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①臟腑歸經:藥物歸經,是依據臟腑經絡學說而結合具體實踐所產生的中醫基本理論,有其科學性。
清宮醫案中藥引表明,臟腑歸經是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入心:如乾隆皇帝於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酉正初刻,「神氣恍惚,少寐不寧,有熱」,御醫沙惟一、錢景診斷為「心氣虛」,予鎮陰育神湯加減治療,其方除用人參、生地、白芍、橘紅、龜板、竹茹、遠志、棗仁、龍齒、琥珀、歸身、半夏、石菖蒲、甘草補心安神外,取用赤金一兩為引同煎。
入肝:光緒六十二月初五日,慈禧太後「脈息兩關稍大,右滑左弦」,「神疲力衰,穀食不香,脊背生熱,運動則熱勢見輕」,經薛福長等診斷為「木不條達,復加憤鬱,脾受其制」之症,處方:人參一錢五分、炒於朮一錢五分、炙香附二錢、茯苓三錢、澤蘭二錢、丹皮一錢五分、炙鱉甲三錢、生鹿角(研)二錢、丹參三錢、砂仁(研)一錢、炙草八分、炒穀芽三錢,並用醋柴胡八分為引藥。
考柴胡為和解少陽,疏泄肝膽之要藥。
本案慈禧係因肝氣不舒,木不條達,而波及到脾,故除用健脾養榮之藥外,取醋柴胡為引者,意在入肝經解肝鬱,以治病本。
入脾:如光緒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慈禧因「心脾氣餒,中土不和」,以致「脊背涼忽熱,吭嗓作乾,或作酸甜之味」,御醫薛福長等「議用養心歸脾湯加減」治療,方中用龍眼肉五枚為引,蓋取龍眼肉功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入肺:如道光朝之全貴妃,於道光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患肺病咳嗽,「脈息滑數」,「身熱咽乾」,「咳嗽」,御醫張永清、陳昌齡斷為「火爍肺金之症」,除用羌活、防風、蘇梗、生地、麥冬、桔梗、知母、黃耆、甘草等組成清金代茶飲外,並取蘆根三把為引。
蓋全貴妃因妊娠而患咳嗽,與胎熱有關,故用藥十分謹慎,除解表止嗽外,側重養陰退蒸。
蘆根性味甘寒,入肺經,功能清熱生津清肺熱痰癰,方中以之為引,誠一舉而二善。
入腎:宮中腎病頗多,此類藥引,自亦不少。
歷朝皇帝中,以光緒之腎病為著,光緒三十四年間因腎虛腰痛,苦痛難言,御醫張彭年擬白芍、續斷、獨活、當歸、木香、桑寄生、秦艽、橘絡、川芎等味為方以治,並取金毛狗脊一錢五分為引。
狗脊專入腎經,功能壯腰健腎,通經活絡,方中取少量為引,意在引藥入腎,以治光緒帝腎虛腰痛之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