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7:5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87年11月12日複診:肢體麻木及部分視力障礙發作停止達半年。


夜尿頻繁也獲改善(1~2次)。


消化功能保持良好。


多普勒超聲複查兩次均示右頸總動脈血流通暢。


頸動脈波形掃描亦示正常。


血總膽固醇降至156mg%。


舌質已不呈晦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0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①本例患者證候及舌脈所見,均示有較典型之脾腎氣虛及血瘀證,故在20個月的治療過程中,先後應用益氣活血佐以養陰安神等治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近年來的研究工作表明,根據中醫「氣為血帥」及「氣行血行」等傳統理論設計的實驗,顯示應用益氣活血藥物或方劑,可使家兔或大鼠等實驗動物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明顯減輕或消退。


②本例患者治療後右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消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完全消失,療效可靠。


表明中醫藥治療此類疾病有一定前景,值得擴大驗證。


內科治療修復的機理,有的認為是斑塊上出現覆蓋上皮的再生,過度的細胞增殖受抑制,其細胞數和脂質含量減少,黏多糖成分改變,致難溶性蛋白及鈣化和損壞範圍減少。


但消退後是否可能再進展,是否可能發生諸如潰瘍或附壁血栓等併發症,都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本例與DrJeanYu共同進行臨床觀察總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1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愛滋病(溫毒證)案GH,美籍白種人,男,38歲,病歷號339。


住加利福尼亞州Ventura城。


1986年5月7日就診。


主訴:疲勞、厭食、慢性腹瀉已8月餘。


全身淋巴結逐步腫大3~4年。


就診前未經任何系統治療。


慢性腹瀉,1天3~4次不等,水樣,有食物殘渣,具酸臭味,但無黏液及膿血,大便常規檢查無異常發現。


患者體質衰弱,無法堅持日常工作。


自感咽痛喉腫,從不間斷,經常感冒。


全身熱感(測體溫正常),口乾渴,情志沮喪,並有自卑感、憂鬱及自殺意向。


既往史:患者於1974~1984年的10年中曾在某酒吧當調酒員,當時曾與20余名男性健康青年有過同性戀史,1981~1982年間,性生活十分雜亂而頻繁;


這一批青年人年齡均在25~26歲左右,先後於1982年前後出現疲勞無力、淋巴結腫大,慢性腹瀉等症狀,並在4~5年內相繼死亡。


患者於1984年5~6月間經當地醫生檢查,其HTLV-Ⅲ(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typeⅢ,即人類親T淋巴細胞病毒Ⅲ型抗體實驗)兩次均呈陽性,確診罹患愛滋病,並為愛滋病病毒攜帶者。


先後曾就診於某大學及某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均告以無特殊治療方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1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體格檢查:神疲憔悴,面容萎黃,兩眉緊鎖,似有難言之苦衷,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略大,頜下、胸鎖乳突肌後、腋下及腹股溝等處淋巴結普遍腫大,大小不等,無明顯壓痛,可以活動,肝在右季肋下2cm,脾可觸及。


心肺陰性,神經系統未引出病理反射。


實驗室檢查:HTLV-Ⅲ(+),血常規正常。


白蛋白42g%,球蛋白28g%,白蛋白∶球蛋白=15,穀草轉氨酶136u/L(正常值0~4u/L),穀丙轉氨酶268u/L(正常值0~45u/L)。


凝血酶原時間1525(正常值11~143sec),凝血酶原活動度43%(正常值70%~100%),其餘22項血液生化檢查尚屬正常範圍。


舌診:舌質紅、嬌嫩,中有縱形裂紋,舌尖邊紅,並有小點刺凸起。


舌苔薄黃膩,舌根苔黃厚。


舌尖剝脫上皮培養呈念珠菌陽性。


脈診:脈數(90次/分以上),弦滑。


西醫診斷:愛滋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2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中醫診斷:素體脾虛濕侵,復因溫毒內侵,蘊蓄濁濕熱毒,病位兼及氣分、血分。


診為溫毒證。


治療經過:前後可分為三個階段。


1986年5月至1986年8月為第一階段。


治療原則為清熱涼血,祛濕解毒,方用王孟英《溫熱經緯》之甘露消毒丹為主方化裁,隨症加減應用,先後加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牡丹皮、梔子等清熱解毒涼血藥,並佐以導滯消食之麥芽、山楂等。


患者每週煎服上述中藥4~5劑,每日分3次服。


持續治療4個月,主觀症狀好轉,精力體力均有進步。


大便由稀變為成形或軟便,食欲好轉,可以正常進食,並開始半日工作。


但情緒波動很大,究其原因,皆是受往日病友相繼去世消息的影響。


經上一階段治療後,患者舌質由紅轉為淡紅,舌體胖大,有齒印,濕潤,中有裂痕,苔薄白。


脈弦滑但已不數(64~72次/分)。


1986年10月15日複查肝功能,穀草轉氨酶降為91u/L,穀丙轉氨酶降為182u/L。


一般體徵雖無重大變化,但患者對繼續服用中藥很有信心。


鑒於此時患者溫毒之邪已挫,濁濕之象已衰,唯氣陰兩虛症狀仍很明顯。


故第二階段改用生脈散補元氣益陰津,並另佐加滋陰生津之品,諸如元參、生地、女貞子、旱蓮草等治療,患者體力漸恢復近正常,食欲好,無腹瀉。


1987年3月4日,複查肝功能,穀草轉氨酶為73u/L,穀丙轉氨酶為169u/L,血白蛋白45g/ml,球蛋白25g/ml,白蛋白∶球蛋白=18,血甘油三酯由初診的146mg/ml降至91mg/ml,VLDL由28mg/ml降至18mg/ml,但病情仍有波動。


1987年5月5日再次於右側腰部(T12-L1)皮膚出現帶狀皰疹(據患者稱1985年曾在右三叉神經區有過一次帶狀皰疹),局部大量水皰,疼痛,並有發熱,乃改黃連、大青葉、紫草、牡丹皮等清熱涼血之劑治療,2周後,患者全部皰疹消退結痂,疼痛緩解。


此外,患者前臂內側皮膚曾兩次出現散在針頭大小紅點(當時血管脆性試驗陽性),經對症治療後迅速消失,未再出現。


自1987年6月以來,患者已進入某職業學校全日制學習。


當時複診:舌質胖大,濕潤,色淡白,脈沉細滑。


患者尚有心悸、眼花、頭暈之感,遂試進扶正之劑,以歸脾湯為主方重用黃耆治療。


服藥2周後,患者主觀感覺有明顯進步,心悸改善,可以熟睡,認為「此方效果出乎意外之好」,要求繼續服用。


故第三階段以歸脾湯為基本方,加菟絲子、仙靈脾、女貞子等補腎陽、滋腎陰的藥物交替使用,旨在補益心、脾、腎三臟,提高機體的體液及細胞免疫功能。


至1987年9月末,患者情況仍然穩定,自訴已有數月未罹患感冒,咽喉部不再腫痛,體力及食欲均尚好,檢查輔助性T細胞為91/mm3。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3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近兩周,因其最後一位病友死於愛滋病併發肺炎,使患者精神又為之緊張,情志憂鬱,並感疲勞乏力。


至目前為止,本例是同期患者中最後一位倖存者,中藥對穩定病情有一定的作用,12月隨診病情穩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4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隨訪:此後,宗以上三個階段處方,化裁應用,堅持至今。


1990年10月複查輔助性T淋巴細胞102/mm3,抑制性T淋巴細胞237/mm3,T4/T8=043,雖仍很低,但病狀基本穩定,可以自理生活。


[評析]據文獻報告,美國72%的愛滋病患者為同性戀者,其中90%年齡在35歲左右,其中97%為男性,大多數為白種人。


愛滋病的症狀常表現為慢性淋巴腺病(GayLymphnodesyndrome),無原因的疲勞無力,體重減輕,發熱,血小板、白細胞減少,HTLV-Ⅲ陽性為確診的血清學實驗。


結合本例患者的生活史、病史、症狀及體徵等情況,其愛滋病診斷當屬無疑。


本病例係從中醫學的理論診治,本為脾腎陽虛,標為溫毒濕濁內侵,為本虛標實的溫毒證,治療法則應以清熱解毒、祛濕涼血為先,繼進益腎健脾養心的固本療法。


本例臨床治療證明有一定療效。


但對血清學HTLV-Ⅲ陽性是否能有影響,尚待更為長期和系統的觀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8: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中國及日本學者曾在有關免疫學的大量臨床及實驗研究中,證實確實具有影響人類體液及細胞免疫反應的中藥有黃耆、人參、女貞子、黨參、刺五加、仙茅、菟絲子、山萸肉、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等,其中黃耆內服可明顯提高患者細胞誘生干擾素的能力,人參總甙可增強抗原的特異性反應,仙茅、菟絲子、鎖陽還可促進抗體形成提前。


同時還證明若干補益、滋陰、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中藥具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作用,包括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復方當歸補血湯也有類似作用。


經實驗證明,能增加T細胞比值的中藥有人參、黃耆、靈芝、銀耳多糖、黃精等,對這些中藥的有效成分的研究,也已有不少進展。


已知愛滋病患者輔助性T細胞與抑制性T細胞之間失卻應有的免疫平衡狀態,其比值由健康人的18降至11或更低,輔助性T細胞總數甚至可降至50/mm3或20/mm3以下(正常值為>400/mm3),中醫藥如能對愛滋病的治療收到一定的效果,是令人興奮的。


愛滋病患者由於自由基的積累,損害細胞,對遺傳學特性及生殖系統也可產生影響,甚至成為愛滋病併發腫瘤(如Kaposi』s肉芽腫)的原因,所以應當研究應用自由基淨化劑治療本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0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美國已有應用大劑量維生素C(60~70g/24h)治療本病者。


中國在研究中藥及有關復方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方面也有若干發現,酸棗仁、女貞子、枸杞子、補骨脂及漏蘆等就具有這一作用。


有些補腎復方在臨床上也證明具有降低老年腎虛患者血漿脂質過氧化物水準的效應,似都值得選擇應用於本病的臨床實際。


美國當前治療愛滋病患者以應用AZT等為主,治療費用相當驚人。


中醫藥治療本病費用明顯低廉,且無副作用,自有其優越性。


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治療本病的效果,尚需進行大量的臨床和實踐研究工作(本例與DrJeanYu共同進行臨床觀察總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1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心悸)案黃某,51歲,男,漢族,已婚,技術員。


1978年4月20日住院。


主訴:心慌、氣短、胸悶反復發作9個月,加劇3天。


現病史:自述「脈律不齊」已逾12年,未予治療。


至1977年7月16日因勞累而突感心慌、氣短、胸悶,先後在本市兩醫院就診,當時查血壓208/143kPa,心電圖示:「竇房阻滯、頻發房性早搏」(經我們查閱心電圖屬實)。


用心得安、強心甙、復方硝酸甘油、潘生丁以及愈風心片等治療,病情無明顯緩解,並反復發作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心房率在房速發作時達170~180次/分。


近3天來心慌、氣短、胸悶加重,終日惶惶不安,激動或活動後尤甚。


於1978年4月20日收入院治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2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體檢及有關檢查:體溫365℃,脈搏78次/分,不齊,血壓156/104~195/130kPa,心律不齊,心率86次/分,心界不大,心音正常,A2>P2,肺(-),肝脾未捫及。


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多發性房性早搏,頻發短陣房性心動過速。


發作時心房率150次/分左右。


胸部X線片:兩下肺野紋理增重,左上肺可見陳舊性結核性鈣化灶,主動脈弓屈曲。


化驗檢查:血脂:β-脂蛋白比濁330mg%、三酸甘油酯139mg%;


血流變學檢查:血栓長度12mm、乾重5mg,全血黏度比676,血漿黏度比172,紅細胞電泳17′40″;


肝功能異常。


超聲心動圖正常。


舌象:舌質暗,苔薄白。


脈象:促脈,結代脈及弱脈交替。


西醫診斷: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陣發性房性快速性心率失常。


結合既往明顯竇房傳導阻滯情況,考慮有竇房結功能不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3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中醫診斷:心悸,氣陰兩虛夾血瘀。


治療:益氣,養陰,活血,安神法。


治療經過:入院後經用益氣養陰法、養陰活血安神法、養陰清熱安神法以及心得寧90mg/d治療,症狀改善不大,每天短陣房性心動過速仍然頻發,不可勝數,在臥床情況下,猶不時發作。


血流變學檢查:血栓長度11mm、乾重6mg,全血黏度比653,血漿黏度比190,紅細胞電泳29′25″。


按「血脈瘀阻」論治,於5月4日及22日先後以冠心Ⅱ號(丹參、赤芍、川芎、紅花、降香)10克+5%葡萄糖液250ml靜脈點滴,計兩個療程(20天),6月2日結束。


點滴後症狀稍有改善,但心律不齊猶存,仍心悸(夜間尤甚),胸悶胸痛,舌苔薄白、質暗,脈弦、促、結代交替。


分析病情,證屬肝失疏泄,氣滯血瘀,血不養心,心神不寧,取調肝理氣活血寧心法。


藥用:川芎12克,赤芍12克,合歡皮12克,柏子仁9克,珍珠母24克,夜交藤30克,丹參30克,羌活12克,水煎服,1日2次。


2劑後,心律失常消失。


6月8日心得寧減量為45mg/d。


此後,除6月10日出現偶發房性早搏(15次/10分)外,每日多次聽診及心電圖檢查,均屬正常心律。


守上方繼續服用40余天,心律仍正常,未再出現房性早搏或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血壓亦正常。


因有胸悶,曾於6月12日始,相繼在原方基礎上加薤白18克,肉桂6克,瓜蔞18克以寬胸通陽,加藥後胸悶消失。


6月24日遙測心電圖連續監測2小時,示正常心律,無異常發現。


心得甯於6月26日停用。


以後多次間斷心電圖遙測,均正常,乃於7月18日出院。


出院時化驗檢查,血脂:β-脂蛋白比濁490mg%,三酸甘油酯1825mg%;


血流變學檢查:血栓長度9mm,乾重3mg,全血黏度比622,血漿黏度比186,紅細胞電泳24′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3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這病例主要是因為頻繁發作房性心動過速入院,在臥床情況下也不斷有短暫發作,病情較重。


入院前曾用多種中西藥治療,包括心得寧135mg/d,每日仍有發作。


入院後經中醫辨證論治,尤其是6月2日辨證處方後,收效顯著,心律失常消失。


心電圖正常,持續40余天,直至出院未復發,效果較為肯定。


本病例的治療主要特點為應用了活血化瘀治法。


中醫認為「心在體為脈」、「心主血脈」,因而心律失常、脈律不齊,可以從「瘀血」論治。


本例有一定程度的血瘀情況,故適合於用活血藥。


方中活血藥強,故古人有「萱草解鬱、合歡蠲忿」之說。


本病例有頻繁發作的短陣房速,但無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所以不是過渡型(中間型)房性心律失常。


其房性早搏雖多,但不是多源性的,預後較好。


心律失常的治療,難度較大。


可從中醫理論角度研究探討這方面的治法,也可以從藥物性能上探索。


平肝熄風藥、搜風藥可以研究,也可以從心臟電生理學角度進行探討,如大劑量當歸,其電生理效應類似奎尼丁,很有意思。


含強心甙的中藥及有降壓作用的若干中藥,對心律失常也有一定作用。


總之,按中醫理法方藥研究治療心律失常是一條較好的途徑,我們應該一個病例一個病例地進行總結,逐步積累經驗,異中求同,找出規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4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陰陽二元調節隨想在日新月異的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中國傳統醫學的成長無疑是一大奇跡。


它和以科學型為標誌的西方醫學有很大不同,是以思辯型或倫理型為重要特徵而富有頑強生命力屹立於科學界的。


傳統中醫學術中的理論精華當然不是從天而降的,它是在中國傳統大文化土壤裡經過實踐的洗禮而成長的,作為人體二元調節理論的陰陽動態平衡論,現在已成為國內外不少學者接受的觀點了。


它以至於在著名的英文韋氏字典(Webster』sDictionary)中也堂而皇之收入陰和陽即yin和yang這一對辭條。


看來,這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影響西,而不是西影響中了,這和氣(qi)及太極(taiji,前作taichi)的狀況相類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49:5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中醫傳統陰陽理論是和「天人相應」即大宇宙(寰宇)和小宇宙(人身)相關的理論聯繫在一起的。


有人認為這種思維源於易學,因為《易經?係辭上傳》載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然後更有四象和八卦的衍生。


對於陽爻「—」及陰爻「--」這一對象形,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明確認為這是象徵雌雄、天地及陰陽的意思。


但也有的學者認為傳統中醫學學術中的陰陽理論與易經無關。


不管怎麼說,中國傳統醫學強調在診斷、治療、預防及養生中都要注重以陰陽和諧,功能調節思維為指導,和西方醫學強調的更為直接的因果論思維大為不同。


不論稱「太極圖」也好,稱「無極圖」也好,稱「陰陽魚」也好,古典太極圖的陰陽共處、相抱、相互聯繫、相反相成、相互為根及相互滲透的觀點都是至為明確的。


所以傳統醫學治療學上便有「治陽顧陰」和「治陰顧陽」之說,陽虛證用助陽藥太過會傷陰;


陰虛證用滋陰藥太過會損陽,這是客觀存在的明白無誤的現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0:0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醫學家,已故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鄺安教授,在60年代首先在實驗動物身上用挖空動物腎上腺皮質方法和結紮腎動脈方法分別造成類似臨床陽虛和陰虛的模型,分別用肉桂、附子助陽藥和六味地黃滋陰藥得以反證,開創了「實驗中醫學」的科學新時代,功不可泯;


可惜鄺老在「文化大革命」浩劫時期頸脖上卻被掛上「陰陽先生」黑牌,橫加批斗,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知。


70年代開始,國外學者在不同側面證明陰陽學說的科學性,1973年美國生物化學家Goldberg認為環核苷酸珠雙向調節可能可以解釋陰陽學說的現象;


1979年日本學者高島文一指出,四肢的外側面是交感神經佔優勢,四肢的內側面是副交感神經佔優勢,有的日本臨床家還以內窺鏡胃黏膜色澤所見區別陽證陰證。


而實際上人體中陰陽動態平衡的生理生化現象比比皆是,遠不止這些,例如女性體內有男性激素,男性體內有女性激素;


神經系統功能和內分泌調節晝(陽)夜(陰)節律變化規律等等,都甚具說服力。


以交泰丸命名的著名醫方,對於神經衰弱病失眠效果很好,其理論實乃調節陰陽,方中僅二味藥,以黃連清心火,以肉桂補下元,起到「水火既濟」的功用。


傳統中醫學說中的這一富有魅力的理論,既有文化價值,更有指導防治疾病的應用價值;


養生學中有一句名言「動勝寒,靜勝躁」,實際也是這個道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0:1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陳立夫先生說中醫學術理論有「致廣大」的特色,而西方醫學則有「尺精微」的特點,尺長寸短,各有優勢,所以,他主張「中西一元化」,加以發揚光大,這是一種「向後看是為了向前走」的理論。


我近四年先後訪問韓國三次,每次都對韓國國旗的太極標誌和八卦中的四卦(乾坤離坎)標誌很有感觸,多次請教韓方朋友;


我的一位來自韓國的博士研究生尹太英醫師,他在漢城和我共同參加中韓傳統醫學研討會後對我說,這國旗表達了尊重傳統文化精神,表達了運動發展的信念,表達了安泰與平衡的思想,富有哲理,我以為這個解說不神秘,卻較切合實際。


至於在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看到的在紅磚圍牆上嵌有的太極陰陽圖像,我想毫無疑問地是主人對東方文化傳統的嚮往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0: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小議西洋參西洋參又稱花旗參和洋參,原產於加拿大和美國,故又有美洲人參之稱。


此物自1716年清代海禁方開之際傳入中土,現在已是我國家喻戶曉的補益強壯藥品或高級保健品了。


我們在診療和諮詢經歷中,當不難注意到,人們或為康復,或為健身,或為補虛,日進3克或6克者,可謂不一而足,很是多見,其效驗是肯定的,但濫用或盲目崇尚者亦有之。


西洋參的大名見於本草學專著者,首推1757年吳儀洛所著的《本草從新》和1765年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


我往年在讀清代宮廷原始醫藥檔案時,看到西太後也常應用西洋參以療疾和補益,光緒二十一年前後,西太後有慢性腹瀉之苦,太醫用方認為補氣和理氣藥不宜過於燥烈為當,常西洋參、黨參在一張處方中同用;


外感時有時需用些人參時,也每改用西洋參;


咽燥口乾、口渴胃熱用人參白虎湯時,也以西洋參代替人參;


說明西洋參和人參的性能確實有同卻也有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0: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當然西洋參之所以為大家所喜用慣用,這和該品具有「養陰生津,除煩降火」作用有關。


現代科學研究還表明,西洋參所含人參皂甙則較少或缺如,故興奮和強壯作用不及人參(包括我國東北人參和朝鮮的高麗參)。


我曾用核聽診器方法觀察到東北人參在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射血分數方面似較西洋參為上,所以通常應用應有所不同;


西洋參適於氣陰兩虛或陰虛有火者,長期應用每日以3克為宜,如此服則可以無明顯副反應。


反之,劑量過大,可能會有上火或煩躁的情況。


過去《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有過這方面類似的報導。


現有研究提示中國東北人參對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效果很好,適於強壯應用。


至於持「一參能除百病」的見解,我看是片面的。


西洋參也有「山參」和「種參」(園參)之分,但現今「山參」已久不進口,所見均為「種參」。


現今西洋參也有偽品,主要是以我國人參加工的生曬參在廣州等口岸改換包裝與商標倒流入內地市場,甚具譏諷意味,這當然與國人不正常的崇洋心理狀態及價格差異有關。


偽品中還有以桔梗、紫茉莉等偷樑換柱者,應注意手感沉重而橫紋清晰者為真品。


中國應當自強,應當恢復自己人參的商品價值和地位。


國產的西洋參幾年前也已問世,應深入研究其化學成分及功效之同異,以期推廣應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0:3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西洋人服中藥療疾在一片「回歸自然」的呼聲中,一些西洋人服用中成藥甚至湯藥治病,已是相當多見的了。


雖然「苦口」,但卻為「良藥」;


何況現在確有不少疾病是西方醫學所束手乏策或效果並不理想的。


其實,西洋人用中成藥治病或飲用湯藥治病遠不止今日始。


曩昔我在披閱中外邦交史和文化交流史時,也偶可見到古代來華的外國使節或來員在中國應用中醫藥治病者。


清宮現存之原始醫藥檔案中,就有若干這方面的真實記錄。


如來華的清內廷工作之義大利畫家、耶穌會士郎士寧(GiuseppeCastiglione)於乾隆十年患「暑熱外感」,當時的太醫院右院判(院長)、著名太醫劉裕鐸(與吳謙同任《醫宗金鑒》總編纂官)為其診治,以「疏攻暑熱,清熱解毒」為法則,處方香薷飲及荊防敗毒散合方化裁治療,表證得解後,因體質仍弱,乃又以金匱腎氣丸培補緩調,其時郎士寧已近花甲之年。


這是一則有理有法有效的甚具特色的案例。


郎士寧其人,我想很多人都會瞭解或聽說過其有關傳聞。


此人為義大利畫家,27歲時,即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來華,專以繪畫供奉內廷,經康、雍、乾三朝。


其畫多參西法而施以中國之技術,可謂亦中亦西,中西合璧,聲名甚著,曾繪有油畫「香妃像」,名噪一時。


我國故宮博物院現仍有郎士寧之原作,1993及1994年我三次訪台,在臺灣故宮博物院也見到了其大如故宮宮門之巨幅畫卷,其運筆賦彩,丹青絕技,融會中西,觀此類畫卷,實是一種絕妙之享受。


傳聞乾隆皇帝曾數次親臨其側,觀其作畫,78歲時逝於北京,葬於阜成門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6 06:39 , Processed in 0.2343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