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27:06 | 只看該作者

性狀


表面呈黃棕色,切面淡黃棕色,中心有數個筋脈小點呈環狀排列(維管束)。


氣微,味極苦。


表面呈紅棕色,角質,切面木質部導管均勻分佈;


呈黃色木心狀,易與皮部分離。


氣微,味極苦。


表面呈黃棕色或灰黃色,斷面顯油潤,近皮部黃色,中心土黃色。


質地疏鬆。


氣特殊,味苦微澀。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用於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目赤耳聾,脅痛,口苦。


同關龍膽片。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


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疼痛,小兒疳疾發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27:30 | 只看該作者

(10)山藥片與天花粉片品名山藥片天花粉片來源為薯蕷科植物薯蕷


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乾燥根莖。


為葫蘆科植物栝摟TrichosantheskirilowiiMacim或日本栝摟T.japonicaRegel的乾燥根。


性狀呈圓形或類圓形片、斜片,表皮白色或淡黃色,切面潔白色,可見發亮的小點。


粉性足。


無臭,味淡,微酸。


呈類圓形或半圓形片,表皮黃白色,切面白色,可見黃色導管孔小點,略呈放射狀排列,縱切面可見黃色條紋狀導管,富粉性。


無臭,味微苦。


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用於脾虛食少。


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虛熱消渴。


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用於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27:46 | 只看該作者

(11)粉萆片與土茯苓片品名粉萆片土茯苓片來源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


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乾燥根莖。


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乾燥根莖。


性狀為不規則薄片,邊緣不整齊,外皮黑棕色,切面黃白色,平坦細膩,有粉性,具不規則黃色筋脈花紋(維管束),對光視之,極為明顯,質鬆脆,略有彈性,水濕後不產生黏性。


氣微,味微苦辛。


略呈長圓形,邊緣不整齊,外皮黃棕色,切面淡棕色,稍粗糙,顯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水濕後有黏滑感。


無臭,味微甘、澀。


功效利濕去濁,祛風除痹。


用於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


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28:04 | 只看該作者

(12)當歸片與獨活片品名當歸片獨活片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


為傘形科植物重齒當歸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乾燥根。


性狀呈類圓形薄片,表皮黃棕色,皺縮不平,切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裂隙及多數棕色小點(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有濃郁的香氣,味甘、辛。


呈類圓形薄片,表皮灰褐色至灰棕色,皺縮不平,切面皮部灰白色,木部灰黃色,有多數散在棕色小點(分泌腔),形成層環棕色。


氣辛香而較濁,味苦辛,麻舌。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用於血虛面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癰疽瘡瘍。


祛風除濕,通痹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29:47 | 只看該作者

(13)生地黃片與玄參片品名生地黃片玄參片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


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乾燥塊根。


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乾燥根。


性狀呈不規則厚片,邊緣不整齊,表皮灰黑色,切面黑紫色或棕黑色,油潤,光澤。


氣微,味微苦、甜。


呈不規則片狀,較生地黃片為薄,邊緣皺縮,表皮灰褐色,切面烏黑色,微有光澤,油潤,質軟,有時顯裂隙。


氣特異,似焦糖,味甘,微甜。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用於熱病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用於熱病傷津。


舌絳煩渴,瘟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咽痛,瘰癧,癰瘡腫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29:58 | 只看該作者

(14)制川烏片與制草烏片品名制川烏片制草烏片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


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乾燥母根。


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KusenezoffiiReichb.的乾燥塊根。


性狀呈類圓形片狀,表皮黑褐色,切面灰黑色,平坦,外層可見多角形形成層環,角質,邊緣較整齊,質脆,無臭,味淡,微有麻舌感。


呈不規則圓形或近三角形片,表皮灰黑色,外層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層環及點狀維管束,並有裂隙,邊緣皺縮或彎曲,質脆。


無臭,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中風癱瘓。


麻木拘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0:12 | 只看該作者

(十四)對道地藥材的含義及內容的研究中藥是祖國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我國歷代人民賴以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


中醫中藥是一個理論體系,有著不可分離的唇齒相依的關係。


中醫在臨床診斷和立法中,既是偵察員,又是指揮員;


中藥則是克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二者必須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戰勝疾病的有機整體。


如果藥材品質低劣或亂用偽冒藥品,即使醫生辨證求因再精湛,選方遣藥再準確,也難達到理想的治療目的,甚至貽誤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所以,歷代醫家對藥材品質都非常重視。


因此,在處方藥名上常冠以不同的品質要求的字樣。


如杭白芍、廣藿香、遼細辛、懷山藥、細木通、紫丹參、綿黃耆、綠萼梅、明天麻等。


目的是:要求使用真、優品種———「道地藥材」,以期達到質優效宏,迅速解決患者疾苦。


建國後,中藥用量日益猛增,致使某些品種供不應求,出現暫時短缺的現象,對此,藥材主管部門進行及時調整,各地藥材公司互相調濟余缺,一般短時期是可以解決的。


但近年來,有些藥材在品質方面出現下降情況,也有少數藥材相繼出現偽冒品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還是中藥人員業務素質較差,對藥材的真偽優劣鑒別技術掌握欠佳;


也有由於藥農不按季節採收或合理加工,此外,炮製不當,儲藏不善,均可導致藥材品質低劣(本文重點談原料藥材)。


金氏多次聽到藥材經營部門的個別人說:「現在把藥方抓全就不錯了,還講什麼道地藥材,這純粹是老一套。


金氏認為此言差矣!


這種不求進取,安於現狀,對人民不負責任的思想是錯誤的。


當前某些人置《中國藥典》於不顧,對道地藥材不瞭解,根本沒有一個藥用標準和品質概念。


如果再不提倡或熟悉道地藥材的品質和特點,這門傳統經驗技術就有失傳的可能,中醫治療效果就會日趨下降,也無從談起中醫中藥的特色和優勢,相應地也影響了祖國醫藥的固有聲譽。


因此,瞭解「道地藥材」其意義深遠。


現僅就「道地藥材」的特點和形成條件談談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0:26 | 只看該作者

1道地藥材的品種產地與喜生環境「道地藥材」


是指名優正品而又生長在適宜條件和特定產區的藥材而言。


因其產品品質優良,功效顯著,故被全國醫藥界同仁所公認。


所謂「正品」首先與生物「種」有直接關係。


它是形成道地藥材的重要內在因素,這一點決不可忽視。


如果生物「種」不同,即使有同樣的生長條件,也永遠成不了「道地藥材」;


但是道地藥材的生長與自然條件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即使生物「種」相同,沒有適宜生長條件,其產品品質也會低劣。


原因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廣大,氣候地勢十分復雜,從北部寒冷的黑龍江到南部的四季長青的海南島,從西部的青藏高原到東部的沿海平原及大小島嶼,都盛產藥材,所以我國有世界偉大藥庫之稱,是名不虛傳的。


但由於中藥材品種繁多,且大多是植、動物之類,尤以植物居多,其生長無不與氣候、土壤、陽光、水分、環境、栽培技術及產地加工有關。


一個道地藥材的形成,並不是某一時期,某一個人命名的,它是我國歷代醫家從用藥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如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在序錄中就強調「土地所出」,即指出道地藥材的重要意義。


其後,到宋代,陶弘景亦云:「江東以來小小雜藥,多出近道,氣力性理不及本邦……。


也指出產地的重要性。


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根據自己對實物的調查,結合用藥經驗,對某些優質藥材論述更加具體。


如地黃,他說:「今人惟懷慶為上」。


懷慶,即現在河南省的沁陽縣,其毗鄰的孟縣、溫縣一帶均為地黃主產區,具有悠久歷史,產品品質優良,被譽為「四大懷藥」(地黃、山藥、牛膝、菊花)之一,一向被國內外稱為「道地藥材」。


又如麥門冬,他說:「浙中來者甚良。


今用之麥門冬,其主流品種分為兩大類,一是杭麥冬,主產浙江慈溪、余姚等地;


一是川麥冬,主產四川綿陽、三台等地,但以杭麥冬品質為優,其特點:塊根肥壯盈寸,味甜質柔,向為上品,被譽為「浙八味」(麥門冬、杭白芍、杭白芷、白朮、延胡索、浙貝母、山茱萸、玄參)之一。


再如五味子,他說:「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


現用五味子,仍分南北兩類,南五味子(華中五味子)肉薄,乾燥不油潤,酸味較差,質次;


北五味子(又稱遼五味子)肉厚、油潤、質柔、味酸較重,質優。


後者為東北特產藥材之一,並為醫藥學家視為佳品。


由此可知,「道地藥材」是歷代醫家公認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0:43 | 只看該作者

藥材


不僅不同產區其品質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產區,不同縣分的產品,其品質亦有所差異。


如枸杞子,以往主要分為寧夏枸杞與津枸杞兩類。


寧夏枸杞主產寧夏的中寧、中衛;


津枸杞(又稱血杞),主產天津效區的楊柳青、靜海及河北大城等地(現產量甚少),其他如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亦有少量出產。


近年來,河北省涿鹿縣產量甚豐,為北方枸杞,但以寧夏產品品質為優。


其性狀特點:果實呈長卵形,或類紡錘形,色紅,肉厚,質柔潤,籽少,味甜,為枸杞中雋品。


過去規格分為貢果面、貢果王、超王、棗王等,暢銷國內並出口;


河北涿鹿產品均呈紡錘形,一般個較大,但肉薄,癟瘦,籽多,甜度差,略帶苦味,品質較差。


枸杞生長習性是:喜生沙質土壤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怕低窪積水,所以寧夏中寧地區的氣候,土壤最適枸杞的生長。


又如麥門冬,向以浙江寧波專區的慈溪、余姚產品為著名,素有「杭麥冬」之稱。


因麥門冬喜生陰濕和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中,在慈溪、余姚等地,離海邊較近,土地濕潤,略帶鹼性,夜間土地回潮,最適宜麥冬生長。


所以這一地區麥門冬產品品質最佳。


再者,杭麥冬栽植後四年收穫,川麥冬栽植後二年收穫。


因其生長的土壤、水分和年限不同,其性狀迥然不同。


杭麥冬為紡錘形,一般較川麥冬肥大,表黃白色,顯油潤,新品質柔軟,中間中心(中柱)質硬,氣微香,味微甜。


過去規格分為提青、正青、副青等,主銷各大城市及出口;


川麥冬較瘦小,表乳白色,氣味較淡。


此外,大麥冬(闊葉麥冬)近年來亦有栽培(原為野生),在藥材市場上經常出現,其性狀特徵:多呈圓柱形,通常較麥門冬為大,表土黃色,有多數縱溝紋,乾後質硬,中間木心較細小,氣微弱,味淡。


此種麥門冬品質如何,尚待鑒定。


再如當歸,主產甘肅武都專區的岷縣、宕縣、武都、文縣、漳縣及天水專區的西和、兩當等縣,其次,雲南、陝西、四川等地亦有少量出產,但以甘肅產量大,品質亦佳,行銷全國並出口。


雖然武都專區一些縣均有栽培當歸的歷史,但由於各縣的氣候、土壤、光照、水分等有所不同,其產品品質仍有區別。


因當歸喜生氣候涼爽、土壤肥沃的山地,按武都專區的地勢來講,位於甘肅南部岷山山脈東支,山後面沿洮河流域的岷縣、宕縣等縣多為黑鈣土,腐質肥沃,土層深厚,全年最高氣溫為23℃,適合當歸生長,尤其岷縣的南川、梅川、西寨等鄉,當地藥農具有栽培當歸的豐富經驗,故岷縣產品品質最優。


其性狀特徵是:主根肥大而長,支根少而粗壯,內外質地油潤,氣清香,確為當歸中的佳品;


山前面沿白龍江流域的武都、文縣、漳縣一帶,土層較薄,腐質土少,氣溫較高,所產當歸一般是主根較短,支根多而細,油性較差。


故有「前山腿子,後山王」之說。


當歸規格過去分為葫首歸、10支王、15支王、原來頭、筐王歸、常行歸等。


凡高檔當歸,多取岷縣產品加工,主銷大城市及出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0:59 | 只看該作者

2道地藥材的栽培技術與採收加工道地藥材不僅靠產地的自然條件


而且也與藥材的生長年限、栽培技朮、採收季節和產地加工有著密切關係。


如白芍其主流品種分為杭芍(主產浙江東陽、盤安)、川芍(主產四川中江、渠縣)、亳芍(主產安徽亳縣、渦陽)三類。


其中以杭芍品質為優,亳芍產量最大。


從這三類白芍的生長年限、栽培技術與產地加工,確有區別。


杭芍栽培後至少需四年採收,川芍、亳芍多在栽後三年採收。


杭芍栽培後,除第一年外,每年開穴修根一次(摘除小根,僅留粗壯的5~10根),集中養分,促使根條肥大,杭芍、亳芍每年在清明節左右,花蕾形成時,即需摘去,可提高產量,但四川習慣不摘蕾。


在產地加工方面:杭芍起土後,先用沙土刮去外皮(故表面棕紅色),再放水中煮透,然後每支捆在竹片上曬乾,以防彎曲;


川芍則先刮去外皮,立即放在「種子水」(即白芍鬚根搗碎,加入玉米粉、豌豆粉混合液)中浸泡(保持色澤鮮豔,質堅明亮)再行煮透;


亳芍先煮透,後刮皮。


由於上述白芍的栽培技朮、生長年限和產地加工方法不同,故杭芍根條粗大,挺直,表棕紅色;


川芍較細短,表粉白色,質堅,明亮;


亳芍類似川芍表顯粗糙。


關於採收季節和產地加工方面,古人非常重視,早在《神農本草經》序錄中,就有「陰乾暴乾,采治時月」的記載,在唐代,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論述更詳。


他說:「夫藥採取不知時節,不知陰乾暴乾,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以時採收,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工,卒無裨益」。


這闡明了藥材採收加工的重要意義。


經近代科學證明,這種論斷十分正確。


凡各種植物都有它的生長、發育成熟的過程,必須在它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時採收,才為適宜。


如不適時採收,肯定降低品質,影響療效,即使是道地藥材,也會變成次劣藥品,甚至無藥用價值。


為此,我們對每一種藥材在採收加工方面都有具體規定。


如知母,主產北方各省,其中以河北產量大,質優,尤其保定地區易縣產品根莖肥大,質堅,色白,柔潤嚼之發黏,向為上品,故有「西陵知母」之稱。


本品採收季節應在春、秋季採集生長三年以上的根莖,尤以深秋產品品質最好。


但近年來,藥農不分季節,生長年限,亂采亂挖,造成知母根莖瘦小,有皮無肉(毛知母),豈有療效?


又如甘草含甘草甜素,開花前含10%,盛開降至4.5%。


再如麻黃生物鹼,春季採取含量低,秋季採取含量最高。


在產地加工方面:如土茯苓、萆、烏藥均屬堅硬的根類藥材,乾後實難浸透切片,故多年來採取產地趁鮮機制加工,切成菲薄飲片,顏色鮮豔,外形美觀,便於煎出有效成分。


現在這三種藥材的產地加工均為砍片,厚度比《中國藥典》規定厚約1~3倍。


本來很好的道地藥材在加工環節上降低了品質。


關於產地和加工,不僅道地藥材(指貴重稀有品種和常用大宗品種)須加注意,即使一般普通草藥也須講究產地和採收加工。


如金銀花藤(忍冬藤),應以山東、河南產者為正品,還需秋後採收為宜。


其性狀:莖枝直徑約在1.5~6mm。


表為棕紅色光滑,尖部為灰綠色略被茸毛,中空。


但近年來,大多採用南方野生金銀藤,其藤莖粗細不一,最粗的如手指,已木質化,表皮多已脫落。


再如桑葉,應採收深秋或經霜老葉,性狀特徵應為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葉脈突出,質厚而脆,抓之有刺手感。


而現用的桑葉全為綠色,不符合藥用要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1:30 | 只看該作者

3引種道地藥材應注意品質道地藥材有栽培也有野生


近年來,由於藥用量增加,某些藥材主產區的產量不能滿足需要,採取引種或變野生為家種的方式,這是擴大藥源的重要途徑。


自古以來道地藥材的產區不是一成不變的,但要注意凡引種的品種,必須是正品,也應注意到引種地區的氣候、土壤、陽光、濕度等,必須考慮與道地藥材的原產地相接近,才能種出符合藥用要求的藥材。


不能只顧經濟收入,一哄而起,不考慮自然條件,無計畫的盲目引種,造成產品品質低劣,影響治療效果。


如黃耆,其主流品種(膜莢黃耆與蒙古黃耆),主產山西渾源、應縣、繁峙、代縣,內蒙古的武川、興和、錫盟及哲盟的西部,黑龍江、吉林等地,各地產品各有不同特點,但按栽培黃耆,當首推山西渾源、應縣,其種植黃耆歷史迄今已有300多年,黃耆喜生乾燥向陽山坡,土層深厚的沙質土壤中。


山西渾源、應縣的地勢、土壤最適宜黃耆生長,一般為半野生半家種的栽培方法,但需種植後5~6年採挖。


按黃耆的產量和品質該地區均居於全國首位。


其根性狀:圓柱形,頭粗尾細,支根多已剪去,一般長約50~90cm,直徑2~35cm。


質地綿韌,纖維性強,顯粉性,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為其特徵,凡高檔黃耆,如衝正耆、炮臺耆、紅藍耆等出口規格,多採取該地產品加工。


近年來,由於黃耆貨源一時緊缺,某些地區進行引種,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生長期短,其藥材性狀有較大差異。


一般長約50cm,直徑最粗約1cm。


主根短,支根多,質堅如木棍,粉性極少,味較淡,質次劣。


綜上所述,道地藥材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如果某一環節失誤,都會造成藥材品質次劣,甚至沒有藥用價值。


因此,在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的今天,對道地藥材的知識應進一步學習和掌握。


金氏認真地進行了歷史考證,憑幾十年豐富的實踐經驗,本著科學的態度,以大量事實對「道地藥材」進行了全面的、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重點提出「道地藥材」在臨床上的價值,闡述了「道地藥材」的定義、性質、特點及其與一般藥材的區別。


並詳細分析了影響「道地藥材」品質的種種原因。


對「道地藥材」的研究頗有獨見之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1:46 | 只看該作者

(十五)淺談藥材的產地加工與改進建議植物類藥材在採收後


除部分品種如石斛、生地、蘆根、茅根等鮮用外,大多數都須在產地立即進行初步加工,如去蘆、去須、去皮、洗刷、揉搓、切片、切段、晾曬等,以便及時排除水分,使其充分乾燥,防止黴爛變質,既利於調運和貯存,又便於藥廠的切制、炮製和粉碎。


因此,藥材的產地加工是保證藥品品質的重要環節。


多數藥材經產地初步加工處理後,還須經中藥飲片廠根據不同醫療需要,採取不同炮製方法,進一步深加工,如挑揀整理、洗漂切片、蒸炒炙煅等,才能符合藥用要求。


另有部分藥材習慣上通過產地切制後,不需經中藥飲片廠加工,由藥材批發部門直接批售給中藥零售單位(包括中藥店、醫療單位中藥房)和制藥廠,進行調配處方或配製成藥。


所以,這些產地加工品種,應屬中藥炮製範疇。


這些品種,多為根或根莖和木質藤本及堅硬的果實類藥材,由於乾燥後,質地堅硬,塊形較大,難以浸透切片,如萆、土茯苓、烏藥、雞血藤、附子、茯苓等。


為此,自40年代初將其逐漸改為產地趁鮮切片。


這樣,在加工上既可省時省工,又避免久泡致有效成分流失,可說是一舉兩得。


以往這些品種的產地加工飲片,由於按季節採收,應用鮮品切制,加之加工精細,故形、色、氣、味俱佳,提高了藥品品質,促進了臨床效果,頗受醫藥同行的歡迎。


但近年來,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如未按季節採收,原藥材品質低劣,或未能按正確的加工要求進行操作,使產地加工飲片大多較前粗糙,片形改變,厚度增加,而運往各地後,又不能進行再加工,所以大都原來原賣,致使品質下降;


另外,有的原藥材品質很好,卻因加工不當,造成品質下降,這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的。


現將這些藥材的部分品種產地加工飲片,重點從性狀上作一簡要分析,藉以提出改進建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2:01 | 只看該作者

1萆


在商品中分為粉萆與綿萆兩種,《中國藥典》1985年版(以下簡稱藥典)作為兩種藥材收載。


實際上,在臨床用藥和中藥店(房)調配處方中,均同等入藥,沒有粉、綿之分。


習慣上認為粉萆品質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2:13 | 只看該作者

粉萆


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DioscoreahyplaucaPolibin的乾燥根莖。


秋、冬兩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


藥典規定,片厚約0.5mm。


邊緣不整齊,有的有黑棕色或灰棕色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細膩,有粉性、質松,略有彈性,有不規則的黃色筋脈花紋(維管束),對光視之,極為明顯。


今用之產地加工飲片,厚約2.5mm左右(比藥典規定的厚約4倍),片面粗糙,薄厚不一,切面特徵均不明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2:26 | 只看該作者

綿萆


為薯蕷科植物綿萆D.septernlobaThung.或福州萆D.futschauensisUline乾燥根莖。


秋冬兩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


藥典規定片厚2~5mm。


福州萆的切片,質較綿萆堅硬,有粉性。


本品藥典規定片厚2~5mm,確實幅度過大,飲片過厚,不易煎出有效成分。


建議規定改為1~1.5mm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2:39 | 只看該作者

2土茯苓


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乾燥根莖。


夏、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趁鮮切成薄片,乾燥。


藥典規定厚1~5mm,邊緣不整齊。


今用之產地切片薄厚不一,一般厚約2~3mm。


藥典規定1~5mm,幅度過大,且5mm的厚度過厚。


根據以往的飲片和本品的堅硬程度,應定為0.5~1mm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2:50 | 只看該作者

3烏藥


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Vill,的乾燥塊根。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乾。


過去本品產地加工切片,多採用烏藥的嫩根,呈兩端尖,紡錘形(俗稱「烏藥瓜」),鮮時刮去外皮,再用切藥機切成飲片,片狀圓形,菲薄如紙。


藥典規定「質老,不呈紡錘狀的直根,不可供藥用。


今用之產地加工飲片,均為「砍片」,多採用烏藥老根切制而成,片形長斜不一,切面粗糙,黃棕色,射線、年輪均不明顯,香氣淡。


藥典規定片厚不得超過0.2~2mm(幅度過大),但今用之產地加工飲片,一般約為3mm以上。


本品為灌木類樹根藥材,質地非常堅硬,如此厚的飲片,不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建議今後加工須採用嫩質烏藥,厚度應改為不超過0.2~0.5mm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3:03 | 只看該作者

4雞血藤


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bussuberectusDunn.的乾燥藤莖。


本品以往均以整品運往各地,自行浸潤切片,片形非常講究。


一般切成斜片,厚約0.3~0.5mm,切面紅棕色佈滿細密導管孔,具黑棕色樹脂狀分泌物,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


髓部偏向一方,似鳥眼,故有「鳳眼雞血藤」之稱。


自60年代,逐漸改為產地加工切片。


藥典規定片厚0.3~1mm。


但近年來,本品產地加工切片過於粗糙,片厚竟達20~30mm,基本不成片狀,形成堅硬的藤木段。


這種不按藥用要求操作,即使優質原料藥材,由於產地加工不當也會造成低效的劣質產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3:16 | 只看該作者

5附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


本品在採挖後24小時內必須放入膽巴水溶液中浸漬,以防腐爛,再經浸泡、切制、薰蒸等方法處理,製成各種規格的附片,才可供藥用。


以往產地加工規格很多如白附片、黑順片、熟片、黃片、刨片、漂片、柳葉片等。


解放後經藥材主管部門規定,只加工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三種規格。


其中鹽附子係選用大個泥附子(生附子,又稱「超雄」),經過膽巴、食鹽水反復浸泡,晾曬後運往各地,再行浸漂去毒切片。


其餘黑順片、白附片均在產地浸漂去毒,蒸或煮後切片,運往各地,再行浸漂去毒切片。


其餘黑順片、白附片均在產地浸漂去毒,蒸或煮後切片,運往各地直接入藥,不另加工。


今用之附子基本上是這兩種規格,鹽附子用量甚少。


藥典規定,黑順片厚0.2~0.5mm,白附片厚0.3mm。


這兩種切片經蒸煮乾燥後,質地非常堅硬,呈半透明狀,斷面角質樣,按一般煎藥時間很難充分煎出有效成分。


建議兩種產地切片均不得超過0.2mm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0:34:35 | 只看該作者

6茯苓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iacocs(Schw.)Wolf的乾燥菌核。


茯苓有野生也有栽培,商品藥材以栽培為主。


栽培品主產安徽、湖北、河南毗鄰的大別山區;


近年來,廣西、湖南、福建產量甚豐;


雲南等地多野生。


本品多在7~9月採挖,以立秋後采者品質為優。


採挖後,除堆置反復發汗,陰乾,做為皮苓(又稱個苓)外,多數將鮮茯苓根據不同部位,切製成不同藥用部分或規格,運往各地,不另加工,直接入藥。


茯苓過去傳統的加工規格很多,現已簡化。


當前保留的規格有:白苓片(包括天字片、地字片)、白苓塊(包括大方苓、小方苓)、茯苓糕、茯神塊、赤苓塊、赤碎苓等。


其中除白苓片外,其餘均為正方形和扁方形堅硬塊狀,大小不等,最大的每塊可重達15克。


茯苓是一種乾燥菌核集結物,質地異常堅硬,如此的傳統產地加工切製品,據實踐證明,水煎30分鐘,破開後,內部仍呈白色硬塊。


這種切製品多年來一直沿用,不僅影響有效成分溶出,而且造成藥材的大量浪費。


建議茯苓產地加工規格應改進,以多生產不同藥用部分的片狀規格為宜。


關於產地加工的飲片,類似上述情況還有多種,如苦參、川佛手、狼毒、黃藥子、紅藥子、白藥子、片薑黃、葛根等。


為了提高中藥品質,充分發揮藥物的應有作用,確保臨床療效,金氏建議有關中藥主管部門和藥材收購部門,針對藥材的產地加工這一薄弱環節,應給予足夠重視,無論傳統或是當前的加工方法,凡屬不合理的,都應改進,儘量使之符合醫療要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8:51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