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佩衡醫案】

 關閉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4:09 | 只看該作者

脫髮


李××,女,二十四歲,未婚,雲南大學學生。


1963年以來發現頭髮成叢脫落,脫後不見再長,髮脫之處圓如錢狀,大小不等,約兩月餘,頭髮全部脫去,頭頂光禿,毫毛不留。


患者為此驚憂不已,寢食不安,日問則心緒不寧,難於靜心學習,夜臥又夢境飄揚,不能安臥熟寐。


遍求醫藥施治,歷經數月,未獲效驗。


於1964年3月由親友介紹,來余舍求診,見患者頭部用紗巾纏裹。


詢其病狀,則羞澀含淚欲泣。


脈象沉細而弱,舌質淡,苔薄白潤。


《內經》云: 「腎者……精之處也,其華在髮。


」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髮為血之餘。


精與血互為資生,精足則血充,血充則毛髮潤澤。


故毛髮滋榮於血,生長則根源於腎。


此證脫髮並非疥癬所致,乃精血不足也,當以補腎榮血之法為治。


方用:附片60克 炙首烏15克 當歸15克 熟地15克 肉桂12克 炒棗仁15克 千張紙9克 益智仁9克(炒) 鹿角膠9克(烊化,分次兌入) 甘草6克連服八劑後,頭部即開始生長銀白色短絨毛髮,眠食均見好轉。


繼上方加補骨脂12克、菟絲子9克,藥爐不輟,連服十五劑。


一月後,頭髮已長至一寸多,色澤漸深。


照原方,去千張紙加肉蓯蓉12克,又服二十餘劑,頭髮漸長,其色漸轉黝黑,半年後黑髮滿頭,未見再有脫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4:19 | 只看該作者

服使君子仁呃逆治驗


張××,四川人,住昆明市,有子十歲,常患蛔蟲腹痛,面黃肌瘦,納呆食少,夜臥常齘齒流涎。


渠在藥店購得使君子二市兩與子服食,意欲驅殺蛔蟲,然不知該服何許劑量,隨其子剝去外殼而食之。


因使君子仁,其味香甜,小兒子一日內服食達一市兩之多,遂發呃逆不止,連聲頻頻而作,心泛欲嘔而不思飲食,無法止住,來舍向余求教。


余思及早年從師習業,曾聞師言,服使君子仁致呃逆作嘔者,其殼可解。


余當即介紹此法以試之。


渠返家後,照法用使君子外殼一市兩煎湯與其予服,連服數次,次日則呃逆頓除。


按:使君子仁甘溫入脾胃,常用以驅除蛔蟲,多食則易斂眩暈呃逆作嘔,脾胃虛弱者尤甚,然使君子殼又可解之。


此係民問單方效驗,若遇此者,不妨以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4:27 | 只看該作者

麻疹過表變證補救


鄭××之女,三歲,住四川會理縣鹿廠觀音橋。


患兒於1913年3月出疹,經某醫診治,服發表藥三劑後,麻疹隱隱欲出未出,發熱嗜臥無神,兩腮下忽而腫硬。


延余診視,認為服表藥過多,有傷氣血,疹毒不得發越,遂凝結於腮下作腫。


即以當歸補血湯合升麻葛根湯稍加薄荷服之。


北口耆24克 當歸24克 升麻5克 杭白芍10克 葛根6克 薄荷3克 甘草3克次日複診,其疹已透出,色轉紅潤,腮腫全消。


照原方再服一付後,全身疹已出齊,脈靜身涼。


繼服黃耆建中湯二劑調補而愈。


按:此女體質較單弱,雖服表散之藥較多,但幸未服寒涼之劑,故用大補氣血,稍佐升提之品,亦收顯效。


倘再誤施表涼,則後患不堪設想。


此後余診治麻疹一症,均未敢過於表散,亦未敢驟施苦寒清涼與攻下之劑,而切實掌握辨證論治之精神,無不立見奇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4:40 | 只看該作者

麻疹治驗二則

 

其一


李××之長子九歲,次子七歲,住雲南省祿豐縣南城外,於1922年3月同患麻疹。


初起發熱二日,涕清咳嗽,耳指冷,目微赤,多淚,面上隱隱現紅疹,以桂枝湯加葛根、防風、薄荷、升麻,兩子同服。


桂枝15克 杭芍15克 葛根12克 防風13克 薄荷6克 甘草6克 升麻6克 生薑24克 大棗4枚服一劑麻疹漸出而紅潤,繼則去葛根、升麻,加廣皮、法夏、細辛,仍同服。


服後,疹即透達漸灰,脈靜身涼。


再服黃耆建中湯一劑,即告痊癒。


黃耆30克 桂枝15克 杭芍15克 甘草6克 生薑30克 大棗5枚 飴糖30克 (本案兩孩病狀相同,故二人同服一劑,所用藥量稍重,若分服則當減輕使用。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34:49 | 只看該作者

其二


陳××之子,二歲,住雲南省祿豐縣南城外。


患兒於1922年3月出麻疹,已發熱四日,頭面隱隱現紅疹,色淡紅不鮮,兼見昏迷咳嗽,大便泄瀉。


因其體弱未敢過於表涼,乃與麻辛附子湯加二陳湯及生薑以溫經解表,輔正除邪而止咳瀉。


附片24克 麻黃5克 細辛3克 廣皮6克 法夏6克 甘草3克生薑10克服後,疹漸出,色已較紅潤,但仍發迷無神,繼以自通湯一劑。


附片30克 乾薑13克 蔥白4莖服後疹即出透,身熱漸退,仍見咳嗽。


再照上方去蔥白加細辛3克、法夏6克、化紅6克、甘草6克。


服後,麻疹漸灰,脈靜身涼,神識清爽,順利痊癒。


按:以上惠兒三人,均出麻疹,未經誤治,服藥後,遂順利痊癒。


倘恣意寒涼或任施表散,焉得不變症而促其夭折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48:53 | 只看該作者

病後體弱出麻疹變證嚴重


甘××之女,兩歲餘,姚安人,住昆明市。


患兒於1924年3月出麻疹,延余診治。


其症發熱,涕清咳嗽,目赤多淚;


耳指冷,面部隱隱已現紅點。


因上年冬季曾患慢脾風症,經余治療,體質尚未復元,故未敢用發表寒涼之劑,乃主以桂枝湯加附子、細辛。


桂枝6克 杭芍6克 甘草3克 生薑10克 大棗2枚 附片15克 細辛3克服一劑,麻疹漸出,二劑透齊,三劑漸灰。


但微見煩躁,因當時余經驗不足,竟疑為服溫熱藥後之燥象,即用上方減去辛、附,倍芍藥加當歸以補陰血,加麥冬而清煩熱。


桂枝6克 杭芍12克 甘草3克 生薑10克 大棗2枚 當歸10克 麥冬10克次日複診。


服上方後患兒脈反緊急,發熱煩亂,喘掙痰鳴,鼻翼掮動,唇色青烏,舌苔白滑,指紋青黑出二關,有欲作驚風之狀。


此種病情,已有陰盛逼陽於外之勢,當即以扶陽抑陰之四逆湯加肉桂、茯苓治之。


附片24克 乾薑10克 甘草5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兌入) 茯苓12克 公丁1.5克服後,旋即風動,延余再診。


見其手足抽掣.角弓反張,喘掙痰鳴,鼻掮不乳,以藥飲之,則湧吐涎沫,泄瀉綠 糞。


此種症狀,頗屬危篤。


但診其脈象,已較前和緩,身熱約退十分之二、三。


此是藥與病相爭之兆,亦即「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之瞑眩現象,告其希勿疑懼。


當即照原方增量主之。


附片50克 乾薑15克 甘草6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兌入) 茯苓12克 公丁1.5克囑病家連夜煎服。


次日複診,見其脈靜身涼,已能吮乳,惟尚咳嗽略掙,大便尚瀉而色漸轉黃,面唇指紋青烏之色已退。


照原方再服一劑,泄瀉止,喘掙平。


復以上方加口耆12克、砂仁6克,去公丁、茯苓,連服五劑,遂得痊癒。


按:此等病症,若認為陽毒熱重,以清熱解毒之品投之,勢必變症危篤,此時雖有識者用溫熱藥以補救之,但如劑量過輕,或配伍不當,亦難生效。


故應辨別陰陽,分析虛實寒熱,隨症施冶,則可免誤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49:14 | 只看該作者

麻疹誤服表涼藥轉陰證


甘××之子,三歲,姚安人,住昆明市土主廟街巷內。


患兒於1924年3月出麻疹,延余診治。


據其父云,初時發熱咳嗽,請某醫診治,服升提表散而佐清涼之藥二劑後,麻疹隱隱現點,色象不鮮,發熱已五六日,尚未出透。


余診視之,見其昏迷無神(少陰證但欲寐之病情)。


發熱已五、六日,麻疹尚未出透,若再遷延,勢必轉危,即以白通湯一劑。


附片60克 乾薑15克 蔥白4差(連鬚根) 服後,疹已出透而色轉紅活,再劑疹漸灰,脈靜身涼,食增神健,霍然而愈。


按:體弱發迷無神,疹出性慢,色象不鮮,服白通湯一、二劑,即能使疹子出齊,平安而愈。


此種治法,在麻疹方書上,雖不易見,但麻疹既不得發越外出而觀陰盛陽表之象,投以白通湯扶助心腎之陽,故療效甚速。


倘再誤施寒涼,則正愈虛而陽愈弱,無力托毒外出,反而內攻,必致表脫。


故無論痧麻痘疹,一旦病勢沉重,務須體會《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治病必求其本」之精神,認真辨別陰陽,不可固守一法,症現陰象,必須救陽,症現陽象,必須救陰,方有挽回之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49:28 | 只看該作者

麻疹危證扶陽救逆二例順證一例


陶××,年三十二歲,江西人,住上海。


有四子一女,於1932年3月值麻疹流行,將其長次兩子(七至丸歲),送往蘇州躲避。


殊料去後均出麻疹,誤服寒涼之藥相繼夭亡。


三四兩子,約二至四歲,在上海亦患麻疹,住某廣東醫院治療。


病至嚴重時,該院診斷為: 「肺炎」,延余到該院診視。


兩孩均同臥於小床內,麻疹雖免,但發熱不退,喘咳痰鳴,滿口涎痰隨時流出口外,不知曾服何藥。


見喂入黃果水時,仍從口中外流。


顏面青黯(陰象外露),兩顴發赤(虛陽外泄),唇色青紫,指紋青黑出二關,脈搏緊急(寒極之象),大便鶩溏(水寒土濕,木邪賊土),乳食不進(胃中虛寒,司運失權)。


該院認為病勢嚴重,別無他法,已感束手。


余診視後,當即告以病勢危篤,已成三陰寒極之症,寒痰內壅,真陽外泄,有風動或衰脫之勢,急宜扶陽抑陰,溫逐寒痰為主。


若服後湧吐寒痰,係病除之兆。


如熱退喘平,尚可轉危為安。


倘若緩治或再施寒涼之藥,必危殆無救。


渠因長次兩子已夭亡,三、四兩孩又復病重,驚慌不已,要求設法搶救,萬分信任,縱雖不起,決無怨言。


遂擬四逆二陳湯加丁香、肉桂、少佐麻辛,分量加重,與兩孩同服(因其病情相同,故共服一劑)。


附片100克 乾薑24克 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法夏10克 廣皮6克 茯苓15克 細辛3克 公丁香6克 炙麻絨3克 甘草10克 此方服後,均嘔吐涎痰碗許,自汗淋漓,大便泄瀉。


次日複診,發熱已退十之七八,喘平十之五、六,口中涎沫減去十之八、九,喉間痰嗚亦減去其半,略進乳食。


照原方加量去麻辛治之。


附片130克 乾薑36克 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化紅6克 茯苓15克 法夏10克 公丁香6克 甘草10克第二方服後,又各吐涎痰碗許。


第三日複診,已脈靜身涼,喘平瀉止,眠食較佳,咳減十之六、七,顏面及指紋青紫均退。


照原方去公丁,加細辛、五味、黃耆,連進三劑,諸病痊癒。


渠之另一女孩,約五歲多,亦繼出麻疹。


初起即發熱、涕清,而加咳嗽,嘔吐泄瀉,目淚盈眶。


擬以桂枝葛根湯加防風、薄荷。


桂枝10克 杭芍10克 葛根10克 防風6克 薄荷6克 甘草6克 生薑10克 大棗2枚服上方後麻疹漸出。


第二劑去葛根加黃耆16克,服後全身透達。


第三劑黃耆桂枝五物湯,服後疹灰脈靜身涼,平安而愈。


黃耆15克 桂枝10克 生薑10克 大棗2枚 杭芍10克按:陶某五個小孩,長次兩子,遠避隔離不能倖免,誤於寒涼之藥而夭亡。


三、四兩子轉「肺炎」而嚴重,得回陽救逆之劑搶救而全活。


一女孩用藥適當,兩、三劑平淡之藥而治癒。


以此觀之,凡治麻疹一證,立方用藥,務須細心審慎。


明朝李念莪《內經知要》注《陰陽應象大論》關於「少火生氣」云:「特須善為調劑,世之善用苦寒,好行疏伐者,詎非歧黃之罪人哉。


」此為醫醫之言,須熟記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49:59 | 只看該作者

麻疹後轉「肺炎」虛寒重證三例

 

其一


羅××之子,年三歲,住昆明如意巷。


患兒於1939年3月患麻疹,住某醫院治療。


因轉變為肺炎,病勢嚴重。


該院認為病勢危篤,已感束手,遂出院回家。


當延余診視之,患兒麻疹雖免,但脈搏沉細而緊,顏面含青黯之色,唇口紫烏而焦燥,舌苔白滑而厚膩,指紋青紫出二關,大便鶩溏,小便短赤。


咳嗽喘促,聲音嘶嗄,午後及夜間發熱,食少無神。


據以上病情,已成為太少二陰虛寒重證,寒痰邪陰內壅,陽不足以運行,遂見以上證狀。


當即用四逆湯加肉桂、公丁香、法夏、茯苓以扶陽抑陰治之。


附片36克乾薑15克 甘草6克 公丁香3克 法夏10克 茯苓15克次日複診,據病家自述,服藥後,旋即嘔吐不少涎痰,大便泄瀉數次。


視其發熱、咳嗽、喘促等證已減輕十之六、七,且能熟寐,面唇青黯之色稍退,唇亦較潤,仍照原方將附片加為60克,去丁香,加蒼朮6克。


第三日續診,據病家云,服藥後又吐涎痰二次,發熱已退,小便較長,泄瀉亦止,喘促已平,並能進稀粥。


視其面唇青黯已退去十之八、九,唇轉紅潤,白苔已退其半,小便雖黃而長,神食亦較增,聲肯已恢復正常,尚微咳稍喘,以四逆湯加砂仁、法夏連服二劑。


附片60克 乾薑15克 砂仁6克 法夏10克第五日續診,面色已轉紅潤,舌苔全退,喘咳已愈,再以四逆湯加北口耆16克、潞黨參13克、砂仁6克,連服二劑,食增神健,諸病全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50:16 | 只看該作者

其二


朱××之女,年五歲,住昆明市曉東街。


於1939年春出麻疹,住某醫院診治,麻疹免後,轉為「肺炎」,病勢沉重,遂出院回家。


延余診視,見其脈來沉弱,面色青黯,唇口淡紅而焦,舌苔白厚而燥,不渴飲,夜發潮熱,形神瘦弱,咳嗽氣短而喘促,腹痛食少。


據以上病情,屬於素稟不足,麻疹免後,正虛陽弱,寒濕內伏上逆於肺,陽不足以運行所致。


法當溫中扶陽,開提肺氣,化痰止咳,以四逆二陳湯加味主之。


附片50克 乾薑15克 法夏10克 陳皮6克 茯苓12克 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砂仁6克 細辛3克 五味2.5克 甘草6克次日複診,喘咳已減輕,唇舌較潤,面色青黯稍退,飲食略增,夜熱已退,照原方再服一劑。


第三日續診,喘咳止,精神飲食較增,白苔退去十之八、九,唇舌已轉紅潤,顏色青黯已退十之七、八,續以四逆湯加砂仁、肉桂、茯苓連進三劑,津液滿口,食增神健,諸病痊癒。


附片50克 乾薑15克 肉桂6克(研末,泡水兌入) 砂仁6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50:28 | 只看該作者

其三


楊××,住昆明大綠水河,有一女生甫半歲,於1958年春出麻疹,已灰,忽轉「肺炎」,發熱喘咳,喉間痰鳴,鼻翼掮動,面含青象,指紋青紫出二關,大便瀉綠水,小便短赤。


此係疹後元陽內虛,寒痰壅閉,肺腎之氣不接,清肅不降而成是證,即以小青龍湯加附子主之。


附片30克 乾薑12克 法夏6克 細辛3克 麻黃3克 五味子1.5克 桂尖10克 杭芍6克 甘草6克服後旋即嘔吐涎痰盞許。


次日複診,喘咳稍減,發熱已退其半,再以四逆二陳湯加肉桂少佐麻絨,細辛主之。


附片50克 乾薑12克 法夏6克 陳皮6克 茯苓13克 肉桂20克(研末,泡水兌入) 甘草10克 炙麻絨3克 細辛2.5克服後,又吐不少涎痰,喘咳已去十之八、九,鼻搧痰鳴已止,大便轉黃而溏,小便已較長而淡黃,並略進稀粥,顏面指紋已轉紅潤,仍照原方去麻辛、陳皮,連服二劑而愈。


按: 「肺炎」係西醫病名,中醫則應分為肺熱、肺寒或肺燥等證。


針對寒熱虛實之病情實據,靈活處方治療。


如一見「肺炎」,不辨寒熱,動軛以清涼解毒之劑任意消炎,則貽誤不淺矣。


以上三例,均係體質虛寒,濕痰內盛而成肺炎寒極嚴重之證,故主以扶陽溫化之劑,均奏全功。


如係邪熱肺燥之炎證,又當以養陰清肺生津潤燥之劑治之,方能收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50:39 | 只看該作者

麻疹後邪熱灼肺


王××之男孩,年三歲,出麻疹免後,身熱不退,喘咳痰滯,唇焦,舌苔白厚而燥,指紋紫紅,脈洪數,壯熱煩渴,小便短赤,鼻乾,目多眵。


此係疹後真陰內虛,邪熱灼肺,津枯液燥,以人參白虎湯加味主之。


米洋參5克生石膏12克 知母10克 甘草6克 寸冬10克 尖母3克 五味5克 粳米一撮次日複診,患兒脈靜身涼,煩渴喘咳均減,以生脈散加味治之。


米洋參6克 寸冬12克 五味2.5克 甘草3克 生地10克 川貝5克 杭芍6克第三日複診,津液滿口,喘咳已平,食量較佳,再以黃耆20克、當歸10克、生地6克、黨參10克、元肉10克,炙甘草3克,調補氣血之劑,連服二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51:03 | 只看該作者

麻疹後濕熱下痢


王××之女,年五歲,麻疹免後,下利紅白,腹痛裏急後重,不思飲食。


係麻疹後,濕熱阻遏所致,以檳芍順氣湯主之。


杭芍12克 檳榔片6克 枳殼6克 厚朴6克 木香3克 前仁6克 大黃6克 甘草3克服後,大便暢利三、四次。


次日複診,紅自痢已減十之八、九,仍照上方加減治之。


當歸12克 杭芍12克 前仁6克 萊菔子5克 檳榔片6克 黃芩3克 枳殼3克 甘草3克第三診,利止食增,續以下方連服二劑而愈。


黨參12克 口耆12克 西砂仁3克 當歸10克 黑薑6克 元肉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9:51:19 | 只看該作者

麻疹後陰虛陽燥


王××之子,年五歲,出麻疹後,邪熱內伏,陰虛陽燥,發熱八、九日不退,脈息沉數,唇焦舌燥,渴思冷飲,虛煩不寐,大便不解已五、六日,小便短赤。


以溫補之劑服之,病勢更甚。


此係少陰熱化之證,擬以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主之。


黃連5克 黃芩6克 杭芍12克 阿膠6克(烊化兌入) 雞子黃1枚(攪化兌入) 待芩、連、芍三味煎汁,少冷,兌入阿膠、雞子黃調勻而服。


次日再診,患兒煩止得寐,身熱退去十之八、九,唇舌已回潤,再以生脈散加味治之。


米洋參5克 寸冬10克 五味3克 甘草6克 生地6克 玄參6克第三日複診,患兒脈靜身涼,津液滿日,二便通利,續以前方去生地、玄參,加口耆20克、當歸10克,補中益氣,養陰生血,連服二劑,食增神健,諸病俱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20:46:41 | 只看該作者
全篇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2:00 , Processed in 0.1718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