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慎齋遺書】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0:57 | 只看該作者

辨證施治


諸病不愈,必尋到脾胃之中,方無一失。


何以言之?


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故疾病矣。


萬物從土而生,亦從土而歸,補腎不若補脾,此之謂也。


治病不愈。


尋到脾胃而愈者甚多。


凡見咳嗽自汗,發熱,肺虛生痰,不必理痰清熱,土旺而痰消熱退。


四君子,加桂、薑、陳皮、北五味,後調以參苓白朮散。


(炳章按:


知本之論,然脾胃之用在升降運化,撥轉氣機,尤為要著,未可徒以四君、六君為足盡脾胃之治法也。


脾胃不足,當責其無陽,亦有陽亢熱不退,自汗怕寒,四肢倦怠乏力之證。


中虛表熱,或潮熱自汗,莫離補中正方。


表熱加羌活;


腹中脹滿,加附子、薑、桂、吳茱萸、青皮、神麯之類;


調理,用八珍湯;


氣血兩虛,十全大補湯;


陰虛火動,脈洪大而不作瀉,六味東加人參;


惡寒,八珍丸;


腹痛,理中丸;


虛損,虎潛丸。


病證多端,顛倒難明,必從脾胃調理,乃岐黃之正法也。


諸病有吐瀉見證,莫忘脾胃,雖有雜證,以末治之。


氣短脈有力屬實,無力屬虛。


氣脈俱長者易治,虛損氣促者難調,久病不宜脫形。


若內傷虛損不足之證,不拘藥之多少,宜久服有效,如藥力未至,必不能成功。


補中益氣東加附子,無汗加羌活,若自汗發熱,保元湯,加白朮、桂、附、歸、芍、二陳必愈。


凡病日久,陽虛無疑,蓋因胃失生發之氣,保元甘溫退熱之聖藥也,舍此而用寒涼,必死無疑矣。


雖大便燥結,陽陷於陰分,切勿下之。


諸病必尋到脾胃之中,乃東垣之高見。


胃主生發之氣,七情六欲,皆足以傷胃。


至於不思飲食,十二經絡有一處之滯,則生發之氣不行,生發之氣不行,四藏皆無生氣,病日多矣。


醫家於氣血、寒熱、虛實不辨,忘脾胃而投藥石者,十常八九,所以往往害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1:18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左手寸脈中候微數,重按無力不清,關脈中候沉候皆有力,尺脈沉細有力。


右寸中候澀,重按不見脈,關脈中候若有力,下微不清,尺脈沉數無力。


此內傷不足之證,脾肺二經受病也。


治以補中益氣湯,使陽得生而陰得長,加鹽水炒黃柏二分以救腎,加棗仁一錢以安心神,小水或熱或不利,加遠志、蓮須各五分以達之。


(炳章按:


凡治病未有舍證,而專言脈者,亦未有舍脈,而專言證者,必脈證合參,乃得其真,此病未知所現何證,據脈則土強木弱腎水亦虧,何能任升柴之升散,雖有黃柏炒二分,亦不足以救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1:33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左寸脈短澀,乃心血不足,關脈微弦無力,左尺沉細。


右寸微浮而散,右關按之若有力,舉之不足,重按無力不清,右尺沉而無力。


責其無火,宜大補氣血,治以十全大補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1:49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五十八歲,右脈帶弦,左脈豁大有力。


弦為木脈,見於右手,胃受木克而虛也。


左脈豁大有力,邪火盛也。


不治之證。


(炳章按:


此未見即為不治之症,特非補中益氣所能治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2:04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婦人年三十,左寸浮大,左關大,左尺洪大,右寸浮大,右關尺俱沉細無力。


治方用山茱萸、白茯苓、生地黃各一錢,澤瀉、陳皮各五分,川附子、生甘草各二分,薑棗煎。


蓋浮與洪大屬火,故壯水以制火,澤瀉、白茯苓引火下行。


關尺沉細無力,真火不足,故加附子以一婦人六脈純陰,或二、三至,或四、五至見歇,此血中之氣虛也。


四君子加白芍、肉桂,理脾和肝,山藥糊丸。


血中之氣脾為主,脾土旺則上焦肺氣亦足。


蓋脾為太陰,肺亦太陰,二陰皆賴陽以生。


用桂則土溫而金不寒,氣血自然生發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2:18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兩尺脈沉微,脾胃脈弱,肺脈中候沉澀,此火不能生土,寒在下焦,痰在上焦,必轉咳嗽,然後陽氣發生,方為佳兆也。


用藥之妙,須虛處著力,一落在實處,再難長進矣。


(炳章按:


據脈而論,所議原不謬,但贅以須從虛處著議,云云,則似無論何脈何證,總以補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2:32 | 只看該作者

卷三

 

二十六字元機

 


資生萬物位坤宮,忌濕宜溫益理中;


血氣源頭從此化,先天化育賴為宗。


土為萬物之母,在蔻、陳皮、山藥之類相投,深有補益。


先天後天所生氣血,由此而化。


凡治百病,先觀胃氣之有無,次察生死之變化。


所至重者,惟中氣耳,可不謹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2:48 | 只看該作者


一點真陽寄坎中,固根須要藥靈通,甘溫有益寒無補,我笑丹溪錯認功。


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氣,藏於坎中。


其氣自下而上,與後天胃氣相接而生,乃人身之至寶。


勞傷過度,損竭真陰,以致精不能生氣,氣不能安神,使相火妄動飛騰,而現有餘之證,非真有餘,是因下元不足之故也。


火與元氣,勢不兩立,若執丹溪法,降火滋陰,而用黃柏、知母治之,恐其愈投愈損。


(王胥山曰:


丹溪以四物東加黃柏、知母,為滋陰降火之妙劑,亦是一法,若以慎齋所言之證,而以丹溪之法治之,大非所宜矣。


炳章按:


語甚精奧,然以此詆丹溪則不可,王氏批語甚為的當焉。


若見此證,宜溫補於下,而火自歸原,病即愈矣。


如元氣驟脫,相火亦衰,脈微足冷厥逆,各脫陽證,更宜大劑溫補,緩則不能救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3:01 | 只看該作者


肺為華蓋主皮毛,金體由來畏火燒,便竭皮枯津液涸,滋干潤燥見功勞。


潤治之方,其理不出乎滋陰潤燥,流通血氣。


夫人身之中,水一火五,陽實陰虛。


若嗜欲無節,以致腎水受傷,虛火為患,腎虛惡燥,或前後閉結,或痰在咽喉中干咯,此皆津液不足之故。


而火動元陽,焉能全其化育?


理宜補養肺金,使金水相生。


(肺金,錢本作腎中之金。


自然出入升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3:15 | 只看該作者


脾實生痰滑泄,腎虛氣弱多溏,遺精失禁便不藏,溫澀相投切當。


澀治之法,其理不出溫補溫補於下。


但下虛滑泄之證,非獨健理坤位,亦宜固守坎宮。


蓋腎為胃關,關門緊固,則二便分調,自無不藏之患矣。


(王胥山曰:


大便滑泄,亦有因脾濕生痰所致者,宜以二陳治之。


若下元虛弱者,舍溫補更無別法矣,故分別言之。


慎齋以溫補為澀字元機注腳,蓋以脾腎兩固則二便均調,啟閉有節,自無 溏峻瀉關門不禁之患。


澀治之要,莫尚於此,與世醫之專用芡實,金櫻子、粟殼之類為澀藥者,相去遠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3:41 | 只看該作者


痢疾泄痛用通因,驗色分明辨久新,寒則當溫熱當下,有餘不足妙如神。


通治之法,不出於瀉利二端。


若瀉利後重逼急,而痛太甚,速去無度,或滯不行,或身熱色赤,此等理宜急下。


如不痛者,此乃積也,所有不通旁流之物,俱宜下之,所謂通因通用之法也。


若用止藥,則瀉愈甚而病愈增矣!


至於痢久色白,或兼紅色,氣息腥穢,身冷脈弱,下泄無度,腹痛喜按,切忌芩、連、梔、秦、寒涼之劑,急用桂、附、乾薑溫補為要。


若瀉久而 溏者,亦宜加參、苓、山藥之類溫之。


古云諸積諸痛,喜溫而惡寒者,斯言信矣。


人有貴賤,貴虛而賤實,尤宜識此。


(王胥山曰:


貴者多虛,賤者多實,凡病皆宜識此,不獨瀉利一證,慎齋特於此條發其例耳,夫富貴之人多勞其心,又耽嗜好,故有病者,其正氣多虛。


貧賤之人,只是勞力,但於風雨寒暑燥濕不能避忌,故其病也,多本邪實,此人事之固然也。


若貴者之先天充實,或者培養得宜,而賤者於勞力之外,兼復勞心,又或縱欲無度,則虛實之形必自相反,不可執一而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3:56 | 只看該作者


塞因之法妙難傳,疏啟中間峻補兼,此理若能知得透,誰云醫道不通仙。


塞治之法,甚則駭人耳目,可謂難也已!


謂氣無補法,人皆慎之,殊不知下氣虛乏則中焦滯實。


蓋腎為生氣之原,若先天氣乏,不能與後天胃氣相接,而喘脹生焉!


故胸脅滿甚,不若疏啟於中,峻補於下,乃前賢之準繩。


其功有捷徑之妙,筆不盡述,惟知脈者能悟之。


且用藥之法,輕則泛上有礙,重則降下無妨。


人參隨下焦藥,亦入下焦,不可不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4:10 | 只看該作者


清肺甘寒味最良,水金滋養此源長,如加辛燥純涼劑,便使真元氣自傷。


肺為五臟華蓋,統攝諸氣,營運不息,乃至清之分,秋毫難犯。


所最畏者火也,苟或心有傷感,以致肺中火動,中焦之氣必傷,而咳血嗽痰之患作矣。


夫金受火制,則無健運之能,而百病生焉。


藥宜甘寒滋養,使子母相生,不受火形,其氣自清,乃為良法。


辛燥純涼之劑,不宜輕用,用之稍過,則反傷其氣。


必須察其脈之虛實,脈如不足,雖有痰血,亦宜溫補真元,切忌寒涼。


凡衄血吐血,勢未甚者,當行從治,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之類為宜。


若用寒涼,理無是處。


(炳章按:


抄本多乾薑肉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4:23 | 只看該作者


外感風寒咳嗽,身多發熱頭疼,或兼火鬱在諸經,發散輕揚以定。


四時感冒風寒,時行疫證,實非真傷寒。


初感則入於太陰肺經,故咳嗽,痰多鼻塞,或頭疼發熱,狀似傷寒。


(錢本作「有似外感重而內傷相夾者一樣。


」)不可遽用甘辛發汗,但當察其脈之虛實,驗其證之有餘,以輕劑兼風藥引而揚之,如葛根、升麻、荊芥之類,參蘇飲之屬,或兼火鬱,少加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4:38 | 只看該作者


人火分明勢緩然,寒涼滅伏藥相兼,兩途虛實應須別,莫使差訛致倒顛。


經云:


微者逆之。


也。


(張東扶曰:


心之真陰傷,然後君火熾,用寒以益心,非為心屬火而用涼以折之也。


亦救其心之真陰而火自靜耳。


且真陰藏於離宮,故曰神陰。


與相火治法大相遠矣。


(復言可以用寒之故,張東扶曰:


火旺於南,南,離也,心也,而真火實生於腎。


水旺於北,北,坎也,腎也,而真水實生於心。


名雖曰逆,實正治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5:07 | 只看該作者


龍火飛騰大速,遇寒光焰滔天,惟其推折勢難兼,邪退正隨管見。


(錢本作「難將涼劑經云:


甚者從之,從者,從其性也。


蓋龍火者,相火也,其勢大烈,不可水滅濕折,從其性而伏之,惟桂、附、薑之屬,可以治之。


庸工不識此理,凡見火病,不分陰陽,不辨虛實,確謂知母黃柏,獨能補腎滋陰,不知陰氣化火,火勢愈強,是不明龍雷之性,逆從之道也。


(末二句錢本作「真陰在坎,卻與心火同治」,謬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5:56 | 只看該作者


嘔逆聲頻氣有餘,欲餐難入費躊躇,寒因熱用無他技,薑製梔連倍竹茹。


求者,求心火之有餘也。


蓋心為君火,不戢則自焚,自焚則死。


況真精所藏之位,性喜寒而惡熱。


太仆云:


寒以益心,誠哉是言也。


又云:


嘔逆生而食不得入,有火之病,宜求所謂寒因熱用,是其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6:29 | 只看該作者


寒動乎中因腎虛,腎虛陽脫氣難拘,須知地戶宜常閉,失禁令人必喪軀。


責者,責腎水之虛之開竅處。


故知兩腎,乃先天水火之窟。


元氣之濃薄,於此分焉;


形軀之壽夭,由此判焉。


善保養者,使火不妄動,真氣不損,存守於中,乾坤不息,與胃氣相接,何病之有?


(王胥山曰:


真氣即是腎中元陰元陽之氣,相火一動,真氣自泄,相火不動,則真氣靜存於內,生化無窮,盡根於此。


不善養者,勞欲過度,真氣漏泄,相火橫行,邪氣無制,於是百病生焉。


又腎虛則寒起,若真陽脫而作瀉者,是門戶不禁也。


脈存者生,脈脫者死。


藥宜峻補於下,遲則不能斡旋矣。


經云: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食入反出,是亦無火也,並溫也。


溫之不愈,其死速矣。


(一作「溫而不愈者有之,未有不溫而能愈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7:22 | 只看該作者


久而增氣理悠長,緩治中和物化常,脾胃相通辨穀氣,藥如偏勝不為良。


經云: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氣增之久,夭之由也。


此言藥之氣味,治之緩急,出乎醫之調燮也。


蓋胃中清純委和之氣,偏與穀肉果菜相宜,即參朮亦有偏勝。


此先哲之格言,自當視其病之緩急而治亦如之。


夫病有新久,新則勢急,宜治以重劑,久則勢緩,宜調以輕劑。


一切內外傷,邪氣已退,藥宜間服,當以飲食調之,於中有緩急之意存焉。


若服藥過度,反傷其氣,病益綿延不愈,或者反致增添新病。


醫須識此,庶無虛虛之害矣。


(張東扶曰:


此條乃治病最要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6 23:08:03 | 只看該作者


勢急難施緩治,邪實重劑相當,理中承氣斡旋分,用者驗如神應。


峻治之法,死生所系,應善用其法,可謂上工也矣。


又患似傷寒,應汗不汗,其勢不解,心中煩躁不安,勢已極矣。


宜大劑補中益氣,加麻黃、薑、附,一服即解。


此皆峻治之一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8:12 , Processed in 0.218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