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佩衡醫案】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7:09 | 只看該作者

少陰咽痛


王××,女,成年。


始因受寒起病,惡寒,咽痛不適,誤服苦寒清熱養陰之劑後轉成危證。


余診視之,患者頭痛如劈,惡寒發熱,體痛。


咽痛,水漿不能下嚥,痰涎澇甚,咽部紅腫起白泡而破爛。


舌苔白滑,脈沉細而兼緊象。


不渴飲,此係寒入少陰,誤用苦寒清熱,致使陰邪夾寒水上逼,虛火上浮而成是狀。


取扶陽祛寒,引陽歸舍之法,以加味麻黃細辛附子湯治之。


附片40克 乾薑26克 北綱辛6克 麻黃5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6克服一劑後寒熱始退,咽部腫痛減去其半,再劑則痛去七、八,三劑盡,諸證霍然而愈。


按:少陰受寒誤用苦寒清熱養陰之劑,無異於雪上加霜。


《內經》云: 「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


」風寒閉束少陰經絡不通,虛火上浮沖於咽喉而腫痛者,宜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之。


方中附予能扶陽驅寒,麻黃開發腠理,解散表寒,得細辛之辛濕,直入少陰以溫散經脈寒邪,並能協同附予納陽歸腎,邪去正安,少陰咽痛自然獲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7:23 | 只看該作者

厥陰證


(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性急性嚴重型肺膿瘍) 海××,女,十九歲,昆明人,因病住昆明某醫院。


1959年1月3日邀余會診。


患者行剖腹產失血過多,經輸血搶救後,突然高熱40℃ 以上。


經用青黴素、鏈黴素等治療,數日後體溫降低,但一般情況反見惡化,神識昏憒,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白細胞高達二萬以上。


因病情危重,不敢搬動,故未做x線檢查。


當時西醫未做出明確診斷,繼續以大量廣譜抗菌素治療,並配合輸液及吸入氧氣,均未效。


延某醫則投以麻杏石甘湯一劑,病情更趨險峻,西醫會診亦提不出有效方案,乃延余診視。


患者神志不清,面唇青紫灰黯,舌質青烏,鼻翼撲撲煽動,呼吸忽起忽落,似潮水往復,十指連甲青烏,脈弦硬而緊,按之無力而空。


蓋此病已入厥陰,肝腎之陰氣內盛,非傳經病,係真臟病,心腎之陽衰弱已極,下焦之真陽不升,上焦之陰邪不降,一線殘陽將絕,已現衰脫之象,危殆費治。


唯有扶陽抑陰,強心固腎,盡力搶救垂危。


主以大劑回陽飲(即四逆湯加肉桂)。


附片150克 乾薑5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甘草20克因附片需要先煨三、四小時,方能煨透無毒,故讓患者先服上肉桂泡水,以強心急救之。


並預告病家,服此方後可能有嘔吐反應,如嘔吐之後喉間痰聲不響,氣不喘促,舌質色較轉紅,尚有一線生機可以挽回。


若不如此,則為難治,請注意為幸!


複診。


昨日服上方後果如余言,嘔吐涎痰後已見轉機,神識較前清醒,嗜臥無神,已能緩慢回答詢問,可以吃流汁,舌尖已見淡紅色,舌苔白滑厚膩,口唇青紫較退,兩頰紫紅,鼻翼不再煽動,n乎吸仍有困難,但已不再起伏如潮,開始咳嗽,咯大量膿痰,詠仍弦滑而緊,按之而空。


衰脫危 候大為減輕,仍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150克 乾薑5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池水兌入)半夏10克茯苓20克甘草8克三診。


神智清醒,語音清楚,面頰微轉潤紅,指甲唇舌青紫已退十之八、九,鼻頭,目眶微青,午後潮熱,喘咳氣短,咯大量膿痰,惟喉間時有痰阻,脈弦滑,病情已有轉危為安之象,再以上方加減主之。


附片200克 乾薑100克茯苓3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公丁5克 法夏10克 橘紅10克 甘草8克細辛5克四診。


面頰微紅潤,口唇、舌質青紫已退,呼吸漸趨平穩,午後潮熱已退,咳嗽、咯膿痰稍減少,胃氣已開,能進食,人事言語已近常態。


大便溏瀉,係病除之兆。


夜臥多夢,此係陽不勝陰,邪陰擾亂,神馳不寧所致。


脈轉和緩。


大病已初退,惟坎陽尚虛,寒溫邪陰未淨,再以扶陽溫化主之。


連服三、四劑可望康復。


此時患者情況好轉,可以搬動,經x線檢查發現雙肺有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空洞,內容物已大半排空。


血液細菌培養報告,檢出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醫院西醫最後診斷為「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性急性嚴重型肺膿瘍」。


擬方。


附片150克 乾薑50克廣陳皮8克杏仁8克(搗) 炙麻茸8克連服四劑,一周後診視,患者喜笑言談自如,精神、飲食業已恢復,病狀若失,至此痊癒。


按:病至危篤之時,處方用藥非大劑不能奏效。


若病重藥 輕,猶兵不勝敵,不能克服。


因此,處方用藥應當隨其病變而有不同。


惟臨床辨證,務須察明陰陽、表裏、虛實、寒熱,然後再針對證候之實據而下藥。


只要診斷確切,處方對證,藥量充足,即能克故制勝,轉危為安。


古有「病大藥大,病毒藥毒」之說,故面臨危重證侯勿須畏懼藥「毒」而改投以輕劑。


否則,杯水車薪敷衍塞責,貽誤病機,則危殆難挽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7:33 | 只看該作者

脅痛(肝炎肝臟腫大疼痛)


魏××,男,廿五歲,原昆明市紅十字會醫院五官科主任。


1958年12月30日門診,患「肝炎」已半年餘,右脅內疼痛,雙目白睛發黃,色晦暗,面色亦黃而帶青色,大便時溏,小便短少,其色如茶,右脅肋下觸之有硬塊作痛,此乃肝臟腫大疼痛。


脈緩弱,舌苔白而厚膩,舌質邊夾青色。


此係裏寒內盛,土濕木鬱,肝木不得溫升所致。


法當溫化寒濕,舒肝達木以治之,擬方茵陳四逆湯加味。


附片60克 乾薑30克 佛手10克 敗醬10克 苡仁20克 川椒3克(炒去汗) 上肉桂5克(研末,泡水兌入) 茵陳10克甘草5克服三劑後,脈象沉弱而帶弦長,厚膩舌苔已退其半,舌已轉紅,小便色轉消,較前長,脅下疼痛大有緩減。


繼上方加減主之。


附片100克 乾薑80克 青皮10克 北細辛10克 茵陳15克桂枝30克 茯苓30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6克川椒6克(炒去汗) 三診。


服此方四劑後,脅痛肝大已減去十之六、七,脈轉和緩,舌質紅活苔薄白而潤。


面、目黃色退淨,小便清長,飲食如常。


繼服下方八劑後,即告痊癒。


附片100克 乾薑40克 元胡10克 茯苓36克 廣木香5克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北細辛10克 甘草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7:50 | 只看該作者

陰癉證(慢性膽汁性肝硬化)


方××,男,二十八歲,未婚,河南省人,昆明軍區某部戰士。


患者因肝脾腫大,全身發黃已八年,曾先後住昆明軍區某醫院及省市級醫院治療,效果不顯著,繼而出現腹水腫脹,腹圍達98釐米,黃疸指數高達100單位,經軍區醫院行剖腹探查,取肝臟活體組織做病理檢驗,證實為「膽汁性肝硬化」。


遂於1959年7月由市級某醫院轉來中醫學院門診部就診。


余見患者病體贏瘦,面色黃黯晦滯無光,鞏膜深度黃染,周身皮膚亦呈深黯黃色,乾枯搔癢而留見抓痕。


精神倦怠,聲低息短,少氣懶言,不思食,不渴飲。


小便短少,色深黃如濃茶水,腹水鼓脹,四肢瘦削,顏面及足跗以下浮腫,兩脅疼痛,尤以肝區為甚。


捫之,肝腫大於右肋沿下約 二橫指,脾腫大於左肋沿下約三橫指。


脈沉取弦勁而緊,舌苔白滑厚膩而帶黃色,少津。


因陽虛水寒,肝氣鬱結不得溫升,脾虛失其運化,濕濁阻遏中焦,膽液失其順降,溢於肌膚,故全身發黃。


陽虛則濕從寒化,水濕之邪氾濫於內,脾陽失其運化,日久則成為腹水腫脹之證。


膚色黃黯不鮮,似陰黃之象。


此病即所謂「陰癉證」。


法當扶陽抑陰,舒肝利膽,健脾除濕為治則。


以四逆茵陳五苓散加減治之。


附片100克 乾薑50克 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兌入) 吳萸15克(炒) 敗醬15克 茵陳30克 豬苓15克 茯苓50克 北細辛8克 蒼朮2 0克 甘草8克二診。


服上方十餘劑後,黃疸已退去十之八、九,肝脾腫大已減小,小便色轉清長,外腫內脹漸消,黃疸指數降至20單位,面部黃色減退,已漸現潤紅色,食欲增加,大便正常,精神轉佳。


然患病已久,肝腎極為虛寒,脾氣尚弱,寒濕邪陰尚未肅清,宜再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150克 乾薑80克 茵陳80克 茯苓30克 苡仁20克 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兌入) 吳萸10克 白朮20克 桂尖30克甘草10克三診。


服上方六劑後,肝脾已不腫大,脅痛若失,小便清利如常,面腳浮腫及腹水鼓脹已全消退,飲食、精神倍增,皮膚及鞏膜已不見發黃色。


到市級某醫院復查,黃疸指數已降至3單位。


脈象和緩,舌苔白潤,厚膩苔已全退。


此水濕之邪已除,元陽尚虛,再擬抉陽溫化之劑調理之,促其正氣早復,以圖鞏固效果。


附片150克 乾薑80克 砂仁15克 鬱金10克 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兌入) 苡仁30克 佛手20克 甘草10克服上方七、八劑後,患者已基本恢復健康。


一年後詢訪,肝脾腫痛及黃疸諸證均未再發作。


按:以上病證,實由陽虛水寒,寒濕內滯,肝氣鬱結不舒所致。


陽虛則水邪泛溢,肝鬱則易克伐脾土,脾虛不能健運,濕從寒化,而至肝脾腫大、腹水、黃疸諸證叢生。


余所擬用各方,旨在溫暖腎寒、舒肝解鬱,健運脾濕,化氣行水。


寒濕內滯之證,施以溫化之劑,猶如春和日暖,冰雪消融,故能治之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8:01 | 只看該作者

肝水腫(肝硬化腹水)


胡××,男,五十三歲,因患肝硬化腹水臌脹,住昆明某醫院,於1958年12月,12日邀余會診。


詢及由來,病者始因患紅白痢證一月餘,繼後漸感腹脹,逐漸發展而成腹水腫脹之證。


余視之,面色黃暗,神情淡漠,臥床不起,腹部鼓脹膨窿,已有腹水內積,肝臟腫大,觸之稍硬,小腹墜脹,小便短少,飲食不進。


脈象緩弱,舌苔白滑,舌質含青色。


此係下痢日久脾腎陽虛,寒濕內停,肝氣鬱結而致肝臟腫大,肺腎氣虛,不能行司通調水遭、化氣利水之職能,遂致寒水內停,日積月累而成腹水臌 脹證。


法當溫中扶陽化氣逐水,擬四逆五苓散加減主之。


附片80克 乾薑30克 上肉桂8克(研末,泡水兌入) 敗醬15克 豬苓15克 茯苓30克 甘草10克同時以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研末和勻(即十棗湯粉劑),日服6至10克。


服後次日,每日暢瀉稀水大便數次。


瀉後腹水大減,精神稍欠,又繼服上方,扶陽溫化逐水。


1959年1月二診。


服上方三劑後,腹水已消去一半多,體重減輕二十市斤。


診其脈來沉緩,右脈較弱,係脾濕陽虛脈象。


左肝脈帶弦,係肝寒鬱結,寒水內停之象。


舌質較轉.紅潤,自苔已退去其半,再照上方加減與服之。


附片80克 乾薑40克 川椒6克(炒去汗)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吳萸10克 茯苓30克 蒼朮15克 公丁5克如前法再服十棗湯粉劑二日。


三診。


服藥後昨日又水瀉十多次,吐一、二次,腹水消去十分之八,體重又減輕十市斤。


患者面色已轉為紅潤,精神不減,舌苔退,舌質亦轉紅活。


小便清長,飲食轉佳,已能下床行動,自行至廁所大小便。


唯口中乾,但思熱飲而不多。


係瀉水之後,腎陽尚虛,津液不升所致。


繼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80克 乾薑40克砂仁10克枳殼8克上肉桂8克(研末,泡水兌入) 豬苓10克 茯苓30克服此方十餘劑後,腹水、肝腫全消,食量增加,即告痊癒。


按:寒水內停為病之標,脾腎陽表為病之長。


標實本虛治以攻補相兼之法,皆相得宜。


所治之法一如離照當空,一如 鑿渠引水,寒水堅冰何得不去焉!


如不放膽用此峻猛之劑,姑息喬奸,於此危證,終不免腫脹癃閉,衰竭而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8:12 | 只看該作者

胸痹心痛


楊×,年五十餘,某年2月患胸痹心痛證,曾服桂附理中湯,重用黨參、於朮並加當歸,服後病未見減。


每於發作之時,心胸撮痛,有如氣結在胸,甚則痛徹肩背,水米不進。


痛急則面唇發青,冷汗淋漓,脈息遲弱,昏絕欲斃,危在旦夕。


此乃土虛無以制水,陽衰不能鎮陰,致下焦肝腎陰邪夾寒水上淩心肺之陽而成是狀。


然寒水已犯中官,驟以參朮當歸之峻補,有如高築堤堰堵截水道,水邪無由所出之路,岸高浪急,陰氣上游,勢必淩心作痛。


斯時不宜壅補過早,法當振奮心陽,使心氣旺盛,則陰寒水邪自散矣。


方用四逆湯合瓜蔞薤白湯加桂。


天雄片100克 乾薑30克 薤白10克 瓜萎實10克 公丁1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5克一劑痛減其半,二劑加茯苓30克以化氣行水,則痛減七、八分,三劑後胸痛若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8:23 | 只看該作者

寒濕胃痛


顧××,男,年四旬,雲南省魯甸縣人,住上海馬斯南路息廬三號。


腎氣虛,脾濕素重,時值酷暑炎熱季節,常食西瓜涼飲,夜臥貪涼,復受冷風所襲,遂致脘腹疼痛不止,痛極則徹及心胸腰背、水米不下,汗出淋漓,輾轉反側睡臥不安,時時呻吟。


余診之,顏面青黯,舌苔白滑質含青色,脈來一息兩至半,沉遲無力,手足厥冷。


此乃肝腎之陰夾寒水脾濕凝聚三焦,淩心犯胃,陽不足以運行,而成是狀。


先以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與服之。


服後旋即嘔吐涎沫碗許,此為寒濕外除佳兆,繼以吳萸四逆湯加味治之。


附片100克乾薑30克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公丁6克白胡椒6克(搗末,分次吞服) 吳萸10克.甘草10克服一劑,湧吐酸苦涎水兩大碗、痛減其半。


再服一劑,又吐涎水兩大碗,其痛大減,遂得安臥。


次晚續診,脈已一息四至,汗止厥回,渚痛俱瘥。


繼以桂附理中湯二劑調理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8:39 | 只看該作者

脘腹痛


張××之妻,年三十餘歲,四川省會理縣人。


1924年6月患病,請西醫治療,病情日劇,就診於余。


余視之,舌苔白滑兼灰黑色,脈細遲欲絕,十餘日來飲食不進,微喜滾飲,雖惡寒但不見發熱,心痛徹背。


時時感覺腹中有氣上衝心胸,心中慌跳,復見嘔吐,觸之,腹內有症堅痞塊,痛不可當。


緣由前醫曾予腹部注射某藥一針,其後針處硬結突 起,繼而擴展大如碗口。


此乃肝腎陰邪為患,復因針處被寒,陰寒挾水邪上逆,淩心犯胃,如不急為驅除,綏則必殆無救。


遂擬四逆苓桂丁椒湯治之。


附片130克乾薑60克 茯苓26克 公丁13克 上肉桂13克(研末,泡水兌入) 白胡椒6克(搗末,分次沖服) 甘草6克服一劑則痛減其半,再劑則諸證漸退,痛止七、八,稍進飲食。


唯嘔吐未止,此乃肝腎陰寒之邪未淨,擬烏梅丸方治之。


附片130克 乾薑60克 當歸26克 上肉桂13克(研末,泡水兌入) 黃連13克黃柏13克北細辛6克 潞黨參16克 川椒6克(炒去汗) 烏梅3枚服一劑後,嘔吐止。


服二劑後,腹痛全瘳,腹內痞塊漸散。


繼以回陽飲(即四逆湯加肉桂),兼吞服烏梅丸十餘劑,始奏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8:51 | 只看該作者

虛寒胃痛


徐××,男,年四旬餘,雲南省大姚縣人,住滇南個舊市。


1923年10月來昆明治病,就診於余。


詢及由來,悉知患心胃痛證已二十餘年,經中西藥物屢治未效,近則病情日見增劇,形體消瘦,面容不展。


胸膈痞脹作痛,兩脅滿悶不舒,脘腹灼痛,痛極則徹於胸背,固定不移,從心下至臍腹窿起板硬如石,按之亦痛,腰背如負薄冰,餓懍而寒。


時而泛酸 上衝咽喉,嘔吐黃綠酸苦誕水,心中嘈雜,知饑而不能食,唯喜燙飲,飲而不多。


大便乾結難解、小便短澀,手足不溫,少氣無力,入夜難寐。


舌淡苔白滑膩,脈來沉遲,息間僅兩至半,且短而弱。


良由病久陽虛,真火內衰,陰寒內結,脾陽不運,無力以制水邪,肝鬱不舒,挾寒水上逆犯胃淩心。


陽虛為病之本,寒水泛溢為病之標,乃本虛標實之證,法當扶陽溫散寒水之邪治之,先擬烏梅丸方一劑。


附片100克 乾薑30克 桂尖30克 細辛10克 黃連10克 焦柏10克 當歸25克 川椒3克(炒去汗) 黨參3克 烏梅2枚服上方,痛稍減,嘔吐酸苦水已少。


此病歷經二十餘載,根深蒂固,邪實而證頑矣,欲除病根,非大劑辛溫連進,方能奏效。


以余多年臨床體驗,此證每於服藥之後,或見脘腹增痛,或吐酸、便瀉、小便色赤而濁等徵象,可一時有所表露,此乃藥與病相攻,驅邪之兆,若藥能勝病,猶兵能勝敵,倘畏懼不專,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也,何以克服!


古云: 「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


余將此理告病者,務期早除痛苦,渠則嚴然信守,遂以吳萸四逆湯加味治之。


附片150克 吳萸18克 乾薑60克 上肉桂18克(研末,泡水兌入) 公丁5克 茯苓30克 白胡椒3克(研束,兌服) 甘草15克服藥後果如余言,一劑則痛反較增,二劑則腹中氣動雷鳴。


三劑則湧吐大作,吐出黃綠苦水盈盂,吐後胸胃痞脹舒緩,白滑苔漸退。


更照原方附片量增至200克,每日一劑,連進十劑,愈服越見吐,痛不減反有所增之勢,小便色赤, 但較長,已十餘日不大便,診視則白滑苔已退盡,但舌本透白而無血色,脈轉緩和稍有神,仍喜滾飲而畏寒,正邪交作,勢均力敵。


仍照前法,再進不怠。


擬方白通湯加上肉桂。


白附片300克 生鹽附子150克乾薑150克 蔥白9莖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連服二劑,大便始通,色黑如漆,腹痛,痞硬稍減,能略進飲食。


再服數劑,大便則暢瀉,色黑綠,臭不可當,脘腹疼痛及痞硬頓失其半,胃逆作酸已減少。


此陰寒潰退,元陽漸復。


照原方去蔥白加茯苓30克,砂仁15克,白朮30克,甘草18克。


連進數劑,大便由稀而溏,色漸轉黃,飲食漸增,舌質已略顯紅潤之色,脈沉細一息已四至,腹中痞硬已消去八、九,唯胃脘中仍感灼辣疼痛,時而吐酸水一、二口,復主以烏梅丸方。


服三劑,吐止痛減,食量增加,背寒肢厥已回溫。


唯形體枯瘦,正氣未充,精神尚差,胃中尚時而隱痛,繼以桂附理中湯加口耆,並兼服烏梅丸,每日三丸。


每服均見好,連服十數餘劑而愈,體健如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9:00 | 只看該作者

呃逆


黃××,女,二十五歲,歸國華僑,雲南某大學學生。


患呃逆證已一年餘,曾經多方治療,效果不顯。


每於精神緊張之時,呃逆更甚。


自覺胃中飽悶,時有逆氣上衝,氣衝有聲,聲短而頻,不能自製。


近來逐漸加劇,以致情緒不安,心情煩悶,睡眠差,影響聽課學習。


1964年夏,患者來中醫學院就診於余,呃逆頻作,面色少華。


舌淡質嫩,苔膩微黃,脈象沉緩而弦。


《景嶽全書》曰: 「致呃之由,總由氣逆。


」此係陽虛胃寒,中焦氣機升降失調,寒氣上逆,胃氣不降所致。


治宜溫中降逆,調和氣機,方用旋覆代赭湯加味。


旋覆花9克 代赭石12克 法夏9克明黨參15克 砂仁9克 厚朴9克 生薑3片 大棗5枚 甘草6克服二劑後,呃逆減少,間隔時問有所延長,脘悶氣逆亦感減輕。


患者自知服藥有效,情緒亦好轉,睡眠、飲食均有改善。


脈沉緩,關部尚弦。


膩苔已退,苔薄白而潤。


繼以溫中益氣,和胃降逆治之。


用前方,明黨參增至30克,加入公丁3克,柿蒂6克,連服四劑,呃逆不再發作。


按:「呃逆之由,總由氣逆」,乃中焦氣機升降失司,逆氣上衝所致。


陽虛有寒者,宜溫中降逆為主。


陰虛有熱者,宜苦寒降逆為主。


總不離乎調理升降氣機為原則。


若久病之人,突發呃逆,則為脾腎氣機將絕,宜以大劑回陽降逆,如吳萸四逆湯、白通湯、人參乾薑附子湯之類,以求挽回生機。


若徒治其標而忽棄其本,不但呃逆難止,生命亦難保無虞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9:10 | 只看該作者

氣虛便秘


張××,男,三十二歲,昆明人,患便秘證已一年餘。


初起大便難解,凡二、三日一行,乾結不爽。


頭昏食少,脘腹痞悶不適,時常噦氣上逆,沖口而出。


醫者以為陰虛腸燥,胃腑有熱,連續治以清熱苦寒、滋潤通下之劑。


每服一劑,大便通瀉一次,其後又復秘結如故,脘腹痞悶終不見減。


如此往復施治數月之久,愈見便秘,甚者六、七日始一行。


口苦咽乾納呆食減,體瘦面黃,精神倦怠。


余診其脈,沉遲而弱,舌苔厚膩,色黃少津,口氣微臭,思飲不多。


如此並非腸胃燥熱之證,乃是氣虛之便秘。


因長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腎之陽受戕,睥氣虛弱,無力運化,腎氣不足,難以化氣生津,氣機壅滯,胃腸傳化失司,遂成便秘。


當以溫下之法,務使樞機運轉,腑氣自能通達。


方用溫脾湯加味。


附片45克 大黃9克(後放) 明黨參15克 厚朴9克 杏仁9克(搗) 乾薑12克 甘草6克煎服一次後,則腹中腸鳴,氣竄胸脅,自覺欲轉矢氣而不得。


再服二次,則矢氣頻作,便意迫肛,旋即解出大便許多,予黑硬結如栗,其臭無比。


頓覺腹中舒緩,如釋重負,嘔噦已不再作。


連服二劑後,大便隔日可解。


口苦咽乾已愈,食思轉佳,腹中痞脹消去。


厚膩黃苔已退,呈現薄白潤苔,脈仍沉緩。


遂照原方加肉桂9克增其溫化運轉之力,連服四劑後,大便通調如常,精神、飲食明顯好轉,面色呈潤澤。


為鞏固療效,繼以吳茱萸湯加肉桂、甘松溫中健胃,調理二十餘日,並囑其常服桂附理中丸。


三年後相遇,詢及便秘之證已痊癒,迄今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9:20 | 只看該作者

蛔厥腹痛(膽道蛔蟲證)


鄭××,女,三十六歲,昆明官渡區某公社社員。


1962年10月某日夜間,患者突然脘脅疼痛,宛如刀絞,徹於右側肩背,四肢冰冷,汗出如珠,兼發噁心嘔吐,吐出黃綠苦水,並吐蛔蟲一條,胃中灼熱嘈雜,脘腹痞脹,煩躁不寧,呻吟不止,終夜不能入眠。


天明,其痛稍有減輕,方才交睫,又復作痛如前,遂由家人護送至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


經檢查,診斷為「膽道蛔蟲症」,住院治療。


余會診之時,見患者脈沉弦而緊,舌苔白膩,舌質青黯,不渴飲。


此乃厥陰臟寒,肝膽氣機鬱結,腹中蛔蟲上擾作痛,屬蛔厥之證。


照伸景法,以烏梅丸主之。


附片30克 乾薑15克 肉桂9克 當歸15克 黨參15克 黃連6克 黃柏9克 川椒5克(炒去汗) 細辛5克 烏梅3枚煎一服,疼痛稍減,三眼盡疼痛嘔吐均止,手足已回溫,夜間已能安靜入睡。


惟胃中仍唷雜,脘腹尚感痞悶。


口苦,不思飲食。


脈沉弦,已不似昨日兼有緊象,膩苔稍退,舌質仍含青色。


蛔蟲雖安,但肝膽寒凝之氣尚未祛盡。


照原方加川楝子9克,榔片9克。


連服二劑後,便下蛔蟲二十餘條,腹中感到舒緩,飲食漸有恢復。


脈緩,苔退。


再以香砂理中湯加蓽撥、高良薑調理二劑,氣機恢復,痊癒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9:31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咳嗽


李x×,男,年四旬餘,昆明市人,患痰飲咳喘病已八、九年,經中、西醫屢治未愈。


診其脈左弦右滑,兩尺弱,心脈細短,肺脈滑大,按之則空,舌苔白滑而膩,面色青黯,目下浮起如臥蠶。


咳痰氣喘而短,胸悶痰滯,頭疼目眩。


食少無神,畏食酸冷,渴喜熱飲而不多,小便短赤,咳時則遺。


入夜難眠,行臥惟艱,值陰雨天寒尤甚。


良由脾腎陽虛,飲邪內泛,脾不運化,寒濕水飲上逆犯肺則作痰作咳。


腎虛不納,則短氣喘息而遺溺,痰濕阻遏,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肺腎之氣不相接,遂成痰飲咳喘之證。


,(金匱要略》日;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為痰飲病治本之法,稟承此意擬方小青龍湯加減主之。


附片20克 北細辛4克 麻茸3克 乾薑15克 法夏15克 五味子1.5克 甘草3克次日複診。


昨服一劑,頭疼、咳痰稍減,痰較易咯,乃照原方加倍分量。


服後痰多咳吐如湧,胸悶減,喘息較平。


服二劑後,頭痛若失,喘息平其大半。


服三劑後,稍能食,行臥已較輕便,唯痰多,氣仍短,小便轉長而色仍赤。


蓋濕痰飲邪得陽藥運行,在上由咽喉氣道而出,在下則隨小便而去,乃病退之兆。


仍照前方加減治之。


附片100克 北細辛10克 半夏10克 乾薑4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茯苓30克 桂尖203Z 五味子3克 甘草10克服二劑後,喘咳平,痰已少。


三劑後,胸悶氣短均愈,飲食倍增,弦滑之脈已平,膩苔已退。


唯精神未充,後以苓桂朮甘湯加附子、口耆,連進十劑,遂得痊瘳。


附片150克 口耆30克 茯苓20克 桂尖20克 自朮20克 甘草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9:42 | 只看該作者

痰喘咳嗽兼氣虛便秘


劉××之父,年過六旬。


1924年9月,病已月餘,六脈沉遲無力,舌苔白膩,喜熱飲,咳嗽哮喘而多痰。


腹脹且痛,不思食,大便秘結二十日不更衣,小便赤而長,夜難入寐,精神極弱。


查前所服方藥,均以清熱消食降氣為主,且以硝、黃峻劑通下之,仍不能便,其勢較危。


此係脾腎陽虛,中土失運,痰濕水飲阻逆於肺,清肅不降,致痰喘咳嗽,傳導失司,無力輸送。


加之陽虛則氣不化津,無以滋潤腸道,致成氣虛寒凝之便秘不通,此太陰、陽明經氣不相傳也。


宜扶陽溫化主之,擬真武湯加昧。


附片100克 茯苓30克 白朮20g 杭芍10克 乾薑30克 北細辛6克 五味子5克一劑見效,二劑後喘、咳約去十之六、七,三劑則照原方去杭芍,服後痰喘咳嗽若失,略進飲食。


第三日以四逆湯 加茯苓、上肉桂、砂仁、口耆。


附片100克乾薑50克 茯苓50克 砂仁1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北耆60克 上方服一劑後,是晚便意迫肛,解出乾結黑色糞便半痰盂許,腹中頓覺舒緩。


然因年老氣虛,解便時用力過盛,旋即昏暈不省人事。


急診之,氣短欲絕,脈沉遲無力,但見白苔已退,唇舌已轉紅潤,此乃氣虛下陷之故。


當即以煎好之湯藥喂服。


俄頃,人事已省,脈轉有神。


原方連服三劑,食增神健,咳喘不作,二便通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29:52 | 只看該作者

哮喘


鄭××,女,二十五歲,已婚,雲南省人。


患慢性哮喘病已十四年之久,現身孕四月餘,住昆明軍區××醫院,於1959年10月9日邀余會診。


詢其病史,始因年幼體弱,感風寒而起病,藥、食調理不當,風寒內伏,夾濕痰上逆於肺,經常喘咳,值天寒時令尤甚,迄今病已多年,轉成慢性哮喘。


證見咳嗽短氣而喘,痰多色白,咽喉不利,時發喘息哮鳴。


面色淡而少華,目眶、口唇含青烏色。


胸中悶脹、少氣懶言,咳聲低弱,咳時則由胸部牽引小腹作痛。


食少不思飲,溺短不清,夜間喘咳尤甚,難於平臥入寐。


舌苔白滑厚膩,舌質含青色,脈現弦滑,沉取則弱而無力,此係風寒伏於肺胃,久咳肺腎氣虛,陽不足以運行,寒濕痰飲阻遏而成是證。


法當開提肺寒,補腎納氣,溫化痰濕治之,方用小青龍湯加附片。


附片100克 杭芍10克 麻黃10克 北細辛6克 乾薑30克 桂枝20克 五昧子5克 半夏10克 甘草10克服上方二劑後,咳吐大量清稀白痰,胸悶、氣短及喘咳均已較減,能入睡四、五小時,食思見增,唇舌轉紅,仍微帶青色,厚膩自苔退去其半。


上方雖見效,然陽氣未充,寒濕痰飲尚未肅清,繼以溫化開提之劑治之。


方用四逆、二陳合方加麻、辛、桂。


附片2003~ 乾薑40克 茯苓30克 法夏15克 廣陳皮10克 北細辛8克 麻茸10克(蜜炙)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10克服上方後喘咳皆有減少。


治法不變,仍用此方,隨證加減藥味及分量,共服二十餘劑後,哮喘咳嗽日漸平息。


再服十餘劑,病遂痊癒,身孕無恙,至足月順產一子,娩後母子均健康。


按:昔有謂婦人身孕,烏、附、半夏皆所禁用,其實不然。


蓋烏,附、半夏,生者具有毒性,固不能服,只要炮制煎煮得法,去除毒性,因病施用,孕婦服之亦無妨礙。


婦人懷孕,身為疾病所纏,易傷胎氣而不固。


因證立方用藥,務使邪去而正安,此實為安胎、固胎之要叉。


《內經》云:「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此乃有是病而用是藥,所謂有病則病當之,故孕婦無殞,胎亦無殞也。


余臨證數十年,思循經旨,多有所驗,深感得益不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0:03 | 只看該作者

虛勞咳嗽


張××,年二十五歲,四川人,1923年患虛勞咳嗽,病經數月。


始因盜汗,遺精,食少難寐,求醫無效。


近則午後惡寒,發熱如潮。


面頰及口唇色赤如豔,自汗、盜汗,夜間尤甚。


痰嗽不爽,咳聲嘶嗄,咯血盈碗。


耳鳴,眼花,頭常昏暈,氣短而喘,精神疲憊,不能入寐。


脈來虛數無力,舌根白膩。


查其所服之方,均以陰虛有熱為治,不外清金潤肺止咳,滋陰降火平肝,涼血止血退骨蒸勞熱等百十餘劑。


又服西藥多種,沉屙未起,病勢反見日趨沉重。


蓋此病良由素稟不足,腎氣太虧,真陽內虛不能鎮納陰邪,陰寒水濕挾痰濁上逆於肺,阻遏肺腎升降氣機,表陽失固,營陰不斂,則汗易外泄,已虛之陽無力統攝血液,則散漫遊溢脈外而咯血,陰陽相執,虛陽被陰寒格拒於外,發為潮熱,此午後陰氣較盛故虛熱愈見浮矣。


雖發熱而有惡寒相伴,脈見數,然其體狀虛軟無力,全屬一派陽虛陰寒之象,非陰虛火旺之肺燥咯血可比也。


往日所治,違其證,南轅而北轍,徒勞無功。


如是之證,唯有依照《內經》甘溫除熱之旨,方可挽回生機。


方用甘草乾薑湯加附子。


炙甘草24克 炮黑薑15克 附片45克 大棗3枚(燒黑存性) 服一劑,咯血止。


再劑則喘咳稍平,精神較增,再擬四逆湯加味治之。


附片60克 乾薑、炮黑薑各15克 西砂仁15克 炙甘草15克 大棗4枚(燒黑存性) 服後痰多而兼雜黑血,此乃得陽藥溫化運行,既已離經之血,當隨痰濁而排除。


遂連進四劑,潮熱退其半,血痰已不見,各節證情均有所減,瀉下黑醬稀糞,為濁陰下降。


脈轉緩,稍有力,飲食略增。


病情已大有轉機,照前方去大棗加倍分量,加茯苓30克,白朮18克,連進五劑,頰唇赤色已退,喘定八、九,潮熱微作,竟得熟寐,咳痰有減,咳聲較洪,此肺氣之通達也。


再進數劑則潮熱已不作,食思倍增,咳痰更減,唯其周身驟然浮腫,面足尤甚。


病家因見腫象,不知為陰邪始退、元氣來復之兆,突生疑懼。


改延他醫診視,斷言「誤服附子中毒」所致,主以綠豆、貝母、寸冬、熟地、洋參、枇杷葉、當歸、澤瀉、蘇子、腹毛、枳殼、炙草。


殊料服後是晚喘咳頓作,氣滯痰湧,身熱再燃。


於是驚惶失措,又復促余前往診視。


始知病家苦於不識醫理,朝夕更醫,幾使前功盡棄。


余仍以誠言相告,力主大劑辛溫,逆流挽舟,以回頹絕。


方用:附片200克 乾薑60克 北細辛6克 麻茸4克 上肉桂12克 (研末,泡水兌入) 茯苓60克 甘草24克服後出微汗,身熱始退。


連進三劑後,小便暢通,浮腫盡消。


遂照原方去麻茸加砂仁15克。


五劑後,咳痰減去七、八。


飲食、精神轉增。


去細辛加口耆、白朮各30克,再進十劑,諸證悉除。


唯元氣未充,以黃耆建中湯加味調理善後,二十餘劑則體健康復。


口耆100克 桂尖24克 杭芍24克 附片150克黨參20克 白朮20克西砂仁15克大棗4枚生薑30克飴糖30克(烊化兌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0:14 | 只看該作者

童子癆


張××之子,雲南省永仁縣人,年八歲,稟賦不足,形體贏弱,平素多病,時有腹痛,多痰慢咳而少食。


此先天不足,脾虛不運,陰寒挾水濕內漬。


1922年6月某日,受寒而起病,脈來浮滑,兼有緊象,指紋色淡而青,舌苔白滑,質含青色。


涕清,咳嗽而加痰湧。


發熱、惡寒,頭昏痛,喜熱飲。


緣由風寒表邪,引動內停之寒濕水飲,肺氣不利,清肅不降,脾不健運,水濕不化,阻遏太陽經氣出入之機,擬小青龍湯加附子助陽解表化飲除痰。


附片30克桂尖10克麻茸3克 北細辛3克 杭芍6克 五味子2克 小棗7枚 生薑10克服後得微汗,身熱始退,表邪已解,但咳嗽痰多而清稀。


此乃寒痰未淨,脾肺之氣尚虛,守原方去杭芍、麻茸加茯苓10克、白朮12克連進二劑,飲食已如常。


惟仍涕清痰多,面浮,午後尚有潮熱,自汗,腹中時而隱隱作痛。


此表邪雖解,寒痰內飲尚重,今得辛溫之荊以運行,逐動內飲欲潰,務期祛盡停飲寒痰,沉痼始除。


殊料張君對余信任不專,另延中醫數人診視,有云「誤服附子,中毒難解」。


有云「係濕熱阻遏中焦」,處方均以清熱利濕。


數劑後,不但原病不減, 反見沉重,涕清如水,午後潮熱更甚,汗出淋漓,咳痰氣息短弱而兼喘促,食物不進,形體枯瘦,四肢厥冷,已奄奄一息。


又改延某西醫診治,斷言「誤服薑附,已將肺液燒乾」,(試問;


涕為肺之液,如果肺液已經燒乾,焉能涕清如水?)竟主服「保肺藥水」,並云有起死回生之效。


服後頃刻,遂現風狀,雙目上視,唇縮而青,肢厥抽掣,汗出欲絕,已命在旦夕。


張君驚惶不已,又急促余診視之,並具述誤治經過,余不忍坐視待斃,盡力挽回頹絕,主以大劑加味四逆湯治之。


附片100克 乾薑40克 砂仁1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10克上方連服二次,風狀減,已不抽掣。


次日複診,諸證亦有減輕。


再服二劑,突見周身浮腫,咳嗽多痰,但潮熱已退,厥逆回溫,能稍進飲食。


乃告之此係陰寒水濕之邪被陽藥溫運化散,元氣回復之徵。


現仍陽弱氣虛,須待溫扶。


照原方加口耆、白朮、茯苓連進數十餘劑始奏全功。


此證即所謂「童子癆」也,前後施治,經余擬方,共服附片約十餘市斤,並無中毒反應,亦未見將陰液燒乾,且患兒病癒之後,身體健康,體質豐盛勝於病前,多年無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0:28 | 只看該作者

腎水腫(慢性腎炎並腹水)


沈××,男,三十歲,浙江人,雲南省下關市某機關幹部。


患「慢性腎炎」已一年餘,當地診治無效。


後因發生腹水腫脹,體虛弱極而轉送昆明某醫院治療,住院一周多,其效不顯,於1958年12月12日邀余前往會診。


患者面部浮腫,目下浮起如臥蠶,面色蒼白晦滯,口唇青烏,欲寐無神,神情倦怠已極,腹內水鼓作脹,其狀如匏,下肢浮腫,脛跗以下,按之則凹陷而不易復起,身重臥床,難於轉側。


問其所苦,但聞語聲低弱,言及腹中撐脹,腰背酸脹痛楚不止,小腹亦墜脹作痛,口淡不思食,不渴飲,小便短少。


察其舌脈,舌雖潤而色淡夾青,苔滑而灰黑,脈象沉遲無力。


此係脾腎陽虛,水寒土濕,寒水氾濫所致,法當扶陽溫寒化氣利水主之,方用四逆五苓散加減。


附片100克 乾薑40克 花椒7克(炒去汗) 豬苓15克 茯苓30克 條桂15克服四劑,小便遽轉清長暢利,面足浮腫消退,腹水消去十之六、七,體重減輕21市斤,腰背痛已大為減輕,仍有酸脹。


稍能食,精神較增。


舌苔灰黑已退,呈現白滑苔。


脈轉和緩,體尚弱。


仍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100克 乾薑50克 吳萸10克 桂枝30克 苡仁10克 豬苓10克 茯苓30克連服四劑,腹水消去十之七、八,面色亦轉好,精神、飲食較增,舌質青色已退,淡紅而潤,苔薄白滑,脈和緩有神根。


大病悉退,陽神尚虛,餘邪未淨,唯有增強心腎之陽,不變溫化之法,始能效奏全功,照上方加減治之。


附片150克乾薑5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砂仁10克黑醜20克 茯苓50克 公丁10克服四劑後,寒水邪陰消除殆盡,善後調理一周,病癒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0:38 | 只看該作者

石淋(腎結石虛寒證型)


黃××,男,四十四歲,湖北人,昆明海口×廠軍事代表。


患者以腰痛數年而住入昆明軍區某醫院治療,經x線攝片檢查,發現右腎腎盂有十粒結石影像,小如花椒,大至蠶豆,診斷為「腎結石」,因身體虛弱不能耐受外科手術,遂於1958年11月出院延余診治。


言及患腰痛已久,時有所發,痛如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則神怯而畏寒肢冷。


小腹脹痛,小便短澀。


飲食欠佳,精神缺乏。


舌苔白滑而厚膩,脈沉遲無力。


此因腎臟寒極,寒濕不化,內結成石,以溫腎扶陽溫化之法主之,投以四逆湯加昧。


附片60克 杜仲10克 桂枝30克 乾薑40克 茯苓3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北細辛6克 甘草6克服藥十一劑後,相繼經尿道排出結石四粒,其中曾有一粒較大者,排出時嵌於尿道口,尿線中斷,其痛非常,經該廠醫生用鑷子夾出,宛如細包穀粒大小,至使尿道口略為出血。


經x線復查,尚餘下六粒結石,但影像均較前為小,原大如蠶豆者已不復見。


此乃溫化之劑所致也。


唯因腎寒日久, 腰尚冷痛,結石未全化解排盡,其法不變,繼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100克 乾薑50克 狗脊10克 北細辛6克 苡仁30克 桂枝3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10克因服藥有效,信心不移,連服不斷則病情大減,食增神健,體質大為好轉,於1959年1月開始恢復工作,前後相繼數十餘劑,腰痛已不復作,於1959年3月前來複診,帶來x線復查照片,十粒結石已消去九粒,僅剩下一粒,影像亦較前縮小。


再以上方加減,不離強心溫腎,調補氣血之原則。


數月後,最後一粒結石亦隨尿排出,自此恢復健康,照常工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0:48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病縮睾證


馬××,男,二十七歲,門診號9546。


患者右側睾丸腫痛二月餘,治療後腫痛逐漸消退。


某日夜間,右側睾丸突然收引回縮至少腹。


少腹拘攣疼痛不已,牽引腰部,痛不能伸,痛劇之時,連及臍腹,直至四肢攣急難以屈伸。


顏面發青,冷汗淋漓。


其親友略知醫理,認為此證係腎精虧損所致,擬滋陰補腎之劑,服後未見緩解,遂送中醫學院附設門診部就診。


刻診患者面色發青,腹痛呻吟,愁容不展,兩目無神,白睛發藍,唇、舌、指甲均含青色。


舌苔白膩,手足冰冷,脈來沉細弦緊。


已兩日水米不進。


此係肝腎陽虛,厥陰陰寒太盛,陽不足以溫熙筋脈。


《內經》云「肝是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


」經脈失養,故拘攣收引,致 使睾丸回縮而痛,即所謂「寒則收引」之意。


法當溫扶肝腎之陽,溫經散寒,經脈之攣急自能舒緩。


方用當歸四逆湯加味。


當歸15克 桂枝12克 杭芍9克 細辛6克 通草6克 大棗5枚乾薑12克吳萸6克 川椒5克(炒黃) 烏梅4枚 附片60克上方服一劑後,疼痛緩解。


再劑,則陰囊松緩,睾丸回復。


面目、唇舌青色俱退。


手足回溫,諸痛皆愈。


唯陽神尚虛,照原方去川椒,加砂仁9克,連服二劑,精神、飲食均恢復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21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