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2:57 | 只看該作者

11.《金匱要略百家醫案評議》


(1991年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書經10餘年時間收集了近200家的《金匱》方醫案,在同道和中青年醫生協作下,精心選擇,加以注釋評議而成。


為集古今用《金匱》方的經驗,對學習應用《金匱》方提供了翔實的參考資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3:11 | 只看該作者

(二)研究專論簡介


何任研究《金匱要略》,不僅出版了系列著作,而且有專門的論文發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3: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an2818 於 2013-8-31 19:54 編輯

1.「從學習《金匱》」


看如何學習古典醫著」(1981年第1期中醫藥學報):本文是引導學生學習《金匱要略》的專文。


推而廣之,使學生瞭解學習其他中醫古籍的方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4:48 | 只看該作者

2.「撫古瞻今話金匱」


(1981年第2期浙江中醫學院學報):本文著重闡述《金匱》與《傷寒論》同為張仲景著作,《傷寒論》問世所重,而《金匱》則瞠乎其後的原因,以及自明趙以德氏《衍義》以後始有注釋到解放後的發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5:03 | 只看該作者

3.「深入研究仲景學說」


(1981年第5期浙江中醫學院學報):闡述如何深入研究《傷寒雜病論》,並闡述《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的內在聯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5:16 | 只看該作者

4.「《金匱》的辨證論治法則」


(1983年第2期浙江中醫雜誌):本文闡述《金匱》一書中的若干辨證論治的要點、方法,有利於掌握應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5:31 | 只看該作者

5.「讀經讀注,經注並參」


(1983年第1期浙江中醫學院學報):本文談學習《金匱》原文與讀各家注釋的關係,並闡述各家注本的內容特長與優缺點,有助於學習原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5:47 | 只看該作者

6.「《金匱》的沿波討源」


(1984年第5期中醫藥學報):本文闡述《金匱》的歷代注家及各家醫著中論及《金匱》的內容,從而上溯到對《金匱》原文的認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6:01 | 只看該作者

7.「《金匱》」


的古今及其注本」(1991年第5期中國中醫藥學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7:28 | 只看該作者

8.「《金匱概述》」


(1985年收集於《何任醫論選》中):本文概述了《金匱》的學術思想、主要內容,與《傷寒論》的關係及學習方法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7:48 | 只看該作者

(三)《金匱》方的臨床應用


何任對《金匱》的研究,不但在理論上、學術思想上有深入的探索,而且在方藥的臨床應用上也有深入的研究。


他臨證善於應用《金匱》方,並且收集了不少典型的臨床驗案。


如應用《金匱》方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經前緊張症、臟躁以及其他內傷雜病,1983年發表了《金匱方臨床醫案》的臨床報導,介紹了他應用《金匱》方的臨證治驗,並彙集於《何任醫案》中出版。


應用《金匱》方於臨床實踐,是他研究《金匱》的特點之一,也是他畢生的追求。


但他應用《金匱》方,不只是照搬使用,還通過認真研究病情,靈活地進行化裁,從而創制新方。


如他根據《金匱》治療脘腹痛的規律,創制「脘腹寧」,用於治療脘腹疼痛,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現已列入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的課題,正在進一步臨床觀察驗證。


又如用《金匱》方化裁治療經前緊張症、臟躁等,已通過省級鑒定,並由廠家投入生產,臨床應用療效滿意。


總之,何任對《金匱要略》的研究已逾半個世紀,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國內外都有很高的威望和影響。


他雖然已逾古稀之年,但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目前正在投入更深入的研究。


如在理論上以臟腑經絡為基礎,根據病因病機的病理變化,進行綜合性研究,以期探索出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最好辦法;


對《金匱》先天腎、後天脾的理論和方劑的研究(目前重點研究腎氣丸),對《金匱》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理論實質的研究等。


在臨床上進行《金匱》診斷方法和特點的研究,以期提高診斷水準;


對《金匱》特殊治則的研究(如對溫涼並用,消補兼施劑的研究);


對《金匱》方藥煮服法的研究和專藥、專方的研究等等,是他正在探索中的課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8:18 | 只看該作者

二、精選《金匱校注》底本


《金匱要略校注》係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科研專案,校注中醫古籍的目的在於保持和恢復原書原貌,因此選擇底本和校本是搞好校注工作的關鍵,而選擇底本又是關鍵的關鍵。


《金匱要略》漢代張仲景著成問世後,雖經北宋林億等人校定,但原版已佚。


目前國內所流行的版本主要有明代趙開美本和明代吳勉學《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等。


何任主編《金匱要略校注》時,想方設法,從全國各地收集了多種《金匱要略》版本,如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明代無名氏仿宋本、上海中醫學院圖書館的明嘉靖年間的俞橋氏本等等。


經過認真比較,最後確定北京大學圖書館發現的國內孤本、珍本元仿宋本作為《金匱要略校注》的底本。


其理由是:其一、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元仿宋本是《金匱要略》最早的一種版本,與其他版本相比更接近張仲景原書原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8:35 | 只看該作者

其二、元仿宋本不僅時間早


而且品質也比較高。


清末楊守敬稱該本為「稀有之籍」。


例如:《金匱?驚悸吐衄篇》中有「師曰: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


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的條文。


「尺脈浮」三字,其他版本均作「夫脈浮」,從醫理上講以「尺脈浮」為妥。


由此可見,元仿宋本比其他版本更為可信。


當然,校注《金匱要略》並非就是選擇底本。


底本再好,也會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通過認真的校勘、訓詁來加以校正。


例如《金匱?痰飲咳嗽病篇》木防己湯方下,石膏用量為「如雞子大12枚」,折合量約500~1000克,如此劑量,令人費解。


在與《外台秘要》校對時發現石膏用量作「雞子大三枚」與臨床實際用量相近,當從無疑,這些問題均在校勘中說明。


總之,何任主編的《金匱要略校注》,一方面使國內《金匱要略》孤本、珍本得以保留下來,流傳推廣,讓海內同仁共睹。


另一方面,通過認真的校勘,析疑正誤,吸收了其他版本的長處,校注成一本較高品質的《金匱要略》版本,對繼承和發揚《金匱要略》是有作用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8:52 | 只看該作者

三、闡發《金匱》


古今注本他在「《金匱》的沿波討源」一文中引用《昭明文選?陸機文賦》「或因枝而振葉,或沿波而討源」,對《金匱》之古今注本特點作了深入細緻的闡發。


《傷寒論》經金代成無己第一個闡注,《金匱要略》經宋代王洙重新發現,明代趙以德第一個闡注。


兩書雖都係晉代王叔和整理編次,其間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合而再分,若即若離,綿延至今。


但同中有異的是:兩書發現的年代不同,發現後顯晦的遭遇不同,因之在學術上被重視的程度,疏注的眾寡、差殊更甚。


《傷寒論》傳世以後,有加例的,有闡注的,補亡的,訂誤的,刪定的,還有為之證方合論的,分論的,以證類方的,以經分證的,編注之多,比「百家注杜」更有過之。


而《金匱要略》編次後即默無所聞,由晉、唐到宋、元、明,疏注者僅趙氏一家。


同是張仲景著作,同是王叔和編次,由於「傷寒」「雜病」之分,好像孿生兄弟之肥瘠太甚了。


後人疏注《金匱》與疏注《傷寒論》的,在數量上,固不能比擬;


在版行傳世方面,《金匱》亦瞠乎其後。


新中國成立後,這兩部書,方同列為古典醫著,均為中醫學院的必修課,《金匱》韜光匿采五百多年,至此始得與《傷寒論》並為世重。


就《傷寒論》與《金匱》注家比較來看,《傷寒論》系統作注,成無己為之首創。


別撰《明理論》,論證50篇,論方20篇。


其實宋代許叔微已有《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之作,闡要仲景奧義,早屬不注之注,以後,朱肱的《傷寒百問》繼之。


金、元間,劉守真、張壁各有傷寒著述,其辨脈,辨證,辨方,皆補仲景未備;


明代王肯堂的《傷寒準繩》,張卿子的《傷寒論注》,李士材的《傷寒括要》,許宏的《金鏡內台方議》,陶華的《傷寒六書》中的《讀明理論》等前後十家,都是發揮《傷寒論》原文或注或議之佼佼者。


參照曹炳章氏《歷代傷寒書目考》所提示,宋代計57家,金20家,元30家,明91家,共198家。


至於《金匱》,僅明趙以德的《衍義》。


回顧往昔,真為那時《金匱要略》的默默無聞而遺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9:11 | 只看該作者

從文獻中查得


《金匱》在被宋代王洙發現以前,僅有唐代孫思邈、王燾把有關方論采入於《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脈經》、《肘後》、《三因》雖各有引述,但提張仲景者多,提《金匱》者少。


書不題名,遑論注釋。


再以宋代王洙時代(約為1063年)迄明萬曆戊戌(1598年,即徐榕校梓《金匱》的一年)535年中,《金匱》的方論傳佈於當時醫籍中的,有宋之朱肱、陳無擇,金、元之劉守真、李東垣、張潔古、王海藏、朱丹溪;


其中以丹溪對《金匱》方,推崇備至,稱之為「萬世醫門之規矩準繩」,「引例推類可謂無窮之應用」(見《局方發揮》)。


以上七家,俱為宋、金、元間醫學大師,著書立說,是以振古鑠今,然而僅欽敬《金匱》為載道之書,卻都沒有奮筆為之注疏。


如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引易水張氏說:「仲景藥(方)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如神,後之醫者,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


」說明對《金匱》方論景仰的心情,意在言表。


王海藏《此事難知》云:「余讀醫書幾十載矣,所仰慕者,仲景一書為尤,然讀之未易通達其趣,欲得一師指之,遍國中無能知者。


」他所謂「仲景書」,後文特加以點明說「《金匱玉函要略》、《傷寒論》,皆張仲景祖神農、法伊尹、體箕子而作也。


」綜合以上二家之說,可知注《金匱》是有所思而未嘗做的。


大概是由於《金匱要略》發現較晚了些,不像《傷寒論》在晉、唐時已有王叔和、孫思邈、王燾等編次引述,它直至北宋王洙才發現於館閣,義列為官書,民間較少流傳,一般都無法看到,更談不到整理和注釋。


至明代趙以德承丹溪之學(趙為朱之弟子),始為之「衍義」,但仍未有刻本,見者亦不多。


清康熙年間,周揚俊認為趙注「理明學博,意周慮審。


本軒岐諸論,相為映照;


合體用應變,互為參酌。


」鑒於趙注尚未完成,周又采喻嘉言之說(周為喻之弟子),加以「補注」,融匯而成《金匱玉函經二注》。


此後,《金匱》注本就逐漸地、從僅有到較多地問於世。


趙後周前的有盧之頤《金匱要略論疏》,書未見,據記載,謂其對《金匱》研究極深。


在清代,除周揚俊為趙氏《衍義》作《補注》外,還有徐彬的《論注》,程林的《直解》,沈明宗的《編注》,魏荔彤的《本義》,尤怡的《心典》,黃元禦的《懸解》,陳念祖的《淺注》,唐容川的《淺注補正》,還有清廷作為國家編審印行的《醫宗金鑒?金匱論注》等。


在清260餘年中,《金匱》注本傳世而為我們見到的僅此十家(有其書而未見者不計入)。


其中分卷較多的為徐彬、沈明宗、黃元禦三家(各22~24卷),較少的為程林、尤怡(各3卷)。


就其注本的內容來說,這十家《金匱》注,俱係積學之士,對《金匱》畢生摩索,其造詣各有擅長。


可以說,《金匱》的注家雖不多,然均精湛可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9:34 | 只看該作者

除了這些《金匱》專著外


還有從雜證方書中因釋症、釋方而闡及《金匱》方論證治的,雖非專門注本,但對《金匱》的闡述,亦多卓而不凡。


例如王晉三選古方而釋及《金匱》,鄒潤庵以疏證本草而釋及《金匱》,更有如喻嘉言、徐大椿、張路玉……等闡述雜病而釋及《金匱》者。


近50年來,中醫學者如惲鐵樵、曹穎甫等付出了不少辛勤勞動,對《金匱》的研究探索成績斐然。


解放以後的著作則更多。


傳道、授業、解惑之書,遍及國內並推及海外。


《金匱》方臨床應用方面,各地醫藥雜誌所報導更是十分豐富。


撫古瞻今,對《金匱要略》的研究探索,發展提高,更是後來居上,越過前人。


在多家《金匱》專注中,他們都是術業有專攻,議論賅今古,出其心得,啟迪後人,但我們亦宜有所抉擇,不能貪多務得,細大不捐,更不能像「廣原搏兔」,致網羅多而弋獲少。


何任認為選讀注本,宜從「兩大」、「兩小」入手。


「兩大」即徐彬《金匱要略論注》、沈明宗《金匱要略編注》各24卷,為大部注本;


「兩小」,即尤怡的《金匱心典》,魏荔彤的《金匱本義》,各3卷,為小部注本,各有特見,各有造詣,略述如下:徐彬的《論注》:其體例自謂:「正義疏釋備於注,或有釋義及總括諸證不可專屬備於論。


」注是解釋原文,論是廣泛闡述。


他指出讀《論注》法,須先將方論藥味,逐字不遺熟讀貫串,竭其知識;


探討既久,然後將《論注》驗其得失,不可摘段取便,不可仿佛涉略,言簡意賅。


其《論注》所闡述的,從一字一句,到脈、因、證治,都作了詳細的剖析。


舉例如「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為中濕,亦名濕痹,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條的注釋。


他首先點明病因,「此證濕之夾風,而濕勝以致痹者。


」接著分析病機:「風走空竅,故流關節;


風氣滯於中,故通心而煩;


風為濕所搏,失其風之性,故脈沉而細……氣既為濕所痹,則氣化不行而小便不利;


大腸主滯,濕行反快而不艱———病風者多便秘,故以濕勝而快者為反耳。


」這一解釋,夾敘夾議,研極深細,後段分析治法,亦推勘入微。


此類注釋,徐氏《論注》中比比皆是,詢不愧為喻氏高弟,深得乃師薪傳,允推《金匱》的一個好注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9:59:49 | 只看該作者

沈明宗的《編注》


其書致力於「編」與「注」兩個方面。


他認為仲景書多編次失序處,以《金匱》來說,首篇最明顯。


沈氏指出:「從來著書立言,必先綱領,次乃條目,而是編乃以治病問答冠於篇首,敘例大意僅次後章,且諸方論(指首篇中後八節)頭緒參差不貫,使讀者如入霧徑,失其所之。


」因此,他把《金匱》首篇的次章冠首,而為敘例,次以時令,問答陽病、陰病、五臟病、四診、治法等相貫於後,為一卷;


又至雙卷,均以病帶方,23、24兩卷則存而不論。


這一編次,既合實際,且有理致。


關於注的方面,亦多明白曉暢,並能發人所未發,如「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條,諸家注釋,多從證屬虛寒,病在肝經,治以溫養著筆。


而沈氏強調衝脈,一經點明,使條文的病機、治法和方藥更多一番新的悟境。


他指出:「此連衝脈為疝……肝木受邪,乘脾則腹中痛;


本經之氣不舒,故脅亦痛,連及衝脈則裡急矣,治以當歸補養衝任而散風寒……」。


此類別出心裁的解釋,開闢奇經證治之路,擴而充之,頗多啟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20:00:05 | 只看該作者

尤怡《心典》


其書卷帙不多,注解極簡明扼要,以少勝多,堪稱《金匱》注本中「少而精」的代表作。


徐大椿稱其「條理通達,指歸明顯。


辭不必煩,而意已盡,語不必深,而旨已傳。


雖此書奧妙不可窮際,而由此以進,入仲景之室無難也」。


江陰柳寶詒稱其「於仲景書尤能鑽研故訓,獨稱心得。


」這些都是對「尤注」的實際評價。


《醫宗金鑒?金匱要略注》,多採取尤氏之說,足以概見其注疏之價值。


值得稱述的,尤氏對《金匱》的深入理解,不僅見之於注文,還見之於臨床實踐。


他在《靜香樓醫案》中,以制肝益脾法治咯血脅痛便溏及中滿腫脹;


以葶藶大棗瀉肺湯治浮腫咳喘;


以理中合黃土湯治五年不愈的瀉痢便血。


特別以腎氣丸加減治內飲,治腎虛肺實的咳喘,治陽虛不能化水的水腫,治衝氣咳逆,治腎虛齒痛等等;


都是得心應手。


把《金匱》方用到機圓法活的境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20:00:24 | 只看該作者

魏荔彤《本義》


魏氏對仲景書研究極深,注釋多透徹,說理詳明。


其釋證、釋方、釋藥,闡明經義,更覺精切。


如釋射干麻黃湯謂:「以射干為君,散胸中逆氣,佐麻黃薑辛以散表邪,紫冬五味以潤肺氣,半夏開鬱,大棗補中;


一方兼解表潤裡,邪去而正氣行,結開而津液復。


」議藥議方,一以貫之。


釋澤漆湯方證,更出以精心,首先分析證因,指出:「咳而脈沉,裡熱病也;


必素日形寒飲冷,傷其肺臟,變熱入裡,耗其正津,瘀其痰血而欲成癰也。


」繼以釋藥,他說:「澤漆,大戟苗也,較大戟寒性雖減,而破瘀清熱利水降氣有同性,且性緩於大戟,故宜於上部用。


佐半夏開之,黃芩泄之,白前、紫參聞之,生薑、桂枝升散之,參、草補益之;


可謂預治肺癰稍從急治者矣。


」層層分析藥性藥效,使澤漆湯方證無剩義。


上述四家注本,各有特長,各臻化境。


他們對《金匱》的探索,從不同角度上深入,從不同方法上淺出,深入為了理由,淺出為了喻人。


不論明理或喻人,其促使《金匱》更好地古為今用,是殊途同歸的。


上接仲景心源,可稱瓣香一貫,值得研究取用。


雖然《金匱》注本不及《傷寒》十分之一,但由於它是古典醫著中最早一部有論有方的雜病文獻,涉及內、婦、傷、外科44個病種,病因病機有風、寒、濕、、火毒、五臟六腑、氣、血、痰、食、蟲、水……等多樣,出方226個,選藥158種。


病證方藥如此繁多,後世———特別是明清醫家無論在雜病方書或論藥的著作中,都有一定的論述來闡發《金匱》的病證和方、藥。


這些論述,雖非《金匱》專注,然而碎金片玉,卻是作者全神貫注所在,也即是各種方藥著作中的結晶部分,金元之李(東垣)、羅(天益),明之王(肯堂)、李(士材)、張(介賓)、趙(獻可),在其全集中各有關於《金匱》病證方論的闡述,清代諸家更在所多有。


特別要提的,為喻嘉言《醫門法律》,喻氏繼《尚論》傷寒之後,取《金匱》證方要旨,精思冥悟,成《醫門法律》,論證論方,悉本《金匱》而有所闡發,是一部不名《金匱》的「金匱衍義」。


次為徐大椿《蘭台軌範》,其書對《金匱》方的串解和臨床運用,雖各著墨不多,但都是傳神之筆,其金針度人之處,不能以其廖廖數語而忽視也。


與此同調,王晉山的《古方選注》,對《傷寒》、《金匱》方的注釋,都能闡幽發微,不釋則已,釋則洞中窺要,既釋方,又釋證、釋藥,一釋而「三關」俱通,各家之注,自是不凡。


再次為鄒潤庵的《本經疏注》,其書原以釋藥為主,參證《傷寒》、《金匱》、《千金》、《外台》等方,說理精當,疏解詳備,以藥證方,據證論藥;


方與藥相互印證,而經議愈明,頗可作為《金匱》方注讀。


何任認為徐、沈、尤、魏四家之書,無妨看作清代注《金匱》最佳之本,並以喻、徐、王、鄒書中解釋《金匱》方證及方藥部分,作為專注以外的散注,朝夕觀摩,對讀者的深造有得,一定是有所幫助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20:00:44 | 只看該作者

四、研究《金匱》的特點


(一)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金匱要略》是一部最早論述雜病證治的專書,它的方法至今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但是,由於該書成書於漢代,年代湮遠,文辭古奧,對今人來說,特別是廣大青年中醫較難理解。


因此,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好《金匱要略》的重要一環,有鑒於斯,他對怎樣幫助中醫藥人員學好《金匱要略》作了較多的研究。


他針對不同的對象撰著了不同的著作,以引導他們學習《金匱要略》。


例如:《金匱要略通俗講話》、《金匱要略新解》是為初學中醫,古文基礎較差者而編著的;


《金匱要略歸納表》、《金匱要略提要便讀》提綱挈領,為有一定基礎的或西醫學習中醫人員,在短時期內要求掌握《金匱要略》基本內容而撰寫的。


除著作外,在論文中有不少是專門論述如何學習《金匱要略》的。


如:《湛園醫話》中「與初學中醫的同志談談學習《金匱要略》」,「從《金匱》看如何學習古典醫著」等等。


強調學習《金匱要略》應該:①概括地瞭解《金匱要略》基本內容。


②搞清《金匱要略》與《傷寒論》的關係。


③理解《金匱要略》「治未病」的思想。


④掌握《金匱要略》基本的治療理論與法則。


此外,他還對《金匱要略》的沿革、版本及注本的源流、特點等問題也作了較為細緻的歸納。


「讀經讀注,經注並參」和《金匱》的「沿波討源」等論文就是介紹這一問題的。


文中對歷代《金匱要略》注本的特點以及《金匱要略》專注以外散注提出說明(喻昌《醫門法律》、徐大椿《蘭台軌范》、王晉山《古方選注》、鄒潤庵《本經疏證》),一方面反映了他研究《金匱要略》之深入,另一方面對中醫藥人員學習、研究《金匱要略》確有較大的指導價值。


這些著作和論文對指導《金匱要略》的學習,繼承和發揚《金匱要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5 01:52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