為思,而此又云畏。


夫憂者肺志,勝肝者也;


畏者恐之類,腎志也,見勝於脾者也。


五並之中,不同若此,豈得無說乎?


曰:下文不言乎,虛而相並。


蓋謂人不虛則已,一虛則不惟見並於所不勝,即所勝者亦為其所並,而己之志盡為其所奪。


是故肝並夫肺而為憂,脾並其腎而直畏,總為一虛之所致。


悉而論之,精氣並而自得其志者,心肺腎也。


精氣盛於所不勝以並其所勝者,脾也。


精氣盛於所勝,而反並其所不勝者,肝也。


相並之故,皆本於虛。


虛而相並,本則獨多此語,伯蓋自為注解。


若如注所言,是止言並而非相並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2:28 | 只看該作者

五臟所惡


心惡熱,按:心雖火臟,然熱極即以自焚。


肺惡寒,按:肺合皮毛,寒氣易入,故曰形寒飲寒則傷肺也。


肝惡風,按:肝雖屬木而主風,然風太盛則木折。


脾惡濕,按,脾本濕土,而性則喜燥,蓋濕極則其氣滯而不能運化矣。


腎惡燥,燥則精竭涸。


按:腎者水也,以濕為事,水虛則無以制火而病燥,必有精血干槁之患矣。


是為五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2:43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化液


心為汗,泄於皮腠也。


肺為涕,潤於鼻竅也。


肝為淚,注於眼目也。


脾為涎,溢於唇口也。


腎為唾,生於牙齒也。


是為五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3:00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所禁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病謂力少不自勝也。


按:辛入肺而肺主氣,氣既病矣,乃辛性宣散,少食以開鬱滯可也,多食不幾耗散真氣乎。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按:咸本入腎,而性陰走血,血生於心。


五臟生成篇曰: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色變。


脈又與心合,咸不宜多食,且有心火畏水之義焉。


苦本入心,乃其性亦陰,其氣堅而兼走骨,骨屬陰而質堅也。


然骨者,腎所主也。


五臟生成篇曰: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皮毛屬肺,言苦入心而補火,火盛則刑金也。


今言骨病無多食苦,是苦益心而火熾強,水不勝火之義也。


心腎為水火之源,鹹苦為味中之濁,為害更異,可多食乎,二者所禁與眾不同,宜分別之。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按:肉屬脾,甘其味也。


筋屬肝,酸其味也。


甘酸為脾肝之正味,食之得宜,自足以補肉而養筋。


若肉與筋既受病矣,而又恣其所喜,則補肉者適以消肉,而養筋者反以害筋矣,可多食乎。


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按:本則獨多此一語,蓋以藥食失宜,病必轉甚,所以諄諄致戒,前言之而末又重言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3:21 | 只看該作者

五病所發


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骨肉陰靜,故陽氣從之;


血脈陽動,故陰氣乘之。


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夏陽氣盛,故陰病發於夏,冬陰氣盛,故陽病發於冬,各隨其少也。


按:陽病何以發於冬?


冬陰氣斂,陽不能安,陽邪惡郁故也。


陰病何以發於夏?


夏陽氣泄,陰乃外達,陰邪必隨陽而出故也。


是謂五發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邪居於陽脈之中,則四肢熱盛,故為狂;


邪入於陰脈之內,則六經凝澀而不通,故為痹。


按:注脈字太鑿,只云陰分陽分是矣。


搏陽則為巔疾,邪內搏於陽,則脈流薄疾,故為上巔之疾。


搏陰則為喑,邪內搏於陰,則脈不流,故令喑不能言。


按:難經云: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巢元方以邪入於陰則為癲。


脈經云: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


孫思邈云: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痹。


邪入於陽,傳則為癲痙;


邪入於陰,傳則為痛喑。


全元起云:邪已入陰,復傳於陽,邪氣盛,臟腑受邪,使其氣不朝,榮氣不復周身,邪與正氣相擊,發動為癲疾。


邪已入陽,今復傳於陰,臟腑受邪,故不能言,是勝正也。


諸家之論不同,今具載之。


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


按:千金方云:陽入之陰病靜,陰出之陽病怒。


靜與怒皆病也。


要之靜多凶,怒多吉。


所以然者,凡病喜陽而惡陰也。


是謂五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13:36 | 只看該作者

五邪所見


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是謂五邪,……死不治。


按:此相克之定例,所謂制於其所不勝,鬼賊相刑,未有不死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9:56:47 | 只看該作者

五臟所藏


心藏神,按:靈樞經曰:兩精相搏謂之神。


神也者,主宰一身而司變化者也。


肺藏魄,按:靈樞經曰: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肝藏魂,按:靈樞經曰:隨神而往來者謂之魂。


脾藏意,記而不忘者也。


按:靈樞經曰:心有所憶謂之意。


腎藏志,專意而不移者也。


按:靈樞經曰:意之所存謂之志。


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本生成之根,為胃之關,是以志能則命通。


又楊上善云:腎有二枚:左為腎,藏志;


右為命門,藏精。


是謂五臟所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9:57:01 | 只看該作者

五臟所主


心主脈,壅遏榮氣,應息而動也。


肺主皮,包裹筋肉,間拒諸邪也。


肝主筋,束絡機關,隨神而運也。


脾主肉,復藏筋骨,通行衛氣也。


腎主骨,張筋化髓,干以立身也。


是謂五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9:57:19 | 只看該作者

五勞所傷


久視傷血,按,目得血而能視,視久則目力竭而血傷。


久臥傷氣,按:氣隨動而運,臥久則氣懈怠而不行。


久坐傷肉,按,包藏臟腑,擁護筋骨,而豐滿於一身者,肉也。


肉也者,外靜而內動,氣血流焉,脾胃應焉。


若久坐,則氣血凝滯而肉疾矣。


久立傷骨,按:骨者身之干也,挺直不仆,惟骨是賴。


若立之太久,不無痿弱之患矣。


久行傷筋,按:維系肢節而能屈伸俯仰者,筋也。


以動為用,以靜為養,可以行而不可以久。


若久行,則不無阻弛之患矣。


是謂五勞所傷。


五者之用,缺一不可。


用之太過,則勞傷矣。


經脈別論篇曰: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


此之謂也。


五脈應象:肝脈弦,虛而滑,端直以長也。


心脈鉤,如鉤之偃,來盛去衰也。


脾脈代,而弱也。


肺脈毛,輕浮而虛,如毛羽也。


腎脈石,沉堅而搏,如石之投也。


是謂五臟之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06 , Processed in 0.37985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