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特色】
(二)因勢制宜治則及運用朱氏指出,病與證、方與藥均存在著「勢」。
辨別病勢,對於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即根據病勢而採取「因勢制宜」的治療原則。
「因勢制宜」就是指審度病勢變化,從動態的角度主動地治療疾病,以提高療效,加速病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謂「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孟子?公孫醜》所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有盛衰,治有緩急」,《金匱要略》「上工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吳鞠通認為「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周學海主張「順乎病之勢而利導之」和「矯乎病之勢而挽回之」。
薑春華氏提出的「截斷扭轉」治療思想等等,都是「因勢制宜」的光輝論斷。
朱氏說:儘早祛除病邪,以阻止病邪深入,遏制對機體不利的病勢;
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利用或造就有利的病勢,使疾病向愈,這就是「因勢制宜」的主要目的。
區分發病的緩急之勢,可及時進行截斷扭轉;
針對證候的動態之勢,可採用順勢或逆勢之法,這就是「因勢制宜」的基本方法。
瞭解病情的緩急之勢,不僅可估計疾病的預後,並且可確定治則的標本緩急。
新病暴病或病情惡化,病勢變化快者,治貴急速。
如溫病逆傳心包,急宜「三寶」清心開竅。
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復期,病勢平穩,治宜緩緩圖功。
如症積日久,正虛瘀滯,治當扶正破瘀,不可輕投峻猛之品。
把握疾病的演變之勢,可以洞察病情全局,獲得診療的主動權,阻斷病勢的發展。
「發於機先」、「先安未受邪之地」、「透營轉氣」、「逆流挽舟」等,都有截斷或扭轉病勢發展之義。
認識證候的動態之勢,有利於選用「因勢利導」,或治其「氣反」的方法。
凡證勢體現正氣祛邪愈病的生理病理反應者,應順其勢而利導之,痰食停聚欲吐者可行湧吐法,體若燔炭者可汗出而散等。
凡證勢屬於邪盛正弱,與正常氣化之升降出入相逆而不利於機體陰陽氣機之恢復者,宜逆其勢而挽回之,如納氣平喘、補氣升陽、回陽固脫之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