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16|回復: 9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佩衡醫案】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9-22 19:07: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佩衡醫案


書名 吳佩衡

醫案 分類

醫案 品質 0%

http://jicheng.tw/jcw/book/%E5%90%B3%E4%BD%A9%E8%A1%A1%E9%86%AB%E6%A1%88/index

典籍總表, 醫案, 0%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5000 金幣 +500 龍幣 +2 學習 +5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5:54 | 只看該作者

太陽傷寒表實證


王××,男,四十二歲,某廠幹部。


患者於昨夜發熱,體溫38.9℃,今晨來診仍發熱,頭痛,頸項強直,肢體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嘔、食減而不渴,脈浮緊、舌苔薄白。


此係風寒傷及太陽膚表所致。


《內經》云「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照仲景法,當以辛溫發散以解表邪,擬麻黃湯加味主之。


麻黃6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法夏6克 防風6克 甘草6克 生薑3片囑溫服而臥,取汗自愈。


殊料病者家屬畏忌麻黃一藥之溫,恐燥熱傷津,自行將藥中麻黃減除,服一碗,未得汗。


見其躁煩,熱勢反增,體溫升至39.7℃。


繼服第二碗,則頭痛如裂,身痛如被仗,惡寒較昨日更甚,疑為藥不對症,邀余急往診視,脈來浮緊急促,苔白膩,呼痛呻吟,雖言失治,幸喜表寒症型未變,釋明其意,即囑仍用原方,萬不能再去麻黃。


經照方服藥二次後,溫覆而臥,稍頃汗出熱退,表邪解,遂得脈靜身涼而愈。


按:世有畏麻、桂如蛇蠍者,以為其性溫而易傷津化燥,不知表寒實證無麻黃之辛散,何以開發腠理,驅邪外 出。


無桂枝之溫通,何以助陽溫經而散寒?不畏邪之傷於人,而畏藥性之辛溫,實為姑息養奸之弊也。


蓋用藥不在醫家之喜惡,而在於審證之明確,有是證用是藥,用之得當則 藥到病除。


用之不當,易變化莫測。


陽熱偏勝者,辛溫固不宜用,營血不足,裏虛內傷等證,亦不宜汗。


倘確屬寒邪束表之症,當用而不用,反以清涼苦寒抑其熱,勢必助邪傷正,表寒不解,熱勢更張,斯時宜以麻桂等劑因勢利導,驅邪外出,切勿坐失良機而至表邪傳裏為患,此乃祛邪即所以扶正之法也。


麻黃開玄府,通達腠理。


桂枝辛溫通陽,助其疏泄。


杏仁利肺氣,降逆平喘,甘草保中氣而生津液。


方藥化合,專發太陽傷寒膚表之汗,效如桴鼓。


然服此方,一、二碗後,覆臥得汗即可,不必盡劑,更勿令其大汗淋漓以致傷津而耗氣。


俗云「方是死方,法是活法」。


欲求其效,宜潛心鑽研意旨,無異於鑪錘之非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6:05 | 只看該作者

小兒急驚風(一)


柯某之長子,年一歲半,住雲南省昆明市原鐵道分局。


1922年陰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風而驚,發熱,自汗沉迷,角弓反張,手足抽搐,目上視,指紋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脈來浮緩。


由於風寒阻遏太陽經氣運行之機,加以小兒營衛未充,臟腑柔嫩,不耐風寒,以致猝然抽搐而成急驚風證。


此為太陽肌表之證,以仲景桂枝湯主之,使中於太陽肌腠之邪,得微汗而解。


桂尖10克 杭芍10克 甘草6克 生薑10克 小棗7枚加入粳米一小撮同煎,囑服後溫覆而臥,使得微汗。


一劑盡,即熟寐,汗出熱退,次日霍然。


按:此證利在急治,倘遷延日久,別生變故,難以逆料。


案內桂枝全方,力量甚足,故效如桴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6:16 | 只看該作者

小兒急驚風(二)


(風寒誤治救逆) 朱小弟,生甫兩月,稟賦單薄。


某日因感風寒而病,.身熱咳嗽,不思乳食,多啼聲。


醫以清熱解表之劑,熱不退,發驚惕。


又復以追風清熱鎮驚等法以治之,競沉迷不乳,體若燔炭,自汗肢冷,咳嗽喘掙不已,痰聲漉漉,時作角弓抽掣,奄奄一息。


後延余診之,指紋青黑透關,面唇均含青象,舌白而膩。


此為風寒誤治引邪入於陰分,陽不勝陰,虛陽浮越於外,法當扶陽驅寒。


附片20克 炮薑6克 京夏6克 北辛2克 生麻茸2克 茯苓10克 甘草3克頻頻喂服,一劑盡,汗出,熱退其半,已不發驚抽掣,喘咳減,始能吮乳。


再劑病退七、八。


去麻、辛,又服二劑後,諸證悉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6:30 | 只看該作者

小兒慢驚風


張××之次子,生甫一歲,住四川省會理縣鹿廠街。


1914年3月,患小兒驚風證,病頗危篤,三日來抽搐不已。


余診視之,指紋青黑透達三關,脈沉細而弱,舌苔白滑,面唇青黯,閉目沉迷不省,時而手足拘攣抽掣,乳食不進,夜間發熱,大便泄瀉綠色稀糞。


詢及病由,其母述及,患兒始因受寒感冒起病,初有發熱咳嗽,大便溏瀉。


某醫以清熱解表藥二劑,服後白晝身熱見退,夜晚又復發熱,咳、瀉未止。


繼又擬消食清熱藥二劑,服後病不減,忽而風動抽搐。


該醫以為肝經風熱,又以平肝驅風鎮驚藥二劑,病情反見日趨沉重而成是狀。


時病已十餘日,按脈證病情診察,余思尋之,良由小兒氣血未充,臟腑嬌嫩,不耐克伐。


風寒初起,只須輕宣透表,其病當愈。


爾乃誤以清熱之劑,又復以消食、平肝、驅風等法,元陽受損,正不勝邪,遂致寒痰內壅而成三陰虛寒之慢驚風證。


病勢已危重,若辭不治,實非我醫者應盡之責,力主逐寒蕩驚湯挽救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兌入) 公丁3克 炮薑10克 白胡椒3克(搗) 灶心土130克(燒紅淬水,澄清後以水煎藥) 上方喂服二次,稍頃,嘔吐涎痰一小盞,風狀略減,抽搐較輕,兩眼已睜,目珠已能轉動尋視。


再喂藥一次,又吐涎痰盞許,風狀已定,抽搐不再發作,咳嗽亦平,夜晚已不再發熱。


患兒之父母見病已恢復,甚為欣慰,但見其子體質贏弱,認為宜培補脾胃,自擬理中地黃湯一劑喂服。


殊料服後移時,風動抽搐又起。


余往視之,詢問緣由,方知患兒大病雖有轉機,然寒痰邪陰尚未逐盡,滋補過早,固必增邪,且有礙於陰邪外祛,寒痰內阻,遂致慢風復作。


此時,病家始知誤施補劑亦有弊端。


余仍以逐寒蕩驚湯並加附片15克,喂服後又吐涎痰盞許,暢瀉醬黑色稀便二次,抽搐平息,且能吮乳,並聞啼聲。


照原方去胡椒、公丁,加砂仁6克、甘草6克,附片增至30克,煎湯頻頻喂服。


二二劑盡,諸證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6:40 | 只看該作者

太陽少陰兩感於寒證


(重感冒) 張××,年四十二歲,住雲南省昆明市武廟下南聯升巷底。


腎氣素虧,於1929~F 9月2口返家途中,時值陰雨,感冒風寒而病。


初起即身熱惡寒,頭疼體痛,沉迷嗜臥(即少陰病但欲寐之病情也),兼見渴喜熱飲不多,脈沉細而兼緊象。


舌苔白滑,質夾青紫,由於腎氣素虧,坎陽內弱,無力衛外固表以抵抗客邪,以致寒風乘虛直入少陰,阻塞真陽運行之機,而成是狀。


以仲景麻辛附子湯,溫經解表輔正除邪治之。


黑附片36克麻黃10克(先煮數沸,去沫)北細辛6克 桂尖13克 3日,服上方一劑即汗,身熱已退,唯覺頭暈咳嗽、神怯。


表邪雖解,肺寒尚未肅清,陽氣尚虛,以四逆合二陳加細辛、五味子,扶陽溫寒主之。


黑附片50克 乾薑26克 甘草10克 廣皮10克 法夏13克 茯苓13克 北細辛4克 五味子2克一劑盡,咳嗽立止,食量增加,精神恢復,病遂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6:52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燥熱內結證


謝××之妻,車姓,年十八歲,住四川省會理縣南街。


於1920年3月,感瘟疫病邪,發病已二日,起始則見發熱而渴,惡熱而不寒,頭疼體痛,脈浮弦而數,唇赤面垢,舌白如積粉。


病雖初起,但邪不在經,若發汗,則既傷表氣又易耗損津液,勢必熱邪愈熾。


此乃瘟疫之邪蟠踞募原,有入裏化燥傷津之勢,宜輸轉募原之邪,使之達表而解,以達原飲加石膏主之。


檳榔10克 厚朴10克 草果10克 知母12克 杭芍12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 生石膏15克(碎,布包) 服一劑後,證情稍減,惟大便已三日燥結不通,於是續前方加大黃12克,囑即服。


因患者之父略知醫理,認為該女素體虛弱,恐不能耐受寒下之劑,竟私自將大黃、石膏減去未用。


隔日延余再診,見患者舌苔轉黃而燥,胃實胸滿,拒按呼痛,煩渴飲冷,小便短赤,大便仍燥結,壯熱未解,時發譫語。


此係邪已入腑,燥熱結滯,非清熱瀉下不能力挽危絕。


當即擬白虎加承氣湯合方一劑。


其父仍有難色,不敢與服。


隨後,患者忽鼻衄不止,色鮮紅而量較多,稍頃,衄血即凝而成塊。


病家惶恐,另延中醫彭某診視,斷為陽虛亡血之證,且謂如係熱證,鼻衄流出之後,必不致凝結成塊,主以四逆湯。


病家疑慮,躊躇無決,仍不敢與服之。


又復求詢於余,余據理解釋,力說病家:此及邪熱亢極灼陰之證,急宜大劑涼下以救真陰,緩則真陰灼盡,危殆難治。


又告之,余素諳於用薑附者,尚不敢以溫熱之劑妄投,當此證情,苦寒瀉下尤恐不及,倘若誤服溫熱之劑,猶如火上澆油,危亡立至。


因余力主,病家始而信服,遂擬方清熱涼下治之。


生石膏60克(碎,布包)生大黃30克(泡水兌入)枳實20克(搗)厚朴20克 芒硝13克 知母20克 生地16克 甘草6克上方煎湯日夜連進之後,鼻衄方止,神識轉清,身熱退去六,七。


次日照原方再服一劑,服後則二便通暢,脈靜身涼,惟仍渴思冷飲,此係餘熱未淨、津液未復所致,以生脈散加味連服三劑,渴飲止,津液滿口。


其後於此方減去石膏、大黃連服三劑而痊。


沙參30克 麥冬13克 五味子6克 當歸16克 生地16克杭芍16克石膏16克大黃6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7:04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陽明燥實證


李××,男,年二十五歲,四川省會理縣南鄉農民.1921年3月感時疫而病,發熱十二日不退,脈來洪數,舌苔黃黑而生芒刺,唇焦齒乾,口氣蒸手,值午後則熱勢更張,濺濺汗出,譫語煩躁不能安臥。


小便短赤,大便自病後十餘日不通,從心下至少腹脹滿,呻吟呼痛而拒按,仰臥難以轉側,食物不進,唯煩渴而喜冷飲。


此際邪熱亢甚,陰津枯涸,燥屎內結,陽明下證悉具。


當急下以救陰,緩則危殆。


思及亢熱已久,燥屎堅結,無陰液以潤澤,如行舟之乏水,邪熱燥結亦無所由出,宜於急下之劑兼以養陰生津之品以治之,擬加味黃龍湯一劑。


土人參30克 當歸26克 生地16克 大黃16克(泡水兌入) 芒硝10克(後放) 枳實16克 厚朴16克 生石膏26克(碎,布包) 當晚服後,病者欲便,但十分費力而難於解出,用力掙之,則燥屎一節,緩慢而出,長約尺許堅硬不斷,色醬黑。


余親視之,真堅硬如鞭。


次晨診視,其脈已較和綏,發熱已退其半,苔刺變軟,口津稍潤,腹中脹痛大減,仍渴喜冷飲,囑照原方再服一劑。


第三日診,大便暢通,色轉黃而溏,斯時已脈靜身涼,能進米粥。


查其舌,見苔已退去其半,津液回生,但仍喜冷飲,此乃邪熱始退,陰津尚未完全恢復,擬生脈散加味養陰生津兼清餘熱。


沙參26克 寸冬16克 五味子3克 甘草6克 生地16克 玄參13克 黃連5克服二劑後,繼以六昧地黃湯調理陰分,一、二劑而愈。


生地26克 粉丹10克 棗皮10克 淮藥13克 茯苓13克 澤瀉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7:16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陽明急下證


陳××之父,四川省會理縣鹿廠牛上坎農民。


年雖六旬,體素康健。


1916年4月初,因事赴鄰村,值村中時疫流行,遂被傳染。


返家數日,忽覺胸悶食少,頭昏體困,口燥思飲而起病。


初起即感懍懍憎寒,繼則發熱,渴思冷飲,頭體疼痛,小便短少,其色如茶,病臥已七、八日,自服發表消導藥二劑無效,始延余診視。


脈來洪數,唇焦口燥,舌苔厚膩,邊白中黃而生芒刺。


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壯熱煩渴飲冷,時發譫語,小便短澀但又隨時點滴遺出。


大便已六、七日不通,腹滿而不能食。


此乃瘟疫誤於表散,大傷真陰,疫毒傳入陽明之腑,邪熱內蒸而呈是狀,急宜涼下以救真陰,擬仲景大承氣湯加石膏、寸冬,急下救陰,猶釜底抽薪之意,務將胃腸中之邪熱疫毒下盡為度。


大黃16克(泡水兌入) 芒硝:3克(後放) 枳實13克(炒,搗) 厚朴13克(炒) 生石膏30克(碎,布包) 寸冬26克此方煎服三次後,暢下黑醬糞半小桶之多,臭不可當,身熱約退七、八,口津漸回,苔刺變軟,譫語止,小便已不滴遺,稍見清長,色仍黃,仍渴喜冷飲,當即索取石缸內冰涼冷水一碗與飲之,飲後病者自云心中爽快,再飲一碗,頓覺全身清涼,竟得安臥熟寐片刻。


餘熱未盡,繼擬小承氣湯加清熱養陰生津以治之。


沙參16克 生石膏15克(碎,布乜) 枳殼10克 寸冬16克 厚朴10克 生地13克 么參10克 大黃6克(泡水兌入) 服二劑後,大便溏瀉數次,色由醬黑而漸次轉黃,脈靜身涼,灃液滿口,苔皮退去八、九,煩渴止,已能進稀粥少許。


擬方:沙參20g 杭芍10克 生地13克 寸冬13克 北耆30克 當歸13克甘草6克連服三劑,食增神健,諸證全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7:36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熱盛逼陰證


張××,男,川北人,年二十二歲,在四川省會理縣北街參將衙署充當軍士。


1921年3月,值瘟疫流行,被染者多,渠亦被傳染而發病。


發高熱已十日,延余往診,剛到該處,見另一軍士摻扶病者出門外小解,小便清長如水,旋即目珠上視,其勢欲脫。


速診其脈,沉數而細,唇焦口燥,苔黃黑而起刺,以手試之,則口氣蒸手,倉卒之時,藥石不濟,恐陰液脫絕,急以冷水灌之,連喂二碗,目珠始返回如常,神識轉清。


詢及由來,始知病已十日,壯熱煩渴,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曾服發表退熱藥數劑,汗後身熱不退,反見溺多清長。


又述及前有兩個軍士,同患是病,發表之後,亦見小便清長,旋即死去。


此係邪熱內盛,復被發表劫汗,重傷陰液,逼陰外脫之險象,幸喜急灌冷水以救之,水源不?固竭,真陰未致立亡,急宜涼下以救真陰,主以承氣白虎湯治之。


生石膏30克(碎,布包) 知母13克 枳實13克(炒,搗) 生大黃16克(泡水兌入) 厚朴13克(炒) 芒硝10克 川黃連10克 粳米10克次日複診,大便已通,下出醬黑燥屎若干,身熱已退六、七,小便反見短赤,此邪熱已經潰退,陰液尚未恢復,脈仍沉數,喜飲清涼,照原方去黃連加麥冬26克。


第三日繼診,病者已汗出熱退,脈靜身涼,煩躁止,口津生,唇舌轉潤,舌苔已退去大半,稍能進食,小便漸轉清長,但仍喜冷飲,以生脈散加味養陰生津而清餘熱。


沙參15克 寸冬15克 五味子6克 當歸16克 生地15克 杭芍15克 生石膏15兌(碎,布包) 甘草6克連服二劑再診,舌苔已退淨,津液滿口,渴飲止,神食較增,小便已清利如常。


遂照原方去石膏加口耆26克,生地改為熟地15克,連服三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9:02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熱深厥深陽極似陰證


馬××,男,三十歲,成都人,住四川省會理縣北街。


1920年3月患瘟疫病已七、八日,延余診視,見其張目仰臥,煩躁譫語,頭汗如洗,問其所苦不能答,脈象沉伏欲絕,四肢厥逆,遍身膚冷。


唇焦齒枯,舌乾苔黑,起刺如鐵釘,口臭氣粗。


以手試之,則口氣蒸手。


小便短赤點滴,大便燥結已數日未通,查其前服之方,係以羌活、紫蘇、荊芥、薄荷、山楂、神麯、枳實、厚朴、梔子、黃連、升麻、麻黃及葛根等藥連進四劑,辛散發表過甚,真陰被劫,疫邪內壅與陽明燥氣相合,復感少陰君火,熱化太過,逼其真陰外越,遂成此熱深厥深陽極似陰之證,苟不急為撲滅,待至真陰灼盡,必殆無救,擬下方治之。


大黃26克(泡水兌入) 生石膏30克 枳實15克 厚朴15克 芒硝10克 知母12克 生地60克 黃連10克服一劑,病情如故。


服二劑後大便始通,脈息沉而虛數,但仍神識蒙睫,問不能答。


照方再服二劑,連下惡臭醬黑糞便,臭不可當,其後口津略生。


又照原方再服二劑,大便始漸轉黃而溏,舌釘漸軟,惟舌中部黑苔釘刺尚硬,唇齒稍潤,略識人事,始知其證索飲而渴。


進食稀粥少許,照前方去枳實、厚朴,加天冬、麥冬各15克、沙參20克、生地12克、甘草6克,將大黃分量減半。


連進四劑後,人事清醒,津液回生,苔皮漸退而唇舌已潤,唯仍喜冷飲。


繼以生脈散加昧,連服三劑而愈。


人參15克 寸冬15克 當歸10克 生地15克 杭芍15克 五味子3克 生石膏10克 黃連5克 甘草6克按:陽明急下之證,惠者已嚴重昏憒不省人事,不能詢及渴飲與否,如證見壯熱面赤,口氣蒸手,唇舌焦燥,鼻如煙熏等則實熱證情已具,即當急下,切勿遲疑,以免貽誤病機,證變難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9:17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誤治變證轉陽極似陰證


張××之妻,年四旬餘,四川省會理縣人,體質素弱,患痰飲哮喘咳嗽多年,屢服滋陰清肺之藥罔效,余擬以小青龍湯加附子及四逆二陳加麻辛湯等治之,服十多劑後病癒而復健康。


數年後,於1920年3月感染時疫。


初起發熱而渴、頭體痛。


某醫以九昧羌活湯加麻黃、桂枝一劑,服後,則汗出而昏厥。


延余診視,脈沉伏欲絕,肢厥膚冷,唇焦齒枯、口不能張,問其所苦,不能答。


此係瘟疫誤表過汗傷陰,疫邪傳入陽明之腑,復感少陰君火,熱化太過,亢陽灼陰,真陰欲絕,邪熱內逼致使真陰外越,遂成陽極似陰之證。


急與清熱養陰生津之劑,方用生脈散煎汁、頻頻喂服。


米洋參10克 麥門冬26克 北五味子6克 生甘草6克藥湯下嚥後數刻,脈來沉數,肢厥漸回,口氣仍蒸手。


邪熱未潰仍照前方加生石膏50克、生地40克、知母、貝母各30克。


是晚再診視,脈來洪數,人事稍清,視其苔黃黑而生芒刺,壯熱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不通。


《內經》云:「熱深者厥亦深也。


」今得前二方以濟之,促其真陰內回,陽熱始通,故反呈現壯熱煩渴飲冷等證,邪熱內熾不退燥結陽明,真陰仍有涸竭之虞。


當即主以涼下救真陰,擬白虎承氣湯加味一劑。


生石膏26克 知母16克 沙參16克 生大黃10克(泡水兌入) 枳實13克 厚朴13克 芒硝6克 生甘草6克 黃連5克 生地16克服一劑後,大便始通,苔刺漸軟,身熱稍退。


又服二劑,熱退六、七,口津稍回,仍渴喜冷飲。


續服第三劑,乃下黑燥糞,惡臭已極,熱退七、八,已不見渴,稍進稀粥。


又照此方去枳、朴,加天冬、麥冬各40克,連進二劑後,脈靜身涼,津液滿口,惟尚喜冷飲,仍照原方去芒硝,並將石膏、大黃減半,加入當歸16克、杭芍13克,連進四劑而愈。


繼以四物湯加黨參、口耆,調理十餘日而康復。


按。


此陽極似陰危篤之證,連進涼下九劑,始將疫毒邪火撲滅淨盡,轉危為安。


本證燥熱合邪,消灼真陰,津液涸竭,危在旦夕。


如不用釜底抽薪之法,連用大涼大下之劑,萬難奏效。


誠言有是病,用是藥。


如方藥對證,石膏、大黃亦妙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19:48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小兒熱極抽風證


鄭××之子,兩歲,四川省會理縣南門外近郊農民。


1921年5月,因鄰居患時疫而被傳染,某醫以祛風解表治之,愈進愈危,延余診視。


時高熱已六日,壯熱渴飲,唇赤而焦,舌苔黃燥,指紋粗而色紫,脈沉數。


大便已三、四日不解,小便短赤,飲食不進,角弓反張之狀,時而疭瘛抽掣,喘掙不已,視其證狀頗危。


此係疫邪傳裏與陽明燥氣相合,熱甚傷陰之證,復被祛風解表,更耗散陰血,以致津枯液涸,血不榮筋,血虛筋急風動遂成是狀,所謂熱極生風之證也。


乃擬達原飲去草果加石膏、人黃清熱下結,輸轉達邪治之。


杭芍13克 黃芩6克 榔片6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生石膏13克(碎,布包) 大黃6克(泡水兌入) 服一劑,二便通利,病退四、五,抽掣筋急已止。


再服一劑,則病退七、八。


繼以生脈散加生地、當歸、杭芍、石膏,連進二劑而愈。


沙參10克 寸冬10克 五味子3克 甘草3克 生石膏10克 (碎,布包) 生地6克 當歸10克 杭芍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0:42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狂汗


張××,男,四川人,年廿四歲,住四川省會理縣北街,稟賦充盛,1920年4月感瘟疫病邪。


病已三日,延余診視,發熱而渴不惡寒,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解,脈來洪數,舌苔白膩如積粉,舌尖絳紅而燥,面部垢膩。


此係募原疫邪有漸入於裏化熱之勢,宜輸轉募原之邪,兼消入裏之熱,加味達原飲治之。


檳榔13克 厚朴10克 草果10克 知母13克 杭芍16克 黃芩13克 甘草6克 生石膏30克 葛根13克 大黃13克(泡水兌入) 服一劑後,病者旋即發狂亂奔,病家以為誤服涼藥之咎,促余再行診視,見其口舌轉潤,脈象已較前轉平,且有微汗。


當即告知病家,此乃「狂汗」,係病退之徵,稍待汗出即愈,遂囑再服前藥。


服藥一碗,即令使覆臥。


俄頃,大汗淋漓,約三刻鐘後,狂躁止,脈靜身涼,霍然而愈。


按:吳又可《瘟邪論》云:「狂汗者,伏邪中潰,欲作汗解,因其人稟賦充盛,陽氣衝擊,不能頓開……。


」今得藥力相助,輸轉募原之邪以達於表而解,邪隨汗去,則狂證焉有再作之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2:08 | 只看該作者

瘟疫病戰汗


張××,男,年三十歲,住四川省會理縣東門外。


1924年3月,感瘟疫之邪而病,服前醫之方香蘇散合升麻葛根湯加羌活、枳殼、白芷、防風、黃芩等二劑未效。


病已八、九日,延余診視,壯熱煩渴飲冷,譫語煩躁,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脈來洪數,舌苔黃而生芒刺,唇赤而焦,鼻如煙煤而乾燥。


此係瘟疫邪氣傳裏入腑之證,邪熱內甚,形成亢陽灼陰,真陰涸竭,急當釜底抽薪涼下以救真陰。


擬白虎合承氣湯方加減治之。


生石膏30克 知母13克 生甘草6克 白粳米13克 寸冬16克 生大黃13克(泡水兌入) 芒硝10克 厚朴13克(炒) 枳實12克(炒、搗碎) 生地13克服後下出硬結燥屎一次。


次日複診,病狀已減,壯熱較退,口津略生,因囑照原方再進一劑。


三日複診。


服藥後又解潤大便三次,身熟退去其半,譫語止,煩渴已減。


擬用加味人參白虎湯,養陰生滓並除餘熱。


人參24克 生石膏24克(碎,布包) 知母12克 寸冬15克 生地15克 黃連5克 玄參10克 枳殼12克 大黃6克(泡水兌入) 甘草6克 粳米一撮服後當晚夜半,忽而肢冷畏寒,繼則抖戰不可忍,旋即大汗如洗,熱退膚冷,脈微欲絕。


斯時病家惶恐不已,促余再診,視之則患者脈來緩弱,舌潤,口生津液,渴飲已止,呼吸平和。


當即告之,此名「戰汗」,為病退之兆,切勿驚擾,但可溫覆,否則戰汗出而中止,病當不愈。


四日清晨續診。


唇舌潤,苔皮脫,津液滿口,已脈靜身涼。


大病悉退,進稀粥二碗。


繼以生脈散加當歸、生地、杭芍養陰生津,服二劑而愈。


按: 「壯火食氣」為本病之癥結所在。


邪熱太盛,亢陽灼陰,真陰涸竭,惠者已危在旦夕,今得涼下連進,邪熱潰退,真陰來復,正氣勝邪, 「戰汗」之作,實為病癒佳兆。


吳叉可《瘟疫論》曰: 「……忽得戰汗,經氣輸泄,當即脈靜身涼,煩渴頓除。


」證諸臨床,乃切實之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2:17 | 只看該作者

春溫病表寒裏熱證


曾××,男,年二十歲,住四川省會理縣南街。


於1924年2月患春溫病三日,脈來浮數,發熱微惡寒,頭疼體痛。


面垢,唇赤而焦,舌苔白而燥,尖絳,渴喜冷飲,小便短赤。


此係春溫病邪熱內壅,外有表邪閉束,遂成表寒裏熱之證,以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麻黃12克 生石膏30克(碎,布包) 杏仁10克 甘草6克服一劑後,俄而汗出淋漓,脈靜身涼,霍然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2:37 | 只看該作者

春溫病陽明經熱證


王××,男,年廿五歲,住四川省會理縣北關,於1'324年2月患溫病已四日,前醫以九味羌活湯加葛根、柴胡、紫蘇等與服之,服後汗出未解,發熱更甚。


延余診視,病者壯熱,惡熱而煩渴喜冷飲,頭疼,但頭汗出,面赤而垢,鼻乾而喘,唇赤口燥,苔黃而無滓,小便短赤,大便三日不解。


此係春溫病誤用辛溫發汗,耗傷陰液而成陽明經熱之證,以人參白虎湯加寸冬治之。


生石膏30克(碎,布包) 知母20克 沙參15克 寸冬12克 甘草6克 粳米10克連服二盞,竟仰臥而寐,數刻則全身大汗淋漓,熱勢漸退。


次口複診煩渴已止,脈靜身涼,繼以生脈散加生地、杭芍,一劑霍然。


沙參16克 寸冬13克 五味5克 生地13克 杭芍13克 甘草6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2:48 | 只看該作者

春溫病少陰熱化證


吳××,昆明人,住昆明市繡衣街,有長子年十五歲,於1921年3月患病延余診視,發熱不退已十一日,面紅唇赤而焦,舌紅苔黃而無津,虛煩不得臥。


食物不進,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不解,脈來沉細而數。


查其先前所服之方,始而九味羌活湯,繼則服以黃連、梔子、連翹、黃芩、銀花、象葉、薄荷等未效。


此係春溫病誤以辛溫發散,又復苦燥清熱,耗傷真陰,琊熱內蘊,轉為少陰陰虛熱化證。


擬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治之。


黃連10克 黃芩12克 杭芍24克 阿膠10克(烊化兌入) 雞子黃2枚先煎芩、連、芍藥為湯,稍涼,兌入已烊化之阿膠,再攪入生雞蛋黃二枚和勻而服。


服一劑後即得安靜熟寐,煩渴已止,唇舌轉潤,脈靜身涼。


繼以生脈散加生地、玄參、黃連。


米洋參10克 寸冬15克 五味子5克 甘草6克 黑玄參10克 生地12克 黃連5克上方連進二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3:01 | 只看該作者

春溫病冷水治癒案


李××,女,年五旬,住四川省會理縣南鄉農村。


於1920年2月患春溫病已五日,延余診視之時,見其張目不寐,壯熱煩渴而飲冷,舌苔白厚而燥,舌尖絳,唇焦齒乾,脈來洪數,惡熱頭痛,小便短赤。


據云已服發表之劑未愈。


查前所服之方,係用羌活、獨活、蘇葉、荊芥、防風、柴胡、葛根之劑。


殊服後但見頭汗出,身熱尤甚,氣粗而喘,煩渴引飲。


余診後斷為春溫病誤用辛溫發散,耗劫陰液所致,急須清熱養陰生津為治。


因患者居處遠鄉僻壤,藥材缺乏,未能如願配方,但見患者煩渴索飲之狀,遂與冰涼之冷水任意飲之。


患者飲一碗盡,自言心中爽快,又求再飲,飲至四碗,頓覺清涼不煩,竟然閉目熟睡。


俄頃,則見汗出淋漓,濕透內衣。


約半個時辰後再診,已脈靜身涼,津液滿口,諸證悉除。


按:春溫初起,客邪內傳與陽明燥氣相合,誤投辛散發表,不但邪不得解,反致傷陰劫液,內熱燔熾,水源涸竭。


今得冷水相濟,補陰救焚,從而陰陽調平,氣機通達,則汗出而引邪外散。


此為飲冷水救陰液之例,當與人參白虎湯清熱生津救焚之意謀同,故能獲此良效。


再按:溫熱病證,內熱如焚,真陰欲竭之際,急需清涼之劑以濟之。


西瓜汁、鮮梨汁,甚至清涼冷飲,皆可以滋添 陰液。


但見某些病家或醫者,習俗為常,以為幾病皆須忌生冷,戒之最嚴,雖病熱者苦索無已,尚不知其相宜而須投之。


實熱病情,以硝黃石膏為治,其效若靈,滋陰、清熱、苦寒之品,在所必用,又何須拘禁於生涼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3:12 | 只看該作者

暑證(一)


廖××,男,年三十一歲,四川會理縣人,住雲南省昆明市海潮巷八號。


1928年5月16日出外郊遊,值酷暑炎熱,畏熱貪涼,返家時臨風脫衣,當晚覺悶熱而思飲,全身倦怠違和,次日則有微寒而發熱,頭昏痛,肢體酸困疼痛。


因平素體質較健,向少生病,對此小病不以為然。


不日則熱勢突增,發為壯熱煩渴飲冷之證,小便短赤,食思不進,經西法針藥施治未效,延余診視。


斯時病已三日,脈來浮弦而數,面赤唇紅而焦,舌紅苔燥,肌膚皆熱,但不見有汗,氣息喘促,呻吟不已。


良由暑邪傷陰,邪熱內壅,復被風寒閉束,腠理不通而成表寒裏熱之證。


法當表裏兩解,擬仲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辛涼解表主之。


生麻黃12克 生石膏24克(碎,布包) 杏仁10克 甘草10克 17日一劑,即汗出如洗,熱勢頓除,脈靜身涼,頭疼體痛已愈。


然表邪雖解,裏熱未清,仍渴喜冷飲,再劑以人參白虎湯合生脈散培養真陰清解餘熱。


沙參24克 生石膏15克(碎,布包) 知母12克 寸冬24克 五味子3克 甘草6克 粳米10克服後渴止津生,食量增加,溺尚短赤,照上方去石膏加、滑石40克、生地40克。


服後溺清而長,餘熱已盡,真陰復元,諸證全瘳。


按:昔人謂暑忌麻桂,其實亦不儘然。


此證裏熱被表寒所束,非麻黃何能解表。


妙在次方即轉用白虎生脈,養陰清熱,故而收效甚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1:54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