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卿子傷寒論】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2:2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張卿子云。

 

 

此條同愈後損穀則愈症。由胃虛食鬱致熱。故曰穀疸。成注先云 胃中有熱。食難用飽。則與脈遲故也句似失之。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

 

此以久虛故也。

 

胃為津液之府。氣虛津液少。病則反無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蟲行皮中 者。

 

知胃氣久虛也。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

 

必苦頭痛。若不咳 。不嘔。 手足不厥者。

 

頭不痛。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而小便利者。

 

陽明傷寒而寒氣內攻也。

 

至二三日嘔咳 而支厥者。

 

寒邪發於外也。

 

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

 

是寒邪 但攻裡而不外發。 其頭亦不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2:3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

 

咽不痛。 陽明病。身不重痛。但頭眩而不惡寒者。

 

陽明中風而風氣內攻也。

 

經曰。

 

陽 明病。 若能食。名中風。風邪攻胃。胃氣上逆。則咳。咽門者。

 

胃之系。咳甚則咽 傷。故必咽痛。若胃氣不逆。則不咳。其咽亦不痛也。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

 

身必發黃。 陽明病。無汗而小便不利者。

 

熱蘊於內而不得越。心中懊 者。

 

熱氣鬱蒸。 欲發於外而為黃也。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

 

必發黃。 陽明病。則為內熱。被火。則火熱相合而甚。若遍身汗出而小便利者。

 

熱得 泄越。 不能發黃。今額上微汗出。

 

而小便不利。則熱不得越。鬱蒸於胃。必發黃也 。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

 

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

 

必盜汗出。 浮為在經。緊者裡實。脈浮而緊者。

 

表熱裡實也。

 

必潮熱。發作有時。若脈 但浮而不緊者。

 

止是表熱也。

 

必盜汗出。盜汗者。

 

睡而汗出也。

 

陽明病。裡 熱者自汗。表熱者盜汗。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

 

此必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2:4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陽明之脈。起於鼻。絡於口。陽明裡熱。則渴欲飲水。

 

此口燥。但欲漱水。 不欲咽者。

 

是熱在經而裡無熱也。

 

陽明氣血俱多。經中熱甚。迫血妄行。必 作衄也。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

 

此大便必硬 故也。

 

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 。今日再行。 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

 

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先亡津液。使大便硬。小便數少。津液分別。大便必自下也。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嘔者。

 

熱在上焦。未全入腑。故不可下。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

 

不可攻之。

 

攻之。

 

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3:00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陽明病。腹滿者。

 

為邪氣入腑。可下之。

 

心下硬滿。則邪氣尚淺。未全入腑 。不可便下之。

 

得利止者。

 

為邪氣去。正氣安。正氣安則愈。若因下利不止 者。

 

為正氣脫而死。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

 

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合、通也。

 

陽明病。面色通赤者。

 

熱在經也。

 

不可下之。

 

下之。

 

虛其胃氣。 耗其津液。經中之熱。乘虛入胃。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

 

可與調胃承氣湯。 吐後心煩。謂之內煩。下後心煩。謂之虛煩。今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 則是胃有鬱熱也。

 

與調胃承氣湯。

 

以下鬱熱。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 。

 

此外欲解。可攻裡也。

 

手足 然而汗出者。

 

此大便已硬也。

 

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微 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陽明病。脈遲。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

 

表未解也。

 

若脈遲。雖汗出而不 惡寒者。

 

表證罷也。

 

身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

 

熱入腑也。

 

四肢。諸陽之本。 津液足。為熱之。

 

則周身汗出。津液不足。為熱 之。

 

其手足 然而汗出。 知大便已硬也。

 

與大承氣湯。

 

以下胃熱。經曰。

 

潮熱者實也。

 

其熱不潮。是 熱未成實。故不可便與大承氣湯。 雖有腹大滿不通之急。

 

亦不可與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3:10 | 只看該作者

大承氣湯方第七十三

 

大黃(四兩苦寒酒洗) 厚朴(半斤苦溫炙去皮) 枳實(五枚味苦寒炙)  芒硝(三合味鹹寒) 上四味。

 

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 內芒硝。 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內經曰。

 

燥淫所勝。

 

以苦下之。

 

大黃枳實之苦。

 

以潤燥除熱。

 

又曰。

 

燥淫於 內。治以苦溫。厚朴之苦。下結燥。

 

又曰。

 

熱淫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咸 。

 

以攻蘊熱。王海藏云。

 

厚朴去痞。枳實泄滿。芒硝軟堅。大黃泄實。必痞 滿燥。實四證全者。

 

方可用之。

 

張卿子云。

 

干陽亢極於上。

 

而曰有悔。悔字。即陰承於下。五行家所謂陰生 於午。 坤象所謂順承天。亢害承制之義爽然。

 

此湯不曰制火。不曰生陰。曰承氣。 仲景真法天而為方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3:24 | 只看該作者

小承氣湯方第七十四

 

大黃(四兩)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大者炙) 以上三味。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 不爾者。

 

盡飲之。

 

若更衣者。

 

勿服之。

 

大熱結實者。

 

與大承氣湯。小熱微結者。

 

與小承氣湯。

 

以熱不大甚。故於大 承氣湯去芒硝。

 

又以結不至堅。故亦減厚朴枳實也。

 

吳氏云。

 

 

或問承氣湯。仲景有大小調胃之名。何也。

 

傷寒傳變入裡。邪熱與 糟粕蘊而為實。實則潮熱。譫語。手心 汗出者。

 

此燥屎所為也。

 

如人壯大 熱大實者。

 

宜大承氣湯下之。

 

小熱小實者。

 

與小承氣湯下之。

 

又熱結不堅滿 者。

 

故減去厚朴枳實。加甘草而和緩之。

 

故曰調胃承氣也。

 

若病大而以小承 氣攻之。

 

則邪氣不伏。病小而以大承氣攻之。

 

則過傷正氣。且不及還可再攻 。過則不能復救。可不慎哉。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

 

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

 

不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 日。恐有燥屎。欲知之。

 

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 。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

 

攻之。

 

必脹 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硬而少也。

 

以小 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潮熱者實。得大便微硬者。

 

便可攻之。

 

若便不硬者。

 

則熱未成實。微有潮熱 。

 

亦未可攻。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當先與小承氣湯漬之。

 

如有燥屎 。小承氣湯藥勢緩。 不能宣泄。必轉氣下失。若不轉失氣。是胃中無燥屎。但腸間少硬爾。止初 頭硬。後必溏。攻之則虛其胃氣。致腹脹滿不能食也。

 

胃中干燥。則欲飲水 。水入胃中。虛寒相搏。 氣逆則噦。其後卻發熱者。

 

則熱氣乘虛。還復聚於胃中。胃燥得熱。必大便 復硬。

 

而少與小承氣湯。微利以和之。

 

故重云不轉失氣不可攻。慎之至也。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

 

內經曰。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譫語由邪氣盛而神識昏也。

 

鄭聲由精氣 奪而聲不全也。

 

譫語者。

 

言語不次也。

 

鄭聲者。

 

鄭音不正也。

 

論語也。

 

惡鄭 聲之亂雅樂。

 

又云。

 

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言鄭聲不正也。

 

今新瘥氣虛。人聲轉者 是。所謂重語者也。

 

若聲重亦聲轉之。

 

王宇泰云。

 

譫語者。

 

謂亂言無次。數數更端也。

 

鄭聲者。

 

謂鄭重頻煩也。

 

只 將一句舊言。重疊頻言之。

 

終日殷勤。不換他聲也。

 

蓋神有餘。則能機變而 亂語。數數更端。神不足。則無機變而只守一聲也。

 

成氏謂鄭衛之聲非是。 婁氏云。

 

譫語者。

 

氣虛獨語也。

 

素問云。

 

脫陽者見鬼。余用參 溫補。活者 數百十人。不可概以譫語為實。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直視譫語。邪勝也。

 

喘滿為氣上脫。下利為氣下脫。是皆主死。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

 

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亡陽胃燥譫語者。

 

脈短。津液已絕。不可復治。脈自和。為正氣未衰而猶可 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3:33 | 只看該作者

傷寒

 

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發潮熱 。不惡寒。獨語。 如見鬼狀。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 者生。澀者死。微者。

 

但發熱譫語者。

 

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止後服。 若吐若下。皆傷胃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者。

 

亡津液。胃氣虛。 邪熱內結也。

 

陽明王於申酉戌。日晡所發潮熱者。

 

陽明熱甚也。

 

不惡寒者。

 

表證罷也。

 

獨語如見鬼狀者。

 

陽明內實也。

 

以為熱氣有餘。若劇者。

 

是熱氣 甚大也。

 

熱大甚於內。昏冒正氣。 使不識人。至於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傷寒陽勝而陰絕者死。陰 勝而陽絕者死。熱劇者為陽勝。脈弦為陰有餘。澀為陰不足。陽熱雖劇。脈 弦。知陰未絕而猶可生。 脈澀。則絕陰。故不可治。其邪熱微而未至於劇者。

 

但發熱。譫語。可與大 承氣湯以下胃中熱。經曰。

 

 

凡服下藥。中病即止。不必盡劑。

 

此以熱未劇。 故云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陽明病。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 主之。

 

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服。 亡津液。胃燥。大便硬而譫語。雖無大熱內結。

 

亦須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 。得一服。譫語止。則胃燥以潤。更莫復與承氣湯。

 

以本無實熱故也。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湯一升。腹 中轉失氣者。

 

更服一升。若不轉失氣。勿更與之。

 

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 。裡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3:44 | 只看該作者

陽明病

 

譫語。發潮熱。若脈沉實者。

 

內實者也。

 

則可下。若脈滑疾。為 裡熱未實。則未可下。先與小承氣湯和之。

 

湯入腹中。得失氣者。

 

中有燥屎 。可更與小承氣湯一升以除之。

 

若不轉失氣者。

 

是無燥屎。不可更與小承氣 湯。至明日。邪氣傳時。脈得沉實緊牢之類。是裡實也。

 

反得微澀者。

 

裡氣 大虛也。

 

若大便利後。脈微澀者。

 

止為裡虛而猶可。

 

此不曾大便。脈反微澀 。是正氣內衰。為邪氣所勝。故云難治。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

 

但硬爾。 宜大承氣湯下之。

 

譫語。潮熱。為胃熱。當消穀引食。反不能食者。

 

胃中有燥屎而胃中實也。

 

若能食者。

 

胃中虛熱。雖硬不得為有燥屎。雜病。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 傷寒則胃實熱甚者不能食。胃中虛熱甚者能食。與雜病為異也。

 

大承氣湯。 以下燥屎。逐結熱。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

 

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 然汗出則愈。 陽明病。熱入血室。迫血下行。使下血譫語。陽明病法多汗。

 

以奪血者無汗 。故但頭汗出也。

 

刺期門。

 

以散血室之熱也。

 

隨其實而瀉之。

 

以除陽明之邪 熱。散邪除熱。榮衛得通。津液得復。 然汗出而解。 王三陽云。

 

 

此男子亦有之。

 

不比太陽少陽證也。

 

熱邪入腑中。故迫血下行。 亦刺期門者。

 

期門。肝之募。肝主血。刺之以瀉實也。

 

汗出譫語者。

 

以有燥屎在胃中。

 

此為風也。

 

須下之。

 

過經乃可下之。

 

下之若 早。語言必亂。

 

以表虛裡實故也。

 

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3:53 | 只看該作者

胃中有燥屎

 

則譫語。

 

以汗出為表未罷。故云風也。

 

燥屎在胃。則當下。 以表未和。 則未可下。須過太陽經。無表證。乃可下之。

 

若下之早。燥屎雖除。則表邪 乘虛。復陷於裡。為表虛裡實。胃虛熱甚。語言必亂。與大承氣湯。卻下胃 中邪熱則止。 王三陽云。

 

陽明多汗。況有譫語。故又當下。但風家有汗。恐汗出則表未罷 。故須過經可下。若早。燥屎雖除。表邪乘虛復陷。

 

又將為表虛裡實矣。

 

下 之則愈二句。 又申明乃可下之一句耳。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

 

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 表虛裡實。久則譫語。 邪氣入內之時。得脈沉而喘滿。裡證具也。

 

則當下之。

 

反發其汗。令津液越 出。胃中干燥。大便必難。久則屎燥胃實。必發譫語。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 。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4:03 | 只看該作者

腹滿身重

 

難以反側。口不仁。譫語者。

 

陽明也。

 

針經曰。

 

少陽病甚則面 微塵。

 

此面垢者。

 

少陽也。

 

遺尿者。

 

太陽也。

 

三者以陽明證多。故出陽明篇 中。三陽合病。為表裡有邪。若發汗攻表。則燥熱益甚。必愈譫語。若下之 攻裡。表熱乘虛內陷。必額上汗出。手足逆冷。其自汗出者。

 

三陽經熱甚也 。內經曰。

 

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 與白虎湯。

 

以解內外之熱。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 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

 

下之則愈 。宜大承氣湯。 本太陽病。並於陽明。名曰並病。太陽證罷。是無表證。但發潮熱。是熱並 陽明。一身汗出。為熱越。今手足 汗出。是熱聚於胃也。

 

必大便難而譫語 。經曰。

 

手足 然而汗出者。

 

必大便已硬也。

 

與大承氣湯。

 

以下胃中實熱。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 身重。 若發汗則燥。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

 

則胃中空虛。 客氣動膈。心中懊 。舌上苔者。

 

梔子豉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4:13 | 只看該作者

脈浮發熱

 

為邪在表。咽燥口苦。為熱在經。脈緊。腹滿而喘。汗出。不 惡寒。反惡熱。身重。為邪在裡。

 

此表裡俱有邪。猶當雙解之。

 

若發汗攻表 。表熱雖除。

 

而內熱益甚。故燥而憒憒。反譫語。憒憒者。

 

心亂。經曰。

 

榮 氣微者。

 

加燒針。則血不行。更發熱而躁煩。

 

此表裡有熱。若加燒針。則損 動陰氣。故怵惕煩躁不得眠也。

 

若下之。

 

裡熱雖去。則胃中空虛。表中客邪 之氣。乘虛陷於上焦。煩動於膈。使心中懊 而不了了也。

 

舌上苔黃者。

 

熱 氣客於胃中。舌上苔白。知熱氣客於胸中。與梔子豉湯。

 

以吐胸中之邪。 婁氏云。

 

梔子豉湯。專指下後心中懊 者設。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若下後。邪熱客於上焦者。

 

為虛煩。

 

此下後。邪熱不客於上焦。

 

而客於中焦 者。

 

是為干燥煩渴。與白虎加人參湯。散熱潤燥。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

 

豬苓湯主之。

 

此下後客熱客於下焦者也。

 

邪氣自表入裡。客於下焦。三焦俱帶熱也。

 

脈浮 發熱者。

 

上焦熱也。

 

渴欲飲水者。

 

中焦熱也。

 

小便不利者。

 

邪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 也。

 

與豬苓湯利小便。

 

以瀉下焦之熱也。

 

張兼善云。

 

脈浮發熱。上焦也。

 

渴欲飲水。中焦也。

 

小便不利。下焦也。

 

津 液不得下通也。

 

但邪熱客於下焦。則津液亦不得上升。故亦有作渴者。

 

瀉下 焦之熱。熱不得阻塞中焦。肺與膀胱。津液流通。

 

而病自愈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4:23 | 只看該作者

豬苓湯方第七十五

 

豬苓(去皮味甘平) 茯苓(味甘平) 阿膠(味甘平) 滑石(碎味甘寒 ) 澤瀉(味甘鹹寒各一兩) 上五味。

 

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 。日三服。 甘甚而反淡。淡味滲泄為陽。豬苓茯苓之甘。

 

以行小便。咸味涌泄為陰。澤 瀉之咸。 以泄伏水。滑利竅。阿膠滑石之滑。

 

以利水道。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

 

不可與豬苓湯。

 

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 便故也。

 

針經曰。

 

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天熱衣濃 則為汗。 是汗溺一液也。

 

汗多為津液外泄。胃中干燥。故不可與豬苓湯利小便也。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

 

四逆湯主之。

 

浮為表熱。遲為裡寒。下利清穀者。

 

裡寒甚也。

 

與四逆湯。溫裡散寒。 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

 

飲水則噦。 噦者、咳逆是也。

 

千金曰。

 

咳逆者。

 

噦逆之名。胃中虛冷。得水。則水寒相 搏。胃氣逆而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4:33 | 只看該作者

脈浮發熱

 

口乾鼻燥。能食者。

 

則衄。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者。

 

熱在經也。

 

能食者。

 

裡和也。

 

熱甚於經。迫血為衄 。胃中虛冷。陰勝也。

 

水入於經其血乃成。飲水者。

 

助陰氣。逆為噦。發熱 口乾。陽勝也。

 

食入於陰。長氣於陽。能食者。

 

助陽。血妄為衄。三者。

 

偏 陰偏陽之疾也。

 

王三陽云。

 

上二條。另是中陰腑之疾。

 

此條以下。

 

又是陽經傳來之疾也。

 

陽明病。下之。

 

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 。飢不能食。但頭汗 出者。

 

梔子豉湯主之。

 

表未罷而下者。

 

應邪熱內陷也。

 

熱內陷者。

 

則外熱而無手足溫。今外有熱而 手足溫者。

 

熱雖內陷。然而不深。故不作結胸也。

 

心中懊 。飢不能食者。

 

熱客胸中。為虛煩也。

 

熱自胸中薰蒸於上。故但頭汗出而身無汗。與梔子豉 湯。

 

以吐胸中之虛煩。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

 

小柴胡湯主之。

 

陽明病。潮熱。為胃實。大便硬而小便數。今大便溏。小便自可。則胃熱未 實而水穀不別也。

 

大便溏者。

 

應氣降而胸脅滿去。今反不去者。

 

邪氣猶在半 表半裡之間。與小柴胡湯。

 

以去表裡之邪。 吳氏云。

 

邪在半表半裡。雖潮熱。不得為裡大實。故仍以半表半裡治之。

 

何 也。

 

便溏脅滿故也。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

 

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身 然而汗出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4:43 | 只看該作者

陽明病

 

腹滿。不大便。舌上苔黃者。

 

為邪熱入腑。可下。若脅下硬滿。 雖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

 

為邪未入腑。

 

在表裡之間。與小柴胡湯。

 

以和 解之。

 

上焦得通。則嘔止。津液得下。則胃氣因和。汗出而解。 吳氏云。

 

且有脅下硬滿在。柴胡證猶未除也。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

 

又按之氣不通。 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 腫。刺之小瘥。外不解。 病過十日。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余證者。

 

與麻黃湯。若不尿。 腹滿加噦者。

 

不治。 浮大為陽。風在表也。

 

弦則為陰。風在裡也。

 

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風熱 壅於腹中而不通也。

 

若寒客於內而痛者。

 

按之則寒氣散而痛止。

 

此以風熱內 壅。故雖久按而氣亦不通。陽明病。鼻干。不得臥。自汗出者。

 

邪在表也。

 

此鼻干。不得汗。

 

而嗜臥者。

 

風熱內攻不干表也。

 

一身面目悉黃。小便難。 有潮熱。時時噦者。

 

風熱攻於胃也。

 

陽明之脈。 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熱勝則腫。

 

此風熱在經。故耳前後腫。 刺之經氣通腫則小瘥。

 

如此者。

 

外證罷。則可攻。若外證不解。雖過十日。 脈續浮者。

 

邪氣猶在半表半裡。與小柴胡湯。

 

以和解之。

 

若其脈但浮而不弦 大。無諸裡證者。

 

是邪但在表也。

 

可與麻黃湯。

 

以發其汗。若不尿。腹滿。 加噦者。

 

關格之疾也。

 

故云不治。難經曰。

 

關格者。

 

不得盡其命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4:51 | 只看該作者

陽明病

 

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

 

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 。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

 

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津液內竭。腸胃干燥。大便因硬。

 

此非結熱。故不可攻。宜以藥外治而導引 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5:00 | 只看該作者

蜜煎導方第七十六

 

蜜七合。一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之。

 

稍凝似飴狀。攪之。

 

勿令焦著。欲可丸 。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

 

以內穀 道中。

 

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5:10 | 只看該作者

豬膽汁方第七十七

 

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

 

以灌穀道中。

 

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

 

表未解也。

 

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當責邪在裡。

 

以微惡寒。知表未解。與桂枝湯和表 。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陽明傷寒。表實脈浮。無汗而喘也。

 

與麻黃湯以發汗。 陽明病。發熱。汗出。

 

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

 

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 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

 

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湯主之。

 

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頭而還者。

 

熱不得越也。

 

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

 

熱 甚於胃。 津液內竭也。

 

胃為土而色黃。胃為熱蒸。則色奪於外。必發黃也。

 

與茵陳湯 。逐熱退黃。 王三陽云。

 

 

此與頭汗出。小便不通難治條。當細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5:19 | 只看該作者

茵陳蒿湯方第七十八

 

茵陳蒿(六兩味苦微寒) 梔子(十四枚擘苦寒) 大黃(二兩去皮苦寒) 上三味。

 

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 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復減。黃從小便去也。

 

小熱之氣。涼以和之。

 

大熱之氣。寒以取之。

 

茵陳梔子之苦寒。

 

以逐胃燥。 宜下必以苦。宜補必以酸。大黃之苦寒。

 

以下瘀熱。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

 

必有蓄血。所以然者。

 

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 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內經曰。

 

血並於下。亂而喜忘。

 

此下本有久瘀血。所以喜忘也。

 

津液少。大 便硬。

 

以蓄血在內。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黑也。

 

與抵當湯。

 

以下瘀血。 王海藏云。

 

初便褐色者重。再便。深褐色者愈重。三便。黑色者為尤重。色 變者。

 

以其火燥也。

 

如羊血在日色中。須臾變褐色。久則漸變而為黑色。即 此意也。

 

陽明病。下之。

 

心中懊 而煩。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 必溏。 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氣湯。 下後心中懊 而煩者。

 

虛煩也。

 

當與梔子豉湯。若胃中有燥屎者。

 

非虛煩也 。可與大承氣湯下之。

 

其腹微滿。初硬後溏。是無燥屎。

 

此熱不在胃而在上 也。

 

故不可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5:29 | 只看該作者

病患不大便

 

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

 

此有燥屎。故使不大 便也。

 

不大便五六日者。

 

則大便必結為燥屎也。

 

胃中燥實。氣不得下通。故繞臍痛 。煩躁。 發作有時也。

 

病患煩熱。汗出則解。

 

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

 

屬陽明也。

 

脈實者宜下之 。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雖得陽明證。未可便為裡實。審看脈候。

 

以別內外。其脈實者。

 

熱已入腑為 實。可與大承氣湯下之。

 

其脈浮虛者。

 

是熱未入腑。猶在表也。

 

可與桂枝湯 。發汗則愈。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

 

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

 

本有宿 食故也。

 

宜大承氣湯。 大下之後。則胃弱。不能消穀。至六七日不大便。則宿食已結不消。故使煩 熱不解而腹滿痛。是知有燥屎也。

 

與大承氣湯以下除之。

 

婁氏云。

 

 

此大下之後。

 

又下之也。

 

反用大承氣者。

 

以津液漸竭故也。

 

須審虛 實用之。

 

不如梔子枳實穩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16:45:38 | 只看該作者

病患小便不利

 

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

 

有燥屎也。

 

宜 大承氣湯。 小便利。則大便硬。

 

此以有燥屎。故小便不利。

 

而大便乍難乍易。胃熱者。

 

發熱。喘冒無時。及嗜臥也。

 

此燥屎在胃。故時有微熱喘冒不得臥也。

 

與大 承氣湯。

 

以下燥屎。 王三陽云。

 

 

此證不宜妄動。必以手按之。

 

大便有硬塊。喘冒不能臥。方可攻 之。

 

何也。

 

乍難乍易故也。

 

食穀欲嘔者。

 

屬陽明也。

 

吳茱萸湯主之。

 

得湯反劇者。

 

屬上焦也。

 

上焦主內。胃為之市。食穀欲嘔者。

 

胃不受也。

 

與吳茱萸湯。

 

以溫胃氣。得 湯反劇者。

 

上焦不內也。

 

以治上焦法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0:26 , Processed in 0.29686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